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 > 史部 > 逸周書 > 《逸周書》卷九

《逸周書》卷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逸周書》卷九
芮良夫解第六十三

  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謀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無遠不服,無道,左右臣妾乃違。民歸於德,德則民戴,否則民讎。茲言允效與前不遠。商紂不道,夏桀之虐肆無有家。嗚呼,惟爾天子嗣文武業,惟爾執政小子同先王之臣昏行□顧道,王不若,專利作威,佐亂進禍,民將弗堪。治亂信乎,其行惟王,暨而執政小子攸聞。古人求多聞以監戒,不聞是惟弗知。除民害不惟民害,害民乃非後,惟其讎。後作類,後弗類,民不知後,惟其怨。民至億兆,後一而已,寡不敵眾,後其危哉。

  “嗚呼!□□□如之。今爾執政小子,惟以貪諛為事,不勤德以備難。下民胥怨,財力單竭,手足靡措,弗堪上,不其亂而。以予小臣良夫,觀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遠,罔有代德。時為王之患,其惟國人。嗚呼!惟爾執政朋友小子其惟洗爾心、改爾行,克憂往愆,以保爾居。爾乃聵禍玩烖,遂弗悛,餘未知王之所定,矧乃□□。惟禍發於人之攸忽,於人之攸輕,□不存焉。變之攸伏。爾執政小子不圖善,偷生苟安,爵以賄成,賢智箝口,小人鼓舌,逃害要利,並得厥求,唯曰哀哉。

  “我聞曰,以言取人,人飾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飾言無庸,竭行有成。惟爾小子,飾言事王,黶蕃有徒。王貌受之,終弗獲用,面相誣蒙,及爾顛覆。爾自謂有餘,予謂爾弗足。敬思以德,備乃禍難。難至而悔,悔將安及,無曰予為惟爾之禍也。”

  太子晉解第六十四

  晉平公使叔譽於周,見太子晉而與之言。五稱而三窮,逡巡而退,其言不遂。歸告公曰:“太子晉行年十五,而臣弗能與言。君請歸,聲就復與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將以為誅。”平公將歸之,師曠不可曰:“請使瞑臣往與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復之。”

  師曠見太子,稱曰:“吾聞王子之語,高於泰山,夜寢不寐,晝居不安,不遠長道,而求一言。”

  王子應之曰:“吾聞太師將來,甚喜。熱又懼吾年臣少,見子而慎,盡忘吾其度。”

  師曠曰:“吾聞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驕,自晉始如周,行不知勞。”

  王子應之曰:“聲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積施關,道路無限,百姓悦之,相將而遠,遠人來歡,視道如咫。”

  師曠告善,又稱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則,由舜而下,其孰有廣德?”

  王子應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遠人,皆得己仁,此之謂天。如禹者,聖勞而不居,以利天下,好取不好與,必度其正,是謂之聖。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無方,服事於商,既有其眾,而返失其身,此之謂仁。如武王者義,殺一人而以利天下,異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謂儀。”

  師曠告善。又稱曰:“宣辨名命,異姓惡之。王侯君公,何以為尊,何以為上?”

  王子應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謂之胄子;胄子成人能治上官,謂之士;士率眾時作,謂之曰伯;伯能移善於眾,與百姓同,謂之公;公能樹名生物,與天道俱,謂之侯,侯能成羣,謂之君。君有廣德,分任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於四海,曰天子,達於四荒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師曠罄然。又稱曰:“温恭敦敏,方德不改,聞物□□,下學以起,尚登帝臣,乃參天子,自古誰?”

  王子應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義治律,萬物皆作,分均天財,萬物熙熙,非舜而誰能?”

  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跔,是以數也。”

  王子曰:“請入坐。”遂敷席注瑟。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乃注瑟於王子,王子歌嶠曰:“何自南極,至於北極,絕境越國,弗愁道遠。”

  師曠蹶然起,曰:“瞑臣請歸。”王子賜之乘車四馬,曰:“太師亦善御之。”師曠對曰:“御吾未之學也。”王子曰:“汝不為夫《詩》,《詩》雲:‘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志氣鑣鑣,取予不疑。’以是御之。”師曠對曰:“瞑臣無見,為人辯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聞而易窮。王子,汝將為天下宗乎?”

  王子曰:“太師何汝戲我乎?自太昊以下,至於堯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夫大當時而不伐,天何可得?吾聞汝知人年之長短,告吾。”

  師曠對曰:“汝聲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壽。”

  王子曰:“然。吾後三年,將上賓於帝所,汝慎無言,殃將及汝。”

  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王佩解第六十五

  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民在順上。合為在因時,應事則易成。謀成在周,長有功在力多。昌大在自克,不過在數懲。不困在豫慎,見禍在未形。除害在能斷,安民在知過,用兵在知時,勝大患在合人心。殃毒在信疑,孽子在聽內,化行在知和,施捨在平心。不幸在不聞其過,福在受諫,基在愛民,固在親賢。禍福在所密,利害在所近,存亡在所用,離合在出命。尊在慎,威安在恭己,危亡在不知時。見善而怠,時至而疑,亡正處邪,弗能居此,得失之方也,不可不察。

  殷祝解第六十六

  湯將放桀於中野,士民聞湯在野,皆委貨扶老攜幼奔,國中虛。桀請湯曰:“國所以為國者,以有家;家所以為家者,以有人也。今國無家無人矣,君有人,請致國君之有也。”

  湯曰:“否。昔大帝作道,明教士民。今君王滅道殘政,士民惑矣,吾為王明之。”士民復致於桀,曰:“以薄之居,濟民之賤,何必君更?”桀與其屬五百人南徙千里,止於不齊,民往奔湯於中野。桀復請湯,言:“君之有也。”湯曰:“否。無為君王明之,士民復重請之。”桀與其屬五百人徙於魯,魯士民復奔湯。

  桀又曰:“國君之有也,吾則外。人有言,彼以吾道是邪,我將為之。”湯曰:“此君王之士也,君王之民也,委之何?”湯不能止桀。

  湯曰:“欲從者,從君。”桀與其屬五百人去居南巢。

  湯放桀,而復薄三千諸侯大會,湯退,再拜,從諸侯之位。湯曰:“此太子位,有道者可以處之,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故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紀之,唯有道者宜久處之。”

  湯以此讓,三千諸侯莫敢即位,然後湯即天子之位。與諸侯誓曰:“陰勝陽即謂之變,而天弗施。雌勝雄即謂之亂,而人弗行。”故諸侯之治,政在諸侯之大夫,治與從。

  周祝解第六十七

  曰:維哉其時,告汝□□道,恐為深災,歡哉,民乎,朕則生汝,朕則刑汝。朕則經汝,朕則亡汝,朕則壽汝,朕則名汝。故曰:文之美而以身剝,自謂智也者,故不足。角之美,殺其牛,榮華之言,後有茅。凡彼濟者,必不怠。觀彼聖人,必趣時。石有玉傷其山,萬民之患在□言及。時之行也,勤以徙,辟召道者,福為禍。時之從也,勤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故曰:費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地出物而聖人是時,雞鳴而人為時,觀彼萬物,且何為求?故他有時,人以為正;地出利,而民是爭。人出謀,聖人是經,陳五刑,民乃敬。教之以禮,民不爭,被之以刑,民始聽。因其能,民乃靜。故狐有牙而不敢以噬,豲有蚤而不敢以撅。勢居小者,不能為大。特欲正中,不貪其害。凡勢道者,不可以不大。故木之伐也,而木為斧賊,難之起,自近者。二人同術,誰昭誰暝;二虎同穴,誰死誰生。故虎之猛也,而陷於獲;人之智也,而陷於詐。曰之美也,解其柯;柯之美也,離其枝;枝之美也,拔其本。儼矢將至,不可以無盾。

  故澤有獸而焚其草木,大威將至,不可為巧。焚其草木則無種,大威將至,不可以為勇。故天之生也,固有度;國家之患,離之以故。地之生也,國有植,國家之患,離之以謀。故時之還也,無私貌;日之出也,無私照。時之行也,順至無逆。為天下者,用大略。火之燀也,固定上。為天下者,用牧。水之流也,固走下。不善,故有桴。故福之起也,惡別之;禍之起也,惡別之。

  故平國若之何?須國覆國事國孤國屠,皆若之何?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食威之失也,陰食陽。善為國者,使之有行。是彼萬物,必有常。國君而無道,以微亡。故天為蓋,地為軫。善用道者,終無盡。地為軫,天為蓋,善用道者,終無害。天地之間,有滄熱,善用道者,終不竭。陳彼五行,必有勝,天之所覆,儘可稱。故萬物之所生也,性於從;萬物之所反也,性於同。故惡姑幽,惡姑明,惡姑陰陽,惡姑短長,惡姑剛柔。

  故海之大也,而魚何為可得?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人智之邃也,奚何為可測?跂動噦息,而奚為可牧?玉石之堅也,奚可刻?陰陽之號也,孰使之?牝牡之合也,孰交之?君子不察,福不來。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詐。欲伐而不得,深斧柯;欲鳥而不得,生網羅;欲彼天下,是生為。維彼幽心,是生包;維彼大心,是生雄;維彼忌心,是生勝。

  故天為高,地為下,察汝躬,奚為喜怒。天為古,地為久,察彼萬物,名於始。左名左,右名右。視彼萬物,數為紀。紀之行也,利而無方,行而無止,以觀人情。利有等維,彼大道成而弗改,用彼大道知其極,加諸事,則萬物服。用其則必有羣,加諸物則為之君,舉其修則有理,加諸物則為天子。芮良夫解第六十三

  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謀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無遠不服,無道,左右臣妾乃違。民歸於德,德則民戴,否則民讎。茲言允效與前不遠。商紂不道,夏桀之虐肆無有家。嗚呼,惟爾天子嗣文武業,惟爾執政小子同先王之臣昏行□顧道,王不若,專利作威,佐亂進禍,民將弗堪。治亂信乎,其行惟王,暨而執政小子攸聞。古人求多聞以監戒,不聞是惟弗知。除民害不惟民害,害民乃非後,惟其讎。後作類,後弗類,民不知後,惟其怨。民至億兆,後一而已,寡不敵眾,後其危哉。

  “嗚呼!□□□如之。今爾執政小子,惟以貪諛為事,不勤德以備難。下民胥怨,財力單竭,手足靡措,弗堪上,不其亂而。以予小臣良夫,觀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遠,罔有代德。時為王之患,其惟國人。嗚呼!惟爾執政朋友小子其惟洗爾心、改爾行,克憂往愆,以保爾居。爾乃聵禍玩烖,遂弗悛,餘未知王之所定,矧乃□□。惟禍發於人之攸忽,於人之攸輕,□不存焉。變之攸伏。爾執政小子不圖善,偷生苟安,爵以賄成,賢智箝口,小人鼓舌,逃害要利,並得厥求,唯曰哀哉。

  “我聞曰,以言取人,人飾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飾言無庸,竭行有成。惟爾小子,飾言事王,黶蕃有徒。王貌受之,終弗獲用,面相誣蒙,及爾顛覆。爾自謂有餘,予謂爾弗足。敬思以德,備乃禍難。難至而悔,悔將安及,無曰予為惟爾之禍也。”

  太子晉解第六十四

  晉平公使叔譽於周,見太子晉而與之言。五稱而三窮,逡巡而退,其言不遂。歸告公曰:“太子晉行年十五,而臣弗能與言。君請歸,聲就復與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將以為誅。”平公將歸之,師曠不可曰:“請使瞑臣往與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復之。”

  師曠見太子,稱曰:“吾聞王子之語,高於泰山,夜寢不寐,晝居不安,不遠長道,而求一言。”

  王子應之曰:“吾聞太師將來,甚喜。熱又懼吾年臣少,見子而慎,盡忘吾其度。”

  師曠曰:“吾聞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驕,自晉始如周,行不知勞。”

  王子應之曰:“聲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積施關,道路無限,百姓悦之,相將而遠,遠人來歡,視道如咫。”

  師曠告善,又稱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則,由舜而下,其孰有廣德?”

  王子應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遠人,皆得己仁,此之謂天。如禹者,聖勞而不居,以利天下,好取不好與,必度其正,是謂之聖。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無方,服事於商,既有其眾,而返失其身,此之謂仁。如武王者義,殺一人而以利天下,異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謂儀。”

  師曠告善。又稱曰:“宣辨名命,異姓惡之。王侯君公,何以為尊,何以為上?”

  王子應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謂之胄子;胄子成人能治上官,謂之士;士率眾時作,謂之曰伯;伯能移善於眾,與百姓同,謂之公;公能樹名生物,與天道俱,謂之侯,侯能成羣,謂之君。君有廣德,分任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於四海,曰天子,達於四荒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師曠罄然。又稱曰:“温恭敦敏,方德不改,聞物□□,下學以起,尚登帝臣,乃參天子,自古誰?”

  王子應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義治律,萬物皆作,分均天財,萬物熙熙,非舜而誰能?”

  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跔,是以數也。”

  王子曰:“請入坐。”遂敷席注瑟。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乃注瑟於王子,王子歌嶠曰:“何自南極,至於北極,絕境越國,弗愁道遠。”

  師曠蹶然起,曰:“瞑臣請歸。”王子賜之乘車四馬,曰:“太師亦善御之。”師曠對曰:“御吾未之學也。”王子曰:“汝不為夫《詩》,《詩》雲:‘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志氣鑣鑣,取予不疑。’以是御之。”師曠對曰:“瞑臣無見,為人辯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聞而易窮。王子,汝將為天下宗乎?”

史記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每日精選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