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作文 > 包糉子作文15篇【必備】

包糉子作文15篇【必備】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6.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包糉子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包糉子作文15篇【必備】

包糉子作文1

傳統的端午佳節臨近了,我家又張羅着包糉子了,雖然超市買得到各種風味的糉子,但我覺得自已親自包糉子纔有過節的味兒。

週五傍晚寫完家庭會議後,我去金華聯購物廣場 買了四斤後腿肉。晚上老媽開始拌餡,將整塊肉切成小肉塊,每個肉塊要肥瘦搭配好,再拌上醬油、鹽、料酒、雞精,料酒越多肉越香,將這樣的滷肉放入冰箱明天待用。週六爸媽都上班去了,我清晨我去菜市場買來十斤糯米和三斤新鮮糉葉,回家後就忙碌開了。先洗淨糯米,動作要快不要讓糯米浸水時間太久,將洗淨的糯米倒入籮中瀝乾水分,撒進適量的醬油、鹽,雙手攪拌均勻,直到白色糯米都變成醬色爲止。將碧綠的新鮮糉葉放進水池中漂洗,用冷水浸上幾個小時,撈起來放入大鐵鍋中小火煮幾分鐘,煮過的糉葉鬆軟、有韌性,煮好後我將糉葉的根部兩頭尖尖的蒂頭剪去,至此嘉興肉糉的製作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就等着包糉子了。下午我請來奶奶幫着包糉子,她說我買的糉葉太窄,須三片糉葉方可包完一個糉子,她動作很是嫺熟,先把糉子一端圍成一個圓錐體呈碗狀,再盛上糯米和肉塊,再把糉葉纏繞起來決不能讓米露出去,最後用棉線裹住糉子包紮起來就成了。媽媽包糉子不是沿用嘉興人慣用的偌大一個枕頭棕,而是小巧玲瓏的三角錐狀糉子,一直到晚飯後也才包完一半,明天在家繼續包糉子。爲圖省事老爸又迫不及待地想吃糉子,於是我們只好用高壓鍋煮糉子,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慢煲,過了約一個小時糉子就熟了。解開線繩,小心翼翼地剝去清香且油光可鑑的糉葉,醬黃色、晶瑩剔透的'糉子就一骨碌滑入碗中,咬上一小口,黏黏爽滑的糯米夾雜着滷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吃上幾口保準讓你脣齒留香。邊吃糉子邊品嚐着新茶,那絕對是一種享受。

去年端午節前夕我將這種自家的特產作爲禮品饋贈給了一些親朋好友,他們反饋說味道很好,不到嘉興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嘉興肉糉。今年我打算再贈一些給親朋好友,以糉會友,不亦樂乎!

包糉子作文2

清晨,我從睡夢中醒來,聽見窗外“淅淅瀝瀝”地下起了中雨,雨珠“滴答滴答”地滴落在院子裏的一棵箬葉樹上。我起牀了,忽然想起今天是端午節,應該吃糉子的呀!於是,我顧不得吃早飯,急忙跑過去摘了一大把箬葉,準備用來包糉子。

媽媽已經在廚房裏忙着準備包糉子的原材料了,有糯米、紅棗、豬肉、板栗、紅豆等。那一粒粒糯米雪白雪白的,像一顆顆珍珠晶瑩透亮;火腿豬肉火紅火紅的,像是一塊塊燒紅的木炭;板栗金黃金黃的,就像一朵朵菊花;紅豆則是圓溜溜的,像兔子的眼睛,多麼惹人喜愛!媽媽把淘好的米分成兩半,一半是甜的,另一半是鹹的。甜的部分放進紅棗、板栗、赤豆;鹹的一半放進切小的鹹肉,然後反覆攪拌。我正看得出神,媽媽叫我先把箬葉洗乾淨。我就打來一大盆清水,小心翼翼地用乾淨的刷子把箬葉一張一張地刷了一遍又一遍,每一張都洗得乾乾淨淨。

開始包糉子了。我看着媽媽把箬葉折成一個漏斗似的形狀,然後放進一小把攪拌好的糯米和豬肉,再用多餘的箬葉包成一個四角形,最後用棉線包紮好打了個結。就這樣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做成了。我看着媽媽的每一個動作,決心也試一試。心想,今天我要吃一次自己包的糉子。可是,儘管學着媽媽的樣子一遍又一遍地包,卻怎麼也包不出像樣的糉子。越是包不好越是心急,手忙腳亂的.。媽媽看了,就手把手反覆地教我,還對我說:“不要心急,慢慢來,總歸可以學會的。”於是,我靜下心來學,拆了包,包了又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包了幾隻有點像樣的糉子。

等到把所有的原材料全部包完,就開始生火下鍋。竈膛裏的火燒得旺旺的,不一會兒,大鐵鍋裏就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彷彿一支優美的小曲子!就這樣一直燒,燒透了還要燜,一直燜了好長時間。

“糉子熟了,可以出鍋了!”媽媽一邊說,一邊揭開鍋蓋,取出一隻糉子捏了捏,滿有把握地說。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隻自己包的糉子,撕開糉葉,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咬下一口,甘甜糯滑,脣齒留香,真讓我回味無窮啊!我吃着我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是啊,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比什麼都開心!

包糉子作文3

每到端午時,母親最大的樂趣就是做糉子。母親做糉子的時候,年少的我總會站在旁邊,眼巴巴地看着,不僅是因爲想早點吃到那美味可口的糉子,更因爲,我始終認爲,看母親做糉子是一種樂趣。

母親開始並不會包糉子。外婆專程到我家幫着包了兩次後,母親便把手藝全部學到手了。

後來,每年的端午節前,母親就開始自己忙活了,街坊鄰居需要幫忙包糉子,母親有求必應,給這家包10斤,給那家包20斤,端午節前要忙活一個多星期。幫別人忙完了,再忙自己家的,每次,我們家大約都要包上七八斤。

外婆說,裝鍋和煮糉子也是有“技術”的,因爲用竹葉包的糉子是四角形的,裝鍋的時候要密密實實地插好,一個壓一個,這樣糉子才煮不破。擺完糉子後上面還要放上些雞蛋,因爲糉子鍋裏煮出的雞蛋有特別的清香。

裝好後就開始煮糉子了。用大火燒開鍋後,改爲慢火慢慢地煮。這時如果火太急,就可能把糉子煮破了,只能等着喝“稀飯”了。大約用慢火煮上兩三個小時後,再改用微火,讓鍋裏的水似開非開,一直持續到下半夜。

第二天早晨,揭開鍋蓋,滿屋清香瀰漫,我和妹妹歡呼雀躍着,爭先恐後地解開糉子的'“衣服”,大口地享受着,而幾乎是一夜未眠的母親,又忙着讓我們給沒有包糉子的鄰居這家送10個、那家送8個,分享端午的喜悅。

我喜歡過端午節,我喜歡吃母親做的糉子。母親做出來的糉子從外表上看個個都是飽滿有形,又香又軟。還記得我讀大學時母親給我送來糉子,吃慣母親做的糉子的我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但室友得知眼前的糉子是母親做的,先是吃驚,繼而連聲說好。

每年端午前夕,同學們都開玩笑地對我說:我們出車費給你回家取糉子去。幸好學校離我家只有8 塊錢的火車票,車票是不會要同學出的,但是每年我都要取一籃子糉子回校。後來發展到不是端午節也要吃糉子,只要提前能買到糉子葉,母親就包了一大堆糉子,等我星期天回家來取。有幾次吃得同學眼淚汪汪地想起家來。

現在回想起來,心裏甜甜的。又到端午節了,和母親一起包糉子。

包糉子作文4

我是一個糉子迷,最喜歡吃肉糉子了。這不,外婆曉得我這麼喜歡吃糉子,就特意從家裏跑到我家來爲我包糉子給我吃。快樂啊!

包糉子前的早晨,外婆先把肉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後把肉放進一個大碗裏,再參加醬油、老酒、鹽、雞精等調料攪拌平均,就放在一邊,外婆說這叫醃製一下肉,讓肉更好吃。需求十幾個小時以上工夫。

第二天,外婆把醃製好的肉放在桌子上,接着把箬葉(糉子裏面包的那層葉子)放在裝滿水的鍋子裏煮一下,這是給箬葉清洗和消毒。然後把糯米用開水泡一下,等它漲起來就好了。漲好的糯米肉層層的,很美觀!這樣是讓糉子煮的時分好煮一些。

當一切的預備舉措做好後,外婆就入手包糉子了:外婆先把箬葉從兩頭開端捲成一個尖錐體,再往裏倒入一小把糯米,還拿了一根筷子捅了捅,我問外婆幹什麼用?外婆說這是讓它更緊一些。於是就往裏放一兩顆醃好的肉塊,接着再參加糯米壓實,馬上把箬葉包上,剩下兩隻像”兔耳朵“一樣的葉角也向前壓向邊上這樣一個有平面感的三角糉就根本成型了,還沒完呢,外婆拿起事前搞好的棉線,用牙齒咬住一端,在糉子上繞了好幾圈,於是一個美麗的肉糉就半途而廢了。外婆接着持續做其他的,一會兒時間就包起好多了。

我看了很感興味,也想試着做一下,我按方纔外婆的步驟做,外婆還不時給我指點,終於也做出來一個了,我看看我做的糉子外形不是很美觀,樣子方不方園不圓的',都能看到糯米粒,完全不像外婆做的美觀。可是我仍然很快活!趕緊叫外婆先給我煮起來給我吃。過去半個小時,熱火朝天的糉子出爐了!我一把抓起其中最“美觀”的我包的糉子,扯開箬葉一股新糉子特有的幽香飄開了。我一邊吹氣,一邊大口咬了一口,吃着我本人親身入手包的糉子,我大聲說道:“真是天下最最最最最最的美味啊!”說完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了。

包糉子作文5

端午節快到了,那麼小作者眼中的端午節又是怎麼樣的呢?哦,原來令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包糉子。下面一起來看看小作者學包糉子的過程。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包糉子作文6

小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校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活動,有人喜歡運動會,有人喜歡藝術節,有人喜歡春遊,秋遊,而我最難忘的是包糉子比賽。

等啊,等啊,終於等到包糉子的時間啦!家長們帶着糉葉,糯米進了教室,同學們一窩蜂地跑到家長身邊,老師拿着糉葉和糯米講解方法:“先拿三片糉葉放在手上捲起來,放上糯米,放上花生,再拿糉葉往下壓,纏結實,糉子就完成了。”老師邊說邊示範,只見她一卷、一折、一纏,不一會兒,一個完美的糉子出現在老師手上,同學們嘖嘖稱讚。

開始包糉子了,教室裏頓時熱鬧了起來。有的同學十分熟練地包好一個個漂亮的糉子,驕傲得恨不得讓所有人知道他會包糉子;有的包着包着,包成了外形奇特的糉子,看着自己手中的糉子也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還有的同學找會好糉子的小夥伴學習包糉子的技巧,一會兒時間,一個個可愛的糉子就跑上了桌子。

嗨,這還不簡單,我拿起糉葉,信心滿滿地包起糉子。唉,看花容易繡花難,這糉葉像是跟我作對似的,就是不老老實實地包住糯米,糯米也總是從各個縫隙中探出它的小腦袋。我越包越着急,看着同學們一個個把包好的糉子給老師看,我氣得把糉子一摔,丟下不幹了。一位家長看到了,耐心地走過來,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來,我教你。”她手把手地教我包糉子的.要領,糉葉在阿姨手中變得非常乖巧,我學着阿姨包糉子的方法,慢慢地把糉子包起來。不一會兒,我成功包出一個糉子,興高采烈地拿給老師看,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的心裏也美滋滋的。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把糉子給媽媽,讓媽媽煮,可是我包的並不好,糉子露餡兒了,煮成了糯米粥。但是我依然覺得很開心,我學會了包糉子的技巧,也知道了遇到困難時不要放棄,多嘗試就能成功。

包糉子作文7

端午來臨,片片糉葉,把愛聚集到了一起。

端午節即將來臨,我們班開展了一次特別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一一包糉子。

家長阿姨們都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同學們一個比一個興奮,只見有的同學擺桌子;有的洗盆子;有的攤桌布……個個都忙得不亦樂乎。老師也沒閒着,她在一旁剪糉子繩,有紅色的、有白色的,真好看!我看着盆子裏的米、甜棗和紅棗,心想:這米和棗既香甜又可口,應該很好吃,俄被饞得直流口水。

只聽見同學們吆喝着,包糉子囉!包糉子囉!這時,只見一位阿姨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糉葉,熟練地捲成“漏斗形",用一片小勺子舀了幾勺米裝進“漏斗",然後放一個甜棗進去,最後再把糉子繩擰緊、繫好,一個完整而又漂亮的糉子包好了。家長們都忙得熱火朝天,同學們幹勁十足的樣子,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也想親自試一試,於是我拿起一片糉葉,先把它折成一個“漏斗形",用勺子舀了幾勺米裝進“漏斗",用筷子把米弄勻再拿一片糉葉蓋在上面,用一根糉子繩打結擰緊。正當我以爲快大功告成時,結果我不小心,一下用力太猛,大米就從一個小孔裏漏了出來,灑滿了桌子。我百思不得其解,向阿姨請教了一番,這時的`我才恍然大悟。我又試着包了一個,記住了要領,掌握了方法,慢慢的一個完好的糉子就包好了。這個糉子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個綠油油的小蛋筒冰淇淋,,十分誘人,好想咬上口啊!

不一會兒功夫,糉子煮熟了。那誘人的清香撲面而來。我毫不客氣地拿起一個糉子,輕輕地剝開糉葉,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軟軟的、甜甜的,真美味啊;

叮鈴鈴!叮鈴鈴!放學的鈴聲響了,可同學們還在歡呼着、跳躍着、追逐着、品嚐着,真開心呀!

在學校,我們提前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一一包糉子。

包糉子作文8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奶奶包糉子的樣子,不知怎麼回事,我的手也情不自禁地癢起來,也想包糉子。經過奶奶的`同意,我開始了“包糉子行動”!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糉子。一開始以爲這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可麻煩來了;由於我包糉子的時候放太多糯米,一紮線,糯米從上頭冒了出來,唉,第一個糉子以失敗告終。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並不灰心,又再次拿起箬葉重新包起來。這次,奶奶教給我一些要領。這次真是上帝保佑,終於包好一個糉子,可是跟奶奶比起來,Mygod!真是天壤之別呀!奶奶包的糉子像一個精神十分的大人,而我包的糉子跟一個無精打采的小學生一樣。可憐,第二個糉子又以失敗告終。

我挺了挺身子,還是不灰心,我拿起箬葉,把它彎成一個圓錐型,然後往裏面裝適量的糯米,再壓結實,把箬葉往下一蓋,正好遮住裏面的糯米,最後用線紮緊。就這樣,一個糉子包好了。我照着這種方法,一連包了好幾個,終於掌握了要領,越包越好。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包糉子作文9

一說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因爲在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糉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道來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要吃糉子的,這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聽到吃的東西,我的興趣就上來了。爸爸話鋒一轉,說:“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親自動手。”

聽完爸爸的說教後,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糉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糉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別人說,糉子包的好壞可以檢測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傑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滿滿,可心裏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有包過呀!

外婆先給我示範了一遍如何包,我就手忙腳亂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糉葉疊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後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之後,這些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外婆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出現了什麼問題,連忙說道:“小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裏出來的。”我趕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糉葉裏。我自言自語地說:“外婆真不愧是糉子專家。”我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在我包的糉子裏放上了一枚硬幣。誰吃到了我包的這個糉子,就能夠財源滾滾、好運連連,喜上加喜……

糉子包好後,接着就是放進蒸爐裏蒸了。我趕緊把我包的'糉子和外婆、爸爸媽媽的糉子混在一起,沒過多長時間,糉子就可以食用了。我們每個人手拿一個糉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糉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去,發現裏面全是剁碎的豬肉,害得我白高興一場。我仔細地盯着大家,外公吃到的是豬肉糉,外婆吃到的是豬肉糉,爸爸吃到的也是豬肉糉,只有媽媽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外公、外婆,爸爸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糉子裏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的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糉子,真值。

包糉子作文10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端午節都有包糉子的習俗,我吃過不少糉子,也常看見大人們包糉子,可就是沒有親手包過一次。今天我終於可以如願以償了。

一大早,太陽剛從東邊露出小半邊臉,我還在熟睡,就聽見媽媽高亢的喊聲:“快起牀!包糉子了!”我穿好衣服,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大步流星地走向飯廳。

只見媽媽準備了白花花的糯米,紅潤飽滿的蜜棗,美味可口的葡萄乾和綠油油的糉葉。

萬事俱備,我準備大顯身手。媽媽說:“彆着急,我先來示範一遍,你好好學。”我連連點頭。說罷,媽媽就拿起一片糉葉,麻利地把糉葉折成一個漏斗狀,往“漏斗”裏放一小勺糯米,再放一顆蜜棗和四顆葡萄乾,然後用糉葉蓋住糉子的上端,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綁緊,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看了,覺得這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嘛!我便開始包糉子了。我先挑了一片綠得發亮的糉葉,把糉葉捲曲成漏斗形,再往裏面放入白花花、細小的糯米,然後放入一顆紅寶石似的蜜棗和五顆葡萄乾,最後放一些糯米。可是由於放太多糯米了,所以把糉子的肚皮給撐破了。不行,我的'重新包一個,我又拿了一片糉葉,先放入少量糯米,再放紅棗和葡萄乾,又給紅棗和葡萄乾蓋上一層雪白的“被子”,然後用糉葉給包住,但是我用力過猛,糉葉裂開了,我心急如焚,可又不服氣,我自言自語道:今天我非把糉子包好不可。媽媽聽了,笑着爲我打氣。媽媽手把手教我,我拿起兩片糉葉,加好材料後,用手緊緊地握住它的底部,以免再次漏米,然後小心翼翼地把上端的糉葉折了過來,圍了幾圈,再繫上糉繩。它變成了一個棱角分明的藝術品,糉葉整齊美觀。媽媽誇我包得好,我一連包了十幾個!“我終於會包糉子了!”我興奮地說。

媽媽把包好的糉子煮了兩個小時,煮好的糉子香味撲鼻,我吃着又軟又糯的糉子,心裏樂滋滋的。透過包糉子,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無論什麼事,只要用心去做,一定會成功。

包糉子作文11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這天投江,後人爲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囊、賽龍舟等風俗。

端午節這天,老媽一大早就把我從溫暖的被窩裏拽了起來,嚷嚷道:“快起來,學包糉子了”。我慵懶地坐起來整理着頭髮,慢吞吞地洗漱。等這一切都進行完,我默默地走到餐桌旁,看到桌子上昨天就泡上的江米,花生,紅豆,還有幾天前就買好的蜜棗問媽媽:“我幹啥呀?”媽媽說:“你拿上透明膠跟着爸爸先把艾葉插門上。”“好嘞!我爽快地答應着。”艾葉的味道非常香,我喜歡它的`味道,而且它還防蚊蟲呢。接下來就是包糉子了,起初,我是一點也不會,手足無措的站在那裏,傻傻地看着爸爸媽媽在包糉子,看了一會兒,感覺也沒那麼難,我也學着媽媽拿起兩張糉葉疊在一起,然後用手捏住糉葉的兩端,捲成漏斗形,可是糉葉不聽我使喚,卷出來的形狀奇奇怪怪的,媽媽看到後手把手的交我,還一直鼓勵我。好了,漏斗形弄好了,我抓了一小把江米,放上三個花生,一個蜜棗,當我蓋上糉子葉準備用繩子扎的時候,手抓不住糉子鬆開了,裏面的東西全撒了出來,我有點生氣,氣自己太笨了。媽媽再次鼓勵我:“你再試一次,可以用牙齒咬着繩子,一隻手抓糉子,一隻手纏糉子,這樣你手上就有勁了。”我又開始了第二次嘗試,前面的動作已經熟練掌握,到了後面,我怕還弄不好,我沒有放那麼多東西有點扁扁的,媽媽也一直提醒我慢點,不要急。我用了媽媽交給我的方法,拿着繩子,抓緊糉子,在糉子外面纏了好幾圈,最後紮緊打結,終於包好了一個。拿給媽媽看,媽媽一直誇我,我心裏美滋滋的。

“呼”我們總算包完了全部,累死我了。想着以前都是媽媽自己一個人提前準備材料,一個人包。我感覺到了媽媽的辛苦,媽媽的累。媽媽說“休息休息,等着吃糉子吧,自己包的吃着更香。”“出鍋嘍”隨着爸爸地喊聲,我們聞着糉香味走過去,一人拿了一個自己包的品嚐起來,好香呀!

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人邊吃自己包的糉子,邊看電視,其樂融融。我一連吃了三個,嗯,還是自己做的東西最好吃。

包糉子作文1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決定今天包糉子。媽媽先買來優質的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和糉子葉。首先,先提前將蠶豆、紅豆、花生泡上,這樣利於煮蒸。再將糉子葉放在水裏泡。媽媽說:葉子泡泡就新鮮了。媽媽將葉子兩頭剪掉,將不好的挑出來。然後,開始包了。拿兩三個糉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拿一個花生堵住漏斗的口,再將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放到葉子裏,然後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後用線將糉子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到媽媽包得這樣嫺熟,我好生羨慕,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教我吧!”媽媽笑着點點頭。

我連忙搬了一個小凳子,坐在媽媽身邊,跟着媽媽學了起來:我也先將糉子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就慌里慌張的將大米等東西裝到裏面,當我用糉葉裹它們的時候,它們卻從漏斗下面竄了出來,“傻孩子,沒用花生米堵口吧。”我仔細一看,哎呀,都怪我粗心。重新再來吧,我又拿起兩片糉葉圍成漏斗形狀,我先用花生堵住下面的口,再往裏面填滿東西,最後放上一粒蜜棗,開始用糉葉裹的嚴嚴實實,然後用繩子將糉子繫上。我滿心歡喜,驕傲地讓媽媽看,可“砰”一聲就開了,米散了一地。媽媽說:“你係得太鬆了,一定要將繩子繫緊。”我再次拿起兩片糉葉,重新包了起來,這一次我認真掌握了包糉子的.要點:圍漏斗,堵漏口,填東西,裹嚴實,繫結實。一個完美的糉子包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包完爲止。

最後,媽媽將糉子放到鍋裏煮。幾個小時後,香甜可口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情格外的美好!

包糉子作文13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將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將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將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將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將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將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將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將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包糉子作文14

“舅,你這是在幹什麼啊?”

“包糉子”舅說。

“包糉子,你這包的什麼糉子啊?”

“創新糉子”舅說。

“有你這樣包的嗎?”“沒有”舅說。

我拿了一張葦葉在舅面前比劃着說:“看,是這樣包哎,三角形的。”

“包三角的那種麻煩,這樣省事,效果和味道都是一樣的。自家人吃嗎,不講究。”舅說。

哈哈,看看我舅是怎樣“創新”的吧!

舅把已經泡了三天的糯米拿過來,又拿來一個大盆,開始了他的“創新”。

舅把前兩天我們晨練時,在菜市場,舅花五元錢買來的葦葉先放在鍋裏,煮了一下。我說是煮,舅說是焯,反正我看就是煮(我好多字不會寫的,寫的是拼音)。

“爲什麼要煮一下麼?”我問,

“殺菌”舅說。

哦!我明白了。

操作開始了,舅把已經煮過的'葦葉拿了過來,在那個大盆底,一張一張的鋪着,好有規律呢!

乖哉!就好像開的青蓮!

鋪好了,我和舅把糯米在葦葉上先放了一層,在上面又放了一層紅棗。

舅說:“你喜歡什麼口味就在裏放點什麼。肉啊、草莓、水果等,切成小塊就可以放。做出來的味道比包出小三角的要好吃,應爲這樣做,放的東西多,明白嗎。”

“沒想到”我說。

又一層糯米放好了,又一層紅棗也放好了,紅棗上面又鋪了一層糯米。

舅把葦葉有順序的收在了糯米頂上,完全包蓋了糯米。

我和舅的“創新”糉子包好了。像一枚成長的綠色花蕾!

上鍋了…

大約兩小時過去了,我好急啊!

第二天早晨練,我起牀先跑到廚房看我和舅的“創新”糉子。

乖乖!好大的“創新”糉子呈現在我眼前,彷彿綠色的荷花開在盤中間。太誘人了。

我和舅晨練去了,在路上我的心裏就是惦記着那“創新”糉子。

可回到家了,洗漱完畢,默寫了幾個英語單詞,心思早飛到了“創新”糉子那裏。

舅終於對 “創新”糉子開刀了!一刀、兩刀,一塊三角形“創新”糉子到了我的盤子裏,我拿叉子急切的叉了一塊放到了嘴裏。

“嗯!味道真的好吃”我說。葦葉的清香陣陣撲鼻。

“成功了!”舅說。

我一連吃了兩塊!

舅看着我吃的那個香。我看到舅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

包糉子作文15

今天,我來到作文班,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是活動課,內容包糉子。

我懷着興奮,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樓下。一進門,我就聞着了一陣誘人的香味。走近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桌子豐富的材料,分別有:糉葉、草繩、一大盆鮮嫩的醃製肉、一顆顆滷過的鳥蛋、一片片切好的臘腸,還有主食糯米。糯米里面還有香菇、花生米、蝦米。幾樣東西混着蒜頭油翻炒一番,香味撲鼻。

同學們終於都到齊了,我們要開始動手學包糉子咯!我取一片青翠欲滴的糉葉,但不知如何是好,因爲我是第一次包糉子。然後,我看見老師取了一片糉葉,在糉葉三分之一的地方折了一下,捲成圓錐形狀。我也模仿老師的樣子,竟成功了一個飽滿的“漏斗”穩穩當當地被我握在手心,我心裏一陣竊喜。接着我拿起勺子,先舀入糯米,至“漏斗”的底部鋪平,再夾入一塊醃製肉,幾片臘腸和鳥蛋,再放一勺糯米,我迫不及待地將多餘的'糉葉“封頂”,整個糉子卻鬆鬆垮垮的,就像一個漏氣的皮球。就在我一籌莫展時,我看見老師用勺子壓緊了裏面的東西。我靈機一動,拿起勺子使勁地將餡料壓實。果然!糉子“壯實”起來了。我又將多餘的糉葉翻折,覆蓋在米上,糉葉兩邊向下摺疊,接着將多餘的糉葉整理好,摺疊到一側。這時,我又遇到了難題了:老師包的糉子有棱有角,可是我的糉子卻鼓鼓囊囊的。這時,我又把目光聚集到老師的手上,只見她每翻折一下糉葉,都用手指捋捋,直到糉子的每個角都直挺挺地立着,且絲毫不露空洞,這樣糯米就不會漏出來了!按照老師的方法,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做成了!老師還誇我做的糉子很精緻呢!我用草繩把做好的糉子捆緊,糉子像一個綠色的鈴鐺輕輕晃動,我的心裏美滋滋的,又一鼓作氣做了好幾個糉子。

夏天的雨洋洋灑灑,室內的我們興致勃勃。同學們做的糉子形態萬千。

這次活動,讓我學會了包糉子。也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我們要仔細觀察,發現規律,才能將事情做好!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