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精華】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精華】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説課稿 篇1

我説的是湘版小學美術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第十課《風鈴叮噹》。本課是集“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為一體的綜合美術課。新的美術課程更多地呼喚人文關懷的迴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欣賞,鼓勵學生大膽創作,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此,我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倡導學生快樂地學、主動地學。我説課設計將採用“四説”的模式,即一説教材,二説教法,三説學法,四説教學程序,突出“巧設情境,激趣創新”這一主題。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風鈴原本是佛殿、寶塔等古建築檐下懸掛的鈴鐺,人們喜愛它悦耳的聲音,於是模仿它的形狀以及發聲原理,利用各種不同材料製成工藝品。本課將表現與製作融為一體,巧妙利用身邊的玻璃瓶、易拉罐等多種材料,運用捆、綁、剪、貼等基本方法制作一件風吹作響的工藝作品。

2、教學目標: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瞭解風鈴的結構特徵,學會製作和裝飾風鈴。

技能目標:在運用繩線進行捆、綁、扎等精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耐心細緻的學習習慣。

情感目標:在製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捆、綁、扎、剪、貼等方法進行造型設計製作。

難點:把風鈴裝飾成漂亮的藝術品,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

4、教學準備:課件、手工製作的風鈴、易拉罐、玻璃瓶、鑰匙、色紙、綵帶、剪刀、膠水等。

5、教學課時:一課時。

二、 説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我運用實物、遊戲、演示、音樂演渲染等手段,創設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情景,並把兒童帶入這種情景,讓其在濃烈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智力活動,開發兒童智力潛能。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採用演示法,把演示與講解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更直觀、清楚地掌握風鈴的製作方法。

同時,我還運用引導發現法、觀察分析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多層面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 説學法

在學法的指導上,我主要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圖片、音樂及老師的演示,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

四、 説教學程序

課改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前我讓學生收集生活中能製作風鈴的廢舊物品,課堂上我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 情景導入

創設情境:小鳥飛來覓食,聽到聲音就飛走了。請同學們猜猜“是什麼聲音嚇跑了小鳥?”在歡樂的氣氛中引出課題。通過創設一種“聲臨其境”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 欣賞感知

首先課件展示各種款式的風鈴,讓學生欣賞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風鈴來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它?”鼓勵學生大膽評價,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然後在黑板上用不同顏色的卡紙貼出風鈴結構圖,讓學生明確風鈴是由主線、鈴託、吊線、鈴鐺等部件組成的。

(三) 引導探究

讓學生討論交流:我們應該怎樣製作風鈴呢?引導學生歸納風鈴的製作過程:

1、 選取材料。課件出示動畫選材遊戲,老師介紹遊戲規則,師生互動共同完成。通過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出示圖片小結制作鈴鐺的材料:一種是本身能發聲的鈴鐺,一種是碰撞能發聲的材料。接着讓學生次序自己收集的材料(老師引導學生將材料大致分類),學生按同類材料自由組合小組。

2、 設計草圖。我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形式多們、造型美觀的風鈴。

3、 製作部件。我用實物演示捆綁、扭轉等技法,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制作方法。

4、 組合造型。我先讓小組討論:風鈴的鈴託有哪些不同的造型?發散學生思維, 引導學生創作出造型別致的鈴託。接着出示幾種風鈴的不同組合結構圖,請同學們猜猜風兒吹來,哪幾種風鈴會發出聲音(課件配音)。最後老師小結:碰撞能發聲的材料要考慮鈴鐺之間的距離,可有序懸掛,如螺旋狀、階梯狀均可。

5、 裝飾風鈴。用課件演示裝飾過程。通過動畫演示,突破難點。

(四) 自主創作

首先由我展示手工製作的風鈴,讓學生在欣賞中萌發創作的慾望。接着播放背景音樂,並出示作業要求:

1、 小組合作,共同設計製作的風鈴。

2、 運用已學過的裝飾手法來美化風鈴。

通過小組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在美妙和諧的音樂情境中,創作出造型奇特、裝飾美觀的風鈴,適時對學生進行安全和環保教育,並通過觀摩、評價,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 知識拓展

先讓學生裝説説:“風鈴給我們的生活還來哪些樂趣?”然後小結:風鈴可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出示圖片)。接着再出示圖片並介紹:古代佛殿、寶塔等檐下懸掛的鈴鐺給人們還來吉祥如意。風鈴還可以當作送給親朋好友的節日禮物。(課件出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請把你的祝福送給你最喜歡的人。)

(六) 體驗感受

讓學生把創作好的風鈴分別掛在教室的鐵線上,打開電風扇,吹動風鈴,風鈴在風中發出悦耳的聲音,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節課的設計,我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引導學生收集材料,變廢為寶。通過美術與音樂學科的整合,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説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荔枝的生態、結構及生長等科學知識。

(二)掌握本文從主到次、由表及裏的説明順序。

(三)理解文中“引用”等説明方法的作用。

(四)鑑賞本文作為科學小品所具有的科學性和文學性。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從感性知識入手)你吃過荔枝嗎荔枝與其他水果比較有什麼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吃過。荔枝表皮粗糙,呈紅色,肉白嫩,特甜等。

教師提示:學習本文,我們將對荔枝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二)文體知識及作者簡介

1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解釋“科學小品”文體特徵(可投影):科學小品多用文藝性筆調介紹科學知識和闡述科學道理,使人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某種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藝術上的享受。

2作者簡介:

賈祖璋,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生於1901年,浙江省海寧縣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編著了60多萬字的《中國植物圖鑑》等專著。1931年,他撰寫的《鳥類概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現代鳥類學著作。他創作了大量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寫《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等,解放後出版了《生物學碎錦》(課文就選自此書)。

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麗多彩的生物為寫作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有着很高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

(三)課文探究

1正字、正音:

繒( ) 綃( ) 醴酪( ) 絳囊( )

褐色( ) 貯藏( ) 一騎( ) 佗( )

襄( ) 櫱( ) 啖( ) 渣滓( )

2學生瀏覽課文,畫出生字及重要詞語,藉助課文註釋或工具書讀一讀、悟一悟。然後,學習小組討論、探究以下兩個問題:

(1)標題給我們提供了關於荔枝的.哪幾點信息這一標題有何創意

(2)作者認為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裏的“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甘酸漿液如醴酪”的話對嗎如有不當之處,請加以更正。

(以上討論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自讀、討論、反饋。

學生自主閲讀探討可得:

(1)標題給我們提供了三點信息:

產地南州——泛指我國南方

成熟期六月——陽曆7月

顏色丹——紅色

本文以詩為題,凝練、新穎,同時概括力強,多角度提供了關於荔枝的重要信息,對理解全文起到了舉“綱”的作用。

(2)白居易的話有對有錯:殼如紅繒——錯(正:塊狀裂片、粗糙);膜如紫綃——錯(正:白色薄膜);瓤肉瑩白如冰雪——正確;甘酸漿液如醴酪——正確

3本文介紹了不少荔枝的有關知識,學生細讀課文後,小組討論、概述各自然段説明的主要內容,並分析其説明順序。

討論探究後,班級交流,教師點撥:

(1)關於荔枝的有關知識:(板書)

外部形態 外殼:塊狀裂片、粗糙

主 由 顏色:深紅色、紫色

外 形狀: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

內↓

↓ 果實: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次 內部結構 內膜:白、薄

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核: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無核。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長

產地:我國

習性:喜温暖

(2)主要説明順序:由外到內、由表及裏;先主後次。

(四)佈置作業

1編寫文章結構提綱或畫出結構圖。

2找出文中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

3讀一讀,説説文中除了介紹荔枝的知識,還有哪些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文中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本文除了介紹荔枝的知識,還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有何作用

討論後交流。明確:

1説明方法有:

(1)舉例説明(2)比較説明(3)列數字説明(4)詮釋説明

(作用略)

2介紹荔枝知識以外的內容有:

(1)引用詩文及其作用:

《荔枝圖序》 説明荔枝的外形及內部特徵

《詠荔枝膜》 説明荔枝膜的輕薄

《過華清宮絕句》(一) 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惠州一絕》 突出蘇軾對荔枝的喜愛

(2)引用掌故及其作用:

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兼程送荔枝 説明荔枝不耐貯藏

宋徽宗移荔枝於宣和殿 説明荔枝性喜温暖

文徵明説顧氏種活荔枝事 説明荔枝性喜温暖

(3)運用比喻極其作用:

絳囊、紅星、珊瑚珠 説明荔枝顏色呈紅色

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 説明荔枝成片成林的絢麗美景

教師點撥:本文作為一篇文藝性説明文,作者十分注重其文藝性和趣味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詩文和掌故,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了文章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內涵,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閲讀的興趣。

畫出文中引用的古詩文,讀讀,議議,背背,並逐步學會欣賞。

(二)佈置作業

1背誦文中引用的古詩文。

2找一篇課外科學小品文進行閲讀,瞭解有關科普知識,學習其寫作方法。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品味語言

作為一篇文藝性説明文,作者在注意突出文藝性、趣味性的同時,更注重體現科學性和準確性。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本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何處

師生討論後可得:

1明確的科學術語。

(1)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鋭如刺,這叫做片峯。

(2)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

2適當的列出數字。

(1)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2)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八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3限制性詞語的運用。

(1)現在科學發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2)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八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教師點撥:

學習文藝性説明文中“文藝性筆調”的特點:

(1)文體上,可編織故事。

(2)內容上,可穿插詩文、掌故、傳説等。

(3)在表達方式上,可有生動的描寫、巧妙的比喻、個性化的擬人等。

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她是我的朋友》作者巧妙地設置懸念,先在讀者頭腦中埋下一個謎,以引起強烈的期待和追索,繼而謎底揭開,真相大白,使讀者從中獲得驚喜和教益。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説“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學習這篇課文,要繼續訓練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指導學生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説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阮恆無私奉獻的品格。

2.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複雜的心情。

 【説教法】

1.情境法。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師的語言,課文中的插圖,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本課分三步進行:

(1)披文入情,整體感知;

(2)精讀品味,體會感情;

(3)指導朗讀,陶冶情感。

2.扣題法。本課課題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説説“她”是誰?“我”是誰?為什麼要用人物的語言作課題?再簡單介紹小女孩、阮恆的情況,用二三句話説清楚這對朋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訓練學生審題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談話法。本課教學,多處採用談話法,導入新課時,為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通過談話營造緊張、危急的氣氛。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自學、討論後,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使學生對所理解的內容得到及時反饋,在談話中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躍思維,發揮主動性。

 【説學法】

1.讀書方法的指導: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初讀課文,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提出問題;細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思考理解,體會感情;最後想想學了這篇課文,在讀書方法上有什麼收穫。

2.思維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句段,由表及裏地深入領會語言文字的內在意藴。如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感情變化時,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表示“哭”的詞,再辨析這些詞語的細微差別,討論:阮恆當時的心態怎樣?使學生明白:阮恆從啜泣到嗚咽再哭泣,可以看出阮恆在輸血過程中痛苦、緊張、恐懼的心態,可他沒有中斷輸血,而是在不斷地掩蓋自己,這正是他捨己為人,無私奉獻高尚品格的真實寫照。

3.遷移方法的指導:在指導學習第五自然段後,引導學生結合思考練習2的要求小結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辦法學習第九、十自然段。

 【説教學過程】

(一)披文入情,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時,通過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課

文中的“輸血迫在眉睫”的情景,喚起學生對小姑娘安危的關注之情。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學生帶進故事情節,撥動學生的心絃。

3.默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讀中自悟,與作者產生共鳴。

4.引導

學生緊扣課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掌握課文內容。

(二)精讀品味,體會情感

1.抓關鍵詞,瞭解危急。抓住“迫在眉睫”一詞,質疑、釋疑,瞭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臨的嚴峻情況,明白給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刻不容緩。

2.品詞析句,感受悲壯。

(1)決心獻血。以課後思考練習2為例,讓學生找出其小手的動作:顫抖——舉起——放下——舉起,從這一系列動作變化的語句中,引導學生感悟他獻與不獻思想鬥爭非常激烈,但為了救小姑娘,下定決心舉起手來,以自己的死去換取她的生。

(2)獻血時的表情、動作。採用以上的方法來學習,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哭”的詞,引導學生比較“啜泣”、“嗚咽”、“抽泣”這幾個詞的意思,提出問題:阮恆為什麼會這樣?他當時的心情怎樣?再劃出他不斷地掩蓋自己痛苦的'動作,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討論,明白:他是在以頑強的意志戰勝害怕和恐懼,再大的痛苦也改變不了他救人的決心,他那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為朋友犧牲時的痛苦的高尚靈魂也越來越鮮亮感人。學生在品詞析句中,真切地感受這悲壯的氣概。

(3)解除“死亡”警報。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沒事似的,這是為什麼?引導學生領會雖然輸血不會死,是虛驚,但他那純潔無瑕、願為朋友獻出一切的美好心靈卻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三)指導朗讀,陶治情感

1.把握環境特點讀。如指導讀面臨嚴峻的局面的句子時,語速要稍快,讀出緊張危急的氣氛。

2.把握感情基調讀。如“一陣沉默之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為表現孩子的思想鬥爭,“沉默”要讀得緩慢、輕聲;為強調精神緊張,讀“顫抖”的聲音稍帶發顫;“舉——放——舉”這三個動詞要讀出語速的變化(從慢到快),特別是最後“舉起來”語氣要堅定。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品味人物的心聲。

3.圖文對照情景交融讀。插圖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畫面向學生展現直觀的形象,讓學生圖文對照進行朗讀,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朗讀課文第九、十自然段,先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再圖文對照讀,強調重音、停頓、節奏、語調。體味其情感變化,使阮恆的心靈美自然而然滲入學生的心田,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説板書設計】

她是我的朋友

小姑娘 血 阮恆(無私奉獻)

救 獻

説課稿 篇4

我今天的説課將採用五説的説課模式。既一説教材、二説教法、三説學法、四説教學過程、五説課後反思。理論根據將貫穿以上流程中。

一、説教材

《美麗的絲巾》一課選自浙江省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小學美術第二冊的第十四課。

黑格爾曾説過:“藝術家創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通觀念的富裕。在藝術裏不象在哲學裏,創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生活。”藝術家們如此,兒童的藝術創作更是如此。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試驗搞)》中指出 :“應將美術課程語言與兒童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知識與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正是基於上述理論的理解,我設計了本課《美麗的絲巾》,本課屬於工藝製作為主。我儘量收集到有關雲南貴州的蠟染、扎染等民間藝術作品,給學生帶來直觀視覺,儘量讓學生多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從而使學生更熱愛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和民間藝術,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染“絲”巾就是將吸水紙(生宣紙)用折、壓、擠、染等方法進行加工,並通過點、漬、罩等方法上從而形成紋樣的一種表現方法。它工具簡單,操作方便,色彩鮮豔,紋樣千變萬化,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2、瞭解染紙特點,初步掌握方法。

3、體驗美的不同形式,欣賞不同的藝術風格,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能夠染出色彩豔麗富於個性的“絲“巾。

教學難點:能按自己喜歡的風格進行表現,敢於展示自己的個性。

二、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是強調師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作為學生的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的體現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生:初步感知——討論探究——知識擴展——積極表現——情感昇華

師:情景創設——引導觀察——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以下教學方法:情景法、探究法、表現法。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選擇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為: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會全面而發展自己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導,在為學生創設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環境基礎上,通過啟發教給學生聽、説、做、演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理解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像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四、説教學流程:

新課改中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探討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一環節:新課導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第二環節:新授課——欣賞分析、自主探究。

五、説教後反思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説明文,文章非常有條理、有層次地介紹了神奇而美麗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歎和心中無比自豪與喜悦的感情。在介紹時,作者運用了多種説明方法,如:對比、列數字、舉例等,細緻地展現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罕見奇觀。文章的語言豐富優美,繪聲繪色的故事、準確無誤的數字、恰到好處的用詞,都使得這篇文章成為一篇

本年級學生是第二批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學生,思維活躍,勇於展現自我,具有很強的自主識字和閲讀能力,並能夠發揚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朗誦方面具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因此學習本文時,抓住學生這一能力,注重喚醒學生的個性化意識,尊重學生閲讀的個性化選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讀法。運用電教手段,播放與文章內容相關的風景圖片,給學生以視覺上的衝擊,激起他們對自然之景的讚美之情,使他們與作者在情感上達成共鳴。

本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小組合作、自主識字、查閲資料等能力,且書中有些景物是學生很感興趣,如:神奇的大拐彎,谷底谷內的截然不同的景色。他們很喜歡上網查閲資料,因此我就想通過自學,這樣和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分別制定以下目標: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結合文意理解詞語的意思。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壯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閲讀對比,體會文中的説明方法。

教學重點

由點及面,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閲讀對比,體會文中的説明方法。

課前準備

段落1、2、3幻燈片;《雅魯藏布大峽谷》風光片(片斷)

二、説教法、學法

1、讀中感悟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的理念”,讓學生多讀、多説、以讀為主,以讀代講。這是一篇風景優美的課文,文中有許多好詞佳句,因此在講授的過程中,我以“讀”這個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重點落在讀、悟上,通過“品讀”來代替文章的講解,使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思,使學生能與作者、作品、教師產生共鳴,讀出文章包含的韻味,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獨特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激勵全體學生在朗讀時努力投入感情,並且都能發揮特長,以優美大方的動作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

2、讀寫結合

從文章中學習語言文字的用法,體會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學習寫作的精妙方法。把閲讀和寫作緊密地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審美與欣賞能力,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靈感,放飛學生想象,發散學生思維,並適時引導學生採取讀、思、劃、議的方法等學習方法品析教材。

三、説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提到西藏,你會想到什麼?

2雅魯藏布大峽谷堪稱世界一大奇觀,不知令多少人為之驚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去領略雅魯藏布大峽谷神奇魅力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範讀課文,學生説説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初步印象?其次,用文中的詞來概括你對雅魯藏布的總體感受。

三、全班交流自學感受

本着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同時也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在學生讀熟文章的基礎上,讓他們學會從詞語句子中感受文字的美,抓住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並將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帶入對課文的朗讀中去,讀出感情,讀出喜歡的語氣,在讀中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提示自學要求:

1讀:有感情朗讀課文2-5自然段。

2劃:劃出體現雅魯藏布大峽谷“奇”的句子。

3悟:體會“奇”之,説説自己的理解。

學生討論後,互相交流。

五、拓展。

通過讓學生查找的資料在班上交流,更能體會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壯觀,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與激發了學生這中自學的潛在意識,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六、全文總結

八、佈置作業

作業設計體現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張揚個性,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學用語文的空間。

説課稿 篇6

《相同圖樣排排隊》為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課內容,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範疇。“相同圖樣排排隊”其實是二方連續的兒童化話語,是以通俗、直觀、形象的特徵表述對二方連續予以解讀。古往今來,二方連續紋樣與人類的生活時時相伴、處處相隨,因為早在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領略了這種美並且應用、創作了這種美,他們用它來美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二方連續”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並且今天直至以後它依然會在各個領域裝點、美化着我們的生活。

本課課題名稱以《相同圖樣排排隊》替代了“連續圖案”的專業術語,形象、有趣的説法貼近低幼兒童的思維活動。教材以大量圖片拱師生觀察、回憶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二方連續圖案為切入點,再通過設計的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學生髮現並瞭解這種圖案的顯性特徵和組合規律,探究並掌握其設計創作的方法,在拼、印、剪、畫等藝術實踐中,體驗重複和疊加所帶來的秩序美、節奏美、韻律美,從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據學生在這一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和活動規律,二方連續的基本概念對於他們而言相對比較抽象;蘇少版美術教材在課題的命名上淡化了“二方連續”“紋樣”這些專業術語,而代之以“相同圖樣”“排排隊”這種通俗易懂的兒童化語言表達,“二方連續”一詞僅在教材的説明文字中一帶而過。依照這樣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儘量避免使用類似專業術語,而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探究、創造這種裝飾美上,幫助學生掌握圖樣的基本特點,探究圖樣的豐富排列,嘗試圖樣的多種表現,在遊戲體驗的過程中探求藝術奧祕、保持藝術興趣、創造藝術活力。

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性認知不足,本課在教學設計上由“圖樣”“相同圖樣”“相同圖樣排排隊”三個漸進的認知環節切入教學,並在後續的教學中從美的各個角度對學習展開不同層面的學修,不斷加大該內容的寬度、厚度和深度。低幼兒童由於年齡尚小,閲歷有限,知識淺顯,其思維活動主要依賴於直觀形象,行動一般以遊戲活動為主。在他們觀察事物的經歷中,對寫實性形象有深刻而形象的認同,而對經變形、演繹後的圖樣往往不易理解。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本課主要採用遊戲體驗、合作探究、直觀演示等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快樂地投入學習,讓學生在特設情境中感知圖樣的基本特點、排列規律,具體通過“圖樣”“相同圖樣”“相同圖樣排排隊”三個環節循序切入本課學習,由淺入深的完成整課的內容和任務。

本課設置了多重的三次練習,第一次“推磨”作業完成後,學生通過評價瞭解了圖樣的“相同”的含義;第二次“拼搭”活動,使學生髮現了眾多的排列和組合規律,“排排隊”有了多樣性,也為下一步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發散的思考。第三次“重複”的.創作是本課的主創內容。因為有兩次練習的鋪墊,學生在理解“重複”“連續”的意義的基礎上能較好的實現自己的設計,當學生完成自己的作業後,教師鼓勵他們積極向同伴評價、介紹自己的作品,説説自己的設計思路,談談自己的創作方法,這樣,也使得創作有了更深入的延展。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手形添畫》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教材第二冊第九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學習內容。旨在通過多種方式的手形表演與聯想,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遊戲式的活動中體會簡單的、變化的手形帶給我們的豐富聯想與無窮樂趣,並鼓勵學生通過繪畫和光影結合的方式,嘗試將自己藉助手形聯想到的形象表達出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今後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

二、學情分析

我所執教的班級是一年級。該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活動常規,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已經可以跟着老師的思路學習新的內容,接受新的知識。同時他們已初步形成了正確繪畫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運用各種線條、花紋,圖案對畫面進行裝飾、繪畫。他們在美術課及區域活動中能利用教師提供的各種材料繪畫,完成情況較好。

三、 説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人文與藝術的特色,因此我制定瞭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

首先,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學會用觀察加想象的方法作畫,認識手的外形特點。

其次,過程與方法:通過玩手形遊戲,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

最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關美術活動,激發學生創作慾望,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美好情感。

四、 説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為:觀察感知不同姿態,不同角度的手形,發揮想象力,創作手形畫。

難點定為:怎麼使普通是手變得有趣、新穎、有創意。

五、 説 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身理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啟發式引導教學法為主,以實例為線索,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結合遊戲、魔術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遵循“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本課運用多媒體展示圖例和 指導添畫 進行繪畫過程的演示,通過課堂討論,合作學習,觀察,創作,互評,讓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六、教學準備

首先教師需要準備的教具有以下幾種:電子白板,網絡

課件,素描紙,簽字筆、以及小粘貼等。學生則需要準備彩筆、油畫棒、水粉顏料、手電筒、圖畫紙等用具。

七、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能在看、聽、説、做、評等行為環節中體驗美術學習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激趣導入

本環節中,我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喜羊羊以嘉賓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並給大家帶來一條謎語:“一棵樹,五個杈,不長葉不開花,做事情全靠它。”激發學生興趣,導出有關手的話題。教師進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你們的手都能做什麼呢?

交流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鼓勵性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討論後,教師要充當

魔術師,變個魔術給學生看,瞧一瞧老師的手會變出什麼東西來?然後學生觀察討論:老師的手變出了什麼?我是怎樣變出來的?通過這一環節,導出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板畫點撥 本環節中,我將用電子白板展示一副關於手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各個手指的名字,並通過遊戲形式加深對手指的認識。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領會手形畫的創作規律以及創作技巧,我將會利用屏幕展示一段手影戲以及手形畫作品。通過感知、觀察,分析他們的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運用了哪些技巧,加深對手形畫創作的理解。

(三)自主創作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是光影小組、拓印小組、彩筆小組、油畫棒小組,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合作的重要性。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強調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同時,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四)評價體驗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首先,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本小組的區域內展示,並説説自己的作品名稱,講述自己作品的構思和創作意圖。然後,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講出各自的優缺點。

並將自己手中的小紅花粘貼貼在自己喜歡的作品下方的評價欄內,

根據紅花數量的多少,評出本節課的最佳創意小組和優秀個人,並頒發獎狀。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最後,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 相繼 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

(五)總結拓展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在課程即將結束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並把創造技巧編成一首兒歌 , 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圖畫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八、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

信息化教學資源能夠為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比較理想的支持環境。因此,為了科學地開發、合理地配置和有效地利用教育信息化資源,我在活動的自始至終我都將信息化資源的利用放在教學手段的首位,課堂上我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電子白板、實物投影儀交互使用,增強了教學效果,同時網頁課件的設計美觀、新穎、靈活,易於吸引注意力。同時將圖片、文字、聲音、視頻整合在一起,極大地推動了課堂教學。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