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教師讀書心得【優選】

教師讀書心得【優選】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讀書心得【優選】

教師讀書心得1

李躍兒老師所著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讓我瞭解到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用心去愛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着。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回味多時:“在現實當中,成人對於孩子,大都只注意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後的那個心靈。他們這樣做就會像一個無情的割草人一樣把把美好的東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質給扼殺了。這樣下去,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人格、品質也會出現問題。”沒錯,關注孩子們的心靈,應當是安全防範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心靈關心卻是越來越少的,老師和家長所關心的大多是孩子的進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孩子的內心又是如何的,卻無人問津。

書中提到李躍兒老師在對5歲的楊一凡的教育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關注着她。從孩子的各個方面着手,仔細觀察着孩子的每一個點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實想法。這讓我認識到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我們也要秉承着這樣的理念,從各個方面觀察孩子,觀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從而進行適當的活動。很多孩子是內向的,他們的表達能力常常會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不會與人溝通,和教師、同伴之前完全沒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麼同他說,都無法改善這樣的情況。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別人,只有自己。這就是他,會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卻讓你無奈的只能發笑。面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仔細的觀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於是我開始關注這個不講話的孩子。經過幾次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很想玩遊戲,但是他根本就不會玩,完全沒有理解遊戲規則,這樣就使得他在遊戲中無法正常的介入。

於是再一次角色遊戲時我說:“今天,我和你一起玩遊戲,我牽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媽媽,我帶你玩,你好好看看媽媽是怎麼玩的,今後你也那麼玩,好嗎?”他對媽媽這個詞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爲這個詞,他願意和我接近。我帶着他一個一個的玩,他很高興,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別的眼神看着我,這也讓我的心頭涌起陣陣的暖風。我們來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麼水果啊?媽媽買給你好不好啊?”“是掛”也?什麼聲音?“是掛”再一次的聲音,讓我知道我並不是在做夢,他開口講話了。“什麼?剛剛媽媽沒有聽清楚,再說一遍好嗎?”“是掛”想了半天,沒有明白這“是掛”是什麼。“對不起,媽媽聽不太懂,你能指給我看嗎?”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來是西瓜。“跟媽媽說:西瓜”於是我開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語言交流。

雖然只是短短的言語,但是他願意和你交談了,這是那麼久以來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這讓我的心激動不已,

孩子的成長要靠溫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說,只是說,他一點也感受不到什麼,似乎我只是簡單的在和他說而已。但是透過觀察我發現了問題,於是我用行動溫暖了他的心,同時的他也用他小小的舉動來回報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簡單的幾次觀察、溫柔的一次交流,讓我和這個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幾個音節讓我明白,什麼是從真正意義上的愛孩子、教育孩子。更讓我明白教育需要我們能夠平等地寬容地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中,作者並不簡單要我們一心一意去愛孩子就行了,而在愛的基礎上,要有智慧的愛,愛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躍兒老師所說:“作爲老師,首先,要有看見一個孩子,就愛得眼睛都拔不出來的愛心。但是光有這一點是絕對不行的,光有這一點是不能做一個合格老師的。因爲這樣,你會愛得不到位甚至錯位,愛出許許多多的不好的後果。”因此,我們要用心去感受、瞭解、熟悉孩子。

李躍兒老師是個有着一顆真愛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生活、用愛去昇華生活的一個人。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要做到這一點,相信這樣孩子們的明天會是一片燦爛的陽光。

教師讀書心得2

在這本書中,第一篇就講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關鍵在於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十分精彩:從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改革的關係來看,教師教學觀念的不同,在施教過程中,將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即使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教學觀念的指導下,也往往會有不同的效果。就拿傳統的講授法來說,傳統教學觀念就強調“講清”、“講透”,學生聽完課,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了;而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下,教師應用講授法時,就會注重在講授過程中,在教材重點、難點、疑點處,適當地提出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用心思考,同時向學生介紹超多材料、帶給重點資訊,並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把結論告訴學生。

讀了這段話,我深有感觸。其實這段話告訴我的就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十分重要。新課程標準到此刻爲止已實施五年,五年來,每一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新課標十分強調教師、學生地位的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與權威,因而,教師總是板着臉進行單向的知識傳授,在課堂上,未經過教師的允許,學生不得發問,不得說話。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就是一個勁講,“講清、講透”,在教師講清楚的狀況下,學生當然就沒有問題了,因爲都被老師講完了。而在新課標中,再三強調既要

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教學相長,教師要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堂上要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提問,不怕學生問住自己,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是傾聽者,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將結論告訴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深深體會到,閱讀教學中,課文的好處不是由老師提取出來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創造,這種發現和創造誰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閱讀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啓發引導,把學生的認識導向正確的思路,減少學生的無效勞動,提高學習效率。

我覺得今後我們的教學就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會思考。任何智慧的產物都是思考的結晶。記得在走出師範校門之前,導師反覆給我們強調:不要只滿足於做一個教書匠,不要只停留於每月能拿到薪水餬口!確實,離開了師範校門,沒有了導師的扶持,沒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勵,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懼、無奈各種情緒都蜂擁而至,很容易就會被捲進盲從的大流之中,從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對自己的教學理念、目標、原則、資料、結構、手段、方法、模式、對象、效果等等,每一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纔能有所長進!另外,在新課標的大浪潮中,對老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要求教師具備對各種知識、方法、課程資源整合的潛力,而思考便能夠使它們融會貫通了。

二、學會學習。要求學生學會學習,教師首先要懂得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正如威爾遜所說:“學習是終身的事業”“死的時候,纔是畢業的時候。”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無知,從而激發自己進一步學習的熱忱。向書本學習,向名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生活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不斷地學習、充電、豐富自己,才能爲自己的教育教學引來時代的源頭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學會教學。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我想即便是教了幾十年書的教師,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對於我們沒教幾年的老師來說,就更是一個需要摸索的過程了,記得師範裏一位導師曾說過:“教書不必須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講天分,還有後天的教法”。這個說法我是同意的,因爲在大學裏就有些教授知識很淵博,但上課時課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學會創新。教學說透了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創新式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謂“教無定法”,教學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正如課堂上也沒有“幾大步驟”,說到那裏,我個性佩服的一個人是魏書生,首先,他不是正統師範院校,不受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和約束,把生活中最本質、最原汁原味的東西帶進了課堂,他的課堂上猶如一股活水,不斷涌現出新的智慧。有老師曾抱怨,魏書生的課很難模仿,而我覺得魏書生的課正是因爲沒有了那種條條框框的教學模式,完全是隨課堂的真實狀況而隨機迸發的教學智慧,才使得他的課那麼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能夠輕易學來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於走創新之路,纔是教學成功的出路!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爲我開啟了一扇門,使我對語文教學及當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讀書心得3

最近,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吸引了我,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正像書中所言: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就要愛學生,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我會愛我每一個學生。可是面對案例中這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幫助他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呢?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

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爲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爲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愛,這就是我們教師必須做到的職業的愛。

今天,我終於明白了,爲良師者,必具一顆博愛心、平淡心、細心、耐心、恆心!

教師讀書心得4

《做最好的老師》中李鎮西老師的話說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幼兒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

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幼兒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幼兒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教師讀書心得5

俗話說“讀書,多讀教育經典,經典可以使人趨真向善;經典可以使人寧靜志遠;經典可以使人榮辱不驚;經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經典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我們的人生。”這是我拜讀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這本書最深的感受。

書中的“十個一線”即“一線作業學、一線紀律學、一線協助學、一線情感學、一線育人學、一線自立學、一線個案學、一線激勵學、一線複習學、一線反思學”給了我無限的思考。這不就是我們一線教師工作真實寫照嗎?

書中記錄了管老師作爲一名底層的一線教師,每天大量付出,卻不爲人知的。部分,看書中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彷彿就在記錄身邊的瑣事。這其實應該是我們每個一線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曾經或正在抑或將來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諸如學生作業問題、課堂紀律問題、班級管理問題、育人問題、考試複習問題及教學反思問題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管老師以自己的智慧,以一個探索者的精神記錄了自己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這過程中,管老師設身處地地道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困惑與迷茫,忙碌與艱辛卻又快樂地工作着。這應該也是我們每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一線老師的心聲,同進也爲我們在教學方法,管理策略作了很好的引領,對我們真是大有裨益啊。

讓人佩服的一點是管建剛是一位校長,作爲校長的他,能如此超脫,一心一意教自己的書,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什麼叫用心做教育,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當然,閱讀此書也發現自己有以下幾方面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傾聽的耐心,忽略了學生的“真情告白”其實每件事學生都有他人心裏的“認爲”,這是學生對事物的判斷,他的“是對是錯、是美是醜”也是有標準的,也許這評分標準可能需要調整和指導;一方面是“臆斷”封住了學生的“辯解”,忽略了對“真實容觀”的.認識,教師應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要重視學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學生的行爲選擇和奇思妙想。作爲教師,應該正視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要了解學生喜歡怎樣的老師,並不斷修正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我認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多角度激勵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能自覺地、能動地根據個人的特長和發展優勢去努力,讓自己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6

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資訊化讓世界變得如此之小,獨生子女的時代給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時代變了,教育對象變了,教育手段也變了,以不變應萬變的時代已成爲了歷史。因而,教師終身學習已成爲了時代的基本要求。

寒假中,除了享受節日的喜慶外,我還不忘對自己的業務素質加以提升。於是,我認真閱讀了李玉平教授主編的《怎樣上好一堂課關鍵要素總論》一書,讀後深受啓發。這本書,主要以案例展示,理論拓展兩種形式,對當今實施新課標中存在的問題,情況及解決的方法策略作出了詳盡而全面的剖析。我認爲,這本書對於我們工作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具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很值得一讀。在此,我只對本書中感受頗深的幾個話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一、課前準備

傳統的觀點把課前準備叫做“備課”,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媒體等。而現在這個名詞已經被“教學設計”所代替。書中爲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設計。在第一種中,我們看到的是傳統的程式化教學設計。如:教學目標,學法引導,重、難點,教具學具準備等。這種設計,對老師而言,只不過是教學程序的一個文字體現,具體有多少實用價值,不言而喻。再看看第二份烏老師的教案,你很難找到上述提到的那些條條框框,而令人驚歎的是她的“學生風采”一欄。

在這欄裏,詳盡的記敘了學生課堂中的種種表現及教師的感受。看完後,誰都不會認爲這是一份教案。因爲在我們的頭腦中對教案已經形成了一個定勢:教案是上課時教學計劃,是備課的記錄,是課前的準備,我們需要將它設計的'無缺。烏老師正是打破了這一“常規”,她認爲教師對小學內容早已“熟爛在胸”,用不着寫成詳細的文字材料,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生的參與,學生的感悟,學生的創造,這是最珍貴的。新課標中提出,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那麼,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應該爲學生的表現預留出空間來。烏老師的教學設計就是課改的一個很好的示例。我想今後我們在設計教案時,是否也應向這方面發展呢?

二、合作學習

一提到分組合作,我們自然會想到小組合作。於是,我們在課堂上經常可以看到熱熱鬧鬧的小組合作場景。有些教師甚至將一些毫無討論價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也讓學生合作學習。而有些教師在佈置完合作學習的任務後,就放任自流,任由學生討論,也不進行指導和調控。細想想就不難感受到,這樣的討論有多少價值,在浪費了時間之後,學生又獲得了多少收穫。

其實,在以前的教學中,我也犯過類似的毛病。在學習完本書後,我才終於找到了病因。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1、對合作學習的概念不甚瞭解或瞭解的不夠全面。在觀念上過於迷信於合作學習的作用,認爲它無所不能。

2、過於追求小組合作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的目的,概念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

3、組織形式不確定,學生之間沒有明確的分工,導致討論和交流具有隨意性,把一般性討論、交流等同於合作學習。

4、對於課堂上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表現欲強;而學習不好的“搭便車”。課堂學生參與不均衡的現象,主要是教師在合作分組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優勢互補,在角色安排上也缺乏明確的分工。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呢?爲此,我也着實動了一番腦筋,我認爲:

1、教師要對合作學習有個正確的認識。它不同於一般性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討論、交流是建立在明確的角色分工和個人責任制基礎之上並指向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的。

2、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考慮學習任務是否有必要透過合作來完成,需要選好合作學習的材料,提出有挑戰性,有合作價值的學習任務。要抓住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小組研討。

3、合作探究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之上,透過獨立的思考,學生會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再透過合作交流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4、教師要經常性地開展研討,備課。老師要深入到各小組中去,瞭解學生合作學習的情況,並參與指導。教師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學生但不失控,要成爲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

5、課堂評價時老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個體,更要關注學生的團體,對於積極合作,善於合作的小組,老師應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

6、在組建合作小組時,我們一般要強調異質分組,不提倡學生自願組合。

7、教師對組內成員做好角色分工,根據每人的特點分配任務,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資訊資源共享,成功喜悅共享。

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光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作是一次航海旅行。那麼,教師是“指南針”,學生纔是真正的“航海家”,一切都讓學生自己去做。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必須學會轉變自己,而轉變自己最好的幫手就是“向學生學習”,蹲下身子,傾聽學生的呼聲,關注學生的需求,同時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真正創造出適合學生的教育,構建學生喜歡的課堂,成爲學生喜歡的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7

我利用假期的時間細細品讀了《兒童發展心理學》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或多或少給我一點點啓發,它讓我對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我的小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建構了理論基礎。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地位不斷的強化用心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來說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說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爲此提供說明性的控制論模型。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髮生髮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本書不僅讓讀者對兒童發展心理學有了比較直觀的基本認識,同時也爲下兩篇有關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內容作了鋪墊。例如: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社會角色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承擔“學生”的責任,核心活動由“遊戲”變爲“學習”。學習環境和作息習慣的改變,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生活上的不習慣,兒童發展年齡階段任務的不同,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一年級學生雖然對學習充滿好奇,但持久性不強,自控能力較差。學前教育的差異,會給學生帶來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學生對師長的依賴性特別強。夥伴間交往以“玩”爲主題,在接觸羣體規範,學生經常會出現“違規”和“告狀”現象。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要求明顯增強,各方面能力發展較快。學科學習的難度和強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作業拖拉,成績退步。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分化,學科偏愛的形成,也促進了其個性和愛好的逐步顯現。三年級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隨着生活範圍的擴大,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增強。

心理健康干預指在確診的基礎上,採用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爲進行矯正的過程。對於不同層面的心理問題,可以採取不同的干預方法。。如果能細心觀察,並提前發現一些普遍性、可能導致學生們心理問題發生的事,我們完全可以對此進行集體的預防性干預。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別等問題嚴重了纔想辦法。例如:我校設立了“心理廣播站”,每週三對全校進行各方面的心理輔導,開展了主題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學生“分數”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學校又開展主題教育“調整心態迎接考試”對學生考前心態調整進行干預指導。指導學生正確對待E時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隱患,開展了集體指導講座“沉溺網絡的危害”,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進行學習交流等,而不是沉溺於網絡遊戲虛度年華,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教養方式。這些不同的主題教育都是根據學生不同時段可能發生的不同問題進行有意識的集體預防性干預途徑,這些特定的集體干預內容,可以在不同時段疏導學生的心理,防範於未然,則能大大減少問題行爲的發生。

教育部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目標中強調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爲了達成目標,我們教師除了要從態度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教師讀書心得8

在《我的教學生涯》一書的扉頁上,詩人臧克家爲斯霞題詩一首:“一個和孩子常年在一齊的人,她的心靈永遠活潑像清泉。一個熱情培育小苗的人,她會欣賞它生長風煙。一個忘我勞動的人,她的形象在別人的記憶中活鮮。一個用心溫暖別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溫暖。”這是斯霞教師忠誠教育事業,是她“童心母愛”的真實寫照。

斯霞教師從事教學72載,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國後各個歷史時期,她所走過的是一條很不平坦的道路。在舊社會裏被人嘲笑、瞧不起,受盡貧苦的折磨,在新中國成立後又曾被打壓和評判,但即使是在這樣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學教師。有人說過:“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裏閃閃發光。”那麼,究竟是怎樣的信念在支撐着她的行爲,又是什麼讓她身處逆境卻對教育事業義無反顧在書中我找到了這樣的答案:“關於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說過的。‘當我在教育下,逐步樹立了一切爲着孩子的成長,一切爲着祖國的未來這樣的信念時,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對所從事的工作執着的熱愛,再平凡的崗位也能夠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正像蘇霍姆林斯基以往說過的:“信念僅有在積極的行動之中才能夠生存,才能夠得到加強和磨鍊。”斯霞教師正是如此,她沒有讓自己的信念成爲“花瓶”,而是用她的實際行動豐富了她的信念,讓它看起來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爲詮釋了愛崗敬業的'真正含義。

對於一名教師來說什麼是愛崗敬業呢,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第二條是這樣說明的“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個標準更像是一個方向標。這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有人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做什麼呢”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嘀咕:“你沒看見嗎,我正在砌牆啊。”第二個工人有氣無力地說:“嗨,我正在做一項每小時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個工人哼着小調,歡快地說:“你問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訴你,我正在建造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這也許就是問題的癥結。有些人,不明白尊重自己的工作。他們把工作視作取得麪包、衣服、房子的一種厭惡的“需要”,一種無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個人將他的工作視爲苦役與痛苦時,他是決不能在工作上竭盡所能的。愛眼下的工作吧,選擇了做教師,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樣的人民教師。也許不能像她一樣成功,但只要我們努力了就不愧教師這個稱謂了。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於我們的手中。人們常說:教師是紅燭,犧牲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教師是人梯,讓別人踩着自己的肩頭攀登輝煌;教師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學生送達夢想的彼岸。這些都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讚許,但同時也強調了教師的平凡。教師這個崗位是平凡的,一個人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同時也就選擇了平凡和奉獻,在芸芸衆生中,他平凡得像銀河裏的一顆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許不會幹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然而,只在真正做過教師的人,僅有把自己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的幸福。

教師讀書心得9

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從書本中獲取知識,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爲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爲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民主教育的內涵,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纔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爲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資訊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一、時刻警醒自我

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纔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着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啓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爲榜樣,努力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爲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爲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透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爲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爲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爲學生着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爲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爲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爲家長負責,爲學生負責,爲社會負責,爲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爲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銳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教師讀書心得10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齊去買書,爲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能夠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我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我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小學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爲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我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潛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爲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思考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此刻談談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說自我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齊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齊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我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齊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此刻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二、愛在自由裏。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爲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小學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就應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爲人父母的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我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

教師讀書心得及收穫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爲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教師讀書心得11

提起龍應臺,相信喜歡看書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吧。初次接觸她寫的文章,還是在女兒上中學的時候,當時因爲女兒在備考時,很多時候的閱讀會出龍應臺寫的文章,因爲孩子不能讀懂文字背後的內容,曾經苦惱過(女兒因爲提前上學,年齡小),爲此,我也看書讀龍應臺的文章,以便和女兒一起了解她,讀懂她。

龍應臺,一九五二年出生於高雄縣大寮鄉,一九七四年畢業於臺南成功大學外文系,後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

士學位,曾任教於美國、臺灣、德國多所大學。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三年春爲首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現任教於香港大學及臺灣清華大學。著有《野火集》、《銀色仙人掌》、《百年思索》、《我的不安》、《孩子你慢慢來》等十多部作品。

讀她的文章,慢慢感受她的文風,感受她的文字,關注多了,就想走近她,於是讀了她寫的書《目送》,六十八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自己在讀時,時時感同身受。因爲女兒備戰高考,曾經讓我一段時間忘卻了她,在同學組織的讀書會羣裏,看到了她推薦給家長的書有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突然想起我的手機裏曾下載了此本書的電子版,由於手機不離手,讀起來方便,於是讓我以電子書的方式再次與龍應臺的文字相遇。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裏的龍應臺是一位母親,作爲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爲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而正是透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這本書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我認爲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這本書以《蝴蝶結》作爲序,描述了她看着一位五歲的孩子爲自己包紮一束花,因爲花枝太多,而孩子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人又偏偏想打一個蝴蝶結,反反覆覆打不起來,阿婆的着急,我的耐心等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坐在石階上,耐心等候孩子扎蝴蝶結的母親的.畫面,這是一個多麼有耐心的母親,無論外界如何紛亂,我只願做一個願意等孩子慢慢來的媽媽,是多麼的恬靜,溫暖。

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當她成爲了一位母親,當她感受溫柔的小生命時,當她陪伴這個小生命慢慢長大時,她深深體會到了作爲母親的幸福;從孩子認識“啵”(鳥)開始,媽媽就逐步帶着他認識了宇宙,認識生活的世界。世界之大,許多事情孩子都在探索,從牙牙學語中到“龍”帶給孩子的想象,從認識黑人到認識自己的身體等等,媽媽都陪在身邊,一同感受着孩子的點滴成長,感受着作爲母親陪伴孩子成長的幸福。

作爲母親,她是用心的,在給孩子讀故事書時,不想讓孩子接觸血腥的場面,不想讓這些文字帶給孩子不好的影響,爲此把一些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書束之高閣;作爲母親,她是精心的,爲孩子選幼稚園,不想讓一些不好的教育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跑遍了臺灣的很多幼兒園;作爲母親,她是有耐心的,當孩子犯錯誤時,她會耐心聽孩子講,與孩子一起分析利害關係,並給孩子適當的懲戒,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故事:原野上有一羣乳牛,成天悠閒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屬於它們,一直到有一天,一隻小牛想闖得更遠,碰到了一條細得幾乎看不見的線

教師讀書心得12

論語;學而》另一種理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李澤厚說:學者,學爲人也,論語讀書心得。學爲人而悅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悅也。友朋來而樂,能夠本體乃羣居而作個體獨存也。人不知而不慍,則雖羣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愈深,乃仁說之根本,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之樞紐。

一切文字,只有在必須的語境中,其好處才能清晰地浮現出來。《論語》,這本子夏留給後世的學習筆記,記錄卻是如此簡單!(子夏在孔子的門徒也確算不得是的學生)以這則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體的語言背景:在什麼狀況下,對誰,就什麼問題而言,等等,這些都不清楚。從文字表面看並不深奧奇僻,似乎確實是談悅、樂二字,如李澤厚所言:&以儒學爲骨幹的中國文化的特徵或精神是樂感文化。倘以知人論世的方式以理解這則語錄,就必須作如是解麼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孔子的這段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語意重點並不在學字上,而在習字上。習,實踐。這句話的意思能夠這樣理解:學習如果能經常實踐它,那不也是很快樂的麼學固然是快樂的,但實踐所學更能讓人快樂。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爲心,是一個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廢墟上,這位生於野合的父母,起於貧賤的處境的殷宋公孫嫡系,成了儒的復興者。他說:吾其爲東周乎吾從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他想建立一個東方的周帝國,他以幾百年來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禮》作爲支柱來建構一個理想的家園。所以他認自己是這種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然而初不見用於魯,十四年周遊列國,棲棲惶惶一如喪家之犬,喟然長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雙鬢疇昔之夜,夢裏在空寂神殿的兩楹之間,撫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學何爲習也!學而無所用,纔是一種真正的痛苦。學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樂而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九萬里的風等待揚起東海的波濤,託舉鵬翼扶搖碧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門曰朋,來當然是切磋修養,研討學問的;又自遠方,山高水長,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難得一見,這實在是能夠快樂的事。何時共把盞,重與細論文,這多少古人所臨風懷想的美景。

然而細細想來,我們能夠有另一種理解:難道朋友都在遠方近處無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不也是孔子所欣賞、所向往的麼只是微斯人,吾誰與歸現實生活的`周圍卻往往沒有這樣志同道合者!

聖人能夠光耀千秋,能夠光照四海,卻照不亮附近凡人們的雙眸!凡人們會告訴你:太陽再鮮豔,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臉上的雀斑;西施是美,但是她有心臟病,娶不得!所以聖人是孤獨的。所以他期盼遠方有一雙慧眼,能夠看到他的光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寂寂的柴門,等待遠來的尋芳者扣響,開啟一個塵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偉大的人,他的痛苦在於,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超越了他的時代;還在於他有更遠大的抱負。而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時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奈何這世上,謂我何求的人遠比謂我心憂的人多!更有甚者,人們總是習慣用石塊、雞蛋來迎接啓蒙者、先知者。

膽怯一點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誰以易之,於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點的人,譭譽無動乎中,榮辱在所不計。即使是舉身赴清流,也不肖於同流合污。

孔子說:我不生氣!因爲我是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教師讀書心得13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啓發,真就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我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就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僅就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就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爲“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此時就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此時這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就應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此時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啓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態度,此時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此時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就是保證我們的教育,個性就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教師讀書心得14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提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提議,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景,我會如故事中教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教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可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終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教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爲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教師讀書心得15

一直都覺得,讀很理論的書非常枯燥,但當我翻開《做最好的老師》,卻讓我愛不釋手,書中沒有豪言壯語、沒有乏味說教、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一名教師從教25年來的娓娓道來、訴說衷腸。很多很多的事例,很多很多精闢的話語和篇章彙集在我腦海中,始終讓我有種蕩氣迴腸、餘音繚繞的感覺。

感受之一、要做一個勤思考善實踐的教師。

讀李鎮西的著作,字裏行間都透露出教育要營造美好的精神家園,讓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和調適思維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挑戰意識,批判意識和創新思維來面對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呼喚我們要有全面發展的學生觀與全新的教學方式,作爲教師就要具有課程意識,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面對新課程,我們教師要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選擇,學會創新。真正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美好和和諧。對照自己從事的幼教專業,讓我深受啓迪,幼兒園作爲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好陣地,更應該重視孩子能力和習慣的培養,幼兒教師要更多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讓每位孩子感受到校園生活的快樂和溫馨,讓每位家長感受到教師的專業素養。

隨着素質教育的快速推進,不論是國家教育部門還是教育專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憑空洞的教育理論,是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更需要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參與,教育專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雖具有普遍性,但在具體實施中還有很多的實際問題,更需要我們基層教師來研究和實施,以此來證實新理念的正確性。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接觸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李鎮西的對於教育的觀點給了我更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受到,有了愛,不等於就有了教育,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而要能肩負起這樣的責任,教師的職業理想,專業素養是相當重要的,做最好的老師,讓今天的“我”和以往的“我”進行比較,每天都能做好一點,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感受之二、要做一個有智慧善觀察的教師。

在和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思想相碰撞的過程中,讓我深切地體會到要趁自己還算年輕,及時給自己充電,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師,成爲一名具有較高素養的教師。在既踏踏實實做好每件具體教育工作的同時,還能不斷關心着,思考着社會發展與學校教育的相互影響,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從而進行一些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在閱讀“從做孩子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這一節時也使我深切地體會到作爲一名智慧的教師要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要能服務、支援、指導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教師要善於觀察孩子,善於透過表象辨別是否,要具有系統思考能力、理解學生的能力、課程開發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堅定而又幸福地行走。思考我們所從事的幼兒教育工作,我們又該怎樣堅持一份毅力:至少是不是應該每天微笑着面對每個家長和孩子,是不是應該每天準備好教玩具,是不是找幾個家長討論一下孩子的家園共育,是不是該讀或寫一點什麼,是不是該備好一節課,是不是該根據孩子需求補充一下主題牆......日常的保教常規需要一份堅持,“做最好的自己”需要一份執着,“戰勝自我”需要一份堅定的勇氣,點滴的積澱才能匯聚成“超能量”,才能閃爍人生的精彩。”

隨着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的實行,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也有了比較大的提高,使我們在感到被重視的同時,更加認真地投入工作。

感受之三、要做一個有真性情,有愛心的教師。

閱讀第二章中“做有思想的教師”“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這兩小節的內容,激起了我強烈的共鳴。文中指出,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一些教育者自覺不自覺地習慣用商業化與功利化的眼光來衡量自己的職業,以致逐步喪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麻木、冷漠或者虛僞、勢利瀰漫在一些教師、學生及其家長之間。確實,對比我們現今的教育,正逐步在失去樸實的本質,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心靈隔閡正在越來越明顯,這不能不使人感到擔憂。因此,作爲教師一員的我來說,在對教育工作的態度上,確實要有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對孩子、對家長都要有教育的真性情,具有一顆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用心做老師。我想,這也是現在大力提倡的師德教育的內核。

同時,從事教育工作,愛貫穿在你工作的始末,就像特級教師閆學老師在《跟蘇霍姆林斯基學做老師》一書中提到的那樣:如果你不愛孩子,那教師這個職業對你來說是太苦了。確實,愛孩子是教師做好工作的前提,教育愛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敬業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藝術,它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而且還包括教師用愛的情感和言行來感化學生,陶冶學生,啓迪學生,教育學生,教育愛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教師的人道修養。

李鎮西老師說的:“對於一名教師來說,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李鎮西老師還說過:“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會是最富有的,但你可以是最充實的,你也許不會是最順利的,但你可以是最樂觀的.....”李鎮西老師的話激勵着我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觀,教育觀,我告訴自己用心做老師,用愛暖童心!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