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幼兒園説課稿(通用15篇)

幼兒園説課稿(通用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幼兒園説課稿(通用15篇)

幼兒園説課稿1

一、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8:00入園,3:3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為:

1.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 、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為此,我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鍾,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

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鍾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鍾各兩隻,幼兒人手一隻鍾,實物中一隻。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二)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隻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鐘錶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食物鍾,請幼兒説説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動中我避免了“一言談”和“自問自答”,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看,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認識整點、半點,瞭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在本環節中,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發現這三隻鐘有什麼祕密?”讓幼兒觀察,比較,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

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着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説説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接着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3.看圖撥時間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幼兒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常規習慣的培養。

(四)結束部分:評聰明娃娃

在每組中評出一個聰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賀他們,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

六.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可向幼兒叫介紹多種鍾、表及國內外有關鐘錶趣聞,豐富幼兒的知識。

2.在日常生活或遊戲中,教師有意識

的引導幼兒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彙:如遊戲時間,5點種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設置時鐘,以及請家長配合提醒幼兒按作息時間活動,如:起牀、進餐等,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幼兒園説課稿2

活動由來:

1、剛入園的小班兒童年齡在3—4歲之間,正是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其中良好的傾聽習慣對於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我班兒童人數是50名,在這個大集體中,每一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陽”,做起事來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傾聽習慣的培養能讓他們逐漸學會尊重、剋制;懂得去關注別人,更好地去適應集體生活。

活動目標:

1、培養兒童認真傾聽的習慣。

2、學會辨別聲音的音色、語義。

3、體驗傾聽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兒童熟悉歌曲《碰一碰》。

2、物質準備:各種動物叫聲的錄音磁帶;貓、狗、雞、鴨等動物頭飾;《碰一碰》歌曲磁帶;小動物叫聲課件。

活動過程:

1、遊戲:聽一聽、猜一猜

(1)、老師播放貓、狗、雞、鴨等動物的叫聲錄音,請兒童逐個猜一猜是什麼小動物在叫,兒童每猜對一種小動物的叫聲,老師就在大屏幕上播放該種小動物的圖片及叫聲,引起兒童傾聽的興趣,區分不同的音色、語義。

(此環節設計比較簡單,每名兒童都能聽清並説出是那種小動物在叫,設計這個簡單環節目的是先引起兒童傾聽的興趣,並引導兒童從單音節的聲音開始聽起。)

(2)、請兒童聽一聽小動物給咱們帶來了好吃的東西,幼師播放錄音“蘋果、香蕉、橘子、西瓜”播放後,請兒童説一説都有什麼好吃的。告訴兒童現在天氣乾燥了,要多吃水果。

(此環節設計較上一環節增加了難度,兒童要聽兩個字的`聲音,並要連續聽,這就要求兒童要注意去傾聽,這一環節中有大部分兒童可以説出來,但必須是在注意聽的情況下。這個內容就不再是兒童觸手可及的東西,但也並沒有多大難度。)

(3)、小朋友一起來聽一聽小動物喜歡吃什麼呢?幼師播放錄音“小貓喜歡吃老鼠、小雞喜歡吃蟲子、小狗喜歡吃骨頭、小鴨喜歡吃小魚”請兒童説一説小動物喜歡吃什麼?

(到這個環節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兒童要傾聽的是四個小短句,聽一個字——聽兩個字的詞——聽一個小短句,聽的難度逐漸增加,在這裏兒童不光要注意聽還要能夠很好地去表達,對於三歲的孩子這就有了一定的難度,這就是一個拔高的環節,兒童不光要認真地聽,要認真的記憶,還要有會説完整話的意識。)

小結:小朋友們説得都非常好,表揚自己“我真棒”,胡老師送給你們小動物的帽子,戴上帽子來跳個舞。

2、遊戲:《碰一碰》

兒童集體聽音樂玩《碰一碰》的遊戲,在音樂中兒童注意傾聽當音樂停下時,小朋友相互碰一碰的部位,在愉快的遊戲中感受傾聽的快樂。

(在《碰一碰》遊戲中,讓兒童體驗傾聽帶來的快樂。)

整個活動兒童都是在興趣濃厚、精神愉快的狀態下進行的,活動目標基本完成。

各位家長觀看完本次活動之後,您對這節活動、對我們小二班的各項活動有什麼想法、建議可以暢所欲言,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幼兒園説課稿3

一、分析教材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明白,鐘錶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東西之一。本節課要求幼兒對整點、半點的認識,是幼兒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選取此教材有必須的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説,“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取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一般來説,兒童每一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必須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二、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狀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潛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1、認知目標:透過觀察、操作了解時鐘的功能、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半點。2、潛力目標: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潛力。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潛力,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點、半點的方法;難點: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關係並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點。教學準備:1、各種動物時鐘多個。2.幼兒人手一隻操作的模型鍾。

三.教法與學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構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在活動中,讓幼兒主動操作活動鐘面,不僅僅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提升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演示法:是指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忙他們獲得必須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透過展示多種動物玩具鐘的實物,讓幼兒在觀察中認識鐘面結構以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到達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潛力提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用心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鐘錶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引導幼兒對時鐘的運轉規律有了一個體驗。與此同時,我們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四、活動過程第一部分、開始我用謎語引出活動資料,然後出示實物鍾,請幼兒説説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必須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出示鐘的實物)第二部分: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活動中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師問:小朋友們仔細瞧瞧,你發現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兩根針,還有12個數字。)然後請幼兒比一比,看一看兩根針的不同點,引出時針和分針的概念。再透過老師演示,撥動後面的齒輪請幼兒仔細觀察一下,分針和時針誰走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怎樣走的?在幼兒主動探知的基礎上,教師小結:鐘面上有1-12的數字,有時針和分針。時針又短又粗,分針又長又細,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但它們都從1到12的順序轉的。第三部分: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三隻的鐘,分別撥好了12點、1點、2點,讓幼兒觀察、比較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之後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説説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立刻得以鞏固,而且透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之後透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樣變化的,進一步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之後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幼兒園説課稿4

一粒沙裏看世界,半片花瓣訴風情。”——有一些人,見過就忘記,有一些事,經過就結束。然而,也有一些小小的事,卻能讓人終身難忘!窗外雪花飛舞,我的思緒也飄回了那次説課。

説課這個詞在農村幼兒園普及也就是近幾年的事。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XX年初吧,記得是鎮教辦組織全鎮青年幼師進行一次説課比賽,幼兒園就我和另一位較年輕的老師參加。當時並不明白到底何為説課,因為在農村幼兒園信息比較閉塞,再加之外出學習的機會太少近乎為零,就經驗主義認為,幼兒園的活動不外乎設計教案或上課展示吧,作為工作了十多年的我應該沒啥問題。

比賽前一天在小吃店吃早飯遇到了小學老師。一貫好學的我就問了她關於説課的事。不問則已,一問倒嚇了一跳。“説課不是簡單的寫教案或上課,説課要求你貫穿理論知識,你的教學方法……”那老師説了許多我都沒聽進去,唯一的感覺就是“快找一篇説課稿借鑑一下,拜託了。”我這個人的心理素質較差,那時的手忙腳亂就別提了。上完一天的課,我和另一老師去小學找説課稿,仔細研究説課稿的格式,自己揣摩幼兒園的説課稿該怎樣寫,決定晚上依葫蘆畫瓢學寫一篇先練練手。

陰雨濛濛的天氣使我的心情明朗不了。坐在比賽的教室裏聽其他老師的嘀咕使我的緊張緩解了不少,大家都對説課感到陌生,這個新鮮事物在幼兒園還沒有發芽。當肖校長寫下説課題目《發現》時,我沒慌,我想到了前天給孩子們講故事《三隻蝴蝶》時孩子們的發現:課題來源於生活,我按照説課稿的格式設計了語言活動《三隻蝴蝶》,寫完我長長舒了口氣。接下來還要表達自己的説課稿。這下我完全清楚了,説課説課就是先寫後説。也許是自己發現的感觸,我連説帶比劃,終於很有感情地結束了説課。猜猜比賽結果?哇!兩名選手參加縣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我是其中一個。

高興之餘更多的是不輕鬆。説課到底説什麼,我才感知了一個框架,她的靈魂到底如何把握?我不清楚。作為幼兒園的骨幹,我只有領悟透了才能帶動大家。誰來幫幫我?我常常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本科學歷,高級職稱,在幼兒園工作足夠了,只要把我的愛給孩子,沒什麼難得倒的。每天盡心盡職地做好一切就夠了。好象“學習”這個詞在我的生活中已疏遠了。在農村基層幼兒園沒有專家引領,沒有名家講學,再不自我加壓,勤奮學習人就會趕不上這個課程改革的趟了。沒人能幫,只有自己幫自己!

因為小學裏説課比較多,於是我請教了小學的業務校長。我至今清楚地記得他説:“説課並不是什麼難事。怎樣説好課,關鍵在於為什麼。你為什麼設計這節課?你為什麼設計這個目標?你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準備?你為什麼要嘗試這種教學方法?……解決了為什麼,你的説課就成功了。”要解決這麼多的為什麼談何容易!平時設計一節活動只是自己覺得這個環節好像孩子接受有困難就再改一下,沒細想為什麼開始孩子不能接受是因為不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還是我的教學方法不當?説課是用科學知識來詮釋活動的環節,引領活動的成功。我恍然大悟。解決為什麼的切入口就是理論知識充電。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要求的口號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他進一步指出:“教師若不讀書,若沒有在書中的精神生活,那麼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義。”“一些優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我首先閲讀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了,但從沒細細研讀。在全國上下都在學習的潮流中我能捨她而棄之嗎?綱要中五大領域的內容、目標我爛熟於心,綱要中幼兒的年齡認知水平、能力,教師的教育策略、角色轉換等我倒背如流。那時在課堂上為孩子們上課,不管是知識講授還是指導操作,綱要中的經典都會在腦中閃現“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民主的`氛圍,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教師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我重拾了皮亞傑的認知理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等等,我做了大量的理論卡片。專家的理念真的很好,能拓展我們的思路。這是他們心血的結晶。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結合國情,結合本地、本校、本園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我們要用善於觀察的眼睛來了解每個孩子,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運用我們的所知所學來制定適合孩子的發展計劃。這是我讀書後的反思。我要學會用科學的頭腦來思考課程問題。那段時間我激情澎湃,我每天翻閲幼教雜誌,做筆記,寫心得。我隨身帶着一個小本子,一有什麼所思所想就記下來。我並不光是為説課準備了,我覺得我是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素質了。這時的説課已經跟我毫無芥蒂,心中的理論知識的支撐,眼中孩子世界的繽紛足以讓我遊刃有餘了。

縣裏的比賽有些威嚴,全縣六十多名選手坐在一個很大的會議室裏,包、手機都交上去,每隔十分鐘進去一個選手。我記不請我的序號了,只記得上午沒輪到我,下午比的。抽籤拿題目,是《能幹的小手》,很普遍的題目但要設計出新意還要動動腦筋噢。限時寫完還要限時表達完。走進説課室時我發現前面坐了一長排的評委。我有些緊張,説課時話語有些顫,但一會就鎮定了。我想自己的感覺還好,不能進入前列,也能在中游數數。比賽完我逛了商場,給自己輕鬆輕鬆。回到家就接到園長電話説課成績進入前十名,準備一天去縣裏現場上課。……

忘不了這個故事,因為它錘鍊了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功,記錄着我——一名青年教師成長之路上的足跡!老師是什麼?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如果土壤營養豐富,你的莊稼就會長得茂盛;如果土壤貧瘠,莊稼就會顆粒無收。為了幼教田野的碩果累累,吾將上下而求索。用敢於創新的自信,迎接新的挑戰!堅信明天會更好!

幼兒園説課稿5

一、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聯繫兒童的實際生活,在兒童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對象,引導兒童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為兒童創設寬鬆的環境,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讓兒童在以前學的數字的基礎上,能夠把圖形與數字聯繫起來,學會尋找圖形中的數字,同時達到了鞏固的效果,所以這篇教材適合中班小朋友學習。

二、重點、難點

這篇教案主要是讓兒童學會看圖數數尋找號碼,並且能夠比較每組數字間的不同處與相同處,按老師要求編號碼,這是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圖形與數字匹配,鞏固對7以內數字的'認識。

2.引導兒童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從中發現數字的排列規律,提高兒童

的觀察能力。

3.通過遊戲的形式,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四、教學準備

1.幾何圖形組合若干,小動物圖片。

2.數字卡片。白色紙條、糨糊。

3.12只電話機。

活動過程

一、看圖找電話號碼

1.“冬季運動會就要開始了,老師想邀請小動物也參加,那用什麼方法通知它們呢?”

2.“打電話需要電話號碼,你們知道小動物家的電話號碼嗎?”老師這裏有

不過和我們見過的號碼不一樣,需要你們在圖形中來找小動物家的電話號碼。

3.幼師分別出示圖形卡,引導兒童看圖形,通過圖形尋找電話號碼。

(這部分主要是根據兒童平時的一些生活經驗,知道需要用電話來通知,由

於兒童對圖形已經非常熟悉,所以我又通過圖形,以小動物為名讓兒童從中找出數字,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兒童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厚些)

二、觀察數字,感知數字的豐富變化

1.你們在這些號碼中發現了什麼祕密?

2.這些電話這些號碼有什麼不一樣?(數字排列順序不一樣)

(讓兒童知道數字排列的順序不同,排出來的號碼也是不同的。這裏我讓兒童自己觀察,自己發現,充分體現了兒童的自主性。)

3.“數數電話號碼有幾位數字呢?”(都是7位數的號碼)

(這部分主要是根據兒童在認識數字的基礎上,幼師從旁引導,讓兒童觀察比較這三組數字的變化,激發了兒童的探究慾望。這裏我就採用了集體教學,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機會。)

三、創編號碼

1.“有許多小動物家都沒有電話號碼,我們用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

(這環節主要是讓兒童已經感知到數字豐富變化的基礎上,讓他們動手嘗試

排號碼)。

2.幼師交代要求:用7個不同的數字編電話號碼。

3.幼師巡視、指導,並請兒童上來念一念編的號碼。(我請兒童個別講述,可以讓其他兒童幫助檢驗,同時也鞏固了兒童對數字的認知)

四、遊戲打電話

1.有了這些電話號碼我們可以幹什麼呢?

2.交代遊戲要求:那我們來玩一個打電話的遊戲,兩個小朋友一部電話機,一個小朋友撥電話,一個小朋友看看他撥的號碼對不對,也可以交換號碼來撥。

(這部分是以遊戲為主,利用兒童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特點進行教學,並讓兒童來玩打電話的遊戲,在認識數字的基礎上,正確撥打電話號碼,這樣的環節增加了趣味性,孩子就不會感到枯燥,同時我又提出打電話的要求,兩個小朋友一部電話機,相互撥打對方編的號碼,主要是為了讓兒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與操作,也能讓孩子感到生活的有趣。)

五、延伸活動

“電話號碼上的數字非常有趣,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數字,請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數字。”

幼兒園説課稿6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寶寶在實踐操作中學習與朋友交換的好辦法,體驗交往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 *各式玩具若干 *錄音機、磁帶

活動流程:

一、故事講述 引起興趣

(通過故事,讓寶寶積累交換的方法。) 師:寶寶們,今天侯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邊操作多媒體,講述故事。) 提問:小兔籃子裏原來只有蘿蔔,後來怎麼又有青菜和蘑菇了。

小兔是用了什麼好辦法換到青菜、蘑菇的?

二、實踐操作 獲取經驗 (嘗試經驗遷移,在實踐操作中獲取交換法。)

1、小白兔換到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真高興。 今天帶來了許多禮物送給我們的小朋友,想不想要?每個寶寶上來選一份,好嗎?(自由選擇)

2、我們看看,得到了什麼禮物?喜歡嗎?讓我們玩一會兒。

3、 我們每個寶寶手上都有好玩的玩具,別的寶寶手上也有好玩的玩具。你們有沒有辦法既能玩到自己的`玩具,又能玩到別人喜歡的玩具? (分享交換好辦法,提升經驗)

三、分享交流 體驗快樂 你剛才玩了什麼?你是用了什麼好辦法和小朋友交換到喜歡的玩具的?

剛才誰沒有換到玩具?你是怎麼跟他換的? 小結:寶寶今天都用了好辦法玩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本領真大,真聰明!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們帶着玩具寶寶一起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

故事:交換

小兔有三隻蘿蔔,它看到小山羊有綠綠的青菜,它就笑眯眯地對小山羊説:“小山羊,我用蘿蔔來換你的青菜,好嗎?”小山羊説:“好吧。”小白兔就用蘿蔔換了青菜,對小山羊説:“謝謝,謝謝。”小山羊説:“不用謝!”小白兔又看到小花豬有大大的蘑菇,它就對小花豬説:“小花豬,我的蘿蔔又紅又大,又甜又脆,而且不打農藥,是純綠色食品哦,我用蘿蔔來換你的蘑菇好嗎?”小花豬説:“好吧,我換給你。”小白兔用蘿蔔換了蘑菇,對小花豬説:“謝謝,謝謝。”小花豬説:“不用謝。”小白兔看到自己的籃子裏有蘿蔔、 有青菜、有蘑菇,高興地笑了。

幼兒園説課稿7

一、説教材

平時,我們經常開展猜謎活動,幼兒對猜謎遊戲也很感興趣。如何巧妙地將猜謎和歌曲融為一體,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在思考中,我很自然地想到動物猜謎的音樂活動,於是我就選擇並設計了本活動——動物猜謎歌。它既能豐富幼兒説唱、問答歌曲的知識,又能從中體驗到語言藝術的精妙。本節課中,教師以(幼兒學節奏——教師按節奏創編——幼兒按節奏創編——)的流程來引導幼兒學唱、創編謎語歌。旨在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動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讓幼兒在活動過程逐步探索、品味音樂應有愉悦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表現慾望,根據藝術活動的目標,結合藝術活動的目標,從而把本次活動的目標確定為:

1.學習用接唱和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嘗試按節奏創編謎語歌詞,玩猜謎遊戲。

3.體驗有節奏地念象聲詞的快樂,在一次次的更高要求中感受到挑戰性,並勇於戰勝困難。

三、説活動準備:

1、音樂會背景圖一張。

2、節奏圖譜一份。

3、各種小動物若干。

四、説重難點:

1.學習用接唱和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嘗試按節奏創編謎語歌詞,玩猜謎遊戲。

五、説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本次活動正是以符合大班幼兒興趣與實際情況的音樂理念來進行,它避免了傳統模式音樂教學中注重技巧、方式的現象。整個活動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設計,注重孩子們的情感世界,這也使孩子們從頭到尾都能非常積極主動玩、主動地參與活動,符合玩中學的理念。

首先《動物猜謎歌》這首曲子的特點在於用接唱和對唱方式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節奏相同,歌詞在熟悉之後按節奏進行創編,而教師在活動中利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這個難題,一是我根據音樂內容設計了角色遊戲環節,森林裏要開音樂會,要選誰參加呢;二是我用猜謎的方式讓孩子更感興趣。

其次,我通過肢體動作來暗示孩子們應該怎樣做。教師也積極鼓勵引導孩子想出不同的歌詞,並請他們大膽説出自己的答案。

小朋友對這首猜謎歌很感興趣,學會了接唱、對唱的方法演唱歌曲,並能開動腦筋,唱出謎底。表演慾也較強。 另外,小朋友的創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開始能把動物主要的特徵創編出來。

幼兒園説課稿8

一、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並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説説、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遊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説説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遊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幼兒園説課稿9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對幼兒年齡特點的分析:本次活動在教師“講述故事開頭”的前提下,引導、鼓勵幼兒圍繞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描述小動物們想辦法幫助小姑娘拿下帽子的過程,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從而激發幼兒想説、愛説、敢説。

3—4歲的幼兒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迅速的一個階段,他們喜歡把看到的新鮮事説給大家聽,更喜歡與他人進行一問一答式的對話,在與他人的對話中思維和語言得到發展。因此本活動通過提供圖片引導、創設情境的形式為幼兒提供講述機會,能夠滿足幼兒的表達願望。但由於小班幼兒的已有經驗不是很豐富,因此本活動“鼓勵幼兒根據圖片線索想象、續編講述故事”是新的挑戰。

(二)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及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分析,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了本活動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圖片內容,知道不同的小動物幫小姑娘拿帽子有不同的辦法。(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能力目標:能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講述出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下帽子的過程,嘗試創編角色對話。(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3.情感目標:體驗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回帽子的快樂,初步感受續編講述故事的愉悦。

為突破重、難點,活動中,我利用了直觀的活動教具,通過觀察小動物的形象特點、情景體驗等形式,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主動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三)活動準備:

為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1.經驗準備:交流小朋友間的互助故事,體驗其中的快樂。

2.教具準備:活動教學掛圖、卡片等。

二、説教法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完成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互動式故事教學法:本次活動中,我創造和諧的互動氛圍,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預測故事的發展,創造性的續編故事,充分尊重幼兒的心理需要,及時發現其思維的閃光點,產生心理共鳴,最終達到相互促進、共同完成故事教學的任務。

2.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藉助教具演示,給幼兒創設一個彷彿置身於真實環境中的情景,如“小姑娘的粉色帽子被風吹到了樹枝上,小姑娘多着急啊,怎麼辦呢?”並引導幼兒模仿小動物對小姑娘説一句安慰的話,這種情境創設能夠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幼兒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幫助小姑娘,利於內心情感與言語思維的互動與結合。

3.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經常運用的方法。但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以往語言教學過程中的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動物們會怎樣幫助小姑娘拿帽子呢?小動物們會怎樣安慰小姑娘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説學法:

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我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指導:

1.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多種辦法解決問題。如:“小動物們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小姑娘呢”“小動物們會怎樣安慰小姑娘?”等等,這類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在教師為幼兒創造的自由討論的空間裏,幼兒的感覺得到了任意的表達,滿足了幼兒表達情感的願望。

2.體驗學習法:我通過設置情景,讓幼兒體驗“小姑娘帽子被風吹走的着急心情”;體驗“小動物們幫助小姑娘拿到帽子後的快樂心情”,這種切身的情感體驗會比老師的一味説教效果好百倍。

3.遊戲練習法: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創編、模仿小動物的角色語言和動作,在玩遊戲過程中練習對話、豐富詞彙,達到發展幼兒語言的目的.。

四、説活動過程

此環節是本次説課的一個重要環節。我組織這節活動的大體流程是:談話導入---結合圖片續編故事---情感提升,具體展開來講:

第一個環節“談話導入”,萌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此環節大約需要 分鐘)

(教師神祕地説)今天我想介紹一位新朋友給你們認識,猜猜會是誰呀?我們一起把她請出來吧!(引導幼兒説:好朋友,快出來吧!)和新朋友打個招呼吧!(出示小姑娘形像)

提問:這個小姑娘長的什麼樣呀?

引導幼兒説:穿着藍色的小花裙,戴着粉色的小禮帽......。

(利用幼兒與小姑娘打招呼的方式,引導幼兒感受交往的快樂,既激發了幼兒表達自己想法的興趣,又為接下來的續編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結合圖片續編故事”, 鼓勵幼兒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像,講述出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下帽子的過程,知道不同的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帽子”有不同的辦法。(此環節大約需要 分鐘)

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中的角色,激發幼兒聽故事的慾望。

我設置這樣的提問:小姑娘來到綠草地上和她的動物朋友做遊戲,看都來了哪些動物朋友呀,讓我們一起喊出她的名字吧?

接着我出示小兔、小猴子、長頸鹿、小鳥,引導幼兒説出:一隻小兔子;一隻小猴子.......兩隻小鳥。(此環節我較好地將幼兒對數次、量詞的感知引入故事活動中,鞏固幼兒對數和量詞的認識。)

2.通過設疑、討論的方法引導幼兒續編故事,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

我首先設置懸念:小姑娘和夥伴們玩的正高興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呢?我們來聽故事吧。

在結合圖片講述故事前部分之後,我設置如下問題:

提問1:發生什麼事情了?小姑娘的心情會怎樣呀?(引導幼兒體會小姑娘着急的心情)

提問2:我們快來想辦法幫小姑娘拿回帽子吧?小動物們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小姑娘拿帽子呢?(引導幼兒根據圖片中小動物的特點,講述小動物幫小姑娘取帽子的過程。)

教師小結:小鳥飛到樹上,用嘴巴….,不同的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帽子有不同的辦法。

(為幼兒創設一個彷彿置身於真實環境中的情景,能夠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激發幼兒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幫助小姑娘,有利於內心情感與言語思維的互動與結合。)

3.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模仿小動物對小姑娘説一句安慰的話,激發幼兒的同情心。

我是這樣提問的:真是一羣聰明的寶寶,想出了這麼多幫助小姑娘取帽子的好辦法,那你們説一説小動物幫小姑娘取帽子時會怎麼説?會怎樣安慰小姑娘呢?(引導幼兒説一句話,例如:小姑娘,彆着急,我會飛,飛到樹上幫你拿帽子)

(小班幼兒喜歡與他人進行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此環節既能滿足幼兒想象和説的願望,同時過程中又鼓勵幼兒説完整話,有利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接下來我會這樣小結:小動物們都能安慰和幫助小姑娘,真有愛心。小朋友們幫助小姑娘想辦法拿帽子,也是有愛心的好寶寶。(簡短的小結既是對上一環節中幼兒表現的迴應,同時也巧妙滲透了“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4. 教師根據幼兒續編的內容完整地、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幫助幼兒提升經驗,同時讓幼兒體會續編講述故事的愉悦。

(在幼兒續編故事的基礎上,教師聲情並茂地完整講述能提升幼兒講述故事的經驗,鼓勵幼兒與教師一起講述,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幼兒體會續編故事的樂趣和成就感)

第三環節情感提升:體驗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回帽子的快樂和小姑娘的感動心情。(此環節大約需要 分鐘)

我先將帽子戴到小姑娘頭上,然後設置這樣的問題:

提問1:在小動物的努力下,粉紅色的小禮帽又回到小姑娘的頭上,現在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樣的?她會對幫助她的小動物們説些什麼?(我們和小姑娘一起來謝謝小動物們吧。)

提問2:小動物們的心情又會怎樣呢?它們會説些什麼呀?

教師小結:幫助別人或得到別人的幫助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多多關心幫助別人,別人幫助我們要學會感謝。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此環節主要運用了體驗教學法,讓幼兒體驗“小姑娘帽子被風吹走的着急心情”;體驗“小動物們幫助小姑娘拿到帽子後的快樂心情”,使幼兒在續編故事和創編角色對話的過程中情感也得到昇華)

幼兒園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教師先來把散文《雨中的森林》念一遍。見“附”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文章用詩一樣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動物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畫面。文章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雨中的森林擬人化,使植物和小動物都充滿了人情味,且意境相當優美。可以培養幼兒對美的理解與認識,適合大班幼兒欣賞。

選取這一教材是因為:

1、散文內容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散文語言優美、簡單,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欣賞、學習散文中優美的語句。

3、遊戲溶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説學情: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年齡在5歲左右,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本班幼兒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文學作品。但是在口語表達方面還是有點欠缺,在集體中發言時態度還是有點拘謹。語言表達不夠流暢,有時表現為用詞不太恰當。因此本次活動我注意引導幼兒積累一些豐富的詞彙,在活動中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真正做到讓孩子有話可説,有詞可用。在口語表達方面有新的進步和突破。

三、説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讓幼兒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培養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恰當運用各種詞彙,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通過聽、説、畫,培養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鼓勵幼兒樂於參與遊戲表演,大膽想象。

四、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培養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感知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恰當運用詞彙,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是創設一種積極的語言環境,利用環境和積極的教具(課件)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想象,讓幼兒在參與遊戲表演的過程中來解決這個難點。

五、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知識方面:

1、幼兒對秋雨的瞭解和認識。

2、幼兒事先找我和積累一些豐富的詞彙。

教具方面:

1、課件……森林背景圖(各種各樣的樹、芭蕉樹),小動物有小青蛙、七星瓢蟲、松鼠、小鳥、刺蝟、小蛛蛛等

2、動物頭飾若干。

3、教室布里添置一些森林背景,如大樹等。

六、説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加以具體説明。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模仿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七、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這我也會在下面的活動的過程中加以具體説明。

八、活動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導入活動。

(二)基本活動。

(三)創編活動。

(四)遊戲活動。

教學反思

教完《雨中的樹林》之後,我讓學生們仿寫,他們興趣盎然,寫了雨中的樹林就像仙境,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有動聽婉轉的歌聲。那是一個空氣新鮮的樹林。給樹林增添了喜悦。樹林中的百鳥之王——百靈鳥,準備開一次“快樂鳥聲”的聯歡會。

眾鳥們聽到了這個消息,紛紛來報名參加這次活動。報名好的鳥都到後台去化粧了,烏鴉也聽到了這個消息,心想:我的歌聲這麼動聽美妙,一定能獲獎。於是,烏鴉得意洋洋地報名去了,百靈鳥一件烏鴉這副模樣,就對烏鴉不滿地説:“就你這身打扮休想進去。”這時,烏鴉心裏想:你們不讓我進去,你們也休想完成這次“快樂鳥聲”的聯歡會。説幹就幹,烏鴉悄悄的走進了化粧間,他告訴孔雀:“布穀鳥在説你的壞話。”告訴鳳凰鳥:“孔雀在説你的壞話。”烏鴉還告訴了很多其他的鳥,很快,化粧室就鬧翻了天,大家都血淋淋的,傷痕累累,有的翅膀掉了許多羽毛,有的被啄傷了嗓子……

天上的仙女知道了這個消息,立刻叫雨神下了一場大雨,大雨過後,受傷的鳥都恢復了健康,百靈鳥經過這次大雨後,明白了一個道理,它對大家説:“我們要記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大家聽了都紛紛向對方道歉,向對方認錯。

在百靈鳥的支持下,比賽繼續進行,最後大家都獲得了成功,樹林裏又變得快樂起來。

幼兒園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今天我選定的課題是幼兒園大班語言《七彩世界》主題裏的一個語言教育活動《調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説説我的設計意圖。經歷了小班、中班的學習過程,大班幼兒的求知慾更強了,他們不但對五彩繽紛的顏色十分喜愛,而且更對五彩繽紛的自然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會由自然界中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藍藍的大海、綠綠的草地等景象的觀察及認識引發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為何會有這麼多的顏色?這些美麗的顏色是怎麼來的?……通過《調皮的七彩光》這個故事就可以讓幼兒知道:色彩來源於光的作用,是調皮的七彩光娃娃從天空來到地上“玩”出來的。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七彩顏色。有了七彩顏色,畫畫更美麗,打扮東西更漂亮,遊戲起來更有趣。本活動有利於幫助幼兒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發現自然界中的許多奧祕,培養幼兒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和對生活的熱愛,感受生活的樂趣。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題,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標:

1、獲得光與色的感性經驗,初步瞭解光的七色是:紅、橙、黃、綠、青、藍、紫。

2、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3、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充分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讓幼兒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難點:在續編過程中,地點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由於大班幼兒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才開始萌芽,極易引起思維上的邏輯混亂。

三、活動準備

為了給幼兒展示優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得以充分的表達和練習,我們作了以下準備:

(一)硬件準備

1、彩圖:蘋果、香蕉、彩虹、太陽、沙灘、大海等。

2、卡紙做的:七彩光寶寶。

(二)知識準備課前必須豐富幼兒有關光與色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並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説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通過多媒體演示法、情境教學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使主題活動得到深化。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本次活動幼兒採用討論法、嘗試法來理解故事,欣賞故事,創編故事。通過幼兒互補學習,師幼合作來表現主題。

五、説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漂亮的色彩寶寶、他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以下吧!

2、演示法(欣賞作品)教師逐一出示(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彩寶寶讓幼兒辨認、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後提問:太陽公公有幾個光線寶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什麼?(紅、橙、黃、綠、青、藍、紫)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有關它的故事。

3、教師再次講故事、出示彩圖、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

(1)在本次的活動中,我們則嘗試了理解在先,欣賞在後的教學策略,我們認為,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完整欣賞,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時,我們還採取了教師設疑――幼兒猜測――揭示答案的手法,緊扣幼兒心絃,引其入勝。

(2)讓幼兒帶着問題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配有優美的音樂,聽覺和視覺的完美統一,把文學作品的形象性和音樂性傳遞給幼兒,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啟發幼兒討論光和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已初步瞭解光線寶寶由七種顏色組成,教師再次以提問的方式給幼兒設疑,並啟發幼兒進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光會怎麼樣?我們應該為幼兒提供寬鬆自由的討論環境,這也符合《綱要》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待幼兒討論完以後,教師小結光與環境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4)接着,教師繼續啟發幼兒聯繫生活中事物的顏色,嘗試續編故事。兒童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在這一環節中,我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他們內部智力活動的機會,這也是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從而增進了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六、活動延伸

幼兒自選方式作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因為一個目標的達成,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來進行,這也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動中,我們把教學的意圖、內容、形式有機的交織在一起,通過視聽結合、交流、表達的形式,使幼兒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激發起他們進一步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從而達到我們所需要達到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説課稿12

一、 説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他們活潑,對此非常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且處於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數量詞的掌握、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為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讓幼兒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數量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的語言領域目標要求及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3、引導幼兒練習正確使用數量詞。

這三個目標藴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上,"從第一、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活動將難點定在"正確使用數量詞,"從以下幾點突破:

1、讓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討論圖片上物品名稱。

2、做遊戲"玩轉盤""造火車"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為了讓幼兒不再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為主動吸收,我整合了區域活動,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發展,因此,我在區域中準備了:美工區:投放白紙、彩筆。閲讀區:投放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的圖片。

(二)、知識經驗準備:

利用各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豐富詞彙和生活經驗。

(三)、物質準備:

1、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蒐集各種物品名稱圖片佈置一個"物品展覽館"2、轉盤,上面貼有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3、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反貼在黑板上。

這些準備,一是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便於幼兒在和同伴討論中大膽、自主、快樂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動中突破難點,便於幼兒理解。

二 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遊戲的活動價值,採用遊戲組織教學,運用了觀察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師説教的傳統形式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理念,將各領域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領域中滲透社會領域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在玩轉盤和造火車遊戲中讓幼兒感受數量的概念,在音樂遊戲開火車中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三、 説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看看、説説、聽聽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數量詞。

四、 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6分種)帶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啟發幼兒相互討論,圖片上都有什麼?

此環節中,教師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同伴之間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在交流中獲得新的知識。

(二)、遊戲:玩轉盤 (8分鐘)轉盤上是一些圖片、上面分別畫着數量不等的蘋果、書本、眼鏡、尺子、樹、電視機等物品,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

幼兒園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香蕉船》活動設計是讓幼兒能體驗到同伴間的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讓幼兒建立一種與他人共享快樂的情感,現在的幼兒普遍是獨生子女,由於父母、長輩的過度呵護,使他們多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活動本身就是要讓幼兒懂得同伴間的互幫互助,關愛他人是快樂的。在活動的同時,注意培養幼兒翻閲圖書的好習慣。

二、説教法: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並考慮到語言學科的特點,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以故事來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與幼兒的`討論,及在情境中學習,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活躍性。

三、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是根據《綱要》語言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使他們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同時培養幼兒翻閲圖書的好習慣。

四、説活動準備:

本活動利用了幼兒的好奇心,我為他們準備了一根實物香蕉,將《香蕉船》製成小書,同時還準備了故事磁帶。

五、説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根據幼兒的特點,讓幼兒在情境中活動。活動開始,出示實物香蕉,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先讓幼兒觀察香蕉的形狀,請幼兒説説像什麼,引出故事《香蕉船》。

(二)基本部分

學過程,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播放故事,幼兒傾聽,給幼兒加深印象,通過提問,讓幼兒記憶故事內容,同時教育幼兒,同伴間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請幼兒學説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與幼兒討論故事中的情節,來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説過程,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説的過程,讓幼兒勇於説出自己的觀點,請幼兒説説喜不喜歡小雞?為什麼?

(三)結束部分

活動的結束部分,讓幼兒自己閲讀小書,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瞭解"封面,封底"和翻書的順序,及應該怎樣翻,培養幼兒良好的閲讀習慣。

幼兒園説課稿14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説課內容是大班美術活動《春暖花開》。先説説我的設計意圖:《綱要》指出幼兒教育目標:"初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中美的欣賞力。"由於桃花在我們生活中不是很常見,孩子們也缺乏瞭解,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初步認識桃花,並能學習運用吹畫和棉籤畫的方法來表現桃花的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二、活動目標

再説説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瞭解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認知)2.能用吹畫和棉籤畫來表現桃樹和桃花(技能)3.體驗吹畫和棉籤畫的樂趣。(情感)活動的重點: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

活動的`難點:用吹畫的方式吹出樹枝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桃花,知道桃花的基本樣子。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棕色、粉紅色顏料、棉籤、抹布、範例、紙張等。

四、教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講解法②示範法③範例法等。

五、學法

再來説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談話法②操作法③觀察法等。

六、活動過程

為了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激發興趣,導入活動本環節我將以春天為主題,談話引出課題,如詢問小朋友:"春天到了,花都開了,小朋友們還記得你們看到了哪些花嗎?"2、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桃花的結構通過播放桃花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桃花的結構、形狀、顏色,並且我會通過提問幼兒桃花的基本特徵來使幼兒更加仔細、專注地觀察圖片。

3、引導幼兒學習吹畫的方法

(1)在本環節中我首先出示範例,引起幼兒對範例的畫法的興趣,再分析範例,讓幼兒瞭解桃花樹的樹幹和樹枝是用棕色顏料吹出來的,花朵是等顏色幹後,再用棉籤蘸粉紅色顏色點上的。

(2)然後示範講述吹畫桃花方法:先滴幾滴黑顏料在作業紙下部適當位置,對着黑顏料往前吹,並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態。吹好樹枝後稍等一等,待幹後用棉籤蘸上粉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畫出梅花。此時還要提醒幼兒注意畫面乾淨、整潔,畫好後要在抹布上把手擦乾淨。

4、先交代要求,再讓幼兒操作,同時給予適當指導。

幼兒在畫面上練習吹畫桃花。在幼兒操作時,要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吹樹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多吹幾棵梅樹,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吹的方法。儘量使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快樂。

5、總體評價,結束活動活動最後挑選出幾張幼兒的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再讓幼兒説説自己的創作經驗。

活動延伸讓每個幼兒把桃花貼在牆上組成桃林,供大家欣賞。

七、教學特色

雖然是同一創作內容但是採用了棉籤畫、吹畫這兩種以前沒用過的畫法,讓幼兒瞭解了"桃花"還可用不同的美術形式來表現,拓寬了幼兒的美術創作思維。活動中幼兒能遷移以往的創作經驗舉一反三。

我的説課結束了,謝謝!

幼兒園説課稿15

一、説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的視野”,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為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為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牀,常有孩子把鞋子、襪子拿錯、穿反。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鞋子、襪子、鞋墊為活動材料的《找朋友》數學活動,引導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的目的。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對活動起着導向性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體目標是:

1、認識目標:

(1)、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

(2)、能按鞋子、襪子、鞋墊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教師、同伴遊戲的快樂;初步感受改編兒歌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説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活動準備是服務於活動目標,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在幼兒操作的材料上,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鞋子、襪子和鞋墊。這些物品讓小班孩子具有親切感,願意去動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師共同探索。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鞋子、襪子、鞋墊各人手一份、鞋架一個、夾子若干、玩具小熊一隻。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有情節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積極參與,能自然而然的轉換活動場所,銜接下一個活動環節。知識準備是已學的兒歌《襪子歌》

四、説教學方法、重點

(一)這是一次數學配對活動,其中有機整合了語言領域的兒歌改編活動,但教學仍以配對遊戲教育為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幼兒認識、形成“雙”的概念和正確為鞋子、襪子、鞋墊正確配對這一環節上。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幼兒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對生活和周圍的事物感興趣等特點。我選擇了利用遊戲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在“找朋友”裏面,以幼兒為主體,我通過操作法、遊戲法和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讓幼兒為鞋子、襪子、鞋墊配對,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雙”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説課的要素及特點

1.説課的要素

説課者、聽説課者、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説課的教材(包括教師自己設計的教學內容),是構成説課的四個基本要素。另外,切實可行的教具也是輔助要素。

2.説課的基本特點

(1)理論性

不但要求教師説出“教什麼”和“怎樣教”,更要求説清楚“為什麼這樣教”。這個“為什麼這樣教”,就是“説理”,它使得説課十分必然地帶上了很強的理論性。因為要對“為什麼這樣教”作出解釋,教師就必須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等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去闡明內中的道理。

(2)合理性

説課中的教學環節設計,必須要符合教學實際。也就是説,不僅要能説出來,而且要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實施。無論是對教材的分析處理,還是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創新,無論是對教學手段的篩選應用,還是對評價手段的探究實踐等,都必須説出合理的依據,擺出充分的理由。

(3)綜合性

説課需要説課者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手段、教學程序、評價方式、板書設計甚至精彩教學片段等多方面説明自己的操作辦法和實施理由,其綜合性既體現在説課環節的多樣化,也表現在説課者素質的全面化等方面。

(4)靈活性

説課,所説的是針對教學正常實施的情況。然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難免會遇到備課時意料之外的情況,比如對學生情況的估計偏差,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欠缺,對實際生活的聯繫不緊等,那麼就需要教師在説課中體現對臨場異常情況的處理辦法,也就是針對具體學情,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