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通用5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通用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通用5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1

似曾在夢中見過那在荷葉上滾動的露珠,那在皎潔月光下凌波搖曳的芙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現了我的夢境,令人心醉。

荷的特色是潔,月的特色是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古往今來,荷花以它的清雅脫俗,獨步人間,以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節操“引無數英雄竟折腰”;“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古今中外,人們對月光的淨潔、祥和更是永嘆不已。那麼荷與月交織在一起時,會是怎樣一幅美妙的境界呢?在《荷塘月色》中,雖然淡淡的喜悅中滲透着淡淡的'憂愁,但無論是荷的清香、清雅,還是月光清靜、清幽,月下荷塘所蘊涵的那種淡泊明志、寧靜志遠的境界讓人爲之陶然而動容。

在這瀰漫着竟爭硝煙的時代裏,如荷月般寧靜的人已經日漸珍稀了。在學校裏,一切從考試出發,學子們明爭暗鬥和對手竟爭時,難免不“遍體鱗傷”。在社會上人們往往爲金錢而鬥得“血肉模糊”,爲名利而拼得“你死我亡”,還有爲私仇而打得“體無完膚”。這些傷口就是用“黑玉斷續膏”、“九花玉露丸”、“天山雪蓮”也治癒不好。現實生活是如此的渾濁不堪,就如荷塘中的淤泥一般,又有幾個能出淤泥而不染,如山泉般清澈呢?雖然競爭是時代的特徵,但保持一份坦然的心境與竟爭沒有必然的矛盾關係,人的精神境界的清和濁關鍵還在於人的情操和修爲,人們可以在世俗生活的滾滾紅塵中苟延殘喘,也可以撥開濃霧,擁抱藍天。

願我們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純,蘊蓄淡淡的幽香,像月光一樣清澈,皎潔如霜,始終保持着一份清雅情愫,縱然在渾濁的淤泥中永遠清新曠達!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2

《荷塘月色》這篇散文,是由我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在1927年7月,北京清華園所寫,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

《荷塘月色》主要寫了作者心裏頗不平靜,在夜裏悄悄地出來散心,順着小路走,日日經過的荷塘邊,去看那月下的荷塘,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色清淡,黑白相間的光和影猶如和諧的旋律,荷香縷縷,但是“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都沒有。”優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朧的輕紗,清幽淡雅、安謐柔和、朦朧和諧,荷塘與月色融爲了一體。

《荷塘月色》作者用細緻的工筆和絕妙的比喻,對荷葉的形神、荷花的`資質進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繪,荷花、荷葉的優美形象似已展現眼前,如此細膩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癡如醉!但作者還是無法擺脫那一縷愁緒,哀愁與喜悅相互交織,給我有身臨其境之感。

《荷塘月色》的淡淡荷香,幽幽月色,讓我想起了在最近,我去了西湖,在白堤上緩緩行走,山、水、樹環繞在我的身邊,猶如一幅畫。我好像在和大自然愉快地交談,靜靜地感受它無窮的魅力。我不是第一次來西湖,那還是被它的美深深地震撼住了:老樹的葉子幾乎都掉光了,只有幾片葉子在與寒風勉強地抗爭着,在樹枝上微微地顫動着,好像隨時都會掉下來,也讓我十分惋惜,錯過了一道美景。西湖的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十分美麗。湖的另一邊,荷葉早已枯萎,和藍色的天空,綠色的湖水在一起,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遠處,幾隻小鴨子在湖水裏自由地游來游去,給寒冷的冬天帶來了一片生機。擡頭一看,雷峯塔聳立在山上,塔身若隱若現,碧綠的樹叢掩映着它,只有塔尖露了出來。從旁邊望月波亭:亭子一半建在水上,和水和二爲一;扭頭一看,白堤映入眼簾,猶如一條長龍;橋洞映在湖面上,倒影與真身融合在一起,猶如一面大鏡子,映出了西湖的美景;就像徐文長所說“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

《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如同工筆畫,景物描繪精雕細刻,細膩傳神,是一篇令人陶醉其中的佳作。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3

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也是著名詩人、散文作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文章總是能給人一種寧靜、自由的感覺。他寫的散文《荷塘月色》令人心醉。在他筆下的荷塘月色,好似一幅別具情韻的風景畫。

走進《荷塘月色》,我在他的筆下盡情地賞花。瞧,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他筆下的荷葉如舞女的裙,白花恰似那明珠、星星、美人,一切是那樣的`美麗動人;用“羞澀、嫋娜”來說荷花的形態,巧妙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一切又是那樣的生動異常。讓那時那刻的景色宛若就在眼前,直透讀者心境。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清香本該從嗅覺的角度來寫,但此處用渺茫的歌聲來加以形容,把香味的清淡,飄渺,若有若無準確地表達了出來。讓讀者從視覺、聽覺、嗅覺上體會那荷塘的美,令人迷戀,令人陶醉。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淡淡的月光裏,喜悅中透着絲絲的憂愁。但無論是荷的清香、清雅,還是月光清靜、清幽,那月下荷塘所蘊涵的那種淡泊明志、寧靜志遠的境界都讓人爲之沉醉。

合上書,彷彿繁華落盡,觀賞者卻意猶未盡。願我們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純,出淤泥而不染;似月光一樣清澈,皎潔如霜……始終保持着一份高雅情愫。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4

夜,悄悄地歸於寂靜。天空中的月光均勻的灑在一片片碧綠的荷花中。我聽着悠揚的歌曲,歌曲柔美動聽,但樂曲卻無比哀愁。我情不自禁的翻開《荷塘月色》。當美輪美奐,無可挑剔的文句又一次出現在我的眼前,我不禁又沉醉其中。“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朱自清。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追求高尚品格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掙扎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好似走進了這幽靜的角落中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森的小路在柔美高冷的月光下顯得格外的不一樣,它不在令人害怕。愛熱鬧,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中,愛冷靜,獨處是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所謂的世外桃源裏。從文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朱自清他內心中的'不寧靜和無比彷徨和惋惜,我的心境也隨之波動起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的荷花,風中那飄揚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雜着淡淡的月光寫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花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一幅漂亮的畫,朱自清將月光和荷塘描寫的真可謂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淋漓盡致。我盡情地賞花觀月,流連忘返。突然,一切變得不一樣了,《採蓮劍舞》《西洲曲》兩段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體會到了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那個不寧靜的原點……

音樂聲漸漸散去,我也翻到了末尾,但我卻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美麗是我感到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但文中我卻體會到了作者對現實生命的厭惡。在那個年代,朱自清卻不屈服。而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更應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慢慢的將書合攏,慢慢回想着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的,我閉上雙眼,沉沉地睡去,但願夢中我能與荷塘相見。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5

我走近書桌,拿起《荷塘月色》這本書,慢慢讀了起來,靜靜走入了文中的世界。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對黑暗的現實既想“超然”卻又努力“掙扎”的心跡。

文章一開頭寫到:“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作者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從一開頭,他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似乎也走到了荷塘邊,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而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和彷徨,我的心情也隨着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訴說自己內心的不寧心靜後,描寫了一番寧靜與現實不同的景象——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描繪,象徵性的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爲排遣心中的苦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不睬,這種詩一般的境界多麼的令人神往。他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我受用這無邊的荷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的荷花,風中滿是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月光與荷花描繪的美麗圖畫,作家把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描寫的那麼神聖寧靜,我在他筆下盡情地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漸漸地,合上了書,閉上了眼,回想着朱自清這位偉大的民主戰士,我閉上了眼,荷塘田田,盈盈月色,我們在夢中相見吧!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