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實用】説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實用】説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説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內容分析

大千世界中的生靈萬物,都有顏色。顏色既是物質固有的特徵,又富有濃郁的情感含義。以色彩及其相關的事物為對象,引發與它們之間發生互動,這對在認知建構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兒童的世界更是五彩斑斕,就像紅、黃、藍、綠這些顏色一樣,在秋景迷人的季節裏,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官發現秋天是多彩多姿的。他們感知美麗、豐富的色彩藏在哪裏。本教材的重點、難點是知道秋天是美麗多彩的。

(二)情況分析

在人們的印象中,秋天應該是金黃色的,因為稻子熟了,樹葉黃了,一片豐收的景象。正是由於豐收了,激發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我們便可利用現實生活中真實事物的顏色,讓親身體驗、感受到秋天的多樣性,從而知道秋天的顏色多種多樣。

(三)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知道秋天是美麗多彩的。

2、按照散文詩中的內容仿編句子。

(四)準備

為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收集製作小草、楓葉、菊花、松樹、大地的小圖片和紅、黃、白、綠、彩色的小圖片。

活動名稱:詩歌《傘》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

2、大膽用語言表達,並自然習得相關漢字。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幼兒操作圖片、漢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展示多媒體課件,啟發提問:

"在美麗的森林裏小動物們出來玩了,我們一起看看誰來了?"(一一出示)

"後來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下雨了,小動物們都要淋濕了,怎麼辦呢?我們快快想辦法來幫助它們吧?"

二、感受、理解詩歌

1、我把好辦法編成了詩歌,你們聽聽,聽到些什麼?

2、它們找到的是什麼傘?是什麼顏色的?

3、教師與幼兒一起念兒歌並認識漢字"傘"、"紅色"、"綠色"、"紫色"、"黃色"

三、幼兒為小動物貼畫傘

1、教師啟發:出示小熊,問"什麼可以讓小熊作傘?"

2、還有許多小動物在淋雨,我們幫它們尋找合適的傘,如果沒有合適的也可以給它們畫傘。(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做好的幼兒進行仿編)

3、詩歌(將幼兒的作品放入投影機進行)

四、匹配漢字卡片

這裏有許多字寶寶,請你為你做的傘找出它的字寶寶。

五、幼兒將自己學會、認識的漢字找出並貼在自己相應的圖片上。

評課

一、從教師預設的整個過程來分析

教師比較重視幼兒的學習過程,創造條件讓幼兒通過直接體驗來學習,使幼兒在直接參與過程中感受到學習、交流的樂趣。

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引發幼兒來猜測森林裏會來的小動物。突然下起了雨,引發幼兒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躲雨,通過看看、想想、猜猜,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其次,在學兒歌過程中,老師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幫助幼兒有效的投入到本次活動中,並很好地達到自然習得漢字的目標。如:在認識顏色漢字時,屏幕上出現相應的漢字引發幼兒去尋找,運用跳躍式的字飛入給孩子。

再次,教師又能根據幼兒現有的認知水平,在幼兒操作中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以挖掘幼兒最大潛能的發揮,如:材料中,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動物,傘的替代物及輔助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開拓了幼兒思維與視野。

二、從目標的定位來看

比較符合二期課改的精神,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來自於幼兒的現有經驗,提升的也是幼兒能夠感悟的經驗。如:第一條目標: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紅色花朵,黃色的是樹葉在幼兒已有的生活中會經常遇見,通過對已有經驗的提煉,進而提升了幼兒對白色的,黑色的等其他物體來作為小動物合適的"傘"。又如:第二條目標:大膽用語言表達,並自然習得相關漢字。關注幼兒經驗的習得以及對漢字的認識,較好地體現了詩歌與漢字的有機整合。

三、從幼兒對整個活動的表現來看

因教師在本次活動中充分發揮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因此孩子在形象、生動、活潑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演示中自然習得了相關漢字,並在獲得經驗的同時,發展了認知能力,豐富情感體驗。 如幼兒在創編狗熊的傘時,孩子會仿編棕色的山洞是狗熊的傘,綠色的大樹是狗熊的傘,橙色的大樹......五彩繽紛的樹......。

四、建議

1、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師可提供一些暗示性內容,字可以有顏色。因本次活動是初次。

2、教師的教育策略有待提升,對活動中孩子出現的問題給予恰當的迴應。

説課稿 篇2

一、説目標確定的依據

1.基於識字寫字: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範、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基於閲讀: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兒童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優美。

3.基於口語交際: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能簡要講述自己的見聞。

4.重點難點的突破:識字和朗讀,設計活動和遊戲,引導後進生促進優生。

二、説教材分析

作為本冊第七組第一篇課文,本篇課文以充滿童趣的語言描畫主人公對即將要遠足的期盼心情。語言生動,作者把“睡不着覺”和“明天要遠足”兩件事情巧妙聯繫在了一起,詩歌中同一個感歎詞“唉”重複三次,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興奮、激動、盼望盡在“唉”中。本節課,在閲讀中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為下節課的有感情朗讀打底。

三、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課文,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掌握了基本的漢字書寫規則,但對於漢字通過間架結構展現出的形體美把握不夠。對身邊的自然現象有一定的認識,但不能形成自己的語言。

四、説設計理念:

1、課前交流用了日本著名的兒童詩人金子美玲的詩,是為了增加學生的課外閲讀,培養閲讀興趣,還可以更早的集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平時我也在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有《中國兒童詩選》《金子美玲詩集》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繪本《失落的一角》,低段的老師可採用。

2、情境創設利用精美的圖片,把留守兒童帶進知識的海洋,與後面的爸爸媽媽會實現自己的諾言“帶大家外出旅遊”形成呼應。

3.奪紅旗的遊戲和找蘋果,都是為了鞏固生字,能口頭組詞,同時鼓勵學生成為有用的人,天才。

4.生字的教學和朗讀採用多種形式,不讓學生厭學,關注了全體學生。

5、安全教育,由於一年級學生還小,一切都是懵懂和位未知的。所以我安排了看似多餘的環節。

五、説課後反思

1.時間的控制。

2.對重難點的突破還不夠。

説課稿 篇3

開場白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 《審美自律》 。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目標,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設計板書等五個方面來闡述説明我的教學構思和設計。

説教材

《審美自律》 這一課時選自湘版美術教材選修模塊《美術鑑賞》第 二 單元第 五 課,該單元主要講述了 美術發展的歷程 ,本課的教學理解“獨立審美”這一美術發展趨勢產生的原因;結合一些具體作品理解藝術家是如何打破流行的繪畫程式,追求個性化的表現與自我表達的。理解在中國書法領域個性與情緒的因素對書法創作的影響;理解中國文人畫的藝術觀念與藝術特點。瞭解19世紀歐洲繪畫領域的重要變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美術作品中的純形式因素;

2.美術風格發展過程中的繼承和創新。

根據教學進度,教學容量和課時安排的需要,我將採用 兩 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1課時分析中國美術的發展情況,第2課時分析外國美術的發展情況,以下我將向各位評委老師闡述説明第 一 課時的教學設計。

説目標

教學目標

1.瞭解“審美自律”的內涵,即美術風格發展的邏輯和藝術家對個人風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瞭解中國書法和文人畫的一些主要觀念和發展線索;

3.瞭解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印象派的主要觀念和風格。

 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設計具備可操作性,能達到教學的實效性,有效促進教與學的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展示法,講授法,對話法,設問法等 。

學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有 資料收集,閲讀法,討論交流法等,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同時為以後高中的美術欣賞課做好鋪墊。

 説教學過程

1.導入:欣賞王羲之的《蘭亭序》。

(教師簡單介紹作品的背景和藝術特色。最好能介紹一下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這樣更能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教材給出的圖片比較清楚,如果仔細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認。)

2.完成第一個“思考與交流”:教師總結: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書法作品《蘭亭序》中所寫的一些“之”字。不過他可不是刻意寫出來的,為什麼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第37頁第二段的內容。

◆注意:教師可以提出要求:

①能否找到每個“之”字的原始位置。

②如果把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換一下,會不會影響全篇的效果?

3.學生思考並回答。

4.教師總結。指出,這篇作品是即興寫下來的,當時的情緒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為如此,它是不可重複的。它的創作僅僅是為了把自己當時的感受表現出來,是一種相對純粹的自我娛樂和情感抒發,沒有外在的目的。

5.教師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圖》和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請同學們閲讀教材第38頁,並依據教材中的分析對這兩幅作品進行比較。

◆注意:教師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要適當加以引導,從作者身份、服務對象、創作目的、繪畫形式、創新之處等進行比較。

6.學生思考並回答。

7.教師總結,並點明教學主題“審美自律”。完成第38頁的“思考與交流”。

8.學生閲讀並研究教材:學生閲讀並分析第39頁元、明、清時期的美術現象。

◆注意:教師在學生閲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幾個方面來認識:

①作品的題材與內容。

②表現方式。

③這些因素與藝術家的人品以及內心感受之間的關係。

④對美的認識。

⑤創作主體意識(即個性化的增強)帶來繪畫領域中的什麼變化。

9.學生分析,教師總結。並且對文人畫進行介紹、總結。

10.教師與學生一起賞析一些文人畫作品,按照“意象美術”的欣賞方法來進行欣賞。着重要理解藝術家為什麼創造這些形象,是表白心跡,還是超脱世俗,還是反叛社會等等。

11.課上或建議學生在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一”。

第一個活動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中國美術作品中形式和風格的繼承和變化。這個活動可以和第38頁的“思考與交流”結合起來進行。該“思考與交流”中用來分析各個時期山水畫空間表現方式的示意圖來自方聞的《心印》一書,有條件的話,教師可以找來幫助消化教材內容。根據該書三種空間表現方式的劃分標準,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應該屬於第二個階段。但這種劃分不一定非常準確,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另外要注意的是,這種分析僅僅是作品欣賞和比較的一個方面,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筆墨技法上更加明顯的差異。

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清晰明瞭地掌握本課所學知識,我把黑板劃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板書課題和主要知識點,一部分板書關鍵詞,一部分準備張貼一些美術作品和學生課前收集的一些資料。

 結束語

以上,從教材,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等五個環節,我就湘版美術教材之美術鑑賞第 二 單元第 五 課《審美自律》的説課至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清清的溪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的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這是一篇既有時代感、又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分為“溪水變黃 --變黃的原因 --溪水變清”三部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毀掉樹木、造成水土流失,就會使溪水受到污染、變渾,要使水變清,就要栽樹。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的生動而富有童趣,滲透了保護環境的教育思想。教學重點除了識字、理解課文和練習分角色朗讀之外,就是讓學生感受見到別人有不良行為要及時制止,如果不小心犯了錯要知錯就改,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 認識“比、賽、負”等到14個生字,積累“栽樹、刨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讀課文。

3、理解課文、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二、説教法

根據教學目的,從教材實際、學生實情出發,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過程中,主要突出兩種教學方法:

1、討論教學法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善於引導,根據情境讓學生自由討論,在不斷討論中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討論溪水變渾和拔樹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栽好樹,溪水又清了?我們該如何保護樹木等幾個問題。

2、情感朗讀教學法

本課採用擬人手法、語句淺顯易懂。我採用多種朗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掌握規範的書面語言,從而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如:男女生對比讀,指名分角色朗讀,分組讀等等,讓學生讀中領悟不要破壞樹木、破壞環境。

三、説學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議一議、讀一讀、説一説”的方法完成本課學習任務。“議一議”主要讓學生説説三個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讀一讀”找出重點句,分角色反覆指導學生讀。“説一説”讓學生説説該如何保護樹木等問題。這樣,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動腦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真正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説教學程序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的效率,教學程序安排得科學合理,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及訓練重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以下幾點教學思路:

(一)用活潑可愛的歌曲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複習生字詞語

(三)學習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四)歸納全文,進行課外延伸。

説一説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樹木,保護環境?教育學生有錯説改,見到別人有不良行為要及時制止,要懂得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道理。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的第九課時。

2、教材分析:教材在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億以上數的認識。通過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負的擬人素材,生動地引入世界人口的總數,讓學生在感受大數、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的同時,瞭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將要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滲透有關人口知識和環境保護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與寫法。

億以上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及寫法。

4、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理解多位數的讀、寫法,在具體情境中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出多位數,體會並能闡述多位數讀數的規律。

(2).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於合作的能力。

二、説教法、學法: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於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後,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於數位、數級,十進關係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三、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四、説教學過程:

下面説一説教學過程程序。通過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負的擬人素材,生動地引入世界人口的總數,讓學生在感受大數。對照數位順序,安排了3個億以上的數讓學生試讀,先出整億的數,使學生看出只需按照各級或萬級的數的讀法去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億”字,然後出個級、萬級不都是0的數,教學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然後由學生自己探索讀數的規律,進而進行練習鞏固。

本課有兩個大的知識點,所以我採用的是二、三教學環節重複運用,即億以上數的寫法用同讀法進行教學的。

練習設計了5道題,2道讀法題,2道寫法題還有一個思考題。最後是回顧整理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評價。

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ZHIJIAOZIYUAN,我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懇請老師對我的説課提出寶貴意見.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第九章第2節《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分別從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來説明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 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用方程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質及其解法等知識的基礎上,把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結合在一起,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運用和深化,又為今後用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更廣泛的應用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礎,具有在代數學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2)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將繼續經歷把生活中的數和數量關係轉化為數學符號的體驗過程,體會不等式和方程一樣都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

(3)在列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估算意識,體會算式結果所對應的實際意義,滲透建立數學模型,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對提升學生應用數學意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對於用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容易出現的認知困難主要有兩個方面:①哪類的實際問題需要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來解決;②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一元一次不等式並加以解決。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數學課程標準》對本課內容的教學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決策類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難點是:如何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符號化,並根據解集和結合實際情況分類討論得出合理結論。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數學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三個方面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進一步熟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不等關係的數學模型,並結合解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觀察、實踐、討論等活動,積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提高分類考慮、討論問題的能力,感知方程與不等式的內在聯繫,體會不等式和方程同樣都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

3.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學會在解決困難時,與其他同學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合作精神。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1、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主要採取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共同探究,使學生經歷將生活中的數和數量關係轉化為數學符號的具體建模過程,體會不等式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的價值。

2、教學手段

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投影、計算機輔助教學,目的是充分發揮其快捷、生動、形象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直觀感性的材料,有助於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教學過程通過兩個實際問題逐步深入;最後歸納小結,佈置作業.具體過程如下:

1、課題引入:

我們以前已經學過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並在解決許多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將相等關係用數學符號抽象後所得到的“方程”確實是一種有效數學工具,它能讓我們的思維過程更加準確和簡明!

但是,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數量關係以外,還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關係,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也已經基本瞭解了不等式的性質和簡單不等式的解法。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些帶有選擇“決策”意義的實際問題來共同探討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這種數學模型是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

實際情景1:在為我校初一年級學生選定營養餐的過程中選中了有兩家公司.

這兩家公司某種適合初一學生的營養餐的報價均是是6.5元/份,營養含量和服務承諾也均相同,且都表示對學生優惠:甲公司表示每份按報價的90%收費,乙公司表示購買100份以上的部分按報價的80%收費.

結 合新課標對本小節的要求: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我選擇的是從數量關係上與教材例題類似的收費問題,並且真實數值與所在年級事情相一致,比書上的例題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引發學生探求的興趣。特別的,通常此類題目是不給出具體單價的,因為並不影響最後結論,考慮到學生現階段的數學抽象 仍以識別數量的具體含義為主,所以我在此處添加了單價,並增設了問題一,用以降低抽象思維的梯度,為後續的設未知數的“代數化抽象”作適當的鋪墊。

問題(1)請你判斷,我們年級580人用餐,應該選擇哪家公司能讓每位學生的餐費平均算來更低呢?

預案 一:教師應關注學生能否在討論中認清“每位學生的餐費平均算來更低”所對應的數量意義,將之轉化為“付給公司的總金額少”。在此處不排除學生因生活經歷的缺乏,而對題目中所隱含的數量關係抽象能力弱。應關注每一位同學的感受,讓同學們充分理解交流,擴大參與思考的廣度,獲得基本抽象思維的生長點。

預案二:在進行甲乙公司所需費用的計算時,會有分部計算和綜合計算兩種計算形式,對於那些列綜合算式的同學,教師應多給予展示機會,從而幫助其他同學整理思路,理解算式的實際含義;為後續的字母抽象做好鋪墊。具體計算學生可以合理使用計算器提高課堂速度。

預案三:學生還有可能不通過計算,直接猜測甲公司合算或者乙公司合算,對於這種有可能產生的聲音,教師應從估算的角度加以引導。引導學生體會在 580人的前提下,超過100人部分(480人)的甲公司是九折乙公司是八折, 10%的差距,;100人以內(少於100人)甲公司九折,乙公司不打折10%的差距,480的10%明顯大於100的10%,所以選乙合算,並引導學生用計算的方法驗證估算的準確性。

列式:

選甲公司所需費用: (元)

選乙公司所需費用: (元)

結論:580人時選擇乙公司能讓每位學生的餐費平均算來更低。

問題(2)你能否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在不知道具體人數的前提下制定一套方案,當其他學校的初一年級也想在這兩家公司之間進行選擇時,不用重複第一題的計算過程,只要知道人數就馬上能根據你方案的結論作出決策呢?

結合以前的訓練,學生很容易想到要通過設未知數的方法進行符號表達,將非常關鍵而題目中並未給出的學生人數設為未知數。由於本題的具體分析過程仍然是由學生分析討論完成,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預案一:一部分綜合能力較強的同學會根據實際意義直接列出綜合算式:或

此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在化簡不等式的過程中單價並未影響結果(利用不等式性質二將其作為公倍數約去),即:題目中沒有具體的單價也不會影響本題的決策。

還可以結合小學單位一的思想化簡不等式,引導學生體會並不是題目中出現的所有數量都會影響不等關係,有可能引發學生的關於數量關係的深層次思考。

預案 二: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為生活經驗少的關係,綜合思考能力弱,無法快速的理清數量關係,列出綜合算式,思考受阻,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在第一題的算式意義的提示下,如何分別列出表達甲乙公司所需總費用的過程量代數式。然後在通過將之用不等號連接的方式,來表達兩筆費用的大小,降低因綜合性所引起的思維梯度, 在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步建模”的思維的條理性。

具體過程如下:(略)

問題(1)如果你是該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請你設計該企業在購買設備時兩種型號有幾種不同的組合方案;

問題(2)若按固定產量預算企業每月產生的污水量約為20xx噸,為了節約資金,應選擇哪種購買方案?

實際情景2的選擇除涉及“角色扮演”和“環保”等人文因素的考慮以外,在在結合本節的教學目標上還有如下考慮,

1、 本題取材於真實的實際生活問題,情景中的符號和數量關係較多,不等關係在文字語言的敍述中顯得比第一題更加隱蔽,需要學生更深化的思考才能列出算式,是在第一個情景的基礎上的擴展和深化。

2、 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體會,用圖表表示的數字信息比文字表達更便於觀察和有序思考,感受“有序表達”在實際中的價值。

3、 結合本題每一個的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學生必須要從表格中分析篩選相關的有用數據,(例如:在第一問設計方案時未用到“處理污水量”和“年消耗費”,在第二問中未用到“價格”和“年消耗費”)這種分析和篩選的思考經歷將有助於加強學生對數據關係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結合以前的訓練,在思考問題(1)學生很容易想到要通過設A型或B型設備的

台數為未知數的方法順利的進入用符號表達實際含義階段

例如:(1)設購買污水處理設備A型 台,則B型(10 – )台,由題意知:

12 +10(10 – )≤105

在此處,將“限額為105萬元”轉化為“≤105”是學生要突破的'第一關,教師應在次處多展示同學的對“限額為105萬元”語言解釋,儘可能多的在具有不同經歷基礎的同學心中將這個抽象過程生活化、自然化。

12 +10(10 – )≤105

解之得 ≤2.5

因為在實際情景中往往要根據未知數所代表的具體含義為未知數的加一個取值範圍的限定,而這個隱含的限制條件往往是學生中所不容易考慮到的,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問題,

例如:本題中的 是設備的台數,應用非負整數的限制,所以 可取0、1、2,因此有三種購買方案:

①購A型0台,B型10台;

②購A型1台,B型9台;

③購A型2台,B型8台.

此處細節性的思考經歷,有助於提高學生在建模過程中更全面的考慮數值的實際意義,促進抽象符號與具體意義在頭腦中的融合。

特別的,此處的“0”是學生最容易忽視和丟掉的,教師在此處應重點引導學生思考當“ ”時,往往是企業最可能選的方案,因為不同的設備涉及到不同的維護問題,單一品種的設備往往更便於管理,這種思考有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其結合實際作更全面的思考。

問題(2)的思維梯度較前幾個問題進一步加大,學生必須理解“節約資金”這個目的的達成 一定是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的,要先通過對(1)中所得的三套方案是否能完成任務加以討論和驗證,然後再涉及計算哪個方案費用更低的問題

在驗證三套方案的可行性時,收思維方式的侷限,學生往往會選擇逐一列舉計算的討論方式,並且由於數量少,很容易得出答案,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滿足(1)的方案不是三種,而是三十種呢?三百種呢?除了逐一討論以外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式能幫助我們迅速縮小範圍呢?引導學生將所買設備能否完成任務量轉化為如下不等關係:

(2)同(1)所設購買污水處理設備A型 台,則B型(10 – )台,

240 +200(10 – )≥20xx;

解之得 ≥1

所以在三種取值中確定 的值為1或2

當 =1時,購買資金為:12×1+10×9=102(萬元)

當 =2時,購買資金為:12×2+10×8=104(萬元)

因此為了節約資金,應選購A型1台,B型9台。

此處的分析和引導有助於學生體會不等式在有效縮小討論範圍時的實際價值。

通過以上問題的解決,學生對不等式和方程一樣都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有了進一部的認識,並感受到不等式確實是從實際問題中提出,又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明確的幫助有效數學工具。

歸納小結,佈置作業

本階段通過學習小結進行課堂教學的反饋,組織和指導學生歸納知識、技能、方法,深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為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一篇講讀課文,語句優美,也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學習這篇課文會讓我們感受到充滿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本課採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複習生字: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

3、我説你猜:老師説謎語,學生猜生字,如:一支羽毛(翅),月在旁邊(膀),人在亭子邊(停),一日一日又一日(晶)。

4、讀詞語:荷葉小水珠搖籃亮晶晶停機坪透明翅膀下蹲笑嘻嘻

三、學習課文(讀懂、讀出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出示荷葉圖:看,荷葉長得什麼樣?你們喜歡這樣的荷葉嗎?把你們的喜歡讀出來。

四學習第二到五自然段:

(一)過渡:可愛的荷葉不僅咱們大家喜歡,許多小夥伴也喜歡,還記得課文告訴我們荷葉都有哪些好夥伴?(貼圖: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

(二)動畫激趣:這些小夥伴跟荷葉玩得可開心了,咱們快來看一看吧!播放課文朗讀動畫。

(三)學生自由讀書體會:都看得入了迷,小夥伴們跟荷葉玩耍的故事有趣吧,想不想讀讀這些故事呢?好,老師給你們自由讀書的機會,你最喜歡讀哪個小夥伴,就重點讀讀這個小夥伴的故事,你可以先自己讀讀,然後在四人小組裏説説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也可以請教小組裏的同學。

(四)全班交流:

1、(1)小水珠部分。

誰是小水珠啊?(課件)學生讀。你先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你把荷葉當成什麼了?把荷葉當成了搖籃,一定很舒服吧!,小水珠,快到荷葉上來吧,把這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一聽。

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請問小水珠,你都看到了些什麼呀?

難怪你這麼開心了!大家也一起來當一當小水珠吧!

(2)小蜻蜓部分。

小蜻蜓在哪兒呢?快請你飛上來吧!“小蜻蜓説……”

喲,多可愛多漂亮的小蜻蜓啊!請你展開你透明的翅膀飛回你的家吧!請女同學來噹噹漂亮的小蜻蜓。

(3)小青蛙部分。

小青蛙呢?快跳到荷葉上來吧。“小青蛙説……”

請問小青蛙,你唱的是什麼歌呀?

再指名讀,説説你唱的是什麼?大家一起來讀一讀,説説你唱的是什麼歌。

(4)小魚兒部分。

指名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小魚兒怎麼捧出水花?小魚兒玩耍時的表情怎樣?小魚兒為什麼這麼開心?(因為荷葉就像一把涼傘為它擋住了陽光,它在荷葉下玩耍感到很涼爽,很舒服。)

師再讀一遍。還有比老師更可愛的小魚兒嗎?指名讀。

五、表演、背誦:看到大家讀得這麼好,老師想請大家一起來拍《荷葉圓圓》動畫片,大家願意嗎?

提出要求:記住台詞、做好動作、注意表情

六、拓展想象:荷葉還是誰的什麼?

七、結語。

《荷葉圓圓》教後感

《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是一首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它是夏天裏清涼的小詩,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都喜歡它……從課堂出來,我感覺這一教學目標“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觸摸生機勃勃的荷葉,體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們快樂的心情。”已經達成了。因為我看到了學生童趣盎然的表演,聽到了學生琅琅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有幾點值得一説。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學課文前,我先讓學生欣賞優美的荷葉圖,從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教學中,我又充分利用配動畫的朗讀,讓孩子們發揮想象,體驗情感,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同時,我以自己飽滿的教學激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因此有了學生爭先恐後自主學習的體現。在課堂上,我注重給學生創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真正地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多表揚,鼓勵學生敢説、願説、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讓自己的觀點和學生的觀點在平等的對話中碰撞、融合,和學生一起,努力把課堂構建成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

二、以讀為本,感情體驗。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學習書面語言的有效途徑。根據本文語言優美、內容通俗易懂的特點,我在課堂上貫穿了“以讀為本,感情體驗”的教學思想。從以讀為本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讀得充分,讀得有目的。《語文課程標準》上指出閲讀是個性化行為,不能以分析代替學生閲讀實踐,突出學生閲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不是純理性機械的分析。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件、圖片,讓孩子們認真觀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們換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喜歡荷葉、高興的心情,並在朗讀中自然流露。實踐證明,這樣做,學生在讀中感悟了課文內容,讀中體驗了思想感情,孩子們從課文學習中感受美、享受美。同時在讀中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愛讀情感,促進了語言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常常這樣問學生,讀了課文,你明白了什麼?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將書中的規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形成一定的積累,為日後的説和寫提供源泉。

三、拓展延伸、説話訓練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能錯過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閲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發他們想象: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會看見什麼?小青蛙呱呱地唱得什麼歌?小魚兒怎樣捧起一朵朵水花?還有哪些小夥伴會與荷葉一起玩耍呢?荷葉還是誰的什麼?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看誰説的多,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如在課的最後,我設計讓學生以“荷葉還是誰的什麼”為題,發揮想象來説一説。學生的想象力之豐富讓我驚喜萬分,有的同學説“荷葉是荷花的裙子,烏龜把荷葉當作滑梯,螞蟻把荷葉當作遊船”……

另外,我的板書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當學生的回答突如其來時,有的時候感到措手不及,沒能很好地抓住契機把它變為教學資源。

2、有些學生還沒有完全投入到角色的體驗中去,當個別學生朗讀感悟還不夠到位,總怕時間不夠用,為了下一個環節,會匆匆走過場。

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希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一)説教學地位與作用

《分數的再認識》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34~36頁)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的,為後面學習分數的性質以及公因數、公倍數等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小學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

過去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將教學目標分為了三維。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為主線,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將教學目標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二、説學情

《分數的再認識》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事物作支持。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通過故事“西遊記中的唐僧分餅”引入課題一天,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又累又渴,於是孫悟空、沙和尚和豬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會三人騰雲駕霧回來了。唐僧很高興打開了乾糧袋,裏面裝着2張糖餅,3張油餅。同學們,你能用分數表示出糖餅佔餅總數的幾分之幾嗎?油餅呢?唐僧説:你們辛苦了,給你們一張油餅吧。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徒弟們得到的這張油餅呢? 為什麼這樣表示?一張油餅分給三人吃吧。你們説怎樣分才公平啊?

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首先讓學生猜測如果每個同學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是否相同。肯定會有兩種答案,再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先叫全班學生拿出所帶筆的偶數支。再是讓學生數出偶數支的1/2。最後全班交流,根據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理解分數的相對性。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分數有更深的瞭解。

(三)運用新知,拓展延伸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本書的1/3不同,使學生認識到:

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使認識進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四)鞏固反饋,發展能力

在處理具體練習中,我覺得應該指出的是。

1.畫一畫中,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練一練第1題重點是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併這些方法的使用。

3.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塗法的多樣性。

4.練一練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後,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還要比較這三個圖形的1/2是否相同。這部分其實是“總數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總數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鞏固和強化。

我們常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節課我不僅注重了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總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小結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主動回答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六)佈置作業

在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習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五、説板書

分數的再認識

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從屬關係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於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動物本領大》是教科版三年級上第二單元的口語交際,本次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為具體介紹具有神奇本領的動物。教材由文字和插圖兩部分內容組成。文字部分舉例説明了一些動物的奇特本領,斌對此次口語交際提出了具體要求。插圖部分展示的是幾種動物的特殊本領,目的是開闊學生的説話思路。

二、説教學目標:

1?能夠清楚、正確地説出自己熟悉的動物有什麼樣的本領。

2?培養學生對動物的喜愛和關心,同時引導孩子關注大自然。

3?進一步培養孩子認真聽別人説話,主動與人交流的習慣。

三、説教學重、難點和教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能夠大方地説出動物的本領。

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教學,目的是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學生領入情境,寓教於樂,昇華學生的內心情感。

下面,我重點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四、説教學過程:

1、根據本課內容,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以組織學生活動地形式設計了以下4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

第二環節:謎語激趣

第三環節:自我介紹

第四環節:情景對話

2、具體介紹每一個環節的教學內容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

俗話説:“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把學生引入到了動物説本領大賽中。

第二環節:謎語激趣

猜謎語是學生喜歡的方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濃厚的興趣。通過謎語讓學生介紹相應動物的本領。

第三環節:自我介紹

由我進行示範,扮演一隻老虎在大賽中進行自我介紹,讓學生仿照老師的樣子進行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從中瞭解動物們的奇特本領。

第四環節:情景對話

我設計了一段小象和小蜜蜂的對話,在對話中它們各自介紹了自己的本領並認識到應互相幫助,為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成為了好朋友。學生可以仿照老師給的例子進行同桌排練,並進行展示,學會交流。

五、總結

體會動物的本領大,能夠幫助我們人類做很多的事情,我們應該保護動物。以上就是我的教學設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説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以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製取氧氣為背景,該部分內容介紹了三種製取氧氣的方法,其中,催化劑及催化作用的概念是該部分的教學難點。因此,在結束製取氧氣的教學後,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通過利用手持技術,對催化劑、濃度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設置實驗探究活動,豐富充實了教科書的內容,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催化劑的概念和更清晰的認識到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的作用,有利於學生將該部分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知識體系的組成部分。

本課題既是對上一課題的延伸和拓展,又為接下來高中化學必修2、選修4中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打下一定的基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普通中學九年級的學生

知識儲備上,已具備製取氧氣等方面知識,且有催化劑的概念及其作用的初步瞭解。但對催化劑的作用的親身體驗還不夠。引入手持技術進行探究,學生能更好的體驗到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並探究除了催化劑外,濃度是否對反應速率有影響。

能力儲備上,初步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懂得分辨常用的實驗儀器和如何組裝實驗裝置,但自主與合作的意識不強,本實驗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實驗探究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與合作的意識。

心理特徵上,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

(一)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認知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探究催化劑、濃度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2)學會利用手持技術測定氣體產生速率的操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動手測量O2產生的速率,從而得出催化劑、濃度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通過小組間的討論,探求催化劑的用量、反應物濃度的大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親身參與實驗,養成實驗操作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養成良好的探究精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樹立團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催化劑、濃度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難點:手持技術的使用方法,數據採集的相關操作。

三、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本節課我將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質疑釋疑法、實驗探究法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課堂充滿樂趣,充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學法: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因此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驗,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

四、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

複習鞏固上節課製取氧氣的方法,所學催化劑、催化作用的定義等知識,展開本節課的實驗探究。

(2)設置疑問,引導猜想

設置疑問:上一節課,我們在做過氧化氫的分解實驗時,加入了二氧化錳,從而加快了分解出氧氣的速率,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那幺假設催化劑只加入了一點點,帶火星的木條還能復燃嗎?順利拋出“催化劑的用量是否對反應速率有影響”這一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並作出猜想。

猜想一:催化劑的用量對反應速率沒影響

猜想二:減少催化劑的用量能提高反應速率

猜想三:增加催化劑的用量能提高反應速率

接着教師又拋出疑問:除了催化劑,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呢?

學生思考後做出猜想:濃度對反應速率有影響

(3)實驗設計

根據學生的猜想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將學生分為6組,3個組做“催化劑的用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的實驗,3個組做“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給定實驗用品:H2O2、MnO2粉末、蒸餾水、氣壓傳感器、磁力攪拌器、數據採集器、圓底燒瓶、塑料注射器、量筒、枱秤、鐵架台

(4)進行實驗

在學生小組實驗前,我將採用多媒體投影的形式親自講解並演示氣壓傳感器、數據採集器以及配套軟件的操作方法,學生實驗時,進行必要的指導。各小組完成實驗後,小組間進行交流、歸納和總結,並派代表進行彙報。

彙報完畢後,我會對學生整個實驗過程的表現進行綜合的評價,並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總結歸納,得出增加催化劑二氧化錳的用量、增加反應物過氧化氫的濃度能提高反應速率。

(5)課堂小結

最後,我將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強調重點,幫助學生更好形成知識體系,以便複習鞏固知識。

五、板書設計

催化劑、濃度等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實驗原理

H2O2O2↑+H2O

2、結論

增加催化劑的用量能提高反應速率;

增加反應物過氧化氫的濃度能提高反應速率

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主板書梳理知識點,副板書主要記錄實驗過程的一些現象及問題。

六、教學特色與感悟

手持技術是一種高科技的、現代化的方法,將其運用於課堂教學,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一,學生感受到現代科技在化學實驗中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具有直觀、實時、準確等特點,能使實驗更加現代化。採取手持技術來探究催化劑、濃度等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通過實驗得到反應前後壓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通過分析斜率的變化進而得出結論,數據豐富,圖表明晰,便於學生觀察分析,體驗感強,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