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勵志 > 勵志人物 > 殘疾人中的成功人張海迪

殘疾人中的成功人張海迪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張海迪 ,1955年9月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本站小編列了張海迪這麼多豐功偉績但大家知不知道她是一個殘疾人,下面大家就跟隨學習拉小編了解這個殘疾人的成功故事,歡迎閱讀!

殘疾人中的成功人張海迪

被譽為“當代保爾”的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國小、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她給村裡國小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鍼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讚譽。

張海迪  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發奮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裡的殘疾人問題》。1993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了哲學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奮鬥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尋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著一條道路。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國小,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的孩子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餘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援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997年她被日本NHK電視臺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並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

張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傑出代表。

延伸閱讀:張海迪的事蹟

她從5歲開始,就患了脊椎血管瘤,導致其胸口下面全部癱瘓。就這樣,張海迪從5歲開始,就在輪椅上度過。張海迪的父母不忍心看張海迪就這樣倒下去,揹著小海迪走南闖北,尋找名醫來為她醫治。對生命充滿了期望的張海迪更是不甘心。張海迪為了治好自己,承受著針扎刀割的巨大痛苦,但她並沒有就此放棄,仍然堅持著。哪怕只有一線希望,她也要堅持到底。最終還是徹底失敗了。但張海迪仍沒有因癱瘓而向病魔屈服。恰恰相反,她不但沒有倒下,還自學了國小、中學的主要課程,另外還學了日語、英語、德語,還有世界語,還學了醫學。她當過醫生,翻譯了10萬字英文小說,寫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鍼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張海迪對生命充滿了希望,十分珍惜這有限的生命。人們說得了這種病的人最多活不過27歲,可她卻活到了現在——53歲,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  張海迪的精神實在可貴,現在有的同學有著一個健康的身體,卻不好好學習,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應該向張海迪學習,珍惜生命,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蹟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1991 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裡的殘疾人問題》。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國小,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餘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援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1997 年被日本 NHK 電視臺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傑出代表。 生平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因而也是寶貴的。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在於他一生活得有沒有意義。張海迪的生命是重於泰山的呀!

勵志文章
勵志故事
勵志簽名
勵志口號
勵志英語
勵志書籍
勵志詩歌
勵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