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贈汪倫》教學反思

《贈汪倫》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贈汪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贈汪倫》教學反思

《贈汪倫》教學反思1

《贈汪倫》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贈別詩,表達的是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全詩明白如話,質樸無華,雖只有四句,卻突出了兩個人深長的情誼,又沒有分離的感傷。

全詩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當講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時候,我説:“桃花潭裏的水有千尺深,也趕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看到這句詩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回答非常積極。

有的説:“他們兩個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們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説:“如果我的朋友離開了,我也會送他,並永遠都記着他!”

有的説:“真羨慕他們有這麼好的朋友,我也想有這樣的朋友。”

還有的説:“我也想有這樣的朋友,在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對待朋友,不因為一些小事兒和他鬧彆扭,他要是生氣,我就讓一步,哄好他!”

......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説着自己的想法,氣氛很熱烈,在他們的話中,我體會到了他們對“友愛、寬容、真誠”的感受,雖然他們不能用準確的詞彙表達出來,但他們的話語裏深深的包含着對友情的理解。

我對他們説:“好朋友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比金錢還要珍貴,有一個好朋友,你會快樂一輩子。好朋友是用心換來的,真心的對待每一個朋友,你會收穫很多東西,希望你們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們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擁有了一種收穫叫快樂!

《贈汪倫》教學反思2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轉變學習方式,構建古詩教學新景觀”進行了有意義的嘗試。

1、自主蒐集,學會處理信息。

教師讓學生在課前蒐集資料、課中交流資料,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蒐集資料信息、辨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學法指導,拓展課堂容量。

在導學《贈汪倫》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讀悟法”,讓學生在“初讀、細讀、熟讀”中“理解、感悟、體味”,確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

在學習《贈汪倫》之後,我又大膽超越教材,實施“學一帶一”策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另一首新詩,大大地增加課堂的容量,拓展學習古詩的視野和空間。這正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3、自選作業,發揮個性潛能。

教師出示四項課外作業讓同學自由選擇,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的空間。

當然,在嘗試的過程中,伴隨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如何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差異?如何更好地把握課堂的動態生成?這樣的困惑,將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斷探討的話題。

《贈汪倫》教學反思3

本學期在上教研組組內的研究課時,我選擇了第六單元的25課《古詩兩首》,在這兩首詩中我比較喜歡《贈汪倫》這首詩所以我就準備上25課第二課時作為研究課的內容。

《贈汪倫》裏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的寫意畫:桃花盛開、潭水輕漾、輕舟欲行、踏歌聲起。這是一幅多麼令人刻骨銘心的畫面!這是多麼真摯而動人的送別。在備課時我身上深深的為這千古友情多感動,可是古詩教學歷來是閲讀教學的一大難點,一是由於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的閲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二是由於古詩的話語風格離學生的現有語感相差甚遠,多數古詩教學僅僅滿足於詩義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至於詩的文化底藴則往往無暇顧及。

怎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讓孩子們在讀這首詩時,會浮現出自己能感觸到的畫面或場景呢?我嘗試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一、 運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於現代的小學生來説,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藴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去查閲了有關這首詩的背景資料,課一開始,就通過聽“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故事,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讓朗讀架起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樑。

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品詞品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後熟讀成誦。教學中,我努力的創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範讀、分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為驚喜,再由驚喜轉為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藴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人文本,走進文本。

三、 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為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後設計了“交流收集到的離別詩”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節課下來,教學任務是完成了,但人感到很疲憊,我在課上很努力的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但為什麼沒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他們的情感呢?我感到學生還沒能真正地走入文本,這是這節課最大的遺憾。

《贈汪倫》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執教古詩《贈汪倫》,對於低年級古詩教學,我一直很困惑,要把握好低年級古詩教學很難,講淺了學生不明白,講深了學生還是無法理解。到底該怎麼把握才是恰到好處呢?通過此次競賽中領導和同事對本課的點評,我更清晰的認識到低年級古詩教學的方法。我認為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能忽視識字寫字,低年級無論什麼課文,識字寫字都是教學的重點。古詩教學時,同樣要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讀生字。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來識字,並主動創設有關生活情境,利用課文中出現的語言文字進行口語交際或書面交流。

第二,朗讀感悟古詩的意思時,不必逐詞逐句地串講和賞析。由於古詩的語言精煉,表達簡潔,意藴深長,低年級孩子的領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學生對古詩的主題思想、情感、意境、韻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後不斷地咀嚼,需要人生閲歷來豐富。老師需要加強朗讀的指導,通過創設有關情境,開展多種形式的塞讀、評讀、表演讀,讓學生體驗情感,積累鞏固,感悟詩的節奏美、韻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師要有主動開發語文課程資源的意識,可適當向學生推薦一些描寫思鄉的、送別的古詩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和文化積累,並將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豐富課程資源。

如何在文本教學中高效的學習生字,則是我今後教學探究的方向。一年級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識字量大又枯燥無味,大多數教師採用的方法是重複書寫,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識字教學中如何利用教材的優勢,儘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潛能,讓識字變得輕鬆,愉悦,我將從以下幾點着手。

一、 多認少寫

1. 結合漢語拼音漢識字。

在掌握漢語拼音的同時,每課通過看圖認讀詞語短語、句子及誦讀兒歌認識生字。這部分生字只要求認識,能讀正確,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寫,只需認識簡單的偏旁,不要求全都會認。

2.歸類識字。

歸類識字部分,主要體現漢字本身的規律和兒童學習漢字的規律,所以採用了多種形式:根據漢字構字規律識字。

3.隨文識字。

隨課文識字所佔的識字量最大,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識字仍是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課文教學中,不能忽視識字教學這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漢字,瞭解字詞的意思,並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認記漢字。

二、結合語境識字

1.從形、音、義的`結合上識字

字形教學是識字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識字的難點。評價識字,就要抓認清字形這個關鍵。考查測試學生的主要方式應該是聽寫。讓學生聽寫學過的必寫生字,注重每個字共幾筆,第幾筆是什麼。如:“小鳥”的“鳥”共幾筆,第三筆是什麼筆畫?“河水”的“水”最後一筆是什麼筆畫?

2.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

單純地識某個字,非但不好記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義印象就更難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體語言環境中去學情況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級識字採用多認少寫的原則,對要求會寫的100個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況,而對其餘400個只求會認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考察,由於“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義”,學生可聯繫上下文去認清字形、瞭解字義。

3.走進生活識字

生活為學生的識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識字來源於生活,再讓識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閲讀。讓學生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去發現語文,隨時隨地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學生上學路上可以從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購物可以從商標、包裝盒上找到;外出遊玩可以從名勝介紹、亭子石刻上見到;家庭休閒時可以從電視、廣告中聽到,從報刊、雜誌上讀到……

這對學生來説,是多麼的驚喜。這些字在生活環境中的多次再現,為學生提拱了學習的新語境,促進了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同學們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所學的字,認識的不再是一個個枯燥的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

讓學生到生活環境中去尋找課文中學到的生字,而這些字無論是在商標、包裝盒和店名中,還是在電視、廣告和報刊、雜誌上都是和別的字組成了新語境。識字又由課內識字帶動了課外識字,不經意中擴大了識字量。在實際教學中,還將班裏學生名字註上拼音並粘貼在教室中,讓學生從夥伴的名字中識字。

因此從課本、課堂中識字走向生活中識字,讓生活成為學生識字的資源,引導學生將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識字的材料,真正體現了“要使教材成為學生的世界轉變為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所以只要我們把握好要求,相信學生一定能學的更好。

《贈汪倫》教學反思5

《贈汪倫》是一首千古傳頌送別詩。這節課我的設計把教與學結合,旨在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感悟詩情的同時基本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和步驟。

一、故事導入,理解悟情。

由於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的閲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詩的背景介紹能為理解詩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鋪墊。我通過講述《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的故事,激發學習興趣,孩子們認知詩中人物、地名,為學習、理解打好基礎。再理解詩意後,讓學生從詩句中想象畫面,“假如你就是站在桃花潭邊的李白(汪倫),你此刻是一種什麼心情?”體會詩人與汪倫之間依依不捨的情感,真摯深厚的友誼。

二、紮紮實實,層層推進。

古詩的學習,從字詞開始,會讀、讀通,從理解字詞入手,進而理解詩句,讀懂詩的大概意思。低年級的學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意即可。我設計目的是以理解為基礎,以讀促理解,以朗讀促能力的提高。

三、學法教法,相輔相成。

你我告訴學生:“這節課不僅將帶同學們走進李白的詩歌裏,還要教同學們學習古詩的方法”,我把學法指導與古詩學習結合,在每個教古詩的環節進行引導和小結,滲透學法,學生依此方法今後也能自學古詩:

1、讀通詩句;

2、理解字詞;

3、讀懂詩意;

4、感悟詩情;

5、朗讀背誦。

四、課外學習,擴展延伸。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我準備了兩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讓學生讀一讀,擴展學習。因時間原因,我把它改為作業:回家找送別的`詩讀讀,課後交流。

上完這節課,綜合聽課老師的指導建議,我覺得這堂課需要改進的方面:

1、在學習字詞環節,理解字詞意思,節省在理解上所花的重複時間。

2、範讀出效果,學生朗讀形式可更多樣。

3、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從容地引導學生,把思考、發言的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儘可能讓學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會多閲讀,加強學習,提高自己。

《贈汪倫》教學反思6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瞭解了詩句的意思,現在請大家分小組根據詩意,練習表演一段“汪倫送別李白”的小品。

學生分小組構思、設計、表演。

師:哪位“李白”和“汪倫”願意上台表演?請大家認真看他們表演,等會指出他們哪些語言、動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裏?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為什麼?

(兩生表演)

生:我覺得馬騰扮演的汪倫喊“李白,等等我,我來送你了”不對,李白應該是聽到汪倫的歌聲才看見汪倫的。

生:我認為馬騰和韋倫一個站在船上,一個在岸邊,抱拳説:“多多保重”這句台詞用的好。

(很多同學點頭笑)

生:從圖上看,李白是個大官,他不可能像韋倫表演的.那樣──自己划船,他應該喊:“船伕,開船!”

(生大笑)

生:(搶説)還有,船應該還沒有離開岸邊。詩中説的是“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意思是説“李白坐上船剛準備走,忽然聽見汪倫合着腳步節拍唱歌的聲音。”表演時李白應先喊“船伕,開船”,聽到汪倫的歌聲後,又對船伕説“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歡韋倫最後看着馬騰説:“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鬍子的,最好韋倫便用手做捋鬍子的動作,邊説:“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啊!”我從電視上看到古代詩人吟詩時最常用的就是這個動作。

(很多學生搖頭、晃腦,捋鬍鬚,吟詩)

生:鄭老師,我們不知道汪倫應唱什麼歌。

師:這確實是我們要思考的……

師:同學們為了完善這個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議,現在仍按小組排練,劇中汪倫唱什麼歌依靠集體智慧來編,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齊答)好!

師: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語言、動作符合人物個性,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能做到嗎?

生:(大聲)能!

……

【反思】

這個教學案例,通過小品表演,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左腦、右腦一直處於興奮狀態,既重視了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又激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從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學生大腦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學生互以評價,使個人的智慧變成了集體的智慧,在互以評價中思維相互撞擊,心靈相互溝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創造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課堂成為虛擬的古時送別之地,學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昇華。

《贈汪倫》教學反思7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恆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我們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結合古詩詞誦讀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上我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自學:《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別》、《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易水送別》(駱賓王)、《送朱大入秦》(孟浩然)、《送別》(王維)、《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別董大》(高適)、《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如果再出示以下練習可能就更好了。

設計練習:

1、填空練習:贈別詩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相當的比例,不少詩句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誦。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過"__________"來表達對友人的真摯感情;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含蓄的表達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李白在《贈汪倫》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無行為有行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而高適在《董大別》中用"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王勃更是樂觀,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寄語遠方朋友,表達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離遙遠,也會覺得近在咫尺。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相信同學們也曾經歷與老師、同學、親戚、好友分別,心中不免依依不捨。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同學們可以從這些送別詩中摘錄你最喜歡古詩或名句送給你的老師、同學、親戚、好友,也可以自己仿寫一首送別詩送給他。

一、運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於現代的小學生來説,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藴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這個特點去查閲了有關這首詩的北京資料,在可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你們知道李白嗎?又知道望論和他是什麼關係嗎?然後,老師説老師從網上知道了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裏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裏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裏,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説:"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裏,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贈汪倫》教學反思8

今天講了《贈汪倫》這首詩,這首詩怎樣讓學生感興趣的去學呢?我反覆鑽研教材,最後決定從講故事入手。

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請看老師寫的這句話,老師講的故事和這句話關係密切“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剛看到這句話,學生很不理解,問:老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説:誰能猜一猜這句話的意思呢?有一個學生試着説了説:桃花很多,種桃花的地大,酒店也很多,有上萬家。,我接説:這個孩子這回解釋,等老師講完故事,你們看看汪倫是怎樣解釋這句話的?

講完故事後,大家笑了起來,我問:汪倫是怎樣解釋的`?學生説:他解釋的是十里外有一棵桃樹,有一個家姓萬的開酒店。通過這個故事,學生明白了李白為什麼去汪倫那裏,為什麼贈給汪倫這首詩。

通過剛才的講故事,學生學這首詩更輕鬆了,學得更透徹了。

《贈汪倫》教學反思9

一、運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於現代的小學生來説,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藴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這個特點去查閲了有關這首詩的北京資料,在可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你們知道李白嗎?又知道望論和他是什麼關係嗎?然後,老師説老師從網上知道了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裏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裏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春玫牡胤劍業萌タ純礎?墒塹攪四搶錚炔患鍰一ǎ膊患蚣揖頻輳畎滓苫蟛喚狻M袈捉饈退擔“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裏,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讓朗讀架起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樑

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怎樣用朗讀的加以體現?帶着這樣的思考閲讀有關詩人的資料,有關友人之間的故事,學生讀出了李白為意想不到的相送“驚喜“,為了解自己的個性“感動”及讀者對友人之間的情深“讚頌”等不同的情感,實現了師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餓學習積極性,結合古詩詞誦讀的餓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提供古詩學習方法和6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當學生遇到難點時,可以讓學生質疑,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贈汪倫》教學反思10

現在不少教師關注的焦點仍僅是“知識”和“能力”在教學中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抱着“理性的心態”運用“科學的方法”,把課文在學生面前肢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僅依靠語言文字目標的實現是不夠的,還應包括情感體驗,思維發展,審美感受等目標的共同實現。

《贈汪倫》一課的教學,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導學生“用心”讀書,將自己的情感思維方式,內心體驗帶入學習過程中,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的情感,釋放自己的人生,釋放自己的靈性和悟性。

一、自主探究

本節課把教學的基本順序由講授式教學的“先講後學”變成了“先學後講”。通過自學、交流,學生個體和集體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鍊。如:要求學生藉助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詩的內容。經過自學探究,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和表現力,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對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紮紮實實,層層推進

“自主探究—自讀感悟—悟情昇華。”體現了以理解為基礎,以讀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讀能力提高的理念。讀的訓練層次清楚,形式各樣,在讀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昇華體驗,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標。

三、實踐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上課伊始,激情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讀中感悟,悟情昇華。“換關聯詞翻譯詩句”,“出版學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動都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發揮創造的潛能,將語言與生活融合在一起,從而迸發出情感火花。學生“情動於中而形於外”,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讀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感情得到了昇華。同時提高的不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體的語言素質的提高。整個課堂教學都體現了學生是主體的教學思想,正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學生充分打開思維的天窗,展開感情的雙翼,才有了精彩紛呈的名人名言創編。

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便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生主體地位悄然增強。

由“忽聞”而引發的問題:李白與汪倫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倫為什麼沒去送行呢?這個高質量的問題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漣漪,老師的拋磚引玉打破了課堂的沉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語連珠。

本節課也有很多遺憾,如:學生感情朗讀時,如多給大家參與評價的機會,學生的思維會更活躍,理解會更深刻。另外還應更多地關注學困生,學生的整體感悟、表達等能力會得到更有效的發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堅持把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把講的機會更多地留給學生,把評價的自由還給學生,儘可能讓學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贈汪倫》教學反思11

《贈汪倫》詩中展現的是令人蕩氣迴腸的純真友誼。詩中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聲色並茂,情景俱佳的寫意畫。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輕舟欲行,踏歌聲起,主客兩依依。這是多麼讓人刻骨銘心的判別場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誼將兩位詩人一線牽。這是多麼真摯而動人的送別!

我想我的.學生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會浮現出自己能感觸到的畫面或場景,孩子們在讀詩時,也許,會被這份千古絕唱的友誼所感動。也許,孩子們會對“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滿神往,但也許也會對“不及汪倫送我情”感到難以置信。是啊!作為新世紀的學生對於李白汪倫友誼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讓這時空交錯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別”這個主題上,找準一個切入點,情感是本課的關鍵。

《贈汪倫》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節失敗的課,目標無一落實,上的很混亂。

這節課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導學生“用心”讀書,將自己的情感思維方式,內心體驗帶入學習過程中,希望孩子們讀中感悟,讀中識字。

我在這節課中實施的不好,首先,朗讀的形式單一,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能激發起孩子學習慾望。其次,在教學生字中,採用詞句結合的方式,認識生字理解詞語基礎上再理解句子,讓孩子在讀詩的時候不再迷茫,易於體會詩中意境,可卻沒有識字具體,朗讀指導到位,感覺就是認字認一半,讀書沒讀明白。再次,課堂時間分配不合理,講課很隨意,沒有層次,讓人感覺不出順序。最後,有孩子在課堂上睡着,是課堂沒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從這節課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下:

1、 上課不嚴肅,學生紀律差,亂説話現象嚴重。

2、 教師個人需加強備課力度。

反省自己的課堂讓自己找到了前進的動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長點心吧!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謀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贈汪倫》教學反思13

長期以來,古詩教學採用的是串講法。這是傳統的講解古詩的方法,即先解詩題,然後釋詞,最後講解詩句的意思。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講解、學生傾聽,教師講完,課就上完的過程,形成了“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不要説學生不感興趣,教師自己也覺枯燥膩煩,更別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了。更何況,我面對的是一羣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所處的時代距離李白實在是太遠了。新課標要求一、二年級對古詩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所以,為了讓我快樂地上課,學生快樂地聽課,我嘗試着:

一、談話導入

以交朋友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想和大家交個朋友願意嗎?你們比我小我叫你們(小朋友),我比你們大,你們叫我-—(生接大朋友。)

二、故事引路,激發興趣

趣味故事:涇縣農民汪倫十分欽佩李白的才華,想和他結交為朋友,便寫信邀請李白説: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早就聽説汪倫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見面後,李白説:“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 汪倫卻笑着説:“‘桃花’者,一潭之名也,並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自己“受騙上當”,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説:“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後,汪倫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兩人一起遊覽當地的名山勝景,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三、學習古詩

俗話説:“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來完成。《贈汪倫》這首詩本身較淺顯,詩意較明朗。當我要求他們説出詩句意思時,學生就覺得有些難了,師生一起梳理詩意,並告訴學生這是“連詞成句解釋”的方法,為後續的故事學習奠定基礎。

四、重點感悟,體會感情

重點體會“踏歌聲”和“深千尺”,運用表演、動作、想象的方法,讓學生體會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誼。

最後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體會,領會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還設計了句式訓練,體會詩人的表達,體會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誼。

五、背誦

六、拓展作業

本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讀得太少,學生説得、理解的還不到位,這都是指導不夠。

《贈汪倫》教學反思14

《贈汪倫》一課的教學,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導學生“用心”讀書,將自己的情感思維方式,內心體驗帶入學習過程中,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的情感,釋放自己的人生,釋放自己的靈性和悟性。

一、運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古詩離現在年代久遠,對於現代的小學生來説,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藴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這個特點去查閲了有關這首詩的背景資料,在課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你們知道李白嗎?又知道汪倫和他是什麼關係嗎?然後,老師説老師從網上知道了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接着講述“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的古詩,學生聽得興趣盎然。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

本節課把教學的基本順序由講授式教學的“先講後學”變成了“先學後講”。通過自學、交流,學生個體和集體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鍊。如:要求學生藉助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詩的`內容。經過自學探究,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和表現力,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對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紮紮實實,層層推進

“自主探究—自讀感悟—悟情昇華。”體現了以理解為基礎,以讀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讀能力提高的理念。讀的訓練層次清楚,形式各樣,在讀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昇華體驗,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標。

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便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生主體地位悄然增強。由“忽聞”而引發的問題:李白與汪倫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倫為什麼沒去送行呢?這個高質量的問題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漣漪,老師的拋磚引玉打破了課堂的沉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語連珠。

本節課也有很多遺憾,如:學生感情朗讀時,如多給大家參與評價的機會,學生的思維會更活躍,理解會更深刻。另外還應更多地關注學困生,學生的整體感悟、表達等能力會得到更有效的發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堅持把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把講的機會更多地留給學生,把評價的自由還給學生,儘可能讓學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贈汪倫》教學反思15

一、運用古代小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小學生們都生活在科技社會中,接觸到的都是動漫、電腦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藴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去查閲了有關這首詩的資料,在課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知道李白嗎?學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寫了《靜夜思》這首古詩。然後我又問孩子們知道汪倫和他是什麼關係嗎?他們都不知道。接下來,我馬上告訴他們,老師從網上查閲了李白和汪倫成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認真地聽老師講故事。(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裏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裏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裏,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説:“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裏,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怎樣用朗讀的加以體現?帶着這樣的思考,我播放古樂,創設情境,飽含深情地朗讀了詩句,學生讀出了李白為意想不到的相送而“驚喜”,從而體驗到了這份“比桃花潭水還深”的友情。

三、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古詩詞誦讀的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提供了古詩學習方法和六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當學生遇到難點時,讓學生質疑,教師適度地加以指導,對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寬。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