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精華】説課稿模板錦集8篇

【精華】説課稿模板錦集8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説課稿模板錦集8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 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認識角”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分材: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認識角》(67-68頁)。新課標中提出了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從“立體”到“平面”再到“立體”的過程。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這節課是從圖形到角的活動中學習新知,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體會平面圖形與簡單幾何體的關係,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

2、學生分析:在生活中,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繫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

3、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

為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並在實際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依據課標要求,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二、説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情境教學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三、説學法

1、操作法

在動手實踐中,化抽象的數學知識為看得着、摸得到的東西,學生既獲得知識,又學會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觀察思考法

學生在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訓練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留意身邊的事物,培養了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説教學過程

整堂課設計,我力求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觀察、操做、演示、比較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腦手口,為學生創設輕鬆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真正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理念。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的地位。

本節是在前面已經討論過由實際問題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的基礎上,進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討論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本節的問題情境與實際情況更接近,因此具有一定難度,根據本例題特點,我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理解有關商品銷售中所涉及的公式,進而培養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關鍵:

重點:進一步體現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的.密切關係,滲透數學建摸思想,培養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是正確地列方程。

關鍵是弄清問題背景,分析清楚有關數量關係,按問題找出可以作為列方程依據的主要相等關係.

二、説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啟發式教學和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三、説學生的學法。

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問題,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從而解決問題,通過教師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從而順利而充滿激情地完成教學.

四、設計思路。

我利用提綱中的幾個簡單的習題,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最後通過研究書中的盈虧問題,可以增加學生的經濟知識和經營意識.使他們能更瞭解市場運作.

五、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都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充分體現小組合作探究的作用.教師利用提綱中的習題由簡單到複雜,採用層層深入的教學模式。整個過程都是由教師適當引導學生合作完成,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的參與度很高。

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松鼠和松果》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0課。課文是一篇童話,敍述了兩隻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要讓學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大量識字是本冊教材的一大特點,如何讓同學們更好的識記生字呢?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再由句到段,層層推進,不斷復現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讀準字音。並且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在課外閲讀中主動識字,根據記憶説説你還在哪裏見過本課的生字。

學生分析

由於以往的教學把識字和朗讀放在重點,所以本班學生對朗讀和識字掌握得比較好。學生能夠利用以前學過的字識記新生字,在朗讀中也能夠進行知識的遷移。

低年級的學生對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歡小動物,所以本課的內容很適合學生。

設計思路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上。識字目標明確、方法多樣,朗讀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讓學生主動探究地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發現學習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課堂40分鐘應該集中高效的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在本課中,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手段理解重點詞語,高高興興可口光禿禿一棵棵挺拔茂密等,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感悟。朗讀是語文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朗讀教學如何能做到紮實有效呢?而且課文較長,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了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如松果那麼香,那麼可口。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他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嗎?春天,幾場挺拔的'小松樹。最後總結學習時,抓住問題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呢?咱們把它畫出來為了節省時間,讓學生事先畫好松樹,上台貼一貼,通過這樣的形式、把一片茂密的松樹林展現在孩子們面前,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小松鼠的聰明。同時感受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生活在這樣的森林裏的幸福和快樂。從而領悟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

《如夢令》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第九課《詞兩首》其中一首。《如夢令》一詞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作者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緻和美好生活氣氛所薰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羣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於景。通過景物的描划來抒發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教材處理】:引導學生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在讀中展開想象,在想象中品讀、感悟詞中所描述的美輪美奐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對生活無限的熱愛。

【重點難點】:

1、抓住字詞,想象詞境,並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的吟誦詞並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詞。

2、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詞的學習方法。

3、通過品味詩詞的境界,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二、説教法:

1、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感悟,領悟中朗讀。

2、情境創設:置身詩境,以景入情。

三、説學法:

1、讀中感悟:在反覆散讀、誦讀、品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下,能讓學生對詩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情感上的調動。

2、合作探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四、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初步讀文

1、介紹李清照生平。

2、回顧所學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區別詞與詩的不同點,介紹詞和詞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明確學習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

4、指導朗讀。通過學生個別讀,集體讀,教師範讀,師生同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停頓,讀出詩詞的節奏和味道。

【設計意圖:瞭解李清照的生平,區別詞與詩的不同特點,明確學習要求,掌握學習方法。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學生的心裏。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線

1、通過質疑,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詩歌的方法。

2、通過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3、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繼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再指導學生讀詩歌,感悟把詩歌讀“長”了的樂趣,體味詩詞含蓄之美。

【設計意圖:學生能通過問題提示,把握詞的大意,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能夠有針對性地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三)、想象畫面,以圖悟文。

1、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所描寫的三幅畫面,分別是“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

2、指導朗讀,展開想象,感悟美麗的畫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

3、教師範讀,音樂伴奏,將學生再次帶入美妙的意境中。

4、總結課文,我們認識到李清照她是多麼熱愛這美麗的大自然,熱愛着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

5、在學生感情最濃的時候,引導學生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並通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並通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通過文字與畫面的結合,在品讀中感悟詞中所描繪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詞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賞吟唱,適度拓展

1、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2、結尾處,告訴同學們唐詩宋詞是祖國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藴。希望同學們課外時間多讀一讀唐詩宋詞,從這些文學的經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設計意圖: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五、説板書設計:

抓住《如夢令》一文中的關鍵詞體會作者愉悦的心情,另外還帶着一份驚喜。並通過三幅畫面的描述,引導學生把握詞的大意,感悟詞的意境美。

9 《詞兩首》

——《如夢令》教學反思

單位:何家巖鎮中心小學

一、《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回憶她一次郊遊流連忘返,醉於景、醉於酒、更醉於情後誤入“藕花深處”的一次奇趣的經歷,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學生的心裏。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2、在引導學生把握詞的感情主線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書寫功能,讓學生在白板上勾畫出,讓全體學生能夠更加清楚、明瞭地把握住學習重點。

3、通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並通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並通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

4、吟唱《如夢令》,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二、本節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導入時沒有設想中的理想,本想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通過美麗的圖畫,優美的旋律,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一課時《小數的意義》的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這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直接關係到小數的性質、單名數和複名數相互改寫等相關知識。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

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二、説學情

對四年級學生進行學習前測表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分數的基本知識,會根據具體的情景寫分數;會讀寫小數,能結合具體的計量單位説出小數表示的實際含義,會進行簡單的一位小數的加減,會比較簡單的兩位小數的大小;知道米、分米、釐米之間的進率,知道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這些知識都是本節課教學的起點。

三、説學習目標的確定

基於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通過觀察瞭解小數的產生,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藉助熟悉的十進制關係的現實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數和分數的關係,理解計數單位0。1、0。01、0。001。

2、明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3、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

四、説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

重點為:理解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知道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難點為:理解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

五、説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練,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律。

六、説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學會通過觀察、測量、歸納,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通過指導獨立看書,彙報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七、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認識小數嗎?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小數?你能舉出些小數的例子嗎?過去,我們學習長度單位時,都測量過自己的課桌高度,那麼你們想知道老師的講桌的高度是多少嗎?指名測量,其它同學觀看

2、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舉出相關例子。

3、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測量一個物體的長或高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結果,這時,我們就要用到小數。那麼,小數的意義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學習。(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學生在日常購物、測量的過程中都見過小數或用過小數,對小數已經不陌生。想通過學生説一説、想一想、量一量,進一步發現 小數應用的廣泛性。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米尺圖提問:上圖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寫成分數是多少? 1分米為什麼可以1/10米表示呢?根據學生的彙報師引導。

2、請同學們看米尺。

從0到30,從0到50,應該是幾分米,十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呢?同桌交流、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1/10米、0。1米、3/10米、0。3米……

3、讓學生觀察1/10米和0。1米,4/10米和0。4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接着讓學生觀察1/10米=0。1米,4/10米=0。4米,從這個等式中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談自己的發現(分母數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

4、提問:十分之幾的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那麼,請同學們猜一猜,兩位小數與什麼樣的分數有關?

(出示米尺)講解:1釐米是1/100米;1/100米寫成0。01米;0。04 米是兩位小數,請同學們想一想,4釐米、7釐米,用米來作單位是百分之幾米?怎樣用小數表示?學生彙報:

(板書: 1/100=0。01 4/100=0。04 7/100=0。07)

5、提問:如果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多少?

6、講解並提問:從0刻度線到第一條短刻度線表示1毫米,它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呢?

(1)(學生合作交流)讓學生説出兩個用毫米作單位的長度,並請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數表示出來。

(2)學生交流,並彙報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多角度的強化認識,理解小數是十進制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在初步理解一位小數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直接觀察教具,在老師引導和同學們的合作之下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和進率,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具體意義,有效的鍛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突破了學習的重難點,再一次滲透了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7、課堂小結:

(1)根據學生的彙報再次提問:從這裏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彙報。

(2)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知識,你都發現了什麼?同桌先交流,後彙報。

(3)根據學生的彙報,(師)小結:分母是10、100、1000……的 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4)進一步提問:在分數中,十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多少?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彙報師進行歸納整理。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梳理本節課的學習所得,既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夠加深對本節課的知識的掌握。

(三)鞏固新知 教學課件

(1)將陰影部分用小數和分數表示 (2)找朋友

(3)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數

【設計意圖】: 通過三個層次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小數與十進制分數的關係,並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特別是在拓展性練習中,讓學生在數軸上認識小數,從而可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小數的大小,還可以體現出小數之間的關係和無限性,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作業佈置

教材36頁1、2、3

【設計意圖】:佈置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八、説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1 分米 1釐米 1 毫米

1/10 米 1/100 米 1/1000 米

0。1米 0。01 米 0。001 米

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別寫作 0。1,0。01,0。001……等。

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

【設計意圖】:板書力求簡潔明瞭,突出新授知識重點,旨在讓學生直觀瞭解所學知識。

九、説教學反思

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尤其在小數的'知識上,不僅能利用米尺將幾分米、幾釐米寫成以米作單位的數,利用元角分的關係寫出小數,也會用小數表示線段圖、面積圖中的塗色部分。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複習學案,旨在幫助學生充分回憶起分數和小數的智慧,並初步感知小數和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關係。

探究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時,利用學生的複習學案內容以及學生已有學習經驗組織教學,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從學生熟悉的尺子圖入手,然後再以面積圖為主進行直觀探究一位小數的意義。

而兩位小數和三位小數則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手裏的學案和三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一位小數之後,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能較好的完成任務。

通過一系列的具體操作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明確了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這樣輕鬆理解了小數的意義,並運用知識遷移,明確了四位小數、五位小數等多位小數與分數的關係,提高了教學的時效性。進而補充了數位順序表。

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小數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因此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就開始滲透0。1和1的關係,後面通過課件演示,是學生明確進率為什麼是10。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學生自主探究兩位小數和三位小數時,學生不知道怎麼交流,應該是前面一位小數的學習還是不夠深刻,部分學生對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掌握不牢,所以到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出現困難。再如,問到“小數部分有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有沒有最大的計數單位時”,學生不能準確回答,是因為對小數的意義的掌握時不紮實、不理解。

這些都是本節課的重點,而出現這些問題説明本節課教學設計還有一些問題,在教學重點知識時,要慢下來,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需要繼續探究、改進。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知道一一對應,並且已經接觸過一些簡單的找規律的題,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習本課後,學生能夠掌握一些簡單找規律的方法,為以後學習更為複雜的找規律做鋪墊。

教學目標:

結合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景,發現並理解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並能根據排列的特點,由一種物體的個數知道另一種物體的個數。

使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感悟一一對應的思想及其作用,並能用其解釋間隔排列物體的規律,發展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思維能力,以及探索規律、發現規律的能力。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物體,用數學的'思維去分析數學的現象。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制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並發現間隔排列中物體個數的規律。

教學難點是:發現和概括規律。

二、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將充分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發現規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深化規律的認識。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我將分三個過程來闡述我的教學過程。

1.課前熱身、回顧一一對應

這一環節我設置了課前熱身,多媒體依次出示一副藍花和紅花散亂排列的圖和一副藍花和紅花一一對應的圖,讓男生和女生分別觀察幾秒,説説哪種花多。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回顧之前學習的一一對應,並感悟一一對應的作用。

2.探索規律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小兔和蘑菇的排列有什麼特點?並揭題:像這樣一個隔着一個的排列,叫做一一間隔排列。板書課題:間隔排列。

再讓學生找一找在這幅圖中是否還有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讓學生在觀察中瞭解間隔排列這一現象。

瞭解這一現象後再讓學生去進一步探索一一間隔的兩種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

(1)首尾相同的兩個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

多媒體閃一下夾子、兔子、木樁。提問:你發現這樣的間隔排列還有什麼規律?引導學生説出這幾個間隔排列的首尾相同。板書:首尾相同。

接着讓學生將每種物體的數量填在表格中,讓學生探索得到首尾相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差1。

提問:為什麼每排兩種物體數量相差1呢?引導學生把一隻小兔和一個蘑菇看成一組,一組一組的圈一圈,讓學生觀察餘下的是什麼。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依次圈一圈手帕和夾子,木樁和籬笆。多媒體展示一一對應的方法。指出:像這樣,兩種物體一個對一個地觀察,是一一對應。(板書一一對應)利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我們可以發現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當兩端相同時,餘下的就是排在另一端的這個物體。所以排在兩端的這種物體就多1。板書(排在兩端的這種物體多1個)

(2)首尾不同的兩個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

多媒體出示兔子喜歡吃的蘿蔔青菜。提問:蘿蔔和青菜的數量相同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他們首尾的物體相同嗎?引導孩子根據一一對應的方法説出首尾不同,數量相同。板書:(首尾不同,數量相同)

3.創造規律

多媒體出示操作要求,讓學生先畫一畫,創造一組兩個物體間隔排列的圖形。再讓學生圈一圈,判斷兩種物體的數量是否相等?哪種物體多?最後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説一説你驗證了規律的哪些情況。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在初步發現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數量上的關係後,通過畫一畫,圈一圈、説一説,明白其中的原因,從而明確規律。

4.回顧反思

讓學生回顧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説説你的體會,有利於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斑羚飛渡》是人教版七年級第六單元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有關動物的文章,學習這類文章不但可以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學生對人與動物的深入思考。《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老斑羚的方法去擺脱困境的創舉,讓每個讀者受到心靈的震憾。

2.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

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和發展,結合本單元課文特點,我把這篇課文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掌握幾個重要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有情朗讀,品味語言。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對學生對事物的獨特的見解。

情感目標:感悟斑羚精神,引導學生擺正人與自然的關係,學會善待動物,珍惜生命。

重點在引導學生複述表達課文內容和合作探究斑羚精神。難點是培養學生對事物的獨特看法和理解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二、説教法

根據新課程要求,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圖片導入和飛渡情景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內心產生共鳴。

2.有情朗讀法。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某些語句的深刻含義。反覆朗讀才能感悟是斑羚從容鎮定、犧牲自我的精神。

3.合作討論法。自主學習,合作討論老斑羚的精神,發表自己的個性見解。

4.換位思考法。創設情境,角色體驗、聯想拓展,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

三、説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即“教是為了不教”。本堂課學習的`學法如下:

1.自主圈劃詞語,朗讀感悟,特別是找斑羚飛渡的動詞。

2.朗讀法。重點朗讀飛渡的段落,自由選擇朗讀,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

3.討論法。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

4.習慣法。注重課堂教學中學生細節習慣的培養。

四、教學過程:

1.講述故事,觸動心靈,圖片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南美洲的一片森林裏發生了一場大火,順着火勢遊走的火舌,像一條紅色的項鍊。在火舌的包圍圈裏有一片黑壓壓的螞蟻。可憐的螞蟻馬上就要葬身火海了。情況十分危急。可沒有想到,火海中的弱者沒有束手待斃。螞蟻迅速聚攏成一團,像球一樣迅速向河邊滾去。螞蟻團始終沒有縮小,外層被燒焦的螞蟻英雄至死也離開自己的崗位,為內層的螞蟻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同學們,聽到這裏難道你們不感動嗎?今天我們學習的《斑羚飛渡》同樣有這樣震撼人心的偉大壯舉!

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自然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2.把握重點,再現飛渡,複述故事。

學生朗讀課文重點段落,圈出重點語句,感受飛渡精神。

讓學生複述故事,整體感知課文,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課件展示飛渡的過程,激發學生想説的慾望

3.整體感知,自主探究,品味感悟。

自由朗讀課文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暢談自己的個性感受。

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朗讀,並説説為何喜歡?

通過此環節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深刻感悟文章內容。

4.角色體驗,聯想拓展,嘗試交流。

創設四種角色,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並進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體驗成果。

A.假如你是斑羚中的一員,你會在傷心崖上想些什麼?

B假如你是一隻老斑羚,飛渡前你會對小斑羚説些?

C假如你是一隻成功飛渡的小斑羚,你想對墜入崖底的老斑羚説些什麼時候呢?

D假如你是獵人,看見這樣的斑羚,你有什麼時候想法?

本環節旨在讓學生明白如何換位思考,在自己的成長中面臨的許多問題需要換位思考,懂得寬容理解別人。

5.總結存儲,感悟事理,課外延伸。

總結課堂的收穫,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肯定和鼓勵。

讓學生談談自己在本文感悟到的哲理,可以引導從斑羚和人兩方面談自己的看法。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設計了兩個作業:請以“愛護動物”或“保護自然”為主題擬一條標語;人類與自然該如何相處?反思一下,面對自然我們人類該懺悔的有哪些?

6.時間設置

講述故事,觸動心靈,圖片導入。5分鐘

把握重點,再現飛渡,複述故事。10分鐘

整體感知,自主探究,品味感悟。10分鐘

角色體驗,聯想拓展,嘗試交流。15分鐘

總結存儲,感悟事理,課外延伸。5分鐘

説課稿 篇8

一、本人簡歷

二、設計理念及指導思想

本課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鍛鍊身體,學練結合,合理的搭配教材,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路,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練習中體驗到成功,更使有技術特長的學生張揚其個性,滿足其展示自我的願望。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對行進間三步上籃有進一步的瞭解,並建立“一跨、二邁、三高跳”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觀察、模仿、相互交流、練習,使學生領會行進間三步上籃的動作技術,並能提高上下肢的協調配合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能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學習,在相互學習和交流中培養學生謙虛好學、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我校籃球課程初級階段中進行(16—7),學生為高二男生,前六課中,學生分別學習了原地及行進間的左右手運球和原地的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技術。行進間三步低手上籃在本階段中分三課進行,本課為第一堂課,教師要使學生對行進間三步低手上籃動作技術有一個正確的概念,並能進一步瞭解和規範這一技術動作,本課重點解決學生三步上籃中的腳下動作,並能通過學習,提高了整個動作的節奏感和協調性,為“最後出手”動作技術作好必要的鋪墊。教學中,教師分別要採用示範、講解、練習、指導糾正等方式圍繞重難點展開教學,並在學生練習中仔細觀察練習和掌握的情況,及時給予指導與評價。

五、學情分析

籃球運動深受男同學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本課是一堂新授課,教師要將行進間三步上籃的種類和用途大致介紹給學生,使學生能從理論上進一步的'瞭解它,新知識傳授的同時,也要對已經養成錯誤習慣和多餘動作的部分學生進行技術動作上的改正和規範。如:起跳不充分、和籃圈的距離掌握不好、最後出手時的手臂、手指、手腕位置動作等,教學方法從基本開始,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學生逐漸的得到提高。充分利用好個別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他們在教學中能起到一定的示範、帶動效果。

六、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教學重點:接球與跨步動作相結合

(2)本課教學難點:腳步動作的節奏感與協調性

七、教法

1、講解法

基本部分中,教師將行進間三步上籃結合比賽中的作用概括的介紹給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講解技術動作時,用詞準確、生動形象,要有一定的啟發性,要使學生看、聽、想、練有機的結合起來,達到預計的課堂效果。

2、示範法

本課教師的示範動作要突出三步上籃整個動作的節奏感和協調性,作到熟練、輕鬆、優美。

3、分解練習法:

採用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將行進間低手上籃動作技術逐步提高,從手指手腕撥球動作練習、徒手的腳步動作練習、拋接球動作練習、拋接球結合腳步動作練習,到最後的完整練習。

4、指導、糾正法:

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要仔細的觀察學生的動作掌握情況,針對錯誤,選擇有效的手段及時糾正錯誤,並檢驗糾正後的效果。

八、學法

本課在教法上主要採用了直觀法、. 循序漸進法、嘗試學習法、互教互評法進行教學。

教師的示範動作給學生建立了正確的動作技術概念,並引導學生採用循序漸進的練習方式嘗試學習行進間三步低手上籃的動作技術環節,在分組練習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九、教學過程

本課採用三段式教學結構

(一) 開始及準備部分

上課常規、明確教學目標、任務、並提出有關要求,學生通慢跑、聽哨聲反方向跑、助跑摸高、徒手操的形式進行熱身。.

(二) 基本部分

1、 半場內運球,相互間進行打、躲避球練習

此練習的目的意義:利用半個籃球場地,加強學生的運球、和保護球的能力,基本動作和自身習慣相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達到練習的目的。

2、複習雙手胸前傳接球

分組進行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要求學生上下肢協調配合,傳球時注意持球動作、手臂跟進動作、球的落點,並在傳球時體會手指手腕的撥球動作,接球時注意對球的緩衝,學生通過複習,動作技術上得以規範與提高。

3、 行進間三步低手上籃

教師先把整個動作完整地示範給學生,(以右手為例)此時教師示範動作的重點要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整個動作的節奏感和協調性上。使學生對動作有初步的概念。其次,強調接球和跨步要結合在一起(“接球同時跨步”與“接球后再跨步”是兩個技術概念),在此基礎上,通過分解示範法、講解與口令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學生練習方法如下:

A、學生在教師帶領下進行原地的單手託舉球及撥球練習,讓學生體會單手低手投籃中的手指手腕撥球技術動作。

B、學生徒手在教師的示範和口令下練習三步上籃的腳步動作(一跨、二邁、三高跳)。

C、原地拋接球練習,主要是為行進間三步上籃的第一步做引導練習,要求學生接球和跨步動作同時進行,重心隨腳步前移,此動作環節是本課重點部分,學生必須熟練掌握。

D、學生將拋接球與上籃動作相結合進行練習,要求學生提高腳步的節奏感和整個動作的協調性,並作好充分的起跳準備。

E、分組後,結合籃圈,半場內45°三分線內,拋接球進行完整動作練習。此部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積極性,也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評價、共同探討的學習空間。教師進行巡迴觀察與指導。

F、集合學生,每組選出一名動作技術掌握較好的學生進行展示,學生和教師對其掌握情況共同進行討論與評價。

4、遊戲“橄欖球”

遊戲方法:利用籃球場地,學生運用橄欖球抱球跑的方式,進行攻防轉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配合意識、並提高了學生傳接球、控制球的能力,並能使學生在遊戲中身體素質得到了有效的鍛鍊。

(三)結束部分

常規的方式進行放鬆。並對學生的練習和掌握情況進行總結,收拾器材、師生再見、結束本課。

七、運動負荷

本節課預計學生的生理負荷最高心率——165次/分;平均心率120——130次/分,練習密度:48%—50%。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