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

上完《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我把自己上次講課的思路理了一遍,並作以認真的反思!

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爲了上好一節課,熬夜、辛苦,我毫不在乎,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只想全力爲大家呈現一節成功的課。上完本節課後,自認爲有兩點還算滿意:

一、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預設。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每上一次公開課,我製作PPT的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提高。說心裏話,製作PPT是一件很累、很熬人的事,但我每次堅持自己從網上找圖片,精心製作,就是爲了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語文課堂。

當然,由於我個人能力有限,雖然我的心勁兒很高,但本節課仍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前置性學習,是我本節課最糾結的地方:因爲我不知出示課題、解題、檢查前置性學習,出示學習目標,它們的條理到底應該怎樣安排?有人說前置性學習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檢查就可以了,但我又想紮紮實實地檢查一下詞語、讀讀課文。由於我對這一塊的操作心裏糊塗,所以費時較多,

我曾在一次教研活動後向韓老師取宋校長的真經,韓老師很有耐心地一點一點給我講解,可能是由於我天資不聰慧,我不能馬上駕輕就熟地把握運用,所以我深深體會到“萬事開頭難”這句話的'含義。

二、由於前置性學習費時較多,以致後面的教學環節有些緊張,本應出示的內容:您也想到其它別人沒想到的事情嗎?課下我問學生,他們都說得很好,說到了:曹衝稱象、衝氣雨衣、愛迪生救媽媽......尤其是王婧祺說到了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她說於亞錚同學在上數學課時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分解法,解出了這道數學題。我很感動,孩子們能想到這麼多;我也很遺憾,沒有給孩子們一個公開展示的機會。

三、找完三個徒弟畫駱駝的句子,我原本是想讓小組交流一下,再彙報展示。由於時間緊,就直接指名讓學生說了。

四、蝴蝶各顯粗糙。但任航樂說:“老師,你想到了我們沒想到的。”好開心,情感目標達到了。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2

《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第12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張淑霞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找出三個徒弟如何畫駱駝的語句,看誰的辦法好,爲什麼師傅稱讚小徒弟畫得好?學生們透過交流、討論。都說小徒弟畫得好,並且找到畫得好的原因。“原來小徒弟只畫了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連綿起伏的山峯,一隻駱駝從山中走出來,另一隻駱駝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畫師解釋說:“你們看這幅畫,畫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它們在連綿起伏的羣山裏走着,若隱若現,誰也說不清會從山谷裏走出多少隻駱駝,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從而引出“這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這就是創新。而後讓學生找找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學生說出了許多事例。最後老師又出示了兩個關於創新的事例——《創新事例》《踏花歸去馬蹄香》。讓學生進一步地理解創新的含義。

這堂課教師以“想別人沒想到的事”爲線索,透過多種思路讓學生獨立領悟課文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學習中拓展開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3

核心提示:《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誰能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比大徒弟有了進步。小徒弟雖然只畫...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誰能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比大徒弟有了進步。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則在紙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課文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卻很有啓發性。教學時,我首先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在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爲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在教學過程中,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並透過聯繫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小徒弟的畫與兩位師兄的不同之處在於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

學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學生們紛紛表示明白了學習、生活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而我講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也更加明白教學中更要有所創新,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4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目標是:

1、讀通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想想小徒弟的畫爲什麼得到了師父的稱讚?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所以只要一個課時就可以學完。課文內容學生只需讀幾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另外設計了幾個環節,一是以故事開頭。我在新課前用了一個與課文類似的故事《竹鎖橋邊賣酒家》匯入新課,聽完故事,問: 你知道這李唐爲什麼能考第一呢?學生沒回答,我直接匯入到新課:“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想別人沒想到的》,你們也就能明白這個問題。”二是拓展延伸。學完課文後,我以多媒體出示:《深山藏古寺》讓學生思考加以選擇並說說理由。我緊接着問: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的故事?由於時間的關係,學生一時也回答不出,當我用多媒體展示這樣的`故事:《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愛迪生救媽媽》……學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樣既延伸了本課的知識點,又拓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面。

不足之處:本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說得較多,相對來說,讀得時間較少,學生說的較少。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所以只要一個課時就可以學完。課文內容學生只需讀幾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另外設計了幾個環節:

一是以故事開頭。我在新課前用了一個與課文類似的民間故事《國王和他的三個兒子》匯入新課,孩子們最喜歡聽故事,所以這個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讓他們以濃厚的興趣進入到課堂中來。聽完故事,問:你知道三兒子買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後,自然匯入到新課:“是啊,三兒子想了別人沒想到的,所以讓國王滿意,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課文《想別人沒想到的》。”

二是拓展延伸。學完課文後,請孩子們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的故事?學生紛紛舉手,舉出了很多這樣的故事:《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愛迪生救媽媽》……我緊接着問:那麼你們生活中有沒有什麼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呢?學生們認真思考,舉出了一些例子。如湯俊琦講的用碗裝開水快速熨衣。

結束時,我又以故事來總結:講民間故事《踏花歸來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的故事。讓學生思考兩個故事中的畫家的畫妙在何處?

作業也是課文的延伸:給你一張紙,你用什麼方法畫出一個班有很多學生?

不足之處:由於前面的課節奏慢了些,學生談自己的生活體驗的時間太少了,因此舉的例子不多。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5

教學本文,我主要從拓展的覺度進行的。

教學本文,指導預習時,我讓學生自主瞭解了本文主要內容,根據內容查找資料,從同學們的作業反饋意見可以看出,文中內容的理解對於學生來說不是一件難事,也因爲本文字身就是一片略讀課文。但從查找的資料看出,學生時查找了很多名畫,卻沒有理解到文照所講的作畫時構思之妙。於是,我做了調整,抓住了拓展來理解課文。因爲俗話說:“不懂是因爲見的少,見得多了就懂了。”於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礎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畫,讓學生先談自己的理解,怎麼畫這幅畫,然後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對名家作品進行分析,帶領孩子們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歸來馬蹄香”,讓同學們理解如何表現“香”,透過觀察名畫,學生還談出瞭如何畫“風”。

最後,我留給同學們的作業是如何表現在一張紙上劃出更多的人。留這個作業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學對課文中所講的`如何把握主題,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還有一個還重要的作業,理解小夥伴的話,在理解課文時,我們回憶了“曹衝稱象”的故事。讓同學們回憶還有哪些這樣的故事。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6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誰能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比大徒弟有了進步。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則在紙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課文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卻很有啓發性。教學時,我注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自主研討的能力,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引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其創新意識。

我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把握這篇課文閱讀的要點是讓學生透過文字表面去揣摩文中人物是怎樣想問題的,小徒弟在想問題時爲什麼能和兩位師兄不一樣,這樣就能使學生在理解故事情節之後進入更深層次的閱讀。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怎樣的思維過程纔是與衆不同的。在閱讀課文之後,我進一步開發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更多的獨特的思維方式,體驗思維的樂趣。

如學好課文後,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那位畫師的第四個徒弟,你會怎樣按師傅的`要求畫駱駝?”學生議論紛紛後,熱烈發言。郭柯呈說:“我會畫沙漠,一隻駱駝往前走去,身後留下一串串腳印。”話音剛落,陳婕就馬上質疑:“光有一串串腳印並不能說明駱駝多,人家可以認爲是同一只駱駝留下的。我會畫兩隻駱駝向沙漠深處走去,留下很多很多大大小小的腳印。”她的回答立刻引起大家的掌聲。

接着我也出了一道畫題想考考他們,當問他們有沒有信心時,看到他們個個都是胸有成竹的樣子,我真的是很高興。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上“蛙聲十里出山泉”時,有幾個小朋友又把小手舉得高高,問是什麼意思?當我把大致意思告訴你們,並問:如果讓你們畫出這一幅畫面時,你們會怎麼畫?此時,他們一個個都不停地在思考,小手不停地在桌子上比劃着,一隻手、兩隻手、三隻手。越來越多的小手舉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答案就出現了:一隻只小蝌蚪順着泉水往下游去。雖然畫面上沒有出現青蛙,但蝌蚪就說明了一切。很多小朋友都發出了讚歎聲。雖然有些同學的答案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好笑,可當我看到他們認真思考的樣子,真的好喜歡。

接着結合《詞語手冊》讓學生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都獨特的思維,從而體會到遇事善於動腦筋的重要性。我最後透過課後作業的方式把學生的閱讀拓展到課外,豐富學生的課外語文生活。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7

《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用細筆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營造出數不盡的駱駝情境,讓人拍案叫絕。可以看出前兩位徒弟在紙上畫的駱駝是可以數出來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畫面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空白,也許那隻駱駝的後面還跟着無數只駱駝,這是以少代多,是無限的。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 ,學生只需讀幾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幾個環節,一是以故事開頭,以啓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匯入本課的學習,讓他們以濃厚的興趣進入到課堂中來。二是抓住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小徒弟是怎麼畫的,爲什麼他的畫受到稱讚?學生結合書本和插圖討論交流,總結他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那麼這時候,別人又是怎麼想的呢?引向大徒弟和二徒弟是怎麼畫的?三是拓展延伸。學完課文後,請孩子們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的故事。學生紛紛舉手,舉出了很多我們學過的課文:《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愛迪生救媽媽》等,結束時,我又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嗎?學生們思維活躍,想出了很多好辦法。如:畫上一座山,寫上“駱駝洞”;在沙漠中畫上很多很多腳印等等。

透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明白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也可以從生活實際中提出一些問題,啓發學生提出改進或解決的辦法。鼓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把自己隨時想到的一些好點子記錄下來。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8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位老和尚讓三個徒弟作畫比賽誰畫的駱駝最多的故事,和尚小徒弟的畫最終得到師傅的讚賞。在教授課文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領悟徒弟的畫妙在何處,體會爲什麼老和尚會獨獨讚賞他的畫作。於是,我直白地問了學生一句:“小徒弟的畫妙在哪兒?”問題提出,學生卻鴉雀無聲,平時最愛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也沉默安靜地看着我。我一時感到非常尷尬,又重複了一遍問題,學生依舊沒有反應。最後,這個問題只能由我自問自答,學生聽到了來自老師的標準答案後都恍然大悟。課後,一個女孩悄悄跟我說:“老師,其實我想到的和你想到的差不多,只是不敢舉手。”我多想告訴她:孩子,有思考已經非常不錯,答案正確與否有時並不是最重要的。反思這個問題的'解決過程,難道不是填鴨式的?我又這樣讓學生被動接受我的想法。

細想引導過程,發覺自己對“妙在哪裏”竟是缺乏了關鍵性的引導。反思過後,我認爲,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小徒弟之畫的妙處,有兩個方面可以入手,一是理解詞意,抓住文段中的“連綿不斷”、“若隱若現”體味妙處,二是對比法,將一、二徒弟的畫與三徒弟的畫放在一起,對比着進行評價,加深理解“妙”處。而教師只適當運用引導性語言帶領學生感悟,不能再次讓學生在略讀課上輕易從老師口中得到所謂的答案,而錯過動腦筋的機會.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召集、駱駝、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詞語;正確理解“密密麻麻、連綿不斷、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透過師父(畫師)的話,來體會小徒弟畫的巧妙之處。

【教學難點】

理解畫師最後說的那段話。

【教學準備】

收集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課題

師:上課之前,老師想考考大家,同學們敢挑戰嗎?誰來說說,全世界通用的話是什麼話?媽媽最討厭什麼蛋?(電話、人話、媽媽 鴨蛋、搗蛋、笨蛋、壞蛋 )

師: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師引入這一問題,是想告訴大家: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妨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板書課題,齊讀)

【教學反思】這樣一種富於情趣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興趣,活躍了思維,更是契合了本單元的主題——多動腦、思考問題,讓學生能在一種正確的導向下進入到對本課的學習中。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

2.聽課文錄音,概括文意:

師: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自由答)

課文主要寫了一位畫師想考查(),看誰能在同樣大的紙上畫出( )。最後( )的畫得到了畫師( )。

【教學反思】在這裏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有個瞭解。從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來看,這個對他們並不難,只是後來在老師的評課中得知,其實此處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內容,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根據概括內容的方法,自己來概括,或者給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選擇部分詞語來概括。

概括課文內容是高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能力,從三年級下學期我們也需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在此向學生慢慢滲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讀課文,感悟妙處

1、默讀課文,找出三個徒弟的畫的不同表現意圖,並圈出重點詞語進行說明。

2、交流閱讀感受,重點感知三位徒弟的畫面。

(1)大徒弟畫了什麼?他想怎樣表現駱駝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指名讀(板書:密密麻麻 畫滿)

猜想:大徒弟可能畫了多少隻駱駝?

(2)二徒弟畫了什麼?他想怎樣表現駱駝的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板書:許許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畫了多少隻駱駝?

(3)三徒弟怎麼畫的?畫了幾隻駱駝?讀一讀相關的句子。(板書:兩隻)

指名讀後問:小徒弟畫的多嗎?從哪裏看出很少?(幾條、一隻、另一隻)

【教學反思】此處是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合作中爲學生提供了表格,讓學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確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樣畫駱駝的,並能透過圈畫關鍵詞,體悟情感,進而讀出駱駝的.多。

3.看了這三幅畫,你覺得誰畫的駱駝最多,那師傅又最欣賞哪位徒弟的畫呢,你從哪裏知道的,請把它找出來。

4.爲什麼會這樣呢,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畫的多嗎?師傅又是怎樣解釋的呢?

你們看這幅畫,畫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它們在連綿起伏(fú)的羣山裏走着,若(ruò)隱若現,誰也說不清會從山谷裏走出多少隻駱駝,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5、引入師傅的話,你明白了,兩位徒弟明白了嗎?你從哪個詞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總結:小徒弟的畫,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替了無限的可能,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們畫駱駝受到了紙張的限制,數量有限。

板書:創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員,你能否比小徒弟畫得更妙?

【教學反思】在此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從課堂反應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是有着自己獨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行的。這也讓我覺得平時我們在學習中,應多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爲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種可能的學習資料和資源。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1.聯繫我們學過的課文,有沒有想別人沒有想到的這樣的課文。

2.說說你有沒有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詩作畫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歸來馬蹄香

4.總結:透過課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麼?(生自由答)

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六、板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畫多 二徒弟 許許多多 創新精神

小徒弟 一隻……另一隻 以少代多

【教學反思】此處意在讓學生能從課堂拓展到生活,從課堂走到課外,但是課堂上發現學生在此能說的話是不多的,一與他們自身的經歷有關,二與孩子的課外閱讀少有關,所以平時我們應豐富孩子們這兩方面的內容。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0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

新課程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要求教師在講略讀課文時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首先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讓學生依據教學提示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讀好三位徒弟的畫和畫師的稱讚。

由於時間關係,最後沒有讓學生聯繫實際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1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最後小徒弟的畫得到畫師的稱讚。故事啓發我們要開闊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學習本課的目標是:

1、讀通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得到畫師的稱讚?

3、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文的重難點是理解畫師最後說的那段話,畫師的話只有一句,但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要認真幫助學生認真理會。

鑑於文字是略讀課文,也是一篇開發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學時,我以故事匯入,來啓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本課的學習。在學習課文時,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在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有位偉人說過,沒有對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而對常規的挑戰的第一步,就是提問。透過學生提問,讓學生自讀自悟,品詞、品句、討論、交流,促進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和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再拓展延伸,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從中受到啓發。

本着這樣的理念設計教學,我們邊實踐邊修改,邊研磨邊完善,經歷了以下過程:

【研磨反思一】

精彩亮點:

1、教學目標明確,內容安排合理。

2、故事匯入創設情境,啓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充分利用插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4、教學內容注重內外結合。

存在問題:

1、不夠大膽放手,被老師設計的表格牽引,把時間花在過多地講解課文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沒有得到體現。

2、因爲每位學生手中都有一個表格,大家沒有討論而是各自完成後才交流的,沒有真正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3、讓學生品讀詞語、品讀句子不夠,學生對畫師的話理解不透。

解決策略:

1、把握好略讀課文的特點,略讀課文要求教師在講略讀課文時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自讀自悟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2、發給四人小組一張表格,讓學生小組討論後填表,幫助學生學習三個徒弟是怎麼畫駱駝,怎麼想的?真正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3、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充分品詞品句後,在理解中讀,認真領會畫師的話。

【研磨反思二】

精彩亮點:

1、善用激勵性語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

2、抓主線,突破文章的重難點。透過表格來對比三個徒弟的畫,幫助學生學習三個徒弟是怎麼畫駱駝,怎麼想的?

3、拓展延伸,設計了兩部分內容,學生舉出了很多這樣的.故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方式,真正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存在問題:

1、時間把握不夠好,安排顯得前鬆後緊。

2、小組彙報交流時沒有關注到全體成員。

3、用關聯詞“雖然……但是……”“因爲……所以……”評價三位徒弟的畫時,顯得有點突然,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

解決策略:

1、控制好時間,課文內容的講解控制在30分鐘內,拓展延伸部分控制在10分鐘內。。

2、小組彙報交流要關注到全體成員,有組員沒有發表意見的,可提示本組成員互相補充,或者讓其他組同學向他們質疑。

3、充分利用好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麼畫駱駝的,再讓學生用關聯詞“雖然……但是……”“因爲……所以……”評價三位徒弟的畫,先同桌互說,再提問,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研磨反思三】

精彩亮點:

1、教學主線清晰,緊緊扣住“小徒弟的畫爲什麼受到畫師的稱讚”展開教學。

2、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真正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扶、放處理得體,學生經歷了由不會到會的自學過程。

4、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導學生在觀察、想象、說話的基礎上理解文字。

5、透過讓學生自讀自悟的方式,促進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和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6、課後的拓展延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7、注重朗讀訓練,讀書形式多樣,透過抓重點詞句,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存在問題:

1、板書設計不夠精煉,要突出中心。

2、畫師的話還要結合插圖理解、讀透。

解決策略:

1、板書設計可修改如下: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許多

小徒弟兩隻以少代多

勤動腦善思考

2、當學生對畫師的話質疑後,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討論:爲什麼小徒弟的畫受到畫師的稱讚?充分讓學生動腦動口,在提問個別學生,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充分朗讀畫師的畫,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2

《想別人沒想到的》人教版三年級下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最後小徒弟的畫得到畫師的稱讚。故事啓發我們要開闊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新課標中對於中年段語文教學的要求,讓我的課堂充滿語文味,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1、注重孩子們朗讀水平的提高。因爲朗讀在任何一個年級都顯得尤爲重要,因爲課文中很多的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感情等等都能夠透過讀體會出來,所以這節課我始終引導學生讀。比如說在教學的一開始讓他們默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接着讓他們自由讀課文,劃出三個徒弟是怎麼畫駱駝的?你認爲誰畫的.駱駝多?爲什麼?教授過程中,也是無時不在指導他們用各種方法朗讀課文,尤其在理解畫師說的話的含義時,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讀,先指名讀,小組賽讀、男女生比賽讀,讀着讀着孩子們就明白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2、發掘教材訓練點,讓學生動腦動口,主動探究。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發掘教材時,我把它設計成一個思維訓練點,故設疑問: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爲什麼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讚呢?而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然後引導學生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來說一說這三幅畫。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利用課文插圖理解詞語,讓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在教學“連綿起伏”一詞中,讓學生看課件圖片,當學生看到一座座起伏的山峯,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領悟了“連綿起伏”的含義。接着我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爲什麼要畫連綿不斷的山峯。“若隱若現”一詞的教學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詞語後,我便問學生看着這幅圖,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閉眼想象畫面給我們帶來的意境。

但是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1、匯入時應從類似的民間故事入手,以啓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再匯入本課的學習,可能學生興趣會更濃。

2、課堂上缺失學生間、師生間的評價。在今後的教學中,如果能在學生彙報朗讀後,組員、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就會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及學習興趣。

3、用關聯詞“儘管……但是……”“雖然……但是……”評價三位徒弟的畫時,顯得有點突然,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應充分利用好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麼畫駱駝的,再讓學生用關聯詞“雖然……但是……”“因爲……所以……”評價三位徒弟的畫,先同桌互說,再提問,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4、小組彙報交流要關注到全體成員,有組員沒有發表意見的,可提示本組成員互相補充。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針對課堂中出現的這些問題一個一個解決,腳踏實地地將小組建設推向成熟化。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3

在教學《想別人沒想到的》這篇文章時,因爲課文內容較爲簡單,我讓學生作了全面瞭解之後,問:“我認爲二徒弟畫的駱駝最多,你們爲什麼認爲小徒弟的畫最好?”學生找出了文章的關鍵段落,也就是畫師的話,都贊同畫師的意見。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但從深山裏可以走出無限多的駱駝,具有代表性。同學們到此也體會到了小徒弟的構思的`獨到之處,想別人沒想到的,纔可以有驚人之作,驚人之舉。

爲了讓學生再次體會到想別人沒想到的奇妙,我準備向同學們講幾個經典實例,再讓他們自己講一講在自己身上發生的獨特之舉。我先講了一個小故事,富翁爲了考驗三個兒子是否聰明,於是把同樣多的錢給了他的三個兒子,讓他們不管買什麼都必須填滿一間屋子。最終,只有小兒子買了一根蠟燭,讓光亮充滿了整間房屋。小兒子是三個兒子中最聰明,最會動腦子的。

第二個例子是宋代皇帝趙佶考驗畫師出的一道題:深山藏古寺。

第一個畫師:畫了一座深山,前面一座寺廟。

第二個畫師:畫了一座深山。

第三個畫師:畫了一座深山,露出寺廟的一角。

第四個畫師:畫了一座深山,深山上面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小路上一個和尚正在挑水。

我問:“你認爲那幅畫好?”

學生異口同聲:“第四幅畫的好。”

我追問:“爲什麼?”

學生說:“第一幅畫,寺廟在外面,沒有藏起來。第二幅畫沒有寺廟。”

學生:“第四幅畫中有和尚,有和尚就有寺廟。”

“第三幅畫也只畫了寺廟一角呀,怎麼不好了?”

學生:“第三幅畫中的寺廟沒藏起來,它還露出來一角。”

(沒想到學生對“藏”字理解這麼深,知道抓關鍵字來欣賞畫。同時,也說明了他們已經懂得,想別人沒想到的就會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原本打算講“踏花歸來馬蹄香”的典故,當我把這句詩寫到黑板上時,改變了主意:“如果是你,你準備畫什麼?做到想別人沒想到的。”

許多學生舉手,紛紛發表看法。

學生:“我準備畫一地的花,上面走着一匹馬。”

學生:“我準備畫一片桃花林,落花繽紛,一匹馬從這兒經過。”

學生:“我畫一匹馬,馬身上都是花。”

學生:“我在地上畫許多花草,再畫一個馬蹄印。”

……

最終,候源說:“我畫一匹馬,再畫許多蝴蝶和蜜蜂。”

我不由得“太好了!竟然和古時候的大畫家不謀而合。”

爲了再次體會出奇制勝的妙處,我再次問道:“好在哪?”

學生:“有蝴蝶蜜蜂,就有花香了。”

……

真的沒有想到,學生的想象力竟如此豐富,如此奇妙。只要給學生想象的餘地,必能迸發思維的火花。我們的課堂也要“想別人沒想到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4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 開發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學時,我以故事匯入,來啓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起來的基礎上,匯入本課的學習。

雖然課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很有啓發性。我首先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在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爲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要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僅可能多的駱駝。大徒弟想的辦法最簡單,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與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進步,用頭來代替整個駱駝。無論是大徒弟還是二徒弟畫的駱駝數畢竟都是有限的。都沒有脫出俗套。小徒弟與他們相比,辦法之所以好,是因爲他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表無限的可能,誰也說不清到底有多少隻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他的畫最好。爲了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讓學生 進一步去探討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同時,又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15

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主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範老師執教的這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多媒體操作熟練,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抓住重點,深入探究。

教學中,範老師引導學生透過默讀的方式找出畫師的問題以及課文中描寫三個徒弟做畫的句子,透過反覆地朗讀,抓住重點詞語感悟,如描寫大徒弟和二徒弟做畫的詞語“密密麻麻、很小很小”等,讓學生理解了在徒弟畫了很多的駱駝,又如在看小徒弟的畫的`時候,抓住兩隻駱駝頭,引導學生透過理解“連綿不斷”,彷彿看到位了每一座山後都有很多的駱駝,從而體會到小徒弟的畫與其他徒弟的不同之處。

爲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個問題也是揭示本文中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範老師重點抓住“連綿起伏”、“若隱若現”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透過聯繫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小徒弟的畫與兩位師兄的不同之處在於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樣,既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領會了課文的內容。

二、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學完課文後,範老師請學生說說,你們生活中有沒有做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事呢?學生說了很多,但只是停留在想出與人不同的方法,而沒有圍繞着有創新想法來談。如果老師引導一個話題,讓學生想辦法,由於有了一定的範圍,學生可能會說的好一點。這樣文字的寓意就一目瞭然:做事和思考問題要想到別人想不到的辦法,這就是課文題目《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纔會把事情做得更好,纔能有創新。

不足之處:

1、指導學生朗讀還要加強。先自讀,再指名讀評價,然後齊讀,這樣學生體會會更深刻。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方法要得當。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會感悟。如學習關鍵語句時,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讀文找答案,再談體會,然後抓關鍵詞來具體談體會,最後透過朗讀感悟。

3、合理安排授課時間的分配。一堂課有重點和難點,在時間分配上要花最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樣才能學透徹,學生才能學會。

4、提高教學機智和傾聽能力,善於捕捉學生的問題,促成課堂的生成。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