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五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五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五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企鵝爸爸》,今天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說我對第二課時的設計。

一、 說教材分析:

《企鵝爸爸》是西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給學生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科學世界,學習時要注意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企鵝爸爸》是突破單元教學重點的典範。它爲我們描繪了一幅雄企鵝在南極的冰天雪地中守護小企鵝出生的壯觀場面,企鵝爸爸們冰雕石刻般的身影讓人肅然起敬,偉大堅韌的父愛震撼人心,更讓人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愛的真諦。

二、說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語言感知能力,對文字的感知能夠開始感性與理性並重,所以教學中我充分考慮學情,在此基礎上找準起點,以學定教。

三、 說教學目標: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所以我設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爲:

1、瞭解企鵝爸爸是怎樣呵護小企鵝的,感受他們偉大堅韌的父愛,並試着學會愛、表達愛,也付出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細節描寫。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關鍵詞句瞭解企鵝爸爸是怎樣守護小企鵝的,感受他們偉大堅韌的父愛。教學難點是感悟細節描寫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五、說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在平等的對話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扮演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節課我遵循教研室教學常規“精講善導”的理念,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平等中對話文字,自主感悟,品讀賞析,悟情明理。

六、說教學準備:

我製作了簡單的幻燈片,直觀形象的展示,能夠輔助學生理解文字,觸摸文字背後的溫度。

另外我安排孩子們課前準備自己生活中感受愛或付出愛的真實事例,爲學生準確把握課文主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七、說教學流程:

透過以上對課文內容的梳理,在運用我校 “三段導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學導練”教學法,我主要透過以下三個版塊展開教學:

版塊一:詞語複習,初窺文字;

我以一串統領全文的詞語(出示幻燈片1)來匯入新課,檢查複習之餘,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影響,同時也爲下面的新課理出一條線索,使學習有章可循。

版塊二:詞串引領,深入文字;

環節一:初步感知南極:我以第一組詞語所在的句子和一組南極的圖片(幻2)讓學生初步感受南極的美麗,企鵝的可愛,正是它們組成了南極一道亮麗的風景!

環節二:對比感受南極:

緊接着我讓孩子們找出第二組詞語所在的語句(幻3)反覆朗讀,體會南極環境的惡劣。

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在感受南極美麗與惡劣的同時我還穿插安排了同類成語或四字詞語的拓展(幻4),這樣更增強了對比的鮮明,目的是想要給孩子們造成視覺與情感的巨大落差,鋪就一條情感之渠,只待下一環節體會企鵝爸爸艱辛的激情奔涌宣泄,自然渠成。

環節三:重點品讀賞析:

有了上述鋪墊,第三環節中學生的情感就來得自然、直接。因爲企鵝爸爸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守護孩子的!他們歷盡艱辛,成爲南極洲最讓人刻骨銘心的風景!這一環節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也是“學導練”體現得最爲突出的一個環節。

首先是學生的“學”:我以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幻5)提示了本環節的學習:除了惡劣的自然條件之外,企鵝爸爸還歷經了哪些艱辛呢?找出這些句子讀一讀,說自己體會到些什麼,並試着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完成上述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的學生需要培養自學能力和靜思默想的能力。這個問題統攬全文,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與方法兼顧。

然後是全班交流,其中也蘊涵着老師的“導”。學生很快能找到第一節、第三節的內容,這裏我按照課文的順序選擇兩個重點語段進行說課。

語段一:(幻6)這個語段的學習我引導學生抓住“64”和“整整”的反覆出現,透過創設不同的情境朗讀,來體會作者刻意強調的艱辛,感受企鵝爸爸“冰雕石刻”(板書)中蘊含的對孩子無私的愛。

語段二:抓住細節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在從大處着眼感悟企鵝爸爸的艱辛之後,接着我帶領孩子們從小處入手,在第三節中找出描寫企鵝爸爸姿態的句子(幻7),抓住“直立、不變、佇立、不能碰、不能壓、不能擱下片刻”等詞語或短語,聯繫生活經驗來揣摩細節描寫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並結合學生交流板書“刻骨銘心”。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對課文的肢解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這個環節的學習以我第三組詞語(幻8)爲引,主要採用引讀法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的品讀,以讀代講,以讀促講,,真正做到“讀”具一格,“讀”佔鰲頭,從而落實紮實的朗讀訓“練”。

爲進一步點燃學生的激情,在朗讀指導中我不失時機地進行了範讀(幻9:語段一)。水嘗無華,相蕩即生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激情與激情的碰撞勢必達到心靈與心靈的共振。這樣的朗讀訓練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悟中明理。

教學常規還要求老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及時進行反饋,所以教學中我積極發揮評價反饋對學生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及時到位的評價語言,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淡化甄別與選拔,關注個體差異,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激勵功能,把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關注學生的成長上,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環節四:理解文章主旨:在學生深切感受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我簡略處理企鵝爸爸向着大海深處覓食時的深情眷顧和小企鵝的茁壯成長,總結企鵝爸爸淋漓盡致的父愛(板書:愛),這也是第四組詞語(幻10)提領的課文內容。

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真實事例理解文章的.中心句(幻11),明白快樂不止是接受,更是付出(板書)的道理,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環節五:學習文章寫法:梳理內容,進一步明確細節描寫的作用,指導學生嘗試着學習把小事寫小,把細節寫細,使自己的文章也能豐滿起來,這樣學生既理解了內容,也學到了方法。

版塊三:課外連結,深化文字。

這裏我以深情的獨白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已經呼之欲出的情感:“孩子們,愛,是人間永恆的主題,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配樂《愛的奉獻》)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以愛爲主題的圖片(幻12——16):

接着啓發學生用名言、詩句或自制格言向這些付出愛的人們表達自己心底的溫暖和敬意,學生能夠想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等等耳熟能詳的句子。

然後讓孩子們說說今天的感悟和收穫,讓他們明白生活中應該學會尊老愛幼、體貼長輩、關愛他人等等,進一步強化文字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與感染,從而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最後送上巴金的一句名言(幻17)與大家共勉,並以“讓我們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慢慢地懂得愛、感受愛、珍惜愛、也付出愛,願我們一起愛,並快樂着!”這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結束新課。(幻18“敬請指導” )

七、說板書設計:

冰雕石刻

愛——付出

刻骨銘心

這節課的板書,我本着精煉準確、提綱挈領的原則來設計,從冰雕石刻的身影和刻骨銘心的場面讓學生感悟到企鵝爸爸偉大堅韌的父愛,從而明白愛,就是付出的道理。這樣的設計達到了內容明晰、主題突出的效果。

縱觀這節課,我尊重學生的個性,啓迪學生的靈性,引導學生的悟性,給了孩子們自由領悟的環境,自由選擇的權利,自由展示的舞臺,自主發展的機會,所有的教學環節都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完成。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當然,理想總是美好的,也是略嫌高遠的,在這裏懇請評委老師和在座的同志們就我的設計予以點評和指導,未來的語文教學我還將一如既往地朝着簡約、紮實、輕鬆、高效的目標而努力,真正踐行“增效減負、善學會教”的八字箴言,努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也學習得快樂!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2

鄧稼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並理解“宰割、籌劃、彷徨、馬革裹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詞語,並學會運用。

2.高快速閱讀的能力,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情感。

過程和方法目標:

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徵。

2.會語言及句式特點,理清各部分的關係。

3.探究作者寫人物傳記的獨特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鄧稼先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本文透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圖片)顯示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鄧稼先畫像、楊振寧畫像。(針對三幅圖作適當的介紹,突出鄧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爲我國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兩彈元勳”鄧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爲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爲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爲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爲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羣衆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爲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爲中華民族的崛起,爲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麼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課堂設計: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爲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後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爲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爲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爲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髮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爲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瞭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啓下文。

②我發現“事後我追想自己爲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爲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爲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爲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爲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讚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爲自己終身的奮鬥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鬥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爲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髮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並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探究問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於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勳”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爲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爲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繫?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於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爲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3.爲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勳,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製“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在於: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着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着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着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瞭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總結課文

三、作業佈置:完成練習冊

四、板書設計:

教後記:結合美國同伊拉克戰爭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匯入課文。鄧稼先,“‘兩彈’元勳”,“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這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做人就是要做這樣的人!我們隨着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來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的。讓學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木蘭從軍》是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課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 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讚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本文情節生動、形 象鮮明,是一篇培養學生閱讀、思考及想象能力,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愛表現,常憑興趣做事。在教學中若能靈活運用電 教媒體,透過動畫遊戲等手段傳授知識,學生將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花木蘭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

其中,目標1、2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四、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課文內容,我將在教學中採用各種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充分發 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學 後說,說後做,透過學生自身的實踐來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

五、說教學程序。

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爲主動, 變厭學爲樂學。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激趣匯入。

1、說起英雄,你們會想起誰?

2、 我們今天來認識一位英雄,播放《花木蘭》動畫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大家想知道剛剛看到的這位英勇的將士是誰嗎?想知道關於她的故事嗎?

4、 出示課題,解題“從軍”一詞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瞭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徵兵”、“燕山”、“年齡”、“將士”“將軍”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並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三、精讀課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個小節,二小節是教學的重點。

首先,教學第一小節課文時,我將引導學生透過朗讀抓住一個“女”字,初步讓學生模糊地感受到木蘭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然後設下疑問: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女的是不能從軍的,而木蘭怎麼會去從軍,成爲一位女英雄的呢?讓學生帶着疑問積極地進入第二小節的學習。

教學第二小節時,我首先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後,圍繞問題“花木蘭爲什麼去從軍?”展開交流。隨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各句句子,並進行朗讀的指導。第一句中我將抓住“經常”一詞引導學生聯想當時北方戰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的危急情況。從而順勢就理解了第二句中的“緊急”一詞。在第三、四、五句的教學中,我準備引導學生談談什麼叫做“焦急萬分”,木蘭爲什麼焦急萬分?理解木蘭的想法,弄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板書:替父)從而感受到木蘭愛家愛國(板書:愛家愛國)的優秀品質。緊接着,我將結合第六句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一個語言拓展訓練:說說木蘭的家人會怎樣勸阻木蘭,木蘭又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相機進行合理地指導點撥。然後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句子,讀出木蘭替父從軍的堅定的決心。

教學第三節時,我着重引導學生抓住“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這組短語和其中的.四個動詞“披、跨、渡、過”,讓學生讀一讀,談談體會,讓學生感受木蘭越馬橫槍、英勇善戰威武形象,(板書:英勇善戰)並透過想象談話:木蘭在征戰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她是怎樣克服的?進一步體會木蘭征戰中的艱辛與這“赫赫戰功”的來之不易,激發學生的敬佩之情,最後將自己的感受用讀表達出來,邊讀邊想象畫面。

課文的最後一小節的教學中,我將結合課文插圖,着重抓住“驚訝”一詞,引導學生感受將士們爲什麼驚訝,順勢將“英勇善戰”和“文靜俊美”的花木蘭進行比較,此時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一定會在學生心中油然而生。

學完課文後,我將以一個句式訓練:“木蘭是一位 的女英雄。”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將句子補充完整,表達情感,內化文字語言。

最後,讓學生情感充沛地朗讀全篇課文,我認爲也必不可少。

板書設計:

愛家愛國

木蘭從軍

(替父)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滲透着濃郁溫馨的親情。表達一個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啓發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單元要求。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課文透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這四個目標的設定既提高了學生的詞彙掌握量,同時也達到了從課文遷移拓展到實際的目的。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其中(3)(4)兩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二、說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透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③懸念法——帶着問題,深入思考

④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問法和誦讀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級學生受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師的指導。因而我採用提問匯入,適時點撥的方法,一步一步展開教學。"萬法讀爲宗",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將在本課教學中採取各種形式的朗讀方法,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說學法

我班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少數是外來務工子女,因此學生良莠不齊,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圈點生字詞和勾畫重要句詞。這些都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時教師的啓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準備分一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完成目標(1)(2),知道課文主要內容。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理解內容,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下面我詳細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複習匯入

1. 課文按照怎樣的順序,可分爲幾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後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幾乎所有的課文,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它的結構、內容以及思想內涵。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要善於從文章的千言萬語中抓住最關鍵的內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構思脈絡,理解的它內涵和中心,把握文字。這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對全課的學習非常重要。)

(二)研讀課文

1.板塊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提前出示思考題,請學生分節讀第一自然段:

媽媽走了30步,埋下了箱子,而科利亞爲什麼數了10步?

(這一問題的提出主要是爲了讓學生養成帶着問題讀課文的習慣,帶有目的性的閱讀也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2)指名回答後歸納段意:

(歸納段意的練習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也可以鍛鍊語言表達能力,是全方面的`訓練方式。所以在我的課堂設計中,只要是段意比較明確的課文,我都會讓學生做這方面的練習。)

2.板塊二:學習課文第二段,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1)自由閱讀前佈置思考任務:

找出描寫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並讀給同學聽。

(2)教師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並提問:

①這裏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②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麼?

(可以說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也可以說科利亞很想找到木匣子,因爲匣子裏裝着他心愛的玩具。)

〖設計理念〗

(透過比較,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怎樣適當地運用動作詞,以達到最佳效果。)

(3)抓住關鍵,引發思考

①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10—12)小節,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道木匣之後有

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教師出示句子:"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着腦門兒想".

②引導學生思考:科利亞當時在想什麼?讓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展開討論。學生思考討論,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種:(課件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③提出問題:科利亞是怎麼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

讓學生再幫助科利亞分析分析,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4)細讀探究,討論排除

①討論第1種可能性:

引導學生讀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後與小夥伴們的對話並出示,點撥學生思考後從他們的對話中找到排除這一可能性的依據。

師: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②討論第2種可能性:

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並出示,學生在讀後,想一想媽媽用什麼方法埋箱子、挖箱子。

學生的答案雖然正確但大都不夠精煉,這時教師可以幫助總結得出答案:數步法。

③討論第3種可能性:

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老師引導:"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麼?

由此學生可以得出結論: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④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師: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裏呢?找到寫他們離家出走的句子:

出示句子:"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着科利亞到喀山去了,在那兒住了差不多4個年頭。"

老師引導: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同桌互相討論,教師畫好線段後,再讓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幫助理解時間帶給科里亞的變化。

〖設計理念〗

體現多種形式解讀文字,進行深度對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數學知識,上臺畫線段圖代表步子,幫助他們理解科利亞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元性。

3.板塊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齊讀最後一段,讓學生談談所受到的啓發。

(三)拓展延伸

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呢?"(同桌相互交流)

佈置作業:根據和同學的交流,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透過一件事寫下來,可以是"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爲題目。

〖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說啓示、悟道理,使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達到和諧統一。

五、說板書:(略)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