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錦集12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錦集12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錦集12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劉備(劉玄德):性格謙遜,一心善良,漢室後人。造福百姓,順應民心。

關羽(關長生後改爲關雲長):性格豪邁,丹鳳眼,臥蠶眉(人稱“美髯公”)爲人厚重,也有“戰神”之稱。手持青龍偃月刀。

張飛(張翼德):性格粗暴,魯莽,有勇無謀,手持仗八蛇矛,驍勇善戰。

這是一個烽火連天的時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世界,這是一段笑談飛灰的歷史。

那就是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割據。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也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

大浪淘沙,數風流人物中,我個人認爲張飛性子急,不易成事,但他英勇善戰、豪邁自信,曾三聲嚇退夏侯惇,聲音震得山崩地裂,好飲酒。其不得與他談論天下大事。而關雲長被譽爲“戰神”,討伐了甚多地帶,斬了華雄。可到後面因驕傲,兵敗,失荊州也,當然,當時敵多我寡,臥龍先生出策遺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而那時荊州屬孫權,曹操兵力強勢,不宜攻破。痛失荊州。劉玄德可成大器也,下有關雲長,張翼德二弟,英勇善戰,德高望重。爲人厚道,謙遜,很容易治理國家。有雄宏大志,集中人才,惜—“爛泥扶不上牆的`阿斗。”沒繼承他父君一點好。

但說要論起曹孟德,在軍事方面一把看家好手,最後也成就了霸業。可又有多少英雄好漢爲他犧牲,冤死。不僅殺了華佗,又除了與父結義的好友伯奢。人心狡猾。但論起董卓來又不同,棄了漢少帝封陳留帝爲皇,且殺了唐妃及皇母。其行爲頗誤。曹操忠於皇帝一來得皇上重用,二來得官臣心服,其卓也行討官臣所惡,不利朝廷。再論起呂布有眼不識珠,其董卓養子,若趁早殺了董卓,便可獨立天下。再說以董卓之性何會給他頗大的利益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若有生可復回古代,便是“橙紅桔綠時”。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我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在小學的時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國演義》啃,似懂非懂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最、最傑出的歷史小說,他向我們展示了精彩壯闊的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後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一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大度,不願意在大敵當前時與周瑜鬧翻,而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他預測三天內必有大霧,瞭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

《三國演義》講了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是一個英雄倍出的時代,也是一段撲忽迷離的歷史。這是一本我百讀不厭的書,讀了它,令我明白了什麼叫做"義"。 《三國演義》中講了一個個可歌可泣、引人入勝的故事。先是桃園三結義;再是三英戰盧布;然後是煮酒論英雄;還有官渡、赤壁兩大以少勝多的戰役…留給我們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如:聰明的諸葛亮;俠義肝膽的'關羽;器量狹隘的周瑜;庸主劉禪;無能之輩盧布;勇者張飛……無不各極其態。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關羽是最講義的人,他是人與神的極致,他的忠肝義膽天地可見,衝鋒陷陣,他會衝在最前面,撤退回營,他甘願斷後護送,生命在他的戰場上只屬於國家,屬於他效忠的朝廷,無論他功勞多大,他都不會居功自傲,獨領風騷。從桃園結義,到三國歸晉,他在任何時刻都對劉備一心不二。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對事不對人,爲了劉備,他寧願幫曹操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因心念舊恩,在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毅然在華容道調轉馬頭。這,纔是真正的"義"。所以,我最佩服關羽。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四大名著,而這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因爲它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其中多數都形象鮮明,不少還讓人可親可敬;講述的故事更是引人入勝,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常常彷彿把我也帶入了那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戰場,與英雄豪傑們一起運籌帷幄、衝鋒陷陣。

俗話說的好:亂世出英雄。而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正是一個戰亂不斷、羣雄逐鹿的年代,所以英雄輩出:羽扇綸巾、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英俊瀟灑、機智過人的周瑜,胸懷大志、禮賢下士的劉備,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有驍勇善戰、忠肝義膽的關羽、張飛、趙雲……每個人物都性格不同特色鮮明,而作者都刻畫得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中的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過五關斬六將、官渡大戰、赤壁之戰、火燒連營、長阪坡、單刀赴會……它們個個令我難以忘懷。而桃園三結義的情深意重、志同道合,讓我替劉關張一起快慰慷慨;三顧茅廬的遠見卓識、舉足輕重,讓我欽佩之餘又替劉備一道高興和長長舒了一口氣;單騎救主的驚心動魄,真是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令我對趙子龍肅然起敬。所有這些都是那樣的刻骨銘心,回味無窮。

我認爲,當年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把關羽安排在華容道最後一關,使其放走曹操,從而奠定三國的基礎是不對的。如果安排張飛或趙雲在那裏就好了。因爲曹操他們當時已精疲力盡、人困馬乏,憑那時的那點殘兵敗將,無法與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對抗,更主要的是他們不會像關羽一樣放了曹操。俗話說:擒賊先擒王。若讓他們在那裏殺了曹操,曹操的手下們不久也會投降。那劉備他們不就能平定中原了嗎?然後,再讓諸葛亮採用“攻心爲上”的方法安定少數民族,將所有佔取領土歸還漢室。那樣,劉備就真的報國安邦、恢復漢室了,就能安心當皇叔了,而諸葛亮還有可能當漢朝的丞相呢!

讀《三國演義》,既能瞭解歷史,又能明理通達,它使我受益匪淺,真是一部不可不讀的佳作。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每當拿起《三國演義》這本書時,我頓時思緒萬千,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似乎陷入歷史的漩渦。

曹操的奸詐,劉備的真誠,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氣量狹小,孫權的冷靜,馳聘在三國故事裏,每個人物都有他的特點,細細品味三國演義,這便是一大樂趣。

我認爲智永遠能戰勝勇,匹夫之勇是不可能戰勝偉大的智慧的,例如孫劉聯軍僅憑少量人馬,利用火攻打敗了實力雄厚的曹操,締造了赤壁之戰這一偉大的戰役,從而扭轉成三分天下的局勢,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最看不起的人就是劉禪了,他身爲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劉備的嫡傳子孫,整日玩樂,不理朝政,從而把劉張關辛辛苦苦打來的國家葬送,還上演了一場負荊請罪的笑話,被天下人恥笑。

空有一身武藝而不沒有智慧,必然會吃大虧,甚至把命葬送。呂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號稱三國中的單挑之王,可是這有什麼用呢?他被王允巧用美人計,玩弄於股掌之間,而他卻毫不知情,從而殺了他的義父董卓,後又在與曹操的周旋中,因不聽信謀士的.計策,而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從而證實了上述的結論。

我認爲在三國中最有智謀的就是魏國了,曹操的奸詐,司馬懿的用兵如神使魏國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再說蜀國,令人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了,他過人的智慧,對兵法的嫺熟,無不使後人佩服,還有龐統、姜維、徐蔗等一些人物,再加上劉備的仁厚,注重民心,蜀國沒有劉禪的話,我相信最終統一三國的必定是蜀國。再轉到吳國,算得上有謀略的,應該就是周瑜了,可惜周瑜的氣量狹小,太過於嫉妒,孫權是個很不錯的統治者,能與其相提並論的只有曹操和劉備。 如果不看到最後,我們很難得知最終統一三國的國家,

歷史是難以捉摸的,三國時期硝煙四起,變化萬千的故事使人惋惜,使人高興,使人難過.......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我是一個外表文雅的小姑娘,但是,我的性格特別像男生,愛研究兵書戰策。每當我拿起這些書津津有味地看時,一些女生就會來逗我:“瞧瞧你,簡直是一個小男生!”而我總是一笑置之。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那裏面的人物才華出衆,武藝高強。對於我這個“內心小男生”來說,那可是令我愛不釋手的珍寶了。我下課捧着它、放學捧着它,甚至睡覺前還捧着它,似乎它對我的生活,已是必不可少的了。

我最喜歡趙雲趙子龍,他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大將,因公孫瓚自盡,劉備又對其有知遇之恩,所以轉投劉備並拼命地保護劉備。每當我讀到趙子龍大戰長阪坡,他那英姿就浮現在我的面前。他爲何大戰長阪坡呢?是爲了保護主公劉備的`獨子劉禪和妻子。在八百萬曹軍陣中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有時候我真有些想爲趙雲鳴不平,他赤膽忠誠武藝高強,爲什麼不可以和美髯公關羽一樣成爲武聖呢?

另外,已成爲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的武侯諸葛亮更是令我十分敬佩。這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來的。孔明一生善用火,神不知鬼不覺地不知放了幾把火呢!火燒新野、火燒樊城、火燒赤壁……我最愛看孔明六出祁山與司馬懿鬥智的情景。有書上說,三國演義裏最精彩的就是司馬諸葛鬥智的故事。每當讀到孔明獲勝的環節,我就不禁拍手叫好,而讀到仲達(司馬懿)獲勝的環節,我就連聲嘆息。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永恆,誰知孔明病歿五丈原!讀下去,我真想號啕大哭。爲何劉禪信黃浩,活活把孔明累死?爲何孔明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爲何魏延踢翻本命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三國演義》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感受特別深,今年寒假我讀完了這本書。

首先,我對這本書有了一些瞭解。《三國演義》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三國演義》裏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原著描寫了東漢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蜀漢興亡爲主線,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這本書給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驚天動地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爲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即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有爲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卻不由得同情黃蓋;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悠然自得地撫琴退兵時,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的司馬懿中計退兵時,我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也爲諸葛亮精妙的空城計而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孤軍奮戰,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爲趙雲的英雄氣概所震撼,同時爲劉皇叔慶幸,得這樣一位忠心的將士足矣;關羽深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在得知劉備的消息後,他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堅決回到劉備的身邊,如此義薄雲天,怎能不令人感動?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智慧、勤奮、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品《三國》,悟《三國》,讓我們的這部名著永遠傳承下去。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農民起義頻發。亂世之中,羣雄崛起,劉備、諸葛亮、關羽、曹操、孫權、周瑜……,他們或韜略過人,或武功了得,在中原大地逐鹿競技,鬥智鬥勇,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大戰官渡……,悲壯恢弘的戰爭場景,蕩氣迴腸的故事情節,變幻莫測的戰術、陣法,讀起來讓人驚心動魄、拍案叫絕。羣雄之中,誰“智絕”?誰“奸絕”?誰“義絕”?混戰最後,誰得天下?一切精彩的故事都被作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娓娓道來。

還記得,小時候初讀《三國演義》時,就只覺得好看、好玩,也不懂得分析詞句,品味思想感情,只顧着一遍又一遍的讀,我深深被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書吸引着。書中作者以氣勢磅礴的筆鋒把各方人物的特點描寫得淋漓盡致,臉紅如棗、丹鳳眼、臥蠶眉、長鬍須,威風凜凜的'關羽、關雲長;身爲漢室宗親,心心念念要報國的劉備、劉玄德;虎背熊腰、眼似銅鈴,滿臉絡腮鬍子的張飛、張翼德等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就彷彿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站在我們的面前!

小時候,我最崇拜劉備這個有勇有謀、愛打抱不平的領袖,長大了,隨着進一步深讀《三國演義》,我才逐步看到了劉備的私心和野心,這未免讓我有些隱隱的失落;原來,我很討厭周瑜,後來隨着歷史知識的不斷豐富,瞭解到儘管歷史上有過草船借箭,但周瑜並沒有想要謀害諸葛亮的心思,甚至兩人私下關係很好,而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人物形象都是根據歷史上的周瑜改編過來的……,等等,很多稀奇古怪的歷史知識還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呢!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三國演義》中的許多人物和故事也都有了重新的思考。

雖然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不一定全是真的,但他們深明大義、足智多謀、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高貴品質卻一直激勵着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自從讀上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也明白了很能多故事,如劉備、關羽、張飛、袁紹、曹操《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關羽溫酒斬華雄》可是令我受益良多的,是《關羽溫酒斬華雄》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說了,董卓在漢山橫行霸道,有一次令華雄到袁紹寨前挑戰,袁紹派名將俞涉、潘鳳出擊,誰知都被斬了。關羽請戰,卻因關羽只是馬弓手被袁紹大罵。曹操卻釃上溫酒讓關羽壯膽,關羽要求先戰後喝。關羽果然斬了華雄,並且回到寨時酒還尚溫,曹操大喜。

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段寫的栩栩如生,僅用幾個詞就寫出了當時的激烈場面,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天摧地塌,嶽撼山崩,是這段的點眼之筆。釃提擲更寫出了關雲長的英勇、大膽。這也正是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可見關羽比那些認爲厲害的人要強好多。

《關羽溫酒斬華雄》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職位定一個人的才能,並且不能只欣賞地位很高的人,因爲他們不必須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羣當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強記多了,卻只是還沒被人發掘出來。這個故事還告訴了我:做人就必須做像關羽一個勇敢、有膽識、有自信、雄心壯志,不能貪生怕死、胸無大志。讓我們也來當上個小英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十分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袁紹認爲關羽可是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喝吧!說完,提着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是熱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放寒假了,我又把媽媽給我買的《三國演義》看了一遍,書中有許多英雄人物是我喜歡的。

諸葛亮,字孔明,幹過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舌戰羣儒,巧借東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真是足智多謀,他用過好多計策,比如:空城計,疑兵計,火攻之計,激將法……

關羽,字雲長,武功絕頂,義氣深重,也深有謀略。有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輝煌事蹟。

劉備,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許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顧茅廬,使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計。

這真是一本好書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的確,關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

關雲長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傷,……都將關羽的忠義之舉,智勇之能,一展無遺,其虎牢關的英勇,白門樓上的恩義,令赤兔馬都爲之殉命,何況人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麥城之戰失利,關羽面臨着心與血的生死抉擇,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貴權力會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不可毀其節”他揹負着忠君的滄桑與巍峨,透着不盡的壯烈與蒼涼,留給世人一個從容赴死的`背影,赤誠,雋永……

其實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鬆……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澱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長安樂,但關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這時,體面的義無反顧是唯一的。因爲,中國人不僅活在生命的百年裏,還注重活在千年的歷史中。

餘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羽的悲劇,又蘊含着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都說勝者爲王,我卻一直在心裏稱他爲“失敗了的英雄”,不管定語爲何,他依然盈滿炎黃脈搏的英雄本色。

關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迴腸的凝重。

忠義永存,英雄無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假期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常拿着它,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所以只用兩天我就看完了整本書。連媽媽都覺得特別神奇。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屬諸葛亮了,他在我眼裏就像一個下棋的人。周瑜、蔣幹、蔡瑁、張允等人都是他的棋子。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是他佈下的“棋局”,全都在他的英明指揮下取得了勝利。

讀到諸葛亮答應周瑜在三天內造十萬支箭這段時,我在心裏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然而事情的發生總是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他只是很輕鬆的只讓魯肅給他二十隻船,每隻船再配備士兵三十人,並在船兩旁立上成束的稻草。然後,他趁着夜色和霧氣把船靠進曹操的水寨,利用曹軍不習水性等缺點,抓住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在沒有摸清狀況的前提下,讓士兵對着船隻猛射。而那些箭都射在了稻草上。最後,每隻船上的草靶子上都插滿了箭矢,每艘船上有將近五六千隻,二十隻船不就十萬支了嗎?順利地在三天之內完成了任務,化解了周瑜對他的爲難。

讀到這裏,我被他的足智多謀給折服了,他爲什麼如此聰明呢?因爲他博覽羣書,知識面很廣,又善於觀察,所以知道那天的天氣非常適合行動。他對對手也很瞭解,知道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會在這種天氣下冒然出兵,並且極有可能會採用射箭的方法擊退敵人。原來,聰明和智慧也要靠多閱讀各方面的.書才能積累起來!原來,遇到困難也要勤動腦才能想出辦法來解決!

當然,我也要像諸葛亮那樣遇到困難絕不退縮,勇敢面對,努力想辦法解決。正因爲他不畏懼困難,自己去想辦法才借到了箭,完成了這個任務。而平時,我遇到不會做的題時,就有點畏難情緒,想放棄。想想假如當初是我面對對手給出這樣的難題,我肯定完成不了任務,並且只有死路一條了。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後,讓我明白,今後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定要努力想辦法解決,實在想不出就請教老師,絕不把難題丟在一邊兒。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更被諸葛亮的一個個妙計所折服。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博覽羣書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做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是多麼的重要。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記敘了三國時期古代的事情,我從一個名叫“火燒博望坡”的故事中體會到:一個人要取勝,就要靠智慧,蠻力永遠也鬥不過智慧。

在劉備剛剛找到諸葛亮的時候,其實諸葛亮是不受到人們尊敬的,因爲他只顧着自己訓練剛招募來的幾千兵馬,什麼事也不幹。

張飛、關羽都覺得諸葛亮不會武功,沒本事,是個沒用的東西,不把他放在眼裏。曹操知道了,也不以爲然,認爲諸葛亮不過是個野人,他立即派大將夏侯敦帶20萬兵馬殺向劉備,去拿劉備的'人頭。

劉備知道了,立即與諸葛亮商議,於是他便在博望坡仔細觀察,在這裏埋伏了一些兵馬,等待夏侯敦軍隊的到來,夏侯敦一到,劉備便衝上前去迎戰,但不一會兒就撤了,夏侯敦見了,連忙上前追趕,途中又遇見了趙雲,趙雲單槍匹馬,也是打了一會兒就撤。

慢慢地,夏侯敦的軍隊被引入了博望坡,諸葛亮下令放射火箭,於是,整個森林都被點燃了,夏侯敦的軍隊被困於火海之中,正在這時,劉備、趙雲衝上前去將夏侯敦的軍隊打散,隨後,關羽、張飛也衝了出來,把夏侯敦的軍隊一一消滅,夏侯敦也差點葬身火海。

其實,現代的戰爭中也有這樣類似的實力。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日本一心想着逐步蠶食中國。小兵張嘎又一次見到一個日本病倒了村子,便獨自上前去,手握着假的木槍,將日本兵的真強騙到了手中,這便充分的體現出了智慧戰勝蠻力的道理。

生活中的勢力與火燒博望坡也有着近似之處。

平時做英語同步探究,我總是習慣性地翻看最後面的答案,結果次次考的很棒,次次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一道大考,我的狐狸尾巴便逐步顯露了出來,英語老師發現了之後,立刻撕掉了我的同步探究答案,意思是說,考試用的是日積月累的智慧,而不是蠻看配套的答案。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博望坡告訴了我:“強者會用自己日積月累的屬於自己的智慧來取勝,而弱智,則會拼命地偷取屬於別人的智慧,做一個無形的盜賊!”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的一篇氣勢磅礴的讚歌,爲這英雄輩出的三國拉開了序幕。我喜歡讀內斂深沉的《紅樓夢》,也喜歡讀豪邁奔放的《水滸傳》,可最令我愛不釋手的,該是那戰火紛飛,羣雄逐鹿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豪傑,時山河碎裂,烽煙數處,旌旗獵獵,羣雄逐鹿。千古風流人物策馬揚鞭,一時英雄豪傑叱吒風雲。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智勇雙全的關羽,風姿儒雅的周瑜,雄才大略的曹操。他們運籌帷幄,一拂袖,便書寫了亂世的篇章。

諸葛亮頭戴綸巾,輕搖羽扇,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可謂是“萬古之人不及也”。他於赤壁與周郎聯手放的大火,燒定了天下格局,燒出了蜀國的半壁江山,待硝煙落定,便已三分疆土。他足智多謀,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最後星落五丈原,給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哀嘆。

關羽手持長刀,目光炯炯,捨棄曹營官爵美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只爲桃園結義時豪氣沖天的誓言和赤膽忠心的一拜。華容道放曹操的`躊躇,水淹七軍的英武,敗走麥城的末路,無不詮釋着他的忠義,真乃頂天立地大丈夫!

曹操對酒高歌,長吟詩詞,說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登上了戰爭的舞臺。他討董卓,敗黃巾,擒呂布,平袁術,滅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佔天時以取天下。他以江山爲棋局,以兵甲作棋子,於談笑間翻雲覆雨。他有統一中原的抱負,也有稱雄稱霸的野心,千百年後仍令人追憶。

孫權揮劍斫案,一聲“大都督接劍”彰顯了他的知人善任,周公瑾赤壁鏖戰,呂子明白衣渡江,陸伯言火燒連營,皆展示着吳人的英氣。他繼父兄遺志,執掌江東,屹立於神州大地東南之處,任賢臣能將,御北敵,聯西蜀,展偉業。萬古後,終留後人興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讀三國,品計謀。在那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時代,謀士英主以計策爲刃,奇謀爲劍,你來我往。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而今戰爭硝煙散去,英雄人物作古,千年古事化作大江東流,載入史冊,他們遠去的背影令我們追念。

《三國演義》之精彩,讓我無法釋手,它是一盞古典文學的明燈,不能因時間而蒙塵,讓我們讀經典,保心中長明、盞燈不滅。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