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四年級美術下冊《落日》

一、説教材:

本冊教材採用散點式的結構,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四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

二、説學生:

1、四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日趨形成,繪畫水平處於半抽象半具象的階段,學生繪畫能力相差比較大。

2、學生觀察力也日趨成熟,對周圍的事物有感性的認識了,所以在繪畫中已經體現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對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還必須進一步提高。

3、學生對於繪畫比較感興趣,但由於寫實期的學生往往回認為畫的越來越好,這種意識往往束縛他們大膽的創作慾望,變得越來越膽小,束手束腳,唯恐別人説畫的不好。

重點:懂得不同的觀察時間和地點,落日的色彩都會有不同。根據自己的感受能觀察出不同時間和地點的`落日時天空以及周圍景物的色彩變化規律。

難點:經過觀察、分析後,能在主觀感受的同時尊重落日的色彩變化,大膽地表現落日美景。

三、説教學過程:

教具準備:瞭解並收集、整理有關落日的知識和圖片,製作好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事先觀察落日,拍攝落日,收集有關落日的知識和圖片以及準備好水粉畫工具和顏料。

教師對用顏料表現和使用加以示範,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水粉顏料的可覆蓋性和可調和性。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

怎樣把落日的美景,用顏料表現出來,特別是過渡的地方。天空中大量的紅、黃色和紫色,染紅了樹,染紅了湖水,呈現了水天一色的美景。啟發學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認識落日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落日美景,從而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和慾望。

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善於去發現美,勇於去表現美。

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的第一課時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15課,這個單元是圍繞“珍愛我們的家園”這個主題,訓練重點是注意把握主要內容,聯繫實際,深入思考。讓學生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繫,懂得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鼓勵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這是一篇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説稿。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無比的眷顧和真摯的情感。文章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裏行間處處充滿着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他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反覆出現,產生一詠三歎的表達效果,不僅深化主題,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2、學情分析

學生進入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積累了一些語言,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所藴含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異,讓孩子在本節課中在原有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各有所獲,通過朗讀,想象理解課文,感悟道理。

3、説教學目標

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是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情感。

是引導學生體會語言優美,感悟語言藴含的意義,並進行仿寫。

4、説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課文,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5、説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説教法、學法

採用“問題引導、當堂訓練”的方法,抓住課題的“神聖”。以此為主線,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學會運用各種方法來(如: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句子、聯繫上下文、聯繫實際,深入思考)培養學生閲讀後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説教學步驟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我採取了四個步驟:

1、設計一個填空:“這片土地是()的”而後,圍繞課題質疑: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為什麼用神聖來形容這片土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解決生字、詞。

2、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通過讀書、討論和交流,學生明確了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先告訴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接着告訴人們要善待土地,保護好河水、空氣、動植物。最後強調,大地是人類的母親,要保護好她。

3、品讀課文前三自然段。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向他們介紹寫作背景,然後,讓大家再自由朗讀課文前三自然段。感悟哪些內容讓你感到神聖?課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到,所有的一切在他們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神聖的。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幫助大家再顯那耕地縱橫交錯,植物綠如海洋;山脈連綿起伏,羣山環繞,河水清澈見底的畫面。讓大家通過優美的語言想象美麗的畫卷,然後通過誦讀,把自己感受到的温馨、美麗、富饒、和諧的情懷錶達出來。

4、根據第二自然段進行仿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文章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讓同學們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寫作特點進行仿寫。

小結

1、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聖潔。

2、體會人與自然的休慼相關,從我做起關愛大自然。

四、説板書設計

土地神聖

河流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善待土地空氣

動植物

我們屬於大地

説課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學科學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潛望鏡的祕密》。

一、設計理念:

首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本節課的設計,我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考慮的:

【課標解讀】:

課程標準要求:

1、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2、瞭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課程標準解讀:通過探索實踐,瞭解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的性質。

行為動詞:瞭解。能夠用語言描述對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這一性質的理解。

核心概念: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的性質。由平面鏡可以反光,一個平面鏡可以使光的傳播路線發生改變,使學生認識到兩個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從而理解潛望鏡的原理,並掌握製作簡易潛望鏡的方法。

行為條件:通過探索實踐。設計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發現問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瞭解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這一性質。

由此看來,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有兩個層次:

1、第一個層次是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科學探究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經歷猜想、驗證、實踐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2、第二個層次是通過探索實踐,瞭解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的性質。理解潛望鏡的原理,能夠製作簡易的潛望鏡。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青島版五年制教材四年級下冊。在學習本節課的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光,知道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還了解了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特點,知道平面鏡能使光的傳播路線發生改變。本節課以潛望鏡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與交流,使學生認識到潛望鏡的內部構造及作用,瞭解平面鏡反光的性質。學生嘗試做一個簡易的潛望鏡。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科學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我所任班級共有40人,絕大多數學生對科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生活中,學生對鏡子並不陌生,通過前兩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於光和平面鏡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知道什麼是平面鏡,平面鏡能夠反光,一個平面鏡能使光的傳播路線發生改變。要想更好的開展活動,需要學生課前蒐集有關的資料,準備實驗材料,為實驗操作做好充足的準備。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實踐,瞭解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理解潛望鏡的原理。(重點)能夠製作簡易的潛望鏡。(難點)。

2.能用語言、文字、繪圖等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會查閲書籍及其他信息源。

3、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研究、探討的興趣。

教學評價:

1、目標一主要通過4道選擇題來了解目標達成度。

2、目標二主要通過問答、畫圖等來了解目標達成度。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潛望鏡模型。每個小組準備平面鏡、膠帶、硬紙板(或牙膏盒)、剪刀等實驗材料。

三、教學環節:

本節課的教學,我一共設計了5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巧設情境,引導質疑。新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遊戲“隔桌找物” ,就是讓學生想辦法看到高處的物體,認識潛望鏡的作用,以此導入到新課的探究,這樣導入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探究,啟發起學生探究潛望鏡祕密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是提出疑惑,自主探究。首先提出問題:這潛望鏡裏面究竟藏着什麼祕密呢?引發學生思考:平面鏡反光的性質在潛望鏡中是如何應用的。學生提出猜想,然後開展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每組內的簡易潛望鏡,採用自己喜歡的觀察方式進行研究。學生展示交流,得出結論:在潛望鏡上下各有一面傾斜45°角的平面鏡。地上面的、遠處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潛望鏡上面這塊平面鏡上,再反射到下面這塊平面鏡上,再反射到人的眼裏,人就能從低處看見地上面的、遠處的景物。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潛望鏡的內部結構畫下來,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潛望鏡的內部構造,並與自己的猜想相對比,進一步深化對潛望鏡的認識,達到認識潛望鏡內部結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然後,聯繫生活,讓學生感受平面鏡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第三個環節是動手實踐,拓展應用。 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準備的實驗材料製作簡易的潛望鏡。全班交流,展示作品。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是總結收穫。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穫和體會。

第五個環節是拓展延伸。給學生留下問題:調查瞭解,真正的潛望鏡是什麼樣的?設計一個能夠看到四面八方的潛望鏡。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這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組課文為我們展現了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金錢的魔力》選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温的短篇小説《百萬英鎊》。課文主要講了“我”到裁縫鋪買衣服時,先遭到冷遇,而後由於拿出了一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又倍受關照的故事。作者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至上的醜態。文章主要採用前後內容對比的方法,通過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變化來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託德和老闆的性格特點,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閲讀外國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根據課文內容瞭解託德和老闆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以後的寫作中學會運用。

説教學程序:

本課擬一課時完成,全文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四個環節。

一、揭題解題

1、金錢:百萬英鎊。概述故事背景:一個富豪之家剛接過錢去時,—————就像——————

向那張鈔票瞟了一眼時,—————就像—————

看清楚了那張鈔票時,————————就像——————

講到第二句時課件拓展火山邊上凝固起來的熔巖圖片,讓學生通過具體可感的實物來理解這個恰切的比喻。

第三句學生可能會説:看清楚了那張鈔票時,他再也沒有了那份傲慢與神氣,就像焉了的.茄子,毫無生氣。

看清楚了那張鈔票時,他的臉色大變,就像剛被領導批評過的犯錯的職員。

看清楚了那張鈔票時,他用仰視的神情望着託德,就像見到了大財神一樣。

3)指導朗讀。

馬克吐温的描寫就是與眾不同,同一張臉在短短的時間裏就有了這麼多的變化。這都是因為有了百萬英鎊,這時二次回扣課題讀——這就是金錢的魔力!

(二)老闆的形象——自讀交流

1、找出文中有關老闆的各種描寫,談談對人物的感受。完成---------------的老闆,並從文中找出依據。

2、交流:驚喜萬分、語無倫次、説話囉嗦、世故圓滑、見風使舵、畢恭畢敬等。

3、小結:是什麼使他變成了這樣呢?——百萬英鎊,這時三次回扣課題讀——這就是金錢的魔力!

通過這一環節的自讀交流,學生頭腦中許多鮮活的詞語就派上用場了,課標中也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學生在交流中感悟了人物的特點,也在運用中積累了詞語。真是一舉三得。

四、主題昇華

1、出示説話訓練題目:

因為沒錢,我——,託德——,老闆——。

因為有錢,我——,託德——,老闆——。這就是金錢的魔力。

2、對金錢的魔力是否有了更新的認識?

3、可是我要告訴同學們:生活中沒錢不行但錢也不是成能的,我們應該正視金錢,別做金錢的奴隸。

馬克·吐温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説大師。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馬克吐温的《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乞丐》等作品,描繪了一幅幅形象資本主義社會的幽默畫。這些作品讀來親切、自然,充滿輕鬆的幽默又藴涵深刻的批判意義,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㈠課程標準依據

[1]感受身邊得變化,瞭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改革開發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國家、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2].知道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理解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造福於人民的必要性,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瞭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理解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 狀,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使命感。

㈡教學具體內容:

⑴主要闡述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初步建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⑵黨的“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

⑶瞭解現階段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及意義;理解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瞭解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本課包括“主題詞” 、“探究園” 、“國情導讀”、“實踐與評價”、“閲讀與感悟”五個板塊。

“主題詞”揭示了本課主要內容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小康社會、共同富裕。

“探究園” 個案探討講述海爾從一個虧損的小廠發展成為世界百強企業的變遷史,通過提問讓學生思考探討海爾這樣的企業成功的原因。

“國情導讀”共安排了三個子欄目。第一目;“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二目;“讓一切財富充分湧流”第三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實踐與評價”設置了一個調查與分析的活動讓學生對照全面小康的“1項具體指標”,調查自己所在區的情況,找一找還有哪些差距。

“閲讀與感悟”提供兩個材料:一個是“蘇州實踐:小康概念的萌生”;另一個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華西”。

二、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全面小康社會的表現;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我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國家的行列;“三步走”戰略。

理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義;“四個尊重”方針;共富與先富的關係;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區別;我國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標

增強閲讀理解能力,能夠閲讀理解本課基本內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討相關經濟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確表達能力,特別是關於“三步走”、“共富”與“先富”、“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等問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論聯繫實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對時事政治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我國目前的小康社會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時能客觀看待現實,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我國正處在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認同社會主旋律,保持高度的愛國熱情和主人翁意識,增強歷史使命感。認同“四個尊重”方針,確立勞動光榮的觀點,培養創新意識,努力學習,立志成才。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⑴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⑵“如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

⑶ “總體富裕”和“全面小康”;

⑷“讓一切財富源泉充分湧流”。

2.教學難點:

⑴“讓一切財富源泉充分湧流”;

⑵“先富”和“後富”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調查研究、教師引導

四、學生分析:

針對的問題:

1對“市場經濟、小康社會、共同富裕”的理解,學生在思維水平上有一定難度,他們的`知識背景過於單薄,也需要佈置他們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關情況。

2當今社會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教育人才勞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生對事物的認識很不成熟,感性而又片面。

2、學生的需要:

⑴中學生生活在社會中 認清國情是樹立公民意識的需要這有利於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和自覺關心社會責任感。

⑵九年級學生比較關心國家大事,忌諱理論説教,灌輸,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特點,以學生喜見樂聞的形式呈現,加深對國情的瞭解。

⑶加強科技教育重要性方面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它們的作用,正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積極追求,是學生的需要,有助於他們珍惜受教育的機會,認真完成學業,把思想具體落實到行動中,這對於學生健康成長十分必要。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上午好,我的説課題目是《晁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晁錯》是魯人版選修課《史記》中的第一單元第二課,該單元以“以國家利益為先”為主題展開。本課通過塑造晁錯這一人物形象,展現人物不計個人得失,從國家利益出發,維護國家尊嚴的崇高精神境界。

對文言文,課標要求: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意在閲讀中舉一反三。再結合本課特點,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治、疾、奇、善、傾”等重點實詞以及“以、因、乃”虛詞。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

3、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4、分析晁錯這一人物形象。

其實,以上四點教學目標可歸納整合為兩點:一是積累基礎文言知識,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這也是本課的學習重點;二是本課的學習難點,理解晁錯這一人物形象。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法是點撥法。如在學案中補充與課文知識相關的“知識鏈接”和“課前導學”,做好學生課前預習的點撥引導工作。以及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點撥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1、誦讀品味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文章大意,感受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寄予的感情,在誦讀中逐步提高閲讀的能力。

2、歸納法

我建議我的學生,在各小組展示文言知識學習成果時,採用歸納法,可分為難辨字音、重點字詞、重要語句的翻譯三大類。《晁錯》這一課,四個小組的課前成果展示就運用此法,學生找到的知識點也比較的全面準確到位。

3、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練”不求多應求“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設計了四個鞏固練習題,作為當堂訓練。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過程我從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我是以“晁錯之死”引入本課。晁錯是西漢著名的思想家,他知識淵博,深得文、景二帝的賞識和寵信。他提出的削藩政策,以我們現代的眼光看也無疑是正確的治國方略,可當時晁錯削藩未成,倒引發吳楚之亂,落得個腰斬於東市慘死的結局,這是為什麼呢?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進入本課的學習,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

環節二,解讀文本,落實文言基礎知識。

此環節採用高效課堂模式,由四個小組的學生代表以板書的形式展示各小組討論學習的成果,要求各段知識點採用歸

納分類法,整理出重要知識點。同時加強誦讀的要求,強調學生要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文意,把握文言知識點。這樣要求的好處是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讓學生在閲讀中思考,在互助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我的工作是在四個小組的學生講解完文言知識點時,更正錯誤知識點和補充遺漏或相關的知識點。如在本文中“丞相申屠嘉心弗便”中的“便”字,由學生讀準字音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我提示學生可以據義定音。便(pián),本義是安逸,引申為滿意,意思是丞相申屠嘉心裏不滿意。讀biàn時,是便利、方便之意,如本文中的“因上便宜事”。另外,本課中有一重要的特殊句式,“時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本句屬於“中心詞+定語+者”這一模式的定語後置句。對這一模式的定語後置句,學生們並不陌生,以前就學過,如第四冊《蘇武傳》中“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還有上一課《廉頗與藺相如》中的“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三個例句放在一塊,稍一點撥,既讓學生鞏固了已有知識,又汲取了新知識,強化了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是告訴學生在解讀新文言文時,一定要有意識地聯繫以前學過的知識點。

環節三,問題導讀,分析晁錯這一人物形象。

此環節也同樣採用高效課堂模式,由學生根據學案設計的問題逐步深入分析晁錯這一人物形象。首先從晁錯的性格特點入手,分析種種性格特點給他造成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晁錯之死,被稱為西漢初年一大冤案,不光我們現代的人認為他死得很冤,就是當時的人也這麼認為,文中司馬遷就借鄧公之口表達了這一觀點。晁錯,為國忘家,為理想而獻身,死得奇冤,但他死得並非毫無價值,我們能從他身上學到什麼呢?引導學生反思晁錯這一人物形象,能各抒己見,從他身上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重點是引導學生髮現晁錯身上以國家利益為先,不計個人利益得失,為理想而現身的崇高精神品格,激發起學生為高考夢想為人生理想而奮鬥的熱情。

環節四,展示平台,角色體驗。

此環節找了兩位極富有表演天賦的學生編排了一幕話劇,將晁錯父子相見的情節搬上了舞台,這一環節不僅考察了兩位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掌握情況,話劇台詞的改編能力,也考察了對晁錯父子這兩個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同時,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更深入地體會了晁錯這一人物形象。事實證明,兩位學生表演得非常成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環節五,處理鞏固練習題,鞏固課文重要的文言知識點。

這部分題講求精練,側重於考察學生對本文字音、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的掌握情況。從學案所做的情況看,學生掌握情況良好,問題出在“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中的“衣”這個詞類活用的翻譯上。衣,名詞活用做動詞,應翻譯為穿着,表示晁錯被斬殺時的穿着狀態,而大部分學生都翻譯成了“穿上”。此知識點可引導學生聯繫以前學過的《齊桓晉文之事》中的“老者衣帛食肉”中的衣,加深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

環節六,分發下一課《郅都》學案,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四、説教學反思

沒有一節課是一無是處的,也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無缺的。每上完一節課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運行中的失誤。反觀《晁錯》這一課,我認為學案設計合理,學習目標明確,相關知識補充充分,既重視了基礎文言知識,又注重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同時又關注了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是我們高二語文組通課備課後集體智慧的結晶。關於我自己,存在的不足,我認為是在課外知識拓展延伸這一環節引導不夠,以後一定注意加強。

説課稿 篇7

《黃州快哉亭記》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讀本第三冊“山水清音”部分,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宋代散文,下面我按“説、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設想和説教學程序”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

(一)地位和課文的特點:

語文讀本“山水清音”部分編寫了《黃州新建小竹樓記》、《黃州快哉亭》、《入蜀記》、《任光祿竹溪記》、《西湖七月半》五篇,這些(遊記)取材廣泛,或描寫名山大川,或描寫風土人情,語言生動形象優美。山水的描寫中藴涵了深厚的人文內涵,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其審美能力。

《黃州快哉亭記》這篇記敍了蘇轍在遭遇貶職的挫折後,來到黃州(其兄蘇軾謫居之地),登臨快哉亭,欣賞壯觀景象,縱情山水之間,從自己、其兄和建亭之人三人的遭遇説開去,由此及彼,由小見大,提出“心中坦然,不以物傷性”的曠達人生態度,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本文內容清晰,各種信息一目瞭然,有利於提高學生文言文閲讀中的篩選信息和分析內容的能力;本文也出現了高考中考查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這對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和提高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從一箇中心出發,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圍繞一個範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結合本專題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能較熟練地翻譯課文。能力目標:能夠正確理解句子,提高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掌握“五字”翻譯法。情感目標:體會文中所寄寓的那種曠達胸襟,無往而不快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重點:積累實詞“病、當、過、勝”的詞義,掌握虛詞“以”的意義和用法,理解特殊句式,翻譯文言文句子,鞏固“五字”翻譯法

(四)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所寄寓的那種曠達胸襟,無往而不快的人生態度。

二: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節課我 採用以下教法實施:

運用預習稿、講學稿和習作稿整合課內外資源,力求實現落實基礎知識、培養能力素養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

三:説學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前應讓學生做充分的預習(掃清文字障礙、瞭解作者及相關背景),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重點放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而整體把握課文,可採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分析比較法來完成,在積累文言文知識、翻譯句子可利用知識卡片和習題鞏固的方式來完成。

四:説教學設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並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具體做法為:

1、閲讀,蒐集資料,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配合預習稿翻譯,實現第一層次學習目標的理解突破

2、充分利用學生小組,資源共享,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實現第二層次學習目標的理解突破3、通過課堂點撥和課後訂正,師生交流,徹底解決遺留問題,實現第三層次學習目標的.理解突破

五:説教學過程

第一步:解題導入,瞭解作者及背景

不知是因緣巧合,還是冥冥註定,一對親兄弟在不同時間卻因相同的命運先後來到“黃州”一個憑弔赤壁,

一個登臨“快哉亭”一個在此懷古

一個寫了遊“記” 哥哥名叫“蘇軾”

弟弟叫做“蘇轍”

讓我們走進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

預習成果展示:

瞭解本文文體“記”。回顧以以前學過的帶有“記”字的內容,然後歸納“記”是怎樣的一種文體。 回顧、思考與概括 (學生活動)

▲蘇轍,字 ,晚年因為隱居於穎水之濱,故自號 ,讀書學禪以終,諡號文定。其文平穩樸實,亦如其人,作品集名為 ,人生觀深受其父兄影響,與其父、其兄,合稱三蘇,皆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蘇轍被貶官的原因是

(設計意圖:破題導入,化用文學常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預習成果展示,讓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產生“豁然開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一)學生朗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關鍵語句(長江江流發生的變化、快哉亭命名的原因、作者認為保持快樂的關鍵)

在內容上前後思維緊密相連,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

(二)課文中作者的人生態度“曠達、無往而不快”

回顧寫作背景:寫於被貶官之際。

鑑賞文中的景物描寫:壯觀景色看出作者心胸。

鑑賞第三段,鑑賞重要句子:心中坦然,不以物傷性。

(三)分析比較法:比較《岳陽樓記》和本文,兩篇的主旨思想

(四)拓展延伸:蘇轍的人生觀深受哥哥蘇軾的影響,他們既是一往情深的親兄弟,又是互相欣賞的文壇摯友,我們不妨回顧以前學過的蘇軾作品,再一次細細品味,鑑賞兩篇的DNA是否相同。

(設計説明:多種教法的使用,形成師生互動,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由點到面,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前層浪”的教學效果。)

第三步:運用習作稿鞏固以上的課堂成果,加強文言文知識積累,提高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鞏固練習(見習題稿13、14)深刻理解內容

第13題:全都屬於以“快哉亭”命名的理由是( )

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波濤洶湧,風雲開闔

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

長州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馳騖。

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

第14題,下列對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從此亭上能夠盡情觀賞驚心動魄的風光,遙望遠處,漁人、樵夫的房舍可以清清楚楚的點數出來,讓人心情痛快,故稱“快哉”。

B作者認為張夢得在逆境中並未萎靡不振,而能縱情山水,尋得人生的樂趣,這表明他有超出常人的心胸。

C連綿的羣山,遼闊的森林,清風拂之,明月照之,都是會使文人墨客憂傷悲愁的景色,所以“快哉”之説是不對的。

D快樂也好,悲傷也罷,都是由人的心境決定的,只要人心胸坦蕩,不因外物而改變自己的真性情,就會感到快樂。

(設計説明:此教學步驟讓學生在文言文閲讀中養成一種意識:倒讀)

2文言文知識積累:實詞“病、當、過和勝”,虛詞“以”

進行鍼對性練習,(見習題稿11、12)

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覽觀江流之勝 勝 B王披襟當之 當

C將何往而非病 病 D此其中有以過人者 過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B 楚王之所以為樂

此世所以不傳也

C 使其中不自得

即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D 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至丹以荊卿為計

(設計説明“在做題中鞏固詞義,鞏固推測詞義的方法)

3翻譯文言文句子(見習題稿15題四個句子,涉及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和倒裝句式)。

變化倏忽,動心駭目。 譯文:

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

譯文: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譯文:

【教師總結】 蘇軾和蘇轍帶着政治上的失意而來,得到了什麼走的【學生思考】

1 我們從課文中可以學習的一種人生態度。(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

【贈記名言,師生共勉】看以下名言名句是否體現本節課作者所具有的人生態度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3)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現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曠達”的人生態度上,引用名言加以共勉。)

2我們在這一節課積累文言知識

(設計意圖:小結、思考是讓學生強化及複習課文內容,強化對重難點的消化)

八【課下作業】

以“得與失”為話題寫一篇複雜的記敍文,要求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可以編故事例如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蘇軾等等,也可以寫自己身邊的事。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獲得更深的人生感悟,獲從課文的學習中獲得一次痛快淋漓的審美洗禮,這也是文言文教學中人文性與工具性並重的體現。)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