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8篇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8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情況

我班現有幼兒30名,年齡在3~4歲之間。這個時期,幼兒的有意注意有了明顯改善,感知覺也逐漸趨向完善,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其思維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體行動中進行的,較多依賴於生動、鮮明的形象去認識和理解事物。我班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發展較好,大多數幼兒能夠掌握普通話的基本語音(個別幼兒發音不準、吐字不清),並能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較為完整的意思,他們比較喜歡各種各樣的動物,那些關於動物的故事、兒歌他們接受得更為容易一些。

二、説教材

這個教學內容是通過對兒歌的感知和理解,讓幼兒來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從而激發幼兒有朗誦詩歌的興趣。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知識經驗,而小班幼兒已經能説一些簡單的句子,並已掌握了大量的象聲詞:呱呱、呷呷、嘰嘰等,並對小動物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本內容在小班教學是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所以我選了這個內容,以促進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小班語言兒歌部分的教學目標,結合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我確定這次兒歌活動的目標為

1、學習詩歌,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有朗誦詩歌的興趣。

2、學習動詞:遊、跳、走。

3、初步感知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知道小朋友長大了要自己走。

四、説準備

活動前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製作相關的小動物形象:小鴨、小雞、小兔和小袋鼠。

五、説設計

為實現以上擬定的目標,我準備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練習法、分析法、活動法、表演法,來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首先運用直觀語言,提取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為幼兒提供示範,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習兒歌時採用練習法,在學會兒歌后採用分析法,分析兒歌的結構,總結學習的方法。在學會後,讓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卡片進行分析鞏固活動.

在活動的組織上,靈活地採用集體教學和對比教學的'方法。集體教學便於幼兒學會兒歌,為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比學習,給每位幼兒提供了活動機會,這便於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發展。

教學程序:我在設計教學程序時,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設計出以下教學程序:

引起興趣――觀察瞭解――學習兒歌――品德教育――活動延伸

在本次活動設計過程中,我始終以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作為出發點,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性,並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看、聽、想、説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

説課稿 篇2

根據新《綱要》中“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生活活動,把幼兒數學活動與遊戲活動進行了整合,教具也是幼兒生活中隨處可得的東西,使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主動的去探索學習。中班幼兒在數數中往往會出現“背數”、“隨意數”的現象,以訓練中班手口一致為內容,把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滲透在遊戲活動中,使幼兒主動、快樂地參與,我還針對本班幼兒對數量認識水平的不同,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在這一活動中都有所提高,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能手口一致地點數,並引導幼兒按一定的規律對物進行排序。

2、能愉快地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數學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各色夾子若干、鈴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夾子,提問:夾子有什麼用?

二、遊戲:夾夾子

1、幼兒圍成半圓坐好,聽鈴鼓聲,開始夾夾子,鈴鼓聲一停,就不許夾夾子。老師敲夾夾子,幼兒自由從地上拿夾子往身上的衣服夾,鈴聲停,幼兒馬上回座位坐好。

提問:(1)數一數,你夾了幾個?

(2)比一比,誰夾得多?

逐一清夾2個、3個、4個。。。。。。夾子的幼兒站起來,集體手口一致點數夾子。

(3)夾了幾個的最多?

2、請幼兒將夾子重新拿下來放回地上,提出要求:看誰這回夾得比剛才的多,鈴鼓聲停,讓幼兒自由數數一共夾了多少個夾子?教師提問:夾了4個夾子的孩子站起來,夾了5個夾子的孩子站出來。再請夾得多的孩子站出來,大家一齊手口一致地點數,最後比一比誰夾得多?

3、夾相同顏色的'夾子,並要求幼兒説出自己夾的是什麼顏色的夾子。

教師:(1)請小朋友找一樣的顏色的夾子,夾在身上。請幼兒互相檢查是否夾的是相同顏色的夾子。

(2)請小朋友互相看看,旁邊的小朋友夾對了嗎?請錯誤的幼兒出來,讓大家討論:他錯在哪兒?

(3)提問:你夾的是什麼顏色的夾子?有幾個?

三、舞蹈<螃蟹舞>

教師:夾子多好玩,把夾子夾在衣袖上,扮成小螃蟹來跳舞吧

四、夾子創作

利用各種幾何圖形卡紙,用夾子創作不同的形象。如:螃蟹、太陽、刺蝟、扇子、烏龜、船、花等。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京劇大師梅蘭芳》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中音樂鑑賞》第四單元“國之瑰寶——京劇” 裏的一節內容。本單元共有兩節,分別從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兩個方面對京劇進行描述,旨在激發、培養、發展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及愛好,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京劇的藝術表現能力,掌握必要的鑑賞京劇藝術的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京劇的藝術特徵,知道京劇產生髮展的歷史沿革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本節內容是從傳統京劇的角度來認識京劇,京劇相比較我們中國悠久的歷史來説,是一個年輕的劇種,但是在它發展演變的200多年間,它不僅融合了崑曲、秦腔、漢劇等多種中國傳統戲劇,更將曲藝、説唱、雜技等傳統藝術發揚光大,外國人將京劇稱之為中國的歌劇,肯定了它在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它被稱之為國之瑰寶,國粹。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我制訂了以下四點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相關知識。

2、瞭解京劇發展的簡單歷史及相關基礎知識,初步認識京劇藝術。

3、通過欣賞聆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及《海島冰輪初轉騰》,感受、體驗兩個唱段的音樂特點及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認識兩個唱腔的特徵。

4、通過京劇名段欣賞和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培養他們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欣賞及學習,能夠進行京劇行當的簡單分辨。

通過聆聽,認識南邦子和四平調在刻畫人物形象,表現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培養學生們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及熱愛。

四、説教法

教學活動永久不變的主體就是學生,而且根據高中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音樂鑑賞課的目的就是培養高素質的音樂會的聽眾,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手段就是啟發學生聆聽,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五、説學情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喜歡流行音樂,很少有喜歡京劇的,在學習本節之前,大概也很少有同學接觸過京劇,所以對京劇的瞭解也不多,根據這種實際情況,我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想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樹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重視對他們音樂興趣的`培養。

六、説教學過程

給學生出示教學目標,瞭解這節課的主要內容。

這節課我主要分四部分來講,第一部分視頻導入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一種藝術形式?

第二部分是新授課。

視頻導入京劇之後,學生自學教學案,瞭解京劇發展簡史,京劇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知道四大徽班,老生三傑及四大名旦。之後由四大名旦引出京劇四大行當,並根據相關圖片及視頻資料認識各個行當。其中在旦角中貢獻最為突出的當屬四大名旦之首,京劇大師梅蘭芳。引出京劇大師梅蘭芳。

學生根據教學案先自學預習瞭解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相關知識,再根據視頻圖像資料,進一步瞭解加深印象。

然後是欣賞作品,因為鑑賞是音樂課的主體,所以這部分是本節的主要內容,時間要稍微長一些,梅蘭芳的兩首作品教學案上都給出了相應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先快速閲讀背景知識,使之對作品背景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然後提出問題,帶着問題去欣賞,去感受作品。

第三部分是知識拓展與實踐訓練,通過對梅蘭芳蓄鬚明志和對京劇藝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巨大貢獻,激發學生思想共鳴,提高學生思想上的認識,加深對京劇的情感,然後是梅二代李玉剛的視頻欣賞,更加提高學生對新京劇的興趣和愛好。

實踐訓練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共同學唱《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的第一句,加深理解作品,在唱中學,在學中唱,唱學結合,提高學生對京劇的認識與瞭解。

第四部分,老師和同學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加深印象,結束本節課

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風的形成》是小學科學河北版五年級上冊冷和熱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冷和熱的基礎上設計的,是本冊書的核心單元。本單元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探究有關冷和熱的現象,開展實驗探究,利用通過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的能力,運用冷熱方面的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保温和散熱等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在深入認識教材的基礎上,從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方面設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2)能用對比實驗、模擬實驗的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風的'成因。

(3)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推理出風的成因,培養學生樂於思考的科學態度。

( 2 )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願意與其他同學交流想法的情

感。

3、知識目標

(1)能用實驗説明風的成因。

(2)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引領學生探究影響空氣流動的因素以及風的成因。實事求是地描述並記錄實驗中產生的現象。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對空氣的流動有了一定的瞭解。加上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認識了空氣和風,瞭解了熱傳遞的一種方式——對流。所以探究風的形成問題的方法及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設想是否正確對學生來説並不難。

3、五年級學生接觸科學課兩年的時間,學生對探究的過程、方法有了初步的瞭解,科學的思維方式還沒有形成。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科學概念對學生來説有很大困難。

三、説教法

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與規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實驗教學法

提供給學生儘可能多的身邊常見的材料,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驗探究,有利於學生想更好的瞭解風的形成。

2、分析歸納法

學生經歷探究式教學活動,從中發現並記錄所觀察到的現象。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從現象中獲得科學概念。所以我在教學活動中尤其重視引導學生分析現象,在現象中發現規律。

3、討論法: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讓每一位學生在討論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吸收別人的方法、學會交流與合作。

4、啟發式教學法:課堂教學中在觀察現象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幾個有層次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而得出科學概念。

四、説學法

1、觀察感知法:抓住本課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通過在實驗中觀察並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讓學生體會影響空氣流動的因素。

2、小組合作法:《課標》指出:“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讓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我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由基礎好的帶動基礎稍弱的學生,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3、實驗探究法

本課使學生經歷設計實驗、驗證性實驗、分析現象等探究過程。充分發揮他們在科學學習上的主動性與能動性。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材料:支架、紙螺旋圈、蠟燭、紙風箱、火柴、蚊香、濕毛巾等。

3、媒體準備:展台、風的形成的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七、板書設計:

在我們科學課上如果僅僅把科學概念寫下來會很抽象。所以本節課的板書我用到了集合的形式,圖文並茂的展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16、風的形成

熱空氣上升

冷空氣下降

八、我的感想

我是本學期剛接觸科學課程,在上《風的形成》一課時, 我注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獲取,通過實驗驗證——解釋現象——分析總結的課堂教學模式來完成整個教學環節。學生能夠真正懂得了風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達到了科學知識方面的教學目的。

但由於我是剛接觸科學課,對科學課還尚不熟悉,在這節課上還暴露出很多不足之處,但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逐步改正。在這節課上,我按照《課標》中提出的科學探究所要經歷的幾個科學過程和方法: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實驗、思考與結論、表達與交流這幾步驟來進行,讓他們像科學家一樣自行探究。在探究中認識探究。只有這樣,學生的科學素養才能慢慢形成,探究能力才能一步一步提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才會深入自己的內心。要從興趣入手,首先讓學生喜歡上科學課,有了興趣這個老師,他們會不自覺的參與一些科學活動,這時老師再不失時機的教給他們科學的方法,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部編二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是一個創造和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階段。二年級的同學們,思維充滿了活力,並且不會被成人社會中的條條款款束縛,因此他們的想象力充滿了無限可能。

《彩色的夢》不論美夢或是噩夢都是來自於生活,卻在夢中雜亂拼接,變得奇形怪狀,變得離奇古怪。學完課文後的孩子們用彩筆描繪出了還在水面上的房子,能上天入海的飛行器,火箭房子,長翅膀的房子,蟲子開口説話,花兒長出了眼睛,蝴蝶超人,兔子超人,人竟然從蛋裏生出來,畫的雖然幼稚可笑,但誰敢説未來不會出現。人們想象着要想鳥兒一樣在天空翱翔,所以製造出來飛機。

同學們虛構出了完全屬於自己的童話世界,大膽想象,卻又能通過對現實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將細節編織的合情合理,虛幻讓同學們發揮想象,開拓思路,展現了人類內心對美好的嚮往,人類對藝術的極致追求。人類對生活浪漫和優美的表達和願望。但這一切深根於現實的真實。

如此訓練,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精神世界將會無比強大。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複習生字。

過程與方法:熟讀課文,感受夢的色彩情感,運用自由、誇張的表現手法,大膽、快樂地描繪夢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想象的樂趣,培養學生想象力。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感受夢的色彩情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豐富想象力。

三、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以探究式學習方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我還將選擇以及結合體驗式教學法、比較法、歸納總結法等教法,以及感知體驗法、合作探究法、互動演示法、比較分析法等學法,進行綜合運用,從而達成教學目標並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因為只有多樣才能做到有效。

四、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本課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為四大步驟:

情景體驗,複習生字→掃除障礙,展示夢境→交流探究,學習課文→講練結合,自由發揮→評價展示。

(一)複習生字→掃除障礙。

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減少困難。

(二)情景體驗,展示夢境

好的導入是一節高效課堂的開場白,我從學生做夢出發,引導同學們談論起各自的夢,會發現,每個人的夢不同,有許多奇怪的夢,可笑的'夢,接着當場演示我的夢境圖畫,這樣使教學更貼近生活實際,並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夢有了初步體驗,為突破教學重難點和消除學生在之後創作中的畏難情緒做鋪墊。

(三)學習課文→講練結合

通過對課文的各種朗讀,教師讀,學生個別讀,齊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

運用彩色粉筆,圖畫的形式將課文中的夢境表現出來,形象且直觀。

(四)自由發揮→評價展示。

我將在把握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以尊重學生個人意願和喜好的方式先引導學生自由地發揮創作出屬於自己夢境的作品,啟發學生感受美好夢境,體驗夢境繪畫作品中的奇幻之美,教師引導欣賞典型作品,與學生互動交流,分析、理解、闡述作品中的空間組合、誇張等表現方式。

五、説預期效果

本節課中,學生根據我的授課步驟,我預設,應該有100%的同學能感受美好夢境,體驗夢境繪畫作品中的奇幻之美,有95%以上的同學能能運用拼組與誇張的表現手法,描繪夢境,能參與互動,大膽創新和想象。大概有5%的同學不能達到目標,所以還需要各位專家和老師們的指導,在大家的指導下,我相信100%的學生都可以出色的完成所有的教學目標。

六、其中出現的問題

1、在之後的作品創造中,有個別同學描繪出來的夢境,竟然是死亡的畫面,周圍運用黑色的暗色調,描繪自己的夢,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心態,讓學生的內心充滿陽光。

2、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了個體朗讀個性不強,節奏,語氣把握不好,感情色彩不強烈,今後要加強對個體學生的朗讀。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筆算除法是三年級下冊第19、20頁的內容。

2、教材分析:

本課是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這一部分內容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本節課內容,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筆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學這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口算除法和除法豎式的基礎,所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已具備同化新知的基礎,我認為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了這一內容後,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豎式計算的合理程序。

3、教學目標:

通過解決一些具體問題,使學生認識除法計算在生活、生產中的作用,並逐步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數學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4、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和書寫格式,特別是商的書寫位置。

二、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本節課自己教授的方法主要有:

①情境教學法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於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目,這正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需要的教學。在本課時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中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數學情景,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學問題的全過程,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數學角度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計算意識。

②媒體演示法把操作和計算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説一説、算一算中建立表象,理解算理。

2、説學法

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以往的計算教學,把總結、記憶計算法則作為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死記硬背。本課時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探索除法的現實問題情境,而且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筆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學生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善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通過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概括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經歷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既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為學生蠃得不斷體驗成功的機會,將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節嗎?每年的植樹節全國許多部門與單位都組織植樹活動。誰能説説植樹有什麼好處?

學生髮表意見:抵禦風沙,綠化,提供新鮮氧氣……

2、引出實際問題。

(1)呈現植樹畫面。(教材第19頁主題圖)

“這是我們學校今年植樹的情景,從這個畫面中你看到些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解決問題。

①對學生提出的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隨時解決。

②對學生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説出算式,並説一説為什麼用除法計算。

二)、探究筆算方法

1、探索解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方法。

(1)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組內交流。每個學生介紹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3)全班交流。為學生創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機會。

請小組推薦代表,介紹本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師生交流筆算過程。

(1)談話。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問題。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過分小棒,知道了結果(多媒體課件展示分小棒的過程);還有一些同學用除法豎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2)藉助分小棒的過程,探究42÷2的試商方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再現42÷2的筆算過程,學生口述算理。

3、試一試

48÷4= 96÷3=。

4、放手讓學生解決“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問題。

(1)先談話:我們已經解決了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問題,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該怎樣解決呢?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出結果。

(告訴學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寫出豎式。)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之後,全班交流。

(3)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

5、在試一試。

58÷3= 51÷3=

三、實踐與應用

1、幫小兔拔蘿蔔。(課件出示)

先請學生完成計算,在小組內相互檢查。

然後,課件顯示“拔蘿蔔”的收穫,使學生體嘗成功的快樂。

2、幫小動物檢查對錯。(課件出示)

我們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學會了用豎式計算除法,還幫助小動物解決了問題,檢查出了錯誤。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儲存了億萬年的太陽能》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能量中的最後一課。在學生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能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他們已經常常在使用“能量”這個詞。他們知道太陽的光和熱是太陽能,知道食物給了我們身體需要的能量,知道水和風有能量等等,但是在他們頭腦裏還沒有關於能量一般意義的概念。本單元一方面要把兒童過去知道的“散裝”的各種具體能量形式聯繫在一起,統一到能量大要領之下,這要對過去的知識進行再認識和重組。另一方面要在能量這個統一概念統領下,學習電磁現象、水的三態變化和水在自然界裏的循環和能源礦產等新知識。 存儲了億萬年的太陽能這節課的編寫思路是想通過分析媒帶給我們的信息,推測媒是怎樣形成的,然後進一步認識媒、石油、天然氣所藴藏的能量來源於太陽。然後,認識能源中哪些是可再生的,哪些是不可再生,樹立節約能源的思想,並瞭解一些新的能源。

二、教學方法

本單元的很多內容要通過研討來進行教學,如《各種各樣的能量》、《能量的轉化》,《水在自然界的循環》等課都要用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對於討論型的科學課在教學時,最關鍵地一點就是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相關主題的討論活動中來,各抒已見,相互爭論,建立相應的科學概念。否則很容易上成説教式的枯燥乏味的科學課。

三、學生情況分析

由於教材內容是《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而上課學生是五年級學生,這裏可能會在知識銜接上出現問題,因為和這節課有關的《各種各樣的能量》、《能量的轉化》等這一單元的前幾節課都沒有上過,因此在上課前需要給學生簡單補充一些和能量有關的知識。

四、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 分析、認識煤的成因,瞭解石油、天然氣的成因。知道它們所藴藏的能量都來源於太陽,是儲存着的太陽能。

2、 能區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瞭解一些新的能源。認識能源和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3、體驗科學探究重證據、邏輯推理即運用想象的重要性。

4、滲透節約能源的思想。

(二)重點與難點:

1、瞭解煤、石油、天然氣的成因。知道它們所藴藏的能量都來源於太陽,是儲存着的太陽能。

2、能區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瞭解一些新的能源。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1、通過福爾摩斯的引入讓學生知道根據證據進行邏輯推理、合理想象,是一種很重要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後面推測煤的形成做好鋪墊,同時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通過推測這一環節,讓大家瞭解煤、石油、天然氣在生活中的用途,因為學生對煤、石油、天然氣的瞭解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多。

二、探究煤的形成過程

1、通過提供的有關煤的信息,分析煤的形成過程。學生可以説從其中一句話中推測出來的發現,也可以是對煤形成過程進行描述。

2、通過觀看錄像,驗證自己的推測。

3、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句概括煤的形成過程。

4、用類比的方法,推測石油個天然氣的形成原因(簡單講解)。

三、認識煤、石油、天然氣是存儲了億萬年的太陽能

1、知道煤具有能量,煤的能量最終來源於太陽能。解決煤的能量來自植物比較簡單,要解決植物的能量來源於太陽有一定難度,我通過光合作用的錄像讓學生明白植物的能量來源和水、空氣有關,但最終來源於太陽。

2、研究石油、天然氣的能量來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成生物能儲存在自己的身上,而動物的食物歸根到底是植物,所以古代動植物具有的.能量來源與太陽能。)

3、引出課題煤、石油、天然氣是存儲了億萬年的太陽能。

四、瞭解一些新的能源,能區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談話引入,讓學生思考:煤、石油、天然氣是否會用光。

2、通過提供數據,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資源現狀,併產生危機感。

3、瞭解新能源,能夠區分哪些能源哪些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再生的。

六、教學反思

1、學生對煤、石油、天然氣的認識並不是很多,因此在教學應該適當補充。

2、本節研究討論課,很容易變成講授課,就是教師講學生聽的那種類型,所以教學中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組織好學生的討論非常重要,學生討論時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

3、教學中度的把握很重要,這節課煤、石油、天然氣的成因很重要,但是講的太深就會違反教材編定時的本意,另外新能源學生了解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讓學生深入瞭解每一種新能源的產生及運用。

4、在教學中不要被一些學生的“博學”所左右,一下子就到達目標形成的“彼岸”。 比如提問學生:“你知道煤是怎樣形成的?”學生可能會立刻回答:“煤是由幾億年前的植物被埋到了地下,慢慢變成的。”這些是他們從課本中看來的,是缺乏感性認識的,學生並不是很理解。所以,出現這樣情況就必須追問: “你的證據是什麼?”“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麼?”經歷這個過程比知道結果更為重要。

説課稿 篇8

説教材與學情分析:

《動物兒歌》是本冊教材第二次集中識字的第一課。文體特點:兒歌題材。文中出現了蜻蜓、蝴蝶、蝌蚪等小動物,雖熟悉,但對學生來説又陌生。如此便有了閲讀張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於進入飽滿的閲讀狀態。兒歌韻律:全文共六行,句句字數相對,結構相同,傳遞着一種信息: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偶句押韻,朗朗上口,易於學生背誦。識字寫字:本課要識的12個生字,有六個與昆蟲有關:蜻蜓、螞蟻、蜘蛛,都是形聲字,是培養學生運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的好材料,同時“糧、食、迷、藏”依然是形聲字,可以遷移識字經驗,進一步鞏固形聲字識字方法。書寫上,“造”、“迷”、“運”都是走之兒旁,藉助以前的書寫經驗,遷移至此,幫助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走之的字的字形把握更加準確。

設計理念:

識字教學的關鍵在於如何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又有所側重地讓學生在兒童的情境中去識字。基於本課生字特點,設計多層次的識字學習活動中,從發現到學會再到運用,讓學生切實掌握形聲字的識字方法,同時引導多種識字方法融通運用。趣味化是低年級課堂的調味劑,本課通過活化文本插圖,設計學習活動,融合識字、理解、發現於一體,豐富學生體驗,發展學生思維,積累學生語言,達到趣味化和實效性的和諧共振。

教學目標:

1.通過字理識字、自主識字、生字復現等方法,認識“蜻、蜓”等l2個生字;藉助經驗,寫好“迷、造、運”3個字。

2.通過情境中擺一擺的方法,瞭解小動物的部分生活習性,發現兒歌的語言特點。

3.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重難點:學習運用形聲字特點認識生字。

教學準備:

大自然情境圖、小動物貼圖、詞卡、課件

過程設計:

第一板塊:情景導入,學情研判

1. 春天到了,動物王國又熱鬧起來啦,我們一起趕緊去看看,請孩子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 開火車分句讀。

3. 同桌生字詞互讀,篩讀出難讀或不會讀的生字詞。

4. 根據學情,拿出難點字詞,重點練讀。

5. 再讀兒歌,你們知道兒歌中出現了哪些小動物呢?用“______”劃出來。

【設計意圖:動物王國情境導入,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字先學後教,針對難點,重點練讀。】

第二板塊:依據字理,主動識字

1.課件出示動物名稱,你們有什麼發現?(蟲子旁顯紅)

2.你們還有什麼發現?

預設1:未發現形聲字,課件出示“蜻”,加上蟲子旁讀,隱去蟲子旁再讀。

預設2:發現形聲字,追問,你怎麼知道是形聲字呢?

小結:像這樣右邊表示讀音,蟲子旁表示意思,這樣的字就叫形聲字。抓住形聲字的特點,能夠幫我們明白字的意思,讀準字的讀音,認識更多的字。

3.出示“糧““迷”“食”“藏”“造”“網”

(1)哪些字你也能用形聲字的特點記住它?

預設:糧、迷

4.剩下的生字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他們?

預設:造——組詞;網——字理識字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識字方法識記本課生字,重點使學生髮現、認識、運用形聲字的識字方法。】

第三板塊:情境復現,趣味朗讀。

1.小動物們,我們都認識了,它們又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呢?請孩子們再讀課文。

2.擺一擺:在情境圖中,根據課文內容,把小動物擺在相應的位置。

預設:擺錯,聯繫課文隨機指正。

預設:擺對,顯紅文中所有地點詞。

小結:小動物們在各自的`小天地玩得可開心了。

3.多種形式練讀

(1)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那你能美美地讀一讀嗎?

(2)同桌合作讀

(3)男女生配合讀

(4)做動作讀

【設計意圖:在情境中擺一擺動物貼圖,不僅再次復現生字,更讓學生了解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特點,並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積累語言,體會小動物們的和諧生活】

第四板塊:聯繫經驗,學習寫字。

1.複習詞語

2.引導觀察:出示“迷、運、造”,

走之是我們學過的部首,那寫好這三個字有什麼建議?

3.教師範寫:先裏後外,右高左低,先揚後平

3.學生練寫

4.展示評價

5.再寫一個

【設計意圖:聯繫經驗,回憶走之的字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更好掌握走之兒旁的字的寫法。】

作業設計:走進動物兒歌,讀林良《小動物兒歌》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