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推薦】說課稿模板彙編十篇

【推薦】說課稿模板彙編十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說課稿模板彙編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1.教材分析:職業在生活中是到處可見的,與我們有着緊密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因此職業這個內容可以選擇的活動內容很多,如:勤勞的人們、各種各樣的職業等等,今天我選擇了大班社會活動《長大了幹什麼》,主要通過交流、操作、表達的方法來了解生活中的職業。

2.教育價值:這個活動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孩子常常會在他人面前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什麼職業,這時教師可以抓住教育契機,爲幼兒組織專門的活動,讓幼兒深入瞭解爸爸媽媽的職業,從而意識到自己長大了要幹什麼。活動中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來講述大人的職業,可以促進幼兒的表達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

3.年齡判斷:本次活動需要充分的前期準備,需要豐富的經驗,大班幼兒的豐富經驗正好爲本次活動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動中需要通過繪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理想職業,大班幼兒的繪畫能力逐漸形成,爲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將活動放在大班開展。

二、教育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也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我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維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職業,並表達自己的理想職業。

(知識目標:重點,教師引導幼兒講述大人的職業,激發幼兒的表達慾望;也幫助幼兒回顧已有經驗,爲下面的環節做鋪墊。在這裏教師還提供了錄像,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因此錄像的播放能夠很好的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懂得要努力學習,嚮往美好的生活,喜歡各種職業。

(能力、情感目標: 難點,幼兒對於各種職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都瞭解到自己長大後的理想職業,但是幼兒缺乏要“懂得努力學習,嚮往美好生活”的意識,所以在每一個環節後教師都有簡單的小結,通過小結來幫助幼兒梳理知識,讓幼兒懂得努力學習,纔會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一下材料:

1.課前初步瞭解大人的職業及工作內容。

2.瞭解社會上其他職業。

(活動前瞭解各類職業是做前期準備,在師幼交流中幼兒可以運用已有經驗並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各類職業。)

3.筆、白紙。(是爲了讓幼兒運用繪畫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理想職業,爲下面的介紹自己的理想職業做鋪墊。)

4.大人介紹自己職業的錄像。(充分的材料可以爲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慾望及表達慾望。)

四、教學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動的分爲四部分來完成。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師:你知道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嗎?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呢?

(活動前以提問的方式來引題可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兒有豐富的經驗,他們都知道自己爸爸媽媽的職業,但是對於各類職業是怎樣工作的,並不是所有幼兒都能瞭解的,因此通過第二環節讓幼兒深入瞭解職業的工作內容。)

(二)觀看錄像,深入瞭解各類職業內容。

1.師:你們爸爸媽媽的職業有很多種,那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嗎?

2.教師小結:你的爸爸是醫生,爲病人治病;你的媽媽是老師,交給學生知識;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壞人,你們的爸爸媽媽真能幹。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直觀教學讓幼兒深入瞭解職業。這裏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自己組織語言來進行表達;能力較弱幼兒需要教師通過小結的方式來幫助其瞭解。)

(三)繪畫理想職業,嚮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師幼交流、集體交流。

(利用多種形式的交流,幫助幼兒明確目的,引導幼兒繪畫自己理想中的職業。)

2.幼兒繪畫理想職業,教師巡迴指導。(關注個體差異,幫助能力較弱幼兒。)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在幼兒講述中可以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裏教師會選擇特別的職業,請這些幼兒進行介紹。)

4.教師小結。

(當幼兒介紹完自己理想的職業後,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怎樣才能完成理想,引導幼兒懂得要努力學習,聽大人和老師的話,做一個好孩子,學習更多的本領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擁有自己的理想職業。)

(四)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理想職業張貼在區域角中,可以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職業,從而促進幼兒的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懂得要好好學習,嚮往美好的生活。

五、結束部分

1.效果預測:通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2.亮點介紹:活動中我充分以幼兒爲主體,而且從談話導入,激發興趣——觀看錄像,深入瞭解各類職業內容——繪畫理想職業,嚮往美好生活——活動延伸四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能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教材6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正負數(一),課本第74頁例題及“試一試”,課本第75頁“練一練”。

教材分析:

本專題是在四年級初步認識正負數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正數與負數是可以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教材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通過比賽計分看勝負的情境,而比賽勝負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教材正是藉助這一情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認識負數的作用。在勝負的比較中,學生可以利用生活經驗得出1和-1抵消,由此得出結果。

學情分析:

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正負數,知道了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會讀寫正負數,爲本課的進一步體會正負數的意義,正負數的抵消,用正負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供了知識基礎。

本班學生經過5年的數學學習,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況能力,喜歡在合作中探究數學問題,能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但是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由於正負數是四年級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用正負數解決問題的機會不多,因而在遇到可以用正負數來解決數學問題時,學生不能及時運用這一知識來解決問題。

同時,相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表現慾望相對減弱。在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同伴交流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知道正負可以相互抵消,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藉助教材提供的情境,及學生喜歡的遊戲進一步讓學生去體會正負數的意義,認識負數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課堂中開展同伴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學習、共同成功的收穫與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正負數可以相互抵消,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每小組一張記錄單,實物——掛麪、課件

教學過程: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代社會要求學生必須終身學習,因此我將以學生的成就感爲立足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提升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學習能力。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上

一上課我以學生熟悉的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入手,我選擇這個遊戲就是因爲學位學生對這個遊戲很熟悉,比較感興趣。我立足在設計這個表格上,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找到正確的記錄方式,所以我在表格設計上力求簡單,並且學生還要能夠快速科學的用正負數來記錄。所以我直接設計爲得分,學生一看到這個詞,就知道想辦法用數來表示,他們可以根據經驗找到用正負數來表示。

第三個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有效手段,這裏我設計了實例的練習題,主要是培養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符合我們新課標理念,數學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

第一個練習,爲什麼使用掛麪實物,而不是味精,因爲現在的食品袋上已經沒有這樣的記錄方式了,其實這袋面是08年過期的,主要是想讓學生觀察到生活中的現象,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鼓勵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並且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的時候,我爲什麼在第一層次練習的時候就肯定用抵消的方法更容易計算,更加的簡便與科學。主要是讓差一點的學生在後面用抵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有練習的機會。

第2個練習,教材75頁試一試第二題,太空遊戲時間表。也主要通過時事世博會來引入,也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第3個練習,從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中如何計算溫差入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並且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第四個環節,總結收穫,反思提升。

1.我提出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我想借助這個問題來及時反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在總結上有提升。

2.。出示史料,進一步瞭解正負數的歷史。目的是爲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學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鑽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數學課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是我對於《正負數一》這一節課的設計與想法,其中不足之處還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予以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美術教材第13冊第6課《多變的顏色》第一課時的教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多變的顏色》講述色彩方面的知識,教材中文字簡潔,介紹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且必須要求學生掌握的色彩知識,它包括:色彩的作用、光與色的關係、色彩的屬性等。教材中有大量的圖片,有助於學生對色彩欣賞和感知、思考和探究。可以通過編排一些活動讓學生走進色彩、尋找色彩、觀察色彩和嘗試色彩,使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認識色彩、感受色彩。

2、本課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設計應用” 單元教學的第一課,做好這一課的教學活動,可以爲後面“走進圖案,設計和製作圖案”的教學打好的基礎,也爲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美化生活帶來極大的好處。

3、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有關的色彩基礎知識。

⑵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運用色彩與媒材進行初步創意和設計的能力。

⑶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以審美眼光來感受生活、看待生活。

4、教學重點:在瞭解色彩基本常識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多樣的色彩構成練習。

教學難點:利用媒材進行設計和表達。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中學,12—13歲的年齡正處於審美的“轉型期”,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善於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美與藝術的美,鼓勵他們大膽表現。

三、教學方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

1、演示導入法:教師通過色彩入水和讓學生吹肥皂泡,激發學生表現慾望。

2、直觀教學法,主要通過課件展示和現場演示,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參與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受。

3、問題探究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思考討論。

4、嘗試練習法: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利用媒材,進行色彩漸變的練習。

(二)學習方法:

遵循“學爲主體”的原則,教師引導讓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參與教學活動,盡情表達情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高表現能力。

(學生座位佈局爲6個小組,每組約6-7人)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由導入、新授、學生實踐、作業展示、小結五個教學環節組成。

1、演示導入:

A、老師將紅色水漸漸倒入桌上分別裝有黃色和藍色水的杯中。同時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注意看,桌上杯裏的水顏色有什麼變化?

B、請兩位學生巡迴各組吹肥皂泡,讓學生觀察肥皂泡上的七彩顏色。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並出示課題:多變的顏色。設計這樣的導入,目的在於上課一開始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

2、講授新課:

①走進色彩,感受色彩。展示課件,色彩絢麗的自然風光,五顏六色的花卉,色彩斑瀾的日常用品,美麗多彩的服裝,等等。然後提問:在我們的世界裏,如果沒有色彩會是什麼感覺,請同學們談一談。啓發學生對色彩美的感受和它的作用?學生交流後,教師點評。這一段設計,是爲了培養學生以審美眼光來感受生活,關愛大自然,達成本課的情感教學目標。

②觀察色彩,瞭解色彩。從觀察色彩入手使學生感知色彩的屬性。教師通過課件讓學生欣賞彩虹圖片(紅橙黃綠藍靛紫,凌空南北架彩橋,尋常時日看不見,雨後偶爾露妖嬈),提問:彩虹有幾種顏色組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然後教師引入三棱鏡、牛頓色環的知識,啓發同學們思考:在所有顏色中,不能由其他顏色調配出來的有那幾種顏色?引導學生嘗試三原色配色實踐,感受調色的變化。色相、明度、純度又是怎麼一回事?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通過課件讓學生感知原色、色環、色相、明度、純度方面的內容並進行歸納小結。通過這一段設計和學習,達成本課的知識教學目標。

3、活動實踐,嘗試色彩。

在學生感受色彩美和對色彩的屬性有所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課件讓學生欣賞漸變的圖片,包括教師的範作,然後指導學生進行同類色或對比色的色彩漸變練習,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實際運用能力。教師在每個小組分發一組材料,如舊紙杯、空塑料瓶等,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調配顏色,利用媒材進行色彩漸變嘗試,老師巡迴輔導。通過這一段設計和學習,突出本課重點,努力突破難點,達成本課的能力教學目標。

4、作業展評:

選擇學生作業,學生自評、互評,老師點評相結合,教師爲學生作業攝影留念。

5、課堂小結:

總結課堂活動情況,評價同學們的參與熱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評價同學們對色彩美的感受程度及對色彩運用的能力。

6、課後拓展:

完成色彩聯想表,爲下節課作準備。

色相

自然聯想

情感聯想

火、血、太陽

溫暖、熱情、喜悅、暴力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本單元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從生活和實驗中常見的酸和鹼出發,介紹了幾種常見酸和鹼的性質及用途,並說明酸和鹼各有其相似性質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鹼性質及用途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酸和鹼之發生的反應-------中和反應以及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溶液的酸鹼度等。

從整章的內容來看,都圍繞着酸和鹼這兩種物質來學習的,所以能夠清楚認識酸鹼對學好本章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酸和鹼在初中學生的概念中還比較陌生,同時新課改的教材中不對酸鹼下定義,僅需要通過酸鹼與指示劑的作用和變色情況來進行判斷酸鹼。所以對指示劑的認識也猶爲重要。本節作爲該單元第一部分的第一課時,主要認識指示劑,並且能用指示劑來鑑別具有酸性和鹼性物質的實驗方法,同時通過新課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物質區別的一般原理。

二. 說教學目標

1. 課標要求

瞭解酸鹼指示劑你酸鹼作用的變化規律。

如何應用指示劑(代指示劑)區分酸鹼性物質

2.具體知識目標

A 認識兩種指示劑(酚酞和紫色石蕊試液).

B .掌握酸鹼指示劑和酸鹼作用的變化規律.

C 如何運用酸鹼指示劑來檢驗物質中存在的酸鹼性

D .瞭解指示劑的發現. 瞭解如何簡單運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質代替指示劑來鑑別物質的酸鹼性。

E 簡單瞭解物質酸鹼性對工農業生產生活的意義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在探究酸鹼指示劑和酸鹼作用的變色規律 培養學生如何觀察實驗現象和運用實驗的現象分析實驗的實質內容

如何用指示劑來檢驗物質的酸鹼性 運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自制指示劑的探究過程 培養學生如何運用生活實際與化學學習相聯繫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探究指示劑與酸鹼變化規律過程中 運用研究物質的基本程序 觀察物質外觀性質——(利用舊知識)預測物質的性質(假設)——實驗驗證——觀察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推論,概括出結論(解釋及結論)

如何區分食醋和氫氧化鈣兩種物質 從簡單的物理方法 ——到化學方法 多種方法的探究 讓學生懂的區分物質的一般原理

從兩種物質的探究到多種物質的驗證,讓學生懂得研究物質從特殊(個別)物質爲代表到一般(普遍)物質的研究方式

在自制指示劑的探究問題上。通過觀看感性的內容材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有用的信息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讓學生能在學習用石蕊試液區分酸鹼的基礎上,自行探究另一種指示劑。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能應用相同的實驗原理。達到學一種具體的物質研究方法應用於其他類似物質的研究。舉一反三

在自制指示劑的探究實驗上,列舉的都是生活中學生見過的物質。居然有如此的功效。讓學生懂得即使是身邊最不起眼的物質都有可挖掘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懂得學習化學的同時,要着眼於平時對身邊事物的細心觀察 如何讓化學知識你生活實際相聯繫。

三. 說教法

1.實驗探究和驗證 化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 所以必須通過實驗方法對物質的性質進行探究 本節課運用探究實驗和驗證實驗相結合,通過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出物質變化的規律。然後進行多種的物質再次進行實驗對總結的規律進行驗證。

2.歸類比較 指示劑你酸鹼變化規律

3.類推 實驗僅有幾種物質的驗證 其他的酸鹼和指示劑的變化也是如此

4.問題引導 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逐步深入瞭解教學內容

5.指導學生閱讀 指導學生閱讀材料,獲取有用的信息內容

以引導學生爲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四. 說學法

複習舊知識—— 總結研究物質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再利用這種方法來研究新事物

探究實驗 ——觀察現象—— 分析現象——總結規律

認識規律——運用規律

假設——實驗驗證

五.說教學過程(見課件)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我們用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海教育出版社本教材的音樂教材。根據教材我自立設想了一堂《合唱與合唱指揮》課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合唱與指揮,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依靠,同時學習,同時掌握,同時提高。。本課主要根據合唱教學和合唱舞臺表演的規律,結合指揮法,詳盡而實用地介紹了合唱與指揮的基本知識。概念和技術通過講解、示範、學習、練習,並由學生和教師共同體驗成爲切身感受,從而成爲知識。

本課教學建立在學生廣泛參與合唱實踐的基礎上,有利於學生以音樂演唱者和指揮者的雙重身份來理解、體驗和表現音樂。對發展學生音樂才能,培養合作協調能力,提高音樂表現能力、音樂教學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教學內容

主要包括合唱、指揮兩方面的內容。

(1)合唱

講解合唱學基礎理論:合唱藝術概念、合唱聲部、統一、均衡、協調、色調、音準、咬字吐字等;合唱團基礎訓練的手段與方法;練聲曲以及不同組合形式的合唱作品的演唱;音樂教育中合唱訓練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以及合唱作品分析與教學方案的設計等。

(2)指揮

講解合唱指揮知識:指揮藝術概念;指揮的作用和任務;作品排練的準備工作;合唱團組織與訓練的基本方法等。

講解合唱指揮技術:基本姿勢、基本圖式、起始與收束、速度變化、力度變化、作品處理的相關指揮技術及樂隊指揮的基本常識。

2.教材的地位作用

填補了中學音樂的知識結構,增強了中學音樂課程的社會適應性,爲學生走上後能滿足在學習中的需要,確立了地位,樹立了信心。

3.教學目標

1)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礎知識與方法。掌握合唱作品二度創作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

2)掌握合唱指揮的基本規則與表現技能。學習合唱團組織、訓練、演出、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3)在參與和觀察合唱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從事合唱教學的方法和經驗。

4)在合唱和指揮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興趣,通過接觸和欣賞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樹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樂文化的觀念。

5)激發學生對集體性、合作性藝術表現形式的熱情,培養學生正確把握指揮與被指揮羣體的合作關係,尊重每一位參與者,認識合唱藝術在培養集體主義精神方面獨特的社會功能。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於合唱的方法,指揮的方法以及合唱指揮的配合協作。難點在於多聲部合唱的演唱與聲部融合,指揮的技術提升,動作的協調優美以及指揮與合唱團的配合協調,結合統一。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示範法

三、說教學流程

(一)有關與合唱相關的圖片導入

(二)教授新課

(三)、思考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農業的變化真大》,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農業的變化真大》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愛科學爲專題編排的。本課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佔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活了佔世界百分這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令人驚歎,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學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好,使孩子們在瞭解科學技術的同時接受語言文字的訓練。.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農”“致” “勃” “技”等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積累“興致勃勃”“引人注目”等四字詞語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藉助插圖瞭解一些農業知識,初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圖文的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並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

(2)教學難點:通過對科學技術的學習瞭解,感受農業技術的發達,增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教具準備]:

錄音機、掛圖、字卡。

三、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導入(出示巨型茄子、特長絲瓜圖片)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很有意思的圖片,想看看嗎?

這是什麼?(生猜)像房子一樣大的茄子,多有意思呀!農業科技成展中有好多這樣的新產品呢!

想去看看(農業科技成就展)嗎?

3.孩子們都那麼充滿期待,都那麼感興趣,課文第一自然段有個詞寫出來了,是什麼呢?打開書,讀一讀。

4.是個什麼詞?生說,師出示興致勃勃讓學生反覆讀,聯繫實際說。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新課的導入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看到圖片時,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隨之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便會自然產生。)

(二)、層層遞進、引導讀文

1.初讀

(1)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抽讀這幾段中的生詞(注意提示詞語連讀)(帶拼音自讀,去掉拼音抽讀,齊讀) 讀好四字詞語:

興致勃勃 引人注目 百花盛開

瓜果飄香 十分茁壯 科學技術

生字掌握了嗎?(帶拼音讀—提醒易錯字音—鼻音、邊音、翹舌音歸類讀—齊讀)

這些字在哪些地方見過?能組什麼詞?(識字途徑與組詞結合起來)

這些生字,你怎麼記住他們?(注意識字方法及歸類)

(2). 練讀長句:(生練讀—抽讀—師示範讀—齊讀)

A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爺爺立了大功。

B這種棉花在吐絮時就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棉紡廠可以直接用它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

(3)彙報(每人讀一自然段)

(4)評價 重點評價學生讀時字音是否準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應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提出要求,不必要求過高,這樣便於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2.再讀

同學們非常想了解農業有哪些變化,老師相信小朋友們讀了課文一定會明白的,有信心嗎?好,用你喜歡的方法讀一讀課文吧!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

(2)反饋學生閱讀信息,抽說你都看到些什麼?

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大家辛苦了!

今天,感謝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的牽線搭橋,讓我們相聚在東湖之釁,我代表東湖小學的全體教職員工真誠地歡迎各位老師,你們的到來,爲東湖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生機,爲東小師生增添了一份幸福。感謝領導給予我們鍛鍊的機會,爲我們搭建溝通對話的平臺,感謝老師們的認真傾聽。下面我就對這堂課的設計意圖與大家交流。

當初選擇《萬年牢》出於三點考慮。一是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在這樣公開的場合上略讀課文,我需要嘗試。二是因爲網上沒有發現這篇課文的課堂實錄,一些教學設計也都是非常簡單的,而我需要的是更具有原創性的教學。三是因爲在閱讀教材時發現課文思路清晰,緊緊圍繞三個“萬年牢”做文章,而我的想法是讓我的課堂樸實一點,簡單一點。在研究的過程中才發現其實沒那麼簡單。

1、課前讓孩子們聽歌曲《冰糖葫蘆》的MTV,讓他們有一種新鮮感,繼而產生一種好感。然後圍繞冰糖葫蘆歌曲和圖片進行談話,從而進入課文。第一次試講,光讓孩子聽歌曲,然後以一幅誘人的冰糖葫蘆圖吸引孩子,通過說感受讓他們更靠近冰糖葫蘆,喜歡冰糖葫蘆,從而能夠更快地走進課文,走進“萬年牢”。可孩子們說感受時,涉及的只有一種想法,想吃糖葫蘆。我們教研組的老師認爲,給孩子欣賞圖片的時間太短,他們還來不及有什麼感受。於是我們設想在聽歌曲時,同時欣賞一組糖葫蘆的圖片,這樣孩子們的想法感受可能會更豐富,可結果還是一樣。孩子的興趣點是吃。再說,這些圖片與課文的內在聯繫也不大。那天,王老師給出了主意,就用馮曉泉的MTV。

2、對三個萬年牢的理解,都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是就這個句子本身來理解“萬年牢”,第二步再聯繫課文作具體的理解。比如說第一個萬年牢,讀着讀着,張老師覺得很奇怪,父親爲什麼給糖葫蘆起“萬年牢”這個名字,你再讀讀這個句子,能幫父親說說理由嗎?孩子們說理由的過程,就是對第一個萬年牢的理解。孩子們,父親爲什麼能做出這麼好的糖葫蘆?在這裏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學會針對問題有選擇地圈圈畫畫,並且適當做一些批註。培養學生讀書時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的習慣。努力做到多種感官並用,集中精力學習。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字裏行間,從具體的描寫中感受父親是個辦事認真、實實在在、講究商業道德的人。

3、在理解第二個萬年牢時有一個環節,讓孩子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走正道的生意人。這是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瞭解的,一方面讓孩子瞭解什麼是走正道?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去挖掘生活中走正道的生意人,感受生活中的美。因爲孩子看到太多的坑門拐騙的事情,如果讓他們說說身邊的生意人,他們會羅列出一大堆不正經的生意人。一直以來我都是這麼想,我不希望孩子接觸太多負面的東西。所以讓孩子觀察社會生活,總是選取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讓孩子在瞭解社會過程中,受到健康風尚的薰陶感染。當然,孩子也應該知道“醜”,只是我們的孩子畢竟小了一些,我總想首先用美去佔據孩子的心靈,從而引發他們去崇尚美,追求美。

4、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源於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把教學內容蘊涵在任務之中,學生的心理得到了滿足,得到了尊重,學生自然會非常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被調動起來了。讓孩子再現父親和老闆對話的情景,這個任務驅使孩子去閱讀,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斷,去構思,去創造。任務驅動的過程,其實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一個創造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再現當時的情景,學生

須認真閱讀課文,把父親做人做事的態度鉻記在心。在小練筆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徹底的人文薰陶。學生所寫的內容,是他對道德的一種判斷,是他的真實想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文與道同構共生,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諧統一。通過對空白點的挖掘,激發思維,主動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的走入課堂共落到實處。王崧舟先生說過如何來烹調語文味十足的課,它需要哪些佐料?品詞是的,誦讀是的,練筆也是的。

5、本來在小練筆結束後,我們過渡“面對老闆的行爲,認真實在的父親幹了不到一年,毅然辭去了這份相對走街串巷來講比較安逸的工作,辭去了這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籃叫賣”的日子。孩子們,父親“提籃叫賣”意味着什麼?”有的孩子說:“意味着父親的收入得不到保障。”“意味着父親會更加辛苦,風裏來雨裏去。”

孩子們,父親走街串巷,提籃叫賣,是那麼的辛苦,“父親心裏苦嗎?”這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指引。生活中誰不會碰到困難,關鍵是面對困難的態度。孔子曾經誇獎他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也許有人會說,生活就是這樣,窮日子富日子都得過,那有什麼辦法?顏回真正令人敬佩的,並不是他能夠忍受這麼艱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態度。在所有人都以這種生活爲苦,哀嘆抱怨的時候,顏回卻不改變他樂觀的態度。我們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瞭解父親提籃叫賣的辛苦,重要的是父親面對這些困難的態度。父親寧願過着這種清貧的日子,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的心中自有一番樂土。這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做事的一種態度,做人的一種態度。因爲時間有限,再說畢竟是一篇略讀課文,你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想做,那是不可能的,要捨得放棄。於是,我們就把想要表達的內容儘可能地隱藏在老師的評價語裏,希望這樣的一種生活態度能夠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點影子。

5、文本三次出現“萬年牢”,這三處“萬年牢”之間有着密切的內在關係。

萬年牢的產品質量贏得了生意的萬年牢,萬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誠實、守信的“萬年牢”的人品。父親如何能做出品質上乘的萬年牢?那是因爲他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我本來以爲,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複,否則,就會成爲陳詞濫調。我們要告訴孩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到第三處“萬年牢”已水到渠成,無須再多言,我只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我想,一切盡在不言中。事實上,我們太理想化了。孩子,畢竟才四年級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完全具備這種整合的能力,他們對這三個萬年牢的理解還是一塊一塊的,需要我們引導把分散的珠子串聯起來。所以經過討論,我們對三個萬年牢又進行綜合,三個萬年牢之間有什麼聯繫?那天我在試講的時候,一個孩子說得非常精彩,做糖葫蘆做生意就是在做人。

有些老師可能會有些疑問,你的教學中哪裏體現出略讀課文,抓的點也不少,挖掘得也不淺。雖然,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麼嚴格細緻,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並不意味着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讀書停留在初讀階段,不加總結與反芻,讀到的東西就會成爲過眼煙雲。事實上,粗知不等於淺知,粗知不等於少知。我們說,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爲集中,教學重點更爲突出,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比如今天讓學生思考“父親爲什麼能做出這麼好的糖葫蘆”時,我們重點抓了兩個句子,“紅、海棠去了把兒和尾,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選出上好的在陽光下晾曬。”“父親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寶盆上的光圈。”學生對字詞句進行了品讀,像“一點兒、都要、甩”等,在這個品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明白了父親能做出這麼好的糖葫蘆,是因爲父親選料嚴,工具好,手藝精,這個品讀的過程,更是在爲理解父親的認真實在做服務。因爲父親的認真實在纔會做出這麼好的糖葫蘆。通過重點精彩部分賞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粗知”,賦予了“粗知大意”比較豐富的內涵。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第十冊第25—26頁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理解,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認知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合作交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探索、嘗試精神,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通過引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並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魅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建立表面積的概念以及理解並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爲了讓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與發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嘗試教學法”,輔以“情境探究式”教學法、“觀察法”等,實現師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等思維方法的訓練,努力探索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新策略。

(二)學法《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因此,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

三、說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自備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一個,剪刀一把。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

環節

師生互動

設計理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舊知重溫鋪路搭橋

口答。

1、長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相對的棱的長度( ),相對的面()。

2、正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它的棱( ),每個面( )。它是特殊的( )。

3、看圖,指出各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回答。 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爲新知識鋪路搭橋。

二 創設情境 切入主題

1、動畫演示情境圖。媽媽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選了一份精美的禮物。爲了使禮物更加美觀,他打算親手包裝盒子。小明買回一張漂亮的包裝紙,爲了節約紙張,他想先裁下大小適宜的一塊再包裝,那麼至少要裁多大的紙呢? 小明該怎麼做呢?你能幫他出出主意嗎?

導入新課:這就要用到一個新的數學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 學生觀看並思考。

2、 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

生1:必須先知道盒子有多大。

生2:必須先算出盒子每個面有多大。

新課標強調,教材必須從屬於、服務於學生的需要,我們應該應用教材、靈活地處理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實際出發,因此,我對例1進行優化組合,真正使數學煥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情境的設計意在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感受到一種人文情懷。

三實踐操作 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與“我的發現”。操作提示:①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沿着棱剪開,再展平,看一看紙盒展開後的形狀。 ②在展開後的圖形中,分別用“上” “下”“前”“後”左“”右“標明。我的發現:你發現展開後的圖形,在長方體中哪些面的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正方體呢?並完成下表。

1、 學生動手操作。

2、 觀察發現並完成表格。(每人一張)

3、 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4、 彙報。

生1:我發現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生2:我發現長方體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後面相等、左右面相等。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想,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對這一理念作出較好的詮釋。給予學生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去發現,解惑,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學生建立積的表象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 自主探究 深化主題

動畫演示並講解長方體拆成平面展開圖,引導學生建立表面積的表象。

1、 認真觀察並加深理解展開後的圖形與原長方體之間的聯繫。

2、 建立表面積的表象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現代化信息技術是作爲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

通過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示長方體拆成平面展示圖,從而促使學生建立”表面積“的表象,爲下面學習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做好準備。 再現情境圖,提出嘗試問題:你能否幫小明算出紙要裁多大? 自讀課本例1。嘗試練習 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變”教數學“爲”用數學“,同時,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出示討論提綱:

1、 你是怎樣算的。

2、 正確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關鍵是什麼?

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交流,能讓學生更, 寬20釐米, 高30釐米。請你幫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像這種不需要算出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的情況。你還能舉出例子嗎? 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考慮需要計算哪些面的面積,完成練習並及時反饋。 舉例子,如計算游泳池的表面積、粉刷柱子等。 提高性練習旨在喚起學生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懂得根據實際來解決問題,同時,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有”用“的。

五總結評價 課堂延伸

總結評價。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對你有什麼幫助。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既能梳理所學知識,又可以培養他們的'反思意識。 課堂延伸。 同學們,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它的表面積怎樣算比較簡便?爲什麼? 課後思考。 這個有”挑戰性“的任務能較好地延伸課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他們在課外也動起來。

六說板書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方法一: 方法二: 6×5×2+6×4×2+5×4×2 (6×5+6×4+5×4)×2 上 下 前 後 左 右

就本課的板書而言,我儘量做到簡潔明瞭,突出重點和難點。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整數和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藉助具體的量和幾何直觀,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係,初步認識小數。認識小數都要基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組圖,從質量、價格、體溫、身高四方面說明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隨後以“量身高”爲主要情境組織教學,通過人民幣、米制系統、面積、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來幫助學生體會、認識小數的含義。學好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爲以後系統學習小數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會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通過具體實例,知道以米爲單位,以元爲單位的小數的實際意義。

2、藉助“米尺”模型,認識0.1米與1分米與十分之一米之間的關係,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制分數之間的聯繫,滲透數形結合的方法。

3、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會認、讀、寫一位小數,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小數的含義。

藉助“米尺”模型,認識0.1米與1分米與十分之一米之間的關係,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制分數之間的聯繫。

二、說學情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都已經見過小數,部分學生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但對小數的含義、讀寫法都沒有正確、統一的認識。對小數的含義學生理解起來有還有就一定難度,教學時要藉助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去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屬於概念教學,較爲抽象,所以,本節課我以直觀演示法爲主,輔以談話啓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知識遷移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

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結合情境,認識小數

1、激趣導入,引出小數。

新課開始我創設了數王國運動會的情境,用動畫的形式出示3.45,讓學生試讀,問學生知道他是什麼數嗎?從而揭示本節課的內容的學習。

2、認讀小數。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在哪見過小數?並出示書中的情景圖,讓學生感受到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小數和我們原來學過的整數有什麼不同,再此基礎上指出,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以3.45這個小數爲例,放手讓學生嘗試讀小數,並自己總結出小數的讀法。

(二)藉助米尺,初識小數

1、出示例1情境圖,提出問題。

王東身高1米3分米用米做單位怎麼表示,學生嘗試解決,學生可能會說出1米3分米等於1、3米,但說不清原因。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進入學習。

2、教學以米爲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以米爲單位的小數的含義。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用米尺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回憶分數的知識,告訴學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數表示,還可以寫成小數0.1米。學生直觀感受到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之間的關係。接着讓學生在米尺上再找一找哪是0.1米,讓學生感受只要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這每一份都是0.1米,加深對小數含義的理解。

然後問學生3分米你能用小數表示嗎?請你寫在本上,從而教學小數的寫法。

接着讓兩人一組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到米尺上找小數,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直觀感受,進一步理解以米爲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學到這例1的問題學生會很容易解決了。重點讓學生體會1.3米表示的現實意義,加深對小數的認識,然後通過課件演示在尺子上表示1.3米,爲數軸上表示小數做鋪墊。那老師身高1.6米是多高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鞏固練習,運用小數

1、完成課本92頁做一做。

2、填一填,畫一畫。

3、在數軸上寫出相應的小數。

所有的習題設計都是爲了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並鞏固小數的寫法,其中第一題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知識遷移,理解以元爲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第2題利用正方形使學生內化分數和小數的關係,第3題引入數軸,不僅鞏固了小數的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4、瞭解古代小數的表示方法,豐富學生對小數的認識。

(四)全課總結,分享收穫

學生談談本節課有那些收穫?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是中圖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的開篇,從教材內容看,是以亞洲爲案例的大洲自然環境的描述,內容的編排上體現了區域自然地理的框架,由“世界上最大的洲”、“地形起伏大河流衆多”、“氣候複雜多樣”三部分構成。教材通過地圖、圖片和數據,闡述了亞洲的自然環境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料並補充相應的圖片,引導學生髮現亞洲獨特的自然環境特點及各要素的相互關係,建立形象、直觀的印象。這節內容在初中地理知識結構體系中也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它不僅要將上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地理區域學習中,而且也爲學生繼續學習後面的相關地區和國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

初中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利用地形圖說出亞洲地形的特點,知道亞洲河流的流向特點;

2.能夠推測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係;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環境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等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培養學生的自豪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內容,學生情況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亞洲地形特點、河流特點以及地形與河流的關係,會讀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

五、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學法如下:

教法:地圖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法、比較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創設法、探究法、案例法等。

1.地圖法:對這節教材內容比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插圖,將其製成富有動感的色彩鮮豔的畫面。將繁雜的地理事物變成簡單直觀的圖像,化難爲易,變抽象爲具體。通過地圖設計一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線索,有助於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這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

2.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方法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且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3.情景設置法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爲主線,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爲學生創設問題情景,激起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學法:讀圖法、自學法、歸納總結法、合作探究法、實驗法、角色扮演法、練習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採用諺語導入:本節課,我先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句諺語,那麼,有沒有同學幫我們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是怎樣的呢?

這其中就包含了兩項構成我們非常重要的兩個地理要素:一個是地形、一個是河流。

設計意圖:採用大家熟悉的名言俗語,能夠拉近地理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導入結束後從地理學角度提出本課重要的兩項要素,把導入和本課內容緊密掛鉤。

(二)新課教學

1.亞洲地形特點

首先給學生呈現“亞洲地形圖”,並且給學生介紹分層設色地形圖判讀技巧。

分層設色地形圖,它是一種用不同顏色來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以展示地球表面五種基本類型的地圖。(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人們又把某一地區具體的地形叫做地形區。

設計意圖:給學生講解該類地圖判讀技巧,爲後面學生讀圖掃清障礙。

【活動一:知地形】

①讀“亞洲的地形”圖,在三分鐘內對照圖例查找以下地形區,讀取海拔信息,並嘗試記憶它們在亞洲所處的位置。(高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山地:東西伯利亞山地,喜馬拉雅山脈及其最高峯珠穆朗瑪峯。)

②請大家一會根據老師的提示,我讀出一個地形區,大家舉手搶答,第一舉手的同學,將代表該地形區的“名稱條”和“高度條”標在大家右側的地形圖上,我們看看哪些同學記得最準,標的最快。用珠穆朗瑪的和死海的高差來講解地勢的概念。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給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進行學習和討論,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

【活動二】“說見聞”

創設問題情境“說見聞”。前後四位同學爲一小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動:組號爲單號的按照情境1進行,雙號的按照情境2進行。請每一位同學記清楚自己的分工。創設如下兩個情景:

情境1:你們小組自北向南沿80°E經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情境2:你們小組從西到東沿30°N緯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們會依次經過哪些地形區?它們海拔多少?請討論後用流暢的語言與同學們分享你們在這條線上對地勢變化的感受。

現在老師給大家呈現兩幅非常熟悉的地形剖面圖,而且他們就是沿着80°E和30°N作的亞洲地形剖面圖。

教師總結:亞洲地勢特點:

轉折:那麼現在請大家回憶,老師剛纔的那句話“水往低處流”,地形特點已經得出來了,那你此時認爲亞洲的地形會對他的河流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呢?

設計意圖:與導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相呼應,前後呼應使課堂爲一個有機整體,課堂更具有生命力。同時提出疑問,讓學生思考,爲後面學習亞洲河流的特點奠定基礎。

2.亞洲河流特點

【活動三】“識河流”

①讀“亞洲的地形”圖,在圖中描畫出以下四組河流,觀察並總結其流向特點。

a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

b黑龍江,黃河,長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東

c恆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

d錫爾河,阿姆河; 自東向西

教師總結:

總結地形與河流的關係:

【活動四】“識湖泊”

呈現“亞洲的湖泊分佈圖”和“死海”“貝加爾湖”的景觀圖,學生看圖交流。

亞洲湖泊衆多,在溼潤氣候區多爲淡水湖,在乾燥氣候區多爲鹹水湖。

亞洲湖泊之最: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裏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上鹽度最大的鹹水湖。

設計意圖:提供湖泊的圖片,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拓寬學生的地理視野。

(三)拓展+作業

拓展: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環境,我們的思路應該是怎麼樣的?

①分析某大洲自然環境特徵的方法:

②讀圖、文等資料瞭解自然環境中地形、河流等的概況;

③能總結該大洲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點;

④綜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學生,讓學生歸納出探究某一地區自然環境的方法思路,能夠提升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和學會知識的遷移。

作業:

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別有什麼特點?兩者的相互關係又是怎樣呢?

設計意圖:利用前面總結的方法,學習另外一個地區,學會知識的遷移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小結昇華

採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分析了亞洲的地形特點、河流特點,老師希望大家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既能認識到水往低處流在亞洲的體現和原因,也能真正做到人往高處走,不斷的攀登,永不停息。

設計意圖:小結部分與導入前後呼應,同時在課堂結束知識讓學生的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以昇華。

七、板書設計

這種結構式的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加清晰,層析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和完整。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