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實用工具 > 蒙學 > 讀《弟子規》有感集錦15篇

讀《弟子規》有感集錦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弟子規》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弟子規》有感集錦15篇

讀《弟子規》有感1

《弟子規》這本書,是我在博克圖上幼兒園時學的。當時只會背,卻不知道背的到底是什麼。

到海拉爾上了小學後,學校還讓背,老師也講,媽媽也說,漸漸的我有點懂了。以前,我對爸爸媽媽的批評總是學習大熊貓,左耳朵聽,右耳朵冒。在明白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後,我有了很大轉變。記得有一次,我做數學作業,把“7x8=56”,誤寫成“7x8=54”,媽媽發現後,狠狠地批評了我,說我做作業心不在焉,太馬虎了,並罰我再做十道數學題。看媽媽發那麼大的火,我有點委屈,可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上面那句話的意思,該聽媽媽的話,按媽媽要求的去做。

於是我沒有像以前一樣,跟媽媽頂嘴,而是很快地完成了加罰的十道題。當我捧着題給媽媽看時,媽媽流着淚笑了。今後,我要像《弟子規》裏說的那樣,聽長輩和老師的話,更加愛他們,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讀《弟子規》有感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當看到這幾句話時,我們一定都覺得很熟悉。這就是我們每天都在背的“弟子規”。

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之淵遠。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歷史已經有五千年了,在中國周邊的一些文明古國也有一些傳統文化歷史,但都沒有完整地記錄他們的文化歷史。唯有中國,文化歷史淵遠流長,從未間斷過。

以前古代人讀書都是非常講究的,女子不能讀書,男子纔可以讀。而且除了讀四書五經以外,不能讀別的書。弟子規裏面就有一句“非聖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智。”。從這點來看,古人對於學習的書籍內容是非常重視的。要是在現代,讀書的內容也十分重要。我們小學生就應該讀一些“感恩系列”等心靈雞湯系列的書或是“笑貓日記”等校園小說,可以帶給我們人生的啓發,培養自己的情商;還可以放鬆一下自己,讓我們在課餘時間開懷大笑。

說到“四書五經”,也就是古人科舉考試所學習的書,中華傳統文化裏的一些。中華傳統文化還有很多,比如說:《孝經》、《千字文》、《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我背過《三字經》、《千字文》和《弟子規》,我覺得最好理解而且最精簡的就是《弟子規》了。

《弟子規》的總序概括了《弟子規》中的所有內容,它告訴我們了許多道理。

首先,做一個人,要孝順,要孝敬父母親人。我今天去聽了弟子規的教育講座,主講人說了,身體不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只有使用權,它是父母的。就像《論語》裏面講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如果你遭遇了種種失意,朋友都離你而去,那麼你還有親人陪伴你。因爲他們是你的親人,所以可以原諒你的一次又一次犯錯。你應該用一生的時間來陪伴你的親人,用來還他們以前爲你付出的債。而且還要愛護兄弟姐妹,通俗一點講,就是不能以大欺小。如果結合中華傳統的故事,那就要學習《孔融讓梨》裏發揚的精神,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其次要遵循生活規律,搞好自己的生活習慣。別人看見你儀態很端莊,衣着也整齊,但一進你家,裏面滿地狼藉,而且你的行爲一點也不禮貌,那麼你難道還算盡到對別人起碼的尊重了嗎?

人際交往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信用。如果你不守信用,那麼再親的朋友忍你幾次以後也會離你而去。

除了上述着幾點,還有一點需要我們做到:泛愛衆,而親仁。

什麼是泛愛衆,而親仁?我們來分解開來理解:

“泛”就是廣泛的意思,“衆”則是大家,所有人的意思。合起來“泛愛衆”就是要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能因爲這個人是佼佼者就只親近這一個人,有時候成績好並不代表一切。更不能因爲他並不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就嫌棄他,厭惡他,其實你厭惡別人時別人也覺得你不怎麼樣。相反,如若你親近身邊的每個人,每個人都公平對待,不巴結領導的親戚也不認爲其他人沒有權力就遠離他們,則會迎來每個人的喜愛。他們寧願與你這樣親切隨和的平民在一起也不願意和那些有“關係”的人在一起。而且我看過一個故事,兩個很好的朋友,其中一個騙了另一個,而另一個爲了捍衛朋友的自尊,也未捅破窗戶紙,心甘情願上他朋友的當。朋友聽後很感動,爲自己有這樣的朋友而感到自豪。

再來理解“而親仁”,“而親仁”的意思便是要親近有賢德的人,這樣你便會學習他身上的好處,也成爲另一個有賢德的人;相反,如果你親近小人,你也會墮落成一個小人。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詮釋這句話的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做完上述幾點之後,如果還有剩餘的時間,你便可以開始學習知識,如果連基本的做人的素質還未達到,還不如先別學習呢。

我們一定要牢記自己是中國人。現在很多人都說,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梁啓超爺爺有句話說的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讓我們承擔起把中華傳統文化繼承下去併發揚光大的重任吧!

讀《弟子規》有感3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爲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爲〈弟子規〉,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很多人說現在的大學就是“由你玩四年”,“大學是墮落的天堂”。大學生從高中煉獄式的生活,一下解除了監督、管束、約束,獲得了空前的幾乎令人窒息的自由權,到了一切完全由自己規劃管理的國度,很多人面對這種情況驚慌失措,無法順應承擔。相應的表現就是:早晨七點起牀算早,六點起牀幾乎不可能,八點是正常,更有甚者,週末昏睡到十一二點,或是整天不下牀。熬夜成了大學生活的標誌,享受風習瀰漫整個校園。漸漸的我們的大學生越來越羸弱,喪失了夢想、拼搏激情的同時,也失去了基礎性的身心健康。漸漸的,我們的大學生越來越消沉,灰色成了校園心情主調,人生無趣人生沒有意義的論調也甚囂塵上,大肆瀰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衍生的問題愈演愈烈。迎對問題的同時,一種呼喚,探索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聲音和努力也日益顯現出來。

我在這種背景下重讀了(弟子規),當然也是伴隨着“國學熱“,返回傳統的潮流,重讀文化經典作品,社會反思和尋求的浪潮是呼應的。也許大學生浮躁頹廢現象本身就是與社會整體性浮躁一脈相連的,就是社會現象的一部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蒙學)等等傳統教育書目在教育界學術界輿論界紛紛拉開了熱帷,然而究竟要推崇到什麼程度,以怎樣的視角重新解讀,怎樣把握好度以適可而止,這仍是值得考慮商榷的問題,也是需要留待時間來解決的問題。

我讀(弟子規)有種重受教育的感覺。都說人是善忘的生靈,又是無知愚妄的動物,我們小時候接受學校教育的時候,一言一行,舉止言談都是有師長諄諄教誨,加以引導着的。規範不需要我們去尋找自來會向我們昭示。然而社會自以爲這種教育可以一勞永逸,刻印在我們意識裏,在今後將永恆的發揮作用。然而事實是我們越來越迷惘。道德規範意識越來越模糊。放任自流的結果是使我們一大部分人是非真理標準的混淆、模糊、失真。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小學生的道德修養要比初高中生的整體水平高,而學生的整體道德水平又比大學生高,大學生的比社會人員高,人的羣體道德修養隨着年齡增長而遞減。我們的倫理道德拯救迫在眉睫。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還是讓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多聽聽(弟子規)的聲音吧!

讀《弟子規》有感4

最近幾個星期, 學校組織我們高年級的同學一起誦讀經典——《弟子規》,而我也從中也受益匪淺……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才發現,原來古人與現代我們的父母對兒女的要求是有着天壤之別的:古人對兒女的管教非常嚴格,什麼事情都得幫父母做好,還要尊敬師長,與人交往得禮貌,對人真誠……總之要求可多了,而我們現代的父母對我們的要求卻不一樣,有的還是向古人那樣嚴格;有的則是時而嚴格,時而鬆懈;還有的家長甚至置之不理,對孩子放任不管……

在這裏面,令我最難忘的有這三句話:

第一句:“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讀完了這句話後,我看了看下面的譯文: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褥。譯文看完後,我非常的驚訝,因爲這與我們平時的生活習慣是完全相反的!在冬天與夏天的時候,是誰給我們蓋被子?讓我們暖和?讓我們涼快?是父母!不是我們自己的行爲!哎,可惜這都是嬌生慣養後的結果……

第二句:“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下面的譯文是:早上要早點起來,晚上要晚些上牀;人的一生很短,轉眼就老了,應該珍惜年輕時的光陰。是呀,人這一生,確實很短暫,一眨眼,就過去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時間,努力學習,而就算多出了一點時間,這也許就可以幫助你學到更多的知識。

第三句:“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譯文是這樣的:不是高雅的書,要丟開它,不能去看,要不就會埋沒自己的才智,更會損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是的,有時書籍就是這樣,只要它好,你也會學好;只要它壞,你也會學壞。所以,在讀書時,你也得要學會挑選書籍。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弟子規》這本書真的很好,它能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也能教會我們與人相處的禮儀,而這也在告訴我們,古人非常的聰明,而且這些古代經典對我們也非常有益,其實,這些書就是一本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珍藏的一本書呀!

讀《弟子規》有感5

自從讀了《弟子規》這本聖賢書,我領悟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這本書是聖人李毓秀所寫。本書一章雖只有短短八句話—二十四個字,卻蘊藏着無尚的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總敘中的一段:首孝悌,次謹信。它告訴我,做人應該做到孝敬父母、敬重師長;其次要做到誠信待人。這句話簡單易懂,但又有少人真正的領悟,實踐呢?

一次,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遇見了一對母女在爭執着什麼,女兒看上去不以爲然的樣子。當路過她們身邊時,我聽到了她們爭執的內容,女兒說:“哼,你不配當媽媽,連一部好的手機都不給我買,你知道別人用什麼嗎?用蘋果(手機)!而我用小靈通……”很明顯是爲了換一部新手機纔跟母親吵架的。看到此情景我很是心寒,因爲這位姐姐並沒有按照古人所說的“首孝悌”去做,作爲炎黃子孫,竟然做出如此不孝之舉,怎能不感到恥辱?此刻,我想對那位姐姐說:父母辛辛苦苦地將你養大,並默默地付出,可你卻對母親這麼大言不慚。若你還能問心無愧,不知羞恥,那隻會讓你身邊的人感到可悲,可笑!當讀到“次謹信”時,我也回憶起曾在幼兒園發生的事。當時,我忘記帶鉛筆了,就向同桌借了一支,說是第二天還給她。第二天,一來到幼兒園就開始翻書包,想趕緊把筆還給她,可是找了半天,連個影子都沒出現。那時,我突然想到昨天放學回家時似乎把她的筆弄掉了!我心頭一緊,看到這空蕩蕩的書包裏,一支筆都沒有。但我卻暗自慶幸她記性不好,因爲一般這些小事她都記不清。她來到班級了,我假裝在若無其事地看書,她果然忘了那件事。那幾年,這件事像一塊大石頭壓着我喘不過氣,原來這就是說謊後的滋味。從那件事發生後,我就下決心,以誠待人,不可以再對他人說謊;而在那以後,我做到了實事求是,以誠相待他人,真的快活多了。

《弟子規》是我無聲的老師,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人的道理,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遵循《弟子規》之訓,伴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會將它教導我的一字一句都刻骨銘心,運用到以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時時刻刻警惕着自己。

讀《弟子規》有感6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什麼是“弟子規”呢?“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規範,那他還能稱得上是一個好學生嗎?

當我讀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一句時,讓我想到了閔子騫勸父留母的故事:閔子騫很小的時候,生母就去世了,父親又娶了個繼母,生下了兩個兒子。繼母很偏心,冬天,繼母給親生兒子用棉花做冬衣,給閔子騫的冬衣卻是用蘆花做的,但閔子騫也不講,所以父親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有一天,父親出門,讓閔子騫趕車,閔子騫冷得直髮抖,父親見了,拿起鞭子打了他幾下。閔子騫的衣服破了,蘆花從裏面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是繼母乾的,一氣之下要把繼母趕出門。閔子騫哭着勸父親把繼母留下,父親十分感動,留下了繼母,繼母非常慚愧,從此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楊對待閔子騫,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父母從小愛護我們,那麼孝順他們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怎麼會困難呢?父母不喜歡我們,而我們仍然能夠孝順他們,這樣纔是真正的孝順啊!

記得有一次我去上培訓班,媽媽要我去綠柳居飯店吃飯,我偏不聽,非要在家裏吃飯,後來我還頂嘴。現在讀了《弟子規》,想想自己的不對,真是感到慚愧。

有的小朋友會說:“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其實,你的爸爸媽媽可能只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愛意,他們把對你的愛都埋在心裏了。即使爸爸媽媽真的討厭你,你也要發自內心地愛他們,讓他們感到快樂。爸爸媽媽看到你這麼乖,一定會喜歡你的。

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讀《弟子規》有感7

暑假中,我在老師推薦下,讀了一本名爲《弟子規》的書,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原來爲人處事也是有許多規則的。想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弟子規》一書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它也讓我明白了許多爲人之道。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感受吧?

曾經,我總以爲像《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書,全是小孩子看的,總覺得有些幼稚,自從看了內容之後,才覺得我曾經的想法是多麼可笑,多麼無知呀!

《弟子規》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窮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人生在世,品德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的培養,從小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之後又教了我們“孝道”。

曾經,我是一個很不懂得孝道的人,經常與父母鬥嘴,經常跟父母打冷戰,經常回家不叫“爸爸媽媽”,也不問好,經常讓父母操心,總是抱着他們有一天會老還得靠我養他們的心態,總是認爲他們養我是應該的,總認爲他們很煩很囉嗦,總是埋怨自己家爲什麼沒有他人家那般好的生活條件,總是責怪,總是埋怨,可是當我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我錯了,真的錯了,母親十月懷胎生我,然後養我,真的不容易,與他們鬥嘴,打冷戰,他們該有多傷心呀;回家不問好,他們應該有些失望吧?這時我又想起了母親曾說過的一番話:你要好好讀書,以後一定要有出息,我不求你養我,只希望你以後能過得幸福……寫到這裏,眼淚早已像斷了線的珍珠,一顆顆的從眼眶溢出,滴落在了地上,也滴落到我的心裏……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所在的家庭,當然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是百萬富翁還是貧民,所以我們不能埋怨父母,家裏不富裕,那麼就需要好好學習;因爲父母給的只是背景,自己打下的纔是江山。

朋友,學習《弟子規》吧?它不僅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更可以使我們學會“什麼是孝道”。

讀《弟子規》有感8

今天,伯伯從書店給我買來一本書,上面寫着幾個大字:《弟子規》,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來,只見第一頁寫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二十四個字。我看不懂,就不想再看下去,伯伯於是很認真地對我說:“這本書很有意義,你結合譯文認真看就懂了。”

聽了伯伯的話我就坐下來,開始讀《弟子規》這本書,一會兒就把心思投入進去了,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這本書,是根據古代聖賢對弟子的教誨編成的,教育我們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到一切言行謹慎,要講信用;和人交往時,要平等謙和,要時常親近有品德的人,並向他們學習。做好這些事情之後,如果還有剩餘精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它給我很大的動力,就是讓我去學做一個懂禮儀,會做人,善學習的人。

在這些句子中,我最得啓發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時,應該一聽到就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說話,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推辭偷懶。我看到這裏,臉不由得紅了,我覺得我平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動畫片《愛探險的朵拉》,媽媽在廚房叫我:“開泰,快幫我去買一包味精來”,我正看電視入了迷,想着還有弟弟呢?怎麼不叫他去,就沒有答應媽媽。媽媽又叫我了,我心裏一百個不情願,翹起嘴巴發脾氣,很不情願地走下樓。背後傳來媽媽的嘆氣聲。哎!現在想來太不應該了,媽媽心裏會有多難受呀!媽媽,下次我再也不發脾氣了好嗎?我一定會很樂意地幫助您做更多的事情,我也要做一個懂事孝敬父母的人,爲你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我覺得書中談到的一個讀書習慣問題對我很有用,“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我喜歡讀書,可是不太習慣做筆記,在讀書中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沒有馬上記下來,後來碰到一樣的問題了才後悔,想着我怎麼不記下下來請教別人呢?我想,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一定要學會邊讀書邊記筆記,然後做一個勤學好問的人。

這本《弟子規》給我的教育很大,我一定要認真讀好這本書,還準備買一個本子把我感受最深的句子記下來,經常學習,因爲它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盞指路燈。

讀《弟子規》有感9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是根據孔子的教誨編寫的,其中提出了許多生活規範。我卻自己以爲這些規範我早以是做到的,誰都沒想到,我的做的卻和文中相差大遠了。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讀書學習的房間要清潔安靜,牆壁要乾淨,書桌要清潔。所用文具要擺放端正。可是再看看我的房間呢?牆上有不少黑點墨跡,東邊牆上畫一隻小白兔,西邊牆上畫一隻大老虎,沒有哪塊牆上沒有我“優美”的筆墨。再說話我的書桌吧,不是給我當了美術上的調色板,就是當成了數學驗算用的草搞紙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上帶着一點一星的顏料,實在是不忍直視啊!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損,就補之。”書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讀完後立刻看回原處。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節收好,發現書本有缺損,要立刻把它修補好。而我就是和書做對!我的書桌可幾乎成了一個“舊書店”,就連才發的新書,幾天後就被“老鼠”啃了個邊,再過幾天,就全成了一堆又破又爛的“棉花”,現在的書如果不是包了書皮,一學期後早己不成樣了。書架上還算完整的書也是雜亂無章,如果讓我從這個大書架上找哪一本書,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例如說我剛拿到的新書,才過幾天,數學書粉身碎骨”,語文書成了“書麻餅”…….

現在再回想起從前那些不良的讀書習慣,才能發現自己的習慣有多大的漏洞,看來學《弟子規》還是十分重要的。

親愛的朋友,你是不是也發現自己生活中的漏洞了?快來一起學習《弟子規》,一起改正吧!

讀《弟子規》有感10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教育的“教”字,是“左孝右文”。左邊是個“孝”,右邊是個“反文”,中國傳統的講法叫“教者,孝之文也”。教育教什麼?從孝開始。以孝爲根本,通過孝,培育孩子對血緣的尊重,培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同時,也就在孩子心中牢牢樹立了對傳統的尊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眼中的孝道越來越淡薄,而名利和權益已快佔盡了人的整個身心,無論是新聞頻道還是幫忙頻道,子不孝的報道越來越頻繁,爲什麼這種社會醜聞會層出不窮地被拋頭露面?究竟是親情冷淡了,還是現在的年親人都忘了本?

讀了錢文忠的那句“教育教什麼?從孝開始。以孝爲本,通過孝,培育孩子對血緣的尊重,培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之後,我忽然頓悟到了子不孝的根源在哪裏。爸爸媽媽把孩子像寶貝般的捧在手心裏呵護,而不教育他們的寶貝捧着他的父母有多麼艱辛?孩子理所當然地從父母那裏得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愛。爸爸媽媽滿面笑容地把這份愛推向孩子,孩子又怎麼可能懂得這份愛背後的沉重,他從你那裏只學會了接受,而你並沒有告訴他在接受愛的同時也要回饋愛呀?

傳統的啓蒙讀物強調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而隨着社會的進步,現在的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啓蒙讀物越來越多,但是有幾本把孝搬到了書面上?競爭激烈的社會,父母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智育”上,有幾個父母知道把時間擠給“德育”一點?現在來埋怨子女的不孝,爲什麼不反思當初沒有在最好的教育時機把“孝’傳給孩子?

父母們,請給予孩子正確的愛,莫讓他長大後成爲被指責的對象啊!

讀《弟子規》有感11

最早接觸《弟子規》,應該是在四、五歲的時候。在我朦朦朧朧的記憶裏,那時候是媽媽讀一句我讀一句,只覺得《弟子規》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好玩,至於它的內涵,一竅不通。剛上小學那陣子,老師也要求我們練習背誦《弟子規》,爲了完成任務,我背得滾瓜爛熟,但依然沒有能真正理解文中的真正精華和內涵。

隨着年齡的增長,媽媽告訴我:《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生活規範,是我國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學好《弟子規》對一個人的成長極爲重要,它可以讓你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自己成爲一個有愛心的人!

於是在是懂非懂的情況下,我拿起了媽媽給我買的《弟子規》認真地研讀起來。媽媽給我買的《弟子規》除了有弟子規的全文和譯文外,還有一個個經過精心挑選的小故事,通過一個個故事對《弟子規》的深刻內涵進行解讀。故事通俗易懂,貼近生活,讓我終於領悟到了《弟子規》的精華,同時也深刻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許多行爲是多麼地不孝和錯誤。

例如以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我吃飯或幫忙做什麼事的時候,我總是一拖再拖,老是說“等一下、等一下”,遲遲不動身,爸爸媽媽責備我的時候還朝他們發火。認真學習了《弟子規》後,每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我吃飯、做事而我想偷懶拖延的時候,《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裏,我立刻起身去做,不再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催促。

以前沒有領悟《弟子規》的真正內涵的時候,我從來不懂得體貼媽媽,覺得媽媽爲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每當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而當媽媽生病的時候,我不懂媽媽是爲了這個家、爲了我太操勞才生的病,也不懂得照顧媽媽,甚至連一杯水都懶得幫媽媽倒。當我讀到“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時我不禁爲自己的行爲感到羞愧。現在,偶爾媽媽生病了,雖然我還不能做到晝夜侍,不離牀,但是給媽媽倒上一杯熱水,看到媽媽臉上欣慰的笑容,我也感到開心快樂。這就是《弟子規》給我的教誨和啓迪。

《弟子規》是一本講道理的書,一本能使人進步的書,它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我要時刻提醒自己,謹記《弟子規》教誨,善待每一個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遇事多爲別人着想,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讀《弟子規》有感12

《弟子規》這本書 ,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與父母,長輩,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人和睦相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弟子規》的每一句話,都落實在了行動上,落實到了每件事情上。都是具體而細微的,不是所謂的空話。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冬天先鑽到父母的被窩中暖和後,再讓父母去睡,夏天,先拿扇子把父母的草蓆扇涼快,再讓父母睡。我們爲人子弟的,是不是也應該處處爲父母着想呢?可是,當今社會,不乏“小太陽式”的家庭,孩子不僅不幫家人幹活,還被家人寵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重要的是,在稍有不滿意的情況下,他們還會亂髮脾氣,和家長頂嘴。更別說去如何孝順了。我們要學會如何與父母,長輩和兄弟姐妹相處,更學會寬容,忍讓,不做家中的“小太陽”。

與孝子黃香相比,我做得還不夠。父母只要斥責我幾句,我就會和父母賭氣,大聲說上幾句氣話,父母就不說話了…….想到這兒,我真是後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遵守的規則有很多,比如:過馬路走斑馬線,不闖紅燈,不亂開電器開關。我們要把這些規則落實到行動上,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讓父母不放心。

讀《弟子規》有感13

“你怎麼這麼懶啊?”

“又去哪瘋了?”

我坐在電腦前,心煩意亂地聽着這和鍋碗瓢盆混雜的此起彼伏的嘮叨。媽媽,您老消停會吧!“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在老師的領讀下,一字一句,整齊有序。讀罷,老師若有所圖的看着我們,“讀了這麼久,有什麼啓發嗎?”“自然是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嘍!”老師點點頭,“發自肺腑嗎?”那位同學不作聲了。鈴聲響了,我卻還未起身,若有所思。

我的媽媽,做事幹淨利落的樂天派,對於子女,她善於以理服人,可跟天下母親一樣的是---愛嘮叨。“上輩子,你是我的冤家麼?”這是她的口頭禪。

回到家,扔下書包,坐到沙發上,盯着正在廚房裏忙得不亦樂乎的媽媽,“喲,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還是電視沒電了?”我不語,看着刺冷的水一次次從媽媽的手上流過,看那紅彤彤的手,又看着淨白的碗碟,一向沒留意過媽媽的我,不僅鼻子一酸。我快步走上前去,磨磨蹭蹭的從口袋裏取出一副手套,“不貴,別說我亂花錢了。”我不敢擡頭望媽媽的臉,只是聽得:“等會把雞蛋吃了,你近來一直鬧冷,這會好點。”媽媽走出廚房。我端起那碗熱乎乎的酒雞蛋,記起了前幾日我一直鬧說冷,可卻被媽媽記在了心上,爲此,她特地去了一趟馬宅村,買回了土雞蛋。記起了老師說的話:“爲了父母,我們做了些什麼?”

媽媽的闌尾炎那幾天,奶奶特地從鄉下上來照料,爸爸則整日奔波於工作和醫院。那幾天,我總是往醫院跑,課也落下不少,媽媽心疼我們,硬是要出院。而我呢?放學回家後,自顧自看起了電視。到了6點,天漸漸暗了下來,這纔想起了躺在樓上的媽媽。上了樓,媽媽正扶着牆,艱難地想要下牀去,我心疼不已,上前握住媽媽的手,扶着她坐下。“你被老師留了嗎?我擔心你,打你們老師的電話,說你早走了。”我低了頭,“作業太多了,我在樓下做作業。”我支支吾吾地說。媽媽終於沒再問下去。

早上,媽媽早早起了牀,揮動着戴手套的手,在爸爸面前炫耀:“看,女兒給買的。”我看着,淚水便淌了下來。

我從書架上鄭重的拿起《弟子規》,大聲讀了起來。

讀《弟子規》有感14

《弟子規》出自清朝的李毓秀。讀此文,是一個提升個人修養、思想品德的過程。讀好勝於讀壞,背好勝於讀好,而真正理解,勝於一切,實際做到,更是上一個等次。每三字爲一段話,兩字爲一組,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這些非華麗的語言,卻蘊含着一片極爲廣闊的空間。當我認真品完後,反覆回想,深有感觸。

中國有一句俗語,“百事孝爲先”。因此,《弟子規》首先講的是“孝”。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看了第一個篇章——出則孝,回想之前的所作所爲,太多太多對不起父母的事……我們的一切是父母給的,不要再強求了。趁他們健在的光陰,及時行孝,歲月不待人。

第二篇章講的是兄弟之間的原則,我很是看重這一篇章。兄弟之間,要合爲一心,相互幫助,團結相處,不要因爲利益,而拋棄友情。金錢買不來友誼,切記!

”謹“這一章,講的是生活習慣。這點我認爲我是做的很好的。

”信“極其重要,此章節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在現實社會中,失信往往會令朋友十分厭惡,我可是深有體會。一次,我經過長途跋走到朋友家。我和他約好一塊玩,卻遲遲不見他下來,過了一會兒,他打電話來說,他有事。就這樣,我被”放鴿子了,只好走回去,心裏很不爽。

“泛愛衆”講的是儒家學派的“仁”。這章裏有兩段話我非常重視:人所重,非貌高。相貌不能判斷一個人,而生活中,許多卻恰恰相反。流浪者的品質可能會勝於某位官員。

“親仁”告訴我們要向有仁德的人學習。

“餘力學文”是對學習方法的一種總結。

上千字,講的就是這幾個方面,而這幾個方面,卻不是做上千件事就證明你能做好的。必須牢記於心!

《弟子規》引導我們樹立各種優秀觀念、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帶給我們的啓示無窮……

讀《弟子規》有感15

在學校的建議下,我最近讀了一本名爲《弟子規》的書。這本書以“三字經”的格式,給我們講述了做人的道理。因爲“三字經”的格式是一種古文,很多內容我根本看不懂,所以作者還給它們加了譯文,並列舉了相關的故事,圖文並貌,讓我一看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也讓我一看就愛不釋手,從中也讓我受益無窮。

這本書中的很多內容都值得我們好好品味,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這句話,它的意思是:當自己有能力,可以爲衆人服務時,不可以只考慮自己而不捨得付出;對於別人的才華,應該佩服並加以學習,而不可以嫉妒甚至毀謗。我覺得這句話特別值得我們小學生們認真地學習和領會,它教育我們人不能自私、驕傲,要學會謙虛做人,時刻想到爲集體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拿我本人來說,我也特別想爲班集體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幸運的是,我每天早讀時有機會給同學們帶讀,看到同學們那麼認真的神情真讓我感到高興。另外,我也要學會謙虛,多向那些優秀的同學們學習。你看,我們班上有那麼多成績比我優秀的同學,還有很多同學有各種各樣的特長,他們都比我有才華,我就要以他們爲榜樣,做到“人所能、勿輕訾”,虛心向他們學習,我相信我的成績也一定會提高,表現也會更優秀的。

《弟子規》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相信你讀了也會終身受益的。

百家姓
中國歷史朝代
繞口令
三句半
順口溜
諺語
說說
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