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範文(15篇)

說課稿範文(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範文(15篇)

說課稿範文1

今天我要說的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七冊第二單元中的課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板書:徐悲鴻勵志學畫)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讚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課文層次清楚,過渡自然,用“更加奮發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等詞句,承上啟下,轉承自然。另外課文首尾呼應,前文寫外國學生因偏見而出言不遜,後文寫那個學生,因徐悲鴻油畫轟動畫界而鞠躬道歉。前後對比更鮮明地突出了的主題。這是一篇培養學生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愛國情懷的好。

基於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

學習本課“鞠、躬”等生字及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和態度目標:

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後為國爭光。

過程和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其中第二個教學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有眼不識泰山”的意義,通過探究外國學生前後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鴻的愛國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課文的78兩個自然段從兩個方面直接或間接來說明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我引導學生從“優異的成績、轟動了巴黎整個畫界”體會徐悲鴻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國人向徐悲鴻道歉的有關描寫“非常震驚、鞠了一躬、我承認中國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識泰山’”體會徐悲鴻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人的成功,更是中國的人的成功,並通過前後文前後對比閱讀,體會徐悲鴻通過自己的努力確實為中國人爭光了。

4、推敲課題,培養語感

學完課文之後,我再讓學生辨別課題“勵志”改為“立志”是否合適,通過研讀、交流,學生明白了徐悲鴻到法國留學,拜達仰為師,已經立志成為一個畫家了,而這不是課文的重點,所以用立志並不恰當。而且“勵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層,含有“下定決心”的意思。對於課題的揣摩,不僅更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5、暢談感受,昇華情感

首先,我簡單介紹了徐悲鴻一生所取得的傑出的藝術成就,並藉助,讓學生欣賞他的作品。“面對著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畫家,面對著這位為中國人爭光的畫家,此時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在直觀畫面、暢談感受中,學生完成了對人物豐滿、立體的感知。

隨後,我總結全課:“徐悲鴻的成功得益於他的勵志,得益於他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接著,我讓學生誦讀有關愛國、立志、勤奮的名言,讓學生進一步領悟的內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6、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為了鼓勵學生更好多地瞭解人物,通過更多地渠道學習語文,我還佈置實踐性、生活性強的語文作業,繼續瞭解這位繪畫大師的藝術人生;收集有關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隊課開展“名人立志”的故事會。在活動性強的作業中實現著在生活中用語文、學語文的新課標的理念。

說課稿篇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八年級中學美術教材第16冊第2課《從心底接觸自然》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從心底接觸自然》一課屬於造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多看、多想、多動手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並且能很好的創造性的表現自然界的美,抒發對自然界的熱愛,體驗美術探究的快樂。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中學八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思想目標:通過欣賞、感受風景畫表現的藝術美,多瞭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畫家的風景畫作品。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健康高雅的審美意趣

知識目標: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和分析,發現自然界豐富的色彩,感受四季的美麗。通過對畫家作品的欣賞,瞭解風景表現形式和表現語言

能力目標:通過欣賞、討論、觀察、敘說、借鑑大師和畫家的手法和表現語言,嘗試用筆墨等工具表達,掌握一定的風景繪畫技能和技巧。

教學重點是:通過欣賞和感受,運用自己的表現手段創造性的表現自然界的美,抒發對自然界的熱愛,體驗美術探究活動的樂趣。

教學難點是:引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自然界,體悟畫家作品中對光、色、樹木的姿態、季節的轉換有何種反映。用自己的心靈和情感去表現自己對自然的理解,用創造性的美術語言來體現自己的創造天份。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分析下面談談教法學法二.教法學法:在本課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欣賞過程,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作品欣賞為主導,學生臨摹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分析思考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動手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下面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三.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通過欣賞圖片、繪畫作品感受自然風光美景。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作品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大量的風景圖片,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大自然的作品,為後面講解做好鋪墊,引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自然界,用自己的心靈和情感去表現自己對自然的理解,引出本課課題

(二)引導啟發瞭解大自然。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瞭解大自然”一環節。讓同學們用一些詩句或優美的語言來描述自然美景。感悟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特點。請同學們用一種顏色來體現四季的特點。例如:春(灰綠)、夏(深綠)、秋(橙)、冬(淡藍)。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創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想法,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通過欣賞繪畫作品,瞭解畫家的作品表現的自然界中的景物,體現了畫家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寓情於景的。給觀賞者帶來了什麼樣的美的享受。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通過這種安排,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大膽創作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表達看到和感受的樹木。同組的同學可以合作一張張大千的畫。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技法形狀的表現。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繪畫題材的選擇,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評價學生作品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學生作品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技法有老師教。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擴充套件延伸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幅由思想的山水畫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四.板書設計: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大自然的基本特徵和作品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因為本人經驗不足,整個說課過程一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專家們能給予批評和指正,謝謝。。

說課稿範文2

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的第一框 《體味文化》。 本次說課分為四個內容: 說教材、說教法、 說學情學法、 說教學過程。

首先是說教材口包括三個內容: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口

1、 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

說課內容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 3) 《文化生活》 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框 《體味生活》n

第一單元主要引導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 感受文化的力量, 認識文化對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臼覺參與積極的文化生活, 提高文化素養, 學會用文化的眼光觀察生活。 本單元作為全書的起點, 在 《文化生活》中起著探究引導作用, 後面三個單元的知識都是在此基礎上開展並深入的, 因此本單元在本書中處於基礎性地位。 而 《體味文化》 作為第一課第一框則是基礎中的 基礎 口

本課內容從文化 “萬花筒” 入手, 從具體到抽象, 由淺入深, 剖析文化的內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 形成對文化的基本認識, 以此為基礎, 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 激發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熱情o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文化的概念, 理解文化的內涵, 理解文化的力量囊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日常生活環境, 如校園、 社群、 網路等, 體察生活環境中的文化價值; 通過全面、 準確理解文化的內涵, 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g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起學生對文化的興趣; 認同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認同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客 憧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 增強提高文化素養的意識和自覺性。

3教學的重、 難點

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是文化的內涵即 “文化是什麼”。 之所以文化的內涵是重點是因為學生身處一定文化氛圍、 具備一定文化素養、 身體力行著文化活動, 但並未覺這就是文化; 其次, 通過 《經濟生活》 與 《政治生活》 的學習, 學生了解了經濟現象和政治現象, 有助於瞭解文化現象, 但要從本質上把握文化還有很大難度n

教學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文化的作用即 “文化的力量”。 把握文化的作用難點在於讓學生理解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 能夠在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口

2、 接著說說教法o

在啟發式教學法思想的指導騙 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法。

(l) 情景教學法: 提出 “文化是什麼” 的問題, 讓學生從最常見的文化現象去發現、 思考, 激發學生對文化生活的興趣;

(2)案例分析法: 分析感悟具體事例, 歸納新理念= 運用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引導學生聯絡身邊實際和日己的生活體驗, 加深對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n(3) 綜合探究法: 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增強互動, 提高學生求知慾o在國中階段, 學生對文化就有了初步的瞭解, 但是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刻認識, 對文化的意義、 作用還不瞭解D 因此在教學時, 要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經歷收集、 理資訊的過程, 讓他們去發現, 去感悟, 再提煉, 從而理解文化的內涵和作用口

在此學情的前提下, 主要有以下幾種學法=

(1) 自主探究法: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為本, 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 臼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讓學生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 因此, 鼓勵發現生活中與文化有關的現象, 切身感受文化。

(2) 分析歸納法= 學生通過對圖片感受和材料以及對生活中有關文化現象的'分析歸納材料所體現出的要點, 有利於提高學生們的分析歸納能力通過發現現象o

4、 教學過程

採用情景教學法,錢鍾書說過:“你不問我什麼是文化的時候,我還知道文化是什麼基你問我什麼是文化, 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麼了口” 引出文化是什麼這一疑問n 讓同學們進行思考討論n

經過五分鐘的匯入後, 將進入本節課的新課教學。

問題情景1

課件展示三組圖片o

引導學生分為從時間、 空間、 地域上來思考文化有什麼特點d

學生通過討論得出: 從時間上看, 文化現象無處不有客 從空間上看, 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從地域上看, 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問題情境2

課件展示三幅自然景觀圖片, 讓學生判斷屈於文化現象的是。

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得出: 文化活動是社會現象, 而不是自然現象。

課件展示= “狼孩” 資料, 讓學生判斷狼孩是否具有文化。

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得出: 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 不是犬生的, 也不是在後天自發形成的口 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 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 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 文化素養的形成, 離不開生活、 實踐和教育n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口

問題情境3:

給出兩幅藝術品和歷史文物的圖片。 並引導學生: 文物、 藝術品、 書籍、 光碟、網際網路中承載著大量的歷史和現實中的文化, 除此以外, 還衍生出了文化產業、文化產品o

學生結合課本得出: 人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 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o

由以上歸納出文化的特點

1、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2、 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o

3、 人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 人的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n

4、 本質: 是精神現象D

過渡: 讓學生思考, 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當我們看電視、 電影或者小說的時候, 被其中的某個場景感動的熱淚盈眶或者熱血澎湃, 這是為什麼n

案例探究2:

課件展示: 視訊于丹論 《子貢問政》

通過視訊思考討論得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而信仰就是文化的一種形式, 可見文化對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性d 這就是: 文化的力裡: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裡, 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 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d這種影響 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 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口 〔雙重性)

最後教師歸納小結

通過本次課我們學習了文化的涵義以及文化的力量, 知道了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 而不是政治現象、 經濟現象, 是一種社會現象, 而不是自然現象n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 對個人、 民族、 社會的發展有重大影響n 我們要從中體會文化的涵義以及發展文化事業, 特別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和意義q

說課稿範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綜合活動《變廢為寶》,這是“漂亮的海底世界”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汙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資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發明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發明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愛好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製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活動難點:

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資料製作漂亮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製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預備:

1、物質預備:收集製作玩具的廢舊資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資料製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預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肯定的經驗。

3、空間預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臺呈半弧形放置於幼兒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預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取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取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發明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製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採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愛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並在製作過程中學習合作,並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取了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發明條件讓幼兒參加發明活動,不僅進步了熟悉,錘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取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愛好。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資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資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進步”。為了讓幼兒對廢舊物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取了

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廢舊物變寶的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合作創做,交流分享。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熟悉,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取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愛好→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製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一)激發愛好(2分鐘)

“愛好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欣賞由廢舊物製作的作品,引起幼兒製作的憧憬和愛好。

(二)自由選材,合作創作(3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讓幼兒自己選擇資料,並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漂亮的作品。然後共同製作。

(三)動手製作作品(20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開始製作作品,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終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幼兒更好地發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鐘)

在最後幼兒作品的展示中,我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麼來製作作品。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進步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愛好,並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樂趣。相信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廢舊物他們會持著如何利用的想法,環保的意識也增加了。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以後也可以自己動手利用家裡的廢舊物品來製作其他的物品。

五、資源利用:

讓家長幫忙收集各種廢舊物。

六、活動預期成果:

1、讓幼兒在製作的過程中,進步同伴間的合作意識以及協商能力。並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嘗試運用廢舊物品發明新的藝術作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並讓他們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體驗發明的樂趣。

3、學會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進步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並學習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4、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情趣,並初步具有環保意識。

說課稿範文4

評委老師,各位同仁,大家好!現在由我來說課。我說課的題目是《采薇》。

首先,我來說一下教材

詩經》是人教版高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由《氓》和《采薇》兩張組成,我今天給大家說的就是《采薇》,該單元主要是鑑賞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

《采薇》以四言詩歌體的形式,以回憶的方式寫了被遣戍邊的戰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重章疊句手法的運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點。

第二,我來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處理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的“三個維度”,我將本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反覆誦讀,體會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詩歌的主旨。掌握重章疊句的藝術手法,用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鑑賞詩歌,本課的'重點是掌握重章疊句的藝術手法。鑑於要培養學生對詩經的興趣和提高其鑑賞能力,所以我安培用兩個課時精講。

第三,我再說說教學方法

教法得當,才能挖掘出學生最大的潛力,才能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結合。我認為這首詩最主要的就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反覆朗讀去體會徵人那種厭惡戰爭思念家鄉又奮勇抗敵的矛盾心理,通過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去鑑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誦讀法討論法 點撥法

這樣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學生為主題,尊重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最後,我來呈現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首先是匯入:和學生集體朗誦余光中的鄉愁,營造氣氛。

導語: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有融於血液的故土鄉情。今天就讓我們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源頭去體驗一下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請不同的同學自選章節朗讀,其他同學為其正字正音,老師指導重點字詞及朗讀的節湊。

並大體讓學生把握結構內容。

三:細讀賞析

討論重章疊句這一技巧在詩中的作用和好處

分組討論主人公對戰爭的態度及文章的主旨

鑑賞最後一章,各抒己見。

老師最後在大螢幕上打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和學生們交流

四:作業:課後閱讀《詩經》裡其他經典篇章,把自己喜歡的重章疊句找出來在班裡交流。

五: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明快,自然流暢。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完畢,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說課稿範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上冊的課程內容,內容以建築為教學題材,通過欣賞、製作教學活動,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以及基本的美術素養。

根據國中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依據新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A、知識目標:欣賞一些經典建築的形式美;瞭解紙質手工製作的一些基本方法;瞭解美術中常用的一些藝術語言等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一定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和評述能力,並通過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來進行學習與交流,培養學生一定的創新意識、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

C、情感目標: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化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自信心,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團結協作。

D、德育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一定的愛國主義情操,懂得尊重先民的藝術成果與勞動成果,理解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逐步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依據新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A、教學重點:建築藝術形式美。

B、教學難點:建築與音樂的關係。

二、說學法:

我校是一個農村完中學校,學生一般的時間都會花在他所謂的主科身上,但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所以本節“造型·表現”課主要採用感受美——瞭解製作方法——實踐製作——分享成功喜悅等環節,發展學生的評述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讓學生在玩中學。讓學生在一種寬鬆的情景下學習,自發地產生探知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三、說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探究學習、啟發式與談話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為有效地實現教學方法,我主要採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之所以採用這幾種教學方法的原因,是因為我想通過這幾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學會參與學習的能力,實現“先學後教”的理念。

四、說教學過程:

匯入:播放經典建築圖片,配合適當的音樂,營造課堂氣氛。

第(一)個環節——欣賞與評述:

請同學簡單評述所收集到的建築圖片,主要是讓學生在沒有上課之前先去了解一些有關建築方面的知識。有時一些知識不一定要全部集中在課堂上講,而且我們課堂上所講的內容也不一定講得很全面,讓學生多接觸一些知識很有必要,此中可以培養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提高。

通過老師的開門見山(歌德——凝固的音樂)可以揭開課題神祕的面紗,讓學生了解本課學習的主要方向。

通過兩個提問,“你們在建築上看到了哪些節奏?”、“你們是如何欣賞建築藝術的?”,層層引導進入課題的重難點,通過這樣的師生對話,形成一定的師生互動,以期提高課堂的氣氛。

第(二)個環節——製作方法:

讓學生了解利用紙質盒子或飲料罐通過重新設計製作出建築物的方法。對這個環節的處理上,主要通過提問與討論綿形式出現,不直接給出答案,因為這樣的`紙質手工製作,學生已有一些原有知識,現在提問只不過是讓學生回憶或再現其製作的方法而已。

第(三、四)個環節——藝術語言、教師示範: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學,或通過小組討論後解答問題,從中老師進行提示與總結。

·為了體現作品的藝術性,我們在製作地時候應考慮哪些藝術語言?可以舉例說明嗎?

·誰能從老師製作的這座房子,談談它採用了哪些藝術語言?

·有誰聽到了音樂?

·有誰看出我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一系列問題的提出都是在引導學生將前面的知識得以回顧。通過一定的示範,可以使老師所要傳達的資訊表達得理明瞭一些。

第(五)個環節——學生嘗試:

請同學將收集到的盒子,罐子進行一定的製作,讓它變成一座建築物。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將所學知識得以消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

第(六)個環節——作品評價:

展示學生的作業,讓學生談談創作理念、成功之處或不足。

第(七)個環節——課堂延伸:

教師將作業貼上在板上,加上樹、花、草……,讓它變成一個小區或學校。

同學們回家也可以把本組的作業進行一定規劃、製作出一個小區或一個學校的效果作品。

第(八)個環節——課外延伸:

將各組的作品進行一次評比,並進行展覽。

說課稿範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掌聲》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掌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克服憂鬱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自信開朗的故事。

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讀來十分感人。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年級階段學習目標及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猶豫、憂鬱……”的意思;並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詞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讀,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小英在掌聲前後的情感變化,理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鼓勵和關愛的。

教學難點:通過感悟語言,揣摩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小英的心理變化,從而感悟掌聲的內涵。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以“掌聲”為突破點,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為人師者,教法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無舟則望洋興嘆;教若登山,教法如繩,無繩則見山徒呼。可見,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基於設計理念,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著眼於“情”,紮根於“讀”。我主要採用“悟讀法”“讀書指導法”“啟發法”。陶行知曾說過“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體會法、聯絡生活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字詞回顧,巧妙匯入

匯入語:上節課我們已經完成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習,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指導了書寫,並初讀了課文,我們認識了一位新同學小英,那麼這節課讓我們去和小英交個朋友,深入瞭解她,好嗎?

1、學生聽了老師範讀後自讀課文。

2、選取了“小英殘疾”和“小英變化”的三個標誌性句子,同時考察學生重點詞語和多音字的掌握情況:

(1)因為小時候生病,一條腿落下了殘疾,她不願意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

(2)、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3)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個問題: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麼樣的嗎?由此引入教學過程的下一步: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這個環節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悟讀音、用法,指導朗讀。在不露聲色的朗讀指導中,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脈絡。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要學會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內容,不要生硬提拉與代替,而是準確把握學生現有的位置,設立一個腳手架,引導學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孩子們讀第一段,並且提問:哪些詞語中你們感受到英子內心的憂鬱?(默默地、早早地)。並且適時地創設情境:當同學們在操場上快樂遊戲時,英子卻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當同學們還走在上學的路上時,英子她已經早早地來到了教室;下課鈴響了,她卻要——最後一個離開,感知英子內心的自卑,並指導學生讀出憂鬱自卑的小英子。(板書:自卑)

接著我接著引導:後來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創設情境:原來的英子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現在卻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以前英子害怕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現在卻讓同學們教她跳舞(英子現在變得開朗和自信)(板書:開朗自信)

是什麼讓英子有這麼大的變化呢?(同學們的掌聲)

【在這個過程中,暫時跳過了文字中表現“掌聲”的段落,對教材的重組意在達到這樣的效果——小英的前後變化構成了強烈的情感衝突和矛盾:究竟是什麼使得那麼憂鬱自卑的小英變得如此自信開朗?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股強大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學生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文字的核心部分。】

(三)聚焦“掌聲”,感悟內涵

兩次“掌聲”背後的意義分別是什麼?

1、畫出描寫掌聲的句子。

2、角色體驗:“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呢?”,表達出自己對掌聲的體會,充分展示感悟的過程。

3、想象說話:“聽到這樣的掌聲,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說些什麼呢?”讓學生的思維、情感在反覆的朗讀、品味和相互啟發中,逐漸清豐富起來,真正懂得“掌聲’的內涵就是“愛”。

4、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讀最後一種自然段,並嘗試背誦。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朗讀是貫穿始終的。在經過品析詞句,創設情境體會人物心情後,讀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聯絡實際,延伸情感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體現本課的主題“愛”,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說課稿範文7

一、教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因此,人教版小語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則以愛國情感為主題選編了《歡慶》、《北京》、《我們成功了》、《看雪》四篇課文。《我們成功了》這片課文緊接著《歡慶》、《北京》之後,非常具有時代感,生動地再現了北京申奧成功那天舉國慶祝的情景。

二、目標

北京申奧成功,是整個中國的成功。我們贏了,不僅是北京贏了,申奧贏了,更是中國贏了,中華民族贏了。 多年的期盼終於實現了,那是怎樣的激動人心啊! 我們要在課文優美、簡潔的文字中去感受這樣無以名狀的喜悅與歡樂、成功與自豪!

為此,我們圍繞著課標提出的三個維度為本課第二課時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知識:複習詞語,讀懂課文。

2、認知: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體會一些重點句段的含義培養自主積累和運用語言的習慣。

3、 情感: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針對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強、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特點,我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讀書、合作貼圖,自主地探究句子內涵,在小組競賽的過程中體驗團結就能成功,同時利用多媒體CAI課件把學生帶進舉國慶祝的現場,去體驗那發自內心的激動、歡樂與自豪,並走進建設中的北京奧運會場,激發“我為奧運出力”的願望,為實踐活動做好準備。

四、教學流程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貴在用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 誠如葉聖陶先生所言:“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因此設計“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合作探究——深入感悟——延伸展望”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1、在情境中營造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在簡單的複習提問之後,教師深情並茂地述說:“這是我們從未有過的成功啊,這意味著到2008年,世界各個國家的人都要到我們自己的祖國北京來參加四年才一次的奧運會啊!”強調在自己的祖國,這能使學生的愛國情感油然而生,體會北京能申辦奧運是多麼光榮、自豪的事情,體會這成功來之不易。緊接著播放晚會現場的課件,聽著倪萍主持深情的話語,孩子們很快進入了情境,感受著現場的歡樂與激動,為理解課文主旨做了鋪墊,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接著,教師以複習詞語為載體,評比讀得最好的小組,提出小組競賽學習的要求營造出團體競爭的氛圍,使學生不甘落後,以一種積極的狀態去進行閱讀。

2、 在引導與合作中體驗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在第一段的學習當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讀文,讓學生在觀察圖片之後談談自己看到的。直觀形象的媒體,讓學生立刻體驗到人們的喜悅溶於北京城的每一絲空氣,“北京變成歡樂的海洋”這句話的含義就不言而喻了。這種圖文並茂的學習方法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當出示與第二、三自然段相關的圖片後,孩子們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張暢所欲言:“我喜歡第一張,有許多人相互擁抱,激動地流淚。”“我喜歡第二張,很多人來到北京的街頭揮舞國旗呢。”這樣的說話練習,既瞭解了文中所描寫的場景,又使孩子們在貼圖比賽中能夠準確貼圖。

貼圖的過程,也是學生合作讀書、自主體驗的過程。讀讀書、找找圖、你讀我貼,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愉快學習著。在指名彙報後,“還有哪些小組貼對了?”學生紛紛舉手。初次的合作,讓大多數學生都取得了成功。在學習過程中親身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並從圖文並茂的學習材料中再次直觀形象地感受到文字所表述的人們的喜悅與激動。

在後來朗讀競賽中,仍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主動地讀書,並進行評比,始終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發自內心的歡樂。這樣就能不著痕跡地解決本課的一個重點。

3、 在探究中深入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閱讀教學就是學生自主閱讀、自我感悟的過程。第二、三自然段的'學習,教師仍讓學生自己充分閱讀,並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有意識地自主探究文字所蘊含的歡樂與激動、喜悅與自豪的情感。

比如,“人如海,歌如潮”,“相互擊掌,相互擁抱,任激動的淚水流淌”這樣的重點句子都是學生自主閱讀後提出來的,並在一次次的朗讀比賽中深深感受到人們出自內心的喜悅,喜極而泣的淚水是因為多年的期盼終於好夢成真,出自深深的民族自豪感。自始至終,學生都處於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中。在閱讀之後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再讓學生看看人們慶祝的歡鬧場面,那震撼人心的歡呼,那喧闐的鑼鼓聲,一再讓學生體驗到深深的自豪感、民族情,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滲透中提高學習效率。就像課標中提到的,“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讀出每字每句所蘊含的情感,這就解決了另一重難點。

4、 在展望中延伸昇華

新的課程理念之一,提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努力建設開放的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為此,在整體閱讀理解之後,教師再次運用多媒體技術,把學生帶到了建設中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振奮人心的配樂,寬敞獨特的賽場,從視覺、聽覺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思維。“我要去北京!”“我要去踢球!”他們低聲驚歎,紛紛站起表達自己的願望,這樣做開闊了學生視野,併為下節課收集資料,“我為北京奧運出力”的實踐活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本課教學通過多種教法和學法地巧妙結合,加上貼會徽的別緻板書,給學生創造一個合作學習、自主體驗的空間,使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身心愉悅地完成學習目標。

說課稿範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幼教中心的孫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小猴賣圈》。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說重點難點、說活動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這六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故事是幼兒語言教學的一種形式,通過具體的形象、有趣的情節,優美的語言吸引著幼兒,並使幼兒從中受到教育和感染。運用故事教學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活躍幼兒的思維。《小猴賣圈》這個故事圍繞“○”這個圖形,以售貨員小猴和顧客的交往為線索展開,通過小猴一次次猜測圓圈的意思,不斷激發孩子們探索和思考的熱情。故事裡的小猴形象生動,故事的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和興趣需求。這個活動始終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用“猜”和“想”緊緊抓住孩子們的思維,激發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和學習講述語句的興趣,讓孩子在遊戲裡愉快、自然地學習。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 “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以上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將活動目標制定為:

1、能理解故事內容,猜出小動物要買的圈是什麼,並練習描述事物。

2、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圈,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1、說活動重點:

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完整的傾聽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故事的大概內容。在分段聽故事中,逐步引導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猜出小動物要買的圈是什麼。

接著,教師運用巧妙地語言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引導他們發現生活中的圈,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能力。

2、說活動難點:

中班幼兒喜歡用語言與同伴交流,但說完整話的習慣不好, “練習描述事物”這個目標,要求幼兒不僅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還要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準確,這對中班幼兒現有的語言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所以我把“練習描述事物”這條目標確定為教學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

①為了便於孩子理解故事,我將教材中畫冊上的故事圖片製成了幻燈片。

②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參與到遊戲中,我進行了場地佈置“小猴超市”。超市裡商品齊全,可供幼兒自由挑選,而且這些商品是老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來源於幼兒生活,易於幼兒表達。

③為了增強購物的真實感,我為幼兒精心設計了“小猴超市的購物券”,並且人手一張。

④此外,還有故事錄音帶、小猴的頭飾一個。

2、知識經驗準備:

①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形狀是“○”的物體。

②幼兒有購物的社會經驗。

五、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要以互動、開放、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正如新《綱要》中所說:“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教法主要有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

直觀法:中班幼兒的思維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教師結合幻燈片以及故事錄音可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提問法: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和傾聽,啟發幼兒積極思維。

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遊戲,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用語言描述事物,參與度達到了100%,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除了以上教法我還運用了教具演示法、談話激趣法、示範法、賞識鼓勵法等。

2、說學法

學法主要有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活動中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使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觀察法: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精美的幻燈片、傾聽故事錄音直接獲得印象。

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運用準確完整的語言對事物進行描述,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從而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遊戲練習法:幼兒在小猴超市的遊戲中,練習描述事物,充分體現新《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分四個環節進行:“談話匯入,激發幼兒興趣”、“理解故事《小猴賣圈》”、“生活中還有哪些圓圈圈”、“遊戲:小猴超市”。

1、談話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活動一開始我便運用了“談話激趣法”設計了開場“最近呀,小猴開了一家超市,在他的管理下,超市的生意可紅火啦!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呢?”此時, “小猴超市全景圖”出現。我提問“超市裡有哪些商品什?”這樣可以讓幼兒對故事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接著話題一轉:“咦?為什麼每位小顧客手裡都拿了一張圓圈圈的卡片?他們究竟要買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聽個小故事吧!”引出故事《小猴賣圈》。

2、理解故事《小猴賣圈》

首先,幼兒在觀看這幅圖的同時,完整欣賞一遍故事,讓幼兒對故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提問:“你們知道小顧客要買的圓圈圈是什麼嗎?”之後我鼓勵幼兒大膽回答,老師暫時不做評價,而是鼓勵並引導他們在第二次聽故事的時候要更加仔細、有目的的去聽,並自己去驗證答案。

接下來,我引導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錄音至“歡歡高興地走了”,同時“歡歡買‘○’”的幻燈片出現,並進行提問:歡歡買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誰還來學一學歡歡的話?在老師的一次次鼓勵引導下,孩子們不僅說出了歡歡買的是游泳圈,而且還會用歡歡的話說“我要用它學游泳。”

接下來麗麗買圈圈、奇奇買圈圈兩段故事內容,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引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於此時孩子們有了一定的傾聽經驗,而且聽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於是我我將憨憨、樂樂買“○”兩段故事內容連續播放,這樣不僅加深了難度,也節省了時間。

在這一環節中,不僅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而且幼兒通過仔細觀察、思索更進一步理解了故事內容,語言能力得到了提升。

3、生活中還有哪些圓圈圈

“其實不光在小猴的超市裡有圓圈圈,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的圓圈圈。”

“比如:有一種你們最愛吃、也是經常吃的小食品,它就是一個個的小圈圈,香香的、脆脆的,你們猜這是什麼?”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是洋蔥圈,老師的例子不僅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而且也為幼兒描述事物起到了一個示範作用。

接著引導幼兒說說幼兒園,小朋友的家裡及一些公共場所有哪些圓圈圈。孩子們的回答達到了高潮。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我給了孩子一點點自由的時間,讓幼兒和身邊的小朋友交流。正如《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這時,每個孩子都張開小嘴巴說了起來,就連在集體面前最不愛表現的小朋友也和身邊要好的朋友交流起來。

4、遊戲“小猴超市”

新《綱要》中說“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根據《綱要》的精神我設計了“小猴超市”這個遊戲。

“最近呀,小猴的超市又進了好多好多新貨,不僅有圓圈圈,還有許多別的東西呢。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到小猴的超市去購物呢?”此時,孩子們購物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在這個時候給他們講解遊戲規則,他們會全神貫注,“噓!我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小猴超市的東西不要錢,只要有小猴超市的購物券就行了,待會小朋友去買東西的時候,也要像故事中的小顧客一樣,不要說出東西的名稱,只要說清楚你要買的物品有什麼用途或是什麼樣的,小猴就會賣給你想要的東西。”

遊戲開始,配班老師戴好小猴頭飾當售貨員,老師先請3名能力較強的幼兒拿好購物券到小猴的超市購物,如:想買小汽車的幼兒會說“我想買一個有四個軲轆能到處跑的玩具。”這既能起到示範作用,更能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熱情。“剛才這幾位小朋友說得特別好,小朋友去買東西的時候,也要向他們一樣,把話說清楚,說完整,還要有禮貌、有秩序。”老師簡短的幾句點評,不僅是對前幾名幼兒的肯定,也對大家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

由於顧客人多,我提議請買完東西的小朋友去給小猴幫忙。就這樣孩子們拿著購物券去購物的熱鬧場面開始了。老師巡迴指導時提醒後面的幼兒想好買什麼,怎樣對售貨員說,也提醒買完東西的幼兒把自己買的好玩的好吃的,和同伴一起分享,並進行交流。

“小猴超市”這個遊戲,是本次活動最大的亮點。它是語言與社會活動的整合,是現實生活的再現。不僅滿足了幼兒遊戲的慾望,讓幼兒在遊戲中真正運用了語言,而且也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語言活動,幼兒在豐富多彩、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中擴充套件了知識經驗,提高了語言能力。在活動中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僅想說,而且敢說、喜歡說。很好的完成了教育目標。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爭取更大的進步,也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我的說課完畢。

謝謝大家!

說課稿範文9

  一、說教材

《將相和》,這課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課文中講了三個故事,分別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本課講的是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描寫,讚揚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品質以及廉頗勇於改錯的精神,同時讚揚了他們二人的愛國思想。

二、說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和”的變化過程。

3.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4.感受人物形象,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和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三、說教學重難點

感受人物形象,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四、說教法

自主學習法,討論法,點撥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匯入。

(二)朗讀“負荊請罪”的部分,交流討論:

1.廉頗得知藺相如被封為上卿時,說了哪些話?

2.他心裡是什麼的`滋味?你是怎麼知道的?

3.“爬到我頭上去了”指的是什麼?從“爬”字還可以看出什麼? 4.對廉頗的這種說法、態度,你有什麼看法呢?

5.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他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說的?為什麼?

6.廉頗聽到藺相如的話他是怎麼想的?又是怎樣做的?表現他具有這樣的品質?

7.假如趙國只有藺相如或者只有廉頗會怎麼樣呢?

8.想象他們見面時會說些什麼?

9.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

10.小結“負荊請罪”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11.學了這個故事,對你有沒有啟發?

(三)總結全文。

1.理解“和”的變化過程。

2.體會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

3.總結學習方法。

(四)拓展延伸

1.動筆寫一寫同學、朋友之間團結友愛的事,要寫清起因、經過和後果。

說課稿範文10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中的《青蛙看海》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話故事,敘述張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後來在蒼鷹的指點下,在松鼠的鼓勵下,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完了所有的臺階,最後終於到達了山頂,看到了大海,針對課文特點,結合本人承擔的課題,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識字,夯實基礎

識字是讀寫的基礎,識字太少,讀書,寫話必將遇到很大困難。低年級段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識字寫字,面面廣量大的“隨課文識字”是知識教學中的“重頭戲”。我們知道一個字(詞)的意思是隨著語言環境的確定而最終得到確認的,要在短短几十分鐘的課堂上讓學生認識,會寫那麼多的生字,對於每一位低年級老師來說都應該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寫應該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的過程,因而在教學時,我始終抓住識字教學不鬆手,如在複習環節中認讀的“蒼鷹、一雙、登山……”等詞都是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認讀,目的是讓學生再次讀準生字的字音,再現它們的字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一雙( )”,旨在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雙”這個量詞,對於“善跑”、“展翅”這些新詞,對於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不太會使用,因而採用了課文中現有的規範用語,事業幫助學生來積累片語,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這引起生詞,(2)在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則是側重了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在語言環境中較好的理解生詞的意思,如理解“失望”,學生肯定無法用語言來描述,而把它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而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須要登上山項,可它又覺得自己上不去,所以它感很失望,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3)在學習生字環節中,再次把這篇課文中所有要求會寫的生字進行認讀,目的是考察、學生在脫離了語言環境還能否認出這些生字,這樣識字教學貫穿於整個閱讀教學之中,也是使識字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但使更多的學生去主動識字,鞏固識字效果,夯實基礎。

二、誦讀體味,增強體驗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閱讀教學首先是要求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而我們使用的教材用語言描寫的形象,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得以展示,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逼真,具體富有感染力。我們在這一環節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如在讀青蛙和蒼鷹的對話時,抓住“天哪,這麼高的'山!”“我沒有……也沒有……”來體會青蛙當時的畏難情緒,教學時,我採用了圖文結合,先讀正確,既而指導讀懂,在此基礎上讀好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創設情境,強化能力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鍛鍊學生積極參加討論,讓他們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能做到認真聽別人講話,能用普通話比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在教學中,我針對本課的特點有意識的設計了幾個說話的訓練點。(1)在複習環節中,設計了“初讀了課文,你瞭解了課文哪些內容”,目的是檢查學生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程度。(2)另外一個說話的訓練點,就是在讀到“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臺階,到達了山頂”時,“青蛙終於到達了山頂,它會說什麼呀!”因為有了前感悟課文內容的輔墊,青蛙從失望到充滿信心,一級一級地跳完了,所有的臺階學生也是有感而發了,因而說出了“我疑義於看到大海了!”“大海真美呀!”……我想,針對每篇課文內容的不同,設計相應的說話訓練點,對於提高低年級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一定是受益匪淺的。

說課稿範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過程與方法:

在討論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師:剛才我和同學們聊天時候,發現你們已經通讀了《給予的故事》,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理解給予這個詞的?(板書:給予)

2.(答不出)給予到底應該怎樣理解呢?

(答出)同學們讀得很認真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給予的故事》,(補充板書:給予的故事)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師配樂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受到了什麼啟發?

1.自讀自悟。

1)出示自學提示,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提示來學習這篇文章。

溫馨提示:

結合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讀、思、圈、注、議,談談你對“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這句話的理解。

(讀給學生聽:結合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體驗,就是把課文的內容與我們同學生活中相同的事情結合在一起,通過讀,小聲的讀課文,思,開動你的腦筋,思考問題,圈,拿起筆,把你認為的重點字詞句畫出來,注,把你對所圈出內容的理解寫在旁邊,議,把想法在小組中和同學交流一下,如果你有了新的感悟,就趕緊補充到書上)

2)學生自學。

老師巡視,指導按“讀、思、圈、注、議”的方法自學。

(在自學中如果需要老師幫助的,請舉手示意)

3)小組交流。

(沙漠中的環境,告訴學生重點在那個人的一步一步的行走,不放棄希望。

抉擇,讀出艱難的抉擇,那幾句話。

奇妙的.靈感,是什麼,是一種冒著犧牲自己的危險,也要試一試為更多的人找到生命之水)

師: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順著學生,不管學生回答什麼)引到他是在什麼樣的處境中面臨生死的抉擇。

(如果學生不能直接找到那句話,而是說了自己的語言,就引導一句: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師:請同學們想象著讀一讀。

(找一個學生讀一讀)

師:他的堅強,永不放棄求生的希望,支撐著他一步一步的向前。命運之神沒有拋棄他,這時他看到了一絲希望,是什麼呢?

(木屋、水壺、汲水器、紙條)(誰還有補充)

(出示紙條上的話:“要先把這壺水灌進汲水器,才能打出水。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壺裝滿水。”他小心翼翼地開啟水壺塞,發現水壺裡果然有滿滿的清水)

師:(學生讀)現在他的心情怎麼樣?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果然)

(驚喜,激動)

師:同學們,體會著讀一讀。(生讀)

師:誰來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

師:水壺裡有水,證明了紙條上的話有一部分是真的了。這時我們的主人公面臨了一個很艱難的抉擇,是什麼呢?

生:是不是該按紙條上所說的,把這壺水倒進汲水器裡?如果倒進去之後,汲水器不出水,豈不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嗎?相反,要是把這壺水喝下去,就會保住自己的生命。

(指導學生讀出艱難的感覺來)

師:是呀,生死就在一念之間,這的確是個艱難的選擇。他做出了怎樣的抉擇呢?

(把水倒入,按紙條上的話做)

師:是什麼促使他這樣去做呢?

生:一種奇妙的靈感給了他力量,他下決心按紙條上說的做。

師:我有些困惑了,是種什麼樣的靈感給了他如此大的力量,讓他把生死置之度外?

(試一試,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人)

師:冒著犧牲自己生命的危險,也要試一試,為更多的人找到生命之水,這是何等高尚的品質呀。當他把水壺裡的清水倒入汲水器,繼續抽水時,果然,汲水器中湧出了泉水。他通通快快地喝了個夠。

(果然,汲水器中湧出了泉水。他通通快快地喝了個夠。)

師:這時主人公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你體會到了什麼?自己讀讀。

(驚喜,喜出望外)

師:那你就體會著讀讀這句話。

(找兩個學生讀)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主人公說些什麼?

師:這位主人公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所以他在紙條上加上了幾句話:請相信我,紙條上的話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這是主人公的肺腑之言,誰來讀一讀他加上的這幾句話?

(請學生讀)

師:我們與主人公一起經歷了這個艱難的抉擇,共同體會到了給予的幸福和快樂。此時此刻,你們想在紙條上加上一句什麼話呢?

(出示我想加上——)

.是呀,有句話叫付出永遠比索取快樂。此時,我也有很多想給予同學們,

一束花

一句話

送去的是溫暖

表達的是關愛

伸出你的手

別人握主的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別人感受的就是陽光

希望同學們可以永遠的記住一句話:“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同學們,時間有限,我們只好與《給予的故事》說再見了,還會有新的故事去引導我們怎樣做人的。

希望同學們可以永遠的記住一句話:“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板書設計:

15.給予的故事

第一種選擇:喝光水

第二種選擇:按紙條上說的做

說課稿範文12

一、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根據《資訊科技基礎》教材的簡報部分進行設計的。學生在前面的課程中已經學習了插入圖片、藝術字、文字框、動畫效果、切換效果等PPT的基本操作。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超級連結的認識和應用,更好的使用幻燈片,到達放映效果。通過由七色花來許不同的願望,不僅引發她們的學習興趣,更讓她們有了一份責任感和感恩的心。

二、 學情分析

PPT這個內容有一部分同學已經在國中的學習中有所接觸,所以學生們的掌握情況都不錯。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把之前的基本操作都掌握了,並且能夠進行簡單的運用。10學前4班的學生學習熱情大,每節課都能積極參與,但是由於來自不同的國中,所以在計算機操作、理解能力,創作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各個水平參差不齊,所以針對這種情況也設定了分層任務。

三、 教學任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超級連結的各種操作

2.動作按鈕的設定

3.超級連結顏色的設定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景引入,自身思考和教師引導,學習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七色”不同的願望,使學生向朋友、家人以及社會抱有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也使她們通過這個的形式,喚起她們一份責任感和感恩的心。

四、 教學重點

掌握“超級連結”方法,能利用“超級連結”的功能實現簡單的互動。

五、 教學難點

正確設定超級連結和運用超級連結。

六、 教法分析

資訊科技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以“任務驅動法”為主,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從而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探究——合作——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本課教學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七、 學法分析

本課程由以一個通話故事為開頭,這樣的情景引入會比較令學生感興趣。通過思考和教師引導來層層深入本節課的內容。這次的任務是一項綜合任務,在之前的課堂教學中,已經讓學生們製作了“我的七色花”簡報,為本節課的內容做了一個鋪墊。

在本節課中最突出的一點是由教師引出問題,但是有學生自主思考並得到答案。通過教師和學生演示到達教學目的。在任務過程中,通過設定分層和小任務,使學生能獨立完成並掌握操作技能。在學生操作時,教師及時下去發現並解決問題。

在課時的最後,通過展示不同學生的作品,使大家能交流自己的`願望。不僅可以使同學之間相互得到啟發,更能使她們得到學習的滿足感。

八、 教育教學效果的預測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安排,應該基本能達到預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但是每堂課中總存在一些不可預知因素,學生之間的水平能力差異也造成了教學時間比較難以把握。

僅從一堂課上要學生理解並能熟練掌握超級連結的應用還是有困難的。只能通過這樣一個專案的實施,引起學生興趣,並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加以鞏固。從最後的情感目標來看,僅僅是一節課的引導肯定是不夠的,這也需要長期、堅持的教導。

說課稿範文1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生活不能沒有他們”中的第二個主題《阿姨叔叔辛苦了》。

一、教材分析

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勞動者的默默奉獻,但是,21世紀的兒童並不明白這一點,他們往往認為他人為自己服務是理所當然的,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勞動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 ,以及人們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依存關係,激發他們尊重並感謝勞動者的情感 。因此,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白要用行動感謝勞動者。

2、讓學生明白尊重勞動者就要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其中“懂得尊重勞動者的勞動”是教學重點。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我設計了活動二走近勞動者。選擇與孩子最密切的農民工作為突破口,通過交流調查資料、引導動手計算,暢談切身體會等環節,幫助學生建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辛勤付出,我們要樹立這種勞動者勞動的情感意識,從而有效突出教學重點。

“能發自內心的用行動表示對勞動者的謝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活動三:感謝勞動者。本環節克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空談理論做法,引導學生從細微瑣事中明白事理、學會感恩,通過組織討論,讓學生辨證認識何謂最有價值有意義的答謝,將學生認識上升到一個高度,從而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走入社會”為切入點,根據本課特點,我採取了體驗法,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多媒體運用等多種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實地觀察,訪問等活動,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受。

三、教學流程

課前佈置學生觀察身邊普通而又忙碌的勞動者,我組織學生談論有關“生活中有哪些為我們服務的人?”“他們是怎樣工作的?”等話題。引導學生組成小記者團,在家長的帶領下,到現場(電業工人架設線路、郵遞員送信、農民在農田裡耕作、醫生在看病)實地參觀、採訪,親身感受到叔叔阿姨工作的辛苦,體會到我們生活的方便是因為有許許多多服務於我們的人。並用表格、日記、拍照的方法記錄下來,目的是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感受勞動者的付出,激起他們的感恩之心,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課堂上,我設計了以下環節與學生交流

活動一:尋找勞動者

上課伊始,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課前老師已經安排你們去調查、尋訪身邊的勞動者。從反饋的`資訊看我們每位同學都與身邊的勞動者進行了親密接觸,一定對他們的情況有了深入的瞭解了。那我有個問題要問你們了,除極特殊情況外,凌晨三點,還沒有睡覺的同學請舉手?那你們知道此時誰還在工作?

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彙報他們課前的調查所得。從而進入第一個環節尋找勞動者的教學。在學生調查彙報後,我補充展示自己調查的情況。

活動二:走近勞動者

1、教師敘述:在眾多勞動者中,有一個特殊的人群格外引人關注,他們離開世代居住的黃土地,來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稱呼他們——農民工。在你調查的物件中,有哪些是農民工,他們的工作、生活狀況是什麼樣的?學生根據自己所見、所聞,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我出示農民工的資料。我希望學生能夠明白辛苦不僅是工作中的,也是生活中的。

2、學生髮言: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父母外出務工的辛苦事例。

3、動手計算:辛苦的不僅是農民工,還有千千萬萬的其他勞動者。接著我引導學生穿過農民工,將視野投向更廣大的勞動者群體。指導學生算一算,通過計算,讓學生感受到每天勞動者的工作量,看似不起眼,實際是那麼勞累。

4、彙報交流:沒有了這些勞動者,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模樣呢?思維靈活的學生能夠迅速的回答這個問題。為了啟發其他學生的思維,我出示一組圖片,要求學生觀察思考: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相信學生看後都會明白:這是因為沒有清潔工人造成的。再發散學生的思維:如果沒有了其他勞動者,我們的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模樣呢?此時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談到沒有了農民,沒有了司機,沒有了印刷廠工人……

活動三:感謝勞動者

活動意圖:第一個活動和第二個活動都是為“感謝勞動者”做鋪墊的,讓學生用各種形式感謝勞動者才是本課的落腳點。

1、在這個活動中,我先告訴學生,既然勞動者這麼辛苦,我們就應該對他們說聲謝謝。再讓他們思考:我們該怎樣表達自己的謝意呢?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情觀察,抓住每一個瞬間及時表達我們的謝意:當餐廳的服務員為你端上一杯熱茶時;當售貨員為你服務時;當郵遞員把信件送到你家時……

2、思考:到底什麼樣的表現才是對勞動者最好的答謝?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我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再全班交流。學生交流時,我相機出示學生在調查採訪中的錄象,讓他們琢磨勞動者的心聲。在這個回顧與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頓悟:感謝勞動者不僅是一聲謝謝,尊重勞動成果才是對他們對他們最好的尊重。於是我出示:不挑食是對農民的尊重;不亂扔紙屑是對清潔工人的尊重;好好學習、遵守紀律是對老師最好的尊重…

3、聯絡實際: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4、製作賀卡:同學們,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用自己的行動表示對勞動者的感謝,也可以在屬於勞動者的節日裡送上祝福。“五一”勞動節即將到來了,你打算如何表達對勞動者的真誠的謝意和真摯的祝福呢?討論後,指導當場製作賀卡或者禮物,並指名動情的讀讀自己寫的祝福語。

課後延伸:

1、利用三分鐘時間讓學生把自己感受記錄在46頁的“我的感想”這個欄目中。

2、教師結語:在生活中我們處處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學會感謝,一個眼神、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個動作,無處不閃現著愛的火花,讓我們將這份愛不斷傳遞,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生活中將處處充滿親切的問候和真誠的感激,讓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充滿愛的和諧家園中生活、學習!

算一算

1、送液化氣工人

一瓶裝滿氣的罐子重31公斤,每天送10罐,他要背( )公斤。

2、送桶裝水的工人

每次送水爬4層樓,一天送20桶水,他要爬( )樓。

3、環衛工人

每小時彎腰300次,撮300堆垃圾,2小時彎腰( )次,撮( )堆垃圾

4、巡警

每小時走2公里,每天8小時走( )公里

5、門面接待員

每小時問好或送客說40次,每天工作8小時說( )次

6、教師

每本作業批5個紅勾,每天批改100本作業批( )個紅勾

7、搬運工人

一袋水泥重50公斤,一次搬運20袋水泥上5樓,要搬( )公斤

8、你還了解到其它行業的辛苦嗎?

說課稿範文14

一、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力圖以創新為內涵,以想象畫為形式,以教材為基點,以《漂亮城堡》為依託,豐富和拓展富有創意、操作有效的繪畫課堂教學新形式,並突出三個“有利於”:

1、有利於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培養學員對美的表現能力。

著名的現代教育先驅蒙臺梭利主張讓孩童透過感官教育來發展智力,並強調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工具。她相信兒童獲得自主學習的快樂後,便能產生學習興趣。本課努力嘗試讓孩子用多種工具材料表現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城堡,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2、有利於發展學員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通過造型、色彩和音樂進行思維的。美術課的優勢就是可以更多地讓學員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並不只是提供抽象的符號。本課以大量的城堡資訊,為學員感知物體形象,拓展思維提供媒介,使其能在豐富的直觀表象刺激中擴張思維。

3、有利於促進學員個性化的發展。

美術課應特別重視學員的個性發展,鼓勵學員在創作過程中展現自己獨特的個性,畫出奇思妙想的作品。美術教育必須為培養孩子創新精神和創造意識提供最適宜和最寬鬆的環境。

二、教材分析:

現代化的建築日新月異地映入孩子們的眼簾,富有民族和傳統特色的本土建築感染著他們,而神奇、夢幻的童話以超現實的形式為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敞開了自由遐想的空間,所以本課要求他們在對各種各樣城堡感知、回憶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城堡,從生活中發現美,又超越生活地表現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各種基本型,會用大小不同的形狀和各種色彩概括、組織、裝飾建築物。

(2)、過程與方法:拓展思維,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和創意表現的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建築物不同形式的美及其與生活的關係,體會了解建築物的文化內涵,激發學員美化生活的願望。

四、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最能體現課題目標的部分就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部分,抓住重點就能在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及順序,而一般重點部分往往也就是難點所在。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1)、重點:感受城堡的外型美感,引導學員大膽想象、創作

(2)、難點:想象並表現出富有創意的“漂亮城堡”。

五、教具:

以不同方法表現城堡的範畫作品四幅,著名城堡圖片和兒童優秀繪畫作品若干幅。

六、學具:

黑色馬克筆、銀筆、油畫棒、水粉筆;彩色卡紙、刮畫紙、水粉紙;水粉顏料等。

七、課時:

3課時

八、學情:

興趣是學習繪畫的原動力,本課的教學主體是普遍年齡在6至7歲,基本處於幼兒園大班這一認知程度的中級班學員,他們相對於初級學員思路更廣,思維更活躍,而且歡迎更新穎,更有趣味的美術活動形式和內容,他們敢動手、愛提問、好奇心強,樂於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我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去激發孩子的繪畫熱情,抓住學員的心理,有效地駕馭了課堂。

九、教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學員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及認識規律,我採用以下的方法:

1、情境創設法:課始,利用懸念匯入、故事描述和直觀形象的電腦畫面,把學員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

2、提問法:在本課教學中,多問學員幾個為什麼,啟發學員思考,因為沒有問題,沒有思考就得不到思維的發展,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學員的思維發展。

3、發現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員通過自己的頭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員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4、啟發誘導法:分析城堡的組成形狀,啟發學員生活中任何東西都可以變成城堡,解放學員的大腦,讓他們大膽想象,解放學員的手,使他們放手錶現,解放他們的嘴,讓學員表達自己的意見。

十、學法:

“學”是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學員將採用以下的.主要學法:

1、交流合作討論法:教師提示問題,讓學員仔細思考,相互討論合作,然後隨意交流、發言,這樣的學法有利於學員的思維在民主、自由、開放的氣氛中縱橫馳騁,把他們的個性和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2、練習法:是學員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的知識用於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3、對照法:在本課的教學與繪畫練習中,我出示了收集的多幅優秀學員作品及範畫,讓學員對照比較,激發學員的創造力和表現欲。

一、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程式設計如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講授新課,自主學習------想象作畫、展示互評-----課後拓展

(一)、欣賞圖片,創設情境:

1、設問匯入 。

“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童話故事嗎?故事裡國王、王后、王子和公主住在什麼地方啊?”

2、想看更多的城堡嗎?讓我們一起去暢遊城堡王國,欣賞世界著名的城堡建築。

提示:城堡是一種非常高大而壯觀的建築,它除了可以居住還可以防禦外敵。城堡裡還有著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呢!

3、激發幼兒的設計城堡興趣。

我們家鄉的新樓房建得可真多啊,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小朋友想一想若是我們的家鄉也有一幢美麗而又神祕的城堡,一定會吸引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前來參觀,我們就會交到更多的朋友,那該多好啊!現在就讓我們為家鄉設計一幢漂亮的城堡怎麼樣?

(二)、啟發討論,開拓思路

1、黑板演示,互動交流:

教師邊板演,邊將城堡做擬人化設問:

1)城堡的頭是什麼樣的:三角形、圓錐形、平頂、彩條狀的、或者瓦楞形的……

2)城堡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方的、圓的,三角形的?還是不規則的……

3)城堡衣服上的口袋、鈕釦是什麼樣的:方格窗、百葉窗還是圓形窗……單扇門、雙扇門、或是旋轉門、捲簾門……安裝在什麼地方?

2、大家都來設計城堡,怎樣才能把城堡表現的與眾不同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小畫家是怎麼畫的吧,展示優秀兒童畫作品,啟迪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來設計城堡:

1)聯想置換法。如將大樹、鉛筆毛筆、蘑菇、蘋果、桃子、帽子、靴子、瓶子、魚、蝸牛、毛毛蟲、愛心等等聯想成城堡。可將城堡置於陸地、海底、月亮上,甚至讓城堡飛翔起來等。

2)新增組合法。如可將各種互不相干的事物拼組起來,新增圖案,變成有趣的城堡等……

(三)、溫馨提示,創前引導:

1、要注意建築的大小搭配、高低錯落、造型奇特。

2、以裝飾色彩表現,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3、增添情節,用簡單的童話角色或景物來新增以豐富畫面。

(四)、鼓勵創作,巡視指導:

1、教師對幾種繪畫方法進行簡要技法指導,提示注意點。

2、幼兒自願分成四組:刮畫法組、油水分離畫法組、線描法組、銀筆造型法組,採用不同的繪畫材質與繪畫方法進行創作,賽一賽,看看哪種方法創作的效果更好,哪組小朋友畫出的城堡更好看。

3、小朋友開始作畫,教師鼓勵大家大膽想象,自由作畫,畫砸了沒關係,再重來。

4、教師再根據孩子的能力進行差異化輔導,在城堡基本成型,進入完善階段時,提示“八個一”:即“加一加”、“擴一擴”、“反一反”、“改一改”、“搬一搬”、“變一變”、“代一代”、“連一連”。力圖使每個學員都能畫出想象豐富、畫面豐滿、整體感強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快樂。在巡視時要能及時發現並解決學員出現的問題,但不要干涉太多。

(五)、作品展評,體驗成功:

1、看到一幅幅妙趣橫生、奇思妙想、生動感人的作品,我與學員們都被迷住了:迪斯尼城堡、太空城堡、大樹城堡、帽子城堡、靴子城堡、海螺城堡、蘑菇城堡、望遠鏡城堡、樂器城堡、會飛會遊的城堡等等,無不活靈活現地躍然於紙上,更為可喜的是每座城堡裡都還有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2、自述互評:讓學員介紹自己的作品,彼此交流學習,培養學員欣賞評述能力。此目的是讓學員在自評的過程中鼓勵學員向他人展示並描述自己的作品,在學員互評的過程中,鼓勵學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耐心地聆聽他們的發言,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隨時讚賞其富有個性的表達和創作。通過這樣的交談方式,學員便學會了如何欣賞作品、如何發現作品的問題及如何評價。

3、教師評價:教師依據作品的形式、創意、完整度、技巧、美感等因素讚賞本班小朋友的優秀畫作,並推薦給建築師做參考,讓大橋鎮儘快建成一座漂亮的城堡!

4、作品展示:選擇一批優秀作品,集中張貼在班級畫廊進行展示。

(六)、課後拓展:

讓小朋友課後在家長的配合下以橡皮泥為材料,製作一幅城堡泥塑,進一步體驗不同材質產生的神奇效果。此過程是讓學員對美術學習產生並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培養學員對美術的熱情。也是為了鞏固新學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培養學員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

十二、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想象畫的教學讓學員關注建築物不同形式的美及與生活的關係,體會了解建築物的文化內涵,真正懂得美來自生活,美來自創造。以期促發學員發現美、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願望與能力,進而解決繪畫教學中創作素材難找的問題。

本課在內容、材料的選擇上以學員都感興趣的事物和容易使用的材料為主,以簡潔、明快、生動、大方的形式進行表現,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欣賞法、討論法、探究法等多種形式展開,有效的激發了學員的創作慾望,拓展了學員的藝術視野,發展了學員的藝術修養與表現能力,同時也滲透了愛家鄉的情懷。使學員懂得了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物物皆能表現美的道理。

說課稿範文15

本課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已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體育課應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性、讓學生在歡樂中精神得到陶冶,身體得到鍛鍊,技能得到發展。現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實行模組教學。球類這個模組是現在的熱門選項,籃球更是熱門中熱門。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通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固定籃圈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籃球賽攻防頻繁,技術動作多樣,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但按以往的常規教學,籃筐的高度和大小都是幾十年不變,投籃這個籃球專案最基本的技術只有很少一部分男同學能在好幾次中投中一個,也就是說只一部分男同學能籃球課上找到成功喜悅,所以學校的球場始終只被一小部分男同學佔據著。另外的同學是他們不喜歡籃球嗎?不是,他們說練了好久始終是命中率低,練著練著就沒有興趣了。從他們的話中我找到一個資訊:他們學了練了但是沒有成就感。造成這個的結果是兩方面的,一是同學們對籃球技術掌握得不好,再有就是我們的器材一直是幾十年不變的。我從一些資料瞭解到,美國這樣的籃球已開發國家,他們從幼兒園到中學,籃架和籃筐的高度是逐年增加的。所以本課師生共同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開放的教學環境,改變過去單純技術性教學向趣味性教學的轉變。

一、教學內容:原地單手肩上投籃。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單手肩上投籃。單手肩上投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單手肩上投籃動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投籃技術和以後學生籃球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單手肩上投籃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著重要解決學生投籃動作,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為高一年級,共四十人。體育的運動技能有差異,加上高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單手肩手投籃的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投籃的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在協作中,學生積極參與、自主鍛鍊以及充分展現自我的能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斷向新目標挑戰。

五、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手指撥球

難點:出手時手指手腕的連貫協呼叫力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三對三教學比賽法增大學生的運動強度。

七、教學過程:

(一)引情入境階段;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激發興趣階段;

1、學生一路縱隊慢跑

2、熟悉球性

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後學生自由模仿創新練習。

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三)技能學習展示自我階段;

1、示範講解持球手型與投籃的預備姿勢

2 自己模仿投籃動作

3、兩人一組,互投練習

4、兩人一組,一人拿呼啦圈一人往圈內投籃

5、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定點練習(學生模仿NBA球星罰球動作,投籃距離自己定)

6、以組為單位罰球比賽

(四)教學比賽:

三對三籃球比賽

(五)恢復身心整理階段

1、音樂伴奏下放鬆

同學圍成兩個圈並用手背拍打和按揉前面同學的肩和背。讓學生聽音樂閉眼想像。 2、對本課進行小結,佈置收回器材

八、場地器材:

1、場地:籃球場1片;2、籃球41只,球筐4只, 呼啦圈20只

九、預計教學效果:

運動密度約為38%,預計心率:135

學生對籃球本身興趣也比較大,因此學生練習積極性。參與程度高,課堂氣氛活躍,能達到預計效果,這樣既達到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又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