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警句 > 寓言 > 民间故事 > 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

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1.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民间故事赋予一定的民间趣味,关于那些民间传说故事你看过了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

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一

万历年间的一天早晨,丰县大户王书文家被劫。劫匪是高梁山土匪胡一虎,他带着一群人,冲进王书文府上。王家人都躲起来了,但是那个木盒子没来得及带走,还放在柜上。 胡一虎打开木盒一看,哈哈大笑,一挥手,带着喽回了高梁山。

劫匪离开 ,王书文赶忙查看,家里除了丢失一颗祖传红珍珠外,其余东西都在。

据人们私下里传言,这颗红珍珠是王书文第八世曾祖得到的。他的那位老祖宗是个猎人,救过一只白狐,白狐离开时,张大嘴一吐,红光一闪,吐出一颗珍珠。这颗珍珠红光闪烁,据说能祛病消灾:无论得了什么病,只要把这珍珠研点儿末,用水服下,病痛立除。

丰县知县刘一智正在吃早饭,听到这个消息,“咣”一声扔了碗,站起来,绕着客厅转了三圈,转完停下,让笔墨伺候。刘县令提起笔,“唰唰唰”写下一张字条—

胡兄:此珍珠王书文家已托我献给当今圣上,为圣上贵妃治病。见信之后,务请让吴仆把珍珠带归。

刘一智

万历十三年三月八日

写好后,刘一智把字条折好,用信封装了,嘱咐仆人:“送去,别多问,带上东西就回来。”仆人点点头,拿了信,立刻走了。

下午,仆人回来带了一个木盒,刘一智忙接过来,打开一看,怒骂一声:“混账!”原来,盒中虽然有珍珠,却是一颗白的。

王书文的珍珠是红的,刘一智曾亲眼目睹过。当时,王书文就准备献上,但想想过几天就是自己父亲的忌辰,父亲在时最爱这颗珍珠,所以,他想等祭奠父亲后再献上。刘知县也答应了。

谁知现在,那个该死的胡一虎,竟然用假珍珠来骗自己。

刘知县捻着胡须,皱紧眉头,又把仆人叫来,拿出300两银子,让他带上高梁山,就说知县见了珍珠很高兴,特意送300两银子以表谢意。

仆人拿着银子走了。刘知县嘿嘿一笑:“你不仁,可别怪我不义。”

高梁山的胡一虎接到吴仆的银两,还有县太爷的感谢话,一颗忐忑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他很高兴地一拍桌子,说:“兄弟们,为了庆贺,今晚大摆筵席,不醉不休。”众喽一听,一个个吞着馋涎,大声叫好。

一会儿,筵席摆上,鸡鸭鱼肉流水般上来,一坛坛烧刀子酒也揭开了泥封。胡一虎吩咐,所有的兄弟,都放开量喝。

有人提醒:“胡爷,小心为好。”

胡一虎大咧咧地一挥手,哈哈大笑:“兄弟,放心。刘知县这会儿感激我还来不及呢。除了官军,谁敢来攻打?”

众人大声称是,跟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一会儿一个个踉踉跄跄。就在这时,一个出去解手的喽跌跌撞撞地回来,说:“胡爷,有人。”

胡一虎一酒碗,斜着眼骂:“混账,这不都是人吗?”说着,溜在椅上,眯着醉眼。

喽更急了,说:“官军,官……”话没说完,身子一晃,倒下了,背后插着一支箭。

原来,吴仆离开不久,刘知县带着人偷偷跟着上了山。果然,胡一虎中了他瞒天过海的计策,一点儿也不戒备。 胡一虎被士兵们架到刘知县面前,还说着醉话:“不醉……不休……”

为害一方的高梁山土匪,一夜间被一网打尽,连穷凶极恶的胡一虎也被活捉了,关进丰县大牢。

胡一虎喝得烂醉如泥,直到第二天上午才醒来。醒后,他发现地方变了,不是在高梁山大厅,而是在监狱里。他抖抖身上的索子,喊:“奶奶的,这是怎么回事?”

看监的人望望他,一言不发。

胡一虎怒了,大声喊:“去把你们知县叫来。”话没说完,听到脚步声响,刘知县来到牢门外,一挥手,牢门被打开。

刘知县身后,跟着一个提着菜盒的仆人,仆人从菜盒中拿出四盘菜,一把酒壶,还有两箸两杯。

刘知县把仆人和狱卒支走,然后关了牢门,坐下,又指指地上,让胡一虎也坐下。这一刻,胡一虎脸上失去了凶狠之色,跪下说:“大哥,你要救救我。”

刘知县笑着点头,平易近人地让他坐下,一人面前一杯酒,拿起杯碰了碰,一饮而尽。刘知县问:“珍珠在哪儿?”胡一虎摇着头,唉声叹气,就是不说。

刘知县怒了:“这样谁也救不了你。”说完,打开一份奏折,让胡一虎看,上面写的是请求将胡一虎千刀万剐的内容。

胡一虎冷汗直流,连声说:“我交,我交。”说着,颤抖着打开发髻,一颗红珍珠滚了出来。

刘知县拿了珍珠,转身准备离开,胡一虎忙一把拉住他,哀求道:“大哥,放我出去吧。”

刘知县哈哈大笑:“你不用出去了。”

“为什么?”胡一虎大惊,突然感到肚子内一阵阵绞痛,看样子,自己是中了毒,可他和刘一智喝的是同一酒壶里的酒啊。

刘知县呵呵一笑:“酒没毒,酒杯有毒。”

胡一虎痛得趴在地上,口鼻流血:“你好毒啊,当年,不是我替你杀掉张县尉,你贪污的事,早就暴露了。”

刘知县冷哼一声:“要不是我告诉你张县尉的行踪,让你半路袭击他,你能杀得了他?你恐怕也早被他剿灭了。”说完,一脚踹过去,胡一虎一动不动,显然已死了。

刘知县喃喃地说:“鹤顶红,果然不同凡响。”

刘知县回到县衙,连夜把那颗红珍珠用木盒装了,封好盒口,用红绸包好,交给公差,让连夜送到京城。

他曾在奏折中夸过海口,能用一颗红珍珠给贵妃祛除疾病。

现在终于弄到红珍珠了,他从心里感到高兴,他感觉到离自己渴望的目标越来越近了:皇上的贵妃病好了,自己不想加官晋爵,都是不可能的。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皇家的钦差骑着马来了,背后跟着一队人马。刘知县慌忙迎出来,钦差一挥手,进了县衙,坐下望着刘知县,说:“感谢你啊,刘知县。”

刘知县高兴得心“扑扑”跳,但嘴里谦让:“这是皇上洪福,才有红珍珠祛病纳祥。”

“咚!”钦差一拍桌子,打断了刘知县的话,指着他一声吼:“来啊,绑了。”两边兵士一声吼,扑上来,像提小鸡一样,用绳子捆了。

刘知县脸色苍白,浑身乱抖,问:“怎么回事?”

公差掏出圣旨,让刘知县跪下接旨。圣旨道,狗官刘一智,欺君瞒上,用一个红琉璃假冒祛病珍珠,害得贵妃延误病情,以致殡天。将刘一智就地斩首,无需押解进京。

刘知县一听,瘫在地上,大喊冤枉。公差理也不理,一挥手,刘知县被拖了出去。

刘知县被押上刑场,斩首示众那天。在城外的一处墓地里,一个人正拿着祭品,在一座墓前祭奠。

他恭恭敬敬跪下,敬上三炷香,在心里说:爹,你一生除暴安民,没想到最终却死在歹人之手,今天,你的仇终于报了。

然后,他站起来,对身旁的人说:“从今天起,我正式更名换姓,再不必躲躲藏藏,叫什么王书文了,改名叫张书文。”

仆人们应声:“是!”

祭奠过后,他抬头望望墓碑上的文本,新漆过的墓碑上,几个大字清晰可见:张县尉之墓。

张书文,正是张县尉的儿子。张县尉当年掌握了刘知县勾结高梁山土匪鱼肉乡民的事,准备将情况上报,可又怕遭报复,所以将年幼的张书文寄养在外地。

张书文长大后,得知父亲是被刘知县勾结胡一虎所害。为了报仇,他心生一计,假传自己祖上有祛病红珍珠。

刘知县不但见过那颗红珍珠,而且知道这颗珍珠确实有奇效。

那次,张书文正在谈话,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不省人事,眼看不行了。家人拿出红珍珠,刮下一点儿粉末,和水调后,让他喝了。

过了一会儿,张书文好了,不但恢复过来,而且有说有笑。

刘知县大感惊讶,说皇帝的贵妃久病在床,如能将此珠呈献上去,治好贵妃的病,那就会要钱有钱,要官有官。

张书文一听,立刻答应献上珠子,但是有一个要求,刘知县升官后,一定要提拔他。

刘知县满口答应,准备拿走。张书文又忙挡住,说自己死去的父亲十分喜爱这颗珠子,自己父亲的忌辰已到,祭奠父亲后,立刻送上。

刘知县想,珠子放在这儿,也不急在一时半时,万一逼紧了,反而出现意外。所以,他爽快地答应了。

当天,张书文又让人放出风声,自己最近祭祀父亲,将摆出祛病红珍珠。

他知道,胡一虎最贪财,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下山抢劫。果然不出他所料,珍珠被胡一虎抢去,刘知县随后杀掉胡一虎。当然,进献假宝物,刘知县也逃不掉杀头。

至死,胡一虎和刘知县也不知道他们自己是怎么死的。

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二

晚清时,闽南沿海有个叫马浮沉的官员,因治理水患和抵抗倭寇有功,官升一品,并被调至京城任职。

马浮沉什么都好,学问深、能力强,唯有一个缺点,就是家乡口音太重,闽南话外地人听起来如同天书,本来他在闽南生活了几十年没什么问题,可一到了京城,口音就变成了大问题。

别看马浮沉在闽南有头有脸、呼风唤雨,但到了皇城根下,他就什么也不是了。这里的一品大员、皇亲贵族成灾,各皇亲大员之间明争暗斗也很激烈,马浮沉论智商、论资历都排不上号。

好在皇帝重视人才均衡,各省都要选拔一些业绩突出的人才充实朝廷,他们了解各地情况,便于给皇帝出谋划策治理国家。

马浮沉带着发妻刘氏来到京城上任,半个月也没见到皇帝。半个月后,皇帝上朝,想见见新上任的官员,其他各省的新任官员慷慨陈词、侃侃而谈,皇帝听了很是喜欢。到了马浮沉这里,他憋红了脸也慷慨激昂了一番,可是他那浓重的家乡口音,听得人目瞪口呆、云里雾里,皇帝及大臣们愣是十个词没听懂一个词。

马浮沉浑然不觉,还在那里口沫横飞、手舞足蹈,皇帝不知所云实在听不下去了,挥挥衣袖:“今日廷见就到这吧,各自跪安吧。”

第一次见皇帝就碰了一鼻子灰,马浮沉都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了,同僚们暗地里都讥笑他。新到的一品大员争先恐后拉拢关系,中堂肃顺是他们巴结的重要对象。

马浮沉也不甘落后,刚出大殿,他就挤开人群冲到肃顺跟前,说:“中堂大人,在下马浮沉久仰了,何时到舍下请您品尝拙荆亲自下厨的闽南小菜。”

肃顺看着马浮沉哭笑不得,因为他只听明白他说的“马浮沉”,其他的一句没听懂,可又不能说没听懂,不知如何接话才好。

一四川来的道台压着舌头用普通话说道:“马大人,您能不能说得慢些?我们听不懂。”

马浮沉自己不会说,但听得懂普通话,他争辩自己说话并不快,并继续缠着肃顺套近乎,他自顾自叽叽呱呱,听得旁人头晕脑涨,肃顺逃也似的躲开了他。

因为浓重的方言,马浮沉几乎无法与人交流,他本是个开朗话多的人,一肚子的话只能在家里与老妻刘氏聊聊,刘氏与马浮沉青梅竹马,自小一起长大,京城上下也只有他们两人能说说话了,下人是新招的北京当地人,只能凭主人的手势和意会伺候他们。

谁愿结交一个哑巴官员?马浮沉比哑巴还不如,起码哑巴还比较安静,马浮沉说话让人听不懂,偏偏还像出笼的小鸟一样特爱说,一开口就吵得人头晕。渐渐地,谁见了他都躲,马浮沉被冷落出了官场,皇帝不喜欢他,同僚不待见他,但马浮沉以前的功绩还在,又没有犯过错,便被扔到一边无人问津,俸禄照拿。

肃顺大人六十大寿,请了几乎所有在京官员,唯独没请马浮沉,因为他不想找个乱叫的鸟来折磨耳朵。

半年后,马浮沉总算有了个家乡的贴心人,他原来的同僚范成也被召进京城,范成年轻才四十出头,精力旺盛、聪明绝顶,他来京城首先拜见马浮沉,两人边饮边聊,马浮沉说:“京城是旗人的天下,我们是外乡人总被人排挤,你要混出头可不容易。”

范成一拍胸膛:“英雄不问出处,何况我是从富庶之乡来的有功之臣,定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范成可与马浮沉不同,他勤奋好学,深知交流的重要,他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他与京城官员侃侃而谈,马浮沉跟在屁股后面只有听的分,反正他插话进去,招来的也是白眼。

年末岁初,每个官员都要述政绩,范成苦学了半年,口音硬是把家乡味去除了大半,还能用京片子与人对话。中堂肃顺很喜欢,跟他交流了好几个来回。

轮到马浮沉了,他提起一口气正准备发表演说,肃顺皱皱眉:“今儿先听下一位吧,马大人稍安。”恍似一根针刺在充足气的气囊上,马浮沉差点摔一跤,范成同情无奈地看着他。

范成决定提点提点马浮沉。事后,他到马家小坐,他告知马浮沉在京城不受待见的原因,就是他的家乡话。范成说:“想要吃得开,就要学皇上喜欢听、同僚听得懂的话,这是官调,您不会官调,何以在官场立足?”

马浮沉叹息道:“我也知道要学会官调,我自生下来就在闽南,说梦话都是这个味,我一把年纪了,你让我改了语言不如罢了我的官。”

放弃母语的确很不容易,范成只能替马浮沉惋惜了,他不会官语,仕途寸步难行。

马浮沉顶个闲职,有大把的时间玩耍,与夫人相聚,倒也过得惬意。这天,府里招进一位叫阿喜的下人,阿喜与其他下人不同,他对主子的意思很快就能心领神会,刘氏就让他在近前伺候。

此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四方叛党起事,皇帝躲到热河一病之下驾崩了。留守京城的马浮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刘氏经常为国家命运长吁短叹,更为西太后与顾命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焦心,只可惜,早被人遗忘的马浮沉只有叹息的分。

这天,马浮沉去找范成话家常,偌大京城也只有这位同乡能听懂他的话了,下人回报范大人不在。第二天马浮沉再去,范成还是不在。马浮沉回去跟刘氏说:“范成整天在忙什么?最近朝廷一定有变,范兄弟小心引火上身。”

接着,马浮沉忍不住满腔的怨气,埋怨朝廷腐败、军队乏力,感叹百姓流离失所,他说到动情处,将桌上的水杯也拍到了地上,旁边伺候的阿喜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几天后,阿喜突然失踪了,马浮沉懒得理会他的去向。如今人心惶惶、身逢乱世,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

闲得发霉的马浮沉总算有了事做,河北近郊的饥民闹事,朝廷官员谁也不想去,就派马浮沉去了,范成不解,他问中堂大人:“马浮沉说话没人能听懂,去安抚饥民靠谱吗?”

肃顺眼珠一转:“本中堂自有道理,马大人本是能人,不能闲在家里白吃国家俸禄。”其实老奸巨猾的肃顺有他的阴谋,他当然知道马浮沉无人能听懂的天书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饥民怒气更盛,他就是想把事情闹大,好逼迫西太后放权。

马浮沉硬着头皮来到近郊,果然他不知所云的叽叽呱呱,让饥民们更加恼怒,锄头、石头砸了过来,侍卫们拥着马浮沉落荒而逃,半路上却被一队手执刀斧的强人所劫,看贼人的旗帜,他们都是白莲教的。不堪一击的清军很快败退,马浮沉被俘。

被关在柴房的马浮沉哀叹:自己没死在倭寇手上,却死在同胞手里,真是冤枉。

柴房门被人推动,马浮沉听到有人说:“马浮沉是个好官,他憎恶朝廷、关爱百姓,只是他三代官宦才会给清狗卖命……”听声音,怎么那么耳熟呢?像失踪的阿喜。

这个人果然是阿喜,他给马浮沉松了绑,把他给放了,并用正宗的闽南话说:“你也算生不逢时,你和夫人说的真心话我都听到了,你走吧。”

这时马浮沉才明白,阿喜是白莲教的人,他被安插到马府本是做细作的,没打听到有用情况,却将马浮沉用闽南话与夫人忧心朝廷昏庸、国破家亡的话听的明明白白。

马浮沉暗吸口冷气,他原本以为自己的家乡话无人能懂,却不料阿喜也是同乡,幸好他是白莲教的,若他是朝廷派来监视的,他说了那些谩骂朝廷的心里话,岂不是要遭殃?

马浮沉捡了条命跑回了京城。不几天光景,朝廷已人事大变,西太后发动政变,联合六王爷,收拾了肃顺等顾命大臣,肃顺一党受到了牵连,与他走得近的范成也在列。

范成被充军离开京城时,马浮沉亲自相送,两个故人相对洒泪。人世间的浮浮沉沉谁人能料?马浮沉以前不招人待见,现在虽然继续不招人待见,但也没有招祸上身。

押解的士兵看在马浮沉是一品大员的分儿上,也没有为难他们。两人正在话别,前面来了一队饥民抢夺路边饭庄的食物,店家伙计亮出菜刀,一场流血冲突在所难免。

马浮沉冲上前大声喊道:“大家别闹别抢,要填饱肚子也要保住性命。店家把食物都拿出来给这些可怜人吧,我来付账!”

范成惊呆了,马浮沉这几句话正是北方普通话,虽不标准,但完全能让人听懂。饥民和店家得到安抚,马浮沉出了几块银子稳定了局面,饥民和店家都对他感激不已。

“马大人,您的话……您不是不会说官调吗?”范成问道。

马浮沉自幼念书习文、学习儒家,哪能不懂中国文本的书面正音?他长叹一声:“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让人听不懂的也许才是最好的官调,您以后会明白的。”

不用以后,范成现在已然明白,可惜为时已晚。

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三

1。别动我的木箱

明正德年间,举子陈松进京赶考。陈松做得一手好文章,只因没钱打点,只中了个进士末名,委以新城县知县之职。

小皇帝亲自接见了新任官员们。他把装着告身和官印的小箱子一一交到新官们手上,再三吩咐,到任后再打开,否则就是抗旨不遵。陈松接过小箱子,忙跪倒谢恩。

陈松带上小书童,即刻起身,赶往新城县。

走了半个多月,这才踏上了新城地界,跟人一打听,离县城还有六十多里,再有一天也就到了。两个人也走累了,见前面有个茶棚,就走过去,要了两碗茶水,不紧不慢地喝起来。

卖茶水的是个贼眉鼠眼的小伙子。他看到了书童身边那个装着木箱子的包裹,贼眼一亮,就笑着说:“两位是外地客吧?听说你们特别能憋宝。这回憋到的什么宝啊?能不能让小的开开眼看看?”

书童忙护住了包裹,大声斥责道:“你这人也忒无理,我家的宝贝,凭什么让你看?”陈松护住了包裹,也瞪了他一眼,说道:“人家的东西,你莫要问。”那小伙子讨了个没趣,讪讪地退开了。陈松怕这小伙子来路不正,还惦记他的宝贝箱子,三两口喝完了茶,就带着小书童上路了。

两个人又走了一个多时辰,就来到了凤凰山下。忽然,从山上猛冲下几个强人,迎面拦住了两个人,不由分说,一通拳打脚踢,抢走了包裹,交到大当家温阳的手上。

温阳接过包裹,打开了,见里面是个精美的小木箱,上着锁,就伸手对陈松说:“拿钥匙来。”陈松护住了拴在腰带上的钥匙,喊道:“不能给你,也不能打开!皇上有命,不到任上不能打开,否则就是抗旨不遵!”

温阳一听,更觉得好奇,让小土匪们抢过钥匙,就要打开箱子。陈松一看他要打开箱子,顿时急了,一把挣脱了两个按着他的土匪,猛冲过来,一头撞到温阳肚子上。温阳被撞了个腚墩。陈松抱着箱子就跑。几个土匪追上他,又是一通打,然后就抢走了箱子。

温阳打开了箱子。箱子里却空空的。他生气地把箱子掼到地上,又给了陈松两脚,气哼哼地骂道:“一个空箱子,竟让老子费这么大力气!老四,你去找刘三,让他扇自己俩嘴巴,让他看走眼。还宝贝呢,狗屁都没有!”老四应了一声,小跑着去了。温阳也转身就走。

陈松却追上来扯住了他的衣襟:“别走,把东西还给我!”

2。箱子里的秘密

温阳一脚把箱子踢到他跟前:“你看清楚,这里头狗屁都没有!”陈松说:“不会没有啊?是皇上亲手放到里面的!一定是你藏起来了。你就还给我吧。这是我的身家性命啊。求求你了,还给我吧。”

温阳抖了抖身上,说道:“你看清楚了,没在我身上!”他又给了陈松一脚,陈松趴在地上起不来了,他这才带着土匪们,转身上山去了。

书童忙跑过来,见陈松伤势很重,已走不得了,只好背起他,来到附近一个村上,寻了一户人家住下,又请来郎中给他医治。内服外敷,过了十多天,陈松这才能下地行走。箱子还在,可告身和官印都没了,不光没办法赴任,而且还会被皇上治罪。他一咬牙,一路寻摸着找到土匪们的山寨门口,要见温阳。

温阳听说有人来找他要东西,不觉哑然失笑,让土匪把他带进来。不一刻的工夫,陈松就被带进来了。他壮着胆子,走到温阳面前,抱拳行礼,说道:“大爷,请您行行好,把我的东西还给我吧。”温阳强压着怒气问道:“你知道我这是什么地方吗?”陈松小声说:“这是土匪窝子。”

温阳一拍大腿,大声说道:“对啊!我这是土匪窝子,我们做的就是杀人越货的勾当,你却敢跑到我们这里要东西,这不是找死吗?何况,我还没拿你的东西。你让人给骗了,那个箱子里压根儿就是空的!漫说是没东西,就是真有东西,我拿它也是狗屁用都没有,怎么还会拿它!”

陈松摇了摇头,不卑不亢地说:“皇上送我来上任,怎么会不给我告身和官印呢?大爷,求求你了,还给我吧。为了拿到这个告身和官印,我苦读了十几年的诗书啊。”

温阳气得暴跳起来:“我真没拿你的狗屁告身和官印!你再敢冤枉我,我先打死你!我也是看你是个读书人,不容易,才饶你一命,你就赶快走吧。别等我后悔了,把你扔到后山喂野狼。”

听他这么恶狠狠地一说,陈松也给吓坏了,忙退下来。温阳忽然一挥手,喝道:“慢着!”陈松吓得一抖,忙站住了。温阳说:“你还真不能走了。你要是到官府去说我偷了你的告身和官印,这罪过可就大了,麻烦也大啊。老四,把他捆上,押到柴房里去,不许他出山寨半步。”

老四应了一声,带上几个土匪,把陈松捆了,押进柴房里,捆到一根柱子上。陈松叫苦不迭……

3。讲三国

天黑了,陈松靠在柱子上迷糊起来。

忽然,一个人进了门,抡圆了巴掌,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又踹了他两脚,嘴巴里骂着:“让你胡说八道,害得老子挨了打!”

陈松被打醒了,就着迷蒙的月光,他看清了来人,正是茶棚里那个贼眉鼠眼的小伙子,名叫刘三的。他这才明白,原来那个茶棚就是土匪窝的眼线。刘三先探明客人有贵重资财,然后就通知土匪下山行抢。那天温阳带队下来抢陈松,却什么都没抢到,一怒之下,派人去找刘三,让他自己打自己俩嘴巴,刘三就恨上了陈松,今天上山来,听说陈松被关在柴房里,先打他一顿解气。

刘三打完了陈松,气也消了,正要转身走开,陈松忽然叹了一口气说:“可怜啊,身在险境,却不自知。”刘三一愣,回头问道:“你说什么?”陈松说:“我说呀,你身在险境,还不自知,那不是要擎等着倒霉嘛。”刘三更迷惑了:“你是说我?嘁,你还是说说你自己吧。你现在就被绑着了,说不定下半夜就给推到后山喂狼了。”陈松只是笑了笑。

刘三看了看他,小声问他:“你到底想跟我说什么?”陈松淡定地说:“《三国志》里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周瑜使了一计,借曹操之手除掉了劲敌蔡瑁。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刘三摇了摇头。陈松就给他讲了蒋干盗书的故事。刘三听了,仍是一头雾水,迷惑地问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陈松说:“你就是温阳麾下的蔡瑁啊。你想想,你是个土匪,却身在匪巢之外,为防被抓,就要和衙役捕快们厮混在一起。不出事还好,万一出了一点事,温阳能不想到你头上?”

他一句话说中了刘三的心事。前些日子,刘三被温阳处罚自打,刘三就觉得冤枉,他还发现,温阳竟派小土匪偷偷跟踪他,那就是对他不信任啦。

陈松见他不言语,就知道说中了他的心事,叹了口气,又说道:“我被扣在匪寨中,那小书童必然到官府去报案,我也是朝廷任命的七品知县,官府能不倾力来救我?到那时,只怕你们山寨难守,温阳盛怒之下,又会拿你是问。你这蔡瑁的命,那是逃不掉啦。”

刘三气呼呼地骂道:“我才不当蔡瑁!”

4。结局

当天夜里,山寨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温阳和一群土匪聚在一起喝酒,谁知那酒被人下了毒,他们喝完以后,胃里如同刀割,疼得在地上打滚,不过片刻工夫,就口吐白沫,哀嚎而死。

刘三拿着明晃晃的匕首冲进柴房里来,恶狠狠地说道:“陈松,你的阳寿也尽了!”陈松喝道:“慢着!”刘三问他:“你还有什么话说?”陈松平静地说:“要是杀了我,你也死定了。”刘三不解地问道:“怎么说?”

陈松说,他早就觉得刘三有问题,后来被抢,他就更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来之前就跟书童说好了,只要他出了事,就到官府告刘三是土匪,刘三必定跑不了,一死难逃。

刘三一听,也给吓得一哆嗦,忙问道:“那我眼下该怎么办啊?”陈松说:“你送我下山,我自可就任新城知县。剿灭匪巢这个大功,我就记到你的头上。我不再追究你曾经为匪,给你百两白银,你自可过快活日子。”

刘三听他说得有理,就给他解开绳索,放了他,偷偷护送他下山。

陈松一路疾行,天光放亮时,赶到县衙前,先见到了书童。他上山寻匪,情知危险重重,就没告诉小书童。书童遍寻他不见,到县衙来报案,衙役说眼下县里还没有县太爷,暂不接案,就不再搭理他了。他没处可去,料想陈松早晚会来赴任,就在门外等候。

陈松上前猛敲堂鼓。

一个衙役跑出来,问他有什么事,他就说自己是新任知县,让县丞等人速来相见。衙役不敢怠慢,赶忙跑进去禀报。不过片刻的工夫,县丞就带着差役们都出来了,先跟他要告身和官印。陈松拿不出。县丞又问了他生辰八字。陈松一一说了。县丞点了点头,说朝廷已经发来函件,告知新知县的生辰八字,对上了就可认定。接着,他又拿出那封函件,递给了陈松。陈松一看,上面除了说明陈松的生辰八字,籍贯样貌,还有一条命令:陈松到任,即刻回京。

陈松惊得眼珠子险些掉下来,迷茫地看着县丞:“这函件是什么意思?”

县丞说,他也从未遇到过如此新奇之事,猜不透啊。

陈松只好叹了口气,即刻返程回京。

不止一日,终于回到京城,刚到吏部报到,吏部就传下信儿来,让他即刻进宫。他忙来到紫禁城,皇上让他觐见。

陈松到了金銮殿上,行过了君臣之礼。皇上就问他打开木箱子看到了什么。陈松不敢隐瞒,就把一路上的情形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皇上听得入了神。直到他讲完了,皇上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说:“好险。爱卿,你是怎么想到要用《三国志》教诲刘三的?”

陈松忙说道:“皇上用一个空城计教诲了我,我就想到效仿皇上,用个蒋干盗书激化他们的矛盾,从内部分化他们。”

皇上忍不住笑道:“我哪给你们使空城计了?我就是想给你们带个空箱子,不给你们告身和官印,让你们打开箱子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那时候你们会是什么样子?想着就觉得很可笑。好了,你的故事我听完了,你回去赴任吧。”说完,皇上就取过了告身和官印,递给陈松。

陈松惊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啊,给他个空箱子,只是皇上想逗他玩儿一玩儿;召他回来,也就是想听听他见到空箱子后的反应。明武宗朱厚照是个孩子,成天就想着玩儿,而且还是变着法儿地玩新鲜。这空箱子,又是他临时起意的新玩儿法吧。他现在已经对木箱子不感兴趣了,把告身和官印给了陈松,就跑到后面玩儿去了。

陈松重重地叹了口气。他一直还在暗暗得意,能用自己的智慧,把一群土匪视为玩物,他现在觉得,自己才真正是个玩物……

民间故事赋予一定的民间趣味,关于那些民间传说故事你看过了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一

万历年间的一天早晨,丰县大户王书文家被劫。劫匪是高梁山土匪胡一虎,他带着一群人,冲进王书文府上。王家人都躲起来了,但是那个木盒子没来得及带走,还放在柜上。 胡一虎打开木盒一看,哈哈大笑,一挥手,带着喽回了高梁山。

劫匪离开 ,王书文赶忙查看,家里除了丢失一颗祖传红珍珠外,其余东西都在。

据人们私下里传言,这颗红珍珠是王书文第八世曾祖得到的。他的那位老祖宗是个猎人,救过一只白狐,白狐离开时,张大嘴一吐,红光一闪,吐出一颗珍珠。这颗珍珠红光闪烁,据说能祛病消灾:无论得了什么病,只要把这珍珠研点儿末,用水服下,病痛立除。

丰县知县刘一智正在吃早饭,听到这个消息,“咣”一声扔了碗,站起来,绕着客厅转了三圈,转完停下,让笔墨伺候。刘县令提起笔,“唰唰唰”写下一张字条—

胡兄:此珍珠王书文家已托我献给当今圣上,为圣上贵妃治病。见信之后,务请让吴仆把珍珠带归。

刘一智

万历十三年三月八日

写好后,刘一智把字条折好,用信封装了,嘱咐仆人:“送去,别多问,带上东西就回来。”仆人点点头,拿了信,立刻走了。

下午,仆人回来带了一个木盒,刘一智忙接过来,打开一看,怒骂一声:“混账!”原来,盒中虽然有珍珠,却是一颗白的。

王书文的珍珠是红的,刘一智曾亲眼目睹过。当时,王书文就准备献上,但想想过几天就是自己父亲的忌辰,父亲在时最爱这颗珍珠,所以,他想等祭奠父亲后再献上。刘知县也答应了。

谁知现在,那个该死的胡一虎,竟然用假珍珠来骗自己。

刘知县捻着胡须,皱紧眉头,又把仆人叫来,拿出300两银子,让他带上高梁山,就说知县见了珍珠很高兴,特意送300两银子以表谢意。

仆人拿着银子走了。刘知县嘿嘿一笑:“你不仁,可别怪我不义。”

高梁山的胡一虎接到吴仆的银两,还有县太爷的感谢话,一颗忐忑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他很高兴地一拍桌子,说:“兄弟们,为了庆贺,今晚大摆筵席,不醉不休。”众喽一听,一个个吞着馋涎,大声叫好。

一会儿,筵席摆上,鸡鸭鱼肉流水般上来,一坛坛烧刀子酒也揭开了泥封。胡一虎吩咐,所有的兄弟,都放开量喝。

有人提醒:“胡爷,小心为好。”

胡一虎大咧咧地一挥手,哈哈大笑:“兄弟,放心。刘知县这会儿感激我还来不及呢。除了官军,谁敢来攻打?”

众人大声称是,跟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一会儿一个个踉踉跄跄。就在这时,一个出去解手的喽跌跌撞撞地回来,说:“胡爷,有人。”

胡一虎一酒碗,斜着眼骂:“混账,这不都是人吗?”说着,溜在椅上,眯着醉眼。

喽更急了,说:“官军,官……”话没说完,身子一晃,倒下了,背后插着一支箭。

原来,吴仆离开不久,刘知县带着人偷偷跟着上了山。果然,胡一虎中了他瞒天过海的计策,一点儿也不戒备。 胡一虎被士兵们架到刘知县面前,还说着醉话:“不醉……不休……”

为害一方的高梁山土匪,一夜间被一网打尽,连穷凶极恶的胡一虎也被活捉了,关进丰县大牢。

胡一虎喝得烂醉如泥,直到第二天上午才醒来。醒后,他发现地方变了,不是在高梁山大厅,而是在监狱里。他抖抖身上的索子,喊:“奶奶的,这是怎么回事?”

看监的人望望他,一言不发。

胡一虎怒了,大声喊:“去把你们知县叫来。”话没说完,听到脚步声响,刘知县来到牢门外,一挥手,牢门被打开。

刘知县身后,跟着一个提着菜盒的仆人,仆人从菜盒中拿出四盘菜,一把酒壶,还有两箸两杯。

刘知县把仆人和狱卒支走,然后关了牢门,坐下,又指指地上,让胡一虎也坐下。这一刻,胡一虎脸上失去了凶狠之色,跪下说:“大哥,你要救救我。”

刘知县笑着点头,平易近人地让他坐下,一人面前一杯酒,拿起杯碰了碰,一饮而尽。刘知县问:“珍珠在哪儿?”胡一虎摇着头,唉声叹气,就是不说。

刘知县怒了:“这样谁也救不了你。”说完,打开一份奏折,让胡一虎看,上面写的是请求将胡一虎千刀万剐的内容。

胡一虎冷汗直流,连声说:“我交,我交。”说着,颤抖着打开发髻,一颗红珍珠滚了出来。

刘知县拿了珍珠,转身准备离开,胡一虎忙一把拉住他,哀求道:“大哥,放我出去吧。”

刘知县哈哈大笑:“你不用出去了。”

“为什么?”胡一虎大惊,突然感到肚子内一阵阵绞痛,看样子,自己是中了毒,可他和刘一智喝的是同一酒壶里的酒啊。

刘知县呵呵一笑:“酒没毒,酒杯有毒。”

胡一虎痛得趴在地上,口鼻流血:“你好毒啊,当年,不是我替你杀掉张县尉,你贪污的事,早就暴露了。”

刘知县冷哼一声:“要不是我告诉你张县尉的行踪,让你半路袭击他,你能杀得了他?你恐怕也早被他剿灭了。”说完,一脚踹过去,胡一虎一动不动,显然已死了。

刘知县喃喃地说:“鹤顶红,果然不同凡响。”

刘知县回到县衙,连夜把那颗红珍珠用木盒装了,封好盒口,用红绸包好,交给公差,让连夜送到京城。

他曾在奏折中夸过海口,能用一颗红珍珠给贵妃祛除疾病。

现在终于弄到红珍珠了,他从心里感到高兴,他感觉到离自己渴望的目标越来越近了:皇上的贵妃病好了,自己不想加官晋爵,都是不可能的。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皇家的钦差骑着马来了,背后跟着一队人马。刘知县慌忙迎出来,钦差一挥手,进了县衙,坐下望着刘知县,说:“感谢你啊,刘知县。”

刘知县高兴得心“扑扑”跳,但嘴里谦让:“这是皇上洪福,才有红珍珠祛病纳祥。”

“咚!”钦差一拍桌子,打断了刘知县的话,指着他一声吼:“来啊,绑了。”两边兵士一声吼,扑上来,像提小鸡一样,用绳子捆了。

刘知县脸色苍白,浑身乱抖,问:“怎么回事?”

公差掏出圣旨,让刘知县跪下接旨。圣旨道,狗官刘一智,欺君瞒上,用一个红琉璃假冒祛病珍珠,害得贵妃延误病情,以致殡天。将刘一智就地斩首,无需押解进京。

刘知县一听,瘫在地上,大喊冤枉。公差理也不理,一挥手,刘知县被拖了出去。

刘知县被押上刑场,斩首示众那天。在城外的一处墓地里,一个人正拿着祭品,在一座墓前祭奠。

他恭恭敬敬跪下,敬上三炷香,在心里说:爹,你一生除暴安民,没想到最终却死在歹人之手,今天,你的仇终于报了。

然后,他站起来,对身旁的人说:“从今天起,我正式更名换姓,再不必躲躲藏藏,叫什么王书文了,改名叫张书文。”

仆人们应声:“是!”

祭奠过后,他抬头望望墓碑上的文本,新漆过的墓碑上,几个大字清晰可见:张县尉之墓。

张书文,正是张县尉的儿子。张县尉当年掌握了刘知县勾结高梁山土匪鱼肉乡民的事,准备将情况上报,可又怕遭报复,所以将年幼的张书文寄养在外地。

张书文长大后,得知父亲是被刘知县勾结胡一虎所害。为了报仇,他心生一计,假传自己祖上有祛病红珍珠。

刘知县不但见过那颗红珍珠,而且知道这颗珍珠确实有奇效。

那次,张书文正在谈话,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不省人事,眼看不行了。家人拿出红珍珠,刮下一点儿粉末,和水调后,让他喝了。

过了一会儿,张书文好了,不但恢复过来,而且有说有笑。

刘知县大感惊讶,说皇帝的贵妃久病在床,如能将此珠呈献上去,治好贵妃的病,那就会要钱有钱,要官有官。

张书文一听,立刻答应献上珠子,但是有一个要求,刘知县升官后,一定要提拔他。

刘知县满口答应,准备拿走。张书文又忙挡住,说自己死去的父亲十分喜爱这颗珠子,自己父亲的忌辰已到,祭奠父亲后,立刻送上。

刘知县想,珠子放在这儿,也不急在一时半时,万一逼紧了,反而出现意外。所以,他爽快地答应了。

当天,张书文又让人放出风声,自己最近祭祀父亲,将摆出祛病红珍珠。

他知道,胡一虎最贪财,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下山抢劫。果然不出他所料,珍珠被胡一虎抢去,刘知县随后杀掉胡一虎。当然,进献假宝物,刘知县也逃不掉杀头。

至死,胡一虎和刘知县也不知道他们自己是怎么死的。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传说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民间故事
睡前故事
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