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寓言 > 歷史故事 > 歷史健康故事

歷史健康故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誰的是一帆風順,總有一些不平坦,不稱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歷史名人成長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歷史健康故事

歷史名人成長故事篇一

雞叫三遍過後,周家花園裏傳出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着、讀着,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着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説。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説。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説服了陳媽媽,連忙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裏,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説:“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着眉頭認真地説:“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説着,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歷史名人成長故事篇二

林清玄的父親有兩個哥哥,在日據時代的時候,同時被調去作戰,兩個伯父那時候已經生了十三個小孩,去作戰了以後,三個兄弟只有林清玄的父親回來了,後來家裏又生了五個小孩,所以變成十八個小孩。林清玄回憶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從來沒有一天吃飽過,每次要吃飯的時候,我父親會拿出十八個碗,形狀都不一樣,因為鄉下人都沒有整套的碗,每一個碗裏面添了一點點食物,添完了以後他就會用很莊嚴的聲音説:“來,大家來吃飯,端起飯來吃”那種心情都覺得很莊嚴,“但是我們端起飯來不會馬上吃,吐一口痰進去拌一拌,這樣才可以安心吃,不然你頭一轉回來,飯就少一口了。因為哥哥姐姐他們也從來都吃不飽,都是盯着別人的飯碗在看,我是生長在這樣的環境,我有三個小孩,他們看到蟑螂,都會同時跳起來逃走,那我就會跟他們講‘我們那時候抓到蟑螂是用這樣的方式把蟑螂抓起來,穿成一串,烤一烤,就吃下去’因為沒有蛋白質,只好吃蟑螂,但是現在各位不要學,現在的蟑螂很髒,都是爬垃圾桶,你要知道鄉下很窮的人是沒有垃圾桶的,所有的垃圾都是用到化掉為止,所以蟑螂是吃什麼長大的,吃地瓜,吃甘蔗,吃芋頭,都是吃玉米,吃很好的東西長大的,烤一烤,剝開來,聞一聞,還有牛奶的味道。”

歷史名人成長故事篇三

高密東北鄉,莫言的家鄉,也是他幾十年來一直苦心構築的文學故鄉。作為中國唯一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並非一帆風順。莫言從小文學底子就好,作文還經常被當做範文在班上朗讀。但在小學五年級時他因文革和得罪別人被迫輟學回家務農,當起放牛娃。莫言説自己小時候一直想當一個作家就是希望一日三餐都能吃上香噴噴的餃子還想娶石匠的女兒當老婆。

20歲的莫言離開家鄉當兵,在部隊,他重新拿起筆寫文章。每次投稿後的等待都是一次漫長的煎熬。最後的結果要不就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要不就是收到退稿信。直到1981年的一天,莫言收到一封保定市《蓮池》編輯部的信,他發表了人生第一篇短篇小説《春夜雨霏霏》。在文學的道路上,莫言一直艱難而幸福的跋涉着,最終成長為一名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傳説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民間故事
睡前故事
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