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的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實用的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說課稿 篇1

我說的是湘版小學美術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第十課《風鈴叮噹》。本課是集“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爲一體的綜合美術課。新的美術課程更多地呼喚人文關懷的迴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欣賞,鼓勵學生大膽創作,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爲此,我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倡導學生快樂地學、主動地學。我說課設計將採用“四說”的模式,即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程序,突出“巧設情境,激趣創新”這一主題。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風鈴原本是佛殿、寶塔等古建築檐下懸掛的鈴鐺,人們喜愛它悅耳的聲音,於是模仿它的形狀以及發聲原理,利用各種不同材料製成工藝品。本課將表現與製作融爲一體,巧妙利用身邊的玻璃瓶、易拉罐等多種材料,運用捆、綁、剪、貼等基本方法制作一件風吹作響的工藝作品。

2、教學目標: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瞭解風鈴的結構特徵,學會製作和裝飾風鈴。

技能目標:在運用繩線進行捆、綁、扎等精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耐心細緻的學習習慣。

情感目標:在製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捆、綁、扎、剪、貼等方法進行造型設計製作。

難點:把風鈴裝飾成漂亮的藝術品,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

4、教學準備:課件、手工製作的`風鈴、易拉罐、玻璃瓶、鑰匙、色紙、綵帶、剪刀、膠水等。

5、教學課時:一課時。

二、 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爲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我運用實物、遊戲、演示、音樂演渲染等手段,創設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情景,並把兒童帶入這種情景,讓其在濃烈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智力活動,開發兒童智力潛能。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採用演示法,把演示與講解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更直觀、清楚地掌握風鈴的製作方法。

同時,我還運用引導發現法、觀察分析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多層面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 說學法

在學法的指導上,我主要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圖片、音樂及老師的演示,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

四、 說教學程序

課改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前我讓學生收集生活中能製作風鈴的廢舊物品,課堂上我充分發揮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一) 情景導入

創設情境:小鳥飛來覓食,聽到聲音就飛走了。請同學們猜猜“是什麼聲音嚇跑了小鳥?”在歡樂的氣氛中引出課題。通過創設一種“聲臨其境”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 欣賞感知

首先課件展示各種款式的風鈴,讓學生欣賞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風鈴來說說“你爲什麼喜歡它?”鼓勵學生大膽評價,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然後在黑板上用不同顏色的卡紙貼出風鈴結構圖,讓學生明確風鈴是由主線、鈴託、吊線、鈴鐺等部件組成的。

(三) 引導探究

讓學生討論交流:我們應該怎樣製作風鈴呢?引導學生歸納風鈴的製作過程:

1、 選取材料。課件出示動畫選材遊戲,老師介紹遊戲規則,師生互動共同完成。通過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出示圖片小結制作鈴鐺的材料:一種是本身能發聲的鈴鐺,一種是碰撞能發聲的材料。接着讓學生次序自己收集的材料(老師引導學生將材料大致分類),學生按同類材料自由組合小組。

2、 設計草圖。我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形式多們、造型美觀的風鈴。

3、 製作部件。我用實物演示捆綁、扭轉等技法,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制作方法。

4、 組合造型。我先讓小組討論:風鈴的鈴託有哪些不同的造型?發散學生思維, 引導學生創作出造型別致的鈴託。接着出示幾種風鈴的不同組合結構圖,請同學們猜猜風兒吹來,哪幾種風鈴會發出聲音(課件配音)。最後老師小結:碰撞能發聲的材料要考慮鈴鐺之間的距離,可有序懸掛,如螺旋狀、階梯狀均可。

5、 裝飾風鈴。用課件演示裝飾過程。通過動畫演示,突破難點。

(四) 自主創作

首先由我展示手工製作的風鈴,讓學生在欣賞中萌發創作的慾望。接着播放背景音樂,並出示作業要求:

1、 小組合作,共同設計製作的風鈴。

2、 運用已學過的裝飾手法來美化風鈴。

通過小組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在美妙和諧的音樂情境中,創作出造型奇特、裝飾美觀的風鈴,適時對學生進行安全和環保教育,並通過觀摩、評價,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 知識拓展

先讓學生裝說說:“風鈴給我們的生活還來哪些樂趣?”然後小結:風鈴可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出示圖片)。接着再出示圖片並介紹:古代佛殿、寶塔等檐下懸掛的鈴鐺給人們還來吉祥如意。風鈴還可以當作送給親朋好友的節日禮物。(課件出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請把你的祝福送給你最喜歡的人。)

(六) 體驗感受

讓學生把創作好的風鈴分別掛在教室的鐵線上,打開電風扇,吹動風鈴,風鈴在風中發出悅耳的聲音,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本節課的設計,我以新課標理念爲指導,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引導學生收集材料,變廢爲寶。通過美術與音樂學科的整合,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第五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主要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是在學習百以內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買票”這一活動,讓學生根據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我設計以下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同時使學生學會簡單的遷移、類比和推理。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是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算法的多樣性及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的培養

本課教學時我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本課件的製作採用幻燈片編制,它以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採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更完美地體現。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更好地爲教學服務。

在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上,本課以開放式教學爲主,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於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經歷運算,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讓學生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意識,是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思考的問題。教學要立足於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因此,本課在設計時,我是這樣考慮的:

在本課的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部分,我利用談話勾起學生對遊樂場的嚮往,同時導入新課。這樣的設計自然、和諧,能引起學的共鳴。

在“合作學習,探究新知”部分,我將教材的主題圖做了一些處理,把書中提出的問題“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改爲“我們去做太空船吧”,讓學生從圖中發現並利用有關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問題意識。學生基於一二年級的學習基礎,完全能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這類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體現了學生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當學生迫切想解決問題時,我適時的將本課又一學習目標估算引入課堂,要求學生在計算之前,先估計一下“16人坐太空船大約要花多少錢?”,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作用,並逐步養成估算的習慣和技能。

當進入本課的重點,算法的探討時,我將主動權交於學生,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探討出多種算法,體現算法的多樣性,同時重點講解乘法豎式計算,而豎式的講解並不是由教師包辦代替,而是學生自主講解、主動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當解決了書本上的問題後,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兩種算法,此時,我讓學生計算自己班級同學去遊樂場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到當進入本課的第三個環節“鞏固應用,拓展提高”時,學生已經有些倦怠,因此,我設計了參觀海洋館這一情境,讓學生先欣賞一段美麗的海洋生物圖片,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緊繃的神經得到舒緩,爲後繼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這個片段也爲後面的書本第四題的出現埋下伏筆。這樣的設計能愉悅了學生的身心,又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本課最後一個環節“引導自結,拓展延伸”部分,我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己與他人,並暢談感受,不僅重視知識的整理與總結,同時也注重情感態度的總結與提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與做是並進的。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動物說話》是六年制人音版教材小學音樂第一冊第四課歌曲部分內容。它是一首歌謠風格的創作歌曲,表現了小動物稚嫩的叫聲和可愛的神態,樂句間加上了伴奏,比較風趣,富於變化,是一首便於學生演唱和表演的兒童歌曲。教學這首歌曲有利於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發揮他們的想象 ,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增強合作意識。

《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應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爲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因此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目標:

1、認知目標:有強弱地朗讀歌謠,學會歌曲《動物說話》。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給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並用動作表現想象中的動物神態。

根據以上三維目標,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將歌曲的學唱和認識音的強弱作爲教學重點;將在演唱過程中準確表現音的強弱作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農遠設備的優勢,以創設情景法、談話法、遊戲法等多種教法與多媒體相結合,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

三、說學法

由於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的認知水平和整體感知水平不高,他們活潑好動,愛玩遊戲,喜歡聽故事,看形象、生動的畫面,所以在本節課中,我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兩種學習方法,來完成這節課的學習任務:

1、體驗感知法:通過體驗生活中的聲音,感受音的強弱,獲取知識。

2、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創編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造力。

四、說農遠的.應用

爲了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我做到課前查閱有關資料、認真備課,同時利用農遠設備製作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在本節課的開頭,出示多媒體,比如:天上打雷聲、鐘錶上秒針的嘀嗒聲等,讓學生感受音的強弱,並通過擊掌、跺腳等學生喜愛的方式表現出音的強弱,這樣很好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習歌曲時,我播放多媒體《野生動物園》,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1、激趣導入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我用《火車開啦》的音樂律動導入,創設音樂課的氣氛,通過模仿火車遠近不同的聲響,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感受音的強弱。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農遠設備的作用,出示多媒體:天上打雷聲、鐘錶上秒針的嘀嗒聲等等,讓學生在動感形象的畫面、音響中,體驗到音的強弱,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再進行簡單的聽辯練習,爲接下來的學習歌曲作好鋪墊。

2、學習歌曲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爲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從而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學習歌曲《動物說話》時,我首先播放多媒體《野生動物園》,讓學生觀看後,對自己喜愛的小動物說句話,並學學他們的叫聲,感受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既激發了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又對學生進行了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教育。

接下來讓學生聽賞歌曲,初步感受一下歌曲的節奏。然後和學生談話:“現在老師來唱,你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演,好不好?”這樣,通過師生合作,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爲學唱打好基礎。通過老師唱學生表演的方式,初步學會歌曲後,再進一步要求學生能夠有強弱地朗讀歌謠,即對“音的強弱”這一知識進行實踐,也對歌曲的內容進行鞏固和掌握,進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隨後再次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跟着老師邊唱邊做一些簡單的表演動作,這個師生的共同表演活動,既讓學生得以表現,也起到很好的重新調動作用。

3、創編歌詞

爲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讓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和創造力,在掌握歌曲的基礎上,我讓全班學生以小組爲單位, 共同合作,爲這首歌創編歌詞。隨後,請學生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在這裏提示學生:演唱時,要表現你很愛小動物的心情),用聲音告訴大家,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4、遊戲鞏固

《音樂新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爲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因此,在學生會唱歌曲後,根據歌曲內容我設計了一個遊戲表演環節,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先讓學生把歌曲內容編成一個故事,並講出來,全班評選出講得好的給以獎勵,再由學生戴着頭飾來扮演故事中的動物,在活潑、開心的故事活動中,用講、演、唱、奏的多種方法表現歌曲的內容,體驗音樂表達的魅力,讓學生在演唱、表演、想象、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5、課後延伸

爲了再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演能力,我用以下的話來作爲本節課的結束語:“小朋友們,你們在這節課中表現得非常好,會唱、會講、會演,你們的爸爸、媽媽要是知道了,肯定非常高興,那麼,你們想不想讓他們看看你們的成績呢?回家後你們就把這首歌唱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並且邊唱邊表演,讓他們也高興高興,好嗎?”

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全面看問題”爲主題的首篇精讀課文。這樣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通過生動活潑的語言描寫告訴了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做事情要從自身特點出發,不能盲目學樣。

我認爲,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應該以讀爲主,使學生多讀,常思,勤寫。在讀中感悟情感;在思中學會質疑;在寫中夯實基礎。在設計本課時,由於本課對話較多,所以我側重於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爲了使小組合作學習有實效,我根據本課重難點設計了幾個前置性作業,既包括基礎知識的字詞訓練,也有句式轉換和讀文思考,用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梯度,有層次的循序漸進,一方面力求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小組成員之間由淺入深的解決問題,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喜悅,對小組合作學習產生興趣,進而喜歡,最終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其中。我想,喜歡才能投入,投入纔會引發思維碰撞,進而纔能有所突破,創新。這也是我預設的`生本教育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最終目標。

再簡單說幾句教學構想。因爲這篇課文不算新,所以我本人自覺能力有限,很難突破常規的教學模式,但我想,能面面俱到的課未必就是一節成功的好課,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側重於對學生基礎知識,如字、詞、句的訓練和朗讀指導,以及情感薰陶,希望上完課後,各位領導和老師能結合這三方面提出寶貴的意見,與我共同探討我應該如何改進才能使我的課堂教室更有實效!

說課稿 篇5

一、教學資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各種各樣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學課四年級(下)《岩石與礦物》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它屬於“科學探究”的目標系列,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岩石的特徵,培養學生觀察岩石、研究岩石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創新能力。本課在本單元是起始作用,爲後面《岩石會改變模樣嗎》、《各種各樣的礦物》等課時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準備。

本課以“石頭展覽會”活動爲切入點,課前鼓勵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收集各種各樣的岩石。觀察時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觀察器官研究“我的岩石”的特徵。然後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標準給這些岩石分類。“觀察岩石”目的在於讓學生研究不同岩石的個性特徵,“給岩石分類”目的在於讓學生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徵。與舊教材相比,本課能夠很好地以探究爲核心,爲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嘗試運用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迎合了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2、學生分析各種各樣的岩石。

其實學生對岩石並不陌生,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接觸了各種岩石,但有時越是熟悉的事物學生越不容易產生關注,學生並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奧祕,這恰是我們教學有價值的地方。我們可以在“熟悉”兩個字上做文章,課前讓學生收集岩石材料,以便增加課堂岩石標本的數量。我期望通過本課教學後,當學生撿到一塊岩石時,不會隨便看過後就隨手扔掉,而會運用各種觀察方法對它進行研究。

3、教學方式的分析。

“各種各樣的岩石”屬於探究性觀察,從教學進程來分析,對於四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這種觀察不適合大步子教學,四年級的學生從接觸科學到現在,他們經歷的觀察活動比較多,雖然對探究性觀察在三年級下冊部分單元學生纔有所涉及,但教學期望與實際效果有一定距離,爲此,本課宜採用層層推進的方式設計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

積極的探究欲,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而我們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設計理念。

基於以上幾方面的考慮,我對本堂課的設計理念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展開一系列觀察活動,探究岩石各方面的特徵,經歷整個探究過程。在收集岩石標本過程中,學生容易將水泥塊或磚瓦當作岩石而帶到課堂上來。這就是我安排辨別岩石這一環節的原因。爲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把它分爲4個部分:辨別岩石——介紹岩石——觀察岩石(討論觀察方法、觀察、描述)——岩石分類。每個環節層層推進,有扶到放。主要通過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和常用工具對岩石進行全面、細緻的觀察,並對小組內各種不同岩石進行比較分析,建立起“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特徵”的初步感性認識。

另外,本課的觀察材料也非常重要。事先我讓學生自己準備各種岩石(教師不指導),自己也準備常見的岩石標本(凝灰岩、頁岩、砂岩、花崗岩、大理岩、滑石)和非岩石(磚塊、瓦片),以及一些簡單的觀察工具:放大鏡、小刀(也可能鑰匙和鐵釘),觀察記錄紙等。

三、具體的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知道岩石是一種天然的物質;知道每塊岩石都有各自己形狀、顏色、組成顆粒及紋路等方面的特點;知道有些岩石可以根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分成一類。

(一)科學探究:

1、學生能運用多種感官和簡單工具進行岩石的觀察活動;根據岩石的不同特徵,提出多種岩石分類標準,用標準對岩石分類。

2、通過一塊岩石的觀察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方法——觀察結果”的過程,提高觀察方法與技能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蒐集、觀察岩石的愉悅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岩石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能用各種感官和簡單工具觀察岩石的各種特徵,並選擇一定的標準對各種岩石進行分類。

五、教學難點:

能比較地準確描述岩石的顆粒結構和紋路特徵。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難免遇到困難,遭遇挫折,身處逆境。今天我就圍繞挫折這一主題來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直面風雨》,這是教科版八年級下冊補充教材三《與挫折同行》中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論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爲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要求爲依據,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爲基點。我的設計理念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體現主導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凸顯主體地位。

二、說教材

首先說說課程內容標準: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裏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接下來說教學目標: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錄像及圖片、閱讀教材、小組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能力目標是通過各種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用名人、英雄模範人物、先進人物戰勝挫折的事蹟和名言激勵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奮進。

三、說教學重點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有挫折。因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我校部分學生面對挫折,缺乏正確的認識,無心學習,突出這一重點,有利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四、說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敢於直面風雨。我確定的.依據是: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自信、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是課程標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之一;從現實看,部分學生自我認識不足,意志不堅強,缺乏自信,給人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而在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的今天,有可能會成爲不和諧之音。因此,突破這一難點,有利於解決這一難題。

五、說學情

初二,是學生人生定型的關鍵時期,他們中一部分是留守學生,另一部分又是父母的“掌中寶”,很少受過什麼大的委屈或挫折。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在初中時期,學習壓力增大,學生一時適應不過來,有些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產生了不良後果。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主要是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舉例,激活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難免的,從而能正視挫折,直麪人生的風雨。

六、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實踐“洋思”經驗: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教師利用各種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法方面,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說教學手段

我主要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本節課我主要的教學準備是採集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八、說教學過程

我共設計四個環節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個環節:以5·12地震後“東汽”重建爲背景資料的音樂《從頭再來》導入,整體感知。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像,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

(1)什麼是挫折?東汽人遇到了哪些挫折?

(2)他們遇到挫折有沒有退縮,是如何戰勝挫折的?

我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拓展教材。學生看完錄象後,2人小組交流看法,發表見解。接着,我引導學生總結。最後,我提出一個引領性問題:在遭遇挫折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先學本節內容,並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我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整體感知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這一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接着說第二個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觀看圖片、視頻資料,思考二個問題:

(1)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導致挫折的原因)?

(2)認識了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挫折,面對人生風雨(坦然面對挫折)?

看完圖片、視頻資料後,我讓學生組成4人小組交流、討論、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討論完以後,各小組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糾正或補充。最後,我進行點評、精講,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下面說第三個環節:鞏固強化、拓展延伸。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二個步驟。首先是學生活動,我讓學生組成6人小組,說一說:

(1)自己在生活中經歷過的挫折有哪些?

(2)在遭遇到這些挫折,你是如何抗拒挫折的?

我這樣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懂得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突出思品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同時也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動靜結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第二個步驟是當堂訓練。學生通過當堂訓練,把所學知識與社會熱點聯繫起來,做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思品課的時效性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提出並解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將知識和行爲融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豐富生活經驗,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達到知、行、信的統一。

下面說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情感共鳴,思想昇華。我讓學生跟隨投影畫面,高唱《真心英雄》,達到本接課的高潮。學生唱着這高昂的歌曲,他們的心靈將會引起震撼,思想將會得到淨化和提升。以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爲楷模,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從而再次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再次強化本課的重點、難點。

八、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結構式的板書,直觀性與系統性相結合,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使人一目瞭然。

板書設計:

九、說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聯繫社會熱點,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自覺正確認識自我;同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來提高各種技能,從而有效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節課安排的內容較多,在一個課時內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探究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可能會有所欠缺。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大城縣平舒鎮童子初級中學的吉雅娟,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在此就《有朋自遠方來》綜合性學習這一課向大家做彙報。

首先,我要闡述的是活動設計的理念;然後,介紹活動環節的設置;接着就課堂實錄簡述一下綜合性學習的實踐過程,最後進行課程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理念:

步入初中七年級,來自不同小學的孩子們面臨着適應新學校,熟悉新老師、新同學、新課程、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等問題。通過一週的觀察我發現同學相處過程中總是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事件。

爲了能夠讓孩子們和諧相處,團結合作,成爲好朋友。看到語文課本中的《有朋自遠方來》綜合性學習。通過學習研讀,我決定開展一堂綜合實踐課。力求能夠通過這次活動教會孩子們蒐集恰當的資料,併合作共同策劃組織實施小型班級活動,樂於與同學分享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學會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蒐集資料。並通過閱讀感悟,聯繫自己的網絡經歷,獨立思考網絡交友的利弊,並能坦誠地與同學交流看法。學會負責的承擔任務,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認真聆聽他人的發言,能聽懂他人發言的意思,能抓住自己的突出之處作自我介紹,態度大方,聲音清晰,生動有趣的介紹自己,讓同學們願意與他(她)交朋友,也交到自己想交的好朋友。

活動意圖:

《有朋自遠方來》是初中階段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農村中學生和城鎮中學生存在着地域差別,農村孩子淳樸善良卻不善言談,而且很少在公共場合說話,甚至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聽、說、讀、寫能力較差,導致孩子們在交往過程中經常因爲一言不合產生摩擦隔閡。語文學科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將發揮學會傾聽,聲音洪亮準確清晰的表達,準確的判斷,認真的書寫的學科作用,通過“交友之道”、“向朋友展示自我”兩個板塊的活動的鍛鍊來提高學生的交友能力。

教學環節設置:

首先明確活動主題,然後和學生共同探討此次活動的學習目標。經過大家共同討論擬定了如下目標:

1、蒐集、閱讀、整理有關交友的詩詞文章、名言警句、成語典故和其他材料。

2、藉助整理的材料討論、交流各自對交友的看法與認識。

3、蒐集整理網絡交友的利與弊。

4、設計邀請函,介紹設計理念,抓住被邀請者的`學科特點。

5、設計自己的自我介紹。可以運用圖片、照片、視頻、PPT或者自己有關的故事。

6、以自我介紹爲主要方式,與同學合作,組織一次自我風采展示活動。

活動形式:組建互動小組,設計小組名片,製作教師邀請函,設計自我介紹。

活動前期準備:

1.自願組合:

活動主題確定後,讓學生自願組成小組。在組建過程中,有的學生成了“無人理會的棄嬰”,有的學生成了“搶手明顯”,有的組剛剛成立半天就改變主意重組。這是學生交往合作中正常的現象,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個良好機會。抓住這一教育機會,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學生們分析,爲什麼有的學生受歡迎,大家願意和他合作交往;爲什麼有的學生不受歡迎,大家不願意和他交往合作;怎樣做才能收到別人的歡迎;在和別人交往過程中有哪些技巧等,大家可以去尋找一些方法,通過老師的引導,一個個研究小組組成了。

2.設計名片

合作小組組成後,學生爲了聯繫方便,互相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電話或住址等。可以設計自己的名片,發展到設計小組名片,討論給自己的小組起個名字、設計口號。

3.信息蒐集

課下學生合理利用業餘時間,首先圍繞活動主題蒐集資料。可以利用書報,上網查閱、書籍,可以拍成照片,或者去新華書店,圖書館蒐集資料,一個人爲單位進行整理,以備小組之間交流探討。

活動實踐過程:

第一個環節:交友之道。

1、學生能將自己蒐集來的有關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論述等資料進行整理和分享,既提高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又鍛鍊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2、網絡交友的利弊,充分引導了孩子們如何正確使用網絡交友,認識到網絡不是單單用來玩遊戲的,而是學習的好助手。

第二個環節:自我風采展示。

1、自制邀請函,發揮小組的團結合作,有創意的表達。感受集體榮譽。2、小組自命名,也是個人智慧和團隊智慧的融合。3、自我介紹,練習學生的動筆能力,思考能力,朗讀能力。使學生能瞭解自己而且能準確的介紹自己。

有了這些活動體驗,學生明確了交友的原則,認識了自己,也瞭解了同學,懂得了如何在交往過程中有禮貌的準確的表達;集體活動如何發揮團隊的團結合作,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讓學生真實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活動均由他們自主、合作完成,教師只是從旁協助、指點。

課後反思:《有朋自遠方來》是20xx部編語文新教材中的第一堂綜合性學習課程,由於活動準備時間不夠充足,出現了兩個活動時間分配前多後少的現象,第二個環節學生的自我風采展示,有些學生沒能進行自我介紹而留有遺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是以能爲核心的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而綜合性活動以活動爲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有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性。針對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思考和分析問題比較片面的特點,我以後要採用採取“任務驅動法”,將教學內容分階段進行,對每一個階段的內容設置任務,讓學生圍繞任務,發揮自己的特長、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

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板書)《永遠的白衣戰士》。課文主要描述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長葉欣,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抗擊“非典”的戰爭中,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整篇課文條理清晰,語言生動流暢,又飽含深情,富有很強的感染力,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情感薰陶的好教材。課文中描述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抗非典,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有的可能遺憾,有的根本不知道,對醫生搶救病人的感人事蹟瞭解更少。所以理解葉欣的崇高精神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我擬定態度價值觀,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其中1、2是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準備用2課時達到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採用三個層面的讀,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揭題後介紹抗非典情況,引導質疑,,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接着結合檢查,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注意糾正讀錯的字句,讀準多音字“給”予的音,引導學生通過涼蓆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身先士卒、聲色俱厲”等詞語的意思。在初步讀正確通順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能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較長,要給足夠的時間閱讀。課後抄寫生字新詞,去了解關於“非典”的一些事情。

下面,着重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這一課時,主要通過“歌曲激情,創設氛圍;精讀品悟,感受形象;拓展延伸昇華主題”三個環節進行教學,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一、歌曲激情,創設探學氛圍

上課伊始,揭示課題後,播放歌曲,描寫這是專門爲葉欣譜寫的歌曲,隨後由設問“爲什麼專門爲葉欣譜寫歌曲呢?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隨即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精讀品悟,感受英雄形象。

這是本課時的重要部分,我分二步進行。

第一步,讀議結合,瞭解英雄事蹟。

課文的4—7段重點寫了葉欣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抗擊“非典”的.戰爭中,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的事蹟。這是教學的重點部分,設想:首先教師深情地朗讀2、3段,然後引導學生閱讀重點段落4—7段,邊讀邊劃邊想,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交流引出中心句“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着,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說說體會。接着分兩塊組織教學。

1、理解“高風險”讓學生找一找,從哪裏看出“高風險”:抓住極具體傳染性;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個非典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哥醫護人員的倒下;病患終於沒有放過她等。考慮到學生可能還不能很好地理解,再補充一些圖片、資料等。

2、理解“高強度”、“高效率”。面對如此“高風險”。葉欣是怎樣做的?讓學生再細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教師着重引導、讀議、感悟。

①“從2月8日開始加班,忙的時候甚至拒絕接聽家人的電話”體會她的身先士卒。

②兩個小時過去了,患者終於脫離了危險,葉欣顧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憊的身軀投入到對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抓住“拖”體會葉欣不停地工作,不顧疲勞、高度負責的精神。

③兩個帶有省略號的句子,體會她業務水平高,工作效率高。

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裏危險‘讓我來吧”體會她體貼關心同事,不怕危險,甚至犧牲的精神,指導讀好着句話。

到此,教師設問:你認爲葉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相應板書:捨己爲人。順勢引發:捨己爲誰?讓學生領悟葉欣捨己一是爲了病人,一是爲了國事。

再讀中心句。

第二步,呼應比較進一步感悟形象。

1、課文開頭和結尾相呼應,先讓學生聯繫深情朗讀1、8、9自然段,出示追悼會照片,抓住“花圈如海,淚水如雨”來體會葉欣精神的崇高,人格的偉大,一會人們對英雄的崇敬和懷念。再配月朗讀,加深感受。

2、再回應導入時問題,討論:爲什麼葉欣是永遠的白衣戰士。與白衣天使相比較,使學生體會到這樣更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葉欣的英勇精神。同時也使學生明白人物形象的提升:天使→戰士→英雄(板書)。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教師順情引發:這樣的戰士很多,這樣的英雄很多,請同學們拿起筆來讚一讚我們的白衣戰士吧。

交流後結束課文:正是像葉欣他們用愛心傳遞愛心,甚至獻出生命才取得了戰勝“非典”的勝利。讓我們記住他們——(回到課題,齊聲,大聲)永遠的白衣戰士。

板書: 永遠的白衣戰士

捨己爲人

天使—戰士—英雄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片精讀課文,本單元圍繞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一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它們分別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感受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瞭解人們爲此做出的努力,其中《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課文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另外,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了三次。產生了一詠三嘆的效果。強化了作者表達的情感,並深化了主題。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二、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並能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說學情教法。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在教學中我努力從興趣入手,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樂於讀書。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

1、引導學生讀書自悟。抓住課題的神聖質疑:這片土地的神聖表現在什麼地方?怎樣來愛護這神聖的土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課文。

2、引導學生合作討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融集學生學習的信息資源,加強溝通,共同探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引導學生情感領悟。本文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文本載體,因此,讓學生把情感注入到文本中,通過朗讀來領悟。

四、說學法。

在當前依標脫本的評價方式課題研究指導下,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改變爲教而教,爲考而教的傳統現象。必須樹立教是爲學服務的理念。因此在學法上對我們課堂教學又是一個有力的挑戰,在本節課我主要嘗試採用以下學法:

1、畫、圈、點、寫的讀書學習法。在初讀課文時,我特別強調學生怎樣去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不懂或有疑難的地方要做記號,有體會可以在旁邊批註。)

2、情感朗讀法。本文是富有激情的演說性文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要注入滿懷的激情外,還要注意文中開頭和結尾有作者的抒情地方,對這兩處要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朗讀,來表達學生個人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六、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針對本單元教材珍愛我們的家園的內容專題和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的學習目標,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品讀過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達。從而拓寬視野、發展智慧,受到情感的薰陶、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第二課時)

1、回顧課文,感知神聖

上課開始,師生合作讀課文,回顧寫作背景,並小結前3自然段已學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感情朗讀,喚起學生記憶,激發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文本學習。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