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推薦】説課稿模板錦集6篇

【推薦】説課稿模板錦集6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4.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説課稿模板錦集6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聽説活動《出生的故事》,聽説是交際的前提,學會傾聽,清楚表達,是社會生活所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同樣,更是現代社會善於交往所必須掌握的一點。這篇教材提供了一個叫“早早”的孩子出生的故事。介紹了他出生的時間 、體重、身高、樣子、名字的來歷和特殊的經歷。讓孩子們去查找自己出生時的各種資料,依據聽到的內容和層次,模仿説話,提高表達能力。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父母的辛苦及對自己的一片深情,知道自己從孕育到出生到成長都傾注了父母無數的心血和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自己出生時的情況,並能清楚有層次地向別人介紹。知道人孕育——出生——成長的過程。明白如何與人交流,怎樣明白地表達。

2、能力目標:培養聽説能力。認真聽,聽懂主要的內容;能夠複述,複述是模仿的前提;模仿説,説清表達的內容,為今後與人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3、情感目標:瞭解父母為孩子經受的痛苦、操勞,感受親人無私真摯的愛與強烈的期盼,激發孩子對父母的感激,熱愛之情。在一種人文氛圍下,體驗人性的美,培養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

1、能聽懂錄音內容。

2、能模仿或創造性的講述自己出生的故事。(此點最為重要)

教學難點:

學會有層次,清楚並有創意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教學準備:

配套錄音帶、 圖片、學生收集的各類文本音像資料、 家長的錄音 、教師自己出生的相關資料

説學生:

一年級的孩子,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特別是對自己的出生的故事。因此,他們會滿懷興趣地學習。孩子們模仿能力極強,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在家長的必要幫助下,他們有能力主動去聽、去複述、去表達。還可以進一步培養他們“認真聽、大膽説”的良好習慣,為今後的寫作、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説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我選擇如下方法,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使學生感興趣,有話説。

2、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

將教科書“這本小書” 與生活“ 這本大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們從學生、家長、教師三個維度挖掘語文教材及這教材外的人文內涵。

3、 注重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我們的教學原則之一“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因此在課上我們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使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重視聽説能力的訓練。

設計聽2——3遍錄音,要聽出主要內容,聽別人説話要聽出不同之處,並且有層次、有特色地表達,其中還教給學生一些語文知識。使學生學會傾聽,能夠模仿,敢於表達,培養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為以後與人交流打下基礎。

二、發揮了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中的首席地位。

1、把握時機,恰當指導。

2、創設氛圍,引生入情。

課前;

(1) 提前讓學生回家諮詢,瞭解出生時的情況,蒐集必要資料。

(2) 請父母錄音,回顧當年的情境與感受。

説課上:

從一聲聲啼哭,一張張可愛的寶寶圖片,許多照片,交流故事等方面一步步將學生帶入七、八年前,帶回父母親身邊,創設表達的氛圍,使學生有話説,急於説。在課堂濃郁的人文氛圍中,激起老師、學生和聽課者的共鳴。使教師、學生、文本達到了“人文互動”。

三、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在課堂中多次設計:你想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你想對爸爸媽媽説點兒什麼?等等。一步步將學生帶入幸福的情境當中,受到觸動。在語文的情感體驗中,促進學習知識形成能力。並使學生在老師鼓勵、協助下,形成一種“人文態度”——自主、自信、自尊、自強的主體意識及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賞,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注重了對學生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的培養。

説學法:

結合教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興趣地學習,認真聽錄音、聽同學説、積極主動結合自己的查找的材料練習説話。形成一個自主、合作的愉快氛圍,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要求。

1、出示卡片,在複習舊知,認識常用字中引出“專心聽” “大膽説”兩張卡片。對學生明確提出聽説活動的要求。

2、放錄音:聽嬰兒稚嫩的啼哭聲;展示圖片:看嬰兒的可愛的模樣,引發學生想象和興趣,引入新課。

(此處設計,既明確了聽説活動的要求,又在聽與看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人文氛圍。既找到了一個與老師同學交流的空間,又在看與説中培養了觀察、表述的能力。)

二、反覆傾聽,嘗試複述。

1、放錄音《出生的故事》。(根據學情,確定播放次數。)

2、通過聽錄音,明確説話的內容。

(一個叫“早早”的孩子出生的故事:出生時間 、體重、身高、樣子、名字的來歷和特殊的經歷)

3、複述

4、再聽一遍錄音,按照老師的板書提示,把早早的故事講一講。

(時刻將聽與學生的説緊密相連,既培養孩子學會傾聽,又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與概括,複述的能力。併為下一個環節層次清晰的模仿説話做了鋪墊。對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又符合了因材施教。)

三、模仿錄音,練習説話。

1、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出生的故事,想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嗎?先和同桌或你的好朋友講一講、練一練。(結合課前蒐集的各種資料:照片、父母的介紹等)

2、 給大家講一講你出生的故事。(根據學生情況,教師適時指導:與人交流要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説完整話;表達清楚;條理清晰;滲透語文知識:人稱、關聯詞語、好詞佳句、詳略處理等。)

3、聽了同學們這麼多精彩的出生的故事,老師也想起了自己的出生故事,想聽聽嗎?(引導學生學會重點説與眾不同之處,學會有創意的表達。此處也可依據學生講述的內容引出。正所謂“教無定法”。)

4、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誰願意講給大家聽聽。(重點指導,又不與上一環節重複,點面皆到,省時高效。)

四、提高認識,昇華情感。

1、出示胎兒圖片,頭衝下,展示由一個小胚胎成長成一個可愛的嬰孩的過程。

2、一位同學母親講孩子出生的故事的錄音。

3、聽了媽媽的話,大家有什麼感受,想對媽媽説點什麼嗎?(感受親人之愛,自己的幸福)

4、指導學生,在講自己《出生的故事》時,加入感受,效果更好。

五、課外延伸,餘味綿綿。

1、放鋼琴曲《給母親的信》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教師拿出一個孩子的成長日記。告訴孩子們:“記錄你們成長的方式有許許多多:一張張照片 ,一盤盤錄像錄音帶,一本本成長日記,其中處處能讓我們感受到父母的摯愛與企盼。請你們回去再找一找,讀一讀,有時間給大家講講你《成長的故事》。

2、以一位母親的話作為結束語:“和所有的母親一樣,我愛你我的兒子。我知道我不可能永遠年輕,但我希望我永遠是你眼中最美的母親;我知道你總有一天會離我遠去,但我相信你永遠是我心中最牽掛的兒子!”

板書設計:

聽説活動 時間 1995、 10、 5 22:05

名字的來歷 早早

出生的故事 身高 40釐米

體重 2600克

特殊的經歷 暖箱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相關知識,並且在第一課時認識了四邊形的特性的基礎上教學的。關於平行四邊形的教學,小學階段分兩段編寫,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第二次將在第二學段出現,要求學生理解: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因此,我把本課時定位為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本課時的內容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性,通過推拉門和做一個小實驗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第二層次,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圍一圍、説一説、畫一畫、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根據教材特點,我制定學習目標如下:

1、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2、.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3、.進一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特性。

二、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為了讓每個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學得有個性。我力求在本課中體現以下兩點:

1、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數學的抽象乃屬於操作性的,它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的階段,而最初的來源又是十分具體的行為,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其特徵。創設觀察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獲得新舊知識的鏈接;自己動手圍一圍、畫一畫、剪一剪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知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徵;説一説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圖形,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養成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讓學生盡情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滿足,是本課教學的主旨。富有活動性的`教學,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天地。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改變傳統的“傳授——接受”模式為“探索——發現”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學習中很多知識都儘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去感悟。“為什麼推拉門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網格狀?為什麼不做成三角形的呢?”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自主探索,進而認識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怎樣讓平行四邊形變穩定呢?”讓學生想辦法試一試,通過一個接一個的探索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天地。

三、説學習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先出示《我們的校園》主題圖:你能從這裏找出哪些四邊形?複習四邊形的特徵。接着引導學生觀察推拉門上的四邊形:你們認識這樣的四邊形嗎?引入平行四邊形的學習。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

2、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後,第一環節,我引導學生圍繞“為什麼推拉門可以伸縮”展開討論,進而藉助用硬紙條訂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分小組動手操作和實踐,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礎上,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並且在讓學生舉例説一説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起來自然、親切、真實有趣。第二環節,我提出問題:什麼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在釘子板上圍圍看,這樣就能很直觀很清楚的發現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特徵,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然後讓學生説一説在哪兒見過這樣的圖形?引導學生回憶身邊的例子,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緊接着,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驗證特徵,加深理解。最後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動手活動:你會剪一個平行四邊形嗎?通過動手、動腦、互相交流,不但可以進一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而且能幫助理解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聯繫,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1)基本練習:畫一畫

課本39頁第2題:要求在方格紙上畫一個與原圖同樣的平行四邊形,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特徵的認識。

(2)鞏固練習:量一量、比一比、説一説

課本40頁第4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3)提高練習:改一改

課本39頁第3題:要求在判別是否是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把它們分別改成平行四邊形。

(4)趣味練習:拼一拼

讓學生用七巧板拼擺喜歡的圖形。這既可以幫助把握已學圖形的特點,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總結評價

説一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課題是《挑山工》。首先我説一説對這篇課文的理解。這一篇課文被放置在快與慢單元中,意在培養目標如一,堅持不懈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時間觀念。但從本篇文章的題材來説是一篇寫人記人的記敍文,單純強調道理也容易犯道德説教之嫌。如何發揮出語文靈動的人文氣息,從站在人的角度,來看人的品質精神及長年累月下來所積累下來的人生道理,將更有易於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打通了學生與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交流。所以我將嘗試着以分析挑山工的形象為視角、以感受挑山工精神特別是目標一致堅持不懈的精神為重點,有利於整體把握文本,而挑山工對目標如一,堅持不懈道理的揭示則將在人物形象分析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完成。

四年級的學生具體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基本讀懂課文內容,但認識能力比較有限,看問題較膚淺、片面,不容易發現文字下面所包藴的豐富內容,所以還要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加強前後文中的聯繫,細讀品味。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生會的上面打圈圈,我們教給學生是他暫時不會的但讓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桃,這種發現的驚喜肯能激發出他們學語文的興趣。

通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1 學會寫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積累節奏、平衡、心悦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讀出“我”的詫異和欽佩,讀出挑山工的得意和憨厚。

3 感受挑山工樸素而平凡的人物形象,學習挑山工不畏艱辛,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目標如一才能順利達到終點的人生智慧。

對此,我選用以下教學方法:

1 變序教學法。

不採用從段到篇的程序教學,而是圍繞着挑山工人物形象,感受、品析,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演示教學法

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藉助於形象,對於摺尺形路線是直線的兩倍如果藉助於簡筆畫,就能讓學生一目瞭然了。

3 文本細讀法

引導學生抓住意藴豐富的詞句深入挖掘,如“得意”、“二十年”、“笑”等等,感受一字一詞下所包藴着的人的精神世界。

4 對比導析法

為什麼挑山工的速度並不比遊人慢,挑山工講的理到底是什麼,對這些難點的理解,要通過遊人與挑山工在攀爬的態度上比較。

5延伸拓展法

聯繫自身,這是一個將挑山工的精神品質,深刻的認識內化昇華為學生的精神營養為目的的教學方法。

學法:1 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圍繞有用,相同與不同進行思考,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究,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 合作、討論法

合作、討論,既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智力上得到互補,在思維衝撞中有新的發現。

二課時

説教學程序:

一 導入:

同學們敬佩什麼人?有沒有人敬佩幹體力活的?有一篇文章是寫泰山挑夫的,他們長年幹着又苦又累的活,靠氣力吃飯,但是就是這樣的人還讓作者這樣的大作者敬佩不已,他們身上有着我們可以缺的一些東西,想不想知道呢?好,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挑山工》。

這樣的導入是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入手,讓學生從情感反差中認識到幹體力活的人也有可貴的品質,這樣的開頭能為學好課文定下一個好的情感基調,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是一種切實的引導。

二 自學生字詞。當堂聽寫一些詞語。完成教學目標1

三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其中包括兩個小環節:

(1)選你喜歡的一段,在由四人組成的小組裏讀。每人都試讀一段,其它同學糾正。

(2)再次讀文,以默讀為主。同時想想讀完課文了,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跟我們介紹挑山工。

初讀部分是讓學生對挑山工有個大體上的認識,讓學生自由言説,教師不做評議,為後文提升學生的認識,讓學生感到有新的收穫做好準備。

四 細讀文本,感受挑山工樸實的形象。

1 挑山工是一個怎樣的職業?

2 挑山工的行走路線?

什麼是摺尺形?用簡筆畫,一目瞭然。為什麼要走摺尺形?(歸納出三點)。摺尺形的有沒有缺點?

“走的路程大約比別人多一倍”暗含着挑山工的辛苦和不易。

3 品讀有關於挑山工外貌、神情描寫的句子,體會挑山工不畏艱勞,樂觀開朗的精神。

比如“一天一個來回”“二十年”、“黑黝黝”、“長不高、又矮又粗”等。

生活這麼艱辛,工作這麼辛苦,他們是怎麼面對的?

笑對人生。

4 體會挑山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過渡語:這樣的挑山工多嗎?對,從“隨處”一詞可以看出來,但就是這樣毫不起眼的挑山工卻讓“我”感到奇怪,“大吃一驚”,還"心悦誠服",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挑山工説“不一樣”,怎麼個不一樣?引導學生能過對比,認識到遊人輕裝上山走直線,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摺尺形路線。遊人上山是玩賞,挑山工則是工作。遊人是走走停停,玩玩鬧鬧,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

這就是挑山工所説的“理”勾畫出挑山工説的話,反覆朗讀,讀出那種厚道質樸的口氣。

挑山工這些話我們可以不可以把它想得更寬一點,例如做事上是否也跟走路一個理兒呢?

進而揭示出挑山工話中包藴着的深刻的普遍哲理: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看準目標勇敢直前,就能達到成功的頂峯。

能不能舉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説明這個“理兒”?正反兩方面的例子。

5 挑山工的話對"我"有沒有什麼影響?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理解“需要”“它”等詞。

五 小結挑山工的形象,和精神品質,聯繫生活,合理遷移

使學生對挑山工精神領會得更深刻、更具體,有助於貼近生活的穩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真正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3課《山中訪友》。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並充滿了無限的幻想,對這樣一篇童話色彩濃重的散文,一定會特別感興趣,通過閲讀期待引導他們感悟,發現大自然的美並與作者產生共鳴同樣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因此我特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説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⑴ 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⑵ 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圖畫。

3、德育目標: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以及本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理清思路,品味賞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寫進而受到美的薰陶。難點:引導學生揣測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及課文朗讀帶、投影儀、照片。

【教學過程】

本文是一篇極具情趣,頗有童話色彩的寫景散文,針對初一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點,擬將本課設計成環環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讀課。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讀課文,品語言,繪畫面,入意境,悟文情,從而達到既培養解讀、鑑賞能力又提升人與自然應和諧交融的生態倫理價值觀。下面我就具體地把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説明一下。

1、創設新奇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拍攝美的原因,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先積奠人與自然交融所產生的和諧美的感情,初步蒙發人在自然中的意識,這樣很自然的就導入本課。

2、在導入課文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初步感知課文:

由於初一學生入學僅有兩個月,教師還應注意培養學生好的閲讀習慣,所以須在閲讀課文的同時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採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但老師建議你們:

⑴ 要左手翻書右手鈎畫。

⑵ 用“ ”畫出你不認識字詞。

⑶ 用“口”畫出景物的名字,用“○”畫出你認為最妙的詞,用“≈”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後教師巡視、釋疑、解難,把集中出現的生字詞在黑板上集中講解,學生初讀結束。接下來聽課文錄音,這時我又設計幾個問題:我是什麼時間去訪友的?訪問了哪些朋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較容易指出“在好天氣裏獨自步行帶着好心情去的(對於好心情教師要適時點出哼、踏等詞的好處),具體朋友學生説,老師板書。

3、在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後,接下來的環節是品味課文寫景語言的比喻之美,人稱之美,這是本節教學重點。為解決重點問題設計如下環節,採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

⑴ 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可做適當的評價。

⑵ 指導學生分組,每組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中精美的詞句,精讀品析。

⑶ 小組代表談自己最欣賞的詞句,並説出它的好處,然後用這幅畫好在 的句式起個好聽的名字,每小組選一個人做彙報的記錄。

⑷ 教師抓住學生回答後的`關鍵之處板書,如將寫物擬人化的稱呼,弟弟、大嫂、爺爺、姐姐……學生説出比喻句的喻體等等。

這樣在學生品析及教師板書裏學生自己就可以總結出本文寫景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擬人化人稱的使用,拉近人與自然的關係,使自然景物變得栩栩如生,另一個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機盎然充滿詩情畫意。

4、昇華主題,拓展延伸:

一節課能否成為一節好課,除了引導學生“畫龍”之外,關鍵還在教師的“點睛之筆”,這個點睛之筆指的就是使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得到突出,使難點得以突破,為了這個目標,我又作了如下設計:

⑴ 你認為朋友的含義是什麼?學生會説出很多種,但教師應抓住平等、互助,追問學生,作者為什麼稱自然景物為朋友?他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⑵ 你與作者有同樣的想法嗎?就把它寫下來,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顯示自然風光的圖片,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寫成一段景物描寫用擬化人稱呼與比喻修辭來寫,抒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小組選代表讀,大家互評。

這個環節既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又有拓展延伸的訓練,既有思想的昇華又有課本知識的實際應用,使教學目標在教學實施中相融、相依,使課堂環節環環緊扣。

最後教師讓學生在寫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談收穫。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就會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學不流於形式。

5、作業的佈置:

本文既然講的是我們和大自然是朋友,那麼我們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類對話呢?把它寫下來。

這個作業的佈置,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教學內容的認識要有“寬泛”的精神。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古橋──老朋友 樹──知已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話般的世界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總之對於本節課我的設計意圖是力求使課堂做到自主化、活動化,使學生在愉快、寬鬆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説課稿 篇5

指導思想:

1、學生是閲讀的主人

葉聖陶先生説:“學語文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本課設計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突出重點,精心品讀”等環節,引導學生漸進有序地讀書,理解、感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課改理念。炮手的心理變化是貫穿全文的一條重要線索,語文教學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引導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接受文本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揣摩人物心理、想象人物心情等設計為學生的寫作做了點撥,在這一堂語文教學課上,教師充分做到了閲讀教學與寫作的有效結合。結合人物當時的心情讀,這一設計使學生能夠運用恰當的方法朗讀出當時真實的感情,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學生恰當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真正地走進了文本之中。

2、“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方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整課書的設計,教師引導學生採用朗讀、默讀、分角色讀等方法,有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帶着問題認真、充分地閲讀,細心品讀,以讀促講,以讀代講,以讀代教。學生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突破課文重難點。

3、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本課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蒼白、煞白、慘白”進行比較,仔細體會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幫助其對思想內容的理解。通過對兩組對比句的重點學習,加深了對思想內容的理解和對主人公為國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的犧牲精神的領悟。

4、注重教給閲讀方法

現在的教學是要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教師整篇教學設計為學生提出了一種“整體把握—具體感知—重點突破”的有序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兩組對比句時,又具體設計了“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教學生從整體着眼,從局部着手,認真研讀,深入理解。持之以恆,學生自己能閲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材分析:

《炮手》記敍了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中的一名普通炮手,為了祖國,親手炸掉了被侵略者佔據的家園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對話形式為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態描寫為輔,貫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複雜的內心世界,讚頌了他令人欽佩的奉獻精神。學習本文要了解那位炮手為維護祖國尊嚴的奉獻精神,學習炮手時時刻刻把祖國放在第一位,為國家利益“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精神。

學情分析:

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學習現狀瞭解甚少。通過班主任的介紹知道這班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較強,語言表達也不錯,但概括歸納和抓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人物心情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對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所處的年代和地點都還很陌生。可能給教學帶來困難。

設計思路:

第一,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課文。

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士兵神態的變化:他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等詞語,讓學生分三個層次去理解課文。一、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面意思,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炮手的臉色是越來越白;二、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在意思,反映炮手越來越痛苦的內心;三、體會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炮手面對不遠處的家園,面對自己家僅有的一點財產……紅瓦白牆的房子,卻要親手開炮炸燬它。他的內心那麼痛苦,那麼矛盾,可他卻強忍着痛苦毫不猶豫地開了炮,表現了人物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就引導學生經歷了由語言文字到了解內容再體會思想感情的全過程。

第二,創設情境,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課文中有兩處對比描寫:“這時,裹着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可炮手的前額上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將軍連聲喝彩,回頭微笑着看看炮手……炮手的臉頰上流下了兩行熱淚。”在引導學生理解時,先讓學生勾畫出第一處中描寫天氣的詞語,再找出描寫炮手神態的詞語,通過品讀,比較,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產生疑問:為什麼天氣這樣寒冷,而炮手的前額卻流着汗水?通過讀書,教師適時點撥,學生體會到了炮手為了國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然後逆向設疑:如果炮手不開炮會怎麼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大膽的設想,此時再結合課文理解,學生已深深地體會到炮手捨己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對炮手產生由衷的敬佩,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會以炮手為楷模,而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的確立緣於對思想主旨的解析,緣於對中體現的主要寫作特點的把握。

一方面情節曲折生動,體現了炮手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作為一篇充溢着人文氣息的,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地就莫過於炮手那句普通中滿帶着人性精彩的話語:“那是我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這是一個愛國者對於祖國真摯的愛,這份愛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講究語言的藝術美。將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準確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又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當時“裹着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時,“炮手的前額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這些細膩的刻畫使一個普通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化、人性化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一)教學目標:

1、抓住表現炮手神態變化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揣摩炮手複雜的內心世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炮手為了國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獻、犧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抓住“蒼白、煞白、慘白”等詞語以及兩處對比描寫,體會炮手心情的變化。

(三)教學難點:

對炮手思想感情、奉獻精神的體會。

教學重點定位於由炮手神態變化的表層現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實質。原因在於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顯著特徵之一。以人文性統駕工具性,是語文教學的一條出路所在。一篇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語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裏行間洋溢的無形之美——情感體驗。人文性是人類靈魂指向的體現,抓住了這一點,即可引發讀者的情感共振。與此同時將對形式美的體悟隱喻其中,則證明了這一點:形式為內容服務。

實施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

2、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生齊答。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生説。

(開門見山,複習導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學文感悟

(一)抓住人物對話,體會特點。

1、這篇課文在寫作上非常有特點,尤其是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來推動情節的發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請孩子們翻開書101頁,快速讀課文,找到炮手和將軍的對話,揣摩一下人物的語言特點。(給予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和空間,和文本對話。)

2、你們覺得,將軍在發號施令時,他的語言應該怎樣?炮手的回答呢?誰願意為我們讀讀2—10自然段。(抽生分角色讀),生評價。

3、軍人在戰場上,説話非常乾脆,絕不拖泥帶水,讓我們再來感受一次,好嗎?(全班分角色讀)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感悟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4、對話中,我們瞭解到,開始將軍讓炮手炸燬的是德軍的什麼?將軍叫炮手炸,炮手就炸,這叫什麼?結果炸燬的是什麼?

(二)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情。

1、炮手親手炸掉的是自己的家呀!難道他真的就這樣忍心把自己的家夷為平地而無動於衷嗎?你從哪些句能體會到他內心的不平靜?默讀課文找一找。

2、生説。這些詞語都是人物的什麼描寫?(生説)我們就通過人物神態的變化去體會他內心的變化。

3、(抽説、出示)炮手的臉在什麼情況下發生了這樣的變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呢?

4、我們來交流交流。

5、(出示2—4自然段)請個孩子來讀讀這部分文字。

6、炮手的臉在什麼情況下蒼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抽説,相機評價,並指導讀。)

7、(出示5—8自然段)士兵的臉在什麼時候變得煞白,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8、(出示9—10自然段)士兵的臉在什麼情況下變得慘白,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讓學生看上下文,根據語言環境的變化來體會人物心情的變化。)

9、導讀10自然段,從炮手和軍官們強烈的對比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生説)

(通過品讀,比較,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產生疑問:為什麼天氣這樣寒冷,而炮手的前額卻流着汗水?通過讀書,教師適時點撥,學生體會到炮手內心的掙扎,緊張)

10、可他畢竟是一個軍人,戰場上,一切都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他服從了命令。

11、導讀12—13自然段,你從中讀懂了什麼?為什麼?相機出示最後一段,指導讀。

(三)昇華情感,學習奉獻精神。

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家,為什麼還要瞄準房子開炮?他不炸不行嗎?這可是他家僅有的一點財產啊!(生討論交流)相機指導第一段。(逆向設疑:如果炮手不開炮會怎麼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大膽的設想,此時再結合課文理解,學生已深深地體會到炮手捨己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對炮手產生由衷的敬佩。)

2、如果不炸掉德軍駐地,一旦巴黎被佔領,會發生什麼?炮手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了保衞自己的國家,他選擇了炸燬自己的家。儘管他內心痛苦,可他的行動是那樣堅決。(再讀10自然段最後一句)。

3、現在我們再讀課題,和上課時有沒有不一樣?你感受到了一個什麼們的炮手?(生説)

4、他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卻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個軍人崇高的品質。此刻,如果炮手就站在你跟前,你想對他説什麼?

6、小結:革命戰爭年代,有許多像炮手一樣的人,為了他人,為了崇高的理想,奉獻出個人的利益乃至鮮血和生命。在和平年代,在我們當今生生活中,同樣有許多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奉獻着自身的光和熱,像辛勤耕耘的老師,救死扶傷的醫生,為百姓排憂解難的民警……他們的奉獻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充滿感情地讀讀關於奉獻的名言。

7、交流蒐集到的名言。

説課稿 篇6

一、課程定位及目標

(一)課程定位

乒乓球課程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在教學中注重“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拓展課程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乒乓球運動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基本技能,提高學生乒乓球基本技戰術的運用能力和專項運動素質,並在此基礎上掌握和養成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着重培養學生終身鍛鍊的習慣和努力拼搏的體育精神

(二)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

向學生傳授乒乓球運動的歷史來源、乒乓球運動的基本技戰術知識、基本競賽知識以及其它相關知識。

2、能力目標

通過乒乓球運動的學習和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提高學生乒乓球技戰術水平。

3、素質目標

教育學生熱愛體育運動 ,學習努力拼搏的體育精神,使學生具備較強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勇於改革、不斷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程設計思路

通過乒乓球專項課練習和素質練習,使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通過羽毛球專項課培養學生頑強拼博,獨立思考能力,瞭解乒乓球運動起源,發展、教授乒乓球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對體育的熱愛,加強鍛鍊意識。

二、 教學內容

(一)教學內容選取的依據

根據教學大綱中對該課程的定位,適當合理的選取教學內容組織課程教學。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難易程度適合的教材,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在發球、推擋球、攻球等方面相關的要求。

在課程的每個階段都提出了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合作意識與溝通技巧,每個階段的課程從基礎到基本技術應用再到基本的戰術應用,使學生能夠從易到難接受所學知識模塊。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根據本專業教學大綱由教研室制定教學計劃,並將授課任務下達給課程團隊,由課程團隊根據授課任務量派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授課。

本課程主要有以下幾個學習的子領域:

1.握拍法

2.發球

3.推擋球

4.攻球

5.常用戰術

在課程的每個階段都提出了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合作意識與溝通技巧,每個階段的課程從基礎到基本技術應用再到基本的戰術應用,是學生能夠從易到難接受所學知識模塊。

(三)所選用的教材

本課程選用的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體育與健康》第二版,教材內容涉及田徑、體操、足球、籃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方面。

三、 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程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並用具體的教學方法是:程序教學法、發現教學法,掌握學習法,合作學習法。不同的任務採用不同的方法,各有特點。

1、程序教學法

程序教學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觀察能力克服機械模仿,增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於形成新的教學觀。

2、掌握學習法

通過運用掌握學習法進行高校共體乒乓球技術教學的實驗研究 ,結果發現運用掌握學習法的教學效果優於常規教學。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對提高乒乓球技術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反饋—矯正措施有利於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使大多數學生掌握所學技術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 ,最終提高班級集體教學質量。 3、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泛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學習組為單位的共同練習,從而最佳地促進自己和合作者的鍛鍊。合作學習不但有利於增強體質和促進動作技能的掌握,更能使學生學會互助促進。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合作學習也是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品德教育的良方,因為對學習成果評價時,教師總是通過各小組(各合作單位)的總成績來評價韻,所以合作的成員很快能養成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榮辱與共的精神風貌。合作學習也能使學習過程中相對能力較差的同學得到最大限度的幫助和鼓勵,提高自信心。鑑與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使用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4、發現學習法

1。有助於充分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

2。有助於提高學生思維活動能力

3。有助於培養學生自覺鍛鍊的習慣

4。有助於運動表象系統的形成

(二)學生學法設計

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獲得,主要是方法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技術技能,通過自己努力完善技術、提高比賽能力。

(三)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

實踐性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和技戰術,加強對所學技術在比賽當中的運

用,通過強化訓練使學生能夠掌握乒乓球中的各種技術和提高比賽中戰術能力。

四、 教學隊伍狀況分析

主講教師韓波,助理講師,多年擔任體育教學工作,發表多篇教學論文。

團隊教師流傳寶老師,講師,曾擔任體育學科帶頭人,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五、 實踐條件分析

1。 良好的師資條件,完全可以滿足教學的各種要求。

2。 圖書館有大量閲讀文獻和參考書目

3。 我院場地資源豐富可以供學生來強身健體。

六、 教學效果分析

(一)教學效果

我院乒乓球選修課授課過程嚴謹規範,教學組織合理,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質量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增強學生組織能力、提高體能、改善心理、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塑造人格方面效果顯著;多年來,乒乓球課程在我院教學質量評估中一直被評為優秀,學生對教師上課的態度、綜合能力等綜合評價良好。我院還承辦了淄博高校乒乓球比賽,並派學生參賽,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目前,乒乓球課程已成為我院學生選課人數最多的課程之一

(二)教學評價

1、校內教學督學組的評價

由學院組織的校內專家督導組,在教學質量檢查中多次進行聽課,檢查教案,召開學生座談會徵求對本課程意見,大家一致認為:本課程整體教學水平好;本課程組成員,能為人師表,治學嚴謹,具有較高的師德、優良教風和敬業精神。在教學各環節中,課程組教師注重以人為本,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學習方法,並注重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課程組授課教師,能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

度,積極參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組織教師進行教學觀摩活動。

2、自我評價

自評是教學評價中的一個難點,也是體育課程教學評價中一個較難把握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上教師稍有忽視,就會使得這種評價流於形式,如果對學生的評價不公正、不客觀甚至還會對學生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由於把評價的部分權利讓給了這些天真活潑,心理還未穩定、成熟的孩子,在評價的過程中必然出現一些問題,正確的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也將是學生成長的過程,受教育的過程。

七、 該課程教學效果及今後改革的思路

1、在體育教學中樹立人人都能學習的觀念,正確對待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

2、將乒乓球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每個階段的技、戰術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即理解了理論知識,又加深了對技、戰術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乒乓球課程一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將“發現式教學法” 運用到教學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