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迅简介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7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远处,一双深情的眼睛

董迅简介

作者:董迅 李献民 孙征  

鸡叫第二遍了,躺在床上的冯全山仍和妻子在说着话。

“这些年来,乘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东风,村子富了,许多人家盖了新房,置办了高档家具和电器,吃的穿的也大大改善了。物质生活进了一大步,但精神生活却显得滞后,特别是少数青年国防意识淡薄,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是个民兵,不明白自己肩上还担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和义务,个别民兵军事训练不积极、执勤巡逻嫌辛苦、政治学习不参加……这怎么行呀!”丈夫说得很严肃。

妻子听了,对丈夫说:“你一不是民兵连的领导,二不是村支书,天塌下来,也轮不到你操心呀!”

“可我是个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呀!”妻子不吱声了,半晌,轻轻地问:“ 那你准备怎么办?”“我想回村里当这个民兵连领导、村支书!”丈夫说得很干脆!

妻子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你在说梦话吧!”“不是梦话,是实话,是我的心里话。”“你放着市里的干部不当,要回村里当农民,扔了铁饭碗,来端泥饭碗,发神经了!”妻子喊了起来。“从小处讲,中柳林是我的老家,也是你的家,我不希望村子富了,人心散了,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下来了。从大处讲,国不可一日无防,民兵是国家强大的后备军,这个后备军没了战斗力,这后果还用我说吗?……这可不是耸人听闻呀!”丈夫一字一句地说。妻子沉默了。

冯全山看看窗外,天已大亮,他连忙穿上衣服,搭第一班交通车回到邯郸市。上午10点30分,他坐在了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同志的办公室。这位领导同志认真地对他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已经45岁了,而且正科级已经快10年了,今年年底,将有一批比较优秀的同志走上副处级岗位,如果不出意外,你应该名列其中,这个节骨眼上,你要求回村当干部,这意味着你从一个国家干部变成了农民,并且永远是农民,你可得三思而后行呀。”

“这个我早就想过了。回村后,我主要想抓一抓精神文明和民兵工作。您知道,高楼大厦倒是很壮观的,但如果基础不牢,迟早是要倒塌的,精神文明和民兵工作就是这高楼大厦的基础。”冯全山说。

“说得好!不愧为一个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我支持你!”这位领导同志一把握住冯全山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

冯全山回到中柳林村,走马上任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民兵连指导员。第一次总支大会,他慷慨陈词,历数民兵工作的意义,并提议,把民兵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在组织上、物质上、时间上给予保证,提议得到了全体同志的一致支持。

一张大红纸贴在了公告栏上,上面是民兵连长、排长、班长及战士的名单。

冯全山一马当先,率领总支成员、民兵骨干开上了山坡,修建民兵训练场地,3个月过去,昔日荒草凄凄的野山坡变成了整齐规范的训练场。站在他和大伙儿几个月血汗换来的100米障碍设施的前面,这个身着迷彩服的共产党员体内激荡着一腔热血,脑子闪现着威武雄壮的方队隆隆走过的壮观场面,耳朵里回荡着嘹亮的“一二三四”口令,心潮起伏万千。想到这里,他激动不已,对着村子吹起了集合哨,然而15分钟过去了,编制为113人的民兵连,来到训练场的只有三分之二,冯全山问身边的民兵连长王聚生,王连长说:“现在正是运输旺季,没来的都是运输专业户,可能都忙着挣钱,顾不上民兵训练。”这时,冯全山的大儿子气喘吁吁地跑来,对他说:“爹,妈的病又犯了,在床上打滚,直喊你的名字。” 王聚生和几位在场的民兵连干部劝冯全山:“你先回家,这里有我们哩!”冯全山急了:“不行,我们自己定的制度自己都不能坚持,怎么能带好民兵连!你们先带大家训练,我去通知。”他当即跑到广播站,通过大喇叭向全村下令:依照村委会规定,民兵必须参加训练!然而那几个没参加训练的民兵听后只是笑一笑,照样各忙各的。

晚上,冯全山回到家里,妻子撑着病体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到他面前,他却毫无食欲。他问妻子:“你说,现在的人都富裕了,为什么少数人国防意识反而淡漠了呢?”

妻子白了他一眼,说:“其实,并不是国防意识淡,是现在致富的渠道多,机会多,把国防教育这一块给挤走了……”

“明白了!没想到你还挺有眼光的。”没等妻子说完,丈夫打断了她的话。

3天后,3个身着旧军装的老人来到村里,他们的胸前挂满了奖章、勋章。老人在冯全山的带领下,一家一户地串门,在运输专业户、退伍老兵张栓的家里,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一等功臣王金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当年,我也是一个司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很漂亮,儿子很听话,收入也很高……可自从日本鬼子来了,这一切都没有了……”

一个星期后,又一次紧急集合,冯全山的哨音刚落,民兵们就风驰电掣般地赶到操场,连长王聚生看了一下表,前后6分钟,清点人数,不多不少,正好113 人。看着面前迷彩服组成的全副武装的队列,冯全山的眼中幻化出一道巍峨的长城。

然而,巍巍长城是靠一砖一石筑起的,要把民兵训练成一支过硬的队伍,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冯全山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冯全山来到人武部,把教员请到村里抓训练,同时着手建一个能吸引民兵的 “民兵之家”。

资金哪里找?别看村里有的人家挺富裕,可村集体的账上并没有多少钱,冯全山召集村干部和富裕户开会,发自肺腑地说:“我冯全山为了自己的事不会为难大家,但为了国防建设,我只有求老少爷们出把力了。不过钱是借大家的,等村里新建的几个厂有了效益,钱马上还大家!”

冯全山说得掷地有声,可是响应者只有一部分人,钱还有缺口,他转身回家,从柜子里拿出准备翻盖房子的5万元钱就走,妻子拦住了他:“你拿钱干啥去? ”“盖民兵之家。”“这可是咱家盖房子的钱。”冯全山说:“咱的房子一时半会儿还塌不了,可咱国家的长城要是根基不牢可不得了!”通情达理的妻子说: “去吧,我支持你!”

真心换真情。冯全山的言行又一次感动了众乡亲,大家纷纷解囊,建民兵之家的资金很快筹齐。冯全山带头出工,将村中一个闲置多年的污水坑填平作为场所,请来最好的施工单位以最快的速度建起了一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1000平方米,设有国防教育室、图书室、综合学校、广播站和健身房的民兵之家,并配有5000多册图书,7套健身器材以及乒乓球、台球、篮球等多种文体器材,建立了以冯全山为组长的管理机构,设置了办公室,制定了规章制度,配备了专职宣传干部,使“民兵之家”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受到北京军区和省军区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这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大家渴盼已久的全市民兵军事训练汇报表演开始了。来自四面八方的100多个表演方队,如同整齐划一的森林,在嘹亮的口令声中,依次通过主席台,进行各种项目的表演。在这100多个方队中,有一个方队格外引人注目:30多名身着崭新迷彩服的青年民兵在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人带领下,站如松、坐如钟,静如磐石、动如猛虎,以高昂的士气、整齐规范的动作和出色的擒敌拳、警棍盾牌对抗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刚刚表演完毕,坐在主席台上的一位将军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是哪个村的民兵方队? ”答:“中柳林村的。”“就是冯全山当指导员的那个民兵连吗?”将军又问。 “对,看,方队里的那名指挥员就是冯全山。”“好样的。”将军的双目中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敬意,并拢的五指举上帽檐。

评比结束,中柳林村民兵连获得全部项目中的5项第一和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颁奖大会上,将军双手将一面锦旗递到胸前挂着大红花的冯全山手上,会场爆发出如雷的掌声……

此时此刻,远处,有一双含着热泪的眼睛,深情地看着这一切,那是冯全山的妻子。只有此刻,她才知道丈夫———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心中的追求和向往。

远古名人
夏商周名人
秦汉名人
魏晋南北朝名人
隋唐五代名人
宋朝名人
元朝名人
明朝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