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 > 史部 > 明史 > 明史詹同傳原文

明史詹同傳原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文

明史詹同傳原文

詹同,字同文,初名書,婺源人。幼穎異,學士虞集見之曰:“才子也。”以其弟槃女妻之。至正中,舉茂才異等,除郴州學正。遇亂,家黃州。仕陳友諒為翰林學士承旨。太祖下武昌,召為國子博士,賜名同。時功臣子弟教習內府,諸博士治一經,不盡通貫,同學識淹博,講《易》《春秋》最善。應教為文,才思泉湧,一時莫與並。遷考功郎中,直起居注。會議袷禘禮,同議當,遂用之。洪武元年,與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觀等循行天下,訪求賢才。還,進翰林直學士,遷侍讀學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劉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所以勵廉恥存國體也同時侍側遂取《戴記》及賈誼疏以進復剴切言之。帝嘗與侍臣言:聲色之害甚於鴆毒,創業之君為子孫所承式,尤不可不謹。同因舉成湯不邇聲色,垂裕後昆以對。其因事納忠如此。四年,進吏部尚書。六年,兼學士承旨,與學士樂韶鳳定釋奠先師樂章。又以渡江以來,征討平定之跡,禮樂治道之詳,雖有紀載,尚未成書,請編《日曆》。帝從之,命同與宋濂為總裁官,吳伯宗等為纂修官。七年五月書成,自起兵臨濠至洪武六年,共一百卷。同等又言:《日曆》祕天府,人不得見。請仿唐《貞觀政要》,分輯聖政,宣示天下。帝從之。乃分四十類,凡五卷,名曰《皇明寶訓》。嗣後凡有政跡,史官日記錄之,隨類增入焉。是年賜敕致仕,語極褒美。未行,帝覆命與濂議大祀分獻禮。久之,起承旨,卒。同以文章結主知,應制佔對,靡勿敏贍。帝嘗言文章宜明白顯易,通道術,達時務,無取浮薄。同所為多稱旨,而操行尤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節選自《明史·詹同傳》)

譯文

詹同,字同文,初名書,婺源人。幼時聰穎異常,學士虞集見到他後説:“這是才子啊。”把自己弟弟虞槃的女兒許給他為妻。至正年間,考中茂才異等,被任命為郴州學正。遇到戰亂,家居黃州。出任陳友諒的官為翰林學士承旨。太祖攻下武昌後,召他為國子博士,賜名同。當時功臣子弟在內府受教學習,諸博士研究一種經書,沒有完全貫通。詹同學識淵博,講《易》、《春秋》講得最好。詹同應諸王之命和詩作文,才思如泉湧,一時間天下無人與他匹敵。升遷為考功郎中,當值(撰寫)起居注。恰逢議定袷褅禮,詹同所議恰當,於是採用他的建議。洪武元年,詹同與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觀等巡行天下,訪求賢才。返回後,升任為翰林直學士,遷升侍讀學士。皇帝駕馭臣下嚴厲,御史中丞劉基説:“古時公卿有罪,用盤盛水把劍加在上面,到請罪之室自殺謝罪,用來鼓勵廉潔知曉恥辱,保全國家的體統。”詹同當時正好在皇帝身邊侍立,於是取《戴記》及賈誼疏來進諫,又切實地議論這件事的利害關係。皇帝曾與侍臣談論:沉迷音樂和女色的害處大於鳩毒,創業的君王,是子孫繼承效法的榜樣,尤其不可不謹慎。詹同趁機舉成湯不近聲色,為後代留下業績或名聲的事來回答。詹同因事進獻忠言就像這樣。洪武四年,詹同晉升為吏部尚書。洪武六年兼任學士承旨,與學士樂韶鳳制定在學校祭奠先師的樂章。又因渡過長江以來,征討平定的事蹟,禮樂治道的詳情,雖然有記載,但尚未成書,詹同請旨編修《日曆》。皇帝依允了他的請求,命詹同與宋濂為總裁官,吳伯宗等為纂修官。洪武七年五月書編修完成,自起兵臨濠到洪武六年,共一百卷。詹同等又進言:《日曆》祕藏於朝廷庫府,外人不得一見。請求依照唐朝的《貞觀政要》,分輯記錄聖上政績,宣佈告示天下。皇帝依允了他們的請求。於是分出四十類,共五卷,命名為《皇明寶訓》。以後凡是有政跡,史官每天記錄它,隨類增入此書中。這年皇帝頒賜敕命允許詹同退休,言語極為褒讚美飾。詹同尚未動身,皇帝又命他與宋濂商議大祀分獻禮。過了一段時間,起用他為承旨,死於任上。詹同憑藉文章結歡主上受知遇,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對答皇帝詢問,沒有不敏捷而富有才華的。皇帝曾説文章應該明白淺顯易懂,通徹道術,通達當世大事,不要取法浮誇淺薄文風。詹同所作文章多能符合皇帝的旨意,而且他的操行尤其耿直剛介,所以一直到老皇帝的垂愛關注都不曾衰減。

史記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