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說課稿模板8篇

【熱門】說課稿模板8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說課稿模板8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軸對稱圖形再認識(二)》選自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軸對稱和平移第二課時。

對稱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和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學生對於對稱現象並不陌生。例如,許多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中都體現了對稱的風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美感。

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圖案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再次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進而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爲學生今後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把握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係,以及利用軸對稱方法對圖形進行變換或設計圖案打好基礎。教材是按照“欣賞——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試一試”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想象、動手實踐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第二學期已經接觸一些簡單對稱知識。對稱現象廣泛蘊涵在大自然中,學習這部分的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幾何初步知識、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發現少部分部分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空間想象能力也還不錯,也具備相應的知識水平,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是很好,課堂發言受客觀環境的干擾較大,不夠大膽。這就需要老師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敢說願說,大膽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大膽展示。

說教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爲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爲中心的教科書。”在數學教學中,從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物體出發,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學生,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爲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同時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這節課以畫圖爲主,引導學生總結方法。

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成爲真正的主人,就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也就是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通過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以及觀察、比較、動手操作,有層次的練習,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藉助方格紙,補全一個簡短的軸對稱圖形,或畫出某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在畫圖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積累圖形運動的思維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藉助方格紙,補全一個簡短的軸對稱圖形,或畫出某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找出所給圖形關鍵點的對應點。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1.出示課件,觀看圖片,欣賞對稱美。

2、淘氣根據軸對稱小房子的一半畫出了整座房子,他畫的對嗎?見圖1圖2

誰來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二、自主探究

1.淘氣畫好的房子不對,那怎麼改正?

自己先改,然後集體交流。

2.以虛線爲對稱軸,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的另一半。

教師引導:1)想象一下對稱軸的過程,感知如何補全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找圖形的關鍵點。學生自己先找,然後叫學生上臺演示,並標字母。

3)回想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怎樣找對稱點。(數軸點距)。

4)學生自己找出對稱點,然後上臺演示。

5)連接對稱點。

3.學生獨立完成圖形。

4.圖形演示,明確畫法。

找出關鍵點——數出軸點距——描畫對應點——連接對應點

5.欣賞激趣,嘗試製作。

小組合作,試着玩成活動三,並集體交流。

三、鞏固提升

1.基礎練習

1)P24 以虛線爲對稱軸,分別畫出下面各點的對稱點,說一說是怎麼畫的。

2)以虛線爲對稱軸,畫出下面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拓展練習(出示課件)

1)猜字遊戲

2)照鏡子

四、 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安排

第24頁

3.在下面的方格紙上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

4.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9變成6。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小學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這篇課文,一、是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思考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因此,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難點,是要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幫助理解,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指導朗讀時,可分角色朗讀,讀書時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爸爸的神態變化;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天真和稚氣來,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個性特點;爸爸說的那段話,因爲是對孩子說的,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本文的教學以讀爲主,通過朗讀一理解一朗讀,並結合多媒體等方法教學本課。而爲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三、說學法

因爲教是爲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爲了不教,爲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爲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爲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四、說教學程序

我認爲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三自然段到第十五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爲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爲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計劃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1、複習新詞:

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渾黃一體)此時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着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

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

⑴ 白楊有什麼特點?

⑵ 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

⑶ 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

⑷ 爸爸沉思些什麼,爲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3、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着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⑴ 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說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⑵ 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3至15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 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 ),還是( ),他總是那麼( ),( )也( )。

② 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

邊疆需要( ),( )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

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⑶ 學生領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思些什麼,最後爲什麼會露出微笑?

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爲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爲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深情地轉述在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4、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爲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爲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爲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說板書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現代小學數學”第五冊第四單元78-81頁例1、練一練

二、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了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基礎上安排的,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既爲學習簡便運算作好準備,也有利於以後學習小數除法、分數和比的有關知識,是小學數學中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開放性的準備練習,旨在激活學生的思維,接着歸類分成商是3和商不是3的兩類,並將商是3的除法式子按次序排列起來,以利於學生觀察、比較,發現規律。然後有步驟地引導發現兩條規律,在概括性質之前,安排討論“0除外”,最後概括出商的不變性質。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髮現商的不變性質,難點是正確理解“同時”、“同一個數”、“0除外”。

根據教材的特點、大綱的要求和兒童的認識規律,從知識、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三個方面可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商的不變性質;

2、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過“變”與“不變”,向學生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教學思想:

1、扶放結合:根據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和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靈活處理教法,扶放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2、引導探究:教師要爲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圍繞中心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活動,大膽想象,勇於探索,相互合作,從而發現商的不變性質。

3、自主參與:首先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讓給學生,其次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再次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最後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學會學習:引導學生用眼觀察,比較相關算式的內在聯繫;動腦去想,抽象出“變與不變”的規律;動口去說,概括出商的不變性質。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

5、培養能力:引導觀察比較,探究規律,發現規律,表述規律,應用規律。培養學生的自主發現、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一)、準備練習

1、12346891218243672

從上面的數中取兩個數,把它們組成沒有餘數的除法式子,並求出商。(學生列舉,有商是3的揭示出來)

2、老師選出了幾道,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商是3)誰還能舉出商是3的式子呢?(將商是3的除法式子按次序排列起來)

3÷1=36÷2=39÷3=312÷4=3

18÷6=324÷8=336÷12=372÷24=3

【開放性的問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通過歸類,讓學生的思維在最近發展區內活動。這樣不僅巧妙地爲新授教學收集了豐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二)、概念教學

1、初步感知

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兒幾道除法式子的被除數一樣嗎?(不一樣)除數一樣嗎?(不一樣)商呢?(一樣,都是3)

爲什麼被除數和除數不一樣,而商卻一樣呢?這裏有什麼規律嗎?我們選擇其中的幾道式子來看一看(出示例1)

例1⑴36÷12=3

⑵24÷8=3

⑶12÷4=3

⑷6÷2=3

⑸3÷1=3

【這一環節讓學生直觀而清晰地看到被除數和除數不同,而商卻相同。巧設懸念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引導發現

⑴討論概括“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的規律。

①從⑶式12÷4=3往上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被除數和除數都是怎樣變化的?商變不變呢?

從⑶式到⑵式,師生共同觀察比較,討論交流。

從⑶式到⑴式,小組討論交流。

②驗證:從⑸式往上看,被除數和除數如何變化,商呢?

如果同時乘以其他的數,商會不會變化呢?

③概括並揭示規律。

從這裏誰能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揭示規律1)

這個規律告訴我們什麼不變,什麼變了?

(板書:“不變”、“變”)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驗證,逐步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從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最後讓學生說發現了什麼規律,並嘗試歸納,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而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歸納概括的認識過程。】

⑵討論概括“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的規律。

①從⑶式往下看,分小組討論。

討論題:

1、從⑶式到⑷式,被除數和除數是怎樣變化的?商變不變?

2。從⑶式到⑸式,被除數和除數是怎樣變化的?商呢?

3、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②小組討論、交流彙報(概括並揭示規律2)

【教法靈活,由扶到放,詳略得當,設計中注意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圍繞討論題對照板書,自主探究,發現並概括出規律。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有機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3、概括性質

①這兩條規律可不可以合併成一條規律呢?

②討論“0除外”。

請同學們在裏填數,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A.18÷6=(18×)÷(6×)

那是不是所有的數都可以呢?(0不可以)爲什麼呢?

B.18÷6=(18÷)÷(6÷)

同時除以的數可以爲“0”嗎?爲什麼?

【“0除外”的問題採取了讓步的教學策略,先避而不談,再通過兩道練習適時點拔,加以完善,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又能夠幫助他們主動地構建認知結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③補充性質,揭示課題。

④理解關鍵詞。

根據商的不變性質判斷:

60÷15=(60÷3)÷15

60÷15=(60×7)÷(15×6)

60÷15=(60÷5)÷(15÷5)

60÷15=(60×0)÷(15×0)

所以我們要注意:同時、同一個數、0除外。

【教學難點通過4道判斷題,讓學生辨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4、深化理解。(運用商的不變性質試做)

①在○裏填運算符號,在裏填數。

90÷15=(90○÷(15÷3)

300÷25=(300×2)÷(25○)

②根據48÷6=8,在裏填數。

(48×4)÷(6×)=8

(48÷)÷(6÷2)=8

(48÷)÷(6÷)=8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理解要使商不變,可以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者除以同一個不爲0的數。】

(三)、全課總結,質疑解惑。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什麼是商的不變性質?

2、看書,質疑。

【鼓勵質疑,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因材施教,且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學生之間互相提問、解答和教師的適時指點,增加了生生、師生交往機會,促進信息渠道的暢通,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和諧的統一。】

(四)、課內練習

1、不計算,把左右兩邊商相等的式子用線連起來。

2400÷600

24÷624000÷60

8÷2

2、根據商的不變性質,在裏填數。

15÷5=(15×)÷(5×2)

36÷6=(36÷2)÷(6÷)

(24÷4)÷(8÷)=24÷8

8÷4=÷12

3、你能寫多少個?

360÷24=720÷=÷=÷12=÷……

【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緊扣目標,針對性強,有層次、有坡度;最後一題開放性強,爲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既鞏固內化了商的不變性質,又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給人以一種課雖止、意未盡的感覺。】

(五)、板書設計

商的不變性質

例1

⑴36÷12=3(12×3)÷(4×3)=3

⑵24÷8=3(12×2)÷(4×2)=3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者

⑶12÷4=3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商不變。

⑷6÷2=3(12÷2)÷(4÷2)=3

⑸3÷1=3(12÷4)÷(4÷4)=3

變不變

【這樣的板書設計,形式新穎,簡潔明快,概括了本課內容的精華,能讓學生清楚地看出變化的過程及內在聯繫,有利於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如何變化而商不變的規律。】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小鳥,小鳥》這首歌曲是人音社小學音樂第十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6/8拍,短小的樂句使歌曲很有生氣,它以小鳥爲題,抒發了少年兒童“愛春天,愛陽光、愛樹木、愛花香”的心情。

本單元我想分爲三課時來完成,今天主要說第一課時教唱歌曲。根據這一課時的內容,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用富有彈性、優美舒展的歌聲唱好這首歌。

3、通過創編動作培養學生創造力,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說重、難點

本節課我的重點就是教學生用富有彈性、優美舒展的聲音唱好歌曲。難點就是第一樂句到第四樂句讓學生做到“聲斷氣不斷”的演唱。

四、說教法、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會運用到一些教具,有鋼琴,多媒體,以及一些裝飾教室的小教具輔助教學,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創設情境法、欣賞教學法、討論教學法、視聽結合法等。我使用這些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感受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儘可能的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讓他們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好的交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節課我會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去演唱,去表現,去創造,使他們在愛學、樂學的基礎上獲得知識。以下就是我上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大自然”這一情景,給學生提供具體生動可聯想的環境,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裏進行場景佈置,將能代表大自然的各種景觀,如樹、小草、小花等裝飾物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貼在教室四周的牆面上,地面上,把教室佈置成美麗的大自然。

(設計意圖:這樣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自主參與其中,也使這個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

(二)、趣味導入、合理過渡

開始上課時,我會聲情並茂地說:“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猜到了,今天啊,老師要帶你們去野外走走,你們看,草地多漂亮啊,朵朵鮮花也在競相開放,還有小樹,這一切是多麼美啊,但是,老師總覺得好象少了點什麼,一下子又想不出來,請同學們幫幫我好嗎?” 學生互相討論,提出大自然中該有的一些東西,然後我會說:“恩,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老師終於知道了少了點什麼了,沒有小鳥的大自然,是不是好象少了點生氣呢?大家快看,他們唱着歌來了。”教師馬上播放歌曲錄音,讓學生進入到美妙的音樂中。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趣味導入,即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和求知的能力。同時也對下一個教學環節進行了合理的過渡。)

(三)、利用媒體、營造氛圍

在教授歌曲的環節中,我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小鳥,小鳥》的,中的景色是根據歌詞來製作的,裏面包括美麗的大自然以及自由飛翔的小鳥,以動畫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並在旁邊配上歌詞,提高學習效率,營造學習氛圍。

(設計意圖:這種視聽結合的.手段,使歌曲內容更加形象直觀,大大提高了學生記憶歌詞的速度,爲歌曲的深入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授之以漁、解決難點

爲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便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加順暢。教授歌曲時,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歌譜,並教會學生換氣記號的正確使用方法,做到“聲斷氣不斷”,使歌譜的學習更加流暢完整。另外,在帶入歌詞時,教會學生懂得根據歌曲的情緒確定相應的演唱方法,如表現《小鳥小鳥》這首歌曲情緒時,哪個樂句應該運用流暢優美的聲音,哪個樂句應該運用歡快跳躍的聲音,這樣唱對錶現歌曲有哪些作用等,不斷提高學生表現歌曲的能力,有效的解決教唱中的重難點。

(設計意圖: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在演唱中出現支離破碎,喪失美感的現象,幫助他們正確地分析出歌曲的情緒變化,充分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這樣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五)、協作創編、培養能力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對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爲此我在熟唱歌曲的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協作創編活動,分爲舞蹈、器樂、歌曲處理等若干小組,隨後進行小組表演,彰顯學生的創造力,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形式的創編活動,不僅爲學生創造表演提供了展示的平臺,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

(六)、課堂小節、深化育人

爲了發揮教育功效,教師要在課堂上適時的進行德育滲透,已達到育人的目的。爲此我在和同學們討論課堂收穫時,巧妙地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如:“小花,小草,大樹,小鳥,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的,大自然給了我們這麼美的享受,這麼愉快的心情,我們能爲他們做些什麼呢?”學生會回答出很多環保、綠化方面的內容,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設計意圖:這樣做不但讓學生回憶了今天學的內容,還強調了德育方面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準中學科整和的特點。)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詩中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組成了一幅聲色並茂,景象俱佳的滿意畫。輕舟欲行,踏歌聲起,主客兩依依。這是何等誠摯而感人的送別!我想孩子們在讀這首詩的時間,肯定會表現出本身能感觸到的畫面或場景,肯定會與李白一起偕行……孩子們在讀詩時,大概,會被這份千古絕唱的情誼所衝動。大概,孩子們會對“桃花潭水深千尺”滿盈嚮往,卻對“不及汪倫送我情”感觸難以置信。但作爲新世紀的門生對付李白汪倫情誼的明白和感悟一定是差另外。因而,怎樣讓這時空交織的昔人和今人在“情誼”這個主題上,捉住情緒這個切入點是本課的要害。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詩詞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兒歌、童謠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古代詩詞語言精美,生動,教學時切忌逐字逐句串講支解。本設計有效利用音樂、誦讀、想象、媒體教學等手段,抓住“情感”這一主線,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藉助想象、入境悟情,從而領悟詩意,體驗詩情,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知識能力:

學會“贈、汪、倫、乘、舟、欲、踏、潭”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方法:

學會想象詩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3、情感態度:

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倫分別時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聚散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句,並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爲重點,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這節課我運用下面的教學方法:

1、想象入境法。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促使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

2、熟讀成誦法。

“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古詩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部分,因此古詩教學讀是基礎,悟是關鍵,要以讀爲本,重在悟情、傳情。從這個意義上講,古詩教學就是讀悟教學,就是知識的理解,情感的共鳴,審美的感悟。

3、聯繫擴充法。

教材定位從題材走向素材。精讀一首,帶讀幾篇,豐富其文化底蘊。我在學生學會《贈汪倫》一詩的基礎上,出示了一組送別詩形成了一個知識組塊,再一次體會古人對友情的重視,對朋友的珍視。同時也讓孩子們對古詩有一個新的認識,激起他們對古詩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1、由詩導入,更進一步瞭解李白,引發學詩熱情。

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故事──十里桃花萬家酒家等的生動內容,使學生知背景,臨其境,讀準字音、熟記生字,感知古詩大意。

3、品詩情,明畫意。讀悟的基本思路應是語感——文感——情感——美感。在這個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帶有情境的讀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感受和再現作者的情思。

4、遷移延伸,拓展誦讀。

通過一篇帶動多篇,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挖掘了詩的文化底蘊。

反思課堂:

我所盼望的是孩子們能與文真相擁相融,但講授後看來那是一廂甘心。一是受我的本領技能制約:缺少李白乘舟將欲行的畫面,缺少踏歌的視頻圖像,如允許以讓汪倫和我們平凡的相送方法有個直觀的比力,也能讓孩子們明白李白爲何而衝動。別的大概是時隔太甚長遠,大概如今的門生養尊處優慣了,沒法體驗,大概說很難了解比山高,比海深的交誼(這些也是我給本身找的捏詞)。只能說是門生們淺條理地感覺到了墨客李白其時的心境,朗讀乍聽之下還可以,但細品下,流於情勢,沒能有感而發。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數》第一節《數一數(一)》P19—20頁教學內容,在我校三年級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課教材內容《數一數(一)》,實際上就是對“千“的認識和感受,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來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進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數位間的十進關係,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是進一步學習 “萬”及以上數的認識和多位數四則運算的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本課內容是普通學校教材,主要針對的是普通學校學生,主要包括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問題由撥計數器的情境出發,從序數的角度,由千以內的數和一千之間的關係引出對“千”的認識。第二個問題結合拼擺小方塊的活動,體會“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關係,直觀感受“千”的大小。第三個問題就是結合數數活動進一步感受“千”的意義,掌握三位數的數數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試一試”,集合估計和對比想象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針對普通學生這是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安排解決前三個問題,這對於我們聽障學生來說課時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課只有30分鐘,尤其是第三個問題數數更是難點,遇到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時的轉化更是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並且在教學第一個問題“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的內容,爲學生下節課學習數數分散了難點,提前做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體會“千”的由來,體會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即“滿十進一”的道理,初步發展位值概念和數感;掌握千以內三位數的組成;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藉助計數器的操作與課件的直觀演示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塗一塗等方法,使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形成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並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以上三個目標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目標的確定適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

4、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義;理解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本課緊緊圍繞着重點,通過誘導準備、新知探究、遷移運用三個主要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

5、教學難點:

計數單位“千”概念的建立與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理解。

因爲“千”是新的計數單位,又比較大,尤其聽障學生在生活中對千以內的數接觸較少,缺乏感性認識,比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不夠清楚,表達能力也較差,所以對四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理解也是本課的難點,不給定義,只需理解就可。

二、說學生:

本班共7名學生,年齡在9——15歲之間。整體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都較差,需要在老師的引導啓發下才能進行。其中A類生4名,有較強的學習意識,B類生3名,需要老師的不斷關注, 1名學生聽力特別好,語言清晰能正常的溝通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本課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誘導啓發法、講解法。

本課創設了生活圖畫情境與問題情境,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較抽象,利用計數器與課件中方塊動畫的直觀演示,既直觀又生動,便於學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爲學習的主人。三年級聽障學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課堂上必須通過老師不停的誘導、啓發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本課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爲此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計數器、方格圖等

四、說教學思路: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環節。1、誘導準備;2、探究新知;3、遷移運用;4、回顧總結;5、拓展延伸。

(一)、誘導準備:

首先讓學生看圖讀話,感受生活中的大數,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以及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其次順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課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變化過程

本環節藉助計數器上的撥珠活動,幫助學生從序數角度體會到“千”的由來,同時也強化了“滿十進一”的道理,這一環節有利於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概念的體會。同時這也是下一步學生具體數三位數時的一個難點,教學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幾十九加1、幾百幾十九加1的訓練,爲下一步數數分散難點提前做好鋪墊。

2、探究二:裏面有多少個?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猜想,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麼樣想的,然後進行彙報,最後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觀察課件演示活動,依次得出結論。

然後讓學生觀察並感受一千個笑臉圖、一千元人民幣、一千米的長度(學生親身跑過)來進一步體會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應用。

本環節主要藉助課件展示的數方塊活動讓學生認識“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發展學生的數感,並在活動中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爲今後學習三位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三)、遷移運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題:看圖說數、用圖擺數和填空題。

這一環節緊緊圍繞本課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組成、理解數位間的關係及變化,觀察性、操作性較強,學生比較有興趣,達到了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回顧總結:

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本課學到了什麼,這既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回顧總結,也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的極好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最後,爲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我簡短地介紹一下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我設置了五個環節,分別是情境創設—數學活動—應用拓展—鞏固深化—總結迴歸。

1、情境創設: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的兒童樂園,一方面是爲了切合教材,另一方面是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對於第一節數學課,通過有音樂的ppt,以兒童樂園遊玩作引子,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上課開始便能全心投入,進入一個最佳學習狀態。

2、數學活動:我設計了兩個小部分。一是初步感知。二是數數交流。首先在初步感知裏,讓學生通過看圖,自由探索交流,目的是滿足其好奇心,讓他們能定下心來進入接下來的學習交流。二就是數數交流。就是讓他們從樂園裏找出與老師手上卡片物體數量一致的物體。由於這是一年級的第一節數學課,剛接觸學生,所以並不馬上能說很瞭解他們的學習水平。於是在我的教案裏,我設計了AB計劃。A計劃就是,如果答案有錯的話,說明有些同學還不沒掌握數數的方法。因此要展開討論,怎樣才能數得又對又快?讓學生思考,並請他們提議。最後總結一定要按順序數。B計劃就是,如果答案都全對的話,也不能太掉以輕心。因爲這隻能說明大家數數能力良好,但不一定就又對又快,因此設置一個“摘蘋果”遊戲,增強趣味性的同時也能檢測學生數數能力,並訓練其數數速度。

3、應用拓展:應用拓展這環節的目標是讓學生運用點子圖來數數,並初步體會其對應關係。因此我把這環節分成兩個個小部分。一是大笨象難題。二是猜猜小圈圈。大笨象難題裏,先在ppt裏展示一隻大象,然後又一隻,最後不斷疊加到10只。讓他們數數。這是爲了讓學生有更好的視覺刺激效果,從而引導他們把具象的東西轉化爲抽象的東西來清點就更快更準。接下來馬上就是猜猜小圈圈。先是準備5張畫了圈的卡片,然後讓他們看看黑板上的10幅圖裏,哪張圖片對應哪張卡片。在家教時發現學生作業上因爲畫圈大小不一而被老師扣分。所以我接下來就弄個小變式。請學生上黑板前對應其餘五張沒有圈圈卡的,補上圈圈。畫圈最後從他們畫圈的方法上加以指導,比如說圈圈都是多胞胎,個個都要一樣大小纔好看等等。

4、鞏固深化: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約15到25分鐘。加上孩子纔剛入學,則可能更難維持了。這時課上了一半,是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時候。所以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去維持。因此這裏設計了一個火車鑽山洞的遊戲,分組進行。運用遊戲法,寓教於樂,既集中了學生注意力,又能鍛鍊學生數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5、總結迴歸:第一節數學課,讓學生喜歡上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新課改對於數學其中的教學理念是數學生活化,因此上完本節課,就引導學生試着探索生活上的數學,讓學生從第一節課就能體會到數學的無處不在。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愉快的勞動》是湘版三年級下冊第三課內容。我根據音樂課標裏所提出的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活動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在本課我設計了兩個環節分別是學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和聽賞《鐵匠波爾卡》。

2、教學目標

(1)知識:能學會演唱歌曲《剪羊毛》第一段,並能用各種身勢參與歌曲表現。

(2)技能:聆聽《鐵匠波爾卡》時,能與同學配合,模仿“打鐵”的聲音、動作,共同參與聽賞活動。

(3)情感:能參與綜合表演,從中感受勞動的愉快和豐收的喜悅。

3、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聽、唱、拍、跳”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各種勞動的場面,體驗勞動的喜悅感。

4、教學難點

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二、教法分析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它以其自身的藝術魅力,陶冶着人們的情操,淨化着人們的心靈。作爲音樂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更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執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一些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歌曲的音響特點,指導學生在聆聽中學習,在創編中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是採用 “宋君五字教學法”——順、激、起、導、思。指導學生看中聽,順利解決教學中難點;練中聽,聽中做,突出學科特點顯成效;聽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中之樂學;聽中創,創中編,在創編中豐富情感體驗,還運用了聽唱法、學唱法。整節課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學目標爲準繩,逐步展開,環環相扣,直至完成整節課的教學過程。

三、學法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學生主要是運用了練習法、欣賞法和表演法。

說課稿 篇8

一次,角色遊戲中,張書陽畫了一張標誌,他說:“我是油漆工,我剛在這裏塗了油漆。油漆還沒有幹,小朋友碰到就會弄到身上的。所以我畫了個標誌,告訴大家這裏的油漆還沒有幹,請大家當心不要碰到。”後來,我們小朋友在教室的很多地方都會設計一些標誌,如:不要隨地大小便,禁止吸菸,當心撞到……於是,這讓我想到了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標誌,是小朋友每天都會看到,接觸到的。小朋友對於標誌非常的關注,也非常的有興趣。於是,我想到了這節課,讓孩子爲與生活緊密接觸的小區裏設計標誌。我們的小區都是我們孩子自己用各種廢舊的盒子來製作的,這樣做使孩子對小區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且在製作過程中他們的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當他們看到了自己的作品,都非常的有成就感。

在試教活動中,我並沒有使用PPT,我用語言來總結。但是活動過程中,我發現不夠美,不能吸引孩子。於是,我想到使用這個PPT,這樣能讓幼兒更能直觀地感受我們的苗苗小區,從畫面上了解我們苗苗小區,爲這次活動增添了不少的美感。讓幼兒知道原來我們自己製作的“苗苗小區”在電腦裏真漂亮,使小朋友更加有成就感。小朋友看到了PPT的那一刻,他們完全被吸引住了。我發現色彩豐富的,且富有動感的畫面很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孩子徹底容入了活動中,活動中的氛圍也非常地好。

一.活動目標:

1.樂意和同伴一起佈置“苗苗小區”,學習用優美的語言,完整地表達自己喜愛情緒。

2.嘗試爲苗苗小區設計各種標誌,知道要遵守公共規則。

二.活動準備:

1.PPT。

2.小朋友爲小區製作的高樓和樹等。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1.我們今天就來一起造小區,好嗎?我們小朋友已經爲小區造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爲小區造了……)

2.我們現在就來佈置我們的小區吧。這是王老師爲小區準備的東西,來看看是什麼?(教師打開地毯,把教師做好的兒童樂園,小河,停車場放到地毯上。)現在請小朋友也把你們爲小區做造的東西放到地毯的旁邊。(幼兒把設計好的放到地毯的周圍。)

3.我們的苗苗小區造好了,你們喜歡苗苗小區的喜歡什麼地方?爲什麼?

4.哇!我們的苗苗小區真美。(播放PPT)

教師總結:我們的.苗苗小區裏有高高低低,五顏六色的房子。裏面種着各種各樣綠油油的樹,有些樹上還開着美麗的花呢。我們的小區裏還有一條寬寬的小河,小河裏的水真清呀,還有許多小魚在河裏歡快的游來游去。小區裏的兒童樂園是我們最喜歡的,看,有滑滑梯,有翹翹板,還有盪鞦韆。小區的停車場可真大呀,裏面肯定能停許多許多的車。不過我們的小區裏還有一點還沒造好呢!你們可要當心哦!

5.今天,工人叔叔們爲我們送來了兩個標誌。(呈現預設的標誌)你們猜猜是什麼標誌呀?

(二)幼兒設計標誌:

1.你們想不想也爲我們的小區送一點標誌呀?好,趕快想一想你要爲小區的哪裏設計標誌呢?

2.想好了的孩子可以去設計標誌了,把設計好的標誌粘貼到小棒上,放到你要爲小區設計標誌的地方。

鼓勵孩子大膽想象,每個孩子設計一個標誌,要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三)共同討論:

1.你爲小區的什麼地方設計了一個標誌?你還爲小區的哪裏設計了標誌?

這個標誌告訴了我們什麼?

2.找到明顯的標誌讓孩子猜猜,這是什麼標誌,告訴我們什麼?總結──標誌要一看就明白就知道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四)討論殘疾人標誌:

1.播放PPT。王老師也爲小區送來了標誌。呈現標誌,這是什麼標誌呢?(殘疾人的標誌)

2.討論:小區裏需不需要這個標誌?說需要的孩子說說這個標誌應該放在哪裏?爲什麼要放在這裏?

3.你在哪裏見過這個標誌?

這個標誌告訴我們這裏有殘疾人通道,可以方便那些行動不方便的人。

總結:我們今天爲小區送來了那麼多的標誌,真了不起!爲自己鼓鼓掌吧。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