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精選20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精選2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教學設計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充分體驗運算順序的生成過程,從解決問題中去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充分利用情境圖,創設問題情境。把問題情境改為學生所熟悉的校園特色團隊作為學習素材,以此激勵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的的學習興趣。在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把它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新課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圖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並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從而使學生正確地選擇了計算方法,按照一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列出分步、綜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數學模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生在解答所提出的問題時,自覺地利用了分數(一步計算)的解答方法,通過畫示意圖、寫等量關係、找到了解題步驟與關鍵,通過由先分步,再列列出綜台算式這一過程,學生很曰目然地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遷移到“分數的運算順序”,這足以説明學生有目己豐富的數學現實,並能用之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

注重引導學生反思。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積累和反思的過程。因此在解決問題後,我 還注意組織學生討論畫圖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幫助學生反思這一策略的價值。

不足之處:教學中課堂節奏有待優化,課堂節奏有點拖沓,需要老師精心備課,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2

要想上好計算課,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貼近學生用真實、紮實、豐實、厚實的教學感染學生,這樣的計算課堂一定會告別枯燥,煥發生命的活力.在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我主要採用“嘗試教學法”,以舊拓新,激發興趣,啟迪思維,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這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一、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規律出發,以舊拓新。課的開始我出示一道口算題和一道整數四則運算題,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巧妙過渡到新知探索環節,促使學生“願聞其詳”,激發求知慾望。接着教師出示例1,讓學生通過與基本訓練題對比而導入新課,為學習新的知識從心理需求到知識鋪墊做了必要的準備。

二、轉變了教師的角色。新課程認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告知學生。所以這部分的教學,我首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嘗試題的出示,促使學生心理上產生疑惑而發生認識上的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內部動機,有利於在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上展開教育。我注意在關鍵處提出一些問題,且內容恰當,難易適度,並富於思考性,易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出示嘗試題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由於學生對這些知識並不陌生,很快會根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而計算,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這一系列問題,對於學生的思維,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三、培養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在教學中,注意學生在什麼知識點上會產生思維障礙,就在這個地方解決,為了弄清例2怎樣計算,讓學生運用例1探索的方法,類推遷移,嘗試做,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類推到“做一做”練習之中。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3

1 .加強直觀,凸顯過程,培養數感。

學習分數加、減法的關鍵是讓同學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可直接相加、減”的算理。為了協助同學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注意充沛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加強直觀認識,藉助直觀圖的演示或學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為同學創設參與、探索、概括計算法則的空間,讓同學經歷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的過程,鼓勵同學有條理地表達自身的考慮過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則,培養數感。

2 .加強對比,溝通聯繫,促進遷移。

本單元中教材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推導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推導,從整數和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計算法則,加減混合運算順序到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直至加、減法運算定律和性質的推廣,無一不體現着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教學中,應充沛利用這種內在聯繫,注意對比和溝通,利用同學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感悟新舊知識之間的一起點,讓同學通過自身的探索學習新知,這樣不只省時、突出重點,還培養了同學學習過程中的遷移、類推能力。重視口算,強化關鍵,培養能力。本單元中,分數加、減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計算題可以直接口算出來,因此在計算正確的基礎上,提倡能口算的儘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學的計算熟練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視口算訓練外,還應注意練習的針對性,抓住分數加、減法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進行練習。當同學計算熟練後,要注意指導同學的計算法則,適當省略式題計算的考慮步驟,簡縮思維過程,培養求簡思維。同時根據計算式題的具體特點,鼓勵同學選擇靈活的算法或進行簡便運算,培養同學的計算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 .認真審題,自覺檢查,培養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重點關注同學審題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同學整體感知算式的特點,確定題目的運算順序。教學中還應重視教給同學險驗的方法,培養同學良好的檢驗習慣。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4

教學《混合運算》信息窗1,我通過生活化情境“休閒假日”進行導入,當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旅遊團一共有多少人?”時,我引導學生同桌合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出現了三種答案:第一種9+9+9+9+5=41(人);第二種9×4=36(人)36+5=41(人);第三種5+4×9=41(人)。當我以第三種為例,問學生為什麼不先算5+4,學生馬上就能進行反駁:5+4沒有道理,要先算4×9求出已經分組的同學有36人,再加上沒有分組的5人,就知道旅遊團的一總有多少人了。在這裏,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混合運算的一條規則: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或除),後算加(或減)。

以上事例,不僅反映出我自己的一些教學思想,更能折射出學生那賦予個性化的思維方式。之所以出現這些不同的算法,展現了他們不同的認知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了他們的不同發展。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用一個統一的標準、模式去培養所有的人。我們應尊重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鼓勵算法的多樣化,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同時,不同算法的展示,也為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提供了材料,為學生進行比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通過這樣的學習與反思,我覺得,我和學生得到了共同的進步。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5

學生原來已經有看到括號要先算括號裏面的經驗,所以例題的運算順序學生很清楚,通過預習自己也能解決。關鍵是計算上的失誤較多,像150÷30=50,12+150=270了,認真計算的習慣要養成,看來口算也要加強練習。

本節課的重點還有解決實際問題,把多步計算列成綜合算式對於後進生是有點難度的,所以這裏關鍵要學生弄清楚數量關係,題目要求什麼,必須要用到什麼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要先求等等,每道題我總是先讓學生説説思路,再去解答,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方法很重要。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自主探究學會加減混合計算的解題方法,能正確的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解決相關的問題。力圖數學計算教學體現算用結合,為了順利突破本節課重點難點,我進行了精心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情景的創設:計算題的內容枯燥平淡,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從課前先複習整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解題方法引入、新知學習(六一節情境學生分綵球)到練習設計等設計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氣球、分彩旗黃色、紅色、綠色等佔幾分之幾的遊戲把整堂的內容串起來。融入了一個大的情景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參與意識。

2、重視算理探究過程,提倡算法多樣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關鍵。教學時,我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運算順序和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運算方法。在説算理的過程中,圖式結合,讓學生更清晰思考的過程。説時引導學生把過程説完整,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各種算法各有優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3、尊重學生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本課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首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解決如:2/7+3/4+3 /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展示自己的思維,使每一位想説的同學都有機會去説。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接着,讓學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後面的練習卡片上的空白處理等,都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4、通過豐富多采的練習形式提高教學效果。練習中我設計了想一想、練一練,幫小豬、小狗、小馬找媽媽-,還設計了打開智慧之門等有趣的練習,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習的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些練習形式,進一步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方法多樣性,進一步拓展知識,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做得還不夠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 1/90+ 1/110 的算法時,這是求一列異分母分數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讓計算比較簡便。這方法其實已經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時這塊內容我講的比較倉促,學生還沒學會,該如何講解比較妥當我一直在思考。我當時用以後會學到來告訴學生。我想在學生碰到困難時,怎樣引導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從模糊走向清晰?怎樣把新知和學生的原有知識更緊密的聯繫、構通?是我本節課教學的遺憾。

總之,一堂課從設計到實施總會有收穫、有感悟,有遺憾,它將為我以後的課堂教學借鑑。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7

今天這節課,我採用了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等方式,在複習舊知出示例題後,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索算法,自主交流,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算式多樣化,並進行對比,進行優化。然後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分數連除、分數乘除混合運算的方法。從學生反饋情況看,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且計算速度較快。

計算題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正確率。但在教學中我發現了問題,學生計算正確率不高。是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方法嗎?不是!為什麼學生容易算錯呢?我想有時可能是粗心,但有時卻是一些習慣性的動作,就拿分數連乘中的約分來説吧,有時該約分的沒有約分,或者沒有約成最簡分數;有時他們會很習慣的把用進行約分的數字寫下來;還有的會當成減法,減一下得到數據。最後連乘的時候,他們有可能進行加法計算。

這並不是簡單的粗心,而是對一些熟悉知識的暫時混亂或者説遺忘。所以,在對於學生犯這樣錯誤的時候我要找出根子所在,對症下藥,這樣學生的計算能力會有很大提高的。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8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青導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國的世界遺產——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本單元是學生在熟悉了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分數的意義和四則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是繼續學習百分數、比和比例等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為學習稍複雜的有關分數的問題打下基礎。

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標,紮實落實目標

本課時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所以本課時共設計了兩個問題。首先,問題一,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説清自己的思路,明確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然後結合思路説清算式中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因為先求的事天壇公園的 是多少,所以計算時應先算272×1/4,初步體會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後獨立完成小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其次,問題二,重點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較與聯繫上,對於8800×7/10+8800×1/4和8800×(7/10+1/4)這兩個算式,它們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並不是乘法分配律的體現,所以我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號連結兩個算式,這樣再讓學生觀察等式兩邊算式特點,才會讓學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點,發現整數運算律同樣適用於分數。這樣處理,有效地落實了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看、想、算、查這四個字可以説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突出本節重點)的法寶,在教學中,我分兩個層次滲透了這種方法:在試一試小練習環節中,重在讓學生説清,看的是運算符號想的是運算順序;而在計算四道題時,強調不僅要看運算符號還要看數字特點和有沒有括號,從而得到正確的運算順序然後再動筆計算。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還要準確判斷出是否符合運算律,想有沒有簡便算法,從而使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該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差異

對於每個問題的解決與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獨立思考與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斷地獲取知識與方法,同時也關注學生差異。對於計算,要求快的同學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問題二的處理上,出示線段圖就是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第二種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有些環節落實得不到位。對於看想算查方法的滲透,第二個層次落實的不及時不到位;計算題在訂正時應該展示不同的做法,進行對比,體驗運算律的作用。

2、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關注不夠全面,沒有真正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組織生生互動。本節課部分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清晰,表達準確,但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3、整節課時間的把握不太好,有點前鬆後緊,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使得最終討論本節收穫時,沒有讓孩子充分討論。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設計是個突出的亮點,由四道同級運算的舊知識遷移到同級脱式運算的新知識,不僅能夠鞏固孩子們的舊知識,而且能夠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對新知識產生一種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一步步引導孩子們注意在同級運算中,計算過程中應該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這個時候,我沒有按照以前的方式把等號寫在等式的右邊,而是寫在等式的左下方。看到我這樣書寫,有學生按捺不住了,舉手示意,問老師是不是寫錯了。正是孩子們的問題意識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我順勢跟學生們講解了今天重點的內容——脱式計算。

我在教學中通過下劃線和箭頭標出運算順序給學生以直觀的支撐。強調在脱式運算中,等號要寫在等式的左下方,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同時規範孩子的書寫,培養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並且讓學生獨立用脱式計算時,讓孩子經歷“先觀察算式——再確定運算順序——最後有序計算”的過程,既發展了他們數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對於乘除混合運算教材直接呈現,所以我讓孩子利用知識遷移自主試算。在試算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對於習題的處理我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加設一個小醫生改錯,鞏固孩子對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最後加設一個找朋友環節提高孩子的計算興趣,同時培養孩子檢驗習慣,在課下找朋友是還可以和我們學習的統計知識聯繫起來。用什麼樣的方式統計出好朋友的數目,培養合作意識。一個一個問肯定不行,我認為這是一道綜合性的題目。不足的地方就是我處理過急,在講解脱式運算時結合情境效果應更好。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學生理解並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既有加減又有乘除法時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在這節課中,我將計算與解決問題有機的結合,知識讓學生去構建,問題讓學生去發現,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課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嘴、動腦等一系列活動,自己發現規律從而揭示運算順序。但在活動的過程中,當遇到比較複雜的算式,有些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根本就不能完成學習任務,我就讓學生髮揮互幫互助的精神,分成學習小組進行計算,而且讓大家都説一説運算順序並找出相同之處。這樣就給課堂壓縮了一些寶貴的時間。把這些時間用在讓更多的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上,我認為比較合適。

1.運用數學術語意讀題意和口述運算順序。

在複習兩步混合式題時,要求學生意讀題意。如:16×4+18 讀作:16乘4的積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讀作:50減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差、積、商,乘、除以、除”等數學用語的含義,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在讀題時讀錯數的現象,也為後面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敍述題作了必要的滲透。

做三步混合式題時,不要求全體學生會依照運算順序讀題,但是在脱式計算過程中,要求學生口述運算順序。如:16×4+6×3 先算16乘4的積,再算6乘3的積,最後算64加18的和。

2.掌握兩積(商)求和(差)同時脱式的計算方法。

混合運算使學生明確:三步混合試題中如果出現兩積求和(差)、兩商求和(差)、一積一商求和(差)時,可以把乘除法同時脱式。

我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把準備題16×4十18中的18改寫成兩個數相乘的形式:16×4十6×3。

3.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解題步驟,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1)觀察:觀察題目裏有幾個什麼樣的數,含有幾種運算符號及括號的位置。

(2)分析:分析題目中每個數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運算關係,是否有簡算部分,哪些運算可以同步進行。

(3)確定:通過觀察、分析,確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4)計算:在分析、確定的基礎上,根據相應的計算法則和運算性質進行計算。計算重要看準數字和計算符號,能簡算的儘量簡算。

(5)檢查:在計算的每個步驟中,都要及時檢查、及時驗算。首先,看數字和運算符號是否準確,然後,看步驟是否合理,在看結果是否正確。

4.結合學生易出現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必要訓練。

如: 25×4-60+40

=100-100

=0

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學生湊整的意識太強烈,而對運算順序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所以在計算時,提醒學生一定要先確定運算順序,再計算。通過了一定的訓練加深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提高了計算的準確率。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1

二年級《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開學已有幾天了,感覺孩子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不是很好,計算錯誤率較高,主要出現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加、減符號經常看錯;

2、數字抄錯,如65寫成56;

3、進位、退位忘了;

4、減法用大數減小數,如50—36=26,個位6—0,十位5—3;

5、連着寫的豎式只寫一步,如65+24—36,只列豎式65+24;

6、橫式不寫得數;

7、有抄襲的現象,同桌兩人錯的一樣;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出現這麼多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這些毛病呢?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在作業時不夠專心,20以內加減法掌握不牢,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還有部分學生計算能力差等等。分析學生計算中的錯誤,不論學習成績好的,還是差的學生,大量的錯誤是由於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嚴謹的學風,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會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否則它會使一些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要求,因此我們每個教師必須重視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做到嚴之有理,嚴之有格,嚴之以恆,從寫字姿勢,到書寫格式都應有明確的要求,作業要規範、書寫要工整。特別是對個別的後進生,除上課多“關照”,課下要給予個別指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計算正確率。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時主要學習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在教學時,由於學生已經有前面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已經掌握,所以在教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我先出了兩道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試題讓學生練習,通過練習使學生複習並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利用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直接過渡到小數。但在教學時,要指名學生説説“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例1的教學,例1的教學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先獨立探索解答,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展示,最後每組推薦一名學生與大分享你們的探究成果。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層層遞進。整節課下來,我覺得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都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1.部分學生在回答問題是聲音小,不自信。為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展示交流的機會,培養並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大膽、踴躍發言。

2.我覺得學生的計算量不夠。由於對應用題的分析以及練習時對運算順序、方法的分析過多,致使學生真正去做題的時間不多,計算練習量不夠。

3.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給學生精彩的評價,我覺得我對學生的評價激勵性不夠,評價語言比較單一,若評價語言能更加豐富些,就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3

加減混合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在計算方法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那麼我就重要引導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本課是從學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車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學時,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情境圖中的動作過程,提出問題,並聯系過程列式計算。學生都有乘公交車的經歷,所以理解起來非常容易。這類加減混合式題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的順序相同,所以教學時讓學生進行類推,先填好分步計算的第一個豎式,並計算出得數,再填寫第二步計算的豎式,並計算出結果,然後讓學生自己想簡便寫法的豎式。結合情景圖例1,先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接着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怎樣寫就比較簡便?簡便在什麼地方?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兩個豎式連寫比較方便。在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中,讓學生結合連加的豎式寫法類推出來。這樣既鞏固了前面的知識,又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整節課的效果不錯。

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情境圖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和計算順序。所以在例題和做一做的練習中注重讓學生説圖意,根據圖意列式計算,以更好地理解計算順序。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對於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還是掌握較好的,計算速度也較快,正確率也比較高。

在進行鞏固練習時,我採用一貫的方法,讓全班學生集體檢查也就是一邊指豎式一邊説算法提高準確率,教師強調書寫格式和進位、退位的計算。這樣感覺學生計算興趣很高,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和思考能力。

在本節課中發現不足的地方是本想讓每個學生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但缺乏具體的操控辦法,有時課堂顯得亂,只管自己説,不善於傾聽別的同學發言,這樣就給學習困難的學生增加了難度。另外還有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進位和退位容易出現錯誤,審題不是很清。需老師在以後的練習中注意這方面的指導,讓學生認真審題,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4

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主要是梳理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在整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時,結合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同時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的必要性,從而系統地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從教參的教學目標定位來看,應該是既注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又要重視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然而結合我們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看,兩樣都已初步的感受過,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包括帶括號的計算順序都在平時的練習中曾經碰到過,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對於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瞭然於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作為重點來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懷疑過。讓我懷疑動搖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太差,教師都清楚現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欠缺。所以,這一次四則運算知識的教學也正是加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訓練的一次好機會,認為還是有必要側重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

通過學習,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掌握較好。掌握了分析應用題的策略與方法,會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而且能正確使用“小括號”。

從學生的練習情況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差,計算錯誤較多;部分學生不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由於粗心四則運算的順序有錯誤。差生理解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差生簡單的計算髮生不必要的錯誤。

針對以上錯誤,我認為教學生明白綜合算式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應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的儘可能的形象,從而更接近於小學生的實際。更容易接受。如簡單的“畫順序線”,即可增強形象感。多鞏固練習,熟能生巧。在以後的練習中注重引導學生透過數看到量,啟發學生用量的關係來描述解題思路,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5

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學時講解更細緻一些,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書寫要整齊、清楚、格式要規範。要求學生“一次做對”,不要有“反正我還要檢查呢”的思想;同時,做題之前和做題的過程中,務必要求學生認真檢查。檢查的項目有:

①題目有沒有抄錯?

②計算的過程中有沒有錯寫、漏寫、少寫、多寫數字和符號?

③每一步計算是否正確?

④特殊數“0”、“1”的計算是否得當?做好後要進行驗算,這是一道必須進行的程序。驗算時要求學生掌握“縱橫檢查法”。縱查法:上下式子間檢查、核對數字、運算符號是否寫錯,有無漏寫或重寫。橫查法:檢查每一步的運算順序是否有錯,每一步的計算是否有錯。這樣不僅確保了計算的正確,而且對學生逐步養成嚴謹、認真、踏實的學風,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2、分清運算順序。

要求學生先看題中含有哪兩種運算,有無括號,必要時可以不計算,只判斷運算順序的單項訓練。先觀察算式,再思考運算順序,可以劃線標號,表明運算順序。57-43+36、60÷5×12(本不是教學的難點,但學生受影響,成為了易錯點)應強調,當算式中只有加法和減法或乘法和除法時,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3、進行改錯訓練

學生有時觀察不細緻,思考不深入,會因某些數據特徵影響而造成運算上的錯誤。進行改錯訓練,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計算過程錯在哪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正確的運算是什麼?

只要學生在混合運算中做到:整體觀察——分清順序——認真計算——全面檢查,計算的正確率肯定會提高的。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6

教材説明

這一節教材主要教學比較容易的三步式題。教材先通過第72頁例1,16×4+6×3,指出在這個式題中,兩個乘法可以同時脱式,即先算16×4和6×3,再把兩個積相加。然後,通過例2教材進一步讓學生思考:如果把例1中的“+”改成“-”,該怎樣算?把“×”改成“÷”,該怎樣算?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將剛剛掌握的運算方法,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這樣,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充分發揮例題的作用,節省教學時間,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混合運算式題脱式運算,就需要加強訓練。教材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九中安排了比較多的三步式題,並注意把新學的內容同過去學過的內容進行混合練習。此外,還安排了一些幫助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的練習以及一些應用題,避免學生單一地做式題。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第72頁上的內容,完成練習十九中的第1~9題。

2.學生在第四冊中學習過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法(或除法)和加、減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本節的'混合運算依然依據這一運算順序的規定。在教學例1之前,可先讓學生口算複習題。口算時,要先讓學生説一説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3.教學例1時,先引導學生看一看題中有哪些運算。然後,教師可再聯繫複習題,使學生明確這一題依然是沒有括號的式題,並且只有乘法和加法,所以還是先算乘法。接着可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計算,同時請一、兩名學生到黑板前板演。一般來講,大部分學生會這樣做:

16×4+6×3

=64+6×3

=64+18

=82

教師再引導大家分析哪一步可以省略?兩個乘法同時進行脱式計算,這是新知識。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明白,由於題目是求兩個乘積的和,要算出兩個積之後才能相加,所以後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計算。

4.教學完例1以後,教師提問:如果將例1中的“+”改成“-”,該怎樣算?並在例1的旁邊寫出算式:16×4-6×3,讓學生思考解答。再分別將兩個算式中的“×”都改成“÷”,一一寫出算式讓學生計算。最後,再引導學生對這四個算式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什麼時候可以同時脱式計算。

5.指導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目時,可以讓學生先説出計算步驟,再計算。

6.關於練習十九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1題,如有必要,可先引導學生分析第1小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第2小題。

第6題,比較每組上下兩題的結果後,可再出兩組題讓學生試一試,以加深印象。

第7題,是綜合練習題。練習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審題,明確運算順序,還應着重強調要細心認真地計算。

第8、9題,都是連續兩問的應用題。有的學生做這種應用題時,常常只解答出第一問,而把第二問漏掉。為此,做這兩個題時,要強調把題讀完後再做。

第10題,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看第1小題,引導學生看等號左邊有哪些運算?如果□中有數,應先算什麼?由此得出,這道題實際上是告訴我們250減去一個數(□×9的積)等於70。從而啟發學生想到把□×9看成是一個數,先想250減去多少等於70?求出□×9=180後,再求□是多少?第2、3、4小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第74頁下面的思考題,可以先讓學生説出題意,然後讓學生思考,教師不要提示,學生做完後可以讓他們説一説是怎樣考慮的。答案可以是:4×4÷4-4、5÷5+5÷5。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7

按我原來的理解,混合運算的教學是很簡單的。無非就是讓學生明確運算順序,學生照着既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但陸主任的一席話使我對教材的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以“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為例,談一談我的一些思考:

一、重視情境的導入。

數學源於生活”。儘管運算順序是一定的,但課堂上再現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文具店購買文具,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情境的創設也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與舊知的矛盾衝突。

第一個問題的解決“乘加混合”學生還是習慣地從左往右,但第二個問題“乘減混合”顯然不能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與學生原有的認識組織產生認知衝突。抓住這個時機的運算順序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先用乘法算出付出的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用減法算出找回的錢,最後再總結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

三、靈活用好練習題。

“想想做做”第2題改錯可根據學生中出現的典型錯誤選取,問題從學生中來,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既能糾正自己的錯誤,又能體驗到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樂趣。<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8

1、教學混合運算時,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的"規定性"。

對於學生來説,由於一年級在一年級時已經學習了小括號的作用,因此要理解"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的"並不困難。難點在於讓學生理解沒括號的情況下,同級運算按照從左往右順序進行計算,不同級運算要先算二級運算,再算一級運算這一內容。在學習的初級,我結合我們學校大課間出場的順序,用打比方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這一規定。我將二級運算比作二年級,一級運算比作一年級,當要出場的都是二年級或者都是一年級的時候,誰先出場呢(同級運算)?學生會回答:誰排在前面誰先出場(從左往右的順序)。如果又有二年級又有一年級呢?根據已經積累的我校學生出場順序的經驗,學生回答:二年級先出場(不同級運算,先算二級運算,再算一級運算)。這樣,通過打比方的方法,避開了學生認為理解比較困難的數學名詞,理解和記憶起來比較方便。我還通過教學生簡短的兒歌"先乘除來後加減,小括號裏算在先"進一步幫助學生記憶。在計算之前,即便題目中沒有要求,我也會要求學生要把先算的部分下面劃橫線,並問一問自己:這部分為什麼先算?通過這些方法,給學生以直觀的支撐,作為學生學習的"枴杖"。絕大多數孩子藉助這一枴杖能夠較好地完成混合運算的學習,但是也有絕少數孩子在計算的順序上還是會有所混淆。

2、教學脱式計算時要規範寫法。

由於脱式計算是本單元才開始正式學習的,在此之前,學生都是以直等的方式寫出得數。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對過程書寫的規範。由於學生對將兩步算式寫成綜合算式感覺有困難,我在教學中教學生使用"等量替換法",將第一步算式中的算式部分替換第二步算式中的對應的數,替換完以後,再根據實際情況考慮要不要加小括號的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我的這種方法,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在要不要加小括號的問題上有所混淆。

3、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解決沒有中間問題的兩步問題,並列出綜合算式。

這是本單元最難的部分。因為在這一內容中,學生要先從數學信息和問題中,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並解答,然後才能根據中間問題得出的答案解決最終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意思,教師要逐步教學生學習畫線段圖來分析數量關係。通過邊畫圖,邊分析數量關係,從而幫助學生找到隱藏的中間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因為有的學生面對較複雜的兩步問題時,不願或者不能仔細讀題,而是用題目中的數量加減乘除亂列一氣,中間也會出現有的孩子明明是亂做的,但是由於二年級乘法法都只學習了表內的,學生很容易根據數字的大小投機取巧。所以有的孩子雖然解答正確,但是算理卻是非常不清晰的。為了避免學生鑽這個空子,在分步列式時,我注重讓學生説(寫)出第一步算出了什麼?第二步算出了什麼?這樣學生對算理是否清晰就一目瞭然。列出綜合算式時,我強調學生列完以後一定要思考:需不需要加小括號?(這個算式加小括號會先算哪裏?不加小括號會先算哪裏?哪種跟題目的要求是一致的?)

整體來説,這個單元的內容是本學期最難的一部分,在教學這部分內容以後,學生還需要經常練習以鞏固學習效果。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19

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學習已接近尾聲。本單元學習主要涉及到4個知識點:沒有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帶有小括號的兩部混合運算以及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學習混合運算時,主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整體觀察—分清順序—認真計算—全面檢查的習慣。教學中前鬆後緊,加大練習的量,通過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運算順序。

學生剛學習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時,對運算順序較難理解,往往難以靈活運用。教學中,就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明確算法。例題呈現的是簡單的購物場景,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引導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學生體會綜合算式的含義,並根據數量之間的關係嘗試計算,理解運算的順序;第二個問題,則引導學生直接列出綜合算式,幫助學生聯繫數量關係理解其運算順序。並且堅持讓學生説先算什麼後算什麼,注重了思維的表述,有利於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整理和複習時,先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本單元知識點。從作業反饋看,效果還不錯。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篇20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乘除法後進行教學的,使學生的四則混合運算擴展到了小數。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仍然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遷移能力,觀察、分析、判斷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設計抓住重難點進行設計。

1、為了讓學生理解運算順序,也是為後面學習三步一般應用題做準備。讓學生運用從條件入手和從問題入手兩種方法對應用題進行分析,為後面做好鋪墊。學生通過分析列出兩種不同的算式。進而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試題的運算順序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算,通過具體情境學生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2、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資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構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對應用題的分析理解,還是對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方法的規納,都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自主分析,自主總結,自主計算進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3、練習題型多樣,層次不同。

不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力求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上,有層次、有坡度,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4、在學生理解了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後,給學生設計了多樣的習題。有針對運算的分析,有針對運算順序的改錯,還有判斷等。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練習中提高,特別是改錯中多種解題方法的指導,激發了學生敢於向難題挑戰的興趣。

不足之處:

一、是對於學生課前的預習程度的瞭解不夠,反饋中的問題過多,過繁,還不夠簡練精闢。

二、是學生的基本的計算能力還沒有形成,使得課堂練習的節奏不快。

總之,無論這節教學內容的優勢,還是不足,它將成為我今後課堂數學中最為寶貴的經驗積累。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