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集 > 范文 > 说课稿 > 说课稿汇编五篇

说课稿汇编五篇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3.9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汇编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以爱科学为主题的,前两篇是让学生体会对待科学的态度,后两篇是让学生懂得对待科学的方法,《维生素C的故事》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则富有情趣、生动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仅向读者介绍了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给人以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以生动的情节让人感触颇深。

文章通篇构思依循怪病——奇迹——揭秘的路子展开,突出了奇迹的描写,显得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心理描写动人真挚,哥伦布的担忧——感动——悲伤——惊喜,犹如波浪起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二、学情分析:

本文内容相对比较浅显,学生要做到能读顺读通,理解内容,弄清维生素C对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可以了。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课内外延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要求:

为渗透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将教学要求设定为以下2点:

1、朗读中感受哥伦布的心情变化和原因,揣摩人物的心理想法。

2、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和实践。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两个目标,使学生学有收获,我依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将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地思考与研究设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理念

1、抓重点词语,整体感知文章主旨。这堂课,我抓住哥伦布心情变化,感知文本。教学的主线清晰一点,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

2、自主学习法。开放性的问题,适量的课外文本信息的拓展,促情的萌动,也是一种阅读方式的召唤。

3、注意科普性文章的文体特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六、学法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所以本节课我的学法指导主要有以下3点

1、勾画圈点法——让孩子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实践,巩固提高。

七、教学准备:

上课前的准备有以下两点:

1、让学生提前找寻有关维生素C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题

这环节有两个步骤:

1、复习文章,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说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

2、引导回忆:哥伦布远航途中遭遇了什什么可怕的怪病,结局是什么?

这一环节让学生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海上凶神”之可怕,为新课的讲授奠下基础。

随着教师过渡语:怪病虽然可怕,但它阻挡不了航海家远航探险的脚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哥伦布,跟随他一起去经历一次,危险而难忘的奇迹之旅。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来到教学的第二步。

二、体会心情、理清奇迹。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描写哥伦布心情变化的词句,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哥伦布的心情变化。

沿着哥伦布心情变化线索细读文本、感悟文本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学会有序说话,为写作文打好基础。

接着,默读3-6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

(1)、想一想 哥伦布每一次心情变化的原因;

(2)、画一画 用横线画出表现哥伦布心情变化原因的句子;

(3)、说一说 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哥伦布每一次的心情变化。

途中,老师边巡视边适当进行指导,特别关注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细读每一节,交流哥伦布心情变化的原因,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哥伦布的复杂心情。

这一板块是学习课文3-6自然段,我带领学生专注于“说”和“读”。说一说哥伦布心情变化的原因,读出哥伦布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心情。我希望通过“说”和“读”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的心境,让学生在受到感悟的同时,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新课程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采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为形式,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和增强了思维逻辑性和理解能力。

四、读文明理:

既然船员吃了野果子,奇迹般的起死回生,我觉得文章不就可以结束了么?为什么还要写7、8自然段呢?教师话锋一转,提出疑问,来到教学第四部——读文明理。

1、默读文章最后一段,画出远航结束时哥伦布的想法和做法,将你的体会写在书上空白处。

2、全班交流,引出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研究。

3、交流课前预习,维生素C的重要性。

默读中,让学生静静的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进而与老师对话,寻找原因。学生在读读、想想、写写、说说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这样的自主学习远不填鸭式的灌溉,来得更有效更有意义。

五、回归全文、总结拓展。

1、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回想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

2、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总结:同学们,《维生素C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不仅有饮食习惯方面的,还有做人方面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研究的好习惯。

总结中复述全文,既解决了课后练习,又对文章进行了巩固。“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明白一课一得的道理,还能衍生出别的闪光点。例如,我们班孩子说:除了感受到维生素C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生活中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我还感受到了哥伦布的正直、善良,他与船员的手足情深。

六、作业布置

1、讲一讲 把维生素C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查一查 日常生活中哪些水果、蔬菜含有维生素C, 进一步了解VC的作用,知道以后要合理膳食,不能挑食。

3、写一写 把你的最新发现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项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复述课文,二、三两项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 认知基础

一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0—7这些数,初步感知一个数作为基数、序数的不同意义,并重点掌握数的组成。因此,对于认识数的学习模式,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接触8和9的经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计算8和9的加减法了。但学生对于8和9的认识还停留在潜意识上,对于它们在不同领域的不同意义还缺乏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2、 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8、9的基数、序数含义及8、9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8、9的组成。(这也正是本节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直接为学生继续认识11—20各数打下基础。本节课可以说是学生系统认识数的过渡教材,因此,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关键。

3、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过程,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 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8、9的组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逆向思维和简单推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环保意识。

二、设计理念

1、 注重数学学习的联系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将学过的`数排排队,就是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练习中又为后续知识8和9的加减法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 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3、 注重数学思维的价值性。

三、教学程序

下面我分四大环节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 引——创设情境。

利用瑞安正在评文明城市这一时事,引出书上的主题图,渗透环保意识。

(二) 探——展开新课。

1、8、9的基数含义。

(1)找一找。(主题图)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A、 校园两旁有8棵树。

B、 花坛里有8朵花。

C、 黑板上有8个字。

D、有8个小朋友。

E、 黑板下摆放着9盆植物。

F、 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G、有8个同学和1个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一定方位来数。

(2)举一举。(生活实例)

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用到过8、9吗?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贴在黑板下方或在投影上展示。

(3)揭题:8和9的认识。

2、8、9的顺序。

(1)计数器。

逐一拨珠子,让学生数,提问:7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8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

(2)直尺图。

标上数字,顺着数,倒着数。请学生看着计数器和尺子图说说8、9分别排在哪里。

1、 比较7、8、9的大小。

出示三幅点子图,说说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请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汇报:7<8 8="">7 8<9 9="">8 7<9 9="">7

4、8、9的序数含义。

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图略)

左数第8盆开了( )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 )盆。

把左边的8盆花圈起来。

在从右数第9盆花的上面画上△。

5、8和9的书写。

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各写1行。

6、8和9的组成。

(1)把8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

(2)把9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你能分得又对又快吗?

(三) 练——巩固延伸。

1、 花儿竞开放。(图略)

先找到规律,然后在花或叶子上填上合适的数。

2、 花下藏着几?

( )( )7( )

(二) 理——回顾总结。

今天学到什么知识?学得开心吗?数学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你们进一步探索。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小草》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花草树木”为主题。《小草》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中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先用古诗概述,再具体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使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小草的特点,感悟小草的品质,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本课主要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借“小草”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之情。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使文章层次分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第2、3、4、5自然段均以古诗名句开头,总结概括全段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草》这篇课文,无论是在内容思想上,还是在表达方法上都可谓是一个范例,可谓文中有物,文中有情,文中有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的特点,先用古持概括表达再具体分层次加以描写的表达方法。

4.通过了解小草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向学生渗透“美”的含义,培养学生留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清楚地了解小草的特点,感悟小草的品质,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先用古持概括表达再具体分层次加以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已经会背一些描写小草的诗或名句,对分析课文中第2、3、4、5自然段以古诗名句开头的中心句,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学生的.质疑和解析能力还较弱,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读代讲,“读议”结合,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入情

1.出示公园一角景色,引导学生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美的景物?(有绚丽的花朵,高大的树木,潺潺的流水……还有默默无闻的小草)

2.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

出示:绚丽的色彩是美的,高大的树木是引人注意的,潺潺的流水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大自然是( )的。(齐说)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美不仅仅是因为有绚丽色彩,美也不仅仅因为有高大的身躯,美不仅仅因为引人注目,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美,比如这默默无闻的小草。(出示小草图片)大家想知道它的美在哪吗?我们这节课就走进小草,看看它的美在哪里?人们怎样赞美小草的。

(二)动情

1.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汇报检查指导。

2.自主探究,整体感知,感悟表达自己的个性感受。

(1) 带着自己的质疑,用喜欢的方式探究课文内容,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3.“领--扶--放--归”的方式,品读学习小草的品质。

(1)“领”。第一处古诗部分。

A指名读,然后齐读。(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赞美的语气)

设置引领问题:这一段是怎样开头的?出自谁的什么诗?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抓住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词句突出了这一特点?

B出示图片结合重点语句填空:越……越……

C讨论:你小草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2)“扶”。第二处古诗部分。

A默读。你都读懂了什么?

B汇报。

C你还有什么的问题需要老师帮忙解决?

D荒城”“古道”“湖畔,路边”“密林深处”这都是怎样的环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3)“放”。自由选学第三、四处古诗部分。

A用刚才的方式自学。

B小老师汇报。

(4)“归”。学习写法。浏览这几部分,思考:在结构上有什么的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小草的特点的?

(三)抒情

回归整体,在学生动情之后引导学生及时抒情。

1.指名读全文--指名读喜欢的语句--齐读全文

2.在学生懂得小草的高尚品质后,说一说小草的精神给你带来了那些启示?

总结:平凡而伟大的小草,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动,还有心灵的震撼。这个在大自然中极易被忽视的生命,就那样毫无声息地演绎着自己的生命。小草是值得赞美的生灵,它无处不在,它顽强向上,它无私奉献,它默默无闻……我们也应该做一个像小草一样的人,平凡、坚强、生机无限……

(四)移情

1.重新诠释“美”的含义: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像小草一样,被我们忽视的美丽呢,你对生命的美有什么重新的认识呢?让我们走进自然,去发现它们。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课文。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美丽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并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法

1、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通过教师声情并貌的配乐朗诵、学生的配乐诵读,给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三、说学法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抒情、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较深的了解与感悟,而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借花表达自己对美丽对光明的追求,正是两种手法的有机结合。加上“花”是学生们身边十分常见的也是大家较为喜欢事物,学生对它们的形态外表以及生长习性比较了解,所以本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不难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学生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课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读后的感受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再结合原文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思维习惯。]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四)、小练笔

1、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花之咏》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清新、想象瑰丽、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前两课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为主,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第一人称、拟人化的写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这种写法已经有所了解,这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四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大部分学生的仿写都比较成功,能够做到基本相似,个别人的语言还相当精彩,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

孩子在谈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时,虽然老师告诉学生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绝大部分孩子都选择用语言来表述,而且表述缺乏个性,这很值得我思考。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童谣,在评析品读中,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博爱,从而受到尊敬老师的品德教育。

2、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编写童谣,让孩子初步体会童谣的创造特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创造编写童谣,初步体会童谣的创造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呢?(教师节)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你准备为敬爱的老师送上什么节日礼物呢?(学生畅所欲言)

2、你们都很懂事。在今天的日子里,给老师打打电话、写写信都是很有意义的,相信老师一定会很高兴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教师节有关的童谣。

《老师,节日好》

上操场,老师好,

一二一,跑跑跑,

锻炼身体快长高。

上课了,老师好,

坐端正,排整齐,

认真听课记得牢。

教师节,老师好,

教书育人好辛苦,

学生一声节日好。

二、品析童谣

1、指名学生读童谣。

2、你们觉得这些童谣创编得好吗?欣赏了这些童谣,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3、读童谣,背童谣。

三、仿写和创编童谣

1、提出配画要求。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品读的教师节童谣感人吗?,写出了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是送给教师的最好礼物。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我们能够自己写一首童谣送给老师,那就更棒了。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给你留下哪些感人的场面?

2、学生交流记忆中印象深刻的画面。

师:多么令人感动的童谣啊!我相信老师收到你的礼物时,一定会十分开心的。

日记
周记
小说
摘抄
语文
作文
口号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