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計劃 > 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

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4.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

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為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精品教育資料文庫。

四、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2

本學期,我承擔了四年級的《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工作。道德與法治課程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為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教育教學,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特制定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具體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

二、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互動的小組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展開小組合作,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不是一節道德與法治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總教學目標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希望通過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為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

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3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的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現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1人。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第二單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

四年級上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信、生活常識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年級上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珍愛生命》,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給世界帶來了什麼?我們怎樣做才能成為植物和動物的朋友?我們的生命是誰給予的?為什麼説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以爺爺奶奶的故事作為引線,感受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手,是關心。説話做事多替鄰里鄉親着想,是理解。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藴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上冊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掌握安全常識,懂得花錢的學問,伸出友愛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上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繫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上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係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上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

四、教學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學中主要採用講授法、討論法、實際操作法、演示法、練習法、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學方式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五、優生的培養及學困生轉化措施

1、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學生透過老師的行為來判斷老師的人格,一旦他認可了老師的人格,他就會接納之,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們用一種合理的、民主的鼓勵和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學生,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用滿腔熱情和期望去塑造學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會有收穫!

(1)課堂內外尊重個體。

尊重學生,還表現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又具個性特徵的人。

(2)點燃自信、磨礪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戰勝自我很重要,要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都在關注他們,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賞、鼓勵、張揚優點。

激勵永遠是教育的態度。給學生一些鼓勵,可以喚起後進生的上進心,張揚他們的優點,從而感受到成功感。針對學生髮展傾向方面的特點,積極鼓勵引導,獎勵學生髮展中的優勢傾向,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個性特長,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長處,都能保持強烈的自信心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2、優生的培養:

(1)重點培養,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安排一些有難度的題目練習。

(2)隔週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比賽活動,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4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年級學生共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

2.本班的孩子經過三年的學習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3.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二、 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為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四、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5

本學期我承擔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使道德存在於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為更多兒童所瞭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紮實落實思品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常規教學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關注身邊最常見的傳統節日,感受節日的氣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濃濃的親情,而且還通過延伸、拓展學習,讓孩子們瞭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節日,關注祖國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傳統禮儀、積極的民間文化等,集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鏈條。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相結合,

2.通過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二)教學資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3.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共有39人。 孩子經過一年的學習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四)教學方法設計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6.領略大自然的美,瞭解社會的繁榮,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

7.根據小學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8.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閲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藴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