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史部 > 

通典

 > 列表
《通典》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二

《通典》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二

序目下(大唐)大唐武德初,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其边镇及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以领军戎。至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自因隋季分割州府,倍多前代。贞观初,并省州县,始於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五......
10-03
《通典》卷一百六十三 刑法一

《通典》卷一百六十三 刑法一

刑法序前志曰:"夫人,有生万物之最灵者也。然而爪牙不足供其欲,趋走不足避其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役物以为养,任智而不恃力者也。故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能胜物。群而聚之,是为君矣;归而往之,是为王矣。人既群居,不能无喜怒......
10-03
《通典》卷一百二十九 礼八十九 开元礼纂类二十四 嘉礼八

《通典》卷一百二十九 礼八十九 开元礼纂类二十四 嘉礼八

亲王纳妃(一品以下至庶人并附)○纳采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百官皆云宾,下准此。)於大门外道右,南面。(一品以下先使媒氏通书,女氏许之,乃致纳采之礼。前一日设次如亲王。其后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设次皆如之。)其日大昕,使......
10-02
《通典》卷一百四十六 乐六

《通典》卷一百四十六 乐六

清乐清乐者,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氏以来旧曲。乐器形制,并歌章古调,与魏三祖所作者,皆备於史籍。属晋朝迁播,夷羯窃据,其音分散。苻永固平张氏,於凉州得之。宋武平关中,因而入南,不复存於内地。及隋平陈后获之。文帝听之,善其......
10-02
《通典》卷六十五 礼二十五 沿革二十五 嘉礼十

《通典》卷六十五 礼二十五 沿革二十五 嘉礼十

皇太后皇后车辂(周汉后汉晋宋齐后魏北齐后周隋大唐)周礼,王后之五辂:重翟,钖面朱总;(重翟,翟,雉羽,两重为蔽,从王祭祀所乘也。)厌翟,勒面缋总;(厌翟,次其羽,使相迫近,厌其本也。勒面谓以如玉龙勒之韦为当面饰。缋总,以画缯为之,从王......
10-02
《通典》卷一百三 礼六十三 沿革六十三 凶礼二十五

《通典》卷一百三 礼六十三 沿革六十三 凶礼二十五

假葬墙壁閒三年除服议(晋)晋武帝太康中,尚书令卫瓘表:"前太子洗马济阴郤诜寄止卫国文学讲堂十馀年,母亡不致丧归,便於堂北壁外下棺,谓之假葬。三年即吉,诏用为征东参军。或以为城寺之内,屋壁之间无葬处,不成葬,则不应除服。主......
10-02
《通典》卷九十八 礼五十八 沿革五十八 凶礼二十

《通典》卷九十八 礼五十八 沿革五十八 凶礼二十

生不及祖父母不税服议(周晋北齐)周制,丧服小记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而父税丧,己则否。"(卢植曰:"谓父客他所,子生,服竟乃归,父追服,子生所不见,恩浅,不追服也。"郑玄云:"父以他故居异邦而生己,己不及此亲存时归见之......
10-02
《通典》卷九十三 礼五十三 沿革五十三 凶礼十五

《通典》卷九十三 礼五十三 沿革五十三 凶礼十五

王侯兄弟继统服议(晋东晋宋)晋武帝咸宁二年,安平穆王薨,无嗣,以母弟敦上继献王后,移太常问应何服。博士张靖答,宜依鲁僖服闵三年例。尚书符诘靖曰:"穆王不臣敦,敦不继穆,与闵僖不同。"孙毓、宋昌议,以穆王不之国,敦不仕诸侯,不......
10-02
《通典》卷一百七 礼六十七 开元礼纂类二 序例中

《通典》卷一百七 礼六十七 开元礼纂类二 序例中

大驾卤簿导驾,先万年县令,次京兆牧,次太常卿,次司徒,次御史大夫,次兵部尚书。(自县令以下,并正道威仪,各乘辂。其卤簿,各依本品给之。)次清游队,白泽旗二,(分左右,各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也。)金吾折冲二人。(各领四十骑,戎服,分左右......
10-02
《通典》卷九十六 礼五十六 沿革五十六 凶礼十八

《通典》卷九十六 礼五十六 沿革五十六 凶礼十八

总论为人后议(周汉魏晋)周制,为人后者。子夏曰:"何如而可为之后?同宗则可为之后。何如而可以为人后?支子可也。"又曰:"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曷为后大宗?大宗者,尊之统也。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母何筭焉',都邑之士......
10-02
《通典》卷一百三十 礼九十 开元礼纂类二十五 嘉礼九

《通典》卷一百三十 礼九十 开元礼纂类二十五 嘉礼九

朝集使於尚书省礼见(并辞)其日,奉礼郎先布版位於尚书省都堂之前,京官九品以上位在东,每等异位,朝集使位在西,亦如之,皆以北为上。京官及朝集使俱常服。谒者绛公服,先引京官入就位,又谒者引诸方朝集使等入就位。奉礼立於朝集使......
10-02
《通典》卷五十九 礼十九 沿革十九 嘉礼四

《通典》卷五十九 礼十九 沿革十九 嘉礼四

宗子父殁母命婚父母俱殁自命婚及支子称宗弟称宗兄等婚议(周)周制,宗子无父,母命之,亲皆殁,己躬命之。(宗子,嫡长子也。命之,命使也。)支子则称其宗,(支子,庶昆弟,称其宗子命使者。)弟称其兄。(弟,宗子母弟。)春秋:"纪裂繻来逆女......
10-02
《通典》卷三十 职官十二

《通典》卷三十 职官十二

东宫官○东宫官叙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中,心也。怿,悦也。)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言养者,积浸成长也。)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
10-02
《通典》卷一百六十四 刑法二

《通典》卷一百六十四 刑法二

刑制中(晋东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后周隋)晋武帝泰始三年,贾充等修律令成,帝亲自临讲,使裴楷执读。四年正月,大赦天下,乃颁新律。其后,明法掾张斐又注律,表上之,其要曰:律始於刑名者,所以定罪制也;终於诸侯者,所以毕其政也。刑名所以......
10-03
《通典》卷一百八十八 边防四

《通典》卷一百八十八 边防四

南蛮下○岭南序略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以前,是为荒服。秦平天下,开置南海等三郡。秦乱,赵佗据有其地。传五代九十三岁,至汉武建元中,伏波将军路博德灭之,分为儋耳等九郡。其珠崖郡在海洲上,大率数岁一反。元帝初元中,纳贾捐之......
10-03
《通典》卷一百九十九 边防十五

《通典》卷一百九十九 边防十五

北狄六○突厥下西突厥大逻便。(木杆可汗之子。)初,木杆与沙钵略可汗有隙,因分为二。(大逻便即阿波可汗。)其国居乌孙之故地,东至突厥国,西至雷翥海,南至疏勒,北至瀚海,在京师西北七千里。自焉耆国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自南庭又......
10-03
《通典》卷一百六十八 刑法六

《通典》卷一百六十八 刑法六

肉刑议(汉后汉魏晋东晋)汉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逮系长安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廉平,今坐法当刑。妾痛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属,联也。之欲反。)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
10-03
《通典》卷一百七十六 州郡六

《通典》卷一百七十六 州郡六

古梁州下(今置郡府三十七县一百六十)通义(眉)五县(通义彭山洪雅青神丹棱)和义(荣)六县(旭川威远公井应灵咨官和义)资阳(资)八县(盘石资阳内江丹山龙水月山银山清溪)南溪(戎)五县(南溪义宾僰道开边归顺)河池(凤)四县(......
10-03
《通典》卷七十四 礼三十四 沿革三十四 宾礼一

《通典》卷七十四 礼三十四 沿革三十四 宾礼一

总叙自古至周,天下封建,故盛朝聘之礼,重宾主之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礼数服章,皆降杀以两。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以田氏篡齐,六卿分晋,由是臣强君弱,终成上替下凌,所以尊君抑臣,列置郡县,易於临统,便俗適时。滞儒常情,非今是古。礼......
10-02
《通典》卷一百六十二 兵十五

《通典》卷一百六十二 兵十五

孙子曰:"必生,可虏。"(将怯弱,则有必生之意,可急击而取之。)敌无固志可取之春秋时,晋师伐楚,至於邲。(毗必切。)楚师出阵。楚将孙叔敖曰:"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先人也。(元戎戎车在前,诗小雅......
10-03
《通典》卷一百二十六 礼八十六 开元礼纂类二十一 嘉礼五

《通典》卷一百二十六 礼八十六 开元礼纂类二十一 嘉礼五

皇太子加元服○告太庙皇太子将冠,先告太庙,如常告之仪。○临轩命宾赞所司先奏请司徒一人为宾,卿一人为赞冠,吏部承以戒之。前一日,尚舍奉御整饬御幄於太极殿,卫尉设群官、朝集使、诸蕃客次於左右朝堂。太乐令展宫悬之乐於殿......
10-02
《通典》卷二 食货二

《通典》卷二 食货二

田制下(北齐后周隋大唐)北齐给授田令,仍依魏朝。每年十月普令转授成丁而授,丁老而退,不听卖易。文宣帝天保八年,议徙冀、定、瀛无田之人,谓之乐迁,於幽州宽乡以处之。(秦汉州郡则大,魏晋年代又远,改移分析,或未易知,以此要有解......
07-16
《通典》卷一百六十七 刑法五

《通典》卷一百六十七 刑法五

杂议下(宋梁后魏大唐)宋前废帝景平中,大司马府军人朱兴妻周,生息男道扶,年三岁,先得痫病,周因其病发,掘地埋之,为道扶姑双女所告,正周弃市刑。司空徐羡之议曰:"自然之爱,虎狼犹仁,周之凶忍,宜加明戮。臣以为法律之外,故尚弘物之理......
10-03
《通典》卷五十二 礼十二 沿革十二 吉礼十一

《通典》卷五十二 礼十二 沿革十二 吉礼十一

丧废祭议(晋宋齐梁大唐)晋武帝咸宁五年十一月,弘训羊太后崩,宗庙废一时之祀,天地明堂去乐,且不上胙。孝武帝太元十一年九月,皇女亡,应烝祠,中书侍郎范甯奏:"按礼丧服传'有死宫中者,三月不举祭',不别长幼之与贵贱也。皇女虽曰......
10-02
《通典》卷九 食货九

《通典》卷九 食货九

钱币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后周隋大唐)宋文帝元嘉七年,立钱署,铸四铢钱,文曰"四铢",重如其文。人閒颇盗铸,多翦凿古钱取铜,帝甚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之。何尚之议曰:"夫泉贝之兴,以估货为......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