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詩詞 > 散文 > 哲理散文 > 精美哲理散文

精美哲理散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隻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達到成功的,也不是哲理成就你自己的。下面是有精美哲理散文欣賞,歡迎參閲。

精美哲理散文

精美哲理散文欣賞:付出才是一生最大的財富

當你長大時,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一隻用來幫助別人。如果你向神求助,説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沒有幫助你,説明神相信你的能力。對我們幫助最大的,並不是朋友們的實際幫助,而是我們堅信得到他們的幫助的信念!願此文與你共勉!

在晚清的歷史上,胡雪巖是家喻户曉的名字。他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他“肯給予別人幫助”的精神也確實令人尊敬。一名商人在生意中慘敗,需要大筆資金週轉。為了救急,他主動上門,開出低價想讓胡雪巖收購自己的產業。

胡雪巖不敢怠慢,經調查屬實後,立刻急調了大量現銀,給出正常的市場價來收購對方的產業。那個商人驚喜而又疑惑,實在是不解胡雪巖為何到手的便宜都不佔,堅持按市場價來購買。

胡雪巖笑着説讓他放心,稱自己只是代為保管你的這些抵押資產,等你挺過這個難關後,隨時都可以來贖回屬於你的東西。商人萬分感激,二話不説,簽完協議之後,對胡雪巖表示自己的敬意後便含淚離開了。

商人走後,胡雪巖的手下們也紛紛不解。大家問胡雪巖,為啥送上門的肥肉都不吃,不但不趁對方急需錢叫低價格,還對給對方銀子。

胡雪巖喝了口茶,講訴了一段年輕時自己的遭遇: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只是店裏的小夥計,經常幫着東家四處催債。一次,正趕往另一户債主家中的我遇上了大雨,路邊的一位陌生人也被雨淋濕。正好那天我隨身帶了傘,便幫人家打傘。後來,每到下雨時,我便常常幫一些陌生人打傘。時間一長,那條路上認識我的人也就多了。有時,我自己忘了帶傘也不怕,因為會有很多我幫過的人也來為我打傘。”

説着,胡雪巖笑了笑:“你肯為別人付出,別人才願為你付出。剛才那位商人的產業可能是幾輩人,慢慢積攢下來的,我要是佔了他便宜,人家可能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這不是投資,而是救人,到頭來交了朋友,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誰都有困難的時候,能幫點就幫點吧。”

眾人聽後,都沉默不語。後來,商人前來贖回了自己的產業,胡雪巖因此也多了一位忠實的合作伙伴。在那之後,人人都知道了胡雪巖的義舉,官府百姓都對胡雪巖尊敬不已。胡雪巖的生意也好得出奇,無論經營哪項行業,總會有人幫忙,也有數不清的客户來捧場。不在別人遇到苦難時袖手旁觀,無動於衷;不在別人落難時不聞不問,落井下石。肯為別人打傘才是一生最大的財富。

人生在世,並不是充滿競爭和掠奪,更多的是共贏。有了這種人格,人生定會收穫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財富。

精美哲理散文欣賞:年輕吃苦是福

我有兩位遠房長輩,吃過許多苦,繞過許多彎路,極其厭惡這兩句話。

半個世紀前,他們本來在蘇州讀高中,然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送到無錫鄉下去了。每當他們開挖田埂、捉取泥鰍、夏天被曬掉皮、冬天凍得要死、被鄉下的穿堂風嗖嗖時,就對吃苦這種事厭恨無比。每當去找人反映情況,總能聽到這句話。當然詞句並非完全一樣,意思卻翻來覆去,萬變不離其宗:

年輕人,吃苦是福,要多走彎路多吃苦,才好啊。

比較黑色幽默的是,後來他們才知道:他們本來可以不這麼苦。但當時的領導,背後這麼説,蘇州人就是嬌貴,就是嬌氣,就是要讓他們多吃苦,才好練出來。

他們吃了許多的苦。然後,在我剛出生不久的年份,三四十歲,就一個有風濕,一個有腰椎問題了。其中一個因為身體原因,內退了。

他們的同代人有些也吃過苦,事後還很自豪,覺得吃苦鍛鍊了自己。但他們二位不這麼認為,尤其是風濕疼發作,尤其是腰椎不舒服到坐不直時,就念叨:吃苦吃苦,有個狗屁用!

理論上,如果設定目為是:讓人少走些彎路?

那麼最好的方法,是增進學識、傳遞經驗,甚至授人以漁。

所以世上才有書籍,才有學校,才有教材,才有老人們經驗之談的教誨。

比如,我爺爺以前炒蝦仁,往滾油裏倒水,手燙傷過,他後來很喜歡説這個,就是為了避免我們走彎路,重蹈覆轍。而不是讓我們自己燙一次,然後記住了。

正是因為有了知識與經驗的累積傳授,人類才有了今天。人類並不需要再被扔到荒野,學習鑽木取火、茹毛飲血。

如果目的是讓年輕人少走彎路,最直接的方法,難道不是直接傳授給他們嗎?

所謂的,讓年輕人自己走走彎路吃點苦,通常是出於這麼種意圖:

許多年輕人,年少氣盛,不肯接受經驗教訓,缺少學習能力或自理能力。那麼,好吧,那就小馬過河,自己嘗試一下。

但請注意,這裏的吃苦,是帶引號的。

任何訓練,其風險應當是被掌控的。事實是,大多數苦難,足以對人產生摧毀性打擊。只有一些被控制的、細微的苦難,才讓年輕人可以吃過一點苦,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才知道在逆境中,如何應對。

這種程度的苦,可以是有益的鍛鍊,但同時,依然是一種帶有傷害性的方法,來用恐懼警示年輕人。

直接傳授經驗讓年輕人少走彎路,是正面的引導。

讓年輕人自己闖吃點苦頭好少走彎路,是帶有傷害性的激勵。

就像我們説,教孩子游泳,把他扔水裏,就自己會了,許多孩子是這樣練出來的。但如果救護不當,也會有孩子會因此落下心理疾病,甚至肺病。

吃苦本身並無益處,只是一種特殊情境的營造而已。

所以:如果意在讓年輕人在惡劣環境下鍛鍊鍛鍊,是好事。

在逆境中磨練心態,則很微妙。這可能激發鬥志,也可能挫傷年輕人的自信心,留下心理陰影。後者對年輕人而言,很可能是致命的。比如,我們上一輩人經歷過的那些傷痕,他們現在只能自我安慰説是有價值的——可是,是真的嗎?

如果可以選擇讓年輕人不吃苦,我覺得,還是不吃苦為好。要對桀驁不馴的年輕人實行懲罰式的殘酷磨練,也得因材施教不是?

苦難畢竟不是好事。能作為教育的苦難,通常不是真苦難。

而大多數普通人,並不是史詩英雄,沒必要用苦難來折磨他們。

人類累積許久的文明,是為了讓大家過得好,而不是為了讓人繼續過刀耕火種生活的。

我有一個略帶惡意的意思,不妨説出來好了。

有一些前輩,自己是在苦難裏磨練出來的,於是相信了只有苦難才能考驗人。

就像我認識的一位老師,總覺得填鴨式教育才能培養真才。

這種心態,其實有些中世紀。很經驗主義,還很主觀。

他們無法接受其他的方式,是因為他們確實沒有見識過其他的方式。

另一種邏輯則更可怕。

我認得一位我外公的領導,親口對我外公這麼説我舅舅:

“我們都是吃苦出來的,他憑什麼一開始就能享福?”

挫折教育不是壞事,但許多執行挫折式教育的人,其心態和邏輯,並不那麼美妙。人類發展到現在,靠的畢竟是知識的累積與經驗的傳授。我們的終極希望,也是以後的人可以少用苦難來換取經驗。

而不是重新從刀耕火種摸索,讓某些人得以滿足:“哈哈你們吃苦了,才知道珍惜現在的好生活吧”。

當然,最後還有一種人。他們宣揚你吃苦對你是有益的,所以少發一點工資少放一些假是有益的鍛鍊,這通常是因為:

他們是你的老闆。

精美哲理散文欣賞:為有人批評你而感到高興

也許我們會對別人的批評非常敏感,以為那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急於要使我見到的每個人都認為我非常完美。要是他們不這樣的話,就會使我憂慮,我就會想辦法取悦他們。可是我越是要討好別人越不會受到歡迎。所以最後我對自己説:只要你超羣出眾,你就一定會受到批評,所以還是趁早習慣的好。從那以後,我就決定只盡我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對惡意的批評和攻擊一笑了之。”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意見看法與自己相左的人。我們認為自己十分優秀的業績或得意報告卻被他們貶得一文不值,我們竭盡全力做出的創意被他們指責為脱離實際,我們常常認為做得很好的事卻成了別入批評的焦點。面對這些批評,大多數人都會頭腦發熱,生氣地據理力爭,甚至還會用非常惡毒的話予以還擊,結果使事情變得更糟。還有一些沒有主見的人,一聽到別人的批評,馬上就推翻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從而在成功路上走了彎路,這對自己來説不能不説是一種極大的損失。其實,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總會有人對你的表現提出反對,過分看重別人的批評,只會增加自身的壓力,如果僅僅因為批評而否定自己,更不是明智之舉了。

例如,在美國總統的選舉過程中,競選中的勝出者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所謂的壓倒性勝利指的是有60%的人投你的票,也就是説,就算是一個大贏家,也還是有40%的人投反對票。明白這個道理,在別人的批評面前,就能保持冷靜與開闊的胸襟了。畢竟沒有一個人好到無懈可擊,可以避免批評的。20多歲的男人要想成功,就要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批評,用別人善意的批評來衡量自己的言行,看自己到底存在哪方面的問題,並加以改正。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往往可以贏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這對你事業的成功不無好處。對於他人的意見,心胸狹隘的人可能會把它看成是包袱,而心胸寬廣的人則把它看做是提高和充實自己的機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是要懷疑自己,而是在相倍自己的同時,再不妨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的目光被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鼠目寸光”而又“自以為是”,看不到事物的客觀真實性。批評通常分為兩類:有價值的評價和無理的責難。不管怎樣,坦然面對批評,並且從中找尋有價值、可參考的成分,進而學習、改進,你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湯姆是一名廚師,他曾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著名的度假村工作。每到週末,許多有錢人就到那度假、遊玩。有一個週末,當湯姆正在廚房裏忙碌不堪時,服務生端着一個盤子走進來,對湯姆説:“有位客人點了這道油炸馬鈴薯,他抱怨切得太厚了。”湯姆看了一眼盤子,同以往的油炸馬鈴薯並沒有什麼不同。況且從來沒有客人抱怨切得太厚。儘管如此,他還是重新將馬鈴薯切薄些,重新做了一份讓服務生送去。幾分鐘後,服務生氣呼呼地回到廚房,對湯姆説道:“我想那位挑剔的客人一定是生意上遇到麻煩了,就把氣發泄到我們身上,他對我大發牢騷,還是嫌切得太厚了。”

湯姆在忙碌的廚房中忍住脾氣靜下心來,耐着性子將馬鈴薯切成薄薄的片狀,然後放人油鍋中炸成誘人的金黃色,撈起來盛到盤子裏,撒上葱,然後第三次讓服務生送過去。沒過多長時間,服務坐端着空盤找到湯姆高興地説:“客人滿意極了,他説這是他吃過的最好吃的馬鈴薯,同桌的其他客人也都讚不絕口,他們還要再來一份!”從此,這道炸馬鈴薯就成了湯姆的招牌菜,許多人慕名前去品嚐,而湯姆也因此一舉成名,成為全度假村最有名的廚師。著名思想家愛默生建議我們,如果我們將批評比喻為一桶沙子,當它無情地撒向我們時,不妨靜下心來,在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中,找到讓自己進步的“金沙”,在批評中尋找成功的機會。

富蘭克林為了獲得成功,他首先檢討自己的缺點,他發現自己有13個很嚴重的缺點,其中浪費時間、為小事煩惱和與別人爭論衝突這三項最為突出。聰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除非他能夠改正這些缺點,否則不可能有什麼成就。於是他決定每個禮拜要改正一個缺點,他設計了一張表格,每天進行自我檢查,這樣持續了兩年,他改正了所有的缺點,他終於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受人敬愛也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誰都不能保證所做的事百分百的正確,就連愛因斯坦都承認自己的結論有99%的時候是錯誤的。

所以在生活中,千萬不要恃才自傲,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正確的,而聽不進去別人的忠告,否則你將在歧途上越走越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既然不可避免地會遭遇批評,就應該樂觀地丟面對。其實一個人的風度如何,並不體現在身處順境、面對讚賞的時候,而是體現在身處逆境、面對批評的時候。因此,當你面對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應當採取一種正確的態度來對待。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不但有助於解決這些錯誤製造的問題,還可以給別人一種虛心、負責任的印象,這樣,別人也樂於幫你指正錯誤,從而減少你的失誤。對於惡意的中傷,你只需一笑置之。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對的,全心全力地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就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無法迴避的事情之一,便是人們總會遇到來自他人不合理的批評。

然而,很多人在面對批評時,沒有采取客觀冷靜的態度?而陷入自我懷疑、自艾自憐的境地。對此,卡耐基先生告誡我們:“不合理的批評往往是一種掩飾了的讚美。”所以當我們身處批評的暴風驟雨之中時,應保持昂然自立的姿態。1920xx年,美國發生了一件震動全國教育界的大事,美國各地的學者都趕到芝加哥去看熱鬧。在幾年之前,有個名叫羅勃·郝金斯的年輕人,半工半讀地從耶魯大學畢業,當過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師和賣成衣的售貨員。現在,只經過了8年,他就被任命為芝加哥大學的校長。他有多大?30歲!真叫人難以相信。老一輩的教育人士都大播其頭,人們對他的批評就像山崩落石一樣打在這位“神童”的頭上,説他這樣,説他那樣——太年輕了,經驗不夠—二説他的教育觀念很不成熟,甚至各大報紙也參加了攻擊。在羅勃·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個朋友對他的父親説:“今天早上我看見報上的社論攻擊你的兒子,真把我嚇壞了。”“不錯,”郝金斯的父親回答説,“話説得很兇。可是請記住,從來沒有人會踢一隻死了的狗。”

不錯,這隻狗愈重要,踢它的人愈能夠感到滿足。後來成為英王愛德華八世的温莎王子(即温莎公爵),他的屁股也被人狠狠地踢過。當時他在達特莫斯學院讀書——這個學校相當於美國安那波里市的海軍軍官學校。温莎王子那時候才14歲,有一天,一位海軍軍官發現他在哭,就問他有什麼事情。他起先不肯説,可是終於説了真話:他被學校的學生踢了。指揮官把所有的學生召集起來,向他們解釋王子並沒有告狀,可是他想知道為什麼這些人要這樣對待温莎王子。大家推諉拖延支吾了半天之後,終於承認説:等他們自己將來成了皇家海軍的指揮官或艦長的時候,他們希望能夠告訴大家,他們曾經踢過國王的屁股。

所以,如果你被批評,請記住,那是因為批評你會給他一種重要感。這也説明你是有成就,而且是引人注意的。很多人憑藉指責比自已更有成就的人來得到滿足感。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説起過這樣一件事:“我曾收到一封一位女士批評救世軍創辦人威廉·布斯將軍的信,因為我在廣播節目中曾讚揚布斯將軍,這位女士就寫信告訴我,布斯將軍曾經將救助窮人的800萬美元納入私囊。這種指控當然是極為荒謬的。不過這女士的目的也不是想找出真理,她只想攻擊比她優越得多的人。我把她的信丟人廢紙簍,很慶幸沒有娶到像她這樣的女人。她的信不能影響我對布斯將軍的看法,倒是讓我認識了她的人格。”哲學家叔本華曾説:“小人常為偉人的缺點或過失而得意。”發現自己的錯誤,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是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圓滿。

精美哲理散文欣賞:一份距離 遠遠的欣賞

欣賞,請保持距離。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大了,就是隔膜,障礙。若然距離太小了,又彷彿失去了神祕感,失去了吸引力。月球與地球有一份距離,但是造物主是神奇的,正是這一分距離,造就了月的陰晴圓缺,造就了黑暗中朦朦朧朧的一種美,成就了蘇軾“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禍兮旦福”的千古名句;成就了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愁傷。

欣賞美離不開距離的遠近,保持距離就是保持美麗的感覺,沒有距離就沒有思念,正是在不盡的思念中人的感情得到了淨化和昇華。在生活中有時距離需要減少,有時距離卻需要增大一些。距離成全了我們的生命,沒有距離我們會感到生命的窒息,距離使美麗悄然湧現。距離只有一條線,反向回來卻成了一條河。你站着的位置,是遙不可及的遠方。若沒有了距離,豈不要為“美麗的孤獨”而遺憾?讓我們共同來感覺和欣賞這種距離吧!

距離是一份考卷,測量相愛的誓言。一直很喜歡泰戈爾的那首詩:“儘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懷裏,天空總是無限遙遠”。其實感情這東西就是奇怪,不能按邏輯而論,過分親密了未必就無間,套用孔夫子的話説:“近之則遜,遠之則怨”,即使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隔了千山,隔着萬水,那是距離的美。

都説比天空和大地更遠的距離是人與人的距離,因為人心裏都會藏匿太多的猜忌和戒備,想要快樂就甩開生命中這些過於沉重卻又不必要的的行李吧,生命中有“愛”就足夠了。“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這份含蓄的愛戀在現在浮華的都市中還能不能找到?也許因為距離產生的思念,才會這麼刻骨銘心吧。距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距離需要一個度,太久遠的距離,會讓人彼此感到陌生,逐漸淡忘和疏離,那是件過於可惜的事情。

朋友之間,若要無久處之厭,就要有淡泊之心;夫妻之間,如果彼此給對方留有一點空間,留一點距離,説不定能意外收穫別樣的美麗。距離不限制在幾公里幾釐米的實際距離,它包括空間距離、時間距離和心理距離,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遠了就不成為朋友;太近了不分你我,不分原則,久必生厭;所謂距離產生美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們可以相互欣賞,可以隨便的談古論今,談天説地,甚至可以偶爾踢一腳罵幾句,但僅僅限於友誼。距離也是善待自己,由於不要求對方的零距離,於是保持了自己的空間,可以留一個空間給自己,哭、笑或者沉思。每當這樣的時候,心靈因為這種自我而輕鬆快活,與和人共處時的歡快是不同的。所以相比之下,我更欣賞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互默契,感動那種“相看兩不厭”的持久永恆。

感情的親疏是有一份距離的。距離產生美,人與野獸有距離,因而人比野獸更聰明,人與大自然有距離,因而大自然顯得更強大,人與聖人有距離,因而聖人比人更理性,人與超人有距離,因而超人比人更特殊。保持一份距離就保持一份無言的美麗,保持一份距離就保持一份別樣的快樂。守望距離,距離不是離間你我的無奈;距離不是完美無缺的遺憾。

子女的遠行前父母從不多説話,只是默默的看着孩子,拍拍孩子的肩頭,擄去一根在肩頭的頭髮。但是無言的別離並不是距離,從父母的眼神中孩子能讀懂父母在血管裏湧動的,一次次漫過心底的愛。距離不是成功的絆腳石,因為距離衍生了一種叫思念跟牽掛的感情,因為距離在煙渺的時空裏營造了一種神祕而永不褪色的美麗,能讓這份美麗永遠停駐在心間,長久地感動自己,感動別人的才是最懂得距離真諦的人。

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就像彩虹,遠遠的欣賞它,是一種賞心悦目的美!距離之所以產生美,是緣由彼此的不靠近,在這距離的微妙之間,產生了一份朦朧感。“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的佳句又會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斷臂維納斯離完美有距離,但是藝術是智慧的,唯有不完美的狀態,才會具有一種持久的生命力,所以斷臂維納斯成為了世界雕塑史上的永恆。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因為距離故將美麗收為一身。這種悽美的感懷,也是一種距離之美。男女之間最美好的距離,不是耳鬢廝磨的零距離,也不是靈肉結合的負距離,而是一張餐桌的距離。距離淡化了缺陷,距離創造了魅力。泰戈爾説;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保持一份距離就保持一份美麗,保持一份距離就保持一份可以想像的天空。托馬斯布朗爵士曾説過:“生命是一束純淨的火焰,我們依靠自己內心看不見的太陽而生存。”我們能做的就是以靠自己,放手給自己一個成就一切的機會。

優美文章
短篇散文
愛情散文
抒情散文
經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語散文

每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