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作文 > 古人不遠作文通用15篇

古人不遠作文通用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人不遠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人不遠作文通用15篇

古人不遠作文1

做為中國人我是挺自負的,古賢們替我們在文化上打好了底子,在中國這張宣紙上着好了底色,只讓我們草草一筆,便“自吹自擂”:我們有五千年的沉澱文化,但,我們僅僅在需要她時,才吹噓。也許,口頭上的古賢已走遠。

學者朱大可説:“孔子的治國主張,從來沒有用於治國,反而用於治民,從古至今,中國一直都是外儒內法。”這也因古賢被統治者“束之高閣”脱離羣眾。如同寶座上虛構的觀音——“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但古賢的真正思想精髓卻深藏於浩如煙海的書籍中。

仍記得,一天深夜裏,隨手翻開一本雜誌,有一句:“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我如同被電擊了一般,這句話似乎孔子對準我的軟肋,批評我的,“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而現在的人是為了給別人看”。一時間我似乎熱血上湧,臉頰羞紅。那一天,頭一次開始討厭我的不負責任的學習態度,我知道孔子雖已逝去千年,但他精髓話語中藴含的深刻道理是我感覺到他不在遙遠,平常如嚴厲的師長。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是震撼我心靈的偉大古典語句,但我最喜愛的卻是李斯臨死時:“牽犬東門,豈可得乎?”意思為:牽着黃犬,到東門打獵,還有沒有可能啊?倒運的李斯被趙高誣陷謀反,被腰斬。但他看着與他同罪並死的兒子卻設想以前最愜意的事,雖我不喜歡李斯的人品,他將自己比喻為鼠,並貪圖富貴,極求名利。妒才,而殺同一師門但技高一籌的韓非子。但他臨死時,終於頓悟,追求了一輩子的富貴名利竟抵不上一場有趣的打獵。這時的'李斯在我眼中,便分外可憐與可親。

最可愛的是,那位在宋朝談了一輩子理想的辛棄疾,給我留下最深刻的詩句卻是:天涼好個秋。此句卻道出了他一生的寂寞與憂愁。不遠處的他,好似長歎一聲,眼中的那汪湖水,如同秋天涼意無限。

當代有不少人稱,想接近古人,薰陶文化。於是,不遠千里,跋山涉水,來到古賢故居,滿懷憧憬。但院內熙熙攘攘,忽有大媽喊道:

“茶葉蛋,一塊五!”於是,勾起饞癮——最後,回到起點,嘴裏咂巴的茶葉蛋餘香,大腦想的是,某某古賢的居所中茶葉蛋我吃過。

是當代人們將古賢商業化,甚至書籍的外包裝鍍金,鍍銀都屢見不鮮。

但,肯定有人摒棄書籍外包裝的庸俗,在書籍內部尋找古賢。

在這些人看來,古賢遠去,是無稽之談。

而以商業利益為重,玷污古賢,欺騙羣眾。古賢遠去,那是理所發 當然。

古人不遠作文2

“憶昔開元全盛世,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慄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豹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織[注: 封建社會中的小農經濟,一家一户經營,男的種田,女的織布。指全家分工勞動。]不相失。”這是描寫開元盛世的景象,選自杜甫的《憶昔》,文中的“開元”是唐玄宗的年號,名字叫李隆基,詩中前四句反映了當時經濟發展社會出現安定和諧,生機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的繁榮景象,唐朝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景象?是因為唐玄宗是一個很有才幹的政治家,即位後,他任用姚崇、宋璟等為相,勵精圖治[注: 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革除積弊,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是整頓吏治,裁剪官僚機構和多餘人員。同時重視農業生產,在全國各地大興沌田,加強對農田水利的管理。該府兵制為募兵制,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唐玄宗統治後期,政局穩定,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社會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唐玄宗這一時期的年號是“開元”,因此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唐朝是繁榮的,為什麼?接着我們就來看看長安的繁榮景象吧!

唐朝時,都城長安是一座繁華的大都市。整個城市建築宏偉,佈局嚴謹,規劃合理。面積84平方千米,有東西向大街11條,街道筆直,綠樹成蔭。在城的中北部,是皇帝居住的`宮城,宮城南邊是皇城,為中央官員辦公區,另外還有坊和市。方式官民居住區,東、西兩市是商業區,市內店鋪繁多,商業極其興盛,有茶館,酒店和工藝作坊等。

長安既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又是東方文化的中心,聚集着很多少數民族和外國人,總人口達百萬以上,使唐朝逐漸進入了繁榮時期。各色人來來往往,很繁華。

唐朝前期,進入了鼎盛時期,唐玄宗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沉湎酒色[注: 沉湎:沉迷。沉溺於酒和女人中間。形容對於美酒和女色過於放縱,毫無節制。],怠於政事,造成奸臣掌權,朝政混亂,此時唐朝又與吐蕃、南詔發生多次戰爭,國力日益消弱。

九世紀後期,又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唐朝受到了致命的打擊。907年,大將朱温逼唐朝皇帝退位,唐朝滅亡。

在古老歷史的長河中,李隆基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雖然最後滅亡是因為他,但他所做的貢獻遠遠比他所犯的錯多,我敬佩他!!!

古人不遠作文3

深夜,浮風,雨點。

夜裏,風夾雜着雨點敲打在窗户上,一陣聒噪。爾後,望四周,伸手不見五指。打開窗,觸摸着絲絲夜風,收集着點點雨滴。望天,捕風,捉雨,思歷史風流人物……

——題記

春意絲絲

夜裏,水上,樓閣。

一縷清風拂過水麪,拂過木窗,拂過一張滄桑的臉。窗外下着濛濛細雨,而你靜靜地傍在窗前,手中高舉一酌淡雅香醇的美酒,一個人望着不遠處的桃樹,時而微笑,時而默歎,時而低吟,時而搖頭,我想,你是為那寒風斜雨中搖擺的花朵感到惋惜吧。已是深夜,而你,卻無了睡意。

醉了,你醉了,醉在這良辰美酒中,更醉在這盎然春意中。你朦朧地看到花朵從枝頭飄落,又隨着地上的漣漪瀟灑而去。於是,你一氣呵成,詠出了這千古名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絲絲春意,春意絲絲。

國恨悠悠

暮秋,茅屋,國恨。

你站在瓢潑大雨之中,望着被捲了三重茅草的屋頂。那些茅草有的掛在樹梢,有的沉入池塘,有的在風中搖曳。而你的心中只有陣陣淒涼,聲聲無奈歎息。

你望望周圍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不覺,潸然淚下,哀傷地詠歎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悠悠國恨,國恨悠悠。

愁思綿綿

南宋,易安,孤寂。

你走過“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的寂寞,走過“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的青澀,走過“不如隨分前最,莫負東籬菊蕊黃”的冷清無奈,走過“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的孤獨惆悵,走過“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的風情萬種……維納斯因斷臂而美麗,貝多芬因失聰而偉大,而你,卻因才氣而孤獨!面對着物是人非,面對着綠肥紅瘦,面對着殘酒斷香,沒有伯樂,沒有知己,只有一杯濁酒洗清愁。那寂寞就和着這愁化作鹹鹹的淚水,滴在對趙明誠的追憶裏,滴在對國仇家恨的綿綿思緒裏……此時的你,濃濃的愁緒,憂鬱的眼神,莫道不消愁,人比黃花瘦。千年的風雨淡退了琉璃繁華,沉澱了你的淚光柔弱中帶着殤,你的一生被這漫天的.愁緒包圍,閨愁、家愁、情愁、國愁,又怎一個“愁”字了得!綿綿愁思,愁思綿綿。

……

風拂過臉頰,一片樹葉飄過,落進我捧着雨水的手裏。這是一片古老的樹葉,也許它的身上飽含了歡笑與痛楚,就像這不可捉摸的空靈的雨夜,會隨着人的悲歡離合而變化。因此,有了一生悠悠然的孟浩然,憂國憂民的杜甫,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卻情無所託、學無所傳的李清照……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但我依然懂您。

古人不遠作文4

一場大雨過後,夜闌人靜,萬物皆睡。烏雲漸漸散去,天上的繁星便一個挨着一個蹦出來了。我從睡夢中醒來,躺在搖椅上,望着天空上那輪彎彎的明月,聽着蛐蛐們開的音樂會。這時一陣微風拂面而過,只見一人拿着一把羽扇,端站在正前方,仔細一看,他就是我夢寐求之的偶像——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的道來:“夜深人靜,明月當空,你我相遇,便是有緣,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於是我便和諸葛亮漫步在院中。望着他高大的身影,曰:“孔明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心只為報答劉備的三顧之邀,先生可曾後悔過?”他回過身來用温和的眼神看了我許久,回答道:“如你所言,人稱“絕智”的我應在籠中安度餘生,在戰亂中保留生命,不想在各國諸侯中聲名遠達。後主劉備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榮幸。與於是隨先主劉備出山,用自己生平之力輔助先主劉備,此情此意,是我報答先主劉備的恩情。”

聽後,我默默讚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至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的忠心而欽佩。

然後,我又想孔明討教:“先生,您自從出山以來,收二川,排八陣,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孔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河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火燒新野,出使東吳,舌戰羣儒,借風借箭,智算華容,樂毅一籌。”

他只是微微一笑,道:“你過獎了,我只是報先帝劉備之職分也,何足掛齒。想我打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五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心,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出祁山,可惜每次成功之時,因為我的'疏忽,與成功擦肩而過,真是可悲。”説完後,我見他的臉色黯淡下去,幾分煩惱,幾分憂傷,幾分歎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便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和,後主劉禪樂不思蜀,不思進取讒言,親奸遠賢。先生縱有迴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漸漸好轉,我的心才放鬆下來,意少舒。他走向我,輕柔的的撫摸着我,我望見他眼裏的那股熱血在沸騰。他對我説:“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悦了許多,情緒冷靜了許多。謹記我的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再回!”説完,他便離去了。

古人不遠,諸葛亮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古人不遠作文5

我從小就愛讀史書,特別是四大名著之中的《三國演義》。既為演義,則不一定是真史。我找尋《二十四史》中《三國志》。因此,可以説我對此有所研究。

將《三國演義》讀完後,我不禁對書中的人物深思起來,腦子裏全是那些人物。劉、關、張得義蓋雲天,孔明的才智過人,五虎上將的英勇無比,孫權的霸氣,周瑜的才幹,魯肅的忠厚……

可是我最喜歡的卻是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讓我言不清道不明他是豪傑還是好人。正想之間,忽然感到天旋地轉,腦袋暈眩。

睜開眼,周圍是古建築,好似一座宮廷內院。離我不遠處,有一個敞開大門的宮殿。出於好奇,我走進了大殿。這兒有許多穿着古代服裝的人圍看一座龍牀,我怕被別人發現,便躲在掛簾後面,待這羣人哭哭啼啼地走出殿去。我一壯膽,走到龍牀前,牀上卧着一老人,似病了。我剛想開口,他説話了:“何人在此?”這是古代用語,莫非我到了古代。我説:“子是何人?”他樂道:“孤王乃魏王——曹操。”“啊!”我差點沒暈過去,“我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後的學生。”

“子來何為?”他問。

“我想叩問您的身世。”

“孤王生於沛國譙縣,滅黃巾軍,伐董卓,戰敗袁紹,走南闖北打天下。於今日病重,遺囑眾謀臣與將士。”曹操言之而色悲慼。

“您曾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您為之乎?”

“否也。天下負孤者多矣。劉備當年窮途末路投奔孤王,孤對其十分敬重。但其背叛孤,挾孤兵去也,與孤爭天下,欲置孤於死地。此不為其負孤乎?想那關雲長,孤甚受之,並予其厚遇。可其卻降漢不降曹,掛印封金不領情,破我五關,斬我大員上將,其負孤之可見一斑矣!”

“大王,後人都言子是奸臣為三國之敗類,可為如此否?”

“然亦不然。然,孤王挾天子以令諸侯,戰豪傑以奪天下,乃孤精明也。但非孤王有傷天害理之為,於名為害之奸也。而劉備世人卻視為漢室後裔,以其正統,天下稱其奸。天下何其不公也?況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姓之天下也,孤奪之何為奸乎?”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看那曹操,當年赤壁大敗,但今日此梟雄卻動了真情,失聲痛哭。曹操其實並不像後人所寫所説所認識的那樣陰詐,那樣無情無義。他是一代雄才,是一個大英雄的'範例,他是有感情,是個有血有肉的大英雄。

一陣刺眼的陽光襲來,我睜開雙眼。原來,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走訪草擦。是這個夢讓我深深喜愛了這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精明英雄——曹操。

古人不遠作文6

他已經離開了兩千餘年,他的精神卻存活了兩千餘年。

面對國家的生死存亡,他捨棄了一切。燕太子的請求他欣然應允,即使那可能是生命的終點也毫不畏懼,易水河邊的和歌成為歷史的絕唱。

他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有着雖然簡單,卻被世人銘記了兩千年,傳頌了兩千年的名字:荊軻。

自從讀完了《史記》中的《刺客列傳》一篇後,我就無法忘記那個站在凌厲寒風中、獨自遠去的孤寂的.背影,以及最後那個倒在血泊中、嘴角仍殘留一絲笑容的身影。

劍客給人的感覺是很冷酷的,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一般的存在。他們通常身背一把長劍,在江湖的血雨腥風中成長。很少有劍客會在歷史的書簡上用劍刻下自己的名字,他們只是時代的過客。

但荊軻是一個例外。在史書中你會發現,他不像一般的劍客,只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勞模”。他武藝高強,但他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會在喝醉時東倒西歪地唱歌以致涕淚交加。這種形象與那些冷冰冰的劍客大相徑庭,也因此更使“荊軻”這個人物更為真實。

在戰國時代,實力決定一切。於是,在秦國日益瘋狂的進攻下,已經被美酒和笙歌腐蝕的燕國根基終於開始動搖。昔日金台拜將的輝煌早已不復存在,北之嬌燕與西之猛秦在寒冷的易水河邊對峙。

昏庸的帝王卻不一定會有昏庸的太子。燕太子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放手一搏,拯救自己的國家。在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歷史老人安排荊軻作為主角出場。於是才會有接下來流傳千古的易水送別。

不得不説悲劇的吸引力確實比喜劇的吸引力更大。也因此,荊軻才會因他的悲劇性而名流千古,用劍書寫出一段帶血的傳奇。

他放棄了平日逍遙自在的生活,慢慢地走向歷史已經預設好的結局。或許在別人眼裏,他的決定堪稱愚蠢。為了一個行將就木的政權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但他一定會為找到了一個可以施展才華的舞台而興奮不已,即使那個舞台將會被他自己的鮮血所染紅。

想好了就去做,這是劍客一貫的信條。只是不知道在馬車離開故土的一瞬間,心中是否會湧起一絲淡淡的鄉愁?此生絕不會再次活着回到這裏了。

於是在窮途末路時,英雄的豪情與遊子的柔情並存。

我喜歡荊軻,並不只是因為那句“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千古傳頌,更因為他生要活得自在、死要殆得壯烈,深深地震撼了我。一個能夠笑着死的人,他的人生絕不是一張白紙,他真正做到了問心無愧。

這就是荊軻,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一個敢作敢當、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勇者!

古人不遠作文7

江水漫漲,恰有龍騰之勢。浪打千疊,激起千年浪花;波湧萬年,鳴出萬古之音。而你,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磨滅。

——題記

你初登皇榜,便以科舉第二、殿試百年第一的成績光榮踏上了漫漫仕途。只因你一路平坦,平步青雲,招致小人的嫉妒,最終因“烏台詩案”被貶為團練副使,蜷居黃州。但是你並沒有消沉,還想着東山再起,為國效力,便於此處自號東坡、建雪堂,在人生低谷中重建精神殿堂。

只因上天也憐惜你的才情,四年後朝廷對你步步提升,你以三品大員的身份重登鑾殿,渴望在此一展宏圖。但朝廷終究不是一長久之地,也因大起大落的波濤令你感到了疲憊。便自上書,在杭州過起了逍遙、灑脱的生活。

悠哉遊哉,你如此悠閒,如此超然物外。但內心始終懷有一腔憂民之情。“還是把剩餘精力奉獻給人民吧”,你如此説道。於是在此處設蘇堤、造三潭,為民謀利,成就了千古美名。

你是一個在仕途中屢遭挫折的過往匆客,但你的豪放、你的柔情已刻入人心。那一片天、一條江、一句“大江東去”因你而銘記於心。

在“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長江之上,見大江東逝,你吟唱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你醉了,你醉於山水之間,你卧於赤壁之上,把你年將半百、功業無成的感慨灑向這江水,也把你的樂觀、曠達的情懷灑向這赤壁,赤壁至今還回蕩這千古之音……

於密州,你“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飛馳於平岡之上。看似無牽無掛,但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寫盡了你那一腔渴望報國之情。

在一個深夜,你驚夢而醒,想起了你那早逝的妻子王弗。於是,一股斷腸之意湧上心頭,散發着豪放光芒的你流下了柔情的淚。舉杯消愁,欲一醉方休,但啪嗒、啪嗒……十年相思凝成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斷腸詞。

可悲之東坡,可喜之子瞻。可悲你這千古風流人物已隨江水遠去。但可喜那大江依舊,山水依舊,浪花依舊,你在歷史的.江河中永存。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種纏綿悱惻的淒涼只屬於李清照這樣的小女子;而你孤獨時則會吟誦“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種因挫折而看淡了功名利祿的情懷只屬於柳永,而你遭挫折時則會吟唱“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種連綿不絕的愁情只屬於李煜,而你惆悵時則會吟唱“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蘇軾啊,你是豪放的蘇軾,你是曠達的蘇軾,你是多情的蘇軾。

滾滾長江水淘盡了千古英雄,但淘不盡你的詩情,亙古之音至今依舊在天地間鳴蕩,永不磨滅……

古人不遠作文8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我最喜歡的三國英雄--諸葛亮

我對四大名著中《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這兩本書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塑造了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與崇拜的那就要數諸葛亮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吧!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稱帝后,任蜀漢丞相,後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當政期間勵精圖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圖中原,未能如願。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勉縣境內)軍中。

諸葛亮死後,後人為了緬懷他的功績,曾在他居住過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晉以來,歷代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來此憑弔,留下了一副副膾炙人口的名楹佳聯。在這些楹聯中有一些對聯巧妙地將數字嵌入其中,別出心裁,獨具匠心。

位於河南南陽市的卧龍崗相傳是諸葛亮當年躬耕之地,這裏景色幽雅,建築別緻。武侯祠內有這樣一副對聯:“收二川,擺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設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從這副楹聯中不難看出,上聯嵌入了數字一至十,下聯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對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晉末年十六國李雄為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而建的。祠內古柏蒼鬱,殿宇雄偉,這裏也有一副對聯,是讚頌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鋭,三分功定屬元勛。”此外,“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副對聯僅用了短短的十個字,讚頌了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功績。所謂“兩表”是指諸葛亮入川后為蜀漢大業所作的前、後兩個《出師表》;還“一對”是指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所作的《隆中對》,在文中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闢分析。

陝西省勉縣定軍山有“武鄉侯”諸葛亮的陵墓,當年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後就埋葬於此,這裏的武侯祠有這樣一副對聯,可謂對諸葛亮一生蓋棺論定了。該聯曰:“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

古人不遠作文9

穿越厚重的歷史,走過曲折的流年,回望這風風雨雨的幾千年,有這樣一位女子,被人們成為“千古第一才女”。她——就是李清照。

在秋風蕭瑟,桂子飄香的時節,在她與她的丈夫即將分別之時,李清照在錦帛上為趙明誠寫下了這樣的離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佔蘭州。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她的丈夫身還未到泰山,心卻早已在計算歸期了。他們結婚二十六年,有着如膠似漆的感情,然而好景不長,由於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他們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1277年,李清照夫婦隨難民流落江南,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李清照終於心灰意冷,完成了《夏日絕句》。她的詞一直都那麼悲傷,悽婉,憂鬱。她再也沒有了“沉醉不知歸路”的生活,只剩下“人比黃花瘦”的感歎,説不盡的愁。她是脆弱的,她把她的惆悵融入了詩詞中——“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她又是堅強的,在當時封建社會的壓制下,她要承受怎樣的質疑,受到多少敵對?但是,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所以,便有了“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李清照,坎坷的一生造就了她的不平凡,讓她的詞更有韻味,更有內涵。我沒有資格來評價這樣一位才女,我只能説,她是一位奇女子,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作出這些不俗的詩詞。“才藻非女子事”,陸游是這樣説的。

但是,李清照用她的情感,用她的心血澆灌出了璀璨的詩詞花朵,告訴了世人,告訴了那個時代,誰説女子不如男。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説:“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於一羣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麼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的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着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於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為悽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

當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於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古人不遠作文10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很多永垂不朽的歷史人物,有熱情激昂的詩人,有妙筆生花的畫家,有叱吒風雲的政治家,有決勝千里的軍事家,有博學睿智的科學家,也有給人類奉獻寶貴精神食糧的人民藝術家。他們像羣星閃耀着光輝,點綴裝扮了燦爛的歷史長河,使中國五千年人類文明更加輝煌。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哪個歷史人物,那就要屬諸葛亮了。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卧龍先生”,劉備三顧茅廬,以真誠感動諸葛亮,於是他成為蜀國的軍師。我之所以喜歡諸葛亮,是因為他不但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且博學多識、謀劃周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知天文,曉地理,識天象。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體現了他的深謀遠慮。他知己知彼,用兵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

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就是成功的事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使10萬魏軍不敢輕易進攻。在臨終前,他安排“木雕計”嚇退了追趕蜀軍的`魏軍。在這裏,我對他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諸葛亮不僅具有軍事方面的才能,在發明方面也頗有成就。為了解決軍糧的運輸困難,他發明了“木牛流馬”。相傳他還革新弩機,能連發十箭。

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已知“三分天下”,他的“聯劉抗曹”策略,使蜀軍節節勝利。在“火燒赤壁”中大挫曹軍,最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他大力開展屯田,使蜀國有了比較雄厚的經濟基礎。他七擒七縱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不但解除了蜀漢的後顧之憂,而且促進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對開發西南地區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諸葛亮還是一位文學家,劉備在“三顧茅廬”時,聽到的農夫唱的歌詞,就是他的作品。可惜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以穩定四川、入主中原為己任,率領蜀漢軍隊五次北伐曹魏。諸葛亮事務繁瑣,每件事都親力親為,但不注意身體,積勞成疾,“出師未捷身先死”。

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終年54歲。我不禁為他感到惋惜。我要向他學習他堅毅勇敢的性格和善於思考善於探索的精神。諸葛亮,這位有傑出成就的軍事家、政治家、發明家和文學家,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的一生是輝煌的,是值得我們頌揚的,他的精神永遠照耀在後人前行的路上,我們永遠記住他。

古人不遠作文11

細雨把酒黃昏後,海棠花是否依舊,應是那綠肥紅瘦……

——題記

一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一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的詩詞都讓我迸濺出不知名的情愫與深深的薰陶。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輕輕吟唱,眼前依稀浮現出一從茂盛的綠葉中只有星星點點的紅花,雖透出一點抑鬱之情,但也是她惜花愛花的真摯情感的表現,不失這種及其悠閒,風雅的生活情趣。我的內心一觸動,冷冷淡淡的我被委婉,活潑,平易,精煉的風格與輕快的節奏感帶回了童年。愛哭的我,哈哈大笑的我,撅着嘴的我,無不顯現出童年的奇妙?心好像被放鬆一般,對這世界又充滿了自信,心中的苦悶煙消雲散,隨着它盡情地舞動。再次吟誦一遍,似乎又體會到了更多。自然的美好無可寓意,無論是落葉繽紛,還是綠肥紅瘦,都一樣地擁有自己的獨道之處,都是一種享受。淒涼與美好是一對,就算悲慘又如何,笑之而過,明天依舊綻放自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她滿腔碧血在沸騰,一顆赤子之心在呼喊。金朝攻破了汴京,雖然給她帶來了沉痛的打擊和痛苦,但磨滅不了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阻擋不了她對故國的`思念。“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這大概我所不能及的。發自肺腑的心聲,濃重,雖現在是和平時代,可是似乎自己完全忘了自己的使命。然而,一讀她的詞,就會覺得酸溜溜的,封建社會裏的女子被束縛,可是在國家危亡的時候,還能挺身而出,主張收復中原。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卻虛度光陰,這該如何是好?我想,李清照給我們作出榜樣。我們不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地報效祖國嗎?

不單單是為她美妙的詩詞而喝彩,更為她高尚的情操而感動。

她與丈夫回到青州。丈夫性情淡泊,潛心於金石書畫的搜尋研究。家中原有的一點積蓄,除了衣食所需,幾乎全用於搜求書畫古器。她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千方百計縮減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荊釵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玉,而每得一貼罕見的古書,名畫或金石,兩人共同校勘,鑑賞,整集籤題,指摘瑕疵,其樂融融。這樣的她,為了志趣而捨去華貴,為了追求精神生活而甘願做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也能充分了解別人,體諒別人,照顧別人。我們不也需要這樣嗎?

歎一句:“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李清照”!

古人不遠作文12

寄言諸葛相,此曲作難忘

站在五丈原的陣陣秋風中,我的耳邊似乎響起了諸葛亮的聲聲歎息,似乎聽到了他在心中發出的聲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孔明,我最最仰慕的古人,今日特作此賦,以祭英靈。

五丈原上,秋風瑟瑟。一代賢相,巨星隕落。草木搖曳,白露為霜,那是穿透時空的悲壯,那是越過千年的蒼涼,如一曲曲攝人心魄的瑤琴迴響在耳邊,激盪在胸膛。

手起,琴吟。

遙想當年,你高卧隆中。撫琴長嘯,立志安邦!

一段段滄海龍吟般的'抒懷,漫過歲月,穿越時空,時而沁人心脾,似和風拂面。時而撼人心魄,若驚濤駭浪!

博望坡用兵,東吳船借箭,赤壁破曹軍,唾手奪荊襄。小試牛刀,一展才華。此時的你,英氣逼人,風華正茂。才驚曹公,計服周郎。

手落,琴喑。

昔人已經不在,留下這般殘局。而你為了那個承諾和誓言,也為了你自己心中匡復漢室的夢想。你殫精竭慮,輔佐幼主,儘管你知道他是個永遠都扶不起來的兒郎。

先帝臨終,託孤付國,曾被多少後人敬仰。其實不是這樣。先帝託孤之辭乃狡黠之舉,暗含着對你的懷疑和最後的考量。但,我覺得那是劉備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為你是無雙國士諸葛亮!

你的抱負是做一代賢相,並非帝王,否則,你也不會自比管仲,效仿子房!

你會做到,就算沒有白帝城的託付,你也一樣會輔佐幼主,竭忠盡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舉世忠良!

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退敵,木牛流馬運糧。你拖着疲憊不堪的身軀,獨木支撐着漢室的危牆。

心碎,絃斷。

只有餘音繞樑。蕩氣迴腸。

夕陽西下,歲月流轉。你孤寂的心飽含多少風霜多少惆悵。

漢室終難匡復,此景何堪傷。你是何等聰明的人,你並非不知漢室的天數將盡,而你只求,盡人事以待天命。無愧於心中的一個“忠義”,無愧於先帝對你的一個“期望”,先帝若地下有知,你也能問心無愧地對他説:“臣已盡力。奈何蒼天無佑,漢室當亡!”

夢依舊,人已不復返,伴着五丈原的蕭瑟秋風,伴着漢室難復的綿綿長恨,你,走完了五十四年的春秋,你,不情願地結束了這漫漫征程。忠魂伴斜陽。

古琴還是那把古琴,只是,琴絃已被塵埃壓斷。

歷史永遠是那段歷史。只是,歲月被秋風撕裂了傷口。一曲迴盪千古的英雄傳奇,戛然而止。令人黯然神傷。

歷史的長河依舊奔流不止,你的人格,渲染了這條長河的風景;你的精神,詮釋了這條長河的精髓。讓我輩後人從中舀水一觴,獻予你的靈前,伏唯尚饗!

古人不遠作文13

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多少英雄故事,有多少俊雅風流,有多少聰明智慧,縱觀五千年,收穫一份智慧,淡泊名利,唯發揚先輩精神才能譜寫華夏新的篇章。

—題記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歷史,就是五千年輝煌的篇章。步身徜徉於其中,不禁被古人的勇氣與智慧深深感動,歷史的海潮洶湧澎湃,翻開一頁頁篇章,就像走進一個古老民族的英魂,與古今天下才子,草民英雄對話。歷史的故事或悽美,或激昂,或悲愴,或動人,無論悲與喜都影響我的人生。當年故國的往事歷歷在目,讀史以明志,辯是非,手捧《上下五千年》,使我受益匪淺。

翻開書頁,古老東方叫華夏的那片片推呈現在我的眼前。又回到當年黃帝一統天下的場景,炎帝為我們創造發明各類器具,那是最原始的部落,然而就是那些原始部落發明瞭我們一直用至今的文字,關於他們的傳説,一直流傳至今,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化身,為我們留下了那些寶貴的財產。追憶先人,使他們創造了最初的中原文化,古老民族的史前智慧才再次讓我佩服。在烽火硝煙的近代,也成為團結國人的一面旗幟。

讀《上下五千年》,讀的是人生,讀的是智慧。

誰能把功名浮沉看透?古今多少事,付諸笑談中。唯忠肝義膽,朗朗乾坤,盪漾人間。中華民族千年的英氣,從來未曾斷絕。“哀民生之多艱”屈子救國心切,卻無能為力,終魂斷江邊,將滿腔的憂憤付諸滔滔江水之中。李白欲濟世興邦,一展抱負,卻是那般艱難。太白亦是性情中人,終抽刀斷水水更流,將滿腔抱負付諸詩詞之中。還有很多為國為民的俠人義士,奔走於歷史的道路之中。

歷史的風雨在飄零,映入眼簾的還有些唯美唯俏的佳人,她們的才華與情愫足以在歷史的天幕之下爭得一席之地。先秦的女子徐徐走來,“窈窕淑女,宛在水中央”,曹子建筆下的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遐想與嚮往。還有妲己的美色傾國與紅顏禍水;還有木蘭代父從軍的豪情壯志;還有易安的才情兼備……那些美好的過去,還有太多太多。

時代的步伐此起彼伏,人類文明的車輪終碾碎野蠻的'專制,那緊鎖的大門終被大炮轟開。看看近代的文明年輪,一次次的創傷,一次次的飄零,一次次的沉默,一次次的反抗……時代的磨礪不斷在我的耳邊咆哮:這個古老的民族從未失去它的尊嚴,為什麼現在是這個樣子?屈指春秋,滄桑千年。有些事,有些人已漸漸褪色,被人遺忘。

千年華夏,韻韻悠悠。

面對瑟瑟聲語,歷史的琴聲悠揚而瀟灑,回首已走過的道路,精彩絕倫;面對滔滔江水,歷史的腳步沉重而堅定,回望已越過的坎坷,零亂別離;面對沙沙葉聲,歷史的聲音美妙而傳奇,回眸已踏過的塵埃,婆娑曼妙。

在遼闊的華夏大地上,我們唯有拼搏不息,發揚先輩們留下的精神,才能譜寫未來的華章!

古人不遠作文14

歲月在彷徨瑣碎中暗自踱步,歷史在一去不返中滄海桑田。它們帶着神祕的面紗,站在暗處淺笑,它們身後的牆被磨出青灰色,舊色覆蓋。它們永遠是神祕的,因為它們是過去的,我們只看得到輪廓而已,看到星星點點的,它們的美麗。

書櫃裏陳放着一本厚實的歷史書。它有淡黃色的封面,以及墨黑色,用草書所書寫的,“中國歷史”。翻開它,似乎能感受到濃濃的時光的香,比如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白蓮一朵,比如大漠荒北的烈酒一盞;那些古時淡粧濃抹的乖巧女人,那些騎在牛背上專注地捧書細讀的書生……他們的命運被記載成作品,他們的笑淚變成那裏的風景,他們是一首首歌。在那麼一頁,有個男人的畫像。他有瘦削的身體,帶着草帽,身後是高山流水,桃花開得正豔,勾出他一抹淡淡的笑。

他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的文人裏,又有誰能將心澄澈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的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脱離滿是勾心鬥角的朝廷,背影孤傲決裂,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豈不愜意?何必以清白之身翻滾於污泥中?”他一定是這麼想的,“何況置身亂世,舉世混濁?既然無力迴天,那就不如堅守心靈的一番淨土,還自己一方自由。”五柳先生揹負了百十年來最單純的夢想,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中。留下一曲悠悠揚揚的小調,是他哼的心情嗎?飲酒採菊作詩,這樣的.生活羨煞多少後人,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憑千萬個陶淵明行嗎?

岳飛,一條真正的漢子,為國捐軀,壯烈如同他身後被刻上的那幾個字:精忠報國。他為南宋正與金激烈抗鬥,黃沙席捲的戰場,血流成河的場景,他用力刺入敵人身體的長矛,他大笑着對酒吼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而宋高宗與秦檜這一個庸君一個奸臣,居然迫害這樣的忠臣血灑中原。可他的名聲,一垂千史。而秦檜夫婦,永久地跪在他的墳前。不知為何,也許是我心裏也有一腔熱血吧,我喜愛一切灼熱如血花的人,我看到他們的心在發光,他們的膝下有黃金,他們心中有不變方向的指向標,他們會不顧一切地捍衞和平與國家,儘管現實不是想象的那麼美妙,也許最後還是犧牲。

他們是詩意的文人,或者熾熱的英雄。他們用不同的方式,給後人拓寬成才之路。窗外傳來幾聲鳥鳴。輕緩,帶點纏綿。我合上書。心中百感交集。古人不遠,只需回頭相望。那麼一眼,就有了會晤。

古人不遠作文15

我常常在想,李易安究竟是怎樣的女子,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細緻善感,是“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的婉約輕愁,還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灑脱酣然。亦或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東江。”的豪邁沉靜……

我與她時隔將近千年,本應是西風不相識的人。可每每讀到她的詞卻恍惚間能看到她從風花雪月中走出來,淡雅柔婉靜靜站立,含蓄而自然的笑容從她的嘴角氤氲開來,那樣淡雅脱俗。

她出身貴族,擁有美好的童年,受過良好的教育。十八歲嫁為人婦,與丈夫趙明誠又琴瑟和諧。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嫉妒了,還是非要給她個美好的開始,又扔給她一個國破家亡的淒涼收場。在他們成親二十六年後,丈夫去世,也是李清照流離顛沛的開始。

殘花落,幾人憐;聞人語,何處見?幽幽小舟泛漣漪,楚楚悽歌醉蠟顏。思君碧葉間,燭影淚連綿。亂世中,懷才不遇,顛沛流離的遭際,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我再不忍看,怕又想到她是如何悽苦的度日。

想必她晚年在讀到早年那些簡單快樂的詞也會不由自主的落淚吧,只有離別,才更令人憂傷。當年的.餘花漫天舟清泛,一楫碧波水凌亂。最終卻也變成了香沉落絮人長歎,曲終人散終成憾。然而這兒女情長的離別之愁,怎能與她南渡後那些淒涼的詞作對比?

彼時的宋朝早已是搖搖欲墜,幾近滅亡。徽宗父子等人的決定卻更令大宋雪上加霜,他們的腐朽無能,令李清照的愛國感情最終落空,她主張收復中原的希望成為泡影。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將對宋王朝的憤恨表達的暢快淋漓,那些在燈紅酒綠中度日的統治者還不及一個弱女子。而為什麼易安身為女子卻又這樣勇敢。

難道就是為了讓她的詞變得雄渾奔放,憂國憂民,就一定要讓這個女人,隨着朝廷南渡,在人間顛沛流離,流徙飄泊,直至孤老死去?我不解

然而雖然丈夫故去,親人離散;即使國破山河破,任是自身窮困潦倒,仍念念不忘國恨。寫下《永遇樂。元宵》一面懷念昔日風光,一面因末世繁華感到悲傷。塵世的驚濤駭浪沒有將她湮滅,國破家亡的哀痛不會將她摧毀;浮生浮世,終是還要踏碎這場盛事煙花,待到枯藤長出枝椏,她最終也拔節而出。這樣出色的女文人,再沒第二個了。

楊柳依依依幾株?慘絮悽悽,只覺秋盡苦。冷風切切寒蟬噎,思愁迢迢梨花月。羣芳過後空笙歌,簾卷窗攏,彼岸夕陽散。索飄蓬蓬不止,留雲不住雲已換。

時光依舊,任思緒穿越千年。亂世中,易安仿若有恨無人省,在蕭索飄蓬中黯然消逝,而今生今世希望她能做一個快樂自在的人,在江南的淡煙輕雨中,盛開如花。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