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 > 經部 > 歷史演義 >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5篇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5篇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

《三國演義》這本小説主要向讀者介紹了東漢末年羣雄逐鹿,諸侯割據的一副副歷史畫面

小説中出色的謀士比比皆是,最使我敬佩的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通。他後來投靠劉備,為劉備奪荊州、佔益州。劉備死後,諸葛亮有12年獨攬大權,他完全可以做第2個曹操,稱王稱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終其一生並未取代劉禪。這足以表示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

小説中的趙雲武藝超人,真乃一代良將。他曾衝進袁紹營中如入無人之境,大破袁紹。他也曾在萬軍之中單槍匹馬救劉備的兒子,並殺了曹操陣營的五十四員名將,奪了四條長槍和一把寶劍。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書中的關羽不僅武功過人,而且義薄雲天。他因一次戰役被迫降曹,但提出約定:他一但知道劉備的下落,就一定要去找劉備。在曹操營中,曹操為了籠絡關羽,經常送他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但關羽仍不變心,對故主忠心耿耿,並最終回到劉備身邊。

縱觀《三國演義》中各路英雄豪傑,他們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或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或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偉業,造福一方百姓,為後人留下一段段佳話,讓人望塵莫及,徒生敬佩之情。

撫卷沉思,我從這些歷史任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他們那種橫槍躍馬,馳騁疆場的灑脱英姿;感受到了他們憐惜蒼生,關心百姓的悲憫情懷;感受到了他們笑對死亡,捨生取義的英雄豪氣……

唉,雖然東漢末年和英雄很多,但早已灰飛煙滅,成為歷史,可惜!可惜!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2

《三國演義》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名著,它的.內容經常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每本書都有我最喜歡的人物,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張飛,張翼德。

話説趙雲保護阿斗直向長阪橋奔來,猛將文聘緊追不捨,趙雲漸漸體力不支,朝橋上的張飛喊道∶“翼德快來助我!”張飛閃身讓過趙雲,喊道∶“子龍先走(趙雲字子龍),追兵交給我來抵擋!”之後,曹家許多諸侯都陸續趕到,他們見張飛單槍匹馬站在橋頭,怕孔明詭計多端,於是一字排開,並派人去稟報曹操。曹操聽了,急忙從後隊趕來。張飛見到青羅傘蓋和丞相節鉞,知道是曹操來了,就大喝一聲,高叫道∶“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一聲大吼,猶如晴空霹靂,曹軍將士聽了,無不瑟瑟發抖。

曹操急忙命人把青羅傘蓋放下,又讓拿丞相節鉞的人散開,説∶“你們不要跟着我,以前聽雲長説過,翼德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今天遇到了,千萬不要讓他認出我來!”話音未落,張飛瞪眼大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曹操心裏發慌,就想退兵。

張飛見曹軍後隊一直騷動,知道他們害怕了,就把長矛一抖,又大吼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待要怎樣?”

喊話未落,曹操身後的夏侯傑大叫一聲,吐血而亡。曹操見狀,回馬就走。其餘曹軍人馬亂作一團,倉皇向西逃去。曹軍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人馬自相踐踏,死傷無數。後人有詩稱讚張飛道∶

長阪橋頭殺氣生,

橫槍立馬眼圓睜。

一聲好似轟雷震,

獨退曹家百萬兵!

至今,我都把這首詩銘記在心,每當回想起來吟誦時,心裏還忍不住為張飛的勇猛稱讚。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3

驍勇善戰的軍隊,神機妙算的謀略,性格鮮明的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呂布,周瑜,黃蓋,諸葛亮等一個個英雄好漢,桃園結義,火燒赤壁,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空城計,苦肉計等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都會調動起我的喜怒哀樂,三國演義就是那麼的豐富精彩!

在我讀過的.書中,《三國演義》是最讓我受益匪淺一本書。當週一一鞭一鞭的抽打黃蓋時,我不禁對這苦肉計所佩服,可也同情黃蓋如此被鞭打,雖知是假,但還是被黃蓋這種精神所折服;當諸葛亮使用空城計悠閒鎮定的在城樓上彈琴時,我不禁為諸葛亮倒吸了一口氣,生怕司馬懿看出破綻來,但是看到司馬懿中計撤兵時,我心裏的石頭才落下來,也不禁為諸葛亮的妙計所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時,我不禁為趙雲單槍匹馬救主的忠心熱血所震撼。我不禁感歎!劉備得如此賢將足矣!當劉備懷着坦誠之心三顧茅廬最終把諸葛亮請下山時,我被他這種求賢若渴的精神所打動,也為劉備得到知音而感到高興!當關羽在曹營中得到優厚你的待遇是,也不會被這身外之物所屈服在別人的膝下,而是一心想着劉備,我不禁感歎!得此忠心之人,劉備足矣!

《三國演義》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忠,什麼事義,什麼是奸。讀三國!品三國!悟三國!那些受益終身的道理將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4

最近我又讀了一遍《三國演義》,發現我以前只看見了諸葛亮心胸開闊,雄才大略,動忽略了另一個真正的高手。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故事——《陸遜火燒連營》。東吳攻打荊州時,關羽戰死了。劉備對這位生死兄弟的死悲憤不已,要招集所有軍隊攻打東吳,為兄弟報仇雪恨。諸葛亮看劉備太大意了,再三勸阻,劉備卻被報仇衝昏了頭腦,沒有聽。幾天後,劉備率領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南下,勢如破竹,無人能敵。孫權眼看老家都要被端了,急得不得了。這時一位年青的文官站了出來,説劉備的賬蓬是用繩子連着的,用火攻必可大破敵軍。結果不用説,蜀軍被燒得屁滾尿流,完敗。

陸遜確實很聰明,但他比不過那個真正的高手——司馬懿。

司馬懿,大家應該知道他是個奸詐狡猾的老狐狸,用卑鄙的手段得了天下。仔細注意一下,他其實既沒有趙子龍那樣一身是膽,也沒有關羽那樣有勇有謀,更沒有諸葛亮那樣雄才大略。那他是如何成功的.?只要仔細地看一下書就能找到答案:能把握時機,謹慎。讓這個平凡的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的答案,就是這幾個字。

正是會把握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招王濬,練水軍,在短短一個多月內一舉攻下東吳。謹慎這一點,會被聰明人利用。例如諸葛亮的空城計。但更多時候會帶來好處。如果沒有這兩點,司馬懿根本不可能一統中國。

把握時機,謹慎。《三國演義》就如一根火柴,為我點亮了兩盞道理之燈。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5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編選的歷史小説。這本書十分的吸引人,當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説起諸葛亮,真可謂家喻户曉。如此一個熟知天文地理、古今貫通、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甚至能呼風喚雨的謀士,看來劉備三顧茅廬是很值得。

果然,諸葛亮剛出茅廬便立了功。火燒新野,把曹軍打的焦頭爛額,使原本對諸葛亮的才智有懷疑的張飛、關羽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如草船借箭,諸葛亮早料到三天後有大霧,輕而易舉的借到了十萬支箭。一向自大的周瑜都不得讚歎道:“先生神算,使人佩服。”剛借完箭,諸葛亮又生一計:火攻曹軍,還竟然能呼風喚雨借來東南風住周瑜火攻,燒地曹軍十分慘重。曹操僥倖逃脱,諸葛亮又生一計,各處埋伏兵馬,最後被關羽放行,從死裏逃生。

至於後來三氣周瑜,更是突出了他的'謀略過人。周瑜氣量狹小,自以為是,自己智不如人,便把諸葛亮看作眼中釘,恨不得將其置於死地。誰知諸葛亮聰明絕頂,周瑜害其不成反遭其害。真是賠了夫人

又折兵,自討沒趣,到最後連自己也被諸葛亮氣死了。以致於周瑜死前還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自出茅廬之後巧施妙計,屢試不爽。指揮作戰無往不利。他用自己的傳奇的一生為《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添上了,絢爛的一筆。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6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一長篇鉅著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從桃園結義開始,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內容,講述了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故事。

三國有三大角色,分別是劉備、曹操、孫權,劉備有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個個身懷高強的武藝,關羽有着“美須公”的稱號。張飛性情魯莽,喜好喝酒。趙雲有勇有謀,曾救了阿斗,黃忠箭術精妙,曾殺了夏候惇。馬超有“先呂布,後馬超。”的美譽。

不用説,曹操的將領也非常棒,分別是張遼、夏侯惇、許褚、夏侯淵。張遼槍法精奇,深得曹操的器重。夏侯惇跟隨曹操多年,立了許多大功。許褚武藝超羣,有勇無謀。夏侯淵跟夏侯惇是兄弟,屢建奇功。小

孫權的將領也很不錯,有周瑜、魯肅、周泰、甘寧。周瑜足智多謀,有“周郎”的`稱號。魯肅有卓越的領導才能。周泰武藝高超。甘寧勇猛異常。

內容有:赤壁之戰,曹操敗走華容道,黃巾之戰等等。我就講曹操敗走華容道吧。曹操被逼到小路,小路由關羽守着,曹操讓關羽放了他,關羽説不可。曹操説:“當年我也救過你一命,還請你吃飯呢。”關羽説:“斬顏良、文丑已經報答過你了。”曹操又説:“過關斬將你今天不用還了,但是你得讓路。關羽只好乖乖地讓路。

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7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家喻户曉的角色如:張飛、關羽、劉備、曹操、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他們個有個的特色。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當我讀到董卓那殘暴的行為,就會為,因他而死的無辜百姓憤憤不平,也痛恨皇帝的懦弱,但這也不能夠怪他,因為他畢竟也只是一個年幼的孩子,我也很呂布助紂為虐,他明明功夫極好,卻為了董卓給他的好處,而殺害了自己的義父,如果可以我真想問問他在想什麼,咋麼可以為了利益而殺害自己的`義父呢。

幸好老天是公平的,司徒王允巧用連環計,把董卓和呂布耍的團團轉,最終董卓還是難逃厄運被殺害,但那也是他活該,做了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情,遭報應了吧。再説説諸葛亮把,諸葛亮一直是我做崇拜的人物,一個他十分的聰明,雖然周瑜也很聰明,但他的心胸太過於狹窄,不然也不會導致他最終被氣死的結局。諸葛亮用他的聰明才智化解了許多危機,和一個個陰謀詭計,我想沒有他劉備也就不會有蜀國,要是我身邊也有一個聰明過人的軍師該多好,這樣他就這樣用他的聰明才智幫我度過一個個難關了,可惜我身邊沒有一個像諸葛亮一樣的軍師。而張飛、關羽、劉備真是兄弟情深啊,沒有張飛、關羽劉備可能也就沒有蜀國。而對於曹操我覺得他就像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一隻老狐狸,他很謹慎,但有時候太過於謹慎未必是一件好事,一句話説的好,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他沒有那麼謹慎可能就沒有草船借箭那回事了,但也正是如此才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國演義》不虧是羅貫中傾盡心血的著作啊!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8

《三國演義》是一本令我百看不厭的書,每一次打開這本書,都會帶給我新的收穫與欣喜。

第一次看《三國演義》,就覺得這是一個充滿“情”的故事,友情、兄弟情,就不斷在我腦海裏迴旋,這些情讓我記住了一個個如詩如畫的傳奇人物。有蜀國聰明蓋世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魏國年少有為的陸遜、驕傲自大的曹真,吳國老實巴交的魯肅 、疾賢妒能的周瑜……他們都是那麼傳神,那麼栩栩如生!

反覆“煮”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後,對其中的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多深刻的瞭解,更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我發現《三國演義》中不僅僅包含着“情”,更多的還是“俠義精神”。

如我最喜歡的趙雲,幾乎每次他出現時,都能聽見他的吶喊聲“我乃常山趙子龍!”這聲音裏充滿了多少他對劉備的赤膽忠心!想他曾長阪坡單騎救少主,盡顯威武,在重重包圍之下,也能拼死保護少主,奮勇作戰。如此忠心又英勇的將領多麼少有啊!

魏國重臣兼名將司馬懿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他的`態度極其樂觀,能夠對諸葛亮的辱罵拋到腦後、視而不見 ,對諸葛亮的叫陣置之不理,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讓聰明一世的諸葛亮無計可施,令諸葛亮舊病復發,以在五丈原病死告終,真是世上無完人吶!由此可見,遇到困難與憤怒之事,要理性的控制自己,用自信和樂觀去迎接挑戰,就一定會成功的。

每次讀《三國演義》都會有懷舊的感覺,同時也會有一些嶄新的感受,《三國演義》是陪伴我成長的一本經典名著、一本俠義好書!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9

《三國演義》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書中,作者通過講述三國時期吳國、魏國和蜀國的明爭暗鬥,給世人展現出一個戰火紛飛的場景、生動的展示了許多歷史故事。在書中,作者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把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讓我看得耳目一新。其中,有些人物也給我帶來了一些道理。

曹操。在書中,曹操雖然是個奸詐、多疑、任性的'反面人物。但是他卻雄才大略,擁有政治家野心。曹操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每當曹操打敗仗的時候,從來都不氣餒,反而還是一笑而過,做出理智的判斷,每每反敗為勝。他告訴我,在什麼時候,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勇往直前,不要灰心喪氣。

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其中能算得上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但是,後來也還是被諸葛亮給氣得歸天。儘管周瑜也足智多謀,可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嫉妒心的後果。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些人比我們厲害,你是會對他冷嘲熱諷,還是為他恭喜,或者暗暗努力呢?不同的心態決定了結果,如果你化嫉妒、鬱悶或後悔為力量,那就會得到自己應得的成果,終究會露出成功的喜悦。

《三國演義》這本書,給了我很深的道理。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是三國演義的開場詞。讀完了這本書讓我熱血沸騰。從黃巾軍起義到誅董卓再到三國鼎立至司馬氏統一天下,這短短的幾十年裏多少英雄經歷了生和死啊!

讓我最佩服的是關雲長,他身上的仁義性格使我敬佩。他在劉關張三兄弟裏排行第二,僅比劉備小一點,但關羽寬容大度,不僅能文能武,衝鋒陷陣取敵首級,還信守諾言,忠誠的守護和孝敬大哥的二位夫人。雖然有些粗魯,但在智慧謀略上更勝張飛一籌。最能體現關羽的義是義釋曹操;當時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收回了許多劉氏的江山,在一次著名的火燒赤壁戰役中,劉備把軍隊分給幾個將領,去堵住曹軍的'後路,關羽恰逢守在華容道上,等待兵敗赤壁落荒而逃的曹操人馬。當曹操在華容道上見到紅面長鬚的關公時,早已嚇得魂不附體,關公想起當時他在曹營受到曹操的恩惠,就選擇放了曹操。

看了他的事蹟我深有感觸,平時我經常會看到許多小朋友因為一點小小的事情就大打出手,到後來分不清誰對誰錯了就來告訴老師,老師只好放下手中的事情來幫大家解決;這樣一些小摩擦麻煩老師,就會打擾到老師正常的休息和工作。其實這些事情只要找出問題原因,換一個方向思考,為什麼會出現問題,協商解決,或許只要輕輕的一個道歉就沒事了。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只要遇事能相互忍讓,就能使朋友間和睦相處,也許“義”就在身邊,只要相互退一步就能獲得。

關公是義,曹操是一代梟雄,劉備是仁,張飛是猛,諸葛亮是智謀雙全。在三國裏的這些人物生動形象直入腦海。

《三國演義》不僅讓人瞭解歷史,而且教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1

東漢末,羣雄起,自董卓以來,劃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孫劉赤壁以抗之,後天下三分,曹操北聚,劉備駐中,孫權南定。三國對奕,兵戈相向……

《三國演義》,羣雄聚會,“悵廖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關羽!亂世英雄也。

關羽忠肝義膽,一身正氣。温酒斬華雄,抗萬人之異議,沙場交鋒。温酒未涼斬敵於馬下,氣懾敵軍,威震羣雄。單刀赴會,關羽從容赴約,談笑自如,視敵人如草芥,機智周旋,舉一反三,創萬世佳話。為報曹操收留之恩,他誅顏良,斬文丑,後得知劉備去向,關羽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忠義”二字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羽一生南征北戰,但誰也不是常勝將軍,荊州之戰,由於他的驕矜自負,自以為是,終於命隕於此。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浩浩中華歷史,吞雲霄,沒乾坤,其間,又有多少個關羽似的英雄啊!

清末譚嗣同變法失敗,他自以為是要犧牲自己,就能喚醒國人的鬥志,他毅然放棄出逃,殊不知,他的死只能染紅歷史,卻改變不了歷史。而如果他活下去,又何愁沒有機會呢?前者後者,他竟選擇了斷頭台!無奈,又一個關羽似的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逝去。

劉邦卻沒有上演關羽和譚嗣同的悲劇。垓下之戰,劉邦深知自己的.實力遠不如楚軍,他廣招賢士,廣納良言,最終大敗楚軍,一統天下。試想,如果關羽能像劉邦一樣斟酌損益,廣納良言的話,相信,歷史將會被重寫。

縱看關羽一生的戎馬之路,前期他縱橫沙場,殺敵無數,功高蓋世,威震天下,義氣指天可歎。然而,英雄得志氣嬌虛,隕命麥城淚歎息。我想,這就是關羽的宿命——血染徵袍透甲紅。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2

暑假裏,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忠與義品質的重要。

《三國演義》裏的忠與義,有多種多樣的體現,無論是正面形象的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還是反面形象的'曹操,就算是一些路人,都或多或少的體現忠與義的品質。但也有缺少忠與義品質的人物,例如被稱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有一身很好的武藝,算得上是武藝高強,但由於缺少忠與義的精神,被人罵為“三姓家奴”,最後落得喪命,而且得不到人們的同情。

令我感到可惜的是蜀國的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劉備又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個人才請出山,但後來還是敗在了孫權手下,只剩下諸葛亮一人把蜀國撐起來。可最後獨木難支,迴天無力。

這本書裏寫到“三國:智者的舞台,勇者的天下”,我覺得非常對。就説諸葛亮吧,諸葛亮是作者傾注最大熱情塑造的一位智者形象。他身居隆中,沒有出山時已對天下大事十分了解;追隨劉備之後,每次蜀國戰爭,對敵人的評估和算計稱得上完美無缺,就連一點點微小的細節,也安排得十分妥當。真是個天才呀,他有着不同尋常的智慧。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深深體會到忠與義品質的重要,也讓我感受到智者是多麼的聰慧過人,勇者是多麼的勇於挑戰。整本書,描寫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戰爭,每一次戰爭都寫得有詳有略,讓人看起來恢弘大氣,也讓人讀得目不轉睛。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3

今年寒假,我把《三國演義》這本書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時,發現我原本不想看這本書是很愚蠢的,當我拿起了這本書,就再也放不下來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出場約400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説,有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或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熟知天文地理,神機妙算,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辦事一向小心謹慎,能化險為夷,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巧擺八陣圖,還製作了木牛流馬。他了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為了受箭的面積大、數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為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歎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讀完《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這麼多的歷史人物、歷史知識,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4

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不禁感慨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不僅使我瞭解當時的歷史,還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的開頭就介紹了當時的政治背景——黃巾起義,民不聊生,國家支離破碎。從這裏誕生了400多個個性鮮明的、而且沒有一個是重複的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孫權、周瑜、曹操……在我的印象中,諸葛亮當仁不讓地戴上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聰明機智”等光環。是啊,他借東風、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妙設空城計……這些事情豈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可是,他最終還是“命殞五丈原”。不知是天妒還是人妒,曹操手下軍師、奇才郭嘉去世。他生平為曹操想出了無數計策,甚至在死前都預料到將發生赤壁大戰,且曹操將慘敗,結果真的靈驗了。東吳的周瑜智勇雙全、膽識過人,年僅24歲就率軍破曹。可惜他心胸狹小,千方百計地謀害比自己有才幹的諸葛亮都沒成功,反而憋了一肚子氣,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歎息聲中英年早逝。關羽是書中一位重要人物,他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放曹操,重義輕財,降漢不降曹……他雖然水淹七軍,但卻死在自己的驕傲下。描寫曹操有一句話“在和平時,他是治國能臣;但到了亂世,他就是一個大奸臣。”從刺殺董卓的角度看,曹操十分大膽;而從煮酒論英雄的'角度來看,他又十分大度。

《三國演義》給予了我們許多啟示。比如要聽從有用的勸告,不能讓火燒連營的悲劇重演。做人的心胸要寬廣,否則就會像周瑜那樣鬱悶而死。

這本《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儘管內容有所虛構,但仍值得好好品讀。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15

我看了三國演義,我很喜歡的人有:馬超,關羽,劉備,夏侯惇。我喜歡的人在三國演義的後半期都被殺了,除了馬超和劉備。關羽始中埋伏死的。關雲長率部堅守白帝城,孫權令大軍猛攻,幾天下來,雙方都死了不少人關於想快點突圍,於是他率僅有的.全部主力軍與他突圍,決定走小道正在他準備突圍的時候,有一個道士走出來,説小路有埋伏。關雲長説:“埋伏有什麼可怕的!”於是,他帶主力軍走小路突圍。他到了小路,。果然有埋伏,於是關羽被活捉了, 被突然活捉,最後被馬忠殺了。夏侯惇是一個被馬超殺的。《三國演義》是講孫,劉,曹三方互相打仗,在三國裏面,我覺得曹操特別活躍,一會南下,一會大興土木,一會挑起赤壁之戰,不過損失最大的也是曹操了,死傷了一大堆猛將,在多次大戰中,與諸葛亮相比,曹操顯得有勇無謀,我感覺曹操看起來像一個紙老虎,看起來很厲害。其實一點用也沒有。劉備在《三國演義》裏面中有良好的地位,有許多現代讀者對它的評價很高。劉備本來前半期顯得很強,多次打敗了曹操大軍,但是到後半期就有些不行了,關羽,張飛被殺,於是他徵兵七十萬向東吳殺來,不過劉備在伐吳之戰中,水平不怎麼樣,回來的時候只有幾千人了。孫權在《三國演義》裏是一個很冷靜的人,我對他的評價是很像懦夫,一般不怎麼動兵,保存實力。他也非常冷靜及膽小。在我眼中,《三國演義》是一本有血有肉的歷史。

國學常識
爾雅
公羊傳
穀樑傳
論語
禮記
詩經
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