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悲慘世界》讀後感優選14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優選14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悲慘世界》讀後感優選14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

當看見最後的冉阿讓,陪伴着那盪滌靈魂的銀燭台,寧靜而安詳地閉上了雙眼,我終於止不住淚流滿面。

這本書充斥着善良與邪惡,虛偽與真誠,堅守與迷失。矛盾面淋漓盡致的展現總是令我們不禁心痛,我們的世界似乎還盈滿單純與信任,不能體會人情冷漠下冉阿讓的絕望。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承受着世人的排擠,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人們帶着防備、恐懼的目光破碎了他微乎其微的希望,在他再次彷徨、再次墮落之際幸運地遇上了這位善良的教父,給予了他生的希望和人的尊嚴。可冉阿讓再一次的惡性展露偷拿了教父的兩個銀燭台,被警察緝拿帶回教父的收養所時,卻獲得教父真誠的包容,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拿了銀燭台,反而將那一對銀燭台送給他,並叮囑到:“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讓自己過得好一些。”這一刻。冉阿讓終於幡然醒悟,體會到了愛與寬容的力量。

愛與寬容便是小説所要表達的主題,世態再炎涼,也會有善的棲身所。即使世界充滿了矛盾對立,但是隻要我們堅守自己、堅守本心,擁有愛與寬容的.力量,善良終會將邪惡打敗,虛偽終將幻滅,真誠的心將會永恆。或許,當你為自由,為幸福堅持戰鬥的同時,可能滄海桑田、容顏易逝,甚至犧牲了自己,就像冉阿讓,就像許許多多堅守愛的人們,即使他們失去了許多,但他們的力量會一直庇佑那些懵懂的孩子們勇敢成長。

冉阿讓的內心被聖潔的愛洗禮,他學會了愛人,學會了忘記仇恨,淡化苦楚,他的內心得到了救贖,不再流浪。他去了一個遙遠的地方,改名換姓,重新做人,大濟蒼生。他救濟走投無路的芳汀,立誓照顧她的遺孤珂賽特,又救珂賽特於德納第夫婦的魔掌之下,然後撫養她成人。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再受到傷害。他不惜一次又一次地鋌而走險,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因而被當時黑暗社會的忠實守衞者冷酷的沙威盯上。為了珂賽特的幸福,他放棄了現時的安逸,有過上了東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終珂賽特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真正令我痛心的是,冉阿讓為那麼多無親無故的人們付出着,卻一次次受到排擠、不理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需要學會原諒,學會接受。他們也是人,比起那些虛偽貪婪卻苟且偷生的人們,或許他們更能體現真正的人性。

我的內心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吶喊,為什麼不能寬容他,寬容這個一直寬容別人的人,因為無知所以恐懼,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人生在世,慈悲為懷,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寬容,我們的內心才能被真正的洗滌。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

不能因為人犯過一次錯誤,就特意疏遠和嘲諷,畢竟人總會有一次破繭重生的機會。

當我懷着虔誠讀完《悲慘世界》這部長篇後,內心湧起的是一浪接着一浪難以言説的感動,它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讓我對故事的主人公肅然起敬。

冉阿讓是一位淳樸的普通勞動者,他每天幸苦工作,但飢餓和貧窮還是時時困擾着他。有一天,他耐不住飢餓偷了一個麪包,結果被抓入監獄。他因惦記着家人,四次越獄,卻被加刑至十九年。長期的牢獄生活養成了他陰鬱叛逆的性格,他開始仇視法律,仇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出獄後,他沒有住處,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幫助。但他卻偷走了主教家的銀器。主教沒有怪他,反而寬恕他,放他走了。主教的感化讓冉阿讓心靈受到震撼,他原本善良的心受到了喚醒,重新燃燒起對生活的希望。

讀到這,我由衷為冉阿讓感到高興,他就像正在逐漸復甦的蠶,正吐露着從善的細絲準備把自己改變。是的,他要開始改變了,不再是令人躲避的對象了。

冉阿讓改頭換面,化名馬德蘭來到蒙特勒伊小城。經過多年打拼,他從一個成功的商人變為一市之長。成為富翁的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誨,熱衷慈善事業,經常幫助一些貧窮的市民。冉阿讓的慈善舉動引起警察沙威的注意,因為法律濫判無辜,冉阿讓再次入獄。

冉阿讓再次入獄的遭遇令我着實氣憤。為什麼?為什麼他都已經從善了仍擺脱不了以前的罪名,為什麼法律不長眼,一直糾纏着一個洗心革面的人呢?

等他出獄回到小城後,他花重金就住了女工芳汀的.私生孤女珂賽特。他帶珂賽特隱居,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園丁。珂賽特在他的愛護和照顧下長大成人,後來與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項鍊,找到了她的幸福。但冉阿讓卻因為他的過去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一度不被人原諒。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冉阿讓的一生是悲慘的,但也是精彩的,令人感歎的。他曾經是個心中失去愛的逃亡者,但他並沒有完全失去本性,在主教的感化下,他的心得到洗禮,得到昇華。儘管之後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但他不再暴躁,不再埋怨,始終懷着一顆聖人之心,用愛與寬容去對待所有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個化繭重生的冉阿讓,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冉阿讓,過去的罪惡並不能阻擋他慈善的腳步。

在生活中,我常常因為受了一些委屈,而去抱怨別人,也曾在心底記恨一些人,在讀完《悲慘世界》之後,我明白了寬恕的重要。以後,我一定要放寬心胸,寬容的對待別人,這樣我才能更好地成長。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3

泛黃的書頁,深淺有致的墨痕,濃郁的書香……打開《悲慘世界》,我追隨着主人公的步伐,走進了那個悲慘而又幸福的世界。

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主人公—冉阿讓肅然起敬。他,是一個淳樸的普通勞動者,他每天辛苦工作,但飢餓和困苦還是時時困擾着他。

有一天,他為了捱餓的外甥偷了一個麪包,結果被抓入監獄。他因惦記家人,四次越獄,卻被加刑至十九年。

長期的牢獄生活養成了他陰鬱叛逆的性格,他開始仇恨法律,仇恨這個不公的社會。出獄之後,他沒有住處,四處乞求他人收留他一夜。

然而,沒有一個人願意收留他。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幫助。但他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

主教並沒有怪他,而是寬恕了他,還送了他一對銀燭台,讓他走了。沒錯,正是如此。

主教的感化讓冉阿讓的心受到震撼,他原本善良的心被喚醒了,他開放棄惡從善,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讓枯萎的內心又再次鮮活起來。

他改頭換面,化名馬德蘭來到城市。經多年打拼,他從一個成功的商人變成一市之長。

成為市長後,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誨,熱衷於慈善事業,經常幫助貧窮市民。但是,這樣的生活沒持續多久,他便引起警察沙威的注意。為了搭救商馬第,他再次入獄。

等他出獄回到小城後,他花重金救助了女工芳汀的孩子珂賽特,他帶珂賽特隱居,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園丁。

珂賽特在他的照顧下長大成人,後與青年馬呂斯相戀,找到了他的幸福。但,善良的冉阿讓卻因他的過去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一度不被人原諒,在孤獨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悲慘的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處處有似有似無的.悲傷籠罩着,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一涼,“寂寞”的影子夾雜在字裏行間,壓抑的氣息令人窒息。

冉阿讓的一生是悲慘的,但也是令人驚歎的。他曾是心中失去愛的逃亡者,但在主教的感化下,他的心靈得到洗禮。

儘管再度落入法律的魔爪,但他不埋怨,始終懷有一顆聖人之心,用愛和寬容對待這個世界,泰戈爾的一句詩正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我想我將為你憂傷,還將用金色的詩歌鑄成你孤寂的模樣,供養在我心裏。”

寂寞是世上極為可怕的東西,是魔鬼手中用來毀滅青春的咒符,在珂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後,他一個人在舒適的家中迅速衰老,終是經受不住寂寞的侵襲,離開人世。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人,往往是在老年時耐不住寂寞,喜歡熱鬧。我們應該多抽些時間陪陪老人。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親近於親人,以歡笑送與他們,便是幸福。”

讀完這本書,掩書沉思,這本書把人世間的人性種種展現示出來,讓我讚歎不已,只是這每種人性,都需我們自己塑造。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4

善良是人世間最高的美德。作為法國的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善良,讓人讀後不由自主地深深沉浸於小説情節之中,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悲慘世界》真實再現了拿破崙戰爭後十九世紀法國的社會面貌。小説的主角名叫冉·阿讓,他是一位苦役犯,因為生活所迫偷了一塊麪包,在監獄度過了十幾年的漫長歲月,出獄後卻漂泊流浪,居無定所。命運如此不公,這不僅改變了他善良的本性,還讓他對未來的生活心灰意冷。

恰逢此時,善良如同一束光,照進了冉·阿讓的生活。冉·阿讓遇到了馬格諾先生——一位善良、大方、無私的神甫,用自己的善良一點點地打開了冉·阿讓的內心,即使他違背承諾,偷走了神甫家的銀器,神甫也沒有責備,反而慷慨“贈送”。冉·阿讓被深深感動,他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還是存在真善美的。冉·阿讓的心被重新照亮,他迎來了人生的新起點。

可以説,作者塑造的`馬格諾神甫是如此偉大,他用自己的善行改變了冉·阿讓,也啟迪着每一位讀者應該如何對待深處困境中的人。他的寬容、善良像是一束光,點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而冉·阿讓正是在他的引領下,不斷改變自己,用自己的善行來幫助他人,歷經各種悲慘遭遇,從一個苦役犯變成了一個受人尊敬的聖人。

冉·阿讓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他也如同一束光,開始照亮他人,為他人帶來希望。離開馬格諾神甫十年後,悲慘的冉·阿讓通過技術創新獲得成功,成為一名企業家。他化名馬德蘭,幫助了很多人,得到人民的愛戴,被任命為市長。他救助了紡織女工芳汀,收養了她的女兒——珂賽特。

善良是一束光,它足以穿透一切醜惡與黑暗。沙威是一個冷血無情的警察,為了追捕冉·阿讓不惜一切代價。但當他越瞭解冉·阿讓,就越清晰地發現自己錯了,他不能去抓一個好人。他千辛萬苦抓住了冉·阿讓,最終卻還是放了他,這令他非常煎熬。他不知道應該遵守上級的命令,還是遵從內心的道德準則。於是沙威瘋了,他跳河自盡。

在我看來,冉·阿讓一生中最開心的一段時光是他臨終前。他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不白之冤得到洗涮,又看見了珂賽特,看到自己心愛之人能夠幸福地生活。

善良是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善良之光照亮了悲慘境遇之中的冉·阿讓,也照亮了那個悲慘的世界,讓我們見證了人性之美。讀完這本書,使我們相信永遠不要低估一個人的善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堅守善良的本心,讓善良之光普照人間。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5

輕輕撩《悲慘世界》的面紗,你看到了什麼?

苦楚、折磨。雨果爺爺的金筆下流露出了19世紀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和黑暗。世間的一切不幸,在《悲慘世界》裏流露得淋漓盡致。

故事中主人公冉阿讓前半生經歷了艱辛的貧民生活、黑暗的監獄生活。法律和習俗的壓迫使他由物質的貧困漸漸走向精神的墮落。但遇上了卞福汝主教,冉阿讓用後半生的時間實現承諾,做出了一系列震人心魄的事蹟。

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卞福汝主教。他雖然是一名主教,但是他沒有濫用權力,而是用自己的俸祿去幫助窮人,為人們造福,而自己卻簡樸節儉,毫無怨言。就這樣,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成了窮人們心中的天使。他無私奉獻,忘我的'精神也讓我敬佩。這種可貴的精神比天上的太陽還燦爛,比寶石還純真無暇,比天空還無邊無際。當看到卞福汝主教準備登山“拜訪”強盜時,我的心隨着故事情節高低起伏,在卞福汝主教做出決定時,我又是多麼着急呀!汗珠順着我的臉頰滑落,全身的肌肉繃得緊緊的,身子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我凝視着字眼,焦急,恐懼湧上心頭。“他不怕嗎?強盜啊!九死一生的冒險行為。”我忘情地嘟囔着。當看到卞福汝主教對窮人斬釘截鐵説的那句話:“永遠不要害怕,盜賊和殺人犯,那只是身外的危險。而真正應該害怕的是我們自身。”語氣是那麼的堅定,毫不遲疑。我想這就是卞福汝主教給我的回答吧!主教的家庭生活和他社會生活一樣,自甘淡泊,卻又嚴肅而動人。

感動的淚落在冉阿讓的故事裏。一個苦役犯在封建社會的無盡黑暗裏“掙扎”,因為“特殊的身份”,沒人願意相信他,試想一下,在面對無數的挫折、一切打擊後,自己已是千瘡百孔。沒有同情,沒有安慰,更沒有信任,像墜落在沒有光明的深淵,生活是多麼絕望啊!然而,在他遇上卞福汝主教後,他邪惡的靈魂被“天使”帶回。黑暗的角落裏,破天荒開了一道天窗,一縷陽光照射進來。他當上了海濱蒙特伊城市長,他也像他恩人那樣,愛民如子,為腐敗的社會做最後的努力。窮人們無不對他敬重、欽佩。倘若他當初並沒有選擇相信這個世界;沒有改變自己;也像以前一樣做令人討厭的“惡人”。那他現在依然在痛苦的深淵裏掙扎,依然生活在“悲慘世界”裏。我對他充滿崇敬,是因為他是“悲慘世界”裏的一位慈善家,不僅僅是因為他一位慈善家,還因為他選擇了愛,他還相信世界的美好存在,善良在向世界擴大,善良的力量你不可小覷。它比金子鑽石都珍貴,“信任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悲慘世界》讓我明白了:無論世間多麼邪惡,但你不能改變心中一直有的善良的種子,讓它成長,你會得到比什麼都珍貴的禮物——他人對你的信任。

一輪明月升在夜空,一盞燈火照亮黑暗。不要放棄世界,因為會有一盞燈為你照路。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6

服刑19年的重刑犯,為什麼能在一瞬間洗淨了他罪惡的靈魂?當他的死對頭面臨死刑的危險時,他為什麼會寬厚地救了他一命?為了一個可憐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過警方的重重追緝,代她找到終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問正是《悲慘世界》為你留下的謎題。

生存在“善與惡”的永恆主題中,《悲慘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成為世界文學殿堂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處於水深火熱的人們地獄般的生活。

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他們的心靈是高尚的,他們心裏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信念——愛。有了這種愛,一切都變得美好;有了這種愛就能抵抗痛苦,消滅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愛的化身,他的寬容、仁慈,使冉阿讓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讓救過的老人不也是充滿着愛嗎?他知恩圖報,當冉阿讓身處絕境時,幫助他度過了危險。這正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現實生活中,愛也是到處可見的。博大的母愛,慈祥的父愛,同學們之間的友愛……曾經有一則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

故事發生在越美戰爭時期。一位美國記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賞他所拍攝的照片,猛然間,他發現有一個女人倒地的姿勢不同於大多數人順着腳步的慣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這位記者在驚訝之餘仔細端詳辨別後,發現她懷裏抱着一個幼小的嬰兒;如果她往前撲倒,就會壓傷嬰兒;往下蹲則不但壓不着孩子,而且還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為遮擋身後飛彈的屏障。這位母親在中彈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慣性,收住狂奔的腳步,做出保護孩子的最佳姿勢——這是多麼悲壯的母愛啊!當她的孩子遭受肉體或靈魂的滅頂之災時,她卻可以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生命。我歌唱母愛,歌唱這無與倫比的至愛!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冉阿讓死了,他安詳地閉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本文以一串問句開頭,造成懸念,並引出作品主要內容,以便讀者有所瞭解。接着,適時提出文章感點:“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此基礎上,作者又聯想到社會人世的博愛,並簡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愛的故事”,使作品主題昇華。結尾也意味深長。

總之,文章基本能做到張合自如,縱橫有序。語言雖很平實,但仍較流暢。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7

最近,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享譽世界的代表作之一《悲慘世界》。

這本書敍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平民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麪包,使他在監獄裏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了人們的歧視,受到一次又一次不公平的對待,冉阿讓再度陷入絕望之中,他決定報復這個社會。就在他實行報復行竊大主教的第二天就被警察抓住,以為將再次面臨牢獄之災的時候,奇蹟出現了,這位善良的主教沒有告發他,而是用他的仁慈之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幾年後,他改換身份,盡全力幫助別人,想多做些好事來彌補從前犯下的罪過。但當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帶着歧視、刻薄的眼光看他。最後,冉阿讓奮不顧身地將在街壘戰中受傷的馬利尤斯救出,成全了一對年輕人的婚姻,但自己卻一度受到誤解,抑鬱成疾,最終悽慘地死去了。

“人間所有的勇氣,所有的美德,所有的英雄品質,所有的神聖精神,他都具備。”這是在小説末尾,貴族青年馬利尤斯知道冉阿讓的身份後對他發出的評價。

有時候,人犯錯不是因為自身的問題,而是因為被逼到了黑暗的角落,如果能給犯錯的人一束陽光,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他從黑暗中走出來,那該產生多麼巨大的變化呀!

雨果認為,世界上存在着兩種法律:高級的法律是仁慈和愛,它可以杜絕罪惡,喚醒良知;低級的法律是刑罰,它只會激起人的反叛心而加深犯罪。前者體現者為卡福汝主教,他用道德感化和博愛喚醒了冉阿讓的良知,使他成為真正的人;而後者的代表是警探沙威,他如鷹犬一樣跟蹤冉阿讓,迫害走投無路的'芳汀,如冷血動物,他最後的投河,標誌着當時法律在崇高道德面前的渺小。

“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的一切不幸”現實生活中,平凡的愛隨處可見:當你沮喪不已時那温暖的擁抱;當你激動萬分時那熱情的擊掌;當你憤怒難堪時那理解的目光……是的,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批評,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只是一個微小的動作。

願人與人之間少一點自私、貪婪和算計;願我們每個人都像冉阿讓一樣懷着一顆博愛、寬容、感恩的心去看待這個社會,去對待周圍的人;願人們的靈魂都是高尚、謙卑的。這樣,不論你的出身、地位、學歷、財產如何,你只要有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就可以照亮身邊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配稱得上一個真正高貴的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8

《悲慘世界》是一本能讓人陷入無限沉思的書,雨果對人性美劣根性的描寫,對善與惡的思索,在無形中滲透着無堅不摧的思想:唯有博愛才能讓人走出"悲慘世界"!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把目光投向社會底層人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強有力的結露和批判,以他細膩的文筆描繪了社會底層人們地獄般的生活。雖然他們的命運都是悲慘的,但他們的心靈確實高尚的,他們的心理都有一種信念:愛!主教對冉阿讓的'博愛,冉阿讓對珂塞特的父愛,芳汀對珂賽特的母愛,珂塞特和馬呂斯之間的情愛………正是因為有愛,所以才讓這部處處展示着絕望和鮮血的作品多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他人的歧視,殘酷的現實逼他就犯,他偷了主教一個銀燭台。主教非但沒有怪他,反而把另一個燭台也送給了他。在善良,博愛的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洗心革面,經過自己的努力幾年之後變成了受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他不忘主教的仁慈與善良,常常對窮苦的人給於援助,他無私的幫助芳汀,收珂塞特做養女,從下水道救出馬呂斯,放走追捕他的沙威警長……冉阿讓的身上體現了人道主義的博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時代的悲劇,是社會底層人民苦難的縮影。世界是不完全的,也不是絕對的。就像小説中的德納第夫婦,他們對珂塞特百般欺壓,將芳汀寄來的東西給自己的女兒,最後卻淪為階下囚,這是典型的小人物的自私自利的體現!

書中最能引發人對善與惡的思考的是沙威警長,他窮其一生追捕冉阿讓,一次次打破冉阿讓平靜的生活,他們之間是天生的死敵,但最後卻又成為特殊的朋友。沙威如同獵人一般將冉阿讓這個獵物不斷驅趕,也正是因為這種逼迫使得冉阿讓不斷探索掙扎,一步步向上攀登。小説的最後,冉阿讓放走沙威,沙威才認識到自己的自己的錯誤,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那個冷漠絕望的世界不是他所追求的,在善與惡的強烈衝擊下,他孤獨而又絕望的跳河自殺。活了一輩子,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從一開始就錯了,世界上沒有比這更悲哀的事了!

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即使你在高尚,再偉大,再與命運的不公和惡勢鬥爭,卻總是顯得孤單。不過,也正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加凸顯主人公冉阿讓的英雄本色!

讀《悲慘世界》,得到的不僅是文學的進修,更是情感的昇華,靈魂的洗禮!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9

這本書主要講了讓·瓦讓因偷麪包而關進監獄。當他刑滿釋放後,遇到了善良的迪涅主教米里埃先生,他的做法使讓·瓦讓感到後悔。於是便化名馬德蘭,為濱海蒙特勒伊做出了巨大貢獻,被推舉為市長。偶然間救下了淪落為娼的芳蒂娜,並按照芳蒂娜的要求,贖回了她的女兒珂賽特。為了保護無辜的人,他又坦白了自己讓·瓦讓的身份。最後在珂賽特懷中結束了自己悲慘的一生。

這本書情節十分波折,從多方面描寫了這個悲慘的世界,並把每個人物的細節刻畫得栩栩如生:米里埃主教獻身上帝和人類的精神可敬可佩;芳蒂娜的愛女之情令人讚歎不已;加弗洛什的機智頑皮使人忍俊不禁······本書圍繞讓·瓦讓這個中心人物展開,也成了大革命時期法國窮苦人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

我為書中窮苦人民的生活感到同情,更為讓·瓦讓的境遇感到可悲。讓·瓦讓只是因為飢餓才偷了一條麪包,作為窮人,他寧可坐牢,也不願懷着對這個社會的仇恨而死,這種精神,是普通人所無法擁有的`。這個世界有這麼多人因飢餓而死,這就是法律的不公正所造成的。判刑,不但不能使人悔過,還會起相反的效果。但是,主教米里埃先生卻使讓·瓦讓悔過自新。在讓·瓦讓偷走了他家銀餐具後,他竟要讓·瓦讓把銀燭台帶走,還幫他逃脱了士兵的追捕。這在常人看來無法理解,但卻是使讓·瓦讓悔過最好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讓·瓦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教救贖了一個即將墜落的靈魂。讓·瓦讓化名為馬德蘭後,無時無刻不在經歷心中的折磨,既想永遠當馬德蘭為人民做貢獻,又不希望一個無辜的靈魂因為自己受到法律的煎熬。主教對自己的教導,讓他下定決心救出那個無辜的靈魂。這種精神也是普通人所無法擁有的。但是,他為了芳蒂娜的要求又逃出監獄贖回珂賽特,這更是常人所無法做到的。

維克多·雨果曾闡述:“只有由法律和習俗造成的社會懲罰依然存在,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製造地獄,在神賦的命運之上人為地妄加噩運;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男人因貧困而沉淪,女人因飢餓而墜落,兒童因無知而凋敗——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有些地區,社會窒息的現象依然存在,換句話説,從更廣義的角度看,只要地球上還存在着愚昧和貧困,像本書這一類作品就不會無益。”

是的,希望我們能多看這類書,爭當新時代好隊員,讓這些問題不在出現,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0

也許我該理解為,她不想呆在家裏,讓伯父擔心,她要自己去闖出一片天地來!800字作文還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我到鄰居家裏玩,突然,朋友走進了書房,我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人脱離不了現實,所以人首先要適應環境,然後才能改變環境,這是我們祖先都明白的道理,可惜,我們今天有很多人卻不懂:或者抱怨天生我才沒人用,或者怨天尤人空歎息?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着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台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説,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這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醜陋本性的事實。

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禁藥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1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作品。書中講述的都是一個個極其悲慘的故事。平凡的詞句中,帶有着濃厚的憂傷味道,更有些諷刺的語氣,卻刻畫了一個滿懷仁愛之心的人——瓦爾讓。

從前,瓦爾讓因為偷了麪包店裏的一塊麪包而被判刑19年,出獄後,他處處都遭到人們的'白眼與唾棄,於是,他發誓一定要像社會報仇,然而,他卻被卞福汝教主感化了,於是,他又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接下的時間裏,他一直幫助貧困的人,並且收養了孤女珂賽特。

自始至終,他都用自己的善良化作真誠的愛給予別人温暖,這一點令我着實佩服。瓦爾讓是一個經歷了很多的人,有煉獄般的生活,有混混噩噩的流浪,有遭人唾棄的屈辱生活,有功成名就當市長的時期,有被追殺逃亡的時候,有隱居的時期……一路走來,這無疑是無比艱難困苦的。面對社會給他帶來的阻礙與衝擊,他樂觀勇敢,他從來沒有忘記過要樂於助人,瓦爾讓所做出的貢獻,是無聲的大愛,他一直都為人們默默奉獻着。瓦爾讓也很正直,在當時一個封建迂腐的社會中,接濟了被人拋棄的芳汀,他不顧自己的名譽,用善良仁慈的心,幫助了那些被人、社會拋棄的人們,他無怨無悔,用愛填滿了每一個人的心田。

想想生活中的我們,是否也像瓦爾讓一樣,無私的幫助別人呢?學校裏,當同學嘔吐時,我們是否沒有躲到一邊而上前去幫忙打掃、去安慰呢?在社會上,我們是否沒有因為別人一時失敗,而在背後説閒話呢?在某些地區地震時,我們是否沒有畏懼餘震,而奔赴災區去安慰受害者呢?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還沒有熱心行動起來。

有句話説得好“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付出一點愛,別人會感到很温暖,看到別人快樂,自己也會樂在其中。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幫助,也許是需要鼓勵,也許是需要資助,也許是需要愛……只有我們齊心協力去奉獻付出才能使世間有愛而更美好。有了一顆熱心腸,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你會發現你收穫一份特別的果實。奉獻一點,大愛一片,你我都有愛。只在行動與否。

不管怎樣都是愛,即使我們的處境和瓦爾讓一樣,也不能失去本性,成了假惡醜。愛能融化心,漸漸地我們就不會為了一些瑣碎而煩惱,每一個人都會成為愛的天使。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如果身處逆境,就用愛鋪開一條路,走向光明,春暖花開!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2

雨果這部名著的題目就讓人感覺沉重,悲慘世界,就像我們的人生,歡樂的事情總是那麼少,而憂愁的事情又是那麼多。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存本身,到底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還是一件無比沉重的事呢。

這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的《悲慘世界》共五部,每一部都有一個名稱,最後一部的名稱便是《冉阿讓》。雖然這部書塑造了許許多多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比如芳汀、珂賽特、馬呂斯、德納第夫婦等等,但最打動我的人,還是冉阿讓。

他曾經是一個苦役犯,他從監獄裏逃了出來,一生揹負着罪的包袱,但他有着善良的心,一顆比任何人都善良的心。他熱心地幫助別人,他關心被生活所迫已經淪為暗娼的芳汀,他前去解救被德納第夫婦任意欺凌的小珂賽特,他甚至放走了一直想要抓他的沙威。

可是,當他撫養長大的珂賽特嫁給了馬呂斯後,他卻感覺自己仍然是一個有罪的人,無法和珂賽特生活在一起,因為這樣,他的良心會感到不安。於是,他讓珂賽特不再稱呼他父親,自己離開了珂賽特一家。

得知真相的珂賽特和馬呂斯迅速找到了冉阿讓,而此時冉阿讓已經快要死去了,這位內心強大的人,在生命的最後説出的是這樣充滿温情的句子,因為他看到了珂賽特,他唯一的親人,他對珂賽特説:

珂賽特,你還記得在孟費眉,在樹林裏,你多麼害怕,你還記得當時我提起水桶把嗎?那是第一次我接觸到你可憐的小手,它是冰涼的!啊!當時你的手凍得通紅,小姐,現在你的手是雪白的.了。還有你的大娃娃!你記得嗎?你叫她卡特琳。你後悔沒有把她帶進修女院!有時你真令我發笑,我可愛的天使!下雨的時候,你把草莖放在水溝裏看着它們漂去。有一天,我買了一個柳條拍子和一個黃藍綠三色的羽毛球給你。你忘了這些事了。你小時候多調皮!你玩着。你把櫻桃放在耳朵裏。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我和我的孩子經過的森林,我們一起在下面散步的樹木,我們一起藏身的修女院,種種遊戲,童年時代歡暢的嬉笑,都已經消失了。

他一生不曾娶妻,不曾生子,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後,卻有着珂賽特相伴,從這個角度看,他又是幸福的。

在冉阿讓的墓碑上,寫下了這樣的幾句話:

他安息了。儘管命運多舛,

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喪生;

事情是自然而然地發生,

就如同夜幕降臨,白日西沉。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3

一陣暖風吹開含苞未放的花蕊,也吹落了那泛黃的枯枝敗葉,梧桐更兼細雨,混合着空氣中瘋狂工作的刺鼻的氣味,不由分説地鑽進我的身體。望着眼前麻木的人流,以及以人們的靈魂為動力而不停地轉動像台巨大發動機的世界,我突然想起剛剛看過的一本書—《悲慘世界》。

這本書以一個名叫冉阿讓的人為線索,刻畫各階段人們的生活,最後,在總結出自己的觀點:道德,才是那個腐朽的社會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作者是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去看世界的,所以他並沒有富人眼中的豪華與奢侈,也沒有窮苦人眼中的極度厭惡,普通卻更真實。作者將一個赤裸裸的世界放在我眼前,彷彿有一個蒼老而吸引人的聲音再説:歡迎光臨。

郭敬明説過:“這是像匕首一樣鋒利的冷漠時代。人們的心臟挖出一個一個洞,然後在被埋進滴答滴答的炸彈。財富迅速地兩級分化,活生生把人的靈魂撕成兩半。”不要認為這太過誇張和血腥,這便是社會最真實的寫照。人們對社會的種種,早就熟視無睹,早就麻木。所謂的`道德,已是舊照片,已是回憶,伴隨着他們曾經熱情,被丟失在茫茫人海中,不復存在。但總有那麼一些人在默默地,執着地堅持着什麼,他們被別人嘲笑,被稱為“傻子”,我卻知道他們所堅持的,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道德。

冬日的清晨是寒風凜冽的,即使夏日的清晨也不乏冷氣瀰漫,當我們還窩在小小的被子裏,做着各式各樣夢的時候,有一羣人已經早早地開始工作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清潔工人。他們忍受着冬日的嚴寒,夏日的積熱,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卻沒有一個人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中有人可能不知道道德是什麼,甚至有人都不知道“道德”怎麼寫,但是正是這種“無知”與默默無聞榮耀地體現了這種道德!

浩瀚的宇宙縱使再大,也需要每一顆微小的星辰去組成,去支撐。我們好像這一顆顆星辰,對於這個巨大的時代,我們渺小的什麼都不是。但是我們卻懷着一顆砰砰直跳的心和那種骨子裏藏不住的熱情去擁抱這個社會,不怕嘲笑,不言失敗。他們的心中有一股強大的信念支撐他們渺小的靈魂。人,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是的,這個社會縱使如匕首般冷漠鋒利,但是總有一些人,在無限膨脹的冷漠中小小地努力着,在麻木的人流中默默的堅持着。

道德,讓我們不再卑微,不再渺小。因為道德已像熊熊烈火,燃燒了我們的鬥志,點燃了我們的激情。讓我們以一個星辰的微光,照亮整個宇宙!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4

仁愛是火種,它能點燃人們前進的道路,雨果的《悲慘世界》正是向人們展示了這個真諦。

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個貧農出身的窮工人,為了拯救飢寒交迫的侄兒,他不得不去偷一塊麪包,卻因此被判服苦役19年。19年啊!人生風華正茂,青春飛揚的19年都因社會制度的不公而付之東流。出獄後,他在一個主教的感化下走上了正途。為救濟芳汀母女,他不惜赴湯蹈火,傾囊相助,用自己仁愛的火種點燃一支又一支愛的火炬,將善良傳遞下去,將愛 心也傳遞下去。

芳汀,一個窮困潦倒的女人,她為養活女兒,不惜剪掉一頭秀髮,換取一丁點兒少得可憐的錢。由於積勞成疾,她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我們從她身上看到了偉大的母愛,為了女兒她可以犧牲一切。

然而那家旅店的店主就不同了。他利慾薰心,把芳汀的女兒當作搖錢樹,不斷地榨取芳汀用血汗換來的數目不多的.錢,而芳汀的女兒卻得不到一丁點兒照顧,反而成了他們的奴僕。更可惡的是,他為了錢竟不擇手段,不惜讓自己親生的孩子受到傷害。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那種邪惡的、無可救藥的貪婪和仁愛的喪失。

在那個時期法國社會的黑暗以及窮人們的地位低下,從沙威身上我們要認識到不能一直用老眼光看待一個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還是醜惡的,從柯賽特的母親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以及無私,還從馬呂司身上我們學習到了要分辨世界上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做一個正直的人。我們要從主教和冉阿讓身上學習到這人世間最偉大和最無私的愛,讓我們知道世界因為有他們這樣的人而精彩,我們大家要學習主教和冉阿讓的精神以及他們高貴的品質,用自己的雙手救濟那些生活條件差的人,或者用一顆温暖、善良的心去照亮那些迷茫的人,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這個世界變的更加美。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從呱呱墜地起就有了一束愛的火種,但是在日後的生活中,有的人將愛的火種代代相傳,燃燒不熄;有的人則被貪慾、自私等種種污水所撲滅。人們總在説自己善良,可是面對貧困失學的兒童,你有沒有伸出援助之手?見到身患重症而無錢醫治的少年,你有沒有獻出一份愛心?請你敞開心扉,看看你心中愛的火種,還有多少?

仁愛不是靠嘴上説出來的,也不是書上學來的,而是靠真心付出,真情交匯。如果人們對罪犯多一些關愛,也許他們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給殘疾人多一些呵護,或許他們會重新揚起生活之帆。如果大家都付出了愛,國家就能多出許多棟樑,許多弱小的生命也將延續下去。今天你給別人一點愛,不久你就會得到更多的愛。人與人之間最牢固的橋樑不是金錢,不是利益,而是愛,愛是人間最寶貴的東西。

其實,《悲慘世界》並不悲慘,因為我們從中感受到了愛。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