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集合15篇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集合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集合15篇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

《傅雷家書》是關於教育,父子情的著怕;傅聰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經由過程兒子的信,深切地熟悉兒子,寫下悦耳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佈滿着父愛,藴通着真理。《傅雷家信》用詞十分樸質,平平的措辭何以使人讀出這麼多器材?我想,很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每小我都不時感到感染着父輩的愛,也支出自己的愛,對傅雷的家信自然有同感。

但毫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師長教師因為自己的學識、思惟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分析出深刻但毫不晦澀的事理,從而給人以開導。

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最終成為着名鋼琴大師、傅敏則為英語特級教師,這就是他們先做人、後做學問,獨立思考,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見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在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不應僅限某某學科。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閲讀。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閲讀是有好處的。藉着我鎮讀書活動的東風,自己要變被動讀書為主動讀書,月月讀,日日讀,使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豐富自己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

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

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關於音樂的見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導外,最記得的'就是他告訴傅職,進屋脱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拿下來,站立着跟長輩説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褲袋裏,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裏,則更不禮貌。看到這些文字時,我的驚訝甚至大過了我的感動。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呵這樣的瑣事,也要不遠萬里點點滴滴地寫在信中。

傅雷還是一位嚴慈的父親,他為國人培養出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鋼琴家傅聰。他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家書集一一《傅雷家書》更是膾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益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只有親身閲讀,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文字間的深刻與温暖,並學習怎樣做人。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2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父母的某些所做所為,身為孩子的我們不懂,覺得很困惑。

《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在背後對我們的愛。

傅雷是一個典型的好爸爸的例子。他博學,睿智。是孩子們的好老師,好父親。

有一次處“倘若你情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煩惱。”這句話完全是商量的語氣。但在那個年代下,封建迷信思想還是很嚴重。可見有學問的人就是不一樣,思想都比較先進。這樣的父親,是當時每個孩子都渴望的。

在那時,父親就像是一座高聳的山,只可遠望,不可攀爬。每個孩子都對自己的父親敬而遠之,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父親,會被打。

其實,挺羨慕傅聰,傅敏有這樣的父母。温柔,體貼,善解人意。能理解他們,而且表達這麼明確。家人之間本不需要猜忌。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親人。

在我們的眼中,父母可能不像這樣。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就如傅雷夫婦對他們孩子們的愛。可能沒這麼坦誠,可能沒這麼直白,可能沒這麼顯而易見。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能發現他們對我們的愛。

有時,我們可能會怨他們這麼囉嗦,可能會怨他們這麼落後,可能會怨他們這麼不理解我們等。但是,反過來想一想,我們理解過他們嗎?比他們先進到哪裏去?囉嗦難道不好嗎?

我們只看到了他們不好的一面,但有去感受他們的另一面嗎?

我們讀過書,看過故事。難道你沒有看過其中某些主旨是“每件事物都有兩面性”嗎?所以,當你怨他們的時候,有去想過為什麼這樣嗎?

有些人會覺得,這很正常啊!誰沒看過自己父母不爽的。我可以告訴你,是有,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有。但,我也要告訴你,不爽歸不爽,但千萬不要埋怨他們,不要恨他們,哪怕他們怎麼對待你,哪怕他們是錯的。可以討厭,可以不理解,但不要恨。他們畢竟是你的父母,就算不是親生的,他們也養了你,讓你受教育了。這是要感恩的。

父母愛你。但有時候過分的.愛,會變質。一種變成溺愛,寵你寵出新高度;另一種則是要求,不斷的要求,使你成為完美。

溺愛,我們都知道。溺愛會使人自視極高。

要求,有兩種可能。

一是使你成為完美的人,活得瀟灑,但內心卻容易妒忌。二是放棄自己,嚴重會衍生出其他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在要求的過程中,你完成不了,而自己又沒自信,但又不能讓他們失望,於是慢慢的自己變了。有一天,受不了的話,你原來的那個人格就會死亡。取之而代的是你分裂出來的人格。

所以,愛,也是門技術活,需要技巧,需要情商,需要觀察與理解。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3

在暑假,讀了一下《傅雷家書》,字裏行間都充滿着濃厚的愛,一點一滴的灌入孩子的做人、成家之路上。

現今的很多家庭當中,可以達到傅雷家的教育質量的應該少之有少。從書信當中,可以體會到父母與孩子猶如朋友間一般,不是父母擺着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命令孩子,更不是孩子拿出天之驕子的傲氣去敷衍父母。他們是在交流,是在討論與探討,將彼此的心靈互相交換,這就是他們家的成功所在。

在此,我想起的便是家庭教育問題。相信家庭問題是現在社會上一大受人關注的問題,如何教育好孩子令許多父母增憂不少。現在青少年的成長問題在社會上很火很熱,這些問題經常能在電視、報紙上出現,富二代怎樣怎樣的,少年為買衣服與父爭執以至殺父、少年殺人……這些的出現難道不屬於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嗎?

話雖如此,實辦卻難。父母與孩子的責任都是家庭教育的主導因素。首先,家中的父母與長輩要帶好頭,才能好好去引導孩子。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適度,不能説太重視事業而忽視孩子,就像一些留守兒童一樣,一直與祖父母一起,缺少父母的愛,他們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嗎?另一方面,不要太放縱孩子,該嚴厲時須嚴厲。在物質生活優越的今天,或許父母給孩子的太多,孩子沒見多少風雨,在温室裏成長,能在外承受風雨嗎?正因如此,一青少年想買衣服而遭父親拒絕,一怒之下殺父;還有富家子弟綁架父親,過程中父親死了。試問這一個個悲劇,父母不需負責嗎?所以,適度去教育孩子是很合理的,把握好了“度”,才是真的好。

孩子也應成熟自己的思想與心理,不能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不能當父母如傭工一般看待,更不能傷害父母。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是由父母所養所育才長大成人,我們要學會孝順父母,體諒父母,這樣才能為一個和諧家庭出一分力,在家裏的生活才會快樂。

而我認為彼此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像傅雷的家庭一樣。溝通的重要在與聯繫心靈。我認為代溝是現在無法避免的,一代一代在社會的.社會背景不同,自然造就不同的一代。像我的父母那樣,文化水平都比較低,年少便到外打工而不是去上學讀書。而有優越物質生活我們,90後文化與數十年前的文化能不有代溝嗎?正因如此,多數的我們才會去找同齡傾訴而不是找父母。所以我們要做的便是打破這代溝,多與父母聊聊天,談天説地,總有一座橋樑能讓我們好好去交流的。

要做到像傅雷一樣去培育孩子,引導他們去走藝術的道路可能是很困難的。但教育一好孩子、乖孩子,少不了父母的點滴心機,將家庭構建好,好好地構建生活,雙方都有責任。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4

微風拂曉的時候,陽光正好,坐在窗邊,讀了那《傅雷家書》,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所忽略的。

“這封長信寫了五六個鍾”,“跌跤後,腿力尚未恢復……替你翻譯,都是忍着腰痠背痛來做的。”

父親身體上出了問題,依舊要顧及兒子的鋼琴學業,技巧訓練,心態變化,情感問題等等,甚至連細微的事情也一一上心。為兒子忙前顧後,工作繁忙之餘還要擠出時間為兒子抄寫翻譯,到底來,父親到底只是是希望兒子的學習生涯是能夠順順利利學成歸來。母親在做完家務之餘,分擔着父親的工作也常常對待兒子總是噓寒問暖。父親自己常在深更半夜,夜深人靜之際,強忍着腰痠,頂着背痛,撐着疲勞,默默地在空白的信紙上寫下一字一句,成段成篇,小心翼翼地疊好,整齊,帶着殷切的希望裝進薄薄的信封,等待着兒子的回信,只為兒子一切安好……信寄出去後,連回信日期也預估好了,收不到回信,父親會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提早收到了信,高興得像個得到糖果的小孩子。

試問自己,如果生活在以前,我會花五六個鍾,頂着疲憊去給父親寫上一封信嗎?我想我肯定是難以做到。我或許可能只會抽出十來二十分鐘去問一聲是否安好,但是我相信我的'父親也一定,必定會像文中的父親一樣,當我需要時一聲不吭,幫我打理好一切。一次,我讓爸爸幫我打印一份照片資料,轉頭就跑出去玩了,回來玩累了也就忘了。誰想為了讓我看得更加清晰,把照片的文字逐字逐字打印出來,他本來就不太熟電腦,到我手裏的時候,我驚喜地問,弄了多久,他擺擺手説沒多久。後來,媽媽告訴我説你爸爸打字就打老半天,打印機太久沒用忘記了,就在那敲敲打打,弄到凌晨才搞好……

社會上,有許多的人,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忽略了這份樸素而深沉的愛。甚至會誤解扭曲這份愛,嫌棄他們囉嗦多事,跟不上時代潮流,不理解年輕人的生活,總是指手畫腳的。

我看過《時文選萃》裏一篇洛陽晚報的文章。女兒上高中了,開始離家寄宿了,少了女兒平日裏的吵嚷,少了女兒的嫌棄,父母應該高興,可卻是裝了滿懷了落寂。週末沒到,父親叫妻子買多點好菜,妻子説早就備好了,就等女兒回來了。

也許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子女如何,始終將心底十分的愛,無聲的付出去了。父母之愛,難以報答,但我們更應該盡己所能,多體諒,多陪伴。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5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讀完《傅雷家書》,通篇洋溢着愛子之情,既有對文化藝術的探討,又有對其生活瑣事的關心。厚重而不失輕鬆,深刻而不離日常。雖説沒有字字珠璣,但卻字字含情,以小見大。皆是傅雷夫婦發自內心的性情文字,身為一個局外人,也不禁心生感慨。

傅雷對兒子的要求看似嚴苛非常,實則,他十分尊重兒子,並時時寬慰他,把自己過來人的經歷作為傅聰的參照。正如當傅聰陷入消沉的情緒當中,傅雷道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哲思,並告訴他要辯證地看待挫折與成功。這不禁讓我想到自己的父親。

有一回考試當中,我在一門學科上取得了良好成績,心中竊喜着並且洋洋自得,卻在下一次考試中溺在了這門學科的深潭中,缺氧一般幾欲不能呼吸。我受不了這強烈的疾升速降一好幾天沒有開懷地展顏一笑。一切索然無味。晦暗的世界中,只見着我的失敗。那時我的父親告訴我:人的一生充滿曲折,前路漫漫,依舊坎坷,有得意必有失意,不要過分沉溺其中,必須學會理性面對挫折,將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以良好的心態處理它。現如今細細思考,我好像悟通了什麼,我們在面對挫折時,要以另一種心情來對付這一件已經過去的事,就會發現或許它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不必介懷往昔,流年還在奔向遠方,我們的格局是星辰大海,不是瑣屑常事。

傅雷在此書中曾説過一句話: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在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

初初讀到,我只覺得韻味悠長且晦澀難懂。心間疑雲頓生:怎麼就不能顛倒順序?一步步實現,豈不麻煩?直至後來,我看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五年寒窗,固然能培養出工程師,但學會做人,則需要一輩子。看完之後,我即刻便想起了我的外公。再一次訓話當中,他説,做人是立身處世的根本,做人永遠要排在第一位,先學會做人再去做事,這是一個不變的定律。它就好比數字一,其餘的東西都是零,有了一,才能在一的.基礎上疊加越多的零,在這時零才會有越大的用處;但若是沒有一,那麼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傅雷對兒子的教導又何嘗不是如此?他要傅聰先學會做人,並反覆強調如何做人。告誡他待人要謙遜有理,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時刻心懷祖國與人民。明白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立身處世等等。再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攻克人生的下一步難關成為藝術家、音樂家和鋼琴家。一步步摘得人生的成功果實,多麼苦心孤詣的教導!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傅雷家書》是一本家教範本。大味必淡,淡而有味,讀懂了,便也功成。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6

一封封私人家書竟能編纂成書並印刷出版 ,可想而知,這個家書不平凡!《傅雷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書中的點點滴滴,讓我很容易就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和父親。雖然我沒有傅聰的成就,也沒有一個像傅雷一樣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覺到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與傅雷家書中發生碰撞。如在傅聰出國的第三天,傅雷給傅聰寫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聰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

書中的這些話把我帶回了我的童年時光,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對我脾氣很好,可是他從不會讚美我,還經常打擊我,還記得在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考試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裏很開心跟家裏的人宣揚了一下,可是我爸卻只説了一句話,怎麼那麼差,差那麼一分都拿不到。我們家本來就沒有什麼獎懲制度,沒想到考得這麼好,連一句讚美的話也不給我説一下。當然,我有着樂天的性格,這麼一點點是不會打擊到我的,所以我依然開心的活着,還經常與我爸調侃。讀完《傅雷家書》後,我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獨厚”呢?在想我的父親是否有覺得“罪過”呢?如果是的話,那我想我應該努力活的'更精彩,來減少父親的愧疚。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而且不同時期會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學中學時期看,你會羨慕傅聰,如果自己也有一個這樣愛自己的父親就好了。現在上大學,看着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你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你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從書中學習怎樣去閲讀着父愛。你會發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不僅僅母親的愛是如此的直白,父親其實也一樣,只是他們的方式不一樣,我們不懂得如何去閲讀父愛的偉大。

閲讀着《傅雷家書》,閲讀着偉大的父愛,學會了感恩。 書中也有提到“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最後,我把這句話獻給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對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爾讓他們暫停一下,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對父母太挑剔,如書中所説的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學會感恩。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7

讀《傅雷家書》,由於對時代背景不是特別瞭解,也沒有高深的藝術修養,所以家書的內容都記得不太清楚了,但是傅雷給予兒子那深邃如同大海般的情感,卻無法忘記。傅雷曾在給兒子的信裏説:“要囑咐你的話是説不完的,只怕你聽的起膩了。在外好好利用時間,不但要利用時間來工作,還要利用時間來休息、寫信。”牽掛與擔憂之情溢滿了字裏行間,足以讓讀者動容。

“可是等到空下來,或是深夜,就老是想着你,同爸爸兩人談你,過去的,現在的,抱着快樂而帶點惆悵的心情,忍不住要流下淚來,不能自已。你這次回來的一個半月,真是值得紀念的,因為是我一生中最愉快、最興奮、最幸福的一個時期……只要常常寫信來,只要看見你寫着‘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已滿足了。”這是傅雷的夫人梅馥寫給傅聰的信中的一句話,雖然不是這本書中特別重要的部分,卻令我感觸頗深。自己的兒子隻身前往遙遠的'海外,離開生身父母之鄉,不免在想到他的孤寂與無助時,又是淚眼朦朧。父母愛得那樣深切,花了那樣多的心血,在愛得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即使知道兒子離開他們飛往他鄉會有更好的前途,可是這是以園丁的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早晚查看信箱,左等右等,焦急萬分,在這本書中,不難見到傅雷與妻子急切期盼兒子來信的場景,“終於你的信到了!”似乎是終於鬆了一口氣,看似平凡的思念,可是沒有親身經歷過又怎麼知道思念的愁苦呢。

傅雷的文字讓我看到了細緻入微,無微不至的關懷,雖然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温情脈脈,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舔犢之情放在第二位,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這種夾在老師的教導與父母的關愛之間的話,是不同於一般父母的,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那一封封的家書,傳遞於大洋之上,是多麼渺小卻又珍貴的存在,悠悠歲月,茫茫大海,只有書信在這些長時期,遙遙數萬裏的兩地之間,把一家人的心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掩去了俗不可耐的矯揉做作,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只有作者親手一筆一畫寫在紙上的文字,才能讓觀者感受到真切的温暖,無論電子郵件或是電話短信,都是遠隔千里的,在眼前的只有冰冷的屏幕,人與人的距離遠了,也生出許多隔膜和冷漠。不禁又想到了試卷上經常出現的題目:書信應存還是應亡?也許傅雷的家書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別忘了杜甫的一句詩:‘家書抵萬金!’”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8

輕啟富有質感的書頁,淡淡墨香並着一句句流水般的叮囑,在時空中氾濫出一種温馨,若是時光倒流,在建國時期漂泊海外的遊子,最期待的便是從家中漂洋過海的家書了吧,夕陽斜下,手中執卷,我走進了傅雷的內心,隨着他的父愛,越過了千山萬水,彷彿手中的《傅雷家書》還有傅父的餘温。

眺望書中的背景,傅聰少年出國學藝,帶着父母的厚望,隻身來到了波蘭。這是蒼白的求學時光,是煢煢孑立的淡灰色日子,但絕不是缺少親情陪伴的歲月,因為父母的牽掛思念,都化作了真情漫漫的筆墨,不斷地鼓勵着他,細細地滋潤着他,給予了他濃濃關愛,帶來了温暖與欣慰,也指導着他的行事,糾正着他的錯誤。每一個字都折射着父母的思念與擔心,包涵着對兒子的愛和望子成龍的願望,縱使時空隔絕了兒子的音容笑貌,卻隔絕不了父母的愛子情深啊!

回望書中,情意綿綿。除了一些寒暄與關懷,更多的便是對兒子勸説的箴言了,不論是傅聰想從波蘭轉去蘇聯,還是情感上的波折,父母都對此都耳提面命,真切而又着急,恨不得去到孩子身邊滔滔不絕地對其指導,但是除了有條不紊的分析和講解原因看法外,父母不曾強加思想,也不乏對孩子的尊重。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閲歷作為兒子的產考,以一種希望助兒子一臂之力的語氣,不強求,也不責罵,也不否認兒子的看法,眺望人間,從古洎今,如此能思量孩子內心的父母也屈指可數了吧。

看書,最重要的莫過於悟書,從傅雷嘔心瀝血的'教育中,我也不沒有受益匪淺,“細水流長才是辦法。”這是傅雷對兒子為了在外贏得口碑一個月頻繁出演提出的看法,是的,人生如細水長流,重要的並不是一時的光芒萬丈,更不要鋒芒畢露,若是良馬必有伯樂,若是蕭何必有韓信,超負荷的支出,能量必然會告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並不存在,畢竟人生不是夢,一時的輝煌終究只是曇花一現,落落浮浮,日新月異,世代更迭,沒有不失色的綢緞,沒有不退隱於蒼穹的星辰,沒有持久不衰的新鮮感,只有不急不躁,曠日持久,不斷學習,不斷昇華才是長久之計。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一路開花,一路閃耀,走向成功的彼岸。

橘黃色的淡淡光華融入了黑白筆墨,書中沒有明豔動人的詞藻,沒有讓人為之失色的語句,然而這淳樸的文風卻是白髮蒼蒼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好的見證。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9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和彌拉的書信,十幾年前就曾粗略的讀過本書,如今身為人母再次讀來又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從最初幾封家書裏,我看到了一位對以往家庭教育中過於嚴格,過於苛刻,過於殘酷而追悔莫及的父親形象,他曾一度回憶説:“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嚴厲苛刻到不近人情,過後卻又不停後悔。

慢慢的讀下去,我又看到一位小心翼翼的父親,對兒子細緻、入微的關心,以及藝術造詣上的引領,處處彰顯着偉大父愛。父親可以充當很多角色,比起來我的父親好像粗獷的`多,他可能不會和風細雨的與我們侃侃而談,始終是一副嚴肅的生人勿近的樣子,但他對我們的愛,卻一點也不少。依然記得母親説過,2002年初去德州求學的我,第一次中秋節不能在家和父母團圓,父親吃着水餃,眼淚悄悄的流下來,他對母親説:“閨女,這個中秋節吃不到你包的水餃了。”聽到母親這麼説,我也忍不住哭了,我從來都不知道那個粗獷嚴肅的父親也有這麼感性的一面。

2003年非典疫情大半年沒有回家,父親專程開車來德州看我,看到父親頭上有了許多白髮,第一次感覺父親老了,在我心裏他一直是大樹一樣的形象,大山一樣的存在,我一直以為他不會變老,他會一直強大,看到這樣的父親,我的心中也有莫名的心疼,心疼他靠自己的努力撐起的這個家,心疼他把最好的都給我們,連一個蘋果都捨不得買給自己吃。臨走時看着父親的背影真的是理解了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那種感情,是的,父親對我們的愛是嚴厲的,是無私的,更是不計回報的,我愛我的父親!

傅雷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從一封封家書中看出他對兒子從樂理知識的學習到彈琴技巧的引導,從詩詞文學到生活起居,從戀愛婚姻到理財娛樂,人生中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指點、引導,以及像朋友似的的傾聽,出謀劃策。他説:“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人生沒有一樁幸福是不要付代價的。”讀了這本書,確實能夠教我們學習做一個好父母,學習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孩子當成朋友來相處。

傅雷先生在家書中對兒子的關心是點滴、細微的,像兩人面對面閒聊一樣。雖是閒聊。卻也涉及極廣,愛情、樂理、練琴、生活等等,這完全和一開始所説的嚴厲到苛刻的父親形象截然不同,這分明就是一位心繫兒子,關心入微,身體、心理都能給予指導的導師形象,又是一位充滿偉大父愛的老父親形象。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0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感覺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信,可謂篇篇精美,字字珠璣,做條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或者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那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緊張印象,以及我所懂得的作者所表達的緊張思惟。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信》讓我理解了什麼是詳細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信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我很少的經驗,我感覺,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水平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互換或寫作方式。

僅有顛末這樣的方式,才氣有如此涉及普及、天然舒暢的作品降生。他不但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愛情,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隆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闡發、改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能夠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教員做人、做學問的仔細、嚴謹、認真的立場和作風。

如果説《傅雷家信》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許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立場和作風。但毫不僅僅限於此,還有,傅雷老師由於自我的學識、思惟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分析出深刻但毫不晦澀的事理,從而給人以開導。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許“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信仍不失其巨大。

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啟發。此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緊張的一點,便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惟。在我看來,這便是重視和誇大“一般修養”的'嚴重。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惟都有呈現,好比關於去博物館、去叢林等提議,就是期望經由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開導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其餘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該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創建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汗青諸領域都需閲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毫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同等。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天下的一個側面,要懂得我們生活的天下以及我們自我,普及閲讀是有好處的。的確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麼要求自我了。

除此之外,其他好比,關於感情(活力)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節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對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着理性的靈光!以上就是一讀《傅雷家信》後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門勞績,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材。正本讀後感、讀後感之類便是技能罷了,懂得並踐行此中的事理才是最終目的。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1

家書,是親人之間互相傾訴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為筆,以感為紙,書寫下句句行行。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擔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對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亂想的心。

看似是父親的開導,但其中還隱隱含着什麼。讓我們還原場景,略顯疲倦的父親對孩子語重心長:孩子,你儘早瞭解愛中心酸,便會學着接受一些。流過的淚雖苦澀,卻可以在淚中微笑着向她説,願今生今世兩不相見!

不知那個父親是否身為過來人,可話中安慰的感覺卻不言而喻。於此,不是父親,而是身邊摯友,向初嘗禁果的少年勸誡。這是身為父親的嚴厲,冷硬卻夾雜着擔心與思念。

身後父親的心願,“總之,你無論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動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寫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觸萬端,非筆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萬珍重,千萬自愛。”

多次強調,望君自重自愛。為父已無太多話對你説,滔滔江河提筆之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我寫這封信的心情非筆墨能形容,除此之外,還有嗎?跳過人物帶入,我們看到了不再年輕的父親提起筆為遠在他國的`兒子寫信,只留。珍重!

兒子啊,你可知這一字一畫都刻在了你體衰的父親的心上,你能瞭解他嗎?我想父親一定會説: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強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這是身為父親的軟言細語,真摯還包容着祝福、祈盼。

我見到書的特點。若是整張家書,全都是教育兒子待人謙虛,做事嚴謹;不氣餒,不驕傲;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的話未免有些冷淡。這是家書,面對學有所成的兒子,除了感到自豪,不應該還有一點寂寞嗎?畢竟……那是從小養大的兒子啊!《傅雷家書》還成功在那一絲人情味兒。不説全部,大致上寄給傅聰信的日期後,都會有一兩句描述家人近況的話。我還記得那一句。

“前幾日我連續着發燒,直到近期才有所好轉。”“你娘很想念你,何時你能寄一封信過來呢?”

後記:看到書的前言,方知傅聰是在葬禮上趕到的。我儀表堂堂地歸來時,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曾經地容顏。因為時差,計劃中的正午到來已推移到黃昏遲暮。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一遍遍温習泛黃的紙信,想從墨香殆盡的紙張中看到昔日人。

我給您的回信,遠少於您給我的,連關心也是,有時幾個月也不會一封,可我卻不曾在意。

今日,我終究是慢了一步。

願天上的親人,一切安好。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2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書信。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閒話,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的家書給予現代家長很多啟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家長就是家長,卻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傅雷的'教育方式已經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很多家長爭相模仿傅雷的教育方式,但有方式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要領悟到傅雷於孩子之間心的交流方式。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兩個詞——傳承與堅持。

可以説,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責任與生活的經驗。作為一個父親,他必定會用某種方式,將這些全部傳達給孩子。時間、空間,成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擋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證明,這些阻隔都不會成為父親對他傳達愛與責任的攔路虎。我相信,傅聰一定也會傳承下來,無論以哪種方式。

還有一種力量,貫穿着整本書,那就是堅持。無論事態如何,無論身體如何,都不是不寫信的理由。雖然有些時候,也會有所推遲。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是最打動人心的!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飽含着親人間的濃濃情感,在戰場之間來回穿梭。而這本厚厚的《傅雷家書》,又包含着傅雷對兒子的哪些情感呢?

輕輕翻開嶄新的封面,細細品讀,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傅雷夫婦對兩個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是對他們藝術方面的諄諄教誨,還是生活上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傅聰出國多年,為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傅雷不間斷地為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從《詩經》到《世説新語選》,從《楚辭》到《唐五代宋詞》;他建議兒子每天寫一些中文日記,並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就是為了不讓他忘記祖國的漢字;為了讓兒子更好地理解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導兒子,一步一步……他做這些事情,就是為了讓兒子不要忘記:我是龍的傳人,那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的'子孫!

和現在許多父母不一樣的是,傅雷和兒子之間不僅僅是父子的關係,更是朋友的關係。他像一個知心者一樣,與兒子天南海北地談:他們談藝術,“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風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世所必然的境界”;他們談婚姻,“古語説,'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話説,'夫婦相敬如賓'。可見只有平靜、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義是説,夫婦到後來完全是一種知己朋友的關係,也即是我們所謂的終身伴侶”;他們還談中西方文明的異同,“中國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們只看見古人提到徹悟,從未以信仰堅定為人生樂事,而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他希望兒子在國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人格的尊嚴和崇高的氣節,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的父親,他對兒子的要求很高,但他同時也在懺悔自己以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並希望兒子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合上書本,閉上眼睛,平日裏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裏——桌上一碗碗冒着熱氣的菜餚,上學前耳畔的一聲聲叮嚀,也包括父母日漸蒼老的背影……為人父母,他們雖然沒有傅雷夫婦的博學,但他們也在努力讓我們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做人的道理。可是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我們又真的像傅雷一樣,理解它們,並努力去完成了嗎?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4

星星點綴於天幕,殘月斜掛於蒼穹,皎潔的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星星點點的灑落在桌面,書頁……

手捧着《傅雷家書》,細細閲覽傅雷及家人對遠在他國的孩子的關愛與教導,那嚴厲的要求下暗藏着深沉的父愛和苦心孤詣的諄諄教誨,感慨萬千,不知不覺中誤以為自己就是主人公,獨自求學的我總是用電話與父母交流,因為補課,在這酷熱的假期,只有我一人生活在偌大的'房子裏,夏日是炎熱的,但不與父母在一塊兒的生活卻是涼冰冰的,在傍晚聽着此起彼伏的蟬鳴,孤寂之感緩緩湧上心頭。

傅雷可能無法體會這種孤獨之感,但他卻知道遠在他國的傅聰應是孤獨的,於是寫信給他的孩子:"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到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這段話簡簡單單卻觸動了我的心,此刻好像隱隱聽見以往與父母打電話時他們對我説的話:"我們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好,能夠有助你的,我們會盡全力,不開心要和我們説,有事情也要和爸爸媽媽説……"他們雖會慢慢老去,但卻不甘落後,想永遠跟隨在我的身後為我護航。他們是商人,幼時的自己總認為他們眼裏只有金錢,倏忽間我才幡然醒悟,原來:他們眼中閃耀的金幣上刻畫的是我的圖像。

對於學習,我總是很懶散,沒有動力,《傅雷家書》告訴我,在自然的殘酷鬥爭中,多少堅定的勇氣,多少頑強的意志,多少鮮活的生命為此付出,我此刻安然的學習機會,是千千萬萬人為之負重前行,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

我悔:悔這濃濃親情,現在才透徹體會,悔這與自然殘酷鬥爭中無法出力。

我感:感謝《傅雷家書》的開導,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激那千萬負重前行的天使。

我喜:喜這漫漫求學路上不只有我一人身影,在我的身後,有傅雷,傅聰,有爸爸媽媽,更有繁榮的祖國,強大的華夏人民做後盾。

在這原本沉悶、孤寂的求學路上,《傅雷家書》使我領悟親情,讓我不覺孤單,給予我充足的學習動力,告訴我什麼是藝術,藝術中的真誠,名利,與我漫談人格修養,讓我對人生有更深入的瞭解,它淨化了我的思想,救贖了我的靈魂……

風輕輕的吹,蟲靜靜地鳴,月光寂靜的散落,多少封家書,多少暗藏的父愛,多少嘔心瀝血的教誨皆傾此筆墨。那悠悠人生路中,萬道金光透過,若隱若現的是無數身影,是啊,漫漫求學路不止我一人!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15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説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就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育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最適合家長和孩子的閲讀。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獨特,他是通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而且還暗暗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説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讚口不絕。

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後後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欣賞這本《傅雷家書》。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