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説課稿範文集錦8篇

説課稿範文集錦8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説課稿範文集錦8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譚文秋,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少年王冕》(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少年王冕》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2篇課文。它選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重點講了元末明初的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雖家境貧寒,從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讀書學習,他善於觀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學畫,終於成為“畫荷花的高手”,讚揚了少年王冕孝敬母親的美德,表現了他勤奮好學、善於觀察等優良品質。全文脈絡分明,語言樸實無華,具有深刻教育意義。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新課標中對五六年級學段的閲讀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詞典閲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體會作者思想情感;敢於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的能力,這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但受年齡限制,對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等優秀品質缺乏聯繫實際,仍停留在字面意義上。

結合本文特點和5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依據新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揣摩語言,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能力。

體會並學習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品質。

其中,教學重點是:揣摩語言,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能力。

教學難點是:體會並學習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品質。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法是話題設置法、指導閲讀法,媒體演示法,啟發想象法。在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發現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大板塊展開。分別是:

板塊1 師生對話,導入新課

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瞭解王冕相關知識。課上交流討論,引導學生關注王冕的才能。

之後出示導語:王冕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他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今天,讓我們走近少年王冕,看看他小時候是如何努力的?我們也來學習和借鑑一下。

板塊2 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詞,藉助工具書進行理解,掃清閲讀障礙,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特徵。

檢查學生字詞的識記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進行指導。

字音易錯的字,如悶、醃、耽、載。

字形易錯的字,如耽、秦。

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幫助糾正字音,瞭解學生讀文情況。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後相互交流,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板塊3 精讀賞析,體悟情感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教師出示主話題:你從1—4自然段的內容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怎樣的王冕?

學生輕讀課文,把描寫王冕和母親語言、行為的句子劃下來,交流討論。

指名學生回答自己所劃句子,然後問學生“你喜歡哪處?為什麼呢?”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或者動情地朗讀課文當中語言的句子,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讓學生再整體讀一遍這部分課文,把王冕的孝順好學和母親的疼愛之情讀出來。體會王冕的思想品質。

第二部分:5自然段

教師以多媒體展示王冕的畫作《墨梅圖》,出示主話題:王冕以畫梅著稱,傳閲後世,他是如何喜歡上畫畫的呢?

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交流討論,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説説對這段景色描寫的感受。

指名學生回答,然後問學生:這段描寫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用你發現美的眼睛讀讀課文,想想你看到了怎樣的美?使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賞析課文內容。

讓學生再美美地讀一遍這段,思考:如果是你遇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想做什麼呢?學生交流討論。

第三部分:6—7自然段

教師出示主話題:課文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冕勤奮好學、孝敬母親的品質?

學生自由朗讀6、7自然段,交流討論。深入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

板塊4 放飛想象,拓展深化

通過讀最後一段,讓學生思考:母親心裏在歡喜什麼?她心裏怎樣想的?學生髮揮想象,交流討論,寫一段話。

聯繫實際,讓學生説説:你喜歡王冕嗎?喜歡他什麼?今後我們該怎麼做呢?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和學習王冕的優秀品質。

三、説板書設計

少年王冕

孝順母親 勤奮好學

細心觀察 刻苦學畫

此板書清晰直觀,簡潔靈活。便於學生理解課文。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今天給大家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畢業之歌》第一課《成長的腳步》。我準備從四個方面展開説明,一説教材分析,二説學情分析,三説教法學法,四説教學過程。

一、説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成長的腳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品德與社會》人教版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畢業之歌》第一課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對六年小學學習生活的回顧和總結,從學科角度而言,是對六年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歸納與提升。本單元設計了《成長的腳步》《我們的祝福”》《明天會更好》三篇課文,從回顧成長開始,到面向中學的引領,總體上形成了“總結成長收穫——感激關懷自己的人——確立新的學習生活目標”這樣一個學習的邏輯。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通過全面回顧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瞭解自己成長的過程,即在成長過程中作出的成績及存在的不足;積累成功的經驗;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為第二課組織學生對幫助自己成長的同學、老師、學校等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作好鋪墊。可見,本課在本單元乃至整冊課本的教學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據以上的教學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回顧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學會客觀、全面地瞭解和評價自己。

2、能力目標:學習自我總結、歸納、反思的一些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成長中的快樂,感悟成長中也會有失敗和挫折,初步懂得成長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培養勝不驕,特別是抗挫折的意識和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認識自己成長的優點和不足,善於總結經驗教訓。難點是讓學生知道成長的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

二、説學情分析。

從年齡特點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有許多奇特的想法和創造力,愛發表自己的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些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説教法,學法。

*教法:

1、教學工具:多媒體設備、實物展示台、成長記錄袋範例。

2、教學手段: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特點,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回憶展示”、“講故事”、“討論法”等幾項活動進行教學。

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學習的:

1、課前,佈置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照片、獎狀、證書、作業本、成績冊、評語等。

2、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活動中來,引導學生採用“體驗式”的學習方法,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

3、在組織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時,我設計活動,讓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引導學生採用“合作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意識,感受同學間的真誠幫助。

四、説教學過程。

活動一:一年級與六年級對對碰

步驟1:通過一年級老師的回憶、查閲學生檔案、學生自己回憶、家長的回憶等方法,收集學生在一年級的故事;

步驟2:師生共同分享一年級學習生活的故事,可以是一年級老師的現場或錄音錄像説明,學生自己的回憶展示等方法;

步驟3:展示六年級的“我”,對比成長的變化,感受長大真好。

教學活動中,以健康身心、素質教育為導向,從合理飲食、科學鍛鍊、健康心理,積極情緒等方面加以引導。

活動二:“難忘第一次”

步驟1:指導學生回憶整理在學習、生活、勞動、成功、失敗、表演等方面第一次的經歷和感受;

步驟2:引領學生體會勇敢嘗試,克服膽怯和困難的價值與快樂;;

步驟3:引入名人、偉人“第一次”的故事;

步驟4:鼓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勇敢挑戰更多有益的“第一次”,培養創新和探索精神。

教學活動中,進一步拓展學生遇到的煩惱的領域,並指導學生正確對待這些成長中的煩惱,懂得成長總是困難與煩惱相伴隨的人生道理。

活動三:成長之最大比拼

步驟1:指導學生用圖片、文字等方式整理自己的成長之最;

步驟2:組織全班同學交流自己的成長之最;

步驟3:引領學生認識成長之最是自己人生髮展的階段性標誌,學會總結成長之最的經驗和教訓。

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打開思路,引導學生感受在品德發展、學習進步、能力形成,意志鍛鍊等方面得到師長關愛幫助的事例,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的諄諄教誨和悉心指導。

總之,本節課努力貫徹“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這一新課程教學理念,努力讓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希望各位評委多提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夠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本次説課的內容,謝謝!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選自新課程中二年級音樂三冊中的第四課《跳起舞》。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瞭解藏族的文化,感受藏族歌舞的特點。其中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是一首藏族民歌,唱起這首歌,眼前彷彿出現了藏族同胞歌唱家鄉、載歌載舞的情景,課本中只為學生選用了歌曲的主體部分,適合低年級學生演唱。

二、目標的確定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本課內容的安排,我將這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4點:

(1)讓學生在藝術實踐活動中,大膽表達、敢於交流、勇於創新,培養學生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

(2)通過師生互動,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大膽、自信的健康心態。

(3)通過對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的學習,認識XX、X節奏並進行節奏創編練習。達到鼓勵音樂創作,開發和培養學生音樂創作性潛能。

(4)能準確表現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進一步瞭解藏族歌舞音樂的風格,培養學生喜愛民族文化藝術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分為“情景導入”、“創造表現”、“引導體驗”三大部分。

情景導入:俗話説“好的開頭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教學中也是這個理,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能否在導入部分就抓住孩子的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此我設計了一個情景,教師帶領小朋友再次到藏族做客,和藏族小朋友一同享受快樂和幸福,邊演唱歌曲《多麼快樂,多麼幸福》邊跳起藏族舞蹈走入課堂,

緊接着,我利用班內正好有一位藏族小朋友的優勢,我設計了“介紹自己的家鄉”的談話情境,既讓學生輕鬆的步入課堂,又鍛鍊了學生的節奏控制能力,也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熱愛家鄉的情感,同時為後面創編家鄉的歌詞這一環節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指出,音樂課程的特點是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兩次播放了《我的家在日喀則》,學生初步聆聽歌曲的基礎上再次設置一個懸念,故意把樂譜的次序打亂,注意邊聽邊領着學生找次序,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歌曲,在演唱過程中運用拍手、拍腿的方法,讓學生積累了關於四二拍的強弱規律的感性經驗。學生在演唱是既能跟上節奏,又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知識。

引導體驗:讓他們的表演基於這種發自內心的愛。然後是歌曲的演唱,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歌曲力度的變化,以及如何處理歌曲,而是讓學生自己在聽範唱時,感覺到它的歡快情緒,以學生自我的體驗為出發點。再者,在學生演唱時,我總要邊作舞蹈動作,讓學生體會到這首歌的舞蹈性,最後是歌曲的表演,有了前面的這些基礎,無論是打擊樂器的同學,還是演唱的同學,還是舞蹈的同學,他們都是在表演,都是發自內心的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方式不同,但效果相同,這也就達到了這節課的總的目標。

最後就是節奏的學習,我先讓學生用手裏的打擊樂器,用自己喜歡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這也給了學生展示的空間。但我又提出了書中的建議節奏。我刻意這樣説:“書中建議。。。。。。”目的就是不否認學生自己創作節奏的同時,培養他們對創作的足夠信心。接下來就順利成章的以一種成熟的合奏方式,來表演歌曲。同時也就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和聲的感覺,使歌曲更完美。

創造表現:這部分的內容是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一步鞏固和再創造,老師是課堂上的引導者,要給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啟發學生創造性的進行藝術表現。例如:讓學生分組表演要求隊員之間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同時也是合作學習的表現,既能發揮集體合作的精神,又能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模仿、談話法,示範法,情景導入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法: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並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重點:在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裏,少數民族的歌舞就象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它深邃莫測、琳琅滿目、浩無際涯。藏族歌舞就是其中最瑰麗的珍寶之一,它爍爍發光、多姿多彩。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去關注不同民族的藝術,感受它們獨特的魅力呢?因此,在本節課教師將帶着學生走出自己的“家”,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與新學到的知識相結合,進行創作簡單的踢踏舞旋律,並進行表演。總之,這是一節集聽、唱、動、創為一體的綜合課,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將自己自己在音樂中所獲得的審美體驗充分表達出來。同時,通過這樣的綜合性表演,也會大大激發學生的羣體意識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多民族意識。

説課稿 篇4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情詩的文章" target="_blank" >抒情詩,通過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本詩,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

根據第四單元的主題——科學,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有感情的'誦讀課,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

3、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1、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木魚石的傳説》,在歌中有一句歌詞,“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就這句歌詞提出疑問:“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理解,使學生明確:石頭雖然沒有生命,但在特定的歷史、特徵、環境下,也會保存和傳遞一些信息,留給後人去研究。這就是會唱歌的內涵。通過這一階段探索性的討論,使學生對課文中“化石也能説話”這一問題找到一個答案,為學生本詩打下思想基礎。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和幻燈機展示一幅化石圖片,讓學生對化石的特徵和形成過程有更分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新課講學:

在這一環節中,可分兩步走:

第一步是重點句析。學生朗讀課文後,教師可提出問題:“在這首詩中,你認為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句詩?談一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以這種形式,通過討論、分析、朗讀、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對文中的重點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為後面對詩的整體把握和思想內容的理解打好基礎。

第二步是整體把握,結構分析,內容解剖,從三個方面入手: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歌。

(2)理清層次,明確結構。全詩可分為發問、抒寫、迴應發問三部分。分析結構,讓學生對詩的結構作以瞭解。

(3)體會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內涵,體味詩歌韻律,能有感情的朗讀本詩。從而達到本節課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這首詩中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去想、去説、去讀,不要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美麗的規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小學語文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本單元的第四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文字通俗易懂,但篇幅稍長。

本篇課文的題目是美麗的規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敍了我們乘車從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出發,趕往南端菲律普島看企鵝歸巢的路上看到的景象。讚揚了人們自覺遵守行車規則的美德。

根據新教材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本課的訓練重點和我班學生對課文學習的基礎。其學習目標為: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美麗的規則”的含義,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2、幫助學生認識1個生字“澳”,讀讀記記“憂心忡忡、成千上萬、炫耀、耀武揚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詞語。

二、説教法

教是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美麗的規則》是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運用了自由朗讀課文,討論交流合作,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的態度。

三、説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將引導學生運用“學生自瀆感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説一説作者在童年時發現了什麼?使學生對文章有個初步的、比較的瞭解,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深入讀書,交流討論。

四、説教學程序

(一)、揭示課題,質疑導入

1.導語:在第二單元中我們學了好幾篇關於規則的課文,認識了公正護法的狄仁傑、守公德的黑人學生,他們都教我們要守規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篇有關規則的課文——《美麗的規則》。

2.板書課題:美麗的規則,學生齊讀。

3.引導質疑:根據昨天的預習,你能説説自己對課題的理解嗎?

4.學生自由談體會,師引導過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勾畫並自學出生字詞語,標註自然段序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獨立自學,再進行小組交流。

3.自學反饋,教師指導。

⑴認識生字“澳”

⑵理解以下詞語。

憂心忡忡:忡忡,憂愁的樣子。憂愁的心情。

炫耀:誇耀。

耀武揚威;炫耀武力,顯風。

失衡:失去平衡。

⑶指名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課文記敍了“我們”乘車從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出發,趕往南端的菲律普島看企鵝歸巢的路上看到的景象,讚頌了人們自學遵守行車規則的美德。)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導入: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的心理髮生了什麼變化?

(板書:擔心堵車)

2.如果堵車,我們就看不到美麗的企鵝了,可是是什麼原因會導致堵車?

(板書:車多,路窄,車迷炫耀車技)

3.結果堵車了嗎?為什麼?“我們”看到了什麼場景?

(人們守規則,一邊光光的,一邊密密麻麻的車子 )

4.引導學生通過文中語句體會:自覺,並板書。

5.為什麼説“它留給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後來我們看到的可愛的小企鵝還要深刻?”

6.你怎麼理解作者説的那個“美”?

(四)、總結昇華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與課題相對應的`句子。

2.指名反饋,齊讀句子:“因為我從那條流淌的車燈之河中,看到了規則之美、人性之美。”

3.體會句中的含義。

討論:為什麼作者説他從那條流淌的車燈之河中,看到了規則之美、人性之美?

看到“規則之美”是因為:正是有了規則的存在,才出現了車流行進時井然有序的和諧美好的情景;看到“人性之美”是因為:正是由於人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維護交通秩序,這條車燈之河才能得以順暢流淌。這裏的“規則之美、人性之美”不僅指最美麗的這種“失衡”的圖景,也指創造這種美景的人們自學遵守規則的道德美。既點明瞭文章的主題,也照應了文章題目。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4.文中説的是交通規則,那延伸到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遵守所有的規則)

5.師總結: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我們應該自覺遵守生活中的規則,只有這樣社會和個人才能更好的發展和進步。老師很期待生活當中能看到越來越多的美麗的規則!

(五)作業

1、談談你對美麗的規則的理解。

2、學習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收穫?

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翻越遠方的大山》。

一、説教材。

《翻越遠方的大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6冊第2單元的第1篇課文,該單元以人物品質為主題展開。《翻越遠方的大山》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劉翔成功的戰勝了阿蘭約翰遜。課文通過時間順序,劉翔自敍的手法給人很深的啟迪。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

本課的重點:瞭解劉翔的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理出劉翔翻越大山的“時間表”,討論劉翔成功翻越大山的原因。

難點為:理解課題的深刻含義,學習體會他成功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教學時間: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教學內容,結合三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四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播放劉翔20xx年雅典奧運會奪冠的`視頻,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劉翔在面對困難時的內心體會),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閲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緊接着,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讀到“風馳電掣”時,用多媒體展示“阿蘭約翰遜贏了劉翔”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情景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大山”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劉翔成功翻越大山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劉翔的佩服。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三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劉翔給我們的啟迪是什麼?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四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

為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了作業:大山在課文中指的是什麼?為什麼還要説是翻越了“遠方”的大山?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説説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説板書設計。

劉翔 阿蘭 約翰遜

讓學生更形象化的接受知識。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文講述了湯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釣到的大鱸魚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説明了要時時處處嚴格自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規定的道理。

二、説學生

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閲讀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能較好的表述自己的看法,通過閲讀思考能初步解決遇到的問題,具有了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條理的複述課文。

2、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3、 感受湯姆心情的變化,品味父親話語的含義,受到嚴於律己、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

其中,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對文章語言的理解,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有條理複述。難點是通過理解人物對話和動作,感受人物心理活動,體會人物語言的含義。

四、説教法、學法

結合課文特點,在教學中我採取情境導入法、讀思議結合法和朗讀法,學生的學法則採用自讀自悟法和合作探究法。

五、説教學流程

(一)質疑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本文的題目比較有特色,因此,在上課伊始,我先板寫課題,然後問學生,你發現本文的題目與以前的課文有什麼不同?以此引起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同時,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將本文需要重點解決和分析的問題梳理在黑板上。

(二)初讀體悟

初讀課文,我給學生提出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討論課題中的“必須“可以去掉嗎?為什麼?

這一環節的設置,意在讓學生理解“必須”一詞所含有的不容置疑、一定得這樣的意思,初步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嚴格要求。

題目理解了以後,我要求學生對照生字表自學生字,然後採取同桌互讀、領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本課生字。

(三)精讀品悟

課程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中父親話藴含着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的內在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學生自學、自悟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發現。我是這樣設計的:

1、讓學生自讀課文,試着解決問題;①湯姆怎樣調到一條魚?②這是一條怎樣的魚?③為什麼要放掉這條魚?

2、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和小組合作探究解決了較簡單的問題後,我結合學生們小組談論的結果,重點分析以下內容:

① 這是一條怎樣的魚?

這個問題是理解課文的一個關鍵點,弄明白了這個問題,學生就會理解湯姆放掉魚時的不捨和爸爸遵守規定的高尚。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使用的動詞,如“套”、“甩”、“拋”、“拖”,通過對這些詞的分析,結合學生的釣魚經驗,讓學生身臨其境自己動手做一做,感受魚的大和湯姆釣到魚的喜悦心情,為學習後面的段落做好準備。

② 為什麼要把這條魚放掉?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部分對話較多,因此在教學中我把對課文的分析與多種形式的'讀相結合。請學生分別扮演湯姆和父親,請扮演湯姆的同學想象湯姆得知要放掉魚的不情願、發現周圍沒有人看見時的僥倖,把自己當成湯姆來嚷一嚷、説一説,説出理由,讓爸爸答應自己不放魚;請扮演爸爸的同學説一説斬釘截鐵的意思,帶着這樣的口氣來“命令”兒子。個別同學讀完後,再讓同學同桌合作讀一讀,體會一下文中人物的感情。

③ 湯姆願意放掉魚嗎?他後悔嗎?

通過前面的自主學習和師生探究,學生已經大體掌握分析課文的方法,因此,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大膽放手給學生,要求他們從課文中找出依據,説明自己的看法。通過自讀自悟和小組探究、談論來解決這一問題,加強學生對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理解。

(四)情感昇華

學完全文,我要求學生説一説,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還有那些在別人沒有看見的情況下也必須遵守的規定?即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也幫助學生回顧全文,在情感和認識上也達到了昇華。

六、 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能夠幫助學生一目瞭然的瞭解課文內容,本課的板書我是這麼設計的。

17.“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湯姆 釣到魚 不情願

爸爸 讚賞 堅定

自覺遵守規定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説課稿(研究課)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是通過講述湯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釣到的大鱸魚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學生時時處處都要嚴格自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規定。課文的標題特殊,是文中爸爸對湯姆説的一句話,以此為題,契領全篇。此外,課文層次分明,敍事清楚,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膩傳神,讀起來感人至深,意味無窮。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反覆閲讀品位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深入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領悟爸爸的嚴格教育帶給湯姆的終身影響,從而感受到課文主人公自覺遵守社會規定的高尚品格。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針對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我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出示課題之後,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白課題是一個人説的話,並引導學生抓住“必須”和感歎號,練習讀好這句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這句話是誰對誰説的?為什麼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結果如何?從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2、初讀全文,感知內容

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之後,通過一道填空題,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爸爸在怎樣的情況下説:“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説了後,湯姆又是怎樣做的?請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説:“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橫線上各加一句話。這一教學環節,避免了枯燥單一的問答式教學,導在教材的關鍵處、學生思維的碰撞點,將教學內容的難點降低到儘可能小,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求異、逆向思維,啟動了學生的自主系統,落實了新課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從而達到“化整為零”的功效。

3、創設情景,把握主旨

第五至第十二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在這一部分中,兩個人物是兩條線,一條是爸爸,一條是湯姆。爸爸:讓孩子放掉魚,因為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即使沒有人看見,也應該遵守規定。湯姆:開始不理解,希望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留下鱸魚,最後還是不情願地放掉了鱸魚。這兩條線交叉並行,推動着事情的發展。這一部分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難就難在學生對“不管有沒有看見,都應該遵守規定”這句話的理解。在這裏,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品位,從而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我緊抓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理解“為什麼爸爸要我把這條魚放掉”,放手讓學生大膽的質疑,解疑,探究。在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的時候,學生讀懂了這部分的內容之後,我出示了爸爸的話:“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讓學生自由讀書,再思考:“讀到這,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此時學生的理解不盡相同,有的同學站在爸爸這一邊,同意爸爸的做法;有的則站在湯姆這邊,認為好不容易釣上來這麼大的一條鱸魚,就這樣放掉實在太可惜了。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個性化閲讀就應該有個性化感悟。針對學生認識中的差異,我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同時,適機適度加以點撥和引導。這裏的“求異”正是為了下面的“求同”。通過讀中感悟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自讀體驗和討論評價相結合,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緊接着教師與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湯姆和爸爸的對話,體會他們同一時間裏完全不同的心情。讓學生對文中的對話內容有整體感知,在又一次認真的體味中,再次感受主人公自覺遵守規定的高尚人格,並獲得啟迪。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分角色讀父子對話,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朗讀與評讀中加深對“必須”、“斬釘截鐵”、“不管有沒有人看見,都應該遵守規定”等重點詞句的情感體驗。在這裏創設父子對話的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場上,學生在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理解之後更投入,更積極主動地尋找理由,努力説服湯姆把鱸魚放掉。同時也對學生的讀書進行了有層次的訓練,做到了由表及裏,由淺入深。

4、擴展延伸,明理導行

最後教師總結課文:

1.湯姆最終後悔了嗎?

2.你從這篇課文中得到什麼收穫在讀中讓學生對事情發展的延續有一個瞭解,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迴環。通過學生讀文回答問題,明確“一條魚和做人的道理,哪個更重要?”引起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的思考,達到由抽象到昇華,由此及彼,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聯繫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機加以引領、點撥,使學生對學會做人有正確的認識和感悟。在這讀和悟的過程中,學生的閲讀能力得以培養。對於文中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的句子,以多種形式地讀促進學生自我感悟,獲得自我見解。

在教學的最後,教師提供了一篇與課文異曲同工的文章《中彩那天》,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想説些什麼?把你想説的話在小組內和同學們交流,讓學生在自主讀書的基礎上,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讓三維目標在自主閲讀中得到遷移和發展,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説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評價,在評價中促進表達,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學會評價,學會表達。

説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

我是中心小學的鄒青,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借生日》下面我將從教材 、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5個方面進行説課。

説教材

《借生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本文述説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個

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她一隻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想把生日借給媽媽,並將布熊送給媽媽。字裏行間流入着母女之間的真情。語言雖短淺但非常符合低年級的認知特點,是培養學生閲讀的良好素材。

根據新課標要求,本單元的教材特點年級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方”“食”

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的原因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識字、觀察、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閲讀的興趣和對母親的關愛之情

 將教學重點確定為: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中感受母女之間的情感

教學難點確定為:教育學生關愛他人

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要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但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了優勢,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採用了讀書感悟法、演示法圖文結合法等方法。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運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讀中感悟、觀察對比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閲讀、表達、觀察、想象的能力。

 説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預設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

著名教育家於瑾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牢牢地把學生吸引住。“的確,好的開始是課堂成功的一半。為了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興趣。一開始,我就用課件出示《生日歌》的動畫。過生日是學生熟悉的盼望的能激發起學生興趣的,接着我問生日是哪一天?最希望得到什麼禮物?學生各抒己見,激發了積極性。

這時候我拋出一個問題,“平日裏,我們會告訴別人借東西,也會把東西借給別人,可你聽説過借生日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關於借生日的故事,學了你就明白為什麼要借生日?”以此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鞏固生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自主讀課文,讀準生字,自主選生字當小老師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生字,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第三個環節:理解課文,感悟道理

自讀自悟,整體感知課文。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實踐。因此,我打破以往“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閲讀為主,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採用多種形式讀。首先讓學生自由讀,整體感悟;接着教師範讀,做好引導,然後指名讀,師生一起評價。再分組比賽讀,同桌互評。

課間律動《好媽媽》合唱

抓住重點句,深入理解課文

用小黑板出示課文中重點句如:小云問媽媽:“您怎麼從來不過生日”媽媽笑着説;“我忘了,”媽媽真忘了嗎?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媽媽是怎樣愛孩子勝過愛自己。以此突破難點使學生受到教育小:像媽媽一樣愛身邊的人

伴着音樂,讀課文表演課文

孩子們都愛唱歌,讓孩子們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讀,從音樂中感悟,

 第四個環節:擴展訓練,活躍思維

為體現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我設計了“想一想“、”説一説“、做一做”、“寫一寫”鼓勵孩子各抒己見,説説媽媽是怎樣關心自己的。師生共同討論自己將怎樣關心媽媽?關心身邊的人,佈置練習:為媽媽做一件小禮物,並寫上祝福。

 説板書設計

我認為好的板書能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所以為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所授課的內容,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簡明、大方、整潔。

送布熊

媽媽{祝快樂}

借生日{ }關愛他人

小云{送布熊}

借生日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