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散文 > 写景散文 > 甘肃景泰石林游记(一)

甘肃景泰石林游记(一)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3.0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题记:

又在外奔波一周,又回到了家。

忙碌、劳累。放下背包,挽起袖子,又是大干一场。唉,谁让咱是妇人呢?

每次外出回到家,家里总是凌乱不堪。起初,埋怨,无效。到后来,老公和儿子学的聪明点,每每得到我要返回的消息,就一溜烟溜走了,当然也听不到我的唠叨声了,我呢,也只好边听音乐边打扫卫生。

又回到都市,满脑子都是景泰石林那个座落在大山深处宁静的小山村---龙湾村。

一直以来,我都向往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想住在农家,伸手可摘下甘甜的水果,黎明可以聆听到雄鸡鸣叫,夜晚,数着天上的星星,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听说景泰石林,是两年前的事情了。有友人从那里回来向我描述石林的奇异之处,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向往着有朝一天我也会将脚步迈向那里。

心若有梦,就有希望,就会为梦的实现而去努力。



提前一天从银川到中卫,住一晚,第二天清晨再从中卫到景泰。

中卫到景泰车行驶了四个小时。

车,沿着沙漠中新开辟的一条通向石林的柏油路急促地行驶。蜿蜒盘旋。

心想:若没有这条路,大山深处的村民该如何走出大山呢?

这一辆辆疾驶的车辆驶进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是对龙湾村是福还是祸呢?

马路两旁很少有村庄,偶尔见一小块一小块的沙石地上种植一些糜子谷子一类的农作物。茎干很低,很柔弱的样子。由于干旱少雨,想必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收获不了多少果实。

黄河石林---几个醒目的大字终于映入我的眼帘。

龙湾村呢,黄河呢,石林呢?

我一下车,满处搜寻。登高处俯瞰,山脚下,一条如蜿龙奔腾的黄河紧紧地环抱着小山村,小山村周围是一片绿洲。山村的外延是一道天然屏障,隔绝着沙尘、污秽。将龙湾村如世外桃源一样,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

外面的车辆是不允许进入小村的。必要搭乘龙湾村旅游管理处自己的大巴车。

门票:70元。

车,俯冲而下。我不敢将眼睛看向窗外,悬崖般的陡峭。心,揪的紧紧的。庆幸龙湾村旅游管理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设想一下,如果对路段不熟悉,如此盘旋陡峭的山路,一般的司机怎么能安全行驶过去?

如此奇特的地理环境,不知道地理地貌经过了怎样的变迁,才形成了眼前这个旷世美丽的小山村。

按照同事的安排,先找个农家乐安住下来。

下了大巴换上村里的电瓶车。

有很多农家乐的小姑娘、小伙子早已经在大巴车门口静侯。争着叙说自己家的农家乐如何整洁,如何让你们住得舒适,吃得顺心。

由于一行十四人,一切都听领队安排。

领队前段时间来过这里,有点轻车熟路的感觉。电瓶车将我们拉到河边一个水车旁的一个农家。

这家主人姓芮,很精明的一个农家老板。很热情也很有做生意的头脑。

女人向来是很挑剔的。看了看床铺,还算整洁。走进厨房,也还清洁。领队走了一家又一家,经过比较,决定就住在芮姓农家。



一个房间3个人。坐在床铺上,很硬。很结实的硬板床。

记得小的时候,睡的也是硬板床,但全然没有这么硬。奶奶总是把那些不用的旧棉花给我们网成厚厚的网套铺在床上。

不知怎么地,坐在硬板床上就忽然想起了奶奶来了。

小的时候,总是听奶奶给我们讲述老家的故事。奶奶是个小脚老太太,手很巧,经她的手缝制了很多姑娘出嫁的绸面袄。奶奶大辈子在农村生活,父亲来到城里后,奶奶才来到城里,但,奶奶总是回忆她在家乡的生活。

奶奶年迈时得了偏瘫,每当我放假回来,总是和奶奶睡在一起,晚上起来帮她换尿布。每每这个时候,奶奶总是说:云,你看奶奶多不争气,又尿了。奶奶一辈子爱清洁,身体没有生病的时候,一到上街,奶奶总是从头到脚收拾的利利落落。

由于对故乡的眷恋,再加上奶奶总是想百年后和爷爷安葬在一起。奶奶28岁那年爷爷就去世了,她一辈子为爷爷守着,和爷爷安葬在一起是她一辈子信守的诺言。为此,她总是一个劲地让父亲送她回老家。她担心万一在银川撒手而去,那她一辈子信守的诺言会实现不了,即使父亲让她的愿望实现,也是一盒骨灰或白骨,那是她说什么也不可以接受的。


送奶奶回故乡,是姐姐和姐夫送的。我当时还在上大学。

写到这里,,,眼泪不由自主地流落下来,无F写下去了。

本来是写景泰,写农庄,怎么就这样思念回忆起奶奶来了呢?



放好行李,农家老板开始为我们准备午餐。虽说是经济时代,龙湾村经过了五年的开发,村民的经济意识明显增强,但,山村人的淳朴热情,依然让我们一行人感动。

老板雇佣了几个村民,有少妇、有利用假期来这里打工的邻居学生。可见,这家农店生意可说兴隆。

吃农家饭。土鸡是少不了的。要几样从田里挖的野菜,要几个刚刚煮熟的玉米棒子,坐在农家小院果树下,打着扑克,吃着西瓜,肯着玉米棒子,这一时刻,所有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

问农家老板:几点开饭?

答:大约还要1个多小时。

利用这段时间,我们乘坐电瓶车,来到了小村庄的盘龙洞(名字记不确切了)。走进去洞的沟口,有两个驴车,当地人给起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叫驴的。可谓是与时俱进。

由于没有雇佣导游,从沟口到洞口不知道有多远?有几个同事看着花花绿绿的驴的,心就痒痒起来,坐在驴车上,本想逍遥一番。结果,走路也就那么三分钟就到了洞口,他们体会到什么是时间飞梭的概念了。只看他们一个劲喊后悔。

洞的造型很奇特。分上下两层,供奉着许多神像。

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不朝拜神像。看有几个同事虔诚地跪拜在神像前,不知道他们像神像许的什么愿?也不知道神是否能将他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我一直坚信着即使有佛存在,那也只是存在你心中,不会在乎什么形式,只要你心中有一个梦,只要你为这个梦而去努力,那么,你的梦总会有那么一天在你眼前变成现实。

我曾经做过无数这样的梦,四周是群山环绕,有叮咚的流水,有水车,有果树,有鲜花,有水波潋滟……如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

看着眼前的一切,回忆着曾经做过的梦,竟然是那样巧合。

人,有时是有第六感觉的。

说起梦,我信梦,怕梦。

曾经有一次,我到固原南部山区出差,车行驶在戈壁滩,望着茫茫戈壁,脑子中竟忽然升起一种奇怪的景象---我会在我下榻的宾馆遇见一个多年未见面的老同学,场景是那样清晰,我到,他也刚到,并且就在前台相见。

给同事说我脑子中闪现的场景,同事笑我白日做梦。因为同学远在异地他乡,且很久不联系,怎么可能呢?

但,很多事情是无F解释清楚的。

到了宾馆,搬运试验仪器。和同事大声说着话,根本没有看到前台正在登记的人。只听到一个人回头,猛喊着我的名字。

是你?

怎么真的会是你?

诧异!

事情就是这么巧,所发生的情景竟然和路上闪现的场景一摸一样。谁又能解释清楚呢?

或许,梦是心所想的缘故吧。



时值正午。肚子吉利哇啦地乱叫。

匆忙赶到农家。饭还没有做好,于是,只好拿西瓜、玉米充饥。

芮家的房子没有院落,门前种植着苹果树。由于来的不是季节,苹果还青青地挂在树上,摘下一个,涩涩的。

站在院里,眼前就是急促流淌的母亲河水,正是我们的母亲河世代养育着龙湾村的父老乡亲,正是我们的母亲河,正是老祖先给龙湾村造就的奇特景观,才使得山外面的人络绎不绝地来这里观光旅游,使他们逐渐摆2342贫穷。

芮家院落里有村民兜售桃子李子以及花椒一类的农产品。让我惊讶的是几个7、8岁的小女孩手里拿着几个小石头。

这些小石头,有很多花纹,奇异怪状。有乌龟的图案,有很小很小的细花纹……小女孩用她们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阿姨,买一个吧。听起来,有点象很多年前看过的电影《卖花姑娘》里那个卖花姑娘的声音。

我们一个个拿在手里翻看着,小姑娘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希望和兴奋的目光。

我问:上学了吗?答:上二年级了。

跟小女孩聊天,发现她们利用假期向游人兜售。同时也发现一个奇怪的景象:兜售小石头的,出租双人自行车的,都是清一色的女孩。小男孩呢?或许是这里的重男轻女现象。

小女孩手里拿的小石头,着时在路边都可以寻觅到。看着游人不想购买,小女孩小声地说:阿姨,送给你两个吧,不要钱。小女孩很机灵,采用如此的销售手段,我是第一次看到。


我拿两个在手心里。怎么可以让小女孩白送你呢?给两个小姑娘一人五角钱。不大一会,小女孩手里的小石头全都销售出去了。

我忽然有种感觉,等小女孩长大了,一定会在经商的路上走很远很远。

握着刚刚小女孩送的小石头,走到水车旁。两个很大很大的水车,是龙湾村一道靓丽的风景。水车的年代已很久,以前用于提水灌溉,现在经过恢复修理,仅仅是做为一道风景让外人游览。



吃饭喽!同事大声地招呼着。

胖娃娃菜?能吃吗?我吃惊地问。

吃野菜,在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给我们做着吃,直到现在她老人家依然经常吃苦苦菜、扫秫苗芹菜叶、艾……母亲却没有给我们做过胖娃娃菜。

可以吃,很好吃的。同事边吃边劝我也吃。

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第一次也总是无F让人忘记的。第一次品尝胖娃娃菜,很小心的样子,因为心里总是有一个症结,似乎胖娃娃菜只有家畜才吃的。

一尝,味道不错,这一桌饭虽没有都市的海鲜美味,但,吃起来却让人久久回味。

填饱肚子,开始了下午的行程。进军大峡谷,欣赏中华大地上奇异的自然景观---石林。

说起石林,总是让人一下子就想起昆明石林。由于云南是旅游王国,石林也异常闻名。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西北大漠甘肃景泰隐藏着比昆明石林更为壮观、更为奇特的景泰石林。

景泰石林,不同于昆明石林,它不是全部的石头形成的,而是有沙有石有水冲刷的痕迹有风化的烙印。景泰石林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雄伟、壮观。有的直上云霄,有的横跨天堑。

从龙湾村去大峡谷,有两条道可以到达。一个水路,一条马路。游人多是从水路而过。因为门票里已经包含了水路的费用。

乘羊皮筏子而下。

这是我第二次坐羊皮筏子。第一次是在宁夏中卫沙坡头。



黄河水在龙湾村激流地回旋。这里的河水湍急,河面上不时有游kkk、快艇穿过。但,更醒目的是身穿金黄色救生衣划着双浆的筏工们。

给我们当筏工的是拍过天下粮苍的那位老筏工。说起他老其实年龄也就50多岁,岁月的风霜却在他的面容上留下了深深的撤印。

由于他的技术高超、外型符合导演的要求,他有幸被导演选中,当了一次替身演员。拍戏的季节,天气咋寒,根据剧情要求,要跳入到滚滚河流中,为此,他进行了一次次排演,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问:报酬多少?

答:600元。

事过几年了,他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脸上洋溢着一种自豪的神情。作为一个世代不曾走出大山的他来说,能够拍电视,可以说是很幸运的很光荣的。

600元,对他来说,他已经很知足了。可是,报酬是否和他的付出成正比呢?

龙湾村,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外景地拍摄基地。走进大峡谷的谷口,醒目地耸立着《天下粮仓》、《神话》……等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剧照。这是龙湾村的骄傲,也是他们宣传的一种方式。

前面已经提到龙湾村一个别样的风景----驴的。

走进峡谷口,排着很长很长的驴的。

说起驴的,其实就是毛驴拉车。平板车进行了花样的装潢,有遮阳棚、车上铺了条彩色的锦纶毯子。

驴的有秩序地排着。除了驴的,还有单人骑马奔驰而穿过。

我们一行人租了两辆驴的(一辆50元),其余的人就骑马,尝试一下穿越荒凉大峡谷别样的感觉。

为我们驾驶驴的的是一位老者。已高寿60多岁,这在城里已经是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年龄了。

我们四个人一辆车,驶进大峡谷。

我用了驶字,其实有别于奔驰在马路上的轿车,大峡谷的路是最铺满石子的沙石路,一路上坡,小毛驴用力的拉着往前挺进。

时值下午二、三点钟,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散发出一股灼热的气息。

我们坐在车上,老者拿着一根用布条做成的鞭子,赶着毛驴在沙石上,迎着太阳步行着……汗,湿透了他的衣衫。

“师傅,坐上来吧”我对师傅说。

“不用了,我就走着,没事”师傅笑呵呵地回答。从他箭步的背影,我的心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哀愁。

他依旧快速地行进着……

“师傅,你就坐上来吧”我说着,边往后挪了挪,腾出一块空位。


“不用了,这是上坡,毛驴会拉不动的”老者说着搽了搽汗。



毛驴拉着我们艰难地爬坡。我*前坐着,伸手学着老者驾驭驴的口气,驾。。并想伸手拍打驴背。

却见老者用手轻轻地抚摩着驴的鬃毛,一边用手扬起鞭子佯装打一下,鞭子却从空中落到驴的一侧。

看见他如此爱护这头毛驴,我怎么能再下手打它呢?

这头驴是老者家的财富。

问:一天拉几趟?

答:一个星期一趟。因为驴的太多,基本上不开农家乐的都有驴的。按照顺序排队。排上了就上来,排不上的时候就去果园做农活。

这里的田地大都种植果树、花椒树。尽管山外头,是干旱的沙漠,然龙湾村却是果实累累,瓜果飘香。

一路和老者聊天,问,是否劳累?家里有几个孩子,成家了没有等等。

从和老者的谈话中,感受到老者知足常乐,乐观地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令我钦佩。别看他60多岁,行走起来,步履如风。这也就是龙湾村的村民健康长寿的一个秘籍吧。

龙湾村作为旅游业开发以来,改善了这里的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但,随着更多人的进入,它是否还有那祖先留给他们的淳朴呢?

黄河、石林是祖先留给他们的财富。这笔财富该用怎样的方式享受,祖先却没有立下字据。

大峡谷壮观、神奇。形态各异的石林,如让你走进了远古时代。

我去过昆明石林。但,景泰石林一点也不比昆明石林逊色,相反,比那里更加壮观。

我看见一柱石林,如两个相爱的恋人,手牵着手,眼恋着眼,就是不能拥抱接吻。我给它们起了个名字,挚爱石。

走进大峡谷,你的想象翅膀就此打开,回归远古,眼放今朝,怎样的壮观,美妙,神话。

走进大峡谷,你的杂念全都抛到九霄,你的心在这里得到洗涤,尽管没有多的庙宇。



走到大峡谷尽头.

说起尽头,其实仅仅是旅游暂时歇息的地方。

有尽头吗?没有。

在大峡谷中穿梭行进,就想没有纷扰的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驾驭驴的老者和其它驴的师傅们散坐在沙石上。终点有几家卖冷饮的小贩,散落地摆几把椅子,用黑色的网孔搭一个简易遮阳棚。

去观景台啊。我向同事招呼着。

观景台,是建在一个山头,据老乡讲,登上观景台可以俯瞰龙湾村,可以看到更为神奇的石林群。

烈日当头,没有一丝风。

别泄气,一鼓做气往上攀登。

这里的山,并不险峻。也不用登陡峭的台阶,只需要沿着修好的或者是很多人已经行进出来的一条山路攀走,就可达到顶峰观景台。

山,是沙石连成的山。没有绿树成荫,连小草也很难在此生根。大地是火辣辣的,石头是滚烫滚烫的。心,却是急促的,步履如风。

我走在队伍的最前头。打着伞,没有和同事说话,脑子里没有一点杂念。不象以前每每行进到一个翠绿的风景点,总是渴望手被爱人牵着。在这里,只有一个念头,在如此荒凉、神秘的石林中,攀登到顶峰,看那风景如此娇娆,美丽,神奇。

转了七七四十九道弯。

抬头望去,观井台依稀可见。努力,努力,别停下来。

登到观景台。上面并没有修建什么亭子,只有一个石碑上写着观景台。

本来在其艰难的攀登徒中,心想,到达顶端,坐在亭子中,歇歇脚,看看风景,喝点水,感受满目的狂景。

人的愿望多是美好的。有时把希望描绘的越美好,就会成正比的带来失落。

观景台没有遮阳的地方,反而离太阳更近了一步,太阳的火热直扑进人的血管,膨胀。

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这如画一样美的石林群,那样苍劲有力,这是祖先留下的画卷,这是大自然的神话传奇。

我的笔墨此时显的多么苍白,我不管用怎样的词汇,都无F将它美丽壮观的场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我没有带相机,没有摄下它的景色,但却留在了我的心里,永不挥去。

待续

  

甘肃景泰石林游记(一)
题记:

又在外奔波一周,又回到了家。

忙碌、劳累。放下背包,挽起袖子,又是大干一场。唉,谁让咱是妇人呢?

每次外出回到家,家里总是凌乱不堪。起初,埋怨,无效。到后来,老公和儿子学的聪明点,每每得到我要返回的消息,就一溜烟溜走了,当然也听不到我的唠叨声了,我呢,也只好边听音乐边打扫卫生。

又回到都市,满脑子都是景泰石林那个座落在大山深处宁静的小山村---龙湾村。

一直以来,我都向往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想住在农家,伸手可摘下甘甜的水果,黎明可以聆听到雄鸡鸣叫,夜晚,数着天上的星星,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听说景泰石林,是两年前的事情了。有友人从那里回来向我描述石林的奇异之处,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向往着有朝一天我也会将脚步迈向那里。

心若有梦,就有希望,就会为梦的实现而去努力。



提前一天从银川到中卫,住一晚,第二天清晨再从中卫到景泰。

中卫到景泰车行驶了四个小时。

车,沿着沙漠中新开辟的一条通向石林的柏油路急促地行驶。蜿蜒盘旋。

心想:若没有这条路,大山深处的村民该如何走出大山呢?

这一辆辆疾驶的车辆驶进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是对龙湾村是福还是祸呢?

马路两旁很少有村庄,偶尔见一小块一小块的沙石地上种植一些糜子谷子一类的农作物。茎干很低,很柔弱的样子。由于干旱少雨,想必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收获不了多少果实。

黄河石林---几个醒目的大字终于映入我的眼帘。

龙湾村呢,黄河呢,石林呢?

我一下车,满处搜寻。登高处俯瞰,山脚下,一条如蜿龙奔腾的黄河紧紧地环抱着小山村,小山村周围是一片绿洲。山村的外延是一道天然屏障,隔绝着沙尘、污秽。将龙湾村如世外桃源一样,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

外面的车辆是不允许进入小村的。必要搭乘龙湾村旅游管理处自己的大巴车。

门票:70元。

车,俯冲而下。我不敢将眼睛看向窗外,悬崖般的陡峭。心,揪的紧紧的。庆幸龙湾村旅游管理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设想一下,如果对路段不熟悉,如此盘旋陡峭的山路,一般的司机怎么能安全行驶过去?

如此奇特的地理环境,不知道地理地貌经过了怎样的变迁,才形成了眼前这个旷世美丽的小山村。

按照同事的安排,先找个农家乐安住下来。

下了大巴换上村里的电瓶车。

有很多农家乐的小姑娘、小伙子早已经在大巴车门口静侯。争着叙说自己家的农家乐如何整洁,如何让你们住得舒适,吃得顺心。

由于一行十四人,一切都听领队安排。

领队前段时间来过这里,有点轻车熟路的感觉。电瓶车将我们拉到河边一个水车旁的一个农家。

这家主人姓芮,很精明的一个农家老板。很热情也很有做生意的头脑。

女人向来是很挑剔的。看了看床铺,还算整洁。走进厨房,也还清洁。领队走了一家又一家,经过比较,决定就住在芮姓农家。



一个房间3个人。坐在床铺上,很硬。很结实的硬板床。

记得小的时候,睡的也是硬板床,但全然没有这么硬。奶奶总是把那些不用的旧棉花给我们网成厚厚的网套铺在床上。

优美文章
短篇散文
爱情散文
抒情散文
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语散文

每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