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説課稿合集8篇

説課稿合集8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8.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説課稿合集8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第六課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板書)

課題説明:(板書)本課課題來源於嶽麓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的第6課,適用於高中一年級。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一、説教材(板書)

(一)教材內容

本課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君主制到民主制”,(板書)

講述的是雅典民主的產生過程。第二部分是“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 (板書)講述的是雅典民主制的特點。第三部分是“雅典民主的意義與侷限”,(板書)是對雅典民主制度的評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二節課,是第五課“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的昇華,又是後面“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的基礎,在整單元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古代希臘民主與羅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華,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發展史的光輝起點,是古典世界留給後人的一壁彌足珍貴的政治文化遺產。而在希臘諸多城邦中,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最為完備的。瞭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內容,分析其利弊得失,進而從中有所借鑑,從大的方面説,這有利於我們國家的現代化政治文明建設。從小的方面説,可以加深學生對於民主的認識,培養民主意識。

(三)課標要求

本課內容在《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是“知道希臘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四)教學目標(板書)

學生分析(板書)

這樣的課標要求對於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説有點難度,因為學生對古代西方歷史很陌生,而且本節課內容較多,知識深奧難懂。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儘量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將知識化繁為簡,以多變的教學形式將知識深入淺出的傳授給學生,而且對學生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觀。

根據對課標、教材和學生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知道希臘城邦民主政體的發源地,認識雅典民主制產生的條件,整體把握雅典民主制的確立過程。

(2)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概括並理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內容和運作方式。

(3)比較雅典民主與現代民主的不同,認識雅典民主制的侷限性。探究古代希臘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和影響。分析雅典民主制的歷史作用和實質,理解希臘民主制是把“雙刃劍”的含義。

2、 過程與方法

(1) 佈置學生預習教材,完成本課的知識結構圖。

(2) 通過閲讀相關材料,歸納總結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過程,並體會平民在民主制度形成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3) 課堂模擬雅典民主政治活動,營造歷史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歷史,感悟歷史,並通過現身説法提高對歷史的認識。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過程、基本特點、積極作用和侷限性,理解雅典民主製作為人類在早期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新,是對於世界政治文明的巨大貢獻。

(2)對比現代民主,讓學生明白雅典民主不是現代意義的民主,激發學生追求民主、進步的精神。

(3 )公民的政治力量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條件,雅典的民主政治也保證了公民享有較高程度的自由,從而創造了希臘輝煌的文明,以此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根據以上分析,總結出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板書)

1. 教學重點:雅典民主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2. 教學難點:對雅典民主制度的客觀全面的評價。理解雅典民主制是一個較長的漸進過程,其中存在着很大的歷史侷限性。

我這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二、説教法(板書)

採用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為主,輔以多媒體與課本相結合,個別提問與合作探究相結合,還有身臨其境感受法、學生辯論等教學方式。

三、説學法(板書)

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引導學生閲讀材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習理解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過程及設計(板書)

1、課前探究: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本課,初步瞭解本課的知識結構,並能簡單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

2、 導入新課

學生在初中就通過地理課開始熟悉希臘半島,尤其是20xx年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他們對於奧運會的發源地希臘雅典的興趣又急劇升温,這都是我們教師上課可以利用的資源。因此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情景互換與合作探究法來導入新課。先用大屏幕放映出五環奧運圖和古希臘的運動場背景,來映襯醒目的課題板書,然後師生共同探討“為什麼歷史上的奧運會起源於希臘,而不是世界的其他地方?”最後得出結論:“奧運會的舉辦離不開古希臘的民主制度,因為奧運會不僅是體育的盛會,更是民主的盛會。”由此導入對希臘民主制的探索。

3、 講授新課

看黑板講解:本課的教學內容共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從君主制到民主制”,講述雅典民主制確立的過程。第二是“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講述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及其體現;第三是“雅典民主的意義與侷限”,講述雅典民主制的優越性和侷限性及其意義。

由於第一部分的內容書上描述的較為詳細,知識也較為淺顯,因此這部分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主閲讀和思考來把握雅典政體從君主制到民主制演進的過程和問題。而教師在此階段只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幫助同學理理清從君主制到民主制演進的邏輯,以及利用相關歷史圖片的演示,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某些歷史現象。對於這個過程中比較難解的問題,我則通過提問、類比或圖表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這個部分共包括4個小子目,(可看幻燈片)第一小子目“從君主制到貴族制”我會引導學生結合現實中所認識的民主,去得出民主的含義,從而為學生理解以下民主政治的演變奠定基礎;第二小子目是“從貴族制到君主制”,我會在引導學生自行閲讀並概括的基礎上利用圖表法來使學生對這個問題有個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第三、四小子目是“梭倫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我主要通過提問法進行,我再對學生歸納過程中較為模糊的概念進行總結,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本課的重點,(板書重點號)我主要通過教師講授,輔之以學生自行閲讀理解,以及多媒體展示,以使同學們對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和具體的運作過程有個全面而理性的認識。並且通過敍述“帕帕迪”的一天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雅典的民主政治,讓學生整理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和民眾法庭的相關信息,從而加深學生對三大民主機構的理解。並注重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將雅典民主的運作過程與我國的民主相結合,比如將公民大會與我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比較,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有更直觀的感受。在講授民主運作過程的時候,我還讓學生自編小的歷史劇,進行課堂模擬。

第三部分是本課的難點,(板書難點)我主要通過學生自主辯論、合作探究與教師總結相結合的方法。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分出正、反兩方論述雅典民主的意義與侷限。最後由教師總結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併為學生深入講解雅典民主為什麼是一把雙刃劍,進一步探究雅典民主制的歷史作用及其對希臘歷史以及後世的影響。

課堂小結

在系統的學習了整節課的內容後,我將採用師生共同回顧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整節課的知識脈絡進行整理,在教師的引導下,整理本節課的基本線索,學生自主完成知識結構示意圖,鞏固知識。

佈置作業

為了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加深理解。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佈置兩道題:一是教材的課後題,二是讓同學寫一份關於“如何加強班級民主管理”的主題班會的策劃書。藉以增強學生的民主觀念,做好班機的民主建設。

説課稿 篇2

閲讀經典,光亮人生。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鄭振鐸先生的《貓》,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模式、説設計、説板書、説開發、説評價七個方面來説一下自己的設計:

一、説教材

《貓》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閲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在《貓》這篇課文中,作者鄭振鐸先生通過記敍自己家的三次養貓經歷,表現了不盡相同的感受和一種細緻地人生思考。另外,通過學習本文,學生們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懷的同時,可以獲得許多寫作方面的啟示。

二、説學情

現在,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心理和生理的孤獨往往讓他們對小動物情有獨鍾,所以他們對《貓》這類記敍小動物的文章應該比較容易接受。另外,經過幾年的語文積累,對這類記敍類散文,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素養和欣賞能力,學習起來也不很困難。

三、説模式

基於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認為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應該以“自讀”為主,所以決定採用“初讀—細讀—悟讀—對比讀”的“四讀”模式。初讀正字音,通文意;細讀理思路,賞細節;悟讀説要旨,談感悟;對比讀品差異,採眾長。

四、説設計

(一)導入

“許多同學家裏一定有過養小動物的經歷,哪位同學願意講一講自己家的小動物的故事呢?”“剛才xx同學講述了自己家的小動物的故事,下面咱們來一起看一看鄭振鐸先生家裏的貓的故事。”通過讓學生講述自己家的養小動物經歷,一方面可以喚起與課文相似的情感和記憶,另一方面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語文生活化”理念。(2—3分鐘)

(二)初讀文章,正音正字(5—8分鐘)

語文學習的基本任務是讀書和寫字,第一遍讀課文要求同學們自行查閲字典、資料,解決生字詞問題(個別詞語教師點撥),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符合自主學習的理念,也抓住了語文學習的本質。

(三)再讀文章,賞析細節(10—12分鐘)

孫紹振教在其《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名作細讀》等著作中提出:“語文學習既要有宏觀的感悟,更要有微觀的文本細讀。”(大意如此)本環節的設置以學生細讀文本為主,通過細讀,讀出文章的思路,讀出文章的細節之美,並以表格的形式

(四)三讀課文,讀出感悟(5—8分鐘)

“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通過對文本的細讀能從文本中獲得一定的感悟,能夠欣賞和評價文章是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在這一環節我借鑑了餘映潮的“主問題”教學法,以“説説自己的感悟”一個問題喚起學生的表達欲,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感悟。在此環節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創新,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五)四讀課文,拓展對比

在語文教學中,比較是教學的最基本要素。比較是人在認識上確定事物之間的異同和關係的思維過程。比較可從兩個方面進行: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通過向學生推薦閲讀老舍先生的《貓》,讓學生在對比中找出各自的精彩之處。通過對比閲讀,拓寬學生閲讀視野,教會學生閲讀方法,在對比中感悟,在對比中生成。

五、説板書

遵循着“層次分明,簡潔實用”的原則,我設計板書如下:

一、初讀 二、細讀→ 三、悟讀 四、對比讀

六、説開發

1、秉承“大語文觀”的理念,讓語文充分結合生活實際,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拓展學生的閲讀視野,推薦閲讀相關篇目。讓學生在對比中感悟、理解、生成。

七、説評價

1、注重評價的層次性。根據課堂教學設計,學優生應該完成所有四個閲讀環節,學困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完成前兩個或三個閲讀環節。

2、注重鼓勵創新,尊重學生個性。“閲讀應該是一種個性化的閲讀過程,教師不應該過度干預學生的閲讀實踐。”(李鎮西《給思想以自由的翅膀》)這節課中很好地注重了呵護學生的創新意識。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內容,感謝各位的聆聽,期待您的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選讀課文。課文雖然短小,但層次清楚,語言優美簡潔、樸實親切。作者抓住楊梅的特點,進行細膩地描寫,是一篇難度適宜的指導學生仿寫水果的狀物抒情記敍文。

 二、説教學目標

儘管《我愛故鄉的楊梅》只是一篇選讀課文,但卻是是一篇引導學生狀物的好範文,可以把它當作一篇精讀課文來研讀。課標提出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體會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2、瞭解課文的寫作特點,能仿照課文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

3、要求學生認識與理解“貪婪、吮吸”等9個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思想目標激發學生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口語表達、朗讀、審美、繪畫等能力。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體會楊梅的可愛,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難點是學習作者描寫楊梅果形、色、味的方法,任選一種水果,抓住一個特點,進行仿寫。

四、説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聚焦“楊梅”。

1、導語:小朋友們,寧波鎮海有一位鄉土小説家叫王魯彥,雖然離開故鄉十幾年,可是對故鄉的楊梅卻始終念念不忘。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作者的故鄉,去看一看那裏的楊梅。

2、板書並齊讀課題:我愛故鄉的楊梅

(我創設這樣的導語引出故鄉的景物,是為了給學生一個感情基調,營造出一種“眷戀家鄉、熱愛家鄉”的氛圍,藉以激發學生的自豪、思念之情。)

(二)初步讀文,解決生字詞並初步理清文章脈絡

1、出示學習方法,明確目標

2、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A、出示第一組詞語認讀,重點讀好“婪、吮”。“貪婪”在字典中有兩種意思,讓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這裏的貪婪並不是貶義詞。接着讓學生觀察這組詞語,總結出着四個詞語是描寫楊梅樹的(板書:楊梅樹)。

B、出示第二組詞語,認讀並小結是描寫楊梅果的(板書:楊梅果)。

3、出示填空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三)自主閲讀,提煉寫法。

(一)、自主讀“描寫楊梅樹”的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圈畫相關詞語,關注“擬人”的寫作手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楊梅樹:吮吸伸展歡笑)

(二)、品讀“描寫楊梅果”的第3——5自然段,分組討論,提出問題,共同探究。

1、自讀課文3-5自然段,説説你最喜歡的是楊梅果的哪個方面。(教師傾聽反饋,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瞭解程度。)

2、學習第三自然段,總結學法。

(1)、認真默讀第三自然段,合作探究。

(2)、這段話寫了楊梅果的哪個方面?

(3)、作者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呢?

①對比兩段話,

A:楊梅圓的,遍身生着小刺。

B: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這一步的設計是用比較法來欣賞詞句,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白“如何寫具體”。有了比較,學生才能體會到作者細膩的描寫手法,同時讓學生明白要觀察入微,才能描寫細緻,才能表達真摯的情感。](相機板書樣子)

(4)、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①聽老師範讀,仿讀。

②説説從字裏行間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③學生感情朗讀,進行朗讀比賽。

[這篇文章語言文字非常優美、精練簡潔,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通過仿讀、比賽讀等多種方式讀出作者的喜愛楊梅熱愛故鄉的感情。誦讀是學習本課的學習方法之一。]

(5)、學法總結

[總結了學法,讓學生自學後兩段有法可循。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學習。]

3、學生自學“顏色、味道”兩方面。

(1)、自學其他兩個方面,由各組進行彙報。(不完整的或是有説錯的,讓學生進行互相糾正。)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

①彙報第四自然段(楊梅的顏色先寫顏色的變化,接着寫了變黑的原因,最後寫了果肉,汁水的顏色。)

②彙報第五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寫了味道的變化,又用小時候吃楊梅的故事來證實楊梅甜中帶酸。)

(三)迴歸第一自然段,點題。

作者之所以能把如此細膩地描寫楊梅,是因為他深愛這故鄉的楊梅,更深深地愛着自己的故鄉。指導學生帶着自豪、思念的語氣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仿照課文,練習説話。

1、教師小結寫法,學生再次回顧。

讓一個學生説説作者的寫法,然後教師小結:作者寫《我愛故鄉的楊梅》,先是介紹楊梅樹,隨後寫楊梅果,按照季節、形狀、顏色、味道四個方面來寫,從中又穿插了跟這方面有關的經歷和趣事,字字句句都表達出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2、挑選一種水果,用上文中的好詞佳句,同桌互説一個片段。

要求學生抓住一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中的一個特點,同時不要忘記説一説與這種水果有關的經歷或者趣事,先和同桌聊一聊。

(在自主閲讀,提煉了寫法以後,也就是學生體驗、理解了作者“眼看、手摸、嘴嘗”的觀察方法的基礎上,我安排了“仿照課文的寫法,説説自己喜愛的水果”這個環節,第二學段開始‘習作’,這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所以,總結了寫法,讓學生有章可循。鑑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我選擇了讓學生説自己喜歡的水果,實現寫法的遷移。)

(五)課外實踐

1、喜歡文學的你,摘抄本文的的好詞好句

2、喜歡畫畫的你,畫出你心中江南的楊梅。

3、喜歡朗讀的你,可以配樂朗讀。

4、喜歡背誦的你,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5、喜歡上網的你,遨遊互聯網,搜索楊梅的資料。

[課外實踐活動採取了分層教學,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興趣盎然地完成作業。分層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廣闊、自由的想象與創造空間,提供自主學習,自由發展的機會。]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六、説課件

本堂課教學多媒體可見的使用拓寬了學生視野,豐富了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直觀、生動的圖片使學生對楊梅的顏色變化及樣子有了直觀印象,建立了形象思維,使學生迅速進入教學情境,更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利用課件,迅速地把課程資源顯現在學生面前,節約了課堂時間。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學內容和學情: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教材中習作內容的表述是“世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寫出你最想對爸爸媽媽説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可以寫出完整的習作,但內容表達總是不夠具體,顯得空洞,表達不出真情實感來。

二、説教學目標:

本次習作練習需要兩個課時,我在這裏説的是第一課時的習作教學設計。結合單元課文學習內容和寫法的引導,第一課時着重落實指導習作,初步完成表現父母愛的具體事例的重點片段。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寫作水平,本課時我擬定了下面的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小結表現人物品質和特點的細節描寫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在習作中怎樣能使事例更加具體、生動。

2、引領學生感悟生活中温暖的母愛與深深的父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寫出最想對爸爸媽媽説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學會溝通,學會理解。

三、説教法

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説、學氛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有效地完成這次的習作任務,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激趣法:通過談話和圖片展示,以及對例文修改,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寫作慾望。

2、點撥法:學生在説的過程中適當點撥、誘導。幫學生指出、歸納細節描寫的多種方法,以及引導怎樣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説學法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完成這次寫作任務,我將採用以下幾種學生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法:教師儘量少説,大量讓學生説,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氛圍。

2、互説互評法:學生講好的故事,無論句、段、篇,哪怕是一個詞,教師也要及時予以表揚鼓勵。

3、學生修改法:説中改、評中改,提高學生口頭修改作文能力,在交流中進一步錘鍊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寫作表達技巧。

五、説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通過單元主題內容的回顧,揭示本次習作是表達“父母的愛”為主題內容的。

(二)寫作方法指導。寫作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還得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先展示一篇不太成功的習作,讓學生體會細節描寫的重要性。然後閲讀回顧本單元學習的細節描寫的句子,體悟描寫的方法。最後讓學生對這篇習作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暢談父母的愛、交流心聲。從“你的爸爸有沒有像例文中這樣的?”引出話題,自由交流自己和父母相處的一件小事、一個瞬間,表達出我們內心最想和父母説的話。再結合生活中父母愛的圖片,來觸動孩子們心底最深、最濃的親情。拓寬了學生對愛的認知,激發出他們內心對父母的温情,增進對父母的理解和愛意,更激發出他們想要表達出自己真情實感的慾望。

(四)學生自由習作。時間關係,要求學生只寫出與父母相處一兩件具體的事例,注意通過細節描寫來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五)習作片段展示、作簡要講評。只要孩子們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有具體的事例展示出來,都要給予表揚。使他們更有信心完成整篇的習作任務。

(六)總結收穫。

總之,整節課我都注意給學生自由的空間,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儘量激活學生練筆的積極性,讓學生樂説、善説,進而達到樂寫、善寫。

説課稿 篇5

《找駱駝》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五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內閲讀課文,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思路、和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通過一個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着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正確分析判斷,使商人找到駱駝的事,説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找駱駝——找到駱駝”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二)目標設計: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三年紀學生的識字、閲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主動學會本課中幾個生字,理解8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詳細和仔細”的不同意思,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處於重要地位,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方法,感受文章的情感以讀促思,以讀代講以讀引導想象

(3)情感態度目標”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的情況,特別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理解老人為什麼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有人説過:“教無定法”但是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求設計具有“彈性”的教學設計,要適當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因此設計本課採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學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心、愛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2.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閲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

三、説學法

根據常規班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畫畫、議議中整體感知文本,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構建新知

四、説教學思路

本文是閲讀課文,我用一課時完成了教學任務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為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設計了四個部分,分別是情景導入,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細讀課文、理解問題,探究學習、學會道理等下面我一一地介紹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先讓學生觀看影片,然後問:“影片中的動物叫什麼?從影片中你能瞭解這種動物的哪些生活習性和知識?請學生們自由發言”最後切入課題,導入新課

第二部分:出示自學要求,初讀課文先讓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括號裏的注音;然後利用查工具書或通過上下文的意思理解詞語;對長句、一下讀不通順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同時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語氣最後讓學生指名讀、輪流讀、齊讀,對不能理解的詞語,讓學生自提自解(有些不好解釋的詞語把它放到課文的句子中去理解)

第三部分:細讀課文,理解問題新課標強調,在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首先,我讓四個學生分角色讀,然後讓學生評,説説這些句子用什麼語氣讀,才能體現當時商人和老人的心情,並理解“忿忿”的意思,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説話如此步步引導,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讀”和“説”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接着,我讓學生畫出老人説的話,指名學生用老人的語氣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着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後轉喜為怒、忿忿的並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着使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知道走失駱駝的三個特點: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

第四部分:探究學習,學會道理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我把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若干組,根據老師出示的問題: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自讀第十自然段後完成表格通過學生合作交流,運用讀讀、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我讓學生讀出“看見…又看見…還看見”的句式,讓學生邊讀邊説,完成表格,檢查學生正誤最後,

指導朗讀老人的話,昇華情感通過讀、説、議,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着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先讓學生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一詞你讀懂了什麼?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麼要順着腳印去找,説説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五、説板書:本文板書直觀、形象,用簡潔的文字,表現出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16、找駱駝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本課教學我努力地體現“以讀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精神,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將語文課上的知識、語言、思維等能力得到培養和訓練

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鐘錶上的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並瞭解了時、分之間的換算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接受。所以教材特別注重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活動來認識時間,體驗時間。本節課通過具體實踐活動,如數心跳、寫字、聽一聽秒針走動的嘀嗒聲等,讓學生感受1分、1秒的長短;觀察鐘面瞭解1分=60秒;而且能使學生體驗到一分鐘能做不少事情,體會時間的價值,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從而使學生懂得去珍惜時間;感受時間的價值與意義。

説學生:

二年級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並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在教學中注意以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對時間已有初步的認識,知道1時=60分,在此基礎上學習1分=60秒難度相應降低。但由於時間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易讓學生所接受,所以在本課學習中應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徵,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在具體活動中,進一步認識時間,體驗時間,培養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一分能幹什麼的實踐活動,體驗1分的長短。

能力目標:知道1分=60秒,能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換算,培養學生分析、體驗、估測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時間觀念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説教學重點:

建立一分鐘的概念,體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正確進行相鄰時間單位之間的轉化。

説教學難點:

估計1分鐘有多長。

説教法:

1.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主動獲取知識。2.讓學生對1分鐘時間的長短有盡情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切實感受數學就在他們生活中。

3.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並通過合作交流發現分與秒的關係。

説學法: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創設具體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聽一聽,猜一猜、數一數、試一試、想一想、摸一摸、估一估、寫一寫、折一折、説一説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親身體驗1分的長短,並發現分與秒的關係,體會時間的價值,學會做時間的小主人。

説教具:

多媒體課件、實物鐘面。

説學具:

題卡、手工紙、文字、寫字本。

説課型:新課。

説課時:1課時。

説教學流程: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與確立的學習方式,其教學程序我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一)情境創設,激情導入; (二) 實踐探索,學習新知 ;(三) 鞏固練習,拓展思維;(四)結合生活,課外延伸;(五)全面總結,強化感受。下面我就各個環節的設計作具體説明:

(一)情境創設,激情導入

同學們,時間老爺爺聽説你們上節課表現非常好,邀請你們欣賞兒歌《時間像小馬車》。大家高興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一分《時間像小馬車》音樂)我們欣賞到這裏,誰願意説説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學生一定會説這首兒歌很好聽,就是太短了。老師由此引出這短短的一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從而引出新課,板書課題及副課題。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更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聽音樂初步認識1分鐘有多長。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二) 實踐探索,學習新知 。

這節課相對於以往的數學課來説,它的特殊之處是以體驗為核心。因此這一環節教師設計了開放式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參與體驗發現總結的過程。

1.數心跳,體驗1分鐘。

這裏讓每個孩子通過數脈搏知道心跳1分跳多少次?通過這種實際操作,既可以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明白1分鐘的概念,以自身的體會強化學生的時間觀念。

2.1分能幹什麼。

在這裏我通過兩個活動設計了全體總動員:先讓每個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項活動進行1分鐘體驗,並彙報活動情況。如數數、默寫乘法口訣、寫字、畫畫、做口算題、摺紙等活動。然後舉例説明生活中1分鐘可以做哪些事?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到1分可以幹很多事情。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應該利用好時間,不能隨便浪費掉1分1秒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德育教育。

3.發現分與秒的關係。

在探討分與秒的關係這一問題時,先是提問學生鐘面上分針、時針的名稱,進而認識秒針。學生只有明確1秒的長短,才能夠更加準確、真實地知道1分的長短,為估計1 分鐘打基礎。然後我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觀察鐘面,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一看、數一數、分針與秒針的走動情況,學生髮現了分與秒的關係,1分=60秒,為了加深印象,讓學生隨着秒針的走動數數,來進一步體驗一秒與一分的關係,有效的落實了本節課的重點。

4.估計1分有多長。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一段輕鬆愉快的音樂,讓學生先伏桌休息自己估計1分鐘時間到了就坐端正,看誰估計的時間最準確或最接近。(放音樂《蘭花草》) 這時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濃厚。

新課標中倡導從生活中學習數學,還原於生活,指導於實踐。讓學生在通過大量的活動感受到了1分鐘後,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估計1分鐘的長短,促進知識的進一步的鞏固與應用。在設計上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5.體驗1分有多長。

通過兩個活動來讓學生感受1分鐘的長短:

①耐力體驗1分鐘。單腳站立,手平舉。看哪個小朋友能堅持1分鐘。

②觀看1分鐘精彩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出示課件)

③交流:這時我會問:精彩動畫1分鐘和耐力體驗1分鐘,你有什麼感受?

以兩次活動對比的形式讓學生自由説説對兩種活動過程的不同的時間感受。學生一定會一致認為動畫片的時間短,耐力體驗的時間長。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感覺時間的長短有時還與心情和喜好有關。學生的積極參與、激情投入是這節課活動成功的基礎。

(三) 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這一環節我共設計了4道不同層次的實踐與應用的練習。

第一題看圖説時間既訓練了學生對時間的認讀,還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書寫形式表示時間。

第二題對口令訓練學生時、分、秒之間關係的轉換。

第三題給老師改錯訓練學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根據時間單位的意義,選擇恰當的時間單位。

第四題通過計算,具體體驗1分的長短。

(四)結合生活,課外延伸。

1. 1分鐘記憶大賽。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讓孩子們當導遊,1分鐘內看誰記住的景點多,

讓孩子始終處於一種亢奮狀態,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2.聯繫實際,提高認識。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片斷:

1.觀看消防員救火圖片,讓學生理解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2.在第十四屆世界盃足球賽中,德國隊就是在最後1分鐘時間進了1球,從而贏了比賽。讓學生明白對於運動員時間就是勝利。

3.這時候我會問:在各行各業人的眼裏,時間還是什麼?並舉例説明。(例如:時間就是知識......)

通過一組驚心動魄、緊張的畫面集中展示,在課堂上產生一種震撼的效果。學生通過直觀的影象和激烈的討論,情感的體驗再一次得到昇華。學生從多元化的角度體驗,達成了唯一的目標,那就是對時間有了更深的體會,感悟到時間的價值:時間就是財富(金錢);時間就是勝利,時間就是生命

(五)全面總結,強化感受

為了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總結提問:現在離下課只剩1分鐘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對時間老爺爺和大家説點什麼?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彙報。師總結,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老師在這裏真的希望以後你們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做個珍惜時間的孩子。

這一環節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時間的重要,一節課過得很愉快,便會覺得時間很快。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出示時間格言意在進行課外延伸,激勵學生,讓學生珍惜時間,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

佈置作業:回家後讓父母幫忙測一測你1分能跑多少米?

通過課後實踐活動繼續體會1分能幹什麼。

板書設計:整個板書我做到簡潔明瞭,加深學生的印象。集中學生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一目瞭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

設計理念: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習不只是簡單的信息積累,還包括背景經驗。在經驗的基礎上建構知識。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建構認知。

2.在活動中學習。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種手腦並重的操作。在體驗1分鐘和估算1分鐘有多長時,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項活動,這樣在設計上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能真正感知自己在1分鐘內能幹多少事情。在體驗了1分鐘有多長後,課堂並沒有機械的教學生分與秒的關係,而是進行了隨着秒針走動1圈數數的練習,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直觀形象動態的實物操作,利用實物鐘面直觀形象來突破重點難點,進一步驗證了1分=60秒。這節課設計的體驗活動雖然多,但是我注重了體驗的層次性,所以並不重複,而是令學生每次的體驗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

説課稿 篇7

《形形色色的動物》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有生命的物體》的第二課。屬“生命”板塊的內容,是“概念學習”的課型。本課是在學生三年級觀察了蝸牛、螞蟻等小動物、親身飼養了蠶,上節課觀察瞭解了貓、鴿子、青蛙、甲魚、金魚、蜻蜓6種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和運動方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對動物進行分類,發展學生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並在這個基礎上,尋找和概括動物共同特點。為本單元第六課《動物與植物》和後續 “生命”板塊的 “生物與環境”“生物的多樣性”的學習打下基礎。

一、説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科學課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結合本課具體教學內容和四年級學生的已有認知,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經歷對動物特徵進行探索的過程,獲得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

2.按照一定特徵對動物分類,能説出動物的相同之處。

3.經歷對觀察研究結果進行簡單整理、概括和交流的過程。

4.培養探索動物的興趣和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環保意識。

第一個教學目標在引入環節觀看了《多種多樣的動物》視頻和在後面 “給14種動物找朋友”探究環節裏,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動物世界的多種多樣。目標達成度高。

第二個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小組活動:給14種小動物找朋友,以及小組內部與組間的交流探討、資料的學習和老師的引導,最後也順利完成。

第三個教學目標對研究結果進行簡單的整理、小組內部基本能完成。但在交流動物的分類時,一些同學在有不同意見時很激動,儘管老師讓他們説出了他們的看法,並同意將這些有爭議的動物暫時取出來放一邊,等會再研究。但這些學生還在不停地議論,導致小組內的其他同學忍不住用自己的理由説服他,但顯然,後面的交流對這部分學生來説形同虛設。在概括每一類動物的共同點時,一些學生開始僅僅以外形或運動方式這些比較表面、片面的認識為依據,但在開展討論和學習科學家的分類之後,也能理解並基本建立正確的動物分類概念。這個目標中資料的簡單整理、概括基本達到,但交流還是不夠理想。

第四個教學目標在觀看了《多種多樣的動物》視頻後學生還提到覺得動物世界很神祕、動物們很可愛,產生了想探究動物的興趣,並在老師的引導下懂得要和動物和諧相處。目標達成比較好。

這節課從學生課堂回答問題和活動記錄單的反饋情況來學生在學習之後,發現自己一些想法原來是不科學的,確實對動物的正確分類有所瞭解,最讓人高興的是:課後,學生提出了很多有關動物的問題想去探究。

二、説教法、學法運用情況

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我確定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對動物進行分類。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他們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開始發展的階段。他們對動物的認識通過三年級和前一課時的學習、課外閲讀以及日常生活的接觸,是有一定的基礎,但還是比較表面和片面。所以我認為本課的難點是1、學生對動物進行分類並抽象成概念;2、對一些“變式”動物進行正確的分類。

本課是“概念學習”的課型,美國教育學家蘭本達在關於建立概念體系理論指出:親身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是建立概念的必要條件,而“概念學習”的課型在教學中一般要遵循感知——抽象概括——理解運用的邏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引導——探究——研討的教學方法。先通過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動物的多樣性和引發學生探究動物的興趣,並認識到動物分類對研究動物的必要性。然後學生通過“給動物找朋友”開展探究活動,最後經過小組內和組間的交流研討學習,抽提出各類動物的特徵,再用此分類標準來判斷 “變式”動物的分類,獲得對動物分類的正確認識。這種教學方法緊緊圍繞教學重點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也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本節課的學法有探究發現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

探究發現學習法體現在學生分組給動物找朋友的活動上,學生先按自己已有的認知對動物進行分類,產生了爭議,在老師的引導下,將大家共同認可的動物擺放在一起,再利用已有認知和老師的引導發現抽提概括出大家認可的這類動物的共同特徵。這種學習方法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各類動物的科學概念,很好解決了“學生對動物進行分類並抽象成概念“這個難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法體現在對有爭議的動物進行歸類和歸納出動物的共同特徵上。在大家獲得六類動物的分類認識後,老師將剛才有爭議的動物提出來,組織學生討論:按我們發現的六類動物特徵,你可以將他們放在哪一類?學生就很順利將鴕鳥放進鳥類,鯨魚放進哺乳類。但對蛇還有爭議:大部分同學不知道放哪一類,即使個別學生在課外閲讀中知道是爬行類的,也不知為什麼。這時讓學生在小組裏閲讀“科學家的六類動物分類”資料。學生就對蛇的分類有了比較科學的認識。通過對變式動物的分類,強化了學生科學概念的建立,促進了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此外,我認為小組學習的不僅要解決研究的問題,更是提供一個平台,讓每個學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裏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並學會説與聽。

三、説課堂實施情況

首先,視頻導入吸引了學生,引入學習的課題。探究部分由於圖片的可操性和形象性,使本來比較枯燥的分類活動變得有趣起來,14種動物中的鴕鳥、鯨魚、蛇引起了學生的爭議。但在小組交流分類結果時,開始我計劃讓一個小組完成,但在這個小組説到第二類動物的分類時,我發現下面有些孩子開始沒有耐心聽了,於是改變策略,每一小組彙報一類動物的分類,讓更多小組參與進來,也促進了孩子的傾聽。在研討環節概括每一類動物的特徵時,我開始採用一邊彙報分類,一邊追問為什麼這樣分類的方式,學生的回答比較片面,老師補充的比較多,後來我先讓學生將所有的分類彙報完成之後,再讓學生小組裏挑選兩類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分析討論,找出他們的共同特徵,雖然花多了一些時間,但經過思考和交流,學生的回答全面一些了。例如對貓、羊、馬哺乳動物:學生剛開始説出它們外形很像,有頭、頸、軀幹、四肢、尾五部分,身體有毛。但小組討論後能説出是胎生哺乳。學生經歷了對動物的分類探究活動,最後非常順利地歸納出了動物的共同特徵。一些學生課後還覺得老師準備的閲讀資料自己學的還不夠細,,要求老師再單獨給他一份,回家好好研究。

總的來説,本課各環節的設計合理,實施起來也比較順利。

《形形色色的動物》這節課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學習興趣濃厚。通過探究、研討等活動,學生在知識、技能和學習興趣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尤其促進了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

四、説改進

1、上課語言要精煉。

2、有了電子白板後,學生的彙報可以請小組在白板上拖拉動物到相應的位置上,比直接拿着記錄單來説,交流的效果會好一些。

3、由於時間比較緊,學生學習科學家的六種動物分類時,學生的閲讀時間比較短,結果學生只是理解了蛇應該分在哪一類動物裏,沒有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分法和科學家的分類分法的差異。所以應該為每一位學生準備這份資料,讓學生在課外繼續學習,真正理解科學家的動物分類方法。

4、學生的交流不夠理想,可能更好的處理方法是給點時間讓學生在組內説出自己的觀點,彙報時還有意見的,也讓他發表一下。不要讓他覺得有話不能説,結果一直在下面喋喋不休,影響同學的交流與傾聽。

説課稿 篇8

《羌村三首》屬於《大學語文》教材第一編“文言經典研讀”之第三單元“唐宋時期”的作品。在這個單元中李白、杜甫、白居易詩歌的研讀屬於重頭戲。教材中《羌村三首》是被安排在李白之後,白居易之前,這既符合唐代三大詩人的生卒先後順序,也與人們對此三位大家的排名順序保持了一致。

學習杜甫的作品,一是要感受其“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的真摯感情,二是要體會其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和質樸凝練的語言特色。做為《羌村三首》,由於採用了大量的不加修飾的白描手法,所以詩句本身並不難理解。假如對這組詩的閲讀僅僅停留在字面上,就會覺得詩歌淺白無趣,只有設身處地的去感受質樸文字後面的真摯感情,才會體味到詩歌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教學目的確立為:1、瞭解杜甫的生平簡歷及詩歌成就。2、理解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3、學習借白描來抒情的手法。在這三個方面中借白描來抒情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首先是講解法。因為學生對杜甫的生平不十分了解,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也瞭解得不很清楚。所以講授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多媒體展示法。為了使學生對杜甫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並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所以我選擇了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媒體手段,以期給學生以多方位的感受。

對學生而言,本節課首先要運用“由點及面”的思維方法,由杜甫這個點出發,聯繫起自己以前讀過的他的不同類型的詩。這樣既達到了温故的目的,也有助於知新。其次,本節課學生要學習使用“體驗法”來感受詩歌中的情感成分,這種方法既是閲讀理解詩歌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欣賞多數文學作品之美感的一把金鑰匙。

通過學習這節課,要使學生閲讀分析古典詩歌的能力有較大程度的提高;發散思維、形象思維能力有所增強。

下面我説説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這節課在導入新課時採用了温故知新的方法,要求學生回憶自己以前所讀杜甫詩歌,這樣,順勢對作者的情況做以補充介紹,就會使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也使學生的舊有知識與新知識產生了聯繫,融為了一體。這一部分安排時間比較長,這是因為《羌村三首》共安排兩節課,第二節課是其二、其三的講解,第一節的主要內容就是介紹作者和其一的講解,另外,做為大學語文課,也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要以點帶面。所以時間安排了15分鐘。

其次,是聽範讀。這裏有一個要學生辨析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是對詩歌內容的分析。

第四是總結,

第五是通過朗讀來複習鞏固。

最後是思考練習。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