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心得體會 >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精】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精】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教師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精】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1

“如果學會了微笑,我們每天的生活一定會充滿溫馨與感動;如果學會了微笑,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充滿幸福與激情;如果學會了微笑,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智慧與陽光。”只是我讀了美國作家黛安娜羅曼斯的《優秀教師的課堂藝術》一書後的感受。

當我走進了這本書的世界裡從中得到很多東西。我深深感覺學生只有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切教育要有樂趣,要符合孩子的'興趣發展,課堂要營造快樂的氛圍,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並及時發現學生的興趣,通過興趣引導學習,避免過度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味學習帶來的快樂。回顧自己的教育歷程,沮喪、失望時常困擾著我,讓我不再微笑,讓我時常不得不去完成一節課或是一天的工作。這和第一位老師有什麼區別呢?捫心自問,我不是一個沒有熱情的人,也懂得激勵,可不知何時,那滿腔的熱情卻被疲憊和無奈所取代,幽默、趣味早以悄悄地離我而去。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對待學生的根本態度是什麼?我們是否認為他們是一群快樂的學習者,還是將他們看作是一群沒有規矩的麻煩製造者?我們是將教育看作是困難艱苦的過程,還是令人激動的探險歷程?我們課堂中的沉悶或歡笑正能反映出我們對待學校和學習的態度。如果我們覺得白天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我們就是在傳播恐慌、沮喪和急噪。如果我們的根本理念是把教學看作可怕的工作。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2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3

寒假中的一天,陪女兒到書店去買書,買了一本xx老師的力作:《愛心與教育》,回家後仔細閱讀品味,在讀到其中反映xx老師心聲的《xx老師》一文時,時時被xx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現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xx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xx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標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老師的話說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4

xxx認為,尊重別人是一種本事,“不會尊重人,從高層次上講,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從低層次上講,自我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xx很尊重自我的學生,學生只要有一點提高,他就表揚;學生犯了錯誤,他也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唱歌、寫說明書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更讓我感動的可是,還十分注重點燃後進學生的期望之火,善於幫忙學生尋找長處,發展長處。以往講過這樣一件事:新學期,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他要求這兩個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優點”。學生說沒有優點則說:“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兩條了”還有一個學生向言“我學的不好,只考了xx分。”而則一臉驚喜:“你一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x分,這是天賦啊!”我想,類似的故事,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善於研究後進學生的心理特點,揚其長而避其短,不斷增強後進學生的內部驅動力,真正體現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其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說的“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忙、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明顯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作家xx說過:世界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權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不論過去此刻還是未來,只要有人類存在,人的個體差異,個性差異與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就存在。所以作為教師對學生要寬容,豁達,教師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賦,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績差,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用同情心去喚醒兒童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忙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5

世間之書多矣,有些書讀後如雁過無痕,在你的內心深處難以留下印跡;有些書讀後宛如湖中漣漪,雖有一時的盪漾之美,可終究輕拂而過,難有深思。然而徐飛老師的著作《讀書,教師的第一修煉》,讀後則讓人體驗到醉後的清醒:醉是因為書中的文字像美酒一般,讀之愈久便醉之愈沉;而清醒則是因為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思考與啟示讓人產生頓悟之感。

我很喜歡徐飛老師對氣象一詞的解讀,在他看來一個氣象萬千的讀書人,不拘泥於個人習見,不執著於一己私念,而是將生命開啟,向一本本好書開啟,向豐富多姿的生活開啟,善於吞吐吸納,如此才有一種開闔的氣度。而我翻開這本書,則如同走進一個氣象萬千的生命,領略生命深處的詩與思、真與美。

未經思考的讀書沒有意義

文如其人。書中的文字如徐飛老師本人一樣優雅和高貴,沒有華麗的修飾,卻能讓人安靜地思考。徐飛老師的QQ和微信暱稱都是優雅的刺蝟,他很喜歡這一稱謂。優雅的刺蝟典出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代表著外表堅硬而內心柔軟、優雅高貴的讀書人形象。在徐飛老師看來,銳利的刺容易傷害別人,而乏力的優雅卻會成為美麗的空殼。深刻卻不世故,圓潤而不圓滑,正如徐飛老師所獨具的文風特點:安靜的文字背後浸潤著哲理式的思考。

徐老師提倡作為思考者的.閱讀姿態在閱讀時應伴隨思考,反觀生活。本書中,四大思考貫穿始終:對經典的思考,對閱讀本身的思考,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教育的思考。

對經典的思考源於徐飛老師身上的學者情懷,這種情懷是對真理的渴求與探索。閱讀經典是一條充滿艱辛的尋求智慧的旅程,通過閱讀經典獲取拂去幻影的慧眼,找到精神家園。對閱讀本身的思考,使徐飛老師跳出了傳統的閱讀經驗,在讀書中學會讀書,自我摸索出一套讀書方法。無論是專業發展的主題性閱讀,還是以言傳言的表述性閱讀,以及觸類旁通式關聯性閱讀,這些閱讀不斷豐富徐老師的教育生活和內在生命。讀書可以一步步去除遮蔽與狹隘,讓我們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對於人生,徐飛老師用了成全一詞,我想,這裡的成全是對讀書人的期許,是對人生的釋然,人生的圓滿便是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作為教師,徐飛老師用最厚重的筆墨書寫了對教育的思考,書中的思考不僅包括對語文學科的思考,還有對教育理念、教育原理的思考。

徐老師每讀一本書都會伴隨思考,大多寫成讀書筆記,近幾年,他單發表的讀書筆記就達二十多萬字。他以自身的讀書姿態告訴我們:未經思考的讀書沒有意義。

 讀書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

徐飛老師將自己的讀書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浪漫滿足興趣;第二階段,現實應對工作;第三階段,綜合成全自己。只有經歷一、二階段的浪漫與功利,才能到達第三階段中的成全自我生命的不斷完整。這裡的成全自己不侷限於對現象的思考,而是抽象於自身的意識世界,反覆咀嚼,將書中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為自己的結構。當讀書超越功利層面到達審美層面,讀書本身就是讀書的目的。實際上,功利式閱讀在短時間內或許見效,但這種片段式、割裂式的閱讀,會逐漸讓讀書成為一種負擔,將思維僵化於單獨的場域內,難以使人獲得整體智慧的提升。

徐老師將玖玖雅集教師書友會的讀書宗旨定為為學生讀書,為自己讀書。徐老師已將教師這一角色深深烙進了自己的生命裡,他提倡,為學生讀書,讓讀書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懷與教學智慧。我想起著名關懷倫理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內爾諾丁斯的重要觀點:好教育就應該極大地促進個人和集體的幸福。往深處說,為學生讀書與為自己讀書並不是二元對立關係。教書是一門讓師生獲得更多幸福的職業,因為教師在閱讀時將職業角色與自我人格合二為一,讀書的過程是個人滿足與服務學生的雙重行為,它本就存在於教師本職工作的範疇,是教師實現自我的必然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徐老師所倡導的讀書傾向是為著幸福的閱讀。

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一句話:在最後審判的那天,那些偉大的征服者、律師和政治家前來接受他們的獎賞王冠、桂冠或英名鐫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萬能的上帝看到我們腋下夾著書走近時,他轉過身來,不無歆羨地對彼得說:瞧,這些人不需要獎賞。我們這裡沒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們,他們一生愛讀書。讀書人不需要外在的獎賞,因為讀書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伍爾芙的這一觀點,在徐老師的這本書裡也會有最好的呼應。

 讀書貴在轉化

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一個十足的讀書人,這是高萬祥先生對徐飛老師的評價。真正與十足所展現的是徐飛老師最純粹的一面。一個純粹的讀書人將書本看成自己的摯愛,恰如呼吸,它一定會聯結著心肺,呼吸之間含著你的氣息、你的味道。同時,徐老師的讀書又總是力圖打通書與生活的通道,跳出書本的視野,與生活世界有著密切的聯結。

這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閱讀成全自己,是從價值論的角度揭示教師讀書的意義;第二章在讀書中學會讀書,是從方法論的角度介紹了教師讀書的策略;第三章專業閱讀的眼光,體現出學科特點,介紹了語文學科的讀書智慧;後三章是徐老師的讀書隨筆,來一次思想的遠行是哲學、教育學經典著作的讀書隨筆,心靈脩行的藝術是文學作品的讀書隨筆,且教且讀是教學方面的讀書隨筆。整本書既有讀書意義及方法的講述,更有具體生動的讀書示範,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讀書智慧。

徐老師讀書,既有欣賞、接納,也有批判、否定,但最重要的是要作用於生活。我很喜歡他的一個比喻讀書如蠶。讀過幾本書,真不值得拿來說事,正如一隻蠶吃掉幾簸箕桑葉,是不值得炫耀的,關鍵還看吐出的絲是否白而長。評價讀書人,不是看他讀了多少本書,而是看他將書中的智慧轉化了多少變成他生命的智慧。這段文字真是太精彩了!徐老師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但他不是閉門讀書;徐老師似乎是實用主義的讀書取向,但他不會功利世俗。

柏拉圖說: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而我認為,讀書也是靈魂的自我談話。讀《讀書,教師的第一修煉》這本書,我幾乎是一口氣讀下來的,我聽到了內心深處冰層碎裂的聲音,我也像徐老師一樣,在水波盪漾中看到了越來越清晰的自我。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6

作為教師,要想永遠勝任,就要不斷地學習新知、更新教學方法及教學觀念。今年寒假,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的書。看了目錄,感覺頗具誘惑力:A。什麼是真正的高效能教師(成功的教師必須瞭解和實踐高效能教師的三大特質);B。第一特質:積極期望(高效能教師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C。第二特質:課堂管理(高效能教師是一個優秀的課堂管理者);D。第三特質:掌握課堂(高效能教師知道如何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E。全新的理解:從高效能教師成長為教師領袖(孜孜不倦地學習成長的教師最終會成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

我雖不是什麼成功教師,但是我也想成為一名高效能的教師,因為我也想具備高效能教師的特質: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做一個優秀的課堂管理者、想知道如何更合理的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

讀了《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我更明確了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效能的課堂上,要的是老師的盡心盡智而不是大聲叫嚷、發號施令,更不要打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天是開學第一天,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學生們希望明確自己現在學的是什麼,將要學什麼。在這點上,他們不希望有任何的驚喜混亂。所以開學第一課我們不必忙著講新課,而是應該細細地與學生們熟悉本學期的教材,讓學生們都知道,這一學期,我們要學些什麼。接下來的一到兩週裡我們應教導學生們如何在學習過程中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學生比我們教師更向往一個井然有序的課堂。

對於我們教師,營造高效能的課堂首先要認真備課,尤其是備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就大打折扣,高效課堂無從談起,教師備好課就傳遞給期待學生成功的資訊,這也是高效課堂的必備信念。其次,要認真設計好課堂教學,諸如講解、闡發、提問、演練之類的教學活動等,都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做到難易結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另外,要加強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高效課堂這一最終目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儘管中美國情有別,教學有異,但教育的基本原則不變教書育人。因此,我們從書中借鑑精華,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實現高校課堂,則是益生益師之事,何樂而不為?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7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閱讀了《成為優秀教師的10項》這本書,這是美國作家羅賓.R.傑克遜寫的,在這本書中,作者從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培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別人提供的建議的取捨、課堂教學的管理、教學錯誤的彌補等10個方面介紹了教師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和教師應該怎樣修煉,從而讓自己更加品行高尚、素質精良、學識淵博。除此之外,在介紹完每一方面之後,都會有相應的事例做以補充,顯得書的精心以及細緻,並使讀者讀起來更加有和更加容易理解。現在,我將我感悟比較深的幾點寫下來和大家交流與分享。

一、可以借鑑別人的教學祕訣,但一定要培養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從事教學的我們,想要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可避免地,會想方設法從各個方面去學習,例如閱讀相關教學書籍、去聽有經驗的老師的課,上網查詢成功案例等,並把他們的一些教學設計搬到我們自己的課程,但到頭來確發現,儘管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經過了不斷地嘗試,學生的收益甚微,很多時候都達不到我們想要的那種境地。我們所有人都在互相學習和借鑑,但是在盲目地借鑑、照搬其他老師的教學想法和設計用於自己的課堂實踐之前,必須要在心中牢記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初衷、牢記自己學生的風格和特點,要考慮這些課程設計是否適用於我們自己的學生、是否適用於我們自己的教學風格、是否能滿足我們和學生的教學和學習目標。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何培養自己的風格,書中給出了幾條建議:一、一定要從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上著手開展教學實踐;二、專注於問題根源的分析和解決;三、在進行實踐之前要進行調研;四、進行解決方案的實踐和試錯,看看能否奏效;五、試後反思;六、做出調整,並再次進行嘗試和實踐。

二、儘管很忙,但也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作為一名新教師,很多工作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新的,而我們有許多東西要學習,有關於教學上,有關於班級管理的等等,甚至經常聽到一些老師甚至是自己,都說沒有時間,沒有時間和朋友去逛逛,沒時間靜下心來看看書,甚至很多時候會感到煩悶,也會納悶,怎麼工作永遠沒完沒了呢?而造成這樣的情況,除了因為我們對工作不熟悉之外,還有很多時候沒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可以說,很多時候都在“瞎幹”,所以我們會很忙,而且,因為我們“忙”,很多時候沒有自己的時間,心情沒有得到放鬆,情緒就會不好,工作效率自然不高,工作還沒幹完又有新的工作,每天都在工作之中。這將會是一個惡性迴圈,所以,我們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工作體系和流程,並且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加有效,以便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在教學和學校生活之外任然擁有自己的私人生活至關重要,不僅僅因為這能夠讓我們保持理性,還因為這能讓我們變成更好的教師。因此,儘管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們也應該擁有自己的個人生活,並且應該找到一個方法來平衡教學層面的需求以及教學以外的個人生活方面的需求之間的關係。

三、別讓自己成為造成課堂約束性問題的原因

在課堂教學中,總會學生不會按照我們的`要求去開展學習,比如,當其他學生都在認真地閱讀課本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因為沒有帶書來而學習其他科目或是在睡覺,而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些老師甚至包括我,可能都會在課堂上訓斥這個學生為什麼上課不帶課本來學校,甚至還可能會針對這個學生的情況給整個班裡的學生上了一節“政治課”,最後,我們的課堂教學可能就無法順利開展下去。而很多老師甚至是我在閱讀《成為優秀教師的10項修煉》這本書之前,都沒有意識到導致我們課堂教學無法順利進行的“真凶”正是我們自己。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事實確實如此。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課堂約束性問題”和課堂激勵性問題”這兩個概念,並指出課堂約束性問題是指干擾教學過程的行為,或是造成公共財物損壞的行為,而那些學生自主選擇和決定不參與課堂的活動或是放棄自己的學習行為的問題屬於課堂激勵性問題。有時候,教師自身才是造成課堂約束性的原因,在上面列舉到的例子中,學生沒有將書本拿出來閱讀,學生放棄了自己的學習行為的問題,那只是缺乏課堂激勵性的問題,但經過老師大聲抱怨和職責,甚至給學生上“政治課”後,影響到了其他學生,就變成了課堂約束性問題,而這造成這個問題的正是教師本身。而課堂管理策略和技巧僅僅對處理課堂約束性問題有效,它們並不能解決缺乏課堂激勵性的問題。因此,在試圖解決與課堂管理相關的問題之前,我們要先花時間來判斷一下自己即將要處理的問題是課堂約束性問題還是課堂激勵性問題,這就可以確保我們處理問題所採用的策略和方法是最佳方法,避免由自己成為造成課堂約束性問題的原因,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優秀的教師,尤其頂尖的教師,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沒有按照自己的規劃或是預期的方式來實現發展或提高的目標就乾脆放棄或是變得絕望。我們需要堅持不懈地投入精力和努力,堅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前途並且持之以恆地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最終,經過努力的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8

7月22日至29日,歷時八天的暑假培訓,認真聆聽了十四位專家的報告。他們知識淵博,理念先進,報告形象、生動。假期中又認真拜讀了趙希斌博士的《優秀教師的四項核心素質》,受益匪淺。

沒有完美的教師,教師的素質需要不斷提高。在這本書中,作者沒有采取居高臨下的態度,指責教師“你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而是從為教師著想的角度出發,在尊重教師、體諒教師的前提下,分析教師提高素質的意義和途徑,即嘗試說明“怎麼做會更好”。

同時,該書讀起來輕鬆有趣,不會讓人覺得艱深晦澀,能做到這一點當然有賴於作者對相關教育理論的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而書中的每一個生動案例也是功不可沒,案例成為將理論和實踐聯絡起來的橋樑。作者將每一個教育教學的理論和原理都附著在案例上,這些案例或發人深省——高三學生的日記;或讓人忍俊不禁——和豬親吻的校長;或讓人痛定思痛——讓學生跪在教室門口的老師。這些案例是每一位教師都有可能經歷的,只不過我們並沒有仔細琢磨它們。

教無定法,案例只能給人啟發而不可照搬模仿,具有理論支援的案例則在啟發人的同時具備了可遷移的特點,使人獲益的是案例背後的規律和必然性。希望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和我一樣,品味作者藉由案例在理論和實踐之間尋求平衡的妙招。

該書全文以四項核心素質為主體,分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作者認為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也不只是教學方法和技術,還包括正確教育價值觀;良好個人的素質;深厚專業素養;高效的教學能力。

(一)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態度決定一切。改革教學行為之前,先改變我們的觀念吧。這關乎教學的靈魂和信念,這信念就會讓我們的教學行為有了目標和歸宿,讓我們在遇到壓力和困難的時候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認真是一種嚴謹的工作態度,也是優秀教師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要素。認真的人會時時處處都注重細節,完善細節。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人是一根葦草,任何一點兒風暴都可能把人吹折;人是有思想的,它不怕任何狂風暴雨,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有思想。人類需要思想,猶如人類需要陽光、空氣與水一樣,有思想的人是成熟的人、有個性的人;有思想的教師是成熟的教師,是能成為教育專家、教育家的教師,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都是一個思想家、思想者。

(二) 良好的個人素質

作為探索者來說,就是指你能夠在自己的思想指引下,直面教育的現實與教育的問題,努力探索各種問題解決的對策,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藝。教學技能之外的素質對於教師來說極為重要,而且可能是教師職業特別需要的,這些素質會影響教師方方面面的工作,大到教師是否有能力,有意識帶領學生感受人類文明,追求真理和正義,小到教師如何解讀一篇課文,如何提高教學效率。趙老師在文章中分析得有理有據,受益匪淺。

(三) 深厚專業素養

就教學而然,教師要做好兩件事――知道“要教什麼”以及知道“怎麼教”,而這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以學定教”的意識,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能正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與學習規律。

“教師有研究的機會,如果抓住這種機會,不僅能有力而迅速地發展教學技術,而且將賦予教師的個人工作以生命力和尊嚴。”“教育科學的理想是,每一個課堂都是實驗室,每一名教師都是科學共同體的成員。”

要讀書,讀書是每一個走向成功的優秀教師的重要階梯,也是優秀教師成長中重要的要素。教師讀書的高度將決定自身生命的高度,教師生命的高度決定其教育工作的高度,教育工作的高度將決定學生髮展的高度,學生髮展的高度將決定祖國和他們個人未來的高度。

讀一點哲學類的書,讓我們變得更加大氣。

讀一點專業類的書,讓我們變得更有底氣。

讀一點人文類的書,讓我們變得更有靈氣。

教育科研的有心人——有心地觀察、有心地學習、有心地積累、有心地分析、有心的總結。

(四) 高效的教學能力

作為優秀教師來說,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不懈的'追求,才能在教師群體中真正展示自身的引領性作用,成為教師群體中的“當然領袖”。為什麼有些教師的課讓學生“聽不夠”,而有些教師的課卻讓學生“興味索然”;為什麼有些教師用幾句話就能將概念講得生動明白,而有些教師長篇大論後學生冷然感到“如墜入雲霧之中”?這就體現了教師的能力的不同,掌握良好的教學方法及專項教學技能,這就是教師的核心要素。

要反思,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物件,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學會反思是人生歷程減少障礙最為有效的方法;是使自己的人生最大量地減少遺憾的方法;是使讀書達到最大效益的方法;是使我們的工作達到最優化的方法;是促使我們更好地專業化成長的方法。

縱觀全文,該書的內容機智而不油滑,富有情感而不做作,邏輯嚴密而不故弄玄虛。書中對很多教育中永恆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包括個體差異與因材施教、尊重學生與成就學生、教學方式及其優化、學習動力的型別及激發等等。一個“基礎教育之外的人”寫的書能夠讓我們以一種新的思維和立場來審視我們已經似乎非常熟識的教育,這也許是該書最大的魅力之所在。

什麼是好的教育?這個問題永遠值得思索,但這個問題可能永遠不會有一個所謂“正確的”答案。這本書不僅對如何提高教師素質提出了切實的建議,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能夠啟發我們的思考,讓我們習慣並且有能力在複雜的、瞬息萬變的教育情境中做出明智的選擇和判斷。

總之,本書中很多真實、具體的案例,啟發我們教師應該怎麼做,或者警惕我們教師不能怎麼做,有些案例可以直接借鑑,而有些卻需要我們從中體會其原則和精神。讀其書,思其法,悟其道,醒已身!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9

書籍是麵包!書籍是營養!

書籍是智慧!書籍是力量!

……

而當今時代,更是知識經濟時代,所以教育部一再提出:建立學習型社會,終生學習……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社會的發展、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教育的發展迫切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參與課改,創新教法,變“知識型”教師為“科研型”教師。要創新、要科研,務必學習;要學習,要思考,務必讀書。古人謂人生三味為:“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的確,詩詞怡情,哲思明理,歷史博見,科學增智……無論那一門類的書,只要不是“偽書”,讀之對我們都是有益的。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以前說過:“一息尚存要讀書”。一個畫家、一個耄耄老人尚且如此,應對知識更替、知識趨於爆炸的這天的我們,個性是我們這些為祖國未來授業解惑的教師,更應博覽群書,順應時代的發展,做時代的發展、學習型社會的先行者。

高爾基也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有了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書籍,人類才不斷走向進步、走向禮貌、走向發達。當然,書籍也是個人進步、成功的基石。我國古代“手不釋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十分善於領兵作戰,曾立下不少戰功。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愛讀書。

有一次,吳王孫權派他去守護一個重要的地方,臨走前囑咐他:‘你此刻掌管軍政大權,應多讀些史書、兵書,才能把事情辦好。’呂蒙聽了,感到很為難,搖頭說:‘軍隊裡事情太多,哪有時光讀書啊。’孫權很不高興,批評他說:‘你這話不對,時光是靠人擠出來的,我過去愛讀書。主管國家大事以來,雖然很忙,還是擠出不少時光,攻讀史書、兵書,收穫很大。漢朝光武皇帝,領兵打仗很緊張,仍然手不離書本。你為什麼不刻苦讀書呢?’聽了孫權的話,呂蒙覺得很慚愧,心服口服。從此以後,他努力讀書,知識越積越多。

有一次,吳國主將魯肅和呂蒙討論軍事,呂蒙講得很有見解。魯肅聽了十分高興,他對呂蒙說:‘我以為你還是個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變成了學問家,再不是過去的呂蒙了!’呂蒙笑著說:‘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咱們分別這麼久,你還是用老眼光看我呢!’

之後,呂蒙做了吳國的主將,他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呂蒙能做吳國的主將,他的進步,就是靠書籍。一個舞刀弄槍的“粗人”也能勤奮學習,刻苦讀書,我們“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會有何不能?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早年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數學教師,但他為揭開“歌德巴赫猜想”之迷,一有時光就進圖書館查閱資料。所借書籍,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攻讀。一次,在路上讀書,碰到了樹上,他以為碰到了別人,趕緊說對不起……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光,不停地演算、證明,在不到6平方米的宿舍裡,草稿摞的比人還高。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最後成功了。古今中外,不可計數的普通人都是透過自我廢寢忘食地攻讀、鑽研,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所以,古人說:“書猶藥也,喜讀之能夠醫愚。”還說:“讀書,能夠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廣見識、養靈性。”我國古代,還把讀書人家稱為“書香門第”,認為書是有香味的。的確,書就像一杯茶,一杯好茶,它需要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絕妙之處。而我認為:書,更像一位老朋友,一個忠實的、知識廣博的朋友,她隨時為你增知,使你廣聞,開你眼界,促你進步……

讀書吧,因為“開卷有益”,所以,我們樂聞書香。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10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鉤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11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名為《優秀教師的課堂藝術》的書,從讀完書的那天起,我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改變——教育非常重要,絕對不能太過嚴肅!

書中有這樣一個事例:一位家長觀察兩名教師共同在一個七年級課堂教授社會研究課。課堂非常嘈雜,充滿了頻繁的中斷和騷動。一個小時後,一位教師嘆息著,對家長說,“這些孩子會讓我短命的!你看到我們需要多麼頻繁地糾正他們嗎?謝天謝地,今天的課終於結束了!我想我要趕緊回家睡覺!”她踉蹌地走出教室,孤獨地離開了。

過了一會兒,第二位老師說:“他們多棒啊!情緒高昂,精力充沛!現在他們還有點散漫,但是我計劃教他們如何將注意力集中在有意義的方面。我希望這些中斷不要令人不安。我的目標是讓他們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他們不會有時間搗亂!”

當家長問其祕訣所在時,這位老師回答道:“我的座右銘是:每天笑一笑,調皮搗蛋都跑掉。這是大的方向,所以我要花一年的時間和學生們在一起。”他步伐輕鬆的走出了教師,吹著口哨,揮舞著手臂。在短短的四分鐘內,家長的情緒由絕望轉變為欣喜。毫無疑問,熱情和輕鬆是具有感染力的。

我特別欣賞後一位老師,因為他出色、有激勵能力、熱情、幽默,更富有趣味性,總之,他身上充滿了無窮的魅力。

學生只有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切教育要有樂趣,要符合孩子的興趣發展,課堂要營造快樂的氛圍,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並及時發現學生的興趣,通過興趣引導學習,避免過度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味學習帶來的快樂。

回顧自己的教育歷程,沮喪、失望時常困擾著我,讓我不再微笑,讓我時常不得不去完成一節課或是一天的工作。這和第一位老師有什麼區別呢?捫心自問,我不是一個沒有熱情的人,也懂得激勵,可不知何時,那滿腔的熱情卻被疲憊和無奈所取代,幽默、趣味早以悄悄地離我而去。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對待學生的根本態度是什麼?我們是否認為他們是一群快樂的學習者,還是將他們看作是一群沒有規矩的麻煩製造者?我們是將教育看作是困難艱苦的過程,還是令人激動的探險歷程?我們課堂中的沉悶或歡笑正能反映出我們對待學校和學習的態度。如果我們覺得白天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我們就是在傳播恐慌、沮喪和急噪。如果我們的根本理念是把教學看作可怕的工作——勞累、疲乏、甚至危險,那麼我們就會變得武斷、僵化和恐懼。

如果我們認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奮發向上和挑戰性的職業,我們就會充滿熱情、容忍和關懷。如果我們認為有足夠的時間來教授我們的教材,改變學生的生活,我們將會充滿平靜和堅定。

熱情和歡笑具有感染力,我們應該努力尋找具有創造性的思路,改變古板嚴肅的教育風格,成為一名歡笑教師,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笑聲中學習知識。

我相信,當笑聲和教育同行時,一切都成為可能。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12

班級是學校工作的基礎單位,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物件和班級活動的主體,搞好學校工作特別是形成良好的學風,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班主任起著關鍵作用。為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更新觀念,班主任更應如此。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領導者,組織者和教育者,面對來自不同家庭、思想、學習、興趣、個性各異的學生組成的一個大家庭,如何把這個家庭引導組織成團結活潑,勤奮好學,文明守紀的班集體?如何使班裡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個性品質呢?下面淺談我擔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

1、嚴。

嚴是班主任帶班的保證。作為老師,要以身作則,要嚴格要求學生必須要先嚴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從小事做起,不遲到,儀容要規範,待人要親切有禮貌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班主任能嚴格要求好自己,作為學生的好榜樣,學生們也在老師的無言活動中不經不覺中已學會了嚴格要求自己了。在這樣的前提下,班主任帶班時嚴格要求學生已經是順理成章之事了。當然,總會有一些不規範的學生,那麼怎樣嚴師出高徒呢?對這些學生的缺點錯誤,要及時批評教育,決不能姑息遷就,否則就不能帶好班的。例如:我班有一位糾陳永權的男生,成績歷來都不錯,近期就發現他有吸菸的現象。面對他這一情況,我就不能閉一隻眼睜一隻眼了,如果這種情況在班級蔓延開來,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我立即找他談心,進行思想教育;還動用其他老師的力量,同學們的力量,家長的`力量等來對他進行幫教,使他遠離吸菸這種不良行為習慣。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他的不良行為也開始改變了,將興趣轉移到學習和各項有益的文體活動中去,面對他的進步,老師、家長、同學們到感到高興。

2、勤。

俗語說:勤能補拙。懶惰是班主任工作之大忌,班主任必須以三勤(勤抓、勤教、勤管)為手段,深入班級,瞭解和掌握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對他們要勤提醒、勤督促、勤開導、勤教育。平時,老師要多觀察,善於從平常的一些小事中發現隱患,及時提醒。比如:國中一年級的學生愛玩,下課喜歡追逐嬉戲,夏季放學後喜歡到水庫游泳,在路上騎車不遵守交通規則等,如不及時提醒,就會很容易發生事故。作為老師就要未雨綢繆,平時要勤說、勤講、勤提醒。這樣,通過勤而細緻的工作,務實求真的作風來抓好班風建設,才能防患於未然,使班風、學風良好,學生學習積極,思想向上。

 3、愛。

對學生奉獻出真摯深沉的愛心,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大前提。只有用心去愛他們,才能瞭解他們的心靈,知道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以利於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既是嚴師,又是慈母,愛護他們,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這也可以說明愛是教育的出發點,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不僅要愛學生,還要將愛的種子播撒,讓愛在每個學生心中發芽。如我班的林健洪同學,臨近大學聯考時出現放棄的情況。原來是他的家庭發生變故,家庭經濟出現困難,造成他的情緒低落,便萌發不參加大學聯考的念頭。知道這一情況後,我就找談心,鼓勵他戰勝暫時的挫折,樹立信心,不要辜負老師、父母、同學對他的期望。同學們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他解決了一部分困難,讓他重獲大學聯考的信心。通過這件事,使他感受到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集體的溫暖,同時也讓學生們懂得以愛待人的道理。當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起真摯的友誼之橋時,班主任就能全面地順利開展班級工作,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13

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裡,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永珍,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絡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資訊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資訊,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援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14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自己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最近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受益匪淺,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裡,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勞動,而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絡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這一條建議。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閱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說,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於鍛鍊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裡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說的那些設計製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願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說,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啟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市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即使是實驗室,有多少學校能真正重視它的建設呢?

建議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都是說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記憶力,不管對於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凡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具有比較強的記憶力,那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呢?靠死記硬背能鍛煉出好的記憶力嗎?蘇氏在這兩條建議中做出也比較詳細的說明。在他的文章裡,他特別反對“死記硬背”,他會這種記憶方法“甚至會造成幼稚病,簡直會把人變成傻瓜”。

那麼他強調的是怎樣的一種記憶方法呢?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裡,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怎樣才算是有理解的記憶,如何將記憶長久的保持下來呢?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要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他說,假如我們把六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麼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同時,這些不隨意識記的東西要和隨意識記的東西之間有一定的聯絡,雖然不一定是最為直接的聯絡,但也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可以由不隨意識記隨時能勾起隨意識記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隨意識記(比如閱讀的書籍)有助於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麼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會是死記硬背。

在這裡,蘇氏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學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也就越容易。這種現象,想想也不難理解,一個學生學會了各個知識間的聯絡,他就會舉一反三,從而在他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識樹”,裡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識有了遺忘,他也會很快地從某一根枝條出發,循著枝枝蔓蔓找到那一個所需要的部分知識。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整體概念,讓他所掌握的知識如中藥鋪中那一個個排放整齊而有序的藥匣子,如何需要哪種“藥材”,就會很快地抽取出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每一種知識所伸展的觸角都要有所瞭解,只有他的觸角伸得越長,他才會很快地找到。“學前期和國小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於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

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素養。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我最近閱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就此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給以學生適當的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麼應該培養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這裡我有幾點體會。

一、如何建立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他們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我認為這些看法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

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說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可現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和老師有說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說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裡算不了什麼。一開始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雖然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侷限,但發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建立民主的氛圍中,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這是所謂商量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三、閱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書中眾多的建議裡,不止一次提到閱讀,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因此,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四、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源地。

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生在你的手下會越來越進步。

通過讀書,使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做好本職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我”做起,從“心”做起!

一、一切始於責任

責任心比知識能力更重要。樹立責任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們作為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是培養人的工作,國小教育是啟蒙階段,國小生善於模仿,而不善於辨別是非,他們心靈純潔,可塑性很大,對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都會去效仿,如果他們遇到的是一位負責任的好老師,無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而相反呢?我們姑且保守地計算,一個不負責任的教師三年教出一批(五十名)學生,那麼工作三十年就會有五百名學生受到大小程度不同的影響。有人說:責任,人人具備了它,一個民族將振興;一個民族具備了它,一個國家將走向繁榮。而作為教師,有了責任心,你將影響的也許會是一個人的一輩子!一旦我們有了較強的責任心,那我們就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就會如花朵綻放,清香四溢,它就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的不利因素化為有利因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敞開心扉的教育氛圍,促進學生孜孜以求,刻苦鑽研。

我認為,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那我們就應該把它看做一份光榮的事業,必須樹立起應有的責任心,擔負起這份責任,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計報酬地工作著,享受著這份責任所賦予的快樂。

二、嚴於律已,為人師表

如今的我,走進教師行列已十幾年,也當了十幾年的班主任,每一次的家訪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每一位家長對子女殷殷期望,也越來越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的重大。我努力加強師德修養,爭取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因此,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學生每天早讀午寫不能遲到,自己就堅持每天提前十分鐘到教室門口,不管風吹雨打或身體不適都從沒更改過。開始還有個同學遲到,但當他們來到教室,看到老師已在教室等他,心裡很不是滋味,慢慢地也就能準時到校了。我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消滅錯別字,我就利用課餘時間練寫粉筆字,做到板書秀麗簡潔,作業認真批改,及時圈出錯別字,並示範一個正確的字讓學生對照改正;在寫《學生手冊》中的評語時,我先打草稿,反覆修改,注意用詞準確,書寫端正。我要求學生禮貌待人,五講四美,我自己就先以和藹可親的姿態出現在家長、學生面前,主動和家長交流教育學生的經驗,及時瞭解情況,從不擺架子。批評學生注意方法方式,以理服人,使用文明用語。這樣,學生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記得那時當一年級學生的班主任,學生特別愛模仿,許多家長都對我說:“老師,您真是教育有方,我的孩子回到家,總是模仿您的樣子當小老師,連說話的語氣、走路的樣子也在學呢!”聽到這些話,我的心情無比舒暢,也真正體會到:“嚴於律已,為人師表”的重要性。

三、堅持學習是切實提高質量的保證

都說教學相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必須學習,才能跟得上世界前進的腳步。我們要引導我們的學生面向未來,走向世界,我們自己就要先一步地探好路子,才有可能扮好領路人的角色。把握每個時機給自己充電加油,做到每時每刻都是最佳狀態,才能迎接挑戰,上好每一節課,完成每一個教學任務。若是連我們自己都無法走出這一步,我們的學生又怎能跟得上世界前進的步伐?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與希望,教育好下一代的責任落在我們的肩上,任重而道遠,我們更應該責無旁貸地讀書,教學相長,充實自己。

自古以來,人們把教師稱為“園丁”、“蠟燭”、“人梯”……把教師說成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個個光榮的稱號不正是人們對我們滿懷的期望嗎?我們只有把“提高質量”始終放在心上,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才能不辜負人們託付於我們的重任啊!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15

童心是走進學生的橋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要人們沒有做到以童年的歡樂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裡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歡欣的激情,只要他沒有沉醉於孩子氣的頑皮活動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談論什麼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在我從教的這幾年中我深刻體會到這一點。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他沒什麼興趣,經常做小動作發呆。但由於他很聰明,所以成績還是可以保持在優秀。剛開始我一直在苦惱對於這樣一位聰明的學生要怎樣激發他的興趣和潛能呢?直到有一次我帶他們到多媒體室上課,我發現他從來沒有這麼認真投入到課堂,積極發言,認真思考老師的問題。我想難得他這麼認真,應該好好表揚,激勵一下。突然他站起來問老師,那個是你做的嗎?怎麼做的啊?(他指的課件裡的動畫)一連串的追問,讓我發現他對電腦很感興趣。後來我就讓他加入電腦興趣組,他在興趣組裡是年齡最小,但也是學得最勤的一個。我趁機與他談心:你要想學好電腦,需要其他學科知識做基礎,比如學好語文的拼音是打字的關鍵、學好美術配色是電腦繪畫的基礎、數學知識更是與電腦緊密聯絡在一起。此後,我發現他在數學課上就比較注意聽了,其他老師也反映說他進步很大。經過這件事後,我發現只要我們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走進孩子的心裡。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事半工倍。

責任心是教育成功的保證。責任心是這個社會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做人需要道德約束和責任心。作為教師,責任心就是教師應具備的高尚師德。只有在責任心的驅動下,教師才會愛崗敬業、言傳身教、鑽研進取、關愛學生。可以說,責任心是從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我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工作負責,愛崗敬業。愛崗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業就是恪盡職守,教書育人。一個教師只有把教書這個事業確認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時,才會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產生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表現出責任心。二是對學生負責。對學生負責意味著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也要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習慣。三是要對學校負責。所謂對學校負責,就是要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具體來說,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詮釋一個教育者的基本素養,展現教師的風采。四是要對自己負責。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要求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始終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成為學生成才報國的引領者。既然我們選擇了在黑板前站立,我們就選擇一以種永恆的姿勢,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更是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對於我來說,到達卓越這一境界還需要一段路,但我還是會努力先從做一個稱職的老師做起,努力的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卓越的老師看齊。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自己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最近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受益匪淺,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裡,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勞動,而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絡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這一條建議。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閱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說,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於鍛鍊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裡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說的那些設計製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願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說,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啟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市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即使是實驗室,有多少學校能真正重視它的建設呢?

建議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都是說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記憶力,不管對於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凡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具有比較強的記憶力,那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呢?靠死記硬背能鍛煉出好的記憶力嗎?蘇氏在這兩條建議中做出也比較詳細的說明。在他的文章裡,他特別反對“死記硬背”,他會這種記憶方法“甚至會造成幼稚病,簡直會把人變成傻瓜”。

那麼他強調的是怎樣的一種記憶方法呢?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裡,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怎樣才算是有理解的記憶,如何將記憶長久的保持下來呢?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要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他說,假如我們把六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麼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同時,這些不隨意識記的東西要和隨意識記的東西之間有一定的聯絡,雖然不一定是最為直接的聯絡,但也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可以由不隨意識記隨時能勾起隨意識記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隨意識記(比如閱讀的書籍)有助於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麼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會是死記硬背。

在這裡,蘇氏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學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也就越容易。這種現象,想想也不難理解,一個學生學會了各個知識間的聯絡,他就會舉一反三,從而在他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識樹”,裡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識有了遺忘,他也會很快地從某一根枝條出發,循著枝枝蔓蔓找到那一個所需要的部分知識。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整體概念,讓他所掌握的知識如中藥鋪中那一個個排放整齊而有序的藥匣子,如何需要哪種“藥材”,就會很快地抽取出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每一種知識所伸展的觸角都要有所瞭解,只有他的觸角伸得越長,他才會很快地找到。“學前期和國小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於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

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素養。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