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作文 > 包糉子作文【薦】

包糉子作文【薦】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包糉子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糉子作文【薦】

包糉子作文1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糉子。你會包糉子嗎?讓我們一起來包糉子吧!

買糉葉

包糉子不能沒有糉葉,否則糉子就沒有了衣服,會冷的。買糉葉時儘量買那些深綠色、光滑的葉子,不要買枯黃的葉子。

淘米

糉子裏的米並不能直接放進去,而是先放再水桶裏泡一泡,爲什麼呢?因爲水可以讓米粘再一起,而且不會灑落。

準備花生和棗

如果你要吃八寶糉,可不能少了花生和棗,八寶糉是最常見的糉子,裏面如名字一樣,有許多東西呢!

包糉子

終於到了包糉子的環節。我把糉葉捲成筒狀,把淘好的米放進去,最後再放適量的花生和棗,再煮一下。噹噹噹……大功告成!當媽媽端着我親手做的`糉子出來時,我聞到了糉葉的清香和它發出的甜甜的味道,我把絲線解開,挖了一勺放進我的嘴巴里,那味道是那樣的甜,那樣的香,那樣的粘!我一口氣吃了三四個呢!

糉子,我愛你!端午節,我們愛你。

包糉子作文2

端午節快到了,家裏就開始準備過節的`材料。媽媽說:“今年端午節我們來自己做糉子吧。”我說:“好呀,好呀,我也要學包糉子。”媽媽說可以話,

中午吃了飯,媽媽稱了十斤糯米用水泡着,然後帶着我去摘糉葉,到了菜園裏,我們就開始摘糉葉,綠綠的糉葉摘了滿滿一筐。然後,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回到了家。

糯米泡夠了四個小時,媽媽說現在可以包了,只見媽媽左手拿糉葉,右手拿着糉葉一轉,那個糉葉就像甜筒一樣,太神奇了!然後媽媽用調羹把糯米倒進那個綠色甜筒裏,用一根筷子戳幾下,然後把糉子工口,用一根繩子捆起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這個包糉子挺簡單的。”我一邊說着一邊拿起了糉葉開始包了,可是糉葉在我手裏一點兒都不聽話,搞了半個小時也沒有包好一個糉子,我正要放棄,媽媽說:“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然後媽媽手把手地教我。一個醜糉子包好了,媽媽說:“你可以自己試着包了。”到了五點鐘,糉子全都包完了,我數了數,我包了八個,而且包得很鬆很醜,可是媽媽對我說包得不錯,我開心地笑了。

包糉子作文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前幾天我就和媽媽說好了讓小姨今天也過來和我們一起包糉子。

小姨過來的時候還帶了糉子,我就問她小姨包糉子呢你還買糉子幹什麼?小姨說是她們公司發的還有鹹鴨蛋呢!然後我們就開始包糉子,因爲媽媽已經提前泡好了糉葉和糯米所以不需要再準備什麼了。看着媽媽她們包我也躍躍欲試想幫忙包,媽媽看我是真的想包就給了我一片糉葉讓我包,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放點糯米在放一顆棗,好不容易包好了可媽媽說不行,說線不能鬆了也不能太緊了,我都想放棄了媽媽又說做事不能半途而廢,這樣的話你什麼時候都學不好,什麼也學不會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想了想就決定一定要學會包糉子,就這樣我包了一個、兩個……終於學會了,可是看看媽媽包的,又看看我包的好難看呀!媽媽看我很不高興就說到剛開始能包成這樣就很不錯了,媽媽和小姨還誇我很棒。媽媽還給我講了端午節的由來。

透過今天包糉子的事情我知道了有些事情看着很簡單,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也體會到了爸爸媽媽每天的辛苦。以後我一定會好好聽認真學習,不再半途而廢。

包糉子作文4

包糉子啦,媽媽包的糉子是最美味的糉子,比商店裏買的還好吃。把新鮮的糉葉、洗淨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媽媽就要開始包糉子了。

媽媽先把糉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放在中間,接着又鋪上一層糯米。合上糉葉,把糉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見媽媽包糉子很輕巧的樣子,我的手也癢癢的,想試一試。誰知包糉子這件事看起來簡章,做起來可難了。我包的糉子一會兒米放多了,糯米從糉葉縫裏漏出來;一會兒又放少了,沒裝滿;一會兒糉葉被我折得亂七八糟,糉子包得奇形怪狀……我灰心喪氣,乾脆不包了。媽媽見了,鼓勵我說:“不要遇到難事就不做了,媽媽教你包,你一定能學會的。”在媽媽的耐心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我終於包出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糉子。

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一股夾帶着肉香、糯米香和糉葉香的味道鑽進我的鼻孔,饞得我直流口水。煮熟後,媽媽剝了一個糉子遞給我,我大口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開心極了:我也學會包糉子啦!

包糉子作文5

今天是五月初五,我和媽媽在家裏準備包糉子。

我們首先把包糉子的葉子清洗乾淨,浸泡在水中,之後把糯米浸泡在水裏再準備一個勺子就完成準備工作。

在動手之前媽媽說:包糉子要包緊不然會煮破!我因爲太興奮了也沒在意,真是左耳進右耳出。我拿起一片糉葉把它折成漏斗型,接着用勺子把糯米放進葉子的漏斗中,然後把兩邊摺疊再把上面一片糉葉往下一蓋只差最後一步了,也是最難的步驟系棉線。

系棉線的'時候一定要繫緊,不然就會像我一樣我在系棉線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把糉葉給擠破了,我爲了不讓媽媽看見我的傑作連忙用另一片糉葉堵住,但它就像是一個調皮的小精靈,一直不讓我包好它!

我看了看媽媽,又看了看糉子,然後我就把糉子拆了,讓媽媽教我重新包一個,媽媽笑了笑點點頭。我又重新包了一個糉子雖然包的不是很好看,但是我感到很快樂,也可以吃到我自己親手包的糉子。

這一個端午節讓我十分難忘。因爲我吃上了自己的糉子,我包的糉子裏不僅有糯米還有媽媽對我的愛與關懷。

包糉子作文6

每年清明前後,外婆都會包糉子給我們吃,今年也不例外。

清明放假第一天,我去了外婆家,一進廚房就看到滿滿兩大盆糉子,有肉糉,還有我愛吃的蜜棗糉。我還想吃白糉子,就央求外婆教我包。外婆說:“明天吧,糉葉得浸泡一個晚上,不然會裂開。”

第二天早上,外婆先把糉葉刷洗乾淨,又把糯米淘洗乾淨。我們開始分工合作,外婆幫我把糉葉折成漏斗型,我往裏面放糯米。只見外婆左折折右折折,繩子一綁,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得眼都花了,還是沒學會。沒過一會兒,糉子都包好了,外婆把糉子放進高壓鍋裏煮。我等了又等,有點不耐煩了,便和弟弟去玩了,可是心裏卻一直想着糉子煮好了沒有。

“糉子煮好咯!”外婆的喊聲立馬把我吸引了過去。開啟鍋蓋,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哇!好香啊!我趕緊讓媽媽剝了一個,蘸點糖,咬一口,甜甜的,糯糯的'。

想到這些糉子也有我的功勞,我吃得更香了。

包糉子作文7

年前一大早,撲鼻而來的是一股特別的香氣,好奇的我跑到廚房外一探究竟,只見外公坐在大竈前燒着材火,外婆站在桌子前忙碌着,手在鍋子裏捏來捏去的樣子真是逗趣,走近一看,才發現外婆正在在包裹着我平常最喜歡吃的`肉糉。

包肉糉看起來真好玩!我充滿好奇心地在一旁看着,外婆看我一副興趣高昂的樣子,就同意讓我也動手做看看。一開始,肉糉被我包成了”四不像”,外婆則在一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提醒我,漸漸的,我越來越懂得訣竅和技巧,只見外婆驚奇地稱讚:“你真厲害!馬上就學會了,呵呵。”另外,包肉糉時總感覺手裏油油的,還常黏着一些米粒,就算洗完手,手中還是會留着肉糉材料的味道呢!

一串串的肉糉經過長時間烹煮,起鍋時的糉子彷彿洗了熱水澡,香氣四溢,我迫不急待的拆了顆熱騰騰的糉子來品嚐,美味的肉糉果真一下子就被我吃光了呢!頭一次嘗試包糉子的感覺真是獨一無二,而和家人在年節一同相處的團圓樂更是幸福!

包糉子作文8

公元前340年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投入江中。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於是每年的五月五日都包糉子投江奠,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所以一直流傳自今,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包糉子。

今年我也和奶奶一起學包糉子,奶奶早上就準備好包糉子的材料,糉葉、糯米、細繩和紅棗。先把糯米浸泡兩三個小時,再把糉葉放在鍋裏煮十分鐘左右,然後用冷水沖洗乾淨。

所有材料都準備齊全包糉子開始了,奶奶說:“首先拿兩片糉葉合在一起捲成一個三角筒,然後放進糯米和紅棗,最後用繩子綁起來就可以了”。看着奶奶包的很簡單很順手,我也忍不住開始了,同樣的和奶奶一樣拿了兩片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的小筒,放入糯米和紅棗,可是到最後一步用繩子捆綁時怎麼也不成功,把我急得滿頭大汗。奶奶看到哈哈笑了起來,又細心的教了一遍。我又試了一次兩次不知包了多少次終於成功了,沒想到包糉子看似簡單實際上那麼難,我學會了包糉子心裏有無比的成就感。

奶奶把我們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了三四個小時,三四個小時之後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的剝開一個吃,很香很香我覺得今年的糉子最好吃,以後每年我都要幫奶奶包糉子。

包糉子作文9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我最喜歡的端午節快到了。

一說端午節,肯定少不了包糉子,今天我和媽媽也一起包糉子。先把綠油油的糉葉清洗乾淨,糯米用水泡上煮一會兒,這樣的.米包好之後會更容易煮熟,然後準備包糉子需要的繩子和餡料。第一步,拿一片大糉葉折成一個尖尖的角,接着抓一把米放進去,中間放上喜歡吃的紅棗,再放點米填滿,把糉葉折過來綁成一個三角形,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可是我怎麼也包不成一個三角形。媽媽看到了之後,給我講了一個小技巧,經過媽媽的指導,我茅塞頓開。不一會兒,一個圓鼓鼓的三角形糉子就包成了。最後一步,用繩子把糉子拴得緊緊的,這樣煮的時候,米就不會漏出來。糉子終於包好了!我學會了包糉子,心裏特別自豪。

糉子煮好了,誘人的清香味撲鼻,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感覺真幸福啊!

你們的端午節,都做了什麼餡的糉子呀?

包糉子作文10

端午節那天,我來到外婆家,外婆正在忙着包糉子,只見她嫺熟地拿起一大一小兩片糉葉,折出一個角,再把準備好的糯米放入糉葉。再放入蜜棗、花生,用筷子壓實,然後再倒入一些糯米,最後,把糉葉折起來,捆上繩子,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看着外婆包了這麼多糉子,我欣喜若狂,心想:“這下我有口福嘍!”不一會兒,外婆就開始煮糉子了,外婆把糉子有順序地擺放在鍋裏,倒上水,就開始煮了。大約要煮兩個小時。

過了一會兒,糉子的清香味就出來了。“糉子來嘍!”只聽見外婆那一聲吆喝,全家人都跑來了,我率先拿了一個糉子,小心翼翼地撕開糉葉,咬一口,滿嘴留香,珍珠似的'糯米在舌尖上跳動,好像是樂譜上的音符。蜜棗簡直比蜂蜜還要甜,蜜棗糉應該重新取個名字,叫什麼呢?我知道了,就叫“很甜很甜的蜂蜜棗糉”!

包糉子作文11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乞巧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爲端午節可以包美味的糉子。

那天早上,我和奶奶一起去小河邊採糉葉。糉葉長得好旺盛啊,碧綠碧綠的葉子隨風飄動。奶奶一手拿着糉葉,一手按住葉子根,用力一摘,糉葉就被完整地採下來了。

不一會兒就摘了滿滿一籃,奶奶就帶着我滿載而歸,我以爲要開始包了,興奮的又蹦又跳。可是奶奶卻笑着說:傻瓜,我們還要燒開水煮糉葉、拌糯米呢。奶奶說完便和我一同熱火朝天干起來,當我們一切都準備好時,已是滿頭大汗。

包糉子嘍!我大聲地宣佈。大家便坐下來,先挑出好的糉葉,圍成一個類似漏斗的`形狀,然後往裏放了肉片、紅棗,最後拿來一根繩子,繞了兩三圈,打上了個蝴蝶結,糉子就包好了。

煮糉子了。奶奶掀開鍋蓋,糉子的香味佈滿了整個廚房。我咬了一口,哇!黏黏的、甜絲絲的,真美味。吃完了糉子,奶奶給我講起了故事: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叫屈原

那時我吃到了美味的糉子,又知道了屈原的故事,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包糉子作文12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屈原的故事,在端午節裏我們要以賽龍舟、包糉子等活動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也在端午節前夕包了許多各種各樣的糉子,來紀念屈原。今天我就跟你們說說我們江海小記者在學校食堂是怎麼學包糉子的。

我和小夥伴們先擺好包糉子要用的紅棗、糯米和糉葉等。我準備先包一個棗糉,因爲我最喜歡吃的就是棗糉。我拿起一片糉葉一裹,糉子的其中一個角出現了,就像一個小鬥一樣,我開始先放糯米,放到一半的時候,我順手拿起一顆棗,放入糯米里,再放糯米蓋住棗。就差最後一步了,我把糉葉蓋下去,把糯米裹在裏面,我沒發現有一個漏洞,就把糉子用繩子給綁起來,我把我包的`糉子舉起來給江奶奶看,突然糯米從那個漏洞裏一粒一粒地漏出來,意味着第一個糉子失敗了。

我吸取上次的經驗,先檢查有沒有漏洞再做下一步,用糉葉把糯米全部包住了,再用繩子緊緊地捆住糉子,樣子雖然不太好看,但一個完整的糉子終於成功了。我又接着包了紅豆糉子,也成功了。小記者們和幾位奶奶一起包着糉子,包的樣子都不太一樣,有的是一個角特別長特別尖,有的角沒有那麼明顯,我們很快包了一堆糉子。最後我們把糉子煮熟了,我撥開一個棗糉嚐了起來,又香又好吃。

包糉子作文13

今天,外婆在家裏包糉子。

外婆先把浸在水裏的糉葉撈出來洗乾淨,然後淘好糯米,等一切準備就緒,外婆就開始包糉子了。

外婆拿起一張糉葉一卷,一個錐形就出現在眼前。外婆左手拿着錐形的`糉葉,右手舀起一勺糯米放進裏面,然後放下勺子按幾下,把米按結實了,再用頂部多出的糉葉封住口,最後用線綁上。就這樣,一個糉子包好了。外婆把它浸泡在水裏,只見糉子一邊吹着氣泡,一邊沉入水底,好像口渴了在不停地喝水。

沒過多久,外婆把所有糉子都包好了。一個個糉子都喝飽了水,靜靜地躺在水裏,等待人們的品嚐。

外婆開始燒糉子了。過了一會兒,屋子裏溢滿了糉子的香味,讓我垂涎三尺。終於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咬了一口,又香又軟,真好吃!

包糉子作文14

每當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就一定會包糉子、吃糉子。記得今年端午節,我就和媽媽準備了全家人的糉子大餐。

那一天一大早,我們就去買了糉葉和繩子,糉葉一定要光滑的。然後就去準備了糉子的配料,爸爸準備泡好的糯米,而媽媽在準備各種各樣的`餡料,有五花肉、黃豆、蜜棗、蛋黃、鮮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紅豆。

接着我就和媽媽學起了包糉子。首先要選出兩片大小几乎相同的糉葉,把它們交叉成圓錐形,再放進一些糯米後,再加入餡料,接着再蓋上一層糯米。然後用凸出來的糉葉向下折,蓋住糯米,最後用手捏住中間,用麻繩紮起來。媽媽心靈手巧,包出來的糉子十分好看,我也試着包了一個,樣子圓溜溜的,讓人不忍直視。我那時很想溜走,但想起了媽媽對我說的一句話:“做什麼事都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完成的,我們只有認真學,纔會有成就。”

於是我耐着性子,反覆練習,終於被我做得像模像樣了。糉子煮好後,滿屋子都飄着糉子的清香,我聞得口水直流,於是迫不及待地剝開一個品嚐起來,啊!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呀!

包糉子作文15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都喜氣洋洋地按照傳統的.習俗過節日,包糉子,插桃枝,艾蒿,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姥姥一大早就起來了,首先要準備材料,米,糉葉,線,蛋黃,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包糉子。先把糉葉的粗莖剪掉,把好的葉子一片片整齊的疊好放在一邊。姥姥把糉葉捲成了一個圓錐形,再往裏面抓一把米,用手摁兩下,再往裏面放一個蛋黃,再抓一把米,用手摁緊,再用糉子葉包起來,然後用線捆起來,這樣一個青綠色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學着姥姥的樣子,一步一步的學着,可是我怎麼包也不好看,要不就太鬆了,要不就漏米,要不就太小了,糉子看起來很簡單,可是做起來難啊,真想放棄不包啦,姥姥說:“無論做什麼事,不要急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包糉子。在姥姥一步一步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包糉子。原來包糉子那麼簡單,只要努力,誰都能學會。

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特別開心。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