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小括號》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小括號》教學反思(通用16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括號》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括號》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1

加一個符號就能改變相應的運算定律,這就是對小括號的概括,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括號》的內容。

小括號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些為小括號的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同時,小括號的出現也相應地改變了運算順序,增加了孩子學習的趣味性!

本節課我先出示了學生減星星的主題圖,通過對主題圖的觀察,學生髮現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解決同一個問題。在學生思考時,結合“先加後減”的思路,討論算式“10-2+3”能先算加法嗎?怎樣才能讓別人明白要先算加法?以此使學生感受到引入小括號的重要性。然後讓學生在算式10-2+3=中合適的位置新增小括號,表示先算加法在算減法,在添一添的基礎上理解小括號的意義,同時告訴學生小括號應該如何進行書寫,並且明確小括號的加入可以改變算式的計算順序。接著學生總結規律,在兩步計算中,有小括號應先算小括號裡邊的式子;沒有小括號就按照同級運算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最後指導學生觀察“做一做”中上下兩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明確分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使學生對如何計算加減混合式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的小括號的書寫和意義,但是加上小括號後的算式應該如何讀?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個問題明天上課就會進行解決,相信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牢記所學知識,並把知識融會貫通!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2

《不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不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過兩部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安排的,學生已經學會了用“先乘除再加減”的順序進行計算,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把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知道在含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算式裡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例題呈現的仍然是簡單的購物場景,鼓勵學生為解決實際問題列出不同的綜合算式,引導學生聯絡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思考和理解其運算順序,並獨立的進行計算。“試一試”讓學生解答含有乘除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在此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含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既讓學生了解了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又讓學生學會了通過列綜合算式來解決實際問題。隨後的練習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乘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比較和改錯練習,幫助學生整合已學過的混合運算的各種情況,提高運算技能;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幾點反思:

1、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就能獲取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現知識的遷移。有了前面兩步混合運算的知識的基礎,學生可以順利的進行知識的遷移,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把計算與應用聯絡起來,進一步加深先算乘除法的印象就可以了。

2、雖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都知道了在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卻不盡如人意。做練習時,有學生知道運算順序但還是會計算出錯,因此,養成學生在算後進行復查的良好的習慣就很有必要了。

3、計算教學往往被視為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的。教師要通過改善混合運算的教學,設定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同時運用富有挑戰性和充滿激情的語言,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深度”又保持“溫度”。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3

問題解決是80年代以來國際數學教學的三大趨勢之一。聯合國教課文組織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應作為學校數學教育的中心。”一個良好的問題解決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探究、發現、實現“再創造”數學的過程。在教學“小括號”時,我通過引導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經歷數學符號——小括號“再創造”的過程,體會使用小括號的實際意義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摘錄“小括號”教學片斷:

(角色扮演,一學生扮演售貨員,另一學生扮演顧客)

售貨員:你好,歡迎光臨“佳佳書店”,請問你要買什麼書?

顧客:買一本《學生詞典》和一本《少兒畫冊》。

售貨員:一本《學生詞典》28元,一本《少兒畫冊》17元,他付50元,應該找他多少元?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用數學知識幫售貨員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1:我先算用去多少元?算式是28+17=45(元),再用50-45=5(元),所以應找回5元錢。

教師:能不能把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

(學生1板演:50-28+17)

=50-45

=5(元)

學生2:我有問題,算式裡有加有減,應該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先算減法再算加法,你為什麼先算加法?

學生1:因為我要先算用去的錢,算式是28+17,再用50元減去用去的錢。

教師:從算式裡你們看得出是先算28+17嗎?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可以在算式里加符號。

教師:你可以用什麼符號來標明先算28+17?

(學生自主練習,組內交流)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學生1:我在28+17下面畫一橫線。

學生2:我在28+17下面畫一波浪線。

學生3:我用圓圈把28+17圈起來。

學生4:我用小括號把28+17括起來。

學生5:我在加法下面畫一小人,算式50-28+17象一輛汽車,加法正好停在小人前面,小人先進加法裡,再進減法裡。

學生6:我在加法下面畫一扇門,加法象小孩,減法象大人,大人讓小孩先出門。

學生7:我在加法下面畫一隻兔子,減法下面畫一隻烏龜,兔子比烏龜跑得快,所以我先算加法再算減法。

教師:小朋友們的想法都很有創意,在實際的計算時我們用哪個符號呢?

學生:老師,我知道,實際計算時我們使用的是小括號,書上都是這樣寫的。

教師:你說得對,在實際計算時我們總不能你畫橫線,我畫圈,你畫兔子,我畫門,我們規定了一個統一的符號——小括號,我們一起來學習使用小括號。

反思:

在進行“小括號”的教學時,我設計具有濃厚生活氣息、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情景——買圖書,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找錢的問題時,引發了矛盾衝突:50-17+28必須先算17+28,可是怎麼才能看出先算17+28?這時我打破傳統的數學教學,沒有馬上出示小括號來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創造一個符號來表明先算17+28。啟迪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學生們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與體驗設計出各種符號來解決問題,有橫線、波浪線、圓圈、小括號、小人、兔子、門等等,顯示出自我才能,體現自我個性。教師對學生創造的符號給與充分的尊重,同時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差異資源,讓學生引出了小括號,把握了小括號出現的時機,突出了小括號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把“白開水”釀成香醇的“茅臺酒”。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4

本課在在學習了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以及運算次序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引入了加減乘除以及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理解和掌握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瞭解運算的次序,才能為後面更艱深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實學生已經有了三年級的基礎,所以課上起來是十分輕鬆的。在這節課上,我也嘗試著運用規範學生探究本的練習,從第幾次作業幾月幾日開始寫起。我發現探究本在計算課上進行應用其實是蠻有用的。

不過練習下來的結果產並不是太好,學生最大的問題還是口算,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第二個問題是解決實際問題,我發現一下子要求綜合式列出的確太難了一點,題目資訊看似簡單,其實蠻具有干擾性的。對一些思維能力不好的同學來說是很難的,只有跟他們說,實在不會,先列分步再來綜合吧。不過綜合式是一定要求要寫出來的,因為這是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5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制訂的基本理念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本課設計強調在學生的需求中生成,在自主學習中生成,在探索交流中生成,在不斷地生成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努力實現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五個方面的有效性,即教育目標達成的有效性、主體參與的有效性、知識建構的'有效性、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學生髮展的有效性。

2. 大膽放權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來學習數學,獨立地去探索老師精心設計的自學選單,獨立地去認識小括號,感受小括號的作用。教師的教從根本上說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精編自學提綱,這些數學問題是學生力所能及的,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其深入探究的興趣。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學生善於自學,並在此過程中積累學習的經驗,發展獨立練習、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等學力。

3. 以學生髮展為本設計教學,是實施有效教學的根本保證,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有效手段。本節課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把學生看作重要的資源因素,讓學生在與教學環境、教學文字、教師以及同學的思維碰撞中產生火花;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自主、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發揮聰明才智,體驗到探索與成功的歡悅;有效保證了學生的課內訓練度,做到重點問題堂堂清,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6

我是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的,一是檢查複習:利用口算以前學過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兩步式題,全員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它們的運算順序,體現了面向全體,又以問題“有沒有別的運算順序?”匯入新知;第二個層次是講授新知:這部分教學又分成四部分,先是看圖說圖意,初步感受畫面的資訊,學會從情境圖中挖掘資訊,然後是根據條件提出問題,讓學生們提出問題,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篩選出“還剩幾個五角星?”這個問題;接下來,讓學生土條件和問題,找到解決的兩種不同策略,最後圍繞“10-2+3能先算加法嗎?”進行討論,是學生善生認知衝突,從而感受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並且明確一個算式含有小括號,表示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第三個層次是利用各種形式的練習考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先是說一說算一算,通過讓學生說運算順序進一步理解小括號的作用,從而掌握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是對比練習,讓學生體會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感受小括號的使用要適時、適當。為了避免單純計算帶來的枯燥,我設計了給小樹苗治病、火眼金睛、幫小動物找車廂、找朋友等練習,還有就是用小括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但整堂課下來,我發現有很多不足之處:

1.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其實內容相對簡單,但我在教學中講授這部分知識用的時間有點長,以致後面涉及到與生活有關的練習未能順利進行。

2.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的口算速度較慢,特別是在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這與我平時的訓練不夠有關。還有些學生看題不清楚,加號看成減號,減號看成了加號,出現了計算錯誤。

3. 學生做出回答後,我不能及時予以適當的評價,以致學生練習熱情不高,學習氣氛有點沉悶。

4.練習題的層次性不太強,練習題前後過渡不太自然。

5.在練習中大部分採用的是讓學生口答的方式,留給學生筆算的機會很少,可能會導致學生眼高手低的後果。

今後,改進措施:

1.加強備課環節。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多向同組教師請教,正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使教學環節更加合理。

2.課上認真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教案,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講易懂。

3.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

4.把握好教學時間,練習題選擇要盡心篩選,真正做到精講精練。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7

講完《小括號》這節課,本來想著自己講的很糟糕,但沒想到老師們都說我的課堂有進步,但同時也給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聽了老師們給我的各種建議,我覺得我的課堂還可以再進步一些,我還需要繼續努力向其他老師學習。

在備課時,我就覺得這節課太簡單了,沒有什麼比較難懂的地方,感覺學生應該在課下都會,所以課堂上就忽略了孩子們的“說”的練習。一年級孩子年齡小,他們的學習主要就是要多說、多想、多練,通過說,他們能夠清晰的表達出自己對題目的理解,也鍛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雖然課堂上我也讓孩子們來說一說自己的演算法,但相對的還是少了點,所以才導致後面做練習的時候,有的孩子仍然記不住演算法,算錯。我應該利用各種活動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採用多種方式讓孩子去說一說,讓他們想說,樂說,這樣才能將演算法真正的種到他們的心裡。

第二點就是我要努力去做一名有耐心的老師。課堂上能夠耐心的聽學生把話說完整,從他們錯誤的回答中引導其他學生去思考,給學生做一個好榜樣,讓他們也學會耐心地傾聽別人回答問題,學會幫助他人進步,同時也是在提高自己。

第三點是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好習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標準的不斷更新,良好習慣可以展現出一個人較高的素質。而人們的行為習慣養成在國小階段正是關鍵期,所以課堂上必須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並且要常抓不放,持之以恆。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主要教學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探索過程,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掌握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並會列綜合算式解決有關的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重點讓學生理解括號在混合運算中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教學難點是體會小括號的作用,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解決現實問題。例題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要用小括號的情景。通過對情境圖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後用綜合算式表示,當出現“50—20÷5”和“(50—20)÷5”這樣兩個算式時,讓學生展開討論:解決例題中問題應該先算什麼?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減法,可是運算的順序又不允許怎麼辦?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號,改變原有的運算順序,這樣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決問題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而且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最後通過對比練習,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和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我發現學生對於“運算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理解的較好,基本都能理解。本節課是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學生在計算時運算順序比較熟練,但是在實際計算時學生仍有比較嚴重的計算錯誤,避免這樣的錯誤一是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驗算的習慣。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9

例3、例4是含有兩級運算和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教學,課上能夠引導學生從主題圖入手,發現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感覺教學重點開始有點偏移,把重點放在瞭解決問題的思路上,學生的能力欠佳,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忽視了運算順序的重點強調和板書的引領,課上教學速度較慢,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課前能夠深入研究教材,把握重難點,能有明顯的效果。

教學例4含有小括號的運算時,學生在說出兩種解題思路時讓學生獨立列算式,出現了270-180÷30這樣的算式,這正是我意料之中的,於是,我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的解題過程,學生說:先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名遊客?再求下午比上午多幾名保潔員?我追問:這樣先算的什麼?生說:先算加法。我說:可是再看這題,應先算什麼呢?學生都說:除法。我重聲強調:應先算除法,可是我們卻想先算加法,想改變它的運算順序,應該怎麼辦?這時,我環顧教室,知道的學生都以舉起手,很多學生都恍然大悟,都想說自己的方法。時機成熟,學生的積極性以調起,我又重聲強調:我們想改變它的運算順序,就需要用到一個法寶,它就是…….我故意拉長聲調,學生們已急切的說出:小括號。之後再強調小括號的作用。感覺這樣的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被充分的調出,也體會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11

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教師若能經常“裝裝糊塗”、故意“犯傻”,往往能將思考、探究和表達的機會更多地留給學生,啟用數學課堂。近日我在教學“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認識小括號”時,就運用了“裝糊塗”的策略,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我讓學生嘗試將例2第二種解法的分步算式8+22=30、54—30=24列成綜合算式,果然發現一些錯誤答案,有的寫成8+22—54=24,有的寫成54—8+22=24。我請兩名代表板演出來,沒有馬上作評價,而是笑著問學生:你們對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看法?學生一下就看出了第一個算式的問題:30是同學們兩次買走麵包的個數,而54是麵包的總個數,30—54不夠減!我表揚同學們思路清晰、善於發現問題,接著便開始裝糊塗,指著第二個算式說:“這個應該對了吧!”教室裡熱鬧起來,學生自覺展開討論,終於有學生站起來大膽地發表意見:“這個算式也不對,因為54—8+22的結果應該是68,怎麼會等於24呢?!”我抓住時機進行引導:“是啊,看來問題就出在運算順序上!怎麼辦呢?”

汪東全的小手高高舉起來了,他自信地說:“可以在8+22下面畫一條橫線,表示這一步先算!”可不,這是他一貫的思考方式,每次做混合運算時他都十分細心地在先算的步驟下面打上橫線,並輕輕地寫上得數,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看來今天他的方法發揮作用了,能不高興嗎?經他這麼一啟發,班上有許多同學也坐不住了,紛紛喊道:“老師,我還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小括號!”我又一次裝起了糊塗:“你們說的小括號是什麼符號呀,它有什麼作用呢?誰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講清楚?”幾個已經會了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把小括號的作用講得頭頭是道,我站在一邊,似乎成了一個“閒人”;可是我發現,同學們都聽得格外認真,生怕漏掉了再次挑毛病和第一個發現問題的機會。

我見大多數學生都聽懂了,突然靈機一動,第三次裝起糊塗來:“咱們班的聰明人可真多呀。既然小括號這麼重要,那我們把第一種解法的綜合算式也添上小括號吧,這樣應該更‘保險’了吧!”我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下“54—(22—8)=24”。教室裡再次炸開了鍋,同學們笑著嚷開了:“老師,不對不對,這個算式也不等於24!”“這種方法不能添小括號!”“加了小括號反而錯了,意思不對啊!”……聽著同學們急切的語氣,我知道,孩子們還有話要說。於是我再次順理成章地“退居幕後”,心甘情願地把“舞臺”讓給了學生,讓他們繼續展示自己的思想,去講清楚算理……相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定懂得了小括號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加的道理。

三次裝糊塗,收穫了三次精彩;老師愈糊塗,學生越智慧。看來,數學課堂真是“難得糊塗”呀!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12

小括號以前是二年級下冊的知識,現在新教材改編在一年級下冊,在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生完全有能力掌握,且笑苦熬好的出現可以增加試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教材編排是用連續減去兩次星星,我覺得可能用在購物的場景會比較好。貼近生活實際,且也學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明媽媽做飯時發現沒醬油了,給小明10元錢,買一瓶5元的醬油,剩下的錢可以給小明3元買冰激凌,最後剩下的錢是多少元?學生很興奮地去買東西,算錢。大部分學生列出的算式是10-5-3=2(元),我就引導,去商店買東西一般是怎麼付錢的呢?冰激凌和醬油是在同一個店裡面買的。售貨員是怎樣找錢的呢?

很快就有學生說,哦,要先算一共要花多少錢,售貨員才好找錢給我們。於是大家都說一共是要8元呢,這個8元是怎麼來的呢?題目沒有直接給出,是用3+5合起來的。那能不能用一個算是表示呢?於是就有矛盾10-5+3,這樣列式是先算什麼?而題目是要先算3+5,怎麼辦好?順勢就引出小括號,從而學生明白小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由於是第一次接觸小括號,所以我又適當增加了買其他東西的場景,練習的時候就用書本上的剪星星,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吃東西場景。在練習的時候,強調為什麼要用小括號,要先算什麼,加以鞏固。這當中學生也知道了小括號和我們前面學習的“+”,“-”一樣,有著自己的作用和意義。最後我還把括號比作老奶奶,過馬路的時候讓老奶奶先走,學生就能更加形象地記憶住了有括號先算括號裡的。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13

小括號這一節課是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的內容並不多,也不難,但實際上要上得精彩並不容易。我這節課上得就有很多不足之處。

小括號是一個符號,它的作用是,被小括號包括的地方要先算,學生學得都挺好,但有個別學生雖然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但在做練習的時候仍然會做錯。在深入瞭解後我才知道,原來是這些學生並不知道小括號裡先算出來的得數有什麼用,他們不知道這些得數要繼續用在第二步的運算中。我在課上並沒有預料到學生的這種情況,我應該針對這點提一下。

除了設計上的問題,其他教學技能方面也有一些不足。

第一,我在提問時,提問的針對性不強。一些學生並不明白我提的問題的意思。我得設計的時候更多得去考慮怎樣的語言才是適合學生的,怎樣的問法學生能夠馬上就理解的。

第二,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一個學生未帶課堂作業本,對於這個事件我雖然發現了,但並沒有及時地做適當的處理。

第三,一些學生的字不端正,我未做提醒。學生的課堂習慣、書寫習慣,尤其是聽和說的習慣非常的重要,每天都要進行訓練,不能放鬆。

第四,我上課的親和力還不夠,肢體語言也不夠親和。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14

在進行“小括號”的教學時,我設計具有濃厚生活氣息、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情景——買圖書,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找錢的問題時,引發了矛盾衝突:50-17+28必須先算17+28,可是怎麼才能看出先算17+28?這時我打破傳統的數學教學,沒有馬上出示小括號來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創造一個符號來表明先算17+28。啟迪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學生們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與體驗設計出各種符號來解決問題,有橫線、波浪線、圓圈、小括號、小人、兔子、門等等,顯示出自我才能,體現自我個性。教師對學生創造的符號給與充分的尊重,同時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差異資源,讓學生引出了小括號,把握了小括號出現的時機,突出了小括號的作用。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的開端,我採用了吳版的教學設計,沒有出示書本例題,就是感覺單純的算式太枯燥,而是結合書本第36頁第五題,讓學生依據“我們組比你們兩組的總人數多6人”來列式,然後在算式“18+18×2+6”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新增小括號,改變它原來的運算順序,學生列出了這樣一些情況::(18+18)×2+6、18+18×(2+6)等,然後讓學生依據原有的經驗進行計算,大部分同學能正確計算,我把學生中一些錯誤的情況列舉在黑板上,讓他們自己找錯誤,效果比較好,從而明確了帶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

在課堂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組要有兩種情況:一是計算方面的,二是解決實際問題,可能我要求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要求高了些,但是學生的審題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本節課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例題時,以學生熟悉的題材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在此期間,我仔細國了下面部分學生的情況,有這樣幾種錯誤:一、對於“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居然還有一些學生採用了加法和減法,可見,這幾個同學的基礎有多差;二、就如書本青椒卡通所列的算式,沒有加中括號。據此,我讓學生根據算式,分析沒一步算式的意義,由此產生中括號,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願望。並且補充了第三十頁的“你知道嗎?”,學生通過閱讀,拓寬了知識面。從課堂作業的情況來看,計算錯誤明顯降低,但是,部分學生對列綜合算是解決實際問題有困難,在後面的聯絡中,還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小括號》教學反思 篇16

1、重視了口算。這幾年來,教師的課堂中很難看到口算練習的影子。四年級上冊的教學中計算佔很大的比重,但我班學生原有的計算能力比較薄弱,結合本課特點,我主要進行了末尾有0的乘除法口算和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有效地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必要的複習。

2、恰當地把握了教材。本節課我將教學的重點定位在體會小括號的作用上。本單元的3個例題,前兩個主要定位在運算順序上(原來的混合運算基本上是乘除法在前、加減法在後,而本學期包括了乘除法在後的情況,學生容易混淆)。而本課的例題由於有小括號這一非常明顯的特徵,因此我認為運算順序比較容易掌握,重點是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我組織學生先列出分步算式,再試著列出綜合算式(基本上列出的是不含小括號的錯誤算式),在比較中發現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步驟產生矛盾,從而介紹小括號。並在對兩種列式的比較中,發現小括號的作用是可以改變運算順序。

在練習中我還安排了這樣一組題:30×2+40、(30×2)+40,使學生髮現後者雖然也有括號,但沒有改變運算順序,因此結果相同,這樣的小括號可以不加,提高了學生對小括號的認識以及準確使用小括號的能力。

3、注重了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在學生的練習中,我能引導學生根據自己以及其他學生完成的情況,總結出計算的注意點:不要抄錯數字與符號、注意運算順序、細心口算、做完後要認真檢查等

作為教師,我也能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如寫好字、寫好等於號,細心計算等。

不足之處:

1、新課教學中學生沒能充分體會小括號的作用。雖然是這樣預設的,在矛盾中引出了小括號,但由於將含有小括號的綜合算式揭示過早,導致了學生的理解不透徹,參與不積極,反映了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2、課堂氛圍調動不夠。計算課本身就比較枯燥,加上我的教學藝術功底欠缺火候,因此整節課比較沉悶。這也是我以後亟待加強的。

3、在口算時,對於典型錯誤,沒有提供學生剖析的機會,不利於學生的改正。

4、深入不夠,在30×2+40、(30×2)+40的比較之後,還可以安排連乘、連除、連加、連減有括號與無括號的對比習題,進一步體驗小括號在不同型別混合運算中的作用,也為運算律打下了基礎。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