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說課稿範文錦集八篇

精選說課稿範文錦集八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4.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說課稿範文錦集八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動人心者情爲先,一曲知音韻味長(《伯牙斷琴》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是一段流傳千古的知音佳話!龜山西麓,月湖東畔,高山流水,琴瑟相聞;這是一場傷感的人生悲劇!子期離去,伯牙斷琴。千古絕響、魂繞古今;這裏演繹着至真至美的人間真情;這裏訴說着“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的啓示;這裏銘刻着“幸遇知音,倍加珍惜”的教誨……

《伯牙斷琴》是鄂教版小語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借用餘秋雨先生四部著作的書名來談談對課文的理解:

1、晨雨初聽:推窗便得凌雲煙。

《伯牙斷琴》一課講述了一個千百年來人們口口相頌的動人故事:一代琴師俞伯牙練就高超的琴藝,卻因爲曲高和寡,無人能懂。一次偶然的邂逅讓他結識了鍾子期,子期雖是一介樵夫,但他卻深諳伯牙琴聲中的意趣和境界。從此伯牙如高山流水般高潔的情懷纔有了表達的空間。然而“月不常圓”,不久子期病逝,伯牙在悲痛絕望之際,斷琴絕弦,以謝知音。

2、山居筆記:夢裏真真語真幻。

對於伯牙來說,人生即琴,“高山流水”是音樂,也是伯牙孤寂清高不諳世俗的言說。但他的琴聲從來沒有人懂,直到那個叫子期的樵夫尋聲而來……境由心造,琴爲心生,子期聽懂的豈只是伯牙指尖上那流轉不息的旋律?更有伯牙那高山般的心胸和那江河般的情懷啊!而伯牙也從子期的眼中讀出了欣賞,品出了驚喜,相互之間的這種似乎與生俱來的默契在二人心中搭建起一座橋樑,更爲“知音”二字寫下了最爲經典的詮釋。

3、千年一嘆:詩仙落筆果不凡。

課文圍繞“學琴——勤學苦練盼知音;聽琴——心心相印遇知音;斷琴——千古絕唱謝知音。”三個部分來寫,樸實凝鍊的文字背後蘊含的感情令人動容!“伯牙悲痛萬分,他扯斷琴絃,把琴摔在地上…”一個“扯”字,一個“摔”字寫不盡伯牙對知音“愛之切”、對知音的離去“痛之深”、對失去知音後終身永不復鼓的“意之堅”。

4、霜冷長河:千古絕響繞耳畔。

琴斷了,心碎了,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千古絕唱卻穿越千年迴響在我們耳畔。自此,“高山流水”成爲了中國人的心靈故鄉,“知音”一詞也成了中華文化史上出現得最頻繁、最密集的兩個字,這使得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充盈着中華文化的傳統精華。課文放置於“良師益友”這個話題單元,是要把這個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是要給他們以歷久彌新的人生啓迪。

二、說教理,說目標

1、感受傳統,吸取文化精萃

“中華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精華積澱在我們的語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命根子。”(於漪語)充分挖掘《伯牙斷琴》的文字價值,引導學生感受、認識、傳承民族文化。

2、品詞析句,感悟人物情感

朱光潛先生說:“在文字裏推敲,骨子裏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透過對語言文字重點字詞、語段的品悟、推敲和咀嚼,品讀出語言的意蘊和情味,體會蘊藏人物的思想感情。

3、讀寫結合,彰顯語文字色

閱讀教學中要讓寫“擠”進書聲琅琅的課堂!正在成爲大家的共識!設計中 “站在子期的墳前,伯牙想起和子期美好的過去,他們 ,他們 ,可如今 沒有了, 也沒有了!”的寫話練習在提高學生能說會寫方面做好有益的嘗試。

教學目標:

1、把握“讚賞於伯牙的藝術追求、欣喜於伯牙的喜遇知音、悲痛於伯牙的斷琴絕弦”的情感主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複述課文;

2、從人物的語言動作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知音爲人生帶來的美妙感受,理解伯牙斷琴的意義,懂得知音難覓,懂得珍惜朋友之間的情誼。

理解伯牙的高超琴藝與他對知音的迫切渴求是教學重點之一,體會鍾子期高超的聽琴本領和子期去世後伯牙斷琴這一舉動是重點之二,也是這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過程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的線索,即學琴——聽琴——斷琴,並學習“學琴部分”,知道伯牙琴藝的提高是因爲他的勤學苦練和他中琴聲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第二課時的教學分三個步驟進行:啓課——未成曲調先有情;品讀——一枝一葉總關情;對話——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啓課——未成曲調先有情。

開課從複習舊知開始,在複習詞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上這些詞語中的幾個說說上節課學習的“學琴”部分的主要內容,透過這個過程回顧上節課所學,並訓練學生把文字中的語言進行內化。

承接學生的回答,我在一段《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補充了一小段背景,引學生進行思考:伯牙提高琴藝的心願達成了,有一次當他興致勃勃地去爲君王表演,彈奏了一曲表現狂風的曲子,曲子還沒有彈完,君王卻揮揮手說太吵了,伯牙抱着琴落寞地走了,同學們,你們能體會到伯牙現在的心情嗎?此時,他在心裏渴望着什麼呢?在音樂與小故事創設的情境中,學生開始走進伯牙的內心去感受伯牙孤獨和對知音的強烈渴求,在理解知音難求的同時也奠定了本課的感情基調。

(二)品讀——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部分的教學主要讓學生由一字一詞入手瞭解子期高超的聽琴本領,伯牙斷琴鋪墊情感。

根據課標第二學段中握語段結構的要求,在學習“聽琴”部分時,我從整體入手,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

1、讀中理線:根據中的分段目標中“能把握語段結構”的要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這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再找一找圍繞這句話課文寫了哪些內容。讓學生能正確把握先總後分的構段方式。

2、讀中感悟:這篇課文語言很樸實,卻又很值得咀嚼。在先引導學生抓住“無論…便”這一組關聯詞初步感受子期會聽琴的特點的`基礎上,又以“高山曲”爲例,用抓關鍵詞的方法,找到“立刻,興奮”等詞語再來體會子期高超的聽琴本領。而“流水曲”則放手讓學生自己找出關鍵詞“不住、讚賞”來體會,並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書上。經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對伯牙善聽的本領有了深入地感悟,也對抓住重點詞來理解句子或文章的內容有了更深的領悟,實現了語文課堂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3、讀中想象:在讀“雨中曲”時出示句子:伯牙觸景生情,便彈奏樂曲,抒發胸中的感慨。樂曲聲時而表現大雨滂沱,時而表現狂風怒吼,時而表現山崩地裂,鍾子期聽了,一一說出了琴聲的含義。句中簡單的“一一”一詞,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我利用這個空間,讓學生透過想象把自己當作子期,來讚賞伯牙的樂曲,並說可以仿照課文中“高山”曲和“流水”曲的句式來表達,還可以透過動作和表情來輔助表現。學生透過對文字的補白,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鍛鍊,透過角色變換,對子期聽琴本領的認識更加深入,所以學生的發言中,顯現的不僅是普通的語言文字,而是凝結着對“知音”的理解,對“知音”的感悟,爲後文“斷琴”難點的理解打下了伏筆。

4、讀中昇華:當子期一次一次說出琴聲的含義時,伯牙是怎樣的態度?引出句子:伯牙放下琴感動地說:“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聲中要表達的感情你全能領會!”我引導學生聯繫第二自然段伯牙學琴時投入感情才使琴藝得到長進這一內容,理解子期聽懂了琴聲是因爲聽懂了伯牙投入到琴聲中的情感,終於有一個人能在音樂這種特殊的語言中與自己進行交流了,封閉已久的心靈終於吱呀開啓,那份感動在學生心中油然而生。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帶着這份感動讀伯牙的話,伯牙與子期之間的深情厚誼在朗讀中也深深地留在了孩子們的腦海裏。

(三)對話——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一部分的教學有一個小小的鋪墊:成爲知音的兩個人除了說琴論道外還會做些什麼呢?學生根據所給圖片進行想象,體會知音帶給人們的美妙感受,理解作爲伯牙的“知音”,子期還帶給伯牙愉悅的人生體驗,帶給伯牙更多的期待與鼓勵,同時爲下文的失去知音後的情感落差製造了一個高度。

緊接着我話峯一轉:在一起相知相伴的日子曾經是那樣地照亮了伯牙的人生,曾經帶給伯牙那麼多欣喜與感動!可是,第二年,當伯牙興沖沖地趕到一年前他們約好的地點時,他看到的只是荒野小徑上的一座孤墳:子期在這一年中,已經病故了!!!這一段過渡語和剛纔的兩個人心心相印的畫面形成了強烈地對比,給學生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在這樣的情感的籠罩下,我讓學生找出伯牙的動作和語言,並把文中伯牙的兩個動作“扯”換成“拉”,把“摔”換成“扔”來讀一讀,體會一下與原句相比,有什麼不同的感受?用換詞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體會“扯”與“摔”這兩個極具力度感的詞語在表達課文中心方面的作用,在這樣體會之後我開始激情引讀斷琴部分:可是,如今,一抔黃土卻將我與子期永遠地隔開了!我的琴聲還有什麼人能聽懂嗎?想到這裏,伯牙——(指名讀);如今,子期不在了,還有誰能分擔我的憂與愁?想到這裏,伯牙——(示意全班讀)!!這個部分,課文的情感達到高潮,此時的學生完全進入了文字的核心,他們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和伯牙、子期對話,再來慢條斯理地講解已經與學生的感情基調不相符,於是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反覆引讀讓學生在讀中走進伯牙的內心,建構孩子們的情感世界對知音、友情的獨特感悟。從而去感受伯牙痛失知音的悲傷與絕望,理解伯牙“斷琴”這一舉動。

在《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深情朗讀一首拓展的小詩:知音去,賦琴有誰聽?琴碎,音絕,滿腔淚,琴聲無人懂!知音去,留琴有誰何用?青山依舊,綠水依舊,高山流水會響起,千古知音最難覓!透過師生共吟這首小詩,,再次引領孩子們體會伯牙痛失知音後絕望的心情,突顯“知音難求”這一主題,同時也把課堂上洋溢的悲傷氣氛推向高潮。

最後迴歸全文:學習了課文,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知音”?課文中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讓孩子們在梳理全文的同時明理:知音難覓,有了知音一定要懂得珍惜。

結束語:高山流水已永恆於世,成爲名留千古的那種坦蕩友情的象徵,成爲文人墨客追尋與渴望的友情的定位。高山流水不息,人生得一知音,足矣,最後衷心地祝願各位領導、老師:人生道路上高山流水常相伴,人生知音永相隨!

說課稿 篇2

一、課的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教育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和側重點,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爲目標,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對於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學生來說,更要關注其運動的快樂感,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並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初級長拳基本技能之外,還要講明所學內容對發展身體素質和增強體質的作用,讓“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及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思想,爲將來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複習初級長拳中第四段的2—5動作;

學習初級長拳中第三段的2—4動作和第四段的1動作

三、教材分析

初級長拳武術類體育項目,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喜愛。學生透過學習得到美育薰陶。對學習其它武術套路,發展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協調性和節奏感,提高動作的速度和連貫性,激發民族自豪感,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有重要作用。

四、學情分析

1、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重要時期,他們的年齡特徵是:模仿能力強;好動、好奇心強;敢於表現自我。

2、運動參與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

生則會無所顧忌地表現自我。因此,一些帶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練習,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武術運動恰恰是一項剛、柔兼備的項目,既能表現出男生的剛強,又能體現出女生的柔美。

五、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組合動作動作名稱和順序,及特點。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2、技能目標:透過學生觀察、模仿、相互交流、嘗試練習,使學生領會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做到路線清楚,手形、步形正確到位。。發展協調性、力量等素質。

3、情感目標:使學生能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學習,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謙虛好學、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學習能力。培養崇尚武德的精神

六、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級長拳的五個動作(丁步裏合腿、弓步勾手、推掌轉身左拍腳、右拍腳、騰空飛腳) 動作路線。

教學難點:動作力度,手形、步形正確到位。

七、教學方法運用

1、教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枯燥的'特點,結合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新理念,大膽運用創新教學,一改以往先示範後講解再練習的常規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爲主線。首先採用情緒激勵法和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還採用示範法、鏡面示範法,以正確優美的示範動作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我很想學”的情感,爲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組合動作要領而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參考體育有關的教育理論書籍

2、學法 :本課,學生主要採用: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自身動作的問題。而後在練習中,透過學生間相互對比、交流、評價和小組探討中悟出動作要領,理解含義。最後透過集體表演、個人展示相結合,解決所發現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設計意圖:參考體育有關的教育理論書籍

八、教學過程

(一)匯入(13′)

1、師生相互介紹(抱拳禮)問好。(1′)

2、小遊戲:

組織形式:兩列體操隊

方法 :

設計意圖: 在此安排“模仿秀” 目的主要是,調節活躍課堂氣氛爲課堂後半部分的教學打下基礎。教師及時鼓勵猜中的學生,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愛好。透過大家都來模仿表演,既可以達到愉悅學生的身心,有可以起到做準備活動的作用。

3、熱身運動(4×8)(3′)

1. 頭部運動 2. 肩部運動 3. 腰部運動 4. 膝關節運動 5.踝腕關節運動 6. 正壓腿和側壓腿

設計意圖: 學習、演練武術,對學生的柔韌性要求很高,柔韌性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完成動作的質量。因此,熱身時,重點做好腿、腰、肩的活動,防止出現韌帶拉傷和扭傷。

(二)展開(24′)

1、教師示範表演(2′)

丁步裏合腿、弓步勾手、推掌轉身左拍腳、右拍腳、騰空飛腳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的示範應使學生爲之一振,激發起習武的興趣和慾望。以教師自身剛勁有力的示範動作來感染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我很想學”這些武術動作的慾望。使學生的求學興趣到達最高點。

2、學生嘗試(19′)三個武術動作依次學習,學習過程如下:

(1)教師做鏡面示範,同時講解動作名稱和要領。(3′)

組織形式:半扇形隊形。要求學生邊觀看邊聽講解邊模仿老師的動作。多次重複

設計意圖: 武術屬於肢體語言,每一招一勢代表着學生的內心世界。模仿教師的動作很重要。先模仿上肢,再模仿下肢,最後整體模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隨時用語言提示,以強化學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2)學生自由組合,體驗動作。(5′)

組織形式:讓學生(3—5人)自由結合組成學習小組,選出小組長,透過學生慢動作的演練,在嘗試練習中發現自身動作的問題所在。

設計意圖: 在學生慢速體會時,學生之間可用口令控制練習,用自己的標準糾正動作。此

時應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學生的練習積極性。這個環節可多次重複。

(3)自由體驗(6′)

組織形式:散點

方法:讓學生自己在充裕的時間裏進行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課堂上應給學生一個較大的自由學習空間,自己琢磨動作、看圖解學習動作、觀看教學錄像體會動作、與同伴互相學習、與教師商討動作等。重點提示學生在初步掌握動作的階段一定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不要改變方向練習,始終朝着一個方向,這樣會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3、彙報表演。(5′)

組織形式:體操隊形

方法:先小組再集體,學生相互觀察、交流、評價。

設計意圖:(1)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重點輔導一般學生。鼓勵他們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學生均衡發展。從練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謙虛好學的學習習慣。

(2)充分發掘學生運動潛能,透過教師評價,學生間互評,促進學生改進動作。以完美的動作表演體現“我能行”。使學生能在表演過程中體驗成功。

4、活動遊戲:鬥智(3′) 場地準備:空地和墊上均可。 設計意圖: 調節學生身心,培養機智,發展腿部力量。

遊戲方法:(1)把遊戲者分成人數相等的兩個組,面對面站好,每對之間相隔一米。

(2)教師發出“預備”的口令後,雙方蹲成馬步,以直臂向前推掌、掌心相觸爲雙方的距離。

(3)教師發出“開始”的口令,雙方根據自己的戰術(以雙腳不移動爲原則),可用推、拉、拔、擰、閃等動作,迫使或誘使對方失去重心。

規則: (1)對抗時,只許用掌、勾,不許用拳打。

(2)任何一隻腳移動,就算失敗。

(3)先移動重心者爲失敗。對抗中,雙方同時移動,判雙方失敗。最後勝的次數多者爲勝。

(三)放鬆,師生道別(3′)

1、放鬆運動(伴奏:薩克斯音樂)(2′30″)

組織形式:散點。方法:學生微閉雙眼,在舒緩的音樂伴奏下緩慢地反覆舒展剛剛掌握的武術動作。

設計意圖: 既可以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又可以放鬆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2、師生“抱拳禮”道別(30″)

設計意圖: 上下課要有禮;表演前後要有禮;互相學習要有禮;師生之間要有禮。使學生真正做到“以禮始,以禮終”。

九、預計課的效果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認真參與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感情融洽舞蹈。完成率在85%左右,( )能基本掌握正確動作要領。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爲40%左右,平均心率達到130—145次/分。讓學生既出汗又臉帶微笑,身心健康前面發展。

十、場地:體育館武術館

器材:無

說課稿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共歡樂》裏第一課《不一樣的你我他》

教學設計的理念或思路

1、從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特點看,三年級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也正處於自我中心轉向開始瞭解他人的發展階段。

2、本單元根據三年級兒童的特點,旨在使兒童透過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

3、從學生的真實世界入手,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品味真實感受。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已經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他人的存在及與自己的不同,能夠尊重別人的選擇,瞭解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優缺點,是一起組成了美麗的校園。

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的特點,意識到每個人各有不同。

2、能夠透過具體事物認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和想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選擇。

3、觀察同學和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大家的不同給集體帶來的豐富多彩,併爲此感到驕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瞭解自己,瞭解他人,意識到每個人各有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與人和睦相處

教學準備:

1、生:彩筆,鉛筆,自畫像等

2、師:小星星卡片,面具,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感知差異,鋪墊差異基調

1.揭示課題

我和他一樣嗎?和你一樣嗎?看來你我他都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不一樣的你我他。

2.情境激趣

你們看,這三個小朋友,也長得不一樣,他們每天一起學習,一起玩遊戲,非常快活。可是有一天,女巫突然降臨到了他們身邊,對他們施了魔法,讓他們的樣子完全一樣。他們非常痛苦,因爲沒有人可以分清他們了。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女巫說,要解救他們,就必須出色完成五個任務。同學們對自己有信心嗎?

3.任務一:聽一聽

(1)請認真聽三組聲音,全部播放完畢後,把名字按順序寫下來。

(2)從這個任務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4、任務二:猜一猜

(1)請認真觀察同學的自畫像,猜一猜“我”是誰,並說一說理由。

(2)從同學們的自畫像中,你發現了什麼?

(3)師總結

[意圖:這裏的聽一聽,猜一猜的兩個任務,是從真實存在的事物入手,對差異進行感知,既是“預熱”也是爲繼續下去的學習做堅實的鋪墊。]

二、發掘差異,達成差異共識

1.任務三:誇一誇

說一說自己身上的特點,誇一誇同學身上的優點。

(1)說自己

(2)誇同學

(3)比較不同

2.評出班級裏的小明星

同學身上的優點這麼多,讓我們來評出自己心目中的小明星吧。

[意圖:儘管孩子們“朝夕相處,同學習同歡樂”,但很少有孩子相互讚美。所以,此時孩子們都能極爲樂於接受老師提出的這頗具趣味性的建議,從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抒發心中的真實情感,爲達成差異共識提供了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談同學差異的閃光點給班級帶來引以自豪的.人和事,這不只是談差異,也昇華了同學間差異存在的再認知,更提升了同學間和諧相處的理性認識。]

三、禮讚差異,領略差異風采

1.任務四:畫一畫

同學們相互之間已經發現了你我他的聲音、長相、優點各自差異。(板書:優點)現在透過小組的力量來完成第四個任務。

(1)活動準備

給每個小組分發一個面具,一盒水彩筆,一支鉛筆。

(2)活動要求

小組合作,5分鐘內給面具畫上精美的圖案,音樂停,畫筆止。

(3)作品展示

(4)談感想:當別人的想法和我們不一樣時,怎麼辦?

2、任務五:演一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請你展示出自己與衆不同的一面吧。

(1)才藝展示

(2)用掌聲禮讚差異

(3)看了同學們的精彩表演,你覺得我們的班級是個怎樣的集體?

3、總結

因爲你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所以三個小朋友被解救出來了,他們非常感謝你們。老師也非常感謝你們,是你們的不一樣,讓我們的班級體如此精彩。當然,在你們身上還有許多不一樣,讓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不一樣,去創造更多的精彩吧!

[意圖:好奇、好動、好勝,追求差異是孩子們共有的天性。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爲孩子們差異的展示搭建了平臺,留足了空間,讓學生真實展示差異,真正領略差異。]

說課稿 篇4

機電組:王海紅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 “螺 紋”,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教學效果這五個方面來說明這堂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螺紋這節內容是選自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職業教育教材《機械基礎》第二章“螺旋傳動”的第一節。第二章對螺旋傳動作了詳細地介紹,是學生提高識對傳動理解能力的重要章節,全面地掌握這一節對以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螺紋這一節是一個基礎內容,主要學習螺紋的基本要素和表達方法,讓學生更全面地瞭解螺紋這類零件。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帶傳動等內容 ,這爲以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及教學大綱的要求,螺紋這節內容可分三節課,本次課是第一節課,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明確螺紋的形成過程,瞭解螺紋的加工法;②理解螺紋五要素的含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運用所學知識於生產實際的能力;

3. 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機械基礎課的濃厚興趣,增加其求知慾,培養專業興趣。

(三)、教學重點

在全面分析了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螺紋五要素的`含義

難點:螺距和導程的區別和聯繫。

二、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爲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着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來展現既獲取理論知識又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1.多媒體教學法:使教學更直觀,清晰,明瞭。

2.分析講解法:詳細介紹螺紋的形成和螺紋五要素的含義,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

3.圖示對比法:透過對比將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便於學生理解接受。

4.提問引導法:採用啓發式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5.實物教學法:結合實物,創設教學情境,從物到圖,從圖到物,加深學生對所學新

知識的掌握能力。

1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學生是機電專業一年級的新生,學生認識螺紋,對螺栓、螺母等零件也有所瞭解,但對螺紋零件的表達方法和各種參數還不瞭解,而且從學生已經學完的學習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個別學生前面基礎知識學得不夠紮實,許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純理論的知識講解還不能讓這些學生真正地認識到學習這門基礎課程對後續學習專業技能的重要意義。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學習興趣高。

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授課過程中以實例爲主,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要求學生多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從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2、學習方法: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分析歸納法

四、說教學過程:

1、 匯入新課:(用實物匯入:2—3分鐘)

匯入方式:用零件實物:在各種機器設備中,經常會看到一些螺栓、螺母、螺釘等零件,用它們就可以把兩個零件連接和固定在一起。

提出問題:螺紋零件是如何完成連接和固定工作的呢?

分析解答:這些零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在零件的表面上都切制有螺紋。

引出本節:爲了更好地掌握這類螺紋零件的畫法和特點,瞭解它們的連接原理,我們來學習有關螺紋的一些基礎知識。

以創立問題情景,激發思維,促使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2、 講授新課:(35分鐘)

講授內容:螺紋的形成、加工方法和螺紋的五要素

(1)展示第一組圖片:

演示螺紋的形成和加工過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螺紋零件的內、外螺紋可以透過什麼加工方法得來。

(2)展示第二組圖片:

學生觀察,並進行對比將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便於學生理解接受。

(3)展示第三組圖片:

在講解螺距和導程的含義時,聯繫單線和多線螺紋來分析推導螺距和導程的區別和聯繫,可以設計幾個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如單線螺紋的導程和螺距有什麼關係,雙線螺紋的導程和螺距有什麼關係,爲什麼?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進而突破該難點。

(4)實物演示:

分別利用一些螺紋零件,讓學生來判斷它們的旋向,鞏固所學知識。

透過以上深入淺出的分析,加之對生活實例等知識的引用,學生易於掌握重點,很容易就突破了難點, 同時也學到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增強了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螺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佈置作業。(1分鐘)

適當的課後練習,能鞏固所學內容,爲後續學習打基礎。

2

5、拓展延伸(1分鐘)

佈置任務:今天我們認識了螺紋,如果現在我拿一張零件圖給大家看,大家可能還不能馬上識讀出圖中的螺紋零件,那是因爲我們還沒有學習螺紋零件的畫法,這也是我們下次課的重點內容,課後同學們結合今天所學的螺紋的五要素,對螺旋傳動進行自主學習。

五、說教學效果:

本節課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結合教材分析講解了重點和難點,從整個教學過程和學生自測情況來看,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的,學生對螺紋的認識也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以下遺憾,能用於課堂教學的實物模型少,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更好地展現。

透過這堂課的組織教學,我感受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於透過引導組織課堂討論、及時的總結、表揚,讓學生有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要用期待的目光注視學生,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學生,用肯定的語言鼓勵學生,把教學過程變爲學生渴望探求的帶有情感的意向活動。

3

4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小學組六號考生,說課題目是《尊嚴》,接下來,我將從教學背景、活動評價、教學設計、教學體會四個板塊展開說課。

一、教學背景。

教學背景包括教材、學情、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四個方面。

(一)說教材

《尊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尊嚴的故事:年輕的哈默在逃難時飢寒難忍,但仍然堅持在爲傑克遜大叔幹活之後,才吃大叔送他的食物。正因爲哈默的自尊自愛,他被留在莊園裏,成爲莊園裏的一把好手。本文說明了在生活的道路上絕不可失去尊嚴。

本單元的主題是從故事中思考“做人處事”的啓示。本文能夠幫助學生體會到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自愛、自強、自尊;學會在生活中尊重、幫助他人。課文刻畫人物時用了多種描寫方法,透過學習,也爲後面閱讀、練習此類文章打下基礎。

(二)說學情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新知識是在學生已有“經驗”之上生長出來的。因此,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教師還要了解學生,把握學情,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字詞和閱讀的經驗,初步具備獨立閱讀能力。本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所發展,對課文所蘊含的尊嚴這類抽象的道理,能有一定的理解。

但由於四年級的學生仍處在以感性思維、形象思維爲主的階段,加上生活環境相對安穩,生活經驗有限,對於文章中描寫會有陌生感。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對“尊嚴”的表現形式有更豐富直觀的認識。

(三)三維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相關理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憊、堪”等6個生字,正確書寫“尊、款”等14個生字以及“疲憊不堪、狼吞虎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簡單複述主要內容。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麼是尊嚴。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透過朗讀討論,體悟課文描寫人物的多種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夠體會到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自尊、自強;學會在生活中尊重、幫助他人。

(四)教學重、難點

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及其現階段認知特點,本課的

教學重點:透過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理解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理解尊嚴的深刻內涵,並能在實際生活中保有尊嚴。

二、活動評價:

科學的評價能有效促進教學,在本課學習過程中,我將主要採用形成性評價和定性評價,評價貫徹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問題難度和反饋體現層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參與課

堂的機會。

評價主體上,鼓勵學生自評、互評與他評。我及時補充評價。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也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設計

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教師、教材編寫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良好的閱讀和鑑賞能力。

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體會法將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輔之以情境創設法、討論法,利用插圖、多媒體的播放,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感情共鳴和表達的興趣;學生透過情境創設法、討論法,,在讀中理解、領悟哈默和鎮長的人物形象,理解“尊嚴”的深刻內涵。

創設情境,提問匯入

爲了拉近學生和文字之間的距離,我會播放多媒體課件,選播人們由於遭災而飢餓的情境,適時提問:“如果你是遭災而飢餓的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面前,你會怎樣做?由此引出《尊嚴》,走進課文。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透過同桌交流、討論等方式認識生字新詞。採用抽問和小組聽寫競賽的方式檢查學習情況。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想一想年輕人作爲逃難人羣中的一員,他與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麼,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學生自由閱讀,勾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

這個環節能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細讀課文,體會“尊嚴”

我將採用整體通讀、重點細讀等方式來帶領學生學習哈默的三段對話,問: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哈默與其他人相同,哪些句子體現出哈默的與衆不同?

分小組合作學習。整理學生勾畫的句子,共同討論,重點理解:

(1)“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嚥”這些詞語說明哈默和其他逃難的人一樣,飢寒交迫。此時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哈默的形象,渲染他當時已經處在生死邊緣。然後,問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哈默面對食物時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2)“當鎮長傑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需要我做嗎?”,帶領學生討論理解,和前文作比較,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其他人“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哈默雖然和他們一樣的飢餓,仍然希望能透過勞動來換取食物。

(3)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讓學生思考:年輕人爲什麼拒絕擺在他面前的食物?因爲傑克遜大叔說:“不,我沒有什麼活兒需要您做。”而哈默要堅持尊嚴,他不想不勞而獲。

(4)“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年輕人站起來說。 思考:當聽傑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哈默堅持要先勞動再吃飯,他終於可以靠勞動爲自己換來食物,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透過語言、動作等描寫,想想鎮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爲什麼一開始說沒有活要幹,後來又說有活幹呢?引導學生透過關鍵句子理解鎮長的善良仁愛。

學生帶着對文字的體會有感情的進行朗讀,並進行分角色朗讀。由學生互相評價朗讀表現。在讀中體會年輕人飢餓至極但依然堅持先勞動再吃飯,進而理解他講尊嚴之可貴以及鎮長的仁愛善良。

這個環節設計是讓學生透過語言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加深對哈默自尊人格以及對鎮長善良仁愛的理解。學生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爲什麼傑克遜大叔對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

傑克遜大叔的'話是本文中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帶領學生回顧課文,尊嚴帶給哈默什麼?食物,莊園的生活,千萬的錢財。尊嚴帶給哈默巨大的人生財富,所以說哈默是個百分百的富翁。這句話含有豐富的哲理,說明一個人能夠自尊並尊重別人,必然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這爲他以後創造財富並有大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討論什麼是尊嚴。比如學生體會到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自愛、自強、自尊。

聯繫生活、鞏固練習

在對課文理解把握的基礎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於尊嚴的理解。

鼓勵學生自由表達,獨特的見解。比如將當今社會上肢體健全的人在街上行討的行爲同哈默相比;針對成績差的學生懶惰、撒謊的壞習慣,可教他立志做一個有尊嚴的人等。

對於學生獨立見解,多加肯定鼓勵。

這個環節和實際生活的結合,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培養了學生表達能力,對尊嚴的內涵有了更豐富的認識,也有了尊嚴的踐行能力。

歸納總結,深入理解

尊嚴是一種力量;尊嚴更是一種崇高。尊嚴是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人有了尊嚴會不斷髮奮努力,用勞動創造財富。鼓勵學生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像哈默那樣保有尊嚴。

學完這篇課文,我們還要想想作者是運用哪些描寫方法表現出年輕人自尊自強的品格;寫作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

作業佈置 拓展延伸

(1)收集五條有關“尊嚴”格言,或是模仿格言的寫法,把自己對尊嚴的理解用一句話寫出來。

(2)課後寫一篇讀後感。題目:讀《尊嚴》有感

(3)課外找一找有關表現一個人尊嚴的文章來閱讀。

以上作業的安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實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體現了課程的開放性和彈性,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發展平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本課的具體教學步驟,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必然離不開板書設計,本節課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概括歸納。

逃難人

讚賞

尊嚴 ↓(哈默)←—傑克遜大叔

石油大王

四、教學體會

本課的亮點在於:按照新課標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閱讀過程中注重品味重點語句,緊扣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小組交流,對人物形象進行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利用多媒體、圖片等方式,激發學生情感體驗,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化抽象的“尊嚴”爲具體感知,學生情感得到薰陶。

評價方面,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互評朗讀,不僅可以更好的體會文中人物情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主題是:《多彩的個人理想》。

一、教材地位:

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第四單元把理想與使命作爲一個重要話題,意義重大。多彩的個人理想是第一節第一框內容,作爲本單元的起始課,旨在引導學生理解理想的內涵,從而樹立正確而崇高的理想。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想的含義;個人理想的調整;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理想與幻想、空想的本質區別。

2、過程與方法:結合“我”的親身經歷,體會理想的`真正內涵;比較不同人物的理想,明白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人生理想,激勵自己不斷超越自己,感受實現自身價值的喜悅;願意透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全力以赴地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及認知水平,我確定本框題的重點是:對理想的理解及作用;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理想。難點是:樹立理想的重要性。

四、教學方法:

本框四個教學內容,都是關於個人理想方面的,理論性不是太強,與學生聯繫很緊密。爲落實教學目標,我主要彩用互動式教學的方式,旨在營造一種寬鬆民主的和諧氛圍,真正把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形成對理想的清晰認識。

五、學法指導:

本節課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我主要採取了體驗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透過這些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動口、動手等多種能力。

六、教學流程: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流程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1、在輕音樂的伴奏下,我透過現身說法,談自己的理想匯入課題,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與陌生感,容易進入情境。

2、以學生交流爲主,由名人談理想到凡人談理想,準確把握理想的內涵,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描繪自己的理想藍圖。

3、在準確把握理想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思考:理想是固定不變嗎?爲什麼理想會不斷調整,會發生變化呢?安排學生討論,鼓勵學生舉例說明。

4、由於理想的重要性是本框難點,我透過設定課堂活動,讓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獲得對理想的正確認識,從而明確要樹立崇高正確的理想。

5、運用課本材料,閱讀感悟,透過本環節讓學生認識到,理想與幻想、空想的本質區別,理想應從實際出發,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腳踏實地、全力以赴、堅持不懈。

6、課堂小結,我打破了傳統的“知識框架圖”的總結方式。設定了“反思回顧”: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內容,加深對理想的認識。

7、在課堂練習這個環節裏,鼓勵學生自創理想名言或寄語,送給同桌,互相勉勵,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8、在《二十年後再相會》音樂聲中。我設定了一個活動,作爲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在學生對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人生有了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書寫自己的理想,裝在老師爲大家準備好的夢想瓶裏,與學生共享共勉。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是我對《多彩的個人理想》這一框題內容的整體構思,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課在人教版和蘇教版中都是佈置在四下上這個內容,在現在的蘇教國標版教材也是佈置在四年級。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課是屬於第二學段中的數的運算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在同學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實例,學習加法的運算律。同學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在加法的計算中和演算中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

新教材佈置這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同學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同學透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一起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後讓同學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並先後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動身現的規律,籠統、概括出運算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同學運用已有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讓同學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新教材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同學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使同學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身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籠統思維能力。

2、過程方法目標:使同學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透過對熟悉的實際問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同學在數學活動中獲得勝利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考慮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使同學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同學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舊教材教學目標:

1、使同學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使同學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與加法結合律的異、同點,和其特點。

3、能利用加法的交換律進行加法的驗算。

4、培養同學觀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同學概括、總結加法的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用字母表示。

教學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並能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從新舊教材的目標比較以和例題設計中可以看出兩者的目標定位是不一樣的。

1.舊教材的目標比較單一,主要的目標是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如能口頭表達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意義,能用字母去表示,並會運用於驗算。新教材的目標設定不只僅體現了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更多的體現了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以和對於數學思想方法(不完全歸納法,符號感)的滲透。目標的設定是使各項目標與具體的學習相結合起來,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2.舊教材的目標體現不出教學的方法和同學的學法,而新教材的教學目標中能體現出一些具體的做法,如透過對熟悉的實際問的解決,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數學活動過程始終作爲重點貫穿與教學中。

韓玲老師在上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這課時,也充沛考慮到了新舊教材目標定位的不同。從課堂的引入韓老師就以最貼近生活的實際體育要聞十運會金牌數爲題,一下子激起了同學學習的“興奮點”,很自然的進入了後面的學習。在同學提出一些列的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之後,教師開始引導同學比較和分析這兩道算式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可以用等號連接嗎?問:觀察黑板上的這三道等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問:是不是其他的數之間也存在這種規律呢?請你再舉一個這樣的例子驗證驗證。舉了這麼多的例子,你找到規律了嗎? 這個規律用語言敘述比較長,你能夠用自身喜歡的方式把這個規律簡單明瞭地表達出來嗎?(生口述,教師板書)在這樣一個教師引導,同學進行比較、分析、舉例、驗證,表達的過程中,充沛發揮了同學主體的作用,也讓同學感受到了發現規律的一般過程,從而達到經歷過程,討論提升,歸納概括的目的。結合律的教學過程則更多的體現了同學自主探索,推導,驗證的一個完整過程。

新教材的目標設定和教學過程,更多的體現了動態生成,寓數學考慮,探究,發現於一體的數學活動過程,教師只有掌握住了這個精髓才幹去上好課,發展同學的綜合能力。

說課稿 篇8

【說設計思想】

三年級下冊已學習過用連除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裏出現的是另一種形式的需連除解決的問題。根據這一學情,本節課採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從說中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引導學生說出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根據所教學生大部分學生只會做,不會說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多讓學生動口和動腦,培養學生真正會分析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訓練學生先動腦思考再動筆的良好思維習慣。以“解決問題”爲主題,分層遞進。整節課設計由分層提問 → 分層探究 → 分層練習,逐層滲透各種解題策略。

【說教材】

連除的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計算後進行教學的,其實就是把小數除法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是小數除法的綜合運用。連除的解決問題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其特點是:總量與兩個變量有關係,並隨着兩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

教學時,要加強數量關係的分析,引導學生用數量關係來描述解題思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爲以後學習更復雜的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和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

【說教法】

1、注重口頭表達,訓練學生把解題思路說清楚。讓學生從說中理解題目的數量關係。

2、訓練思維習慣,培養學生審題的關鍵及方法。讓學生靈活運用各種解題策略,認真審題、弄清資訊間的數量關係後再動筆列式的良好習慣。

【說學法】

1、重視語言表達和思維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內容逐步分層。整個教學流程主要分了“三層”,從複習提問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到鞏固練習,每一層又逐步分層,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

3、注重解題策略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掌握各種解題策略,爲學生以後的數學學習鋪墊。

【說教學程序】

本堂課我們主要預設了以下環節:第一環節:分層提問,引入問題策略;第二環節:分層探究,滲透解題策略;第三環節:分層練習,激活解題策略;第四環節:拓展延伸,深化解題策略;第五環節:幻燈回放,回憶解題策略。

第一環節:分層提問,引入問題策略。

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除法計算,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用小數除法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開門見山,直奔課題,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師:你能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嗎?

(1)3個籃球共240元。

(2)一週看35頁。

(3)2臺拖拉機4小時共耕地32公頃。

師:三道“熱身題”提出的問題都是用什麼方法來計算的?(除法)它們的問法都是怎樣的?(得出歸一問題的模型)

(根據三年級已經學過連除的解決問題,所以我設計了三道“熱身題”。這三道複習題由淺入深,讓學生的思維有個適應的過程。第(1)題是單一的“歸一”問題;第(2)題是隱藏7天這一個資訊的簡單的“歸一”問題,也爲例11的理解做好充分的準備;第(3)題是整數的“雙歸一”問題。前兩題都是隻有唯一的答案,後一題就比較開放,複習題的三個“小分層”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開闊,也很好地爲這節課的學習進行鋪墊。從這提問題中也可以瞭解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總結“歸一”問題的問題模型。)

第二環節:分層探究,滲透解題策略。

師:哪位同學可以把題目大聲讀出來?(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一定的評價)

師:讀完題目,你覺得這道題哪些詞語是解題的關鍵?(抓住學生的回答讓學生理解“上週”“每頭一天”的意思。)

師:求每頭每天,你想到用什麼方法計算?(除法)

師:能一步算出得數嗎?(不能)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間說一說你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列式計算。

(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了題意,再來一個小組學習,讓學生小組之間說一說,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與人交流能力。也可以在說的過程中真正理解題意,初探題中的數量關係。讓學生在相互說中進行同化,讓說得好的同學帶動說話不完整的同學,從中互補,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全班彙報交流,得出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全班交流,把小組交流的結果彙報出來,再一次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語言的簡潔,明確了題中的數量關係。在彙報的過程中也注重方法的多樣性,由易到難,活躍了學生思維,體現數學解題方法的靈活性。線段圖和圖畫是幫助解決問題最有效最直觀的教學方法,透過兩個線段圖的演示,讓學生第三次深刻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接着用兩幅圖來理解3×7=21表示什麼意思,學生很容易就會理解到21相當於21頭奶牛產奶一天或1頭奶牛產奶21天。)

最後總結歸納,掌握解題策略。

師:同學們真棒,一道題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請問這三種方法都是幾步計算的?(兩步)都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連除或相乘再除)

(解決問題要善於總結方法,拼命地做題而不善於總結方法會變成機械練習,在做題中常回頭看看,從中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會使學生學得事半功倍,學得靈活。比較和分析這兩種解題策略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

第三環節:分層練習,激活解題策略。

1、方法變遷,激活“分析”策略。(做一做)

2、練習變式,激活“排除、多樣化”策略。(選一選)

3、習慣培養,激活“思考”策略。(說一說)

4、綜合運用,激活“比較、優化”策略。(比一比)

(整個鞏固練習的形式多樣、新鮮而又不缺思維含量,環節之間由淺入深,學生能力也得到提高,最後的“比一比”更是學生綜合能力檢測的“大舞臺”。第一題是簡單的“雙歸一”問題,是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第二題是“雙歸一”問題的深化,先連除再連乘,最後一題是第二題的同類型,但“6頭奶牛一週產奶多少千克”這一問題也可以用另外更簡單的方面法來解決,因爲6頭是3頭的2倍,所以可直接220.5×2,解決方法也要“優化”。這樣的練習設計有利於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保障中下生能學好最基本的,也爲中等生提供發展的平臺,更能滿足優生的需求。)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深化解題策略。(書本P43第3題)

(這道題包含了大量的數學資訊,而且圖文並茂,需要學生有很強的收集資訊和分析資訊的能力,可以檢驗學生各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紮實,也可以讓優生往更高層次發展。)

第五環節:幻燈回放,回憶解題策略。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用幻燈片播放的形式回憶整節課的內容。)

(透過幻燈片連續播放的形式來回憶所學,是一種課堂小結的新方法,它可以讓學生對40分鐘的所學所做有一個觸動的回憶,在這回憶的瞬間,學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和收穫,讓整節課有個完美的收場。)

【設計反思】

在學習了小數除法的計算後,讓學生用小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上完這節課後,自我感覺上得很真很實也很有效,這節課的設計,我主要體現了“分層”來解決問題這一理念。整節課主要分三“大”層,每個大層裏又分小層,層層深入,激活學生的思維,滲透解決問題時常用的解題策略,爲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一、巧設分層,激活思維。

第一大層是“複習”分層,裏面又分三個“小”層,複習題裏的三道提問題由淺入深,很好地爲例題的學習做好鋪墊,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第二大層是“探究”分層,裏面又分了四個“小”層,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得主動又紮實。第三大層是“分層”練習,裏面又分了四個“小”層,“小”層裏又分“小小”層,一環扣一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二、注重表達,訓練說話。

在社會實際生活中,口才往往比文才運用更直接,更具有實際價值,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勇於說話、樂於說話、善於說話。每個人都應具備較強的說話能力,以此作爲立身、處事、待物、生存的基礎。本節課中我很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把每一步計算所表示的意思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在說中明白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

三、滲透解題策略,提高解題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習策略的滲透,在課的各個環節適時滲透各種學習策略。如在講授例11時,先引導學生看到題目先找關鍵詞,接着引導學生要分析題意,最後總結解題方法,有效滲透了“找關鍵詞”“分析”“總結”等學習策略。在鞏固練習時又滲透“遷移”、“排除”、“對比”“優化”等解題策略,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抓數量關係,形成思維習慣。

要想正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列式,理順題中的數量關係很重要;而要找到正確的數量關係,學會思考方法就是關鍵。一般在解決問題中用得最多又最有效的思考方法就是“綜合法”和“分析法”。 綜合法是指從已知條件出發,藉助其性質和有關定理,經過逐步的邏輯推理,最後達到需求問題,其特點和思路是“由因導果”,即從“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而分析法就剛好相反,它是從問題出發,找出相關聯的量,經過逐步推理,最後找到已經條件來計算,其特點和思路是“由果導因”,即從“問題”找“條件”。如果學生能熟練運用這兩種方法來思考的話,就不會說看到題目那麼多資訊,不知從何下手,所以這節課中我很注重讓學生說出數量關係,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也爲往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