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呼嘯山莊高中生讀後感

呼嘯山莊高中生讀後感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嘯山莊高中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嘯山莊高中生讀後感

呼嘯山莊高中生讀後感1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愛米莉。勃朗特,主要講述了一個令人十分神傷的故事:一位吉卜賽少年希斯克裏夫被呼嘯山莊的主人收養。他與主人的女兒凱瑟琳情意相投,萌生了感情,可是最終因地位懸殊未能如願。於是希思克利夫憤而出走,而凱瑟琳則嫁給了畫眉山莊的林頓少爺。數年之後,希思克利夫又回到了呼嘯山莊,開始了它的瘋狂的報復和復仇計劃,最終如願以償的做了兩家莊園的主人。可是復仇並沒有帶給他預期的歡樂,他最終精神分裂,鬱鬱而終。

讀《呼嘯山莊》的時候我的感覺很深刻,故事的核心是復仇,故事裏的主人公為生計而復仇、為感情而復仇、為屈辱而復仇、為死亡而復仇。他似乎是一個為復仇而活着的人,而從作者為他安排的“黑得像魔鬼般的皮膚”和“遭透了的粗口”中也能夠看出。但希思克利夫對凱瑟琳的愛是殘酷的,但總有一種神祕感,我想如果為這種愛保留一點點空間會更好。

我想《呼嘯山莊》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恐怖感,很陰森,也很嚇人,而與它並存的也彷彿有一種莎士比亞戲劇的憂傷和古希臘神話的神祕的氣息,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本書雖然是個杯具,卻總有那麼一種神祕感,《呼嘯山莊》也是一樣,感情也是那麼的複雜。

我想作者也許只是經過這樣一種形式,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復仇,是永沒休止的。其實應對那些所謂的“深仇大恨”我們到底需要復仇嗎?復仇後,就能過得安心嗎?看着復仇後的人們,他們的胸前都有一個印記,而他們的臉上,不會有歡樂的表情……。這讓我不由自主的想起47年前爆發的那一場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刻骨銘心的戰爭,殺戮、流血、毀滅、血肉橫飛、流離失所……我所能想到的屬於那個時代的形容詞永遠都是那麼的血腥,那麼的'殘酷。那麼如果有一天,我們把這種民族間的仇恨上升為再一次的戰爭,我想我們也就把自我也把人類引上了一條復仇的不歸路。“冤冤相報何時了”這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和教訓。

每個人,都有一段歷史,一個人活着,在這個世界倔強的活着的目的也許僅有一個——和命運挑戰。暴風雨是會有結束的那一刻,退一步真的會海闊天空。所以,我們不能憎恨,因為仇恨,而讓自我成為一個間接兇手,更不能為了復仇而活着,否則,我們也將會墮落,也將會成為一個精神上的失敗者。

呼嘯山莊高中生讀後感2

“他比我更像自我,我之所以活着就是為希斯克利夫,我就是希斯克利夫……”難道有比這更經典的感情宣言嗎?一切感情宣言在此都顯得蒼白無力。這就是《呼嘯山莊》的情感的濃縮。

初讀《呼嘯山莊》時,我讀得艱難而晦澀,我無法理解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再讀《呼嘯山莊》,我的理解加深了一層。凱瑟琳內心裏愛着希斯克利夫,但為了地位和身份,她喜歡畫眉山莊的林頓,而最終,她也嫁給了林頓。

希斯克利夫對凱瑟琳的感情是永恆的。當年,他在家偷聽到凱瑟琳和女傭的談話,生氣地離開了呼嘯山莊,他在外面的世界拼搏,最終成為了一個富有的人。他帶着一身的仇恨回到了呼嘯山莊。為了奪回他心愛的凱瑟琳,他不僅僅娶了林頓的妹妹伊莎貝拉,還機關算盡地讓自我的兒子娶了凱瑟琳和林頓的女兒,然後得到林頓家的財產。他和凱瑟琳的'哥哥打賭,贏了他全部的財產再逼死他,然後讓他兒子變成一個不懂禮節的野小子。凡是之前凱瑟琳哥哥怎樣對待他的,他都雙倍地讓他償還。最終,凱瑟琳在神志不清的昏迷中結束了生命。在希斯克利夫得知凱瑟琳的死訊後,他如同野獸一般把頭往樹上撞。他整夜整夜地,不知疲倦地為凱瑟琳守靈,連晚飯也不吃。回到呼嘯山莊,他又為凱瑟琳祈禱。他始終相信凱瑟琳會回到呼嘯山莊。

其實,凱瑟琳當年在希斯克利夫離家出走的時候就受到了刺激,之後希斯克利夫重新去畫眉山莊拜訪凱瑟琳,更是對凱瑟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最終導致凱瑟琳神志不清。幸運的是,凱瑟琳神志不清時,竟然還認出希斯克利夫。凱瑟琳與希斯克利夫的愛是殘缺的;有情人,最終只是在地下成了眷屬,但他們的愛是永恆的。

就是這樣一部感動人的著作,竟是由一位三十多歲便辭世且終生未婚的女子寫的。她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她寫的這本書久久不能被英國社會所理解。直到她死後,這本書才出版。這位偉大的作家表面上沉默寡言,內心卻熱情奔放。她在當時黑暗動盪的社會裏,十分關心政治,又同情手工業工人的反抗和鬥爭。就是在這些條件下,她完成了《呼嘯山莊》。這本書奠定了她在英國文學史以及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她不曾結婚,卻能夠把各種情感寫得淋漓盡致。

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的感情是殘缺的,是不完美的感情,卻是永恆的感情。他們為了對方痛苦一生,最終剩下的,依舊是無言的狂野和西風。

呼嘯山莊高中生讀後感3

我一口氣將《呼嘯山莊》讀了兩遍,第一遍像讀其他書一樣草草,囫圇吞棗,雲裏霧裏,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無奈的重新讀過,一句一言,仔仔細細,這才讀出了其中的滋味。在此,我不得不承認,埃米莉勃朗特的確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她的才華絲毫不遜於有文學以來的任何一位有名或無名的作家。儘管埃米莉只在這世上度過了簡短的三十個春秋,可這是不平凡的。她從未踏出過出生的那個莊鎮,但是她的天空比任何人都要廣闊,深邃。作為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無愧於這個姓氏。她的詩作是浩瀚的蔚藍色,給人以勇氣和力量,的小説《呼嘯山莊》是純潔的白色,安靜祥和,而又會迸發出不一樣的激情,走向狂熱與躁動,就好似白色的那一個極端,但是兩種顏色都是那麼的乾淨單純。

《呼嘯山莊》裏的愛情是那麼特別,與至今一來的任何一部小説中塑造的愛情都不一樣。這種“埃米莉”式的愛情是那麼的真摯,坦率,從來沒有半分的扭捏與嬌柔做作。只有這樣的情感,才是真正的來自於人的內心深處,是從人的本性中散發出來的。交織在這其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赤裸裸,沒有半分的禁錮,也從未想到過禁錮。這是人間最真實的情慾寫照,埃米莉從未給它套上過那種所謂“文學的外衣”。埃米莉塑造的主人公們,愛的是那麼的堅強,超脱出一切,哪怕是生與死的距離。

愛之深,痛之切。希斯克裏夫的仇恨也是那樣的強烈、真實與強大。這種復仇慾望,強大到可以摧毀他周圍的一切。復仇之火,燒燬了兩個家族的糾葛。凱瑟琳死時,他是那麼的痛苦。凱瑟琳帶走了他的愛,也帶走了他的一切。儘管他還活着,卻和死亡無異。他即使是得到了那麼多,卻還是不足以填補他的失去,他心靈的創傷。因為凱瑟琳死了,他的生活失去了意義。當他如幽靈般在日夜的呼喚着他的愛人的時候,他卻也是再也得不到了。他折磨着他人的時候,也無時無刻不把自己傷的體無完膚。他的仇報了,他得到了那麼多人的財產,然而他卻失去了支持自己生存的最後一根支柱,所以,就在這一刻,他死了。

在希斯克裏夫以及這一輩的主人公心裏,愛永遠比恨濃,情感永遠凌駕與理智之上,所以,他們很容易瘋狂,但是卻讓人尊敬。他們的下一輩——那種理智勝於情感的愛,較之他們,顯得是多麼的蒼白無力,遜色的多。埃米莉那種超前的寫作手法,加上這奇妙的文學思維,難怪會被別人將這部曠世奇書譽為“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傑出作品”。

呼嘯山莊高中生讀後感4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英國十九世紀著名詩人和小説家艾米莉?勃朗特,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僅僅度過了三十年便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間。這部小説剛問世時頗受冷落,但隨着歲月的流逝,它以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征服了越來越多的人。

小説採取了十分獨特的展開方式,作者並沒有直接提到主人公,而是從外人洛克伍德的拜訪開始的。洛克伍德在新房東希斯克利夫的家裏無意間發現了一本神祕的日記,他對日記裏的故事十分感興趣,在家養病期間,他經過迪安太太的敍述瞭解了呼嘯山莊的故事。小説講述的是一段復仇的故事,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的感情是全書的主線,而故事中其他配角的演出實際上反射出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瓜葛。

凱瑟琳與希斯克利夫的感情實際上是一場杯具。兩人身份的差異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兩人的感情只能成為令雙方都痛苦的包袱,凱瑟琳的天真與幻想讓一向深愛着她的希斯克利夫由一個默默忍受歧視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脾氣暴躁,充滿憤恨的人。希斯克利夫因凱瑟琳的背叛,把心中對凱瑟琳的愛轉化成了報復的怒火,杯具也就此開始。能夠説凱瑟琳的虛榮心毀了她一生的'幸福,也毀了愛她的兩個人——希斯克利夫以及埃德加,這甚至差一點毀掉下一代人的幸福。在大多數人的眼裏,希斯克利夫是個粗暴殘忍的惡棍,可是他的悲慘人生卻是因為他對凱瑟琳超越人間的愛和對現實的無法理解。

整部小説都壓抑在希斯克利夫傷感的痛苦和扭曲的人性當中,而呼嘯山莊的故事展示出的正是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痛苦。雖然説書中描述的社會現實和故事情節有必須的人工修飾,但這是作者所處年代的一種更加深刻的表現。也許在我們生活的時代裏,很難看到像故事中主人公那樣的感情,也很難感受到久壓在心中的憤怒,可是還是會存在畸形扭曲的心靈。

無論是其中強烈的感情還是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都是因為有着對完美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呼嘯山莊的故事不會在現實裏重演,但它悲情的苦痛卻會隱落在生活中的角落裏。或許主人公之間的愛能夠超越死亡的界限,時刻提醒着那些忽視了沉沒在內心深處的憤怒的人們,讓久遠的悲情喚醒沉落在黑暗裏的心靈。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