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散文 > 写景散文 > 东河镇—婚丧

东河镇—婚丧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8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四川乡村或者偏僻的边缘,结婚,生子以及人入土都叫喜事.

生或者婚叫红喜,死叫白喜,这来源一种朴素的想法,即生命是一种喜悦,死亡是一种安静,所以都是值得庆贺,值得饮酒吃席。

东河镇就那么些人,谁家嫁女,谁家娶媳,往来的人自然了若指掌。

青年后生上了18,女子上了15,门里提亲的人自然多了——东河镇一带自然有些以介绍对象为副职的村姑,或者农妇,口若悬河,撮合不少家庭。但结婚后,挨骂自然难免,不和的时候,离婚的时候,赌气的时候,媒婆自然是责怪的对象。

东河镇那边曾经的男女,第一次见面叫看人户,双方都规矩若处子,端坐在火堆前,茶几边。家长则悠闲地聊点天,喝点茶,无意而有心地探询点对方家庭的成员收入,并且帮子女观察下未来的家族成员。

看人户后,自然是表态,一个微笑自然是同意,那就备上点衣物,一点金钱,算是初步敲定。

如果摇头,那自然是委婉拒绝,那就之后各自再去寻到媒婆,等待下次的机会。

就那样,在那些山间,水间,村落里,不少的人,结婚前话就只那么多——他们婚前不知道什么是爱,

什么是情。但后来也学着,活着,并慢慢地,那么多少年,也一起走了下去,养活了儿女,关了满圈的猪羊,尽力去孝顺了老人。

看人户后就是看日子,送婚礼,但那也是象征的,一点衣服,一点米麦,一些柴火。

然后,双方都忙开了,准备柴火,准备猪肉,准备通知亲人——女方还忙着做家具,砍了山上的大树,做些象样的家具,即使再穷,在这事情上,也愿意到信用社贷款操办下。婚姻在东河镇不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父母的面子,山间镇里的人,有自己的面子,有自己的虚荣。

婚礼的时候照例的忙碌,照例的热闹,但还有许多繁冗而约定的礼仪。

少不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姿客,总站在火把中的院子里,谈茶说酒,从风俗到礼仪,从父母艰辛到儿女成人,

滔滔不绝,如东河六月的洪水。

东河镇那边婚酒是有讲究的,老人自然是上席,小孩子即使怕上上席,也会被含笑的父母呵斥着乖地换个位置。席里的菜在东河叫“十大碗”,种目繁多,有酥肉,有龙眼肉,有夹沙肉,还有糯米,还有一些汤类。孩子自然最喜欢糯米与龙眼肉等甜点,大人则喝酒猜拳。

乡里人,平时穷,吝啬点钱粮——但这个时候,比北方人都豪迈,愿意客人喝酒到醉死,吃肉到撑死。

然后,女子自然字夜晚里哭,因为即将离开娘家,开始新的生活了——亲人自然也是陪着哭。

但孩子最爱的还是姿客,学着他的腔调,摇头晃脑地说“各位老小外家,姑舅姨表,四门尊亲,翻山越岭来到寒舍!”然后就是等席后的电影。

那结婚婚队是要早上出发去男方的,而且路山是不能遇见出丧的队伍的,那样是不吉祥的,如果遇见,那带路的媒婆要记得绕过——即使绕过,新娘一家也会抑郁很久的。

至于丧事,我自小就怕,见的只是一些礼仪。

那时候总是有东河边最有威望的人,坐在高台上,念着祭文,然后那么苍凉地唱着,声音抑扬低沉。

亲人跪着,哭着。

天明后,自然下葬,自然又是一场大哭。

但死人是丧事,氛围很低沉——偶尔有不肖子孙,在追悼会上笑出来,以为死了父亲,得了自由,那自然是东河镇里的笑谈,为远近乡邻作为反面教材,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

丧事上少不了风水先生,在东河镇,不少风水先生本来就是赤脚医生。

人生的时候,他们看病赚钱;人死后,他们看坟地赚钱——但他们有自己的准则,自己的学识。他们自己都不迷信,说有许多人死了后随意丢在草原街头,后代还是平安无事。但越是他们如此说,东河镇的人越是景仰他们,给钱的时候那是连口水都不咽一下。

红白喜事上少不了的是鼓乐队;结婚的时候他们吹《信天游》,《妈妈的吻》;出丧的时候他们吹《血染的风采》,虽然不伦不类,但是为东河人喜闻乐见;喜事是一支鼓乐队,丧事的时候,各地亲戚都请了来自各自乡镇的鼓乐队,土鲤的,漓江的,东河的,坐在一个院子里,不免起了孩子气,各自吹着自己最拿手的调子,一支一支地下去——山民虽然不知道哪个更好,却是喜欢热闹的,便也不吝惜掌声,不吝惜拇指。就那样一直闹腾着,比试着,一直到月起雾升,远山灯火依稀地暗淡下去.......

当然,这是我回忆中的东河,许多年前的东河。

但也是我最留念的东河!他一直在我记忆里,那么停滞着,摇曳着。

  

东河镇—婚丧
在四川乡村或者偏僻的边缘,结婚,生子以及人入土都叫喜事.

生或者婚叫红喜,死叫白喜,这来源一种朴素的想法,即生命是一种喜悦,死亡是一种安静,所以都是值得庆贺,值得饮酒吃席。

东河镇就那么些人,谁家嫁女,谁家娶媳,往来的人自然了若指掌。

青年后生上了18,女子上了15,门里提亲的人自然多了——东河镇一带自然有些以介绍对象为副职的村姑,或者农妇,口若悬河,撮合不少家庭。但结婚后,挨骂自然难免,不和的时候,离婚的时候,赌气的时候,媒婆自然是责怪的对象。

东河镇那边曾经的男女,第一次见面叫看人户,双方都规矩若处子,端坐在火堆前,茶几边。家长则悠闲地聊点天,喝点茶,无意而有心地探询点对方家庭的成员收入,并且帮子女观察下未来的家族成员。

看人户后,自然是表态,一个微笑自然是同意,那就备上点衣物,一点金钱,算是初步敲定。

如果摇头,那自然是委婉拒绝,那就之后各自再去寻到媒婆,等待下次的机会。

就那样,在那些山间,水间,村落里,不少的人,结婚前话就只那么多——他们婚前不知道什么是爱,

什么是情。但后来也学着,活着,并慢慢地,那么多少年,也一起走了下去,养活了儿女,关了满圈的猪羊,尽力去孝顺了老人。

看人户后就是看日子,送婚礼,但那也是象征的,一点衣服,一点米麦,一些柴火。

然后,双方都忙开了,准备柴火,准备猪肉,准备通知亲人——女方还忙着做家具,砍了山上的大树,做些象样的家具,即使再穷,在这事情上,也愿意到信用社贷款操办下。婚姻在东河镇不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父母的面子,山间镇里的人,有自己的面子,有自己的虚荣。

婚礼的时候照例的忙碌,照例的热闹,但还有许多繁冗而约定的礼仪。

少不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姿客,总站在火把中的院子里,谈茶说酒,从风俗到礼仪,从父母艰辛到儿女成人,

滔滔不绝,如东河六月的洪水。

东河镇那边婚酒是有讲究的,老人自然是上席,小孩子即使怕上上席,也会被含笑的父母呵斥着乖地换个位置。席里的菜在东河叫“十大碗”,种目繁多,有酥肉,有龙眼肉,有夹沙肉,还有糯米,还有一些汤类。孩子自然最喜欢糯米与龙眼肉等甜点,大人则喝酒猜拳。

乡里人,平时穷,吝啬点钱粮——但这个时候,比北方人都豪迈,愿意客人喝酒到醉死,吃肉到撑死。

然后,女子自然字夜晚里哭,因为即将离开娘家,开始新的生活了——亲人自然也是陪着哭。

但孩子最爱的还是姿客,学着他的腔调,摇头晃脑地说“各位老小外家,姑舅姨表,四门尊亲,翻山越岭来到寒舍!”然后就是等席后的电影。

那结婚婚队是要早上出发去男方的,而且路山是不能遇见出丧的队伍的,那样是不吉祥的,如果遇见,那带路的媒婆要记得绕过——即使绕过,新娘一家也会抑郁很久的。

至于丧事,我自小就怕,见的只是一些礼仪。

那时候总是有东河边最有威望的人,坐在高台上,念着祭文,然后那么苍凉地唱着,声音抑扬低沉。

亲人跪着,哭着。

天明后,自然下葬,自然又是一场大哭。

但死人是丧事,氛围很低沉——偶尔有不肖子孙,在追悼会上笑出来,以为死了父亲,得了自由,那自然是东河镇里的笑谈,为远近乡邻作为反面教材,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

丧事上少不了风水先生,在东河镇,不少风水先生本来就是赤脚医生。

优美文章
短篇散文
爱情散文
抒情散文
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语散文

每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