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實用工具 > 蒙學 > 弟子規讀後感(彙編15篇)

弟子規讀後感(彙編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彙編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20xx年8月,我走進上海火炬潤滑油這個大家庭。就從這天起,我的人生髮生了轉變。

入職那天,我第一次接觸到《弟子規》,讀了近20年書,我從來都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一本好書,原來只知道有本《三字經》,而且就知道那麼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時候把它當做了一句順口溜。當我翻開《弟子規》時,頓時呆住了,裏面都是短短的三個字爲一句,但就是這短短的三個字卻蘊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這麼小小的一本《弟子規》,成爲了我每天空閒時間必看,而且百看不厭的好書。

記憶中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弟子規》中第一篇《入則孝》,讀完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我是那麼的不珍惜。

記得那時我剛上初中,由於不習慣一個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體質差所以時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臘冬,外面還下着大雪,乾冷乾冷的,經不起寒冷氣候的突變,我感冒了,並伴有高燒,上課時腦袋暈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暈暈大睡,無法堅持上課。於是撥通爸爸的電話,委屈地說:“爸爸,你快點過來,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鐘,還不見爸爸過來,又氣又急,又撥通了電話:“爸爸,你怎麼還沒有過來啊”.說着說着,就委屈的'哭個不停,爸爸也沒有多說,只說“快了,馬上到,你堅持住”.很快,爸爸來了,把我叫出來,在我出來的那一刻,一陣刺骨的冷風吹得我渾身直抖,那漫天瀰漫的雪花還沒有消停。這時爸爸趕緊走過來把軍大衣讓我穿上,我卻嘟囔着“那麼醜,我纔不穿呢”.說着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車,當摩托車啓動的那一刻,撲面而來的寒風和冷雪簡直讓人窒息。爸爸一邊騎着摩托車一邊朝後對我說:“把大衣收緊點”.出了學校大門,我才把那個象爺爺經常披着的軍大衣披在身上,瞬時身上一股暖流流過。無意間擡了一下頭,這才發現爸爸或許因爲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單薄,頭上沒帶頭盔,手上也沒帶手套,膝蓋上更沒加護膝,卻堅實地在我前邊替我遮擋風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麼暖意融融,頓時,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父愛如山。

弟子規讀後感2

讀《弟子規》之前我天真地認爲我是一個“好人”,最起碼也算是一個孝順的人也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讀《弟子規》之後我對自己是這樣評價的“孝道中的皮毛,愛心中的空心菜”。就是說孝我只做到知道我有父親有母親。可是從來不懂得感恩父母。父母愛我們是天下最大最真的愛,而如今的我們對父母“愛”更多的卻是隔閡與不耐煩。

翻開通訊錄看看通話記錄撥出去的電話號碼裏幾乎找不到父母的號碼,偶爾看到父母的電話看看時間已經是半月以前撥過的了。那一刻你會想象什麼?

我在那一刻腦海中忽然出現了一個公益廣告鏡頭。那也許是一個週末,也許是一個節假日。一位白髮蒼蒼的慈母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在等待孩子們的歸來,忽然一陣電話鈴聲響起,在廚房忙碌的母親匆忙地在圍裙上擦乾了手,笑容可掬的接起了電話。電話裏傳出了這樣的聲音:“媽我今天有事來不了了”,電話便掛斷了。母親久久沒有掛電話也許她還在聽什麼可是此時電話裏傳出的只有嘟嘟嘟嘟……那一夜蒼老的'母親在沙發上和衣而睡了,因爲她太累了連被子都忘蓋了。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盼兒女回家的父母。她們需要的是兒女們能在週末或節假日回家吃吃飯,跟兒女說說話別無它求。這就是天下大愛無邊的父母。可是兒女們都忙、都忙啊!

《弟子規》第一篇我讀完了,這一篇也爲我深深的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課,我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父母的期盼。如今我們是做不到早晨起來前去給父母請安;也做不到晚上父母睡覺時給他們鋪好被子;也做不到父母身體不舒服時去給他們煎藥。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每天給他們打個電話;可以做到每天告訴他們自己在外面很好,不要讓他們擔心;可以做到告訴他們要吃好一點,有好吃的再不要存起來;可以做到告訴他們身體不舒服時要按時吃藥。可以做到告訴他們今天你真的想他們了。

讓我們大家一起祝願天下父母健康幸福吧!

弟子規讀後感3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我閱讀和背誦這篇文章後,使我懂得了以下方面的道理:第一 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愛護兒童。第二,努力做到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我要必須充分表現自已的才華努力學好每一科功課,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遊戲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爲此,媽媽大發雷霆,我纔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爲,我感到非常的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麼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

《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爲的不足,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爲,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後感4

在看《弟子規》的過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是孝。孝,光看字的結構就能明白它的含義,上老下子,強調着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我們雖然是小輩,但是,今天的小輩也是將來的長輩,如果在我們做小輩的時候不孝順長輩,那將來我們做長輩了又怎麼能指望我們的小輩會來孝順我們呢?現在的我們,父母叫我們,我們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理父母,往往還會不耐煩。在爸爸媽媽教育、教訓我們的時候有幾個心裏是沒有牴觸情緒的?總覺得父母管我們管的太多了,總是和父母頂嘴。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什麼的時候,我們會找理由開脫,而我們需要父母爲我們做什麼的時候,父母總是義不容辭。所以說“恩重如山”這四個字,是世界上每一位父母都擔當得起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臥冰求鯉”的故事,故事中王祥的`孝順感動了天。王祥早年喪母,但他的繼母並不喜歡他,還常常在王祥的父親面前挑撥離間,說這個兒子不好,不孝順。所以,年幼的王祥不僅得不到母親的關愛,就連父愛也感受不到。但即使是這樣,王祥也還是一如既往的對父母好,孝順父母,在父母患病的時候衣不解帶地伺候。繼母經常想要吃鯉魚,王祥都盡力滿足繼母的要求。一次,在一個大冬天,繼母生病了,想吃鯉魚,但是河水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而繼母依然想吃鯉魚,王祥沒有辦法,只好赤身在冰上祈禱。突然冰裂開了,兩條鯉魚從河裏跳了出來。即使是對自己並不慈愛的繼母,王祥也一樣如此努力地滿足她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的傳統當中,孝是無條件的。

現在很多人都認爲,孝是相互的,父母對我們好,我們纔要孝敬他們,那隱藏的意思就是,如果父母因爲某些原因對你稍微差了一點,我們就不孝敬他們了。這在傳統當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孝就是人的根本。父母爲我們做了那麼多,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爲父母做過了什麼?對我們恩重如山的父母,我們怎能不孝敬他們呢?

弟子規讀後感5

我還記得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已經讓我讀過《弟子規》了,可我沒有感悟到什麼。這次爸爸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索達吉堪布”寫的《弟子規另解》我讀過之後倍感萬分。

“索達吉堪布”用了七個問題來解釋,而且解釋得非常透徹:

第一講:“孝”在古代,對孝的重視程度很高。所謂“百善孝爲先”。可我在這點卻做得不是很好,特別是在母親教導我的時候,我有時不僅不聽、還會還嘴,我現在想起來簡直就無地自容。

第二講:“悌”,就是要友愛兄弟姊妹,我在這點上自己認爲做的還可以,特別是同學和朋友之間還處得不錯。

第三講:“謹”,我認爲這點講得太好了!講每個人所作所爲都要小心翼翼、認真對待。做任何事不要任意妄爲、敷衍了事,而應該認真謹慎。

第四講:“信”,就是誠實、做什麼事都得守信用。看到這點我就有點臉紅,主要是在學習上,我答應過爸爸媽媽各科成績至少達到九十五分以上,有時候有點懶散,搞得不是很守信,不過我一定會慢慢改變過來的。

第五講:“泛愛衆”,這是一種廣泛的愛,類似於佛教中的以慈悲心關愛一切衆生。

第六講:“親仁”,“親”,是親近;“仁”,是仁人志士,也就是要親近所有人、親近自己的師長。“出必告,反必面。”讓我更加的.親近自己的家人。每天我只要一出門都會向家裏的每個人說再見。回到家,我就會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

因爲爸爸媽媽給我取名叫“楊理德”就是要讓我懂道理、講品德。因此我時時刻刻注意到自己的行爲舉止。所以“泛愛衆”和“親仁”當中,爸爸媽媽經常誇我在這兩點上做得最好的了。

第七講:“有餘力,則學文”,古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有了這個基礎後,纔要求學習文化知識。所謂“德才兼備”而不是“才德兼備”就是說每個人要先學好品德後,再學習其它的文化知識。

讓我感悟到在物質文明的今天,古老的東西並不意味着過時。因爲智慧是永恆的,歷久彌新的。就像太陽,雖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她不僅賦予人類生命、又帶來光明和希望。古聖先賢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陽光,普照寰宇,帶給人類幸福、美滿。

弟子規讀後感6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7

看《弟子規》,覺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經有一套社會認可的道德範本,遵循着約束這,在短短的光陰中,總有被主流細想認可的聖賢書指引這,不管對個人發展是好是壞,但至少不會迷茫無助。一個人有一生都爲之堅持的信陽,就算他資質駑鈍,依然會有所成就的。入則孝母親的履行的責任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父母尊敬父母,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畢竟是他們創造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爲先。“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出則弟兄弟朋友要呼嘯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我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

這樣他們從心裏爲我們感到高興。謹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最起碼的規則一定要遵守,身爲學生我們要做到人正,影自然也不會歪,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仁愛,仁心……對親人對朋友對同事都要仁。不僅要仁還要“信”,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靜安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資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細讀《弟子規》,發現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卻是我們最無知和薄弱的地方。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示儒家文化的教養。可是我們這一代,普遍缺乏這種教養,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

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古人訓誡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關懷朋友,都因爲心懷感恩,正因爲感恩,所以對人對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發至內心,而後謙虛謹慎的做人,九零後的孩子,強勢的自我,對人對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後標新立異,自由散漫而後無法無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照《弟子規》,發現,陋習多的不是一點,而是全部。欣喜,此書再次開啓我的啓蒙教育,內審自我價值觀,批判的接收古人爲人處事的道理。

弟子規讀後感8

我有一個私人“加油站”——書櫃,《紅樓夢》、《淘氣包馬小跳》、《獲獎作文大全》。各種各樣的書填滿了它的肚子。其中有一本《弟子規》,那是我的最愛,因爲它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首孝悌,次謹信,出必告,反必。”。誦讀着它,我知曉了爲人處事之理。不信,你看!

一天放學後,我應同學之邀去她家玩,卻忘了事先跟爸爸媽媽打個招呼。在同學家,我們先完成了作業,然後談天說地,吃零食,聽音樂玩個不亦樂乎!完全把“出必告”拋之腦後了。5點,6點。時間在悄悄地流逝。

爸爸媽媽下班回到家,習慣性地叫着:“囡囡,我們回來了!肚子餓了嗎?”連喊了好幾遍,都得不到我的'迴應。

“別躲貓貓了,媽媽都看到你了哦!”媽媽還以爲我在和他們玩捉迷藏呢!

她找遍了家裏的所有房間,都不見我的蹤影,這下可把她急壞了:“都6點多了,囡囡會在哪裏呢?”

她立馬吩咐爸爸打電話到親戚家尋找,自己則聯繫我平時比較要好的同學。不一會兒,找人隊伍就龐大了起來,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親朋好友都出動了。

而作爲當事人的我,卻和同學悠閒地邊聽着音樂,邊哼哼:“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直到爸爸媽媽氣喘吁吁地出現在我面前,一把緊緊地抱住我時,我驚呆了!只見媽媽臉色蒼白,頭髮散亂,兩眼通紅,這還是平時大方得體的媽媽嗎?

“囡囡,你要嚇死爸爸媽媽呀!放學了不回家,爸爸媽媽有多擔心,你知道嗎?嗚嗚”堅強的媽媽竟然小孩子一般哭了起來。

“爸爸媽媽,我錯了,對不起!‘出必告,反必面’,我一定會牢牢記在心裏的!”看着媽媽的樣子,我好心疼,也更加痛恨自己了。

後來,爸爸給我買了一個電話手錶,我天天帶在身邊。無論我走到哪兒,都不忘給媽媽打個電話,或在家庭羣聊裏留個言。我要時時踐行“出必告”,這樣爸爸媽媽就隨時知道我的行蹤了。

......

《弟子規》,你是我成長的座標,爲我的健康成長導航;你是我無聲的良師,默默地孕育我正人君子的品行。《弟子規》,Mylove!

弟子規讀後感9

最近,我閱讀了中華傳統誦讀經典《弟子規》,獲益良多。這本書裏面有一句話:“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凡是開口說話,誠信要佔第一位,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想辦法做到;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花言巧語的方法和欺騙手段,就更不能使用。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凡事要實實在在,不要說些不着邊際的沒有事實根據的.話。這句話讓我明白了“誠信”的重要,這也讓我想起了自己做過的一件錯事。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我剛剛起牀,朋友們就一起過來找我,我驚訝地問道:“你們今天爲什麼這麼早來找我了,往日你們都是中午纔有空來找我玩的呀?”小潔說:“我們今天想找你一起去種黃豆。因爲我們幾個家裏都沒有黃豆了,想看看你家有沒有。”我恍然大悟,趕緊進廚房去找,發現家裏有些黃豆,便拿了出來給大家分。小靜說:“我們只要六顆就夠了,每人種兩顆。你一定要記得用清水泡一下黃豆,我們下午四點半再過來找你一起種,好嗎?”我開心地說:“好啊!”

送走了她們,我剛想找杯子泡黃豆,家裏的電話響了,原來是媽媽打電話回來說,讓我送點水到田裏給她喝。我趕緊盛好水送去後,回來就打開電視看喜歡的節目,把泡黃豆的事情忘到九霄雲外了。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下午四點,當小潔、小靜她們來找我的時候,我纔想起來黃豆還沒有泡。小潔生氣地說:“我們不是約定好了的嗎?你怎麼能不守信用,不講誠信呢?你讓我們怎麼跟你做朋友?我們不喜歡跟不講信用的人做朋友”我羞愧地說:“對不起,我沒有用心記住這件事,我以後一定好好改正,不會出現不講誠信的事了。請大家原諒我!”

經過我的真誠道歉,朋友們雖然原諒了我,但是這件事卻像警鐘一樣長鳴在我的心裏。讀了《弟子規》後,我更明白了“誠信”的重要,懂得了誠信是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交往原則,懂得了“人無信而不立”的道理,它會一直成爲我人生的信條和座右銘,鞭策我前行!

弟子規讀後感10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陪孩子讀了《弟子規》,得知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會編成的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姐妹,如何爲人,如何出事的基本規範。通過閱讀着本書是孩子也得到了不少啓迪,同時,使我們父母也對本人的所作所爲,以及教育孩子成長時的種種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認識。

下面列舉其中印象較深的部分。

“謹而信”,即生活中的言語行爲,需要不斷地學習修養,不能順其自然。我們感覺,應當從小開始對孩子的言行舉止,規定嚴格的規範,使其從小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道德準則和價值觀的重要性。不能聽任孩子的任性而爲,應儘早矯正不正確的言行。

“入則孝”篇講述在家對父母孝順的重要性和如何變成孝順的之人的方法及心態的養成。進而是孩子在對父母盡孝的過程中,培養會感恩的心態,會體諒他人的.心態,進而會得到家人及他人的信任的方法。

另外,我們做父母的也得到了一些啓發。比如,我們認爲孩子還小,在和長輩或他人在相處時往往不嚴格要求他們,如吃的好玩的獻給孩子享用,以至於他們認爲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禮讓長輩及他人,養成了壞的習慣。而《弟子規》指導我們“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還有,對於樹立學習與生活的事先計劃和提前完成任務的良好習慣,“事勿忙 忙多錯”這句經文繪出了精準的解釋。現在的孩子們經常忘帶東西或上學遲到,常常是前一天晚上不準備第二天上學的用品,缺少事先計劃和準備,以至到時匆匆忙忙,身心慌亂,錯誤百出。通過熟讀、理解這些經文,使孩子們更直觀地認識到“事勿忙 忙多錯” 的道理,使之少犯很多不必要的錯誤。對學習和生活提高很多效率。

總之,《弟子規》這部經文,不但是孩子們應該學習、理解的好教材,而且還是父母們應該學習、理解,用於孩子們的教育,同時也用於父母自身修養的提高的好教材。

弟子規讀後感11

一個個教誨猶如金子般正在發光發熱,一個個道理猶如指南針般給迷途的人們引出正確的路線。如此豐富而寶貴的經驗,不知是誰偏心地將它們都記載於《弟子規》中。

不過,沒關係,從小媽媽就教導我要做,《弟子觀》爲榜樣,我已經從中悄悄汲取了一部分最燦爛的。“百善孝爲先”《弟子規》中寫道:“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也許你會問:“你纔多大呀,這些是我們這代人該做的嗎?”但俗話說的好:“從小定八十嘛。”打小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左鄰右舍,他們都誇我是一個懂事乖巧孝順的好孩子。想要成爲這樣的好孩子並不難,我們大家都能按照《弟子規》去做,那麼嘖嘖誇讚將會屬於你,屬於相信《弟子規》的人,如果不相信試着做做看,相信那時你會覺得很幸福快樂,《弟子規》教導我們不能因爲父母的寵愛忽略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它是歷代學童們的生活規範,它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它教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和長輩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親近有仁德的人,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是儒家孔子在教育弟子過程中,將教誨與道理濃縮的精華,任我們中華子女吸收,可我們現代人卻完全不理會儒家的良苦用心,真是悲哀啊!我從《弟子規》中懂的.很多做人道理,羣主另我啓發最大的是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錄。”它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誨,這是做人的根本,如果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那麼何談做人呢?由此我爲以前的行爲而自責慚愧。以前

爸媽讓我做一些事情,我總會對他們埋怨不停,有一次我看電視正看的入迷,爸爸讓我去掃地,我沒理會他繼續看我的電視,爸爸很是生氣把我數落一頓,我覺的特別委屈,跑到房間大哭一場,最後我也沒掃地。現在明白我連那麼小的事都沒做好,爸爸當時多傷心啊……

《弟子規》就是人生的指南針,當我們在漫無邊際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它就給我們指出正確的道路,我們努力學習《弟子規》的道理吧,讓《弟子規》的精神在我們現代人身上延續吧,爲了自己爲了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共同攜手努力奮鬥吧!

弟子規讀後感12

最近,爸爸讓我讀了《弟子規》,使我受到了許多啓發,也從中學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親仁,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在孝這方面的行爲,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就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有時爸媽叫我有事,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等!”然後又去做自己的事。這是不應該的! 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 柔吾聲。”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着面孔,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對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慚愧!爸爸媽媽批評錯了我,而我沒有做到“怡吾色 柔吾聲”,只是板着臉孔跟爸爸媽媽講道理!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是無價之寶。對照自己,在這些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因爲我的時間有時在聊“QQ”的鍵盤上慢慢地流走了;有時在看電視的遙控器上偷偷地溜走了……

《弟子規》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使我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它將鞭策我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13

《弟子規》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讀幼兒園的時候,我搖頭晃腦背得一知半解,我小學後再細細品讀,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百善孝爲先。《弟子規》將“入則孝”放在第一位,孝敬父母,要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尊長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上多一孝子,人間就少一忤逆。

一個人孝順父母,別人也會尊重敬他信任他。在這方面爸爸媽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他們時刻以《弟子規》嚴格要求自己,對爺爺奶奶外婆非常孝順,因爲爸爸媽媽孝順,所以他在工作上很順利,在社會上也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只要別人一提起我爸爸都會豎起大拇指,都說他是一個大孝子,大好人。

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別人是不願意和他交朋友的。孝順父母是人類的美德,甚至是動物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犢之情、烏鴉還知報恩,覓食餵養飛不動的老烏鴉,這就是人們說的'孝烏。一個人不孝順父母,他連動物都不如。爸爸常說:“對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順,對別人就不會真誠,這個人品很差,是不可靠的,他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在事業上也不會獲得成功。”

爸爸常常鼓勵我:“能夠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夠孝敬天下人的父母,這是大孝;能夠自己立身行道、成聖成賢,能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爲萬世開太平的,這叫至孝”。這就是《弟子規》裏的經典名言:“泛愛衆,而親仁”,“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我們是小學生,但是要積小孝成大孝,爸爸媽媽教育我們有能力時要經常捐錢捐物給貧困山區學生和困難羣體。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外,心中還要有大孝至孝,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勤奮學習,報效祖國。

弟子規讀後感14

從小就跟着媽媽或者錄音機背誦《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篇章,當時我並不理解其中的道理。那時候背過的現在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弟子規》當中的一些章節我還記得很清楚,因爲做了學生後悟出了些其中的道理。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要先學會做人,再去好好學習。有些同學學習成績不錯,還很多才多藝,別人都很羨慕他們,他們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平時對待家長,同學的態度就非常傲慢、惡劣。長大後這些同學成了“龍”或者成了“鳳”,卻不能成爲真正的“人”,既不孝順,也不會與他人好好相處。這樣的同學能算是好學生嗎?值得我們去羨慕和學習嗎?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只要是人,都應該相親相愛,因爲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包括不久前的日本地震,使多少小朋友一夜之間無家可歸,又讓多少家庭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那一幕幕喚醒了無數人的愛心。一個人的愛算不了什麼,千千萬萬人的愛彙集到一起,就像條條小溪匯成了遼闊的'海洋。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愛,讓我們在幾年後又見到了重新建設後的新汶川和那裏的一張張笑臉。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對我們最有用的學習方法。學習時除了要集中精力,眼睛看,嘴巴讀,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堅定的信心。我們在學習上經常犯一些不該犯得錯誤,明明可以做對但偏偏要出錯,其實這就是“心”沒到,“信”不足,學習的四個基本條件缺了兩個,我們怎麼能做得好呢?大人們常常說我們心浮,說我們馬虎,也是這個道理。

《弟子規》裏蘊藏許許多多的道理,教會我太多太多的東西,懂得這些並不難。“學貴力行”,學一句,我們就要做一句,把這些準則用到學習、生活中,還需要我不斷的努力。

弟子規讀後感15

老師先把《弟子規——孝篇》抄了一遍,抄完後,又給我們逐字逐句地講述了一遍。其中,“父母呼”是爸爸媽媽叫你的意思,“應勿緩”是聽到了父母的召喚,就應該馬上響應,動作不應該太緩慢;“父母命”意思是爸爸媽媽吩咐了,給你指導、安排了要做的事,“行勿懶”意思是行動要迅速,不能太懶惰;“父母教”意思是爸爸媽媽諄諄教導時,“須敬聽”意思是做兒女的,必須恭恭敬敬地聽;“父母責”意思是爸爸媽媽責備你(的錯),“須順承”意思是做兒女的,應該恭順承受;“冬則溫”意思是冬天兒女們要爲父母曬曬棉被,注意保暖,“夏則清”意思是夏天兒女們要爲父母扇涼、驅蚊;“晨則省”意思是早上起來兒女們要看望、探問父母,“昏則定”意思是晚上兒女們應該把父母安頓好,讓父母能好好休息;“出必告”意思是出門時兒女們必須先向父母問候一聲,“返則面”意思是兒女們回到家,必須要先見父母的面;泛指出入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居有常”意思是居住要有固定的地方,“業毋變”意思是兒女的職業不要隨意改變;“事雖小”、“無擅爲”意思是再小的事情,兒女們也不要自作主張;“苟擅爲”、“子道虧”意思是假若兒女遇事自作主張,就違背了做兒女的準則;“物雖小”“勿私藏”意思是再小的東西,兒女也不能在父母不知道的情況下,私自藏起來;“若私藏”、“親心傷”意思是假若兒女們私自把東西藏起來,就傷了父母的`心了;“親所好”意思是父母所喜歡的事或物,“力爲具”意思是兒女們要盡力滿足;“親所惡”意思是父母不喜歡的事或物,“謹爲去”意思是作兒女的要在不知不覺中把父母不喜歡的事或物除去;“身有傷”意思是如果兒女的身體受到了傷害,“貽親憂”意思是必然會給父母平添一些憂傷;“德有傷”意思是如果兒女在品德上有缺陷,“貽親羞”意思是必然讓父母因此而蒙羞。

明白了這些道理,從今後,我一定聽從老師和父母的教導,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在家做一個好孩子,養成好的品德,將來長大成爲一個對國家、社會和人類有用的人。

百家姓
中國歷史朝代
繞口令
三句半
順口溜
諺語
說說
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