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

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比較結果。在學生們合作學習中,我發現個別學生不願意與他人交流,我想一是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二是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時老師的幾句鼓勵的'話語、一個信任的眼神就會使孩子發生變化。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一種方法就想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行不通的。幾天的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低年級教師工作的艱辛。

培養孩子的學習和行爲習慣,艱難並堅行着!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2

這節課是要求學生,在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這2種平面圖形邊的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其特點來進行平面圖形的拼組。

我在這節課中,透過讓學生動手摺一折,瞭解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以及邊的特點,並充分利用電腦課件,在折的過程中還給圖形的邊編上號,這樣便更清楚更直觀的讓學生知道折的方法,及“長方形對邊相等”和“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的`特點。

我還在教學中設計了擺一擺、拼一拼的環節,讓學生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我安排先認識長方形邊的特點,再透過引導、對比的方式在得出長方形特點之後總結出正方形邊的特點,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的辨別、區分這兩種圖形。在認識每種圖形這一環節之後,都設計安排學生利用其圖形的特點拼大長方形和大正方形,做到一學一練,層層加深。後面還設計了綜合練習,讓學生對這兩種圖形的特點進一步進行鞏固、加深記憶。我還在教學中合理的插入了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要熱愛學習,學會團結合作的精神,從小事做起,爲08北京奧運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完已達到了預先設計的目標,也很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在學生活動環節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主動探究。儘管如此,但還是存在着不足,要加以改進的地方。在講正方形邊的特點時,對摺正方形時只對折了三次,如帶領學生折時多折一步,強調4條邊完全重合會好些。在活動中多讓學生講一講更好。還有就是在練習“練習6第2題”時不強調學生按規律去拼花,可能學生回有更好的發揮;在練習“練習6第1題”沒有安排好,時間花得太多,以至於最後的拓展能力沒能用上。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學習改進,認真探究,努力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工作做得更好。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3

馬上就要教學100以內加減法估算這個內容了,因爲去年也擔任二年級數學,這堂課時還真是遇到了一些尷尬,所以對這堂課的教學還是記憶猶新。爲了更有效地教學,現在就作一些反思。

估算是數學學習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數感有重要意義,在數學計算的檢驗中很有用,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三冊的教材出現的是100以內的加減法估算,也是第一次出現估算這個內容。

課堂基本教學環節是這樣的:

(一)透過生活中的數讓學生題解體會認識近似數。

(二)引導學生聯繫在商店買東西的情景理解其估算意義,讓學生根據買商品的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三)透過應用,使學生感受到我們所學習的加減法估算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個環節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第二個環節是最關鍵的,問題就出在這裏。引入的情景是教科書中購買物品,提出問題:老師有100元錢,準備買下列生活用品,你能估計一下夠嗎?(三件物品)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全班交流想法。

學生所用的時間也不是很多,讓我尷尬的是很多學生就是算出了精確的得數來彙報說明是不是夠了,我急了,你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學生可沒有領會我的意圖不過把計算的順序換了一下而已。我只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了:你能不能用上近似數來估計一下呢?總算有學生開竅了,說出了估算的方法,誰知說了幾個後卻又有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估算還是計算更好,這樣才能真正知道100元夠不夠。我一楞,這也真是學生真實的想法啊。我就引導他:那你認爲估算有什麼好處呢?學生有的說:大約是多少元可以知道。有的說:算起來比較快。

雖然是引匯出來了,但是我發現還有很多的學生還是沒有真正領會到估算的作用,所以接下去的應用也是上得如梗在喉,學生總是不太自覺地能去運用估算解決問題,好象都是老師或題目叫他們去估算。

仔細思考失敗的原因,還在於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和教材的情況。1、估算的作用在大的數量時優勢比較明顯,相對於一百以內的數,學生口算都能很快得出來,所以也難體會到它的好處,相反還會認爲估算有不精確的缺點。2、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現實中還真的很少接觸到估算,所以在理解估算的意義上就出現了問題。變成了爲估算而估算。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想創設必要的有效的情景很重要。前面所用的情景,給學生提供3個數據學生是比較快得可以計算出來,所以不能突出估算的作用。所以想到了這樣一個情境:國慶節快到了,姑姑想送小東100元左右的禮物,下面的東西都是小東喜歡的,請我們小組合作幫姑姑設計出購物的方案。看看你們能設計出多少種。(出示六七種標上號碼的商品以及價格,有單件接近100元的,有兩件接近100元的,有三件接近100元的)

我的想法是:學生在較多資訊可供選擇的情況下,必然要用到估算,比如他看到單價是42元的商品,再選擇的必然要想到60元左右的商品,或者說看到另一個78元的商品必然馬上意識到不可能,這種思維的過程不管學生自己有沒有意識到,他都是應用了估算,這樣我想應該是順勢而成了吧。

不過還沒有實踐,不知會不會有改觀。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4

一、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十幾減9的知識。爲了讓他們掌握十幾減9的減法,教材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時,我充分利用主題圖,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

二、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淺。爲了讓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我加強了學生的操作活動。如在教學例一時,我設計用兩種顏色(10根紅小棒、5黃小棒),讓學生思考:從15中去掉9,該怎麼去?學生能很快從10根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黃小棒合起來就是15-9的結果。透過操作活動,學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從而達到運用“破十法”計算的目的。

三、鼓勵算法多樣化,又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學生數學思維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學生計算方法也是參差不齊,有的`需要藉助直觀學具進行計算,有的能“做減想加”來計算。爲了使大多數學生透過主動學習,達到義務教育所要求的標準,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的計算方法,由此在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揮的數學方法。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5

《擺一擺想一想》是一個純數學探索實踐活動課。這個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安排的一次實踐活動。透過學生用圓片擺一擺,進一步認識100以內數的.組成、數位和位值的概念。

由於本節課是一個純數學探索實踐活動課。主要是透過學生擺圓片發現規律,所以本節課我始終以學生爲主,讓他們透過自己擺、同桌合作擺等多種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充分利用兒童喜好動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習慣引導到學習上,設計出生動有趣形象的“玩法”,讓學生從“玩”中學。

1、本節課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數位表,問學生這是什麼?引出個位、十位。

2、給出一個圓片,讓學生自己試試,師引導完成。再給兩個,讓生自己完成。

3、讓學生猜想4個、5個圓片可以擺出幾個數,當學生彙報出自己猜想的理由時,然後去擺擺試試

4、當學生彙報用5個小圓片擺出的數時,說說又發現了什麼規律?這樣自然引出了找規律的環節。

5、在找用9個小圓片擺出的數時,我讓學生直接回答,利用規律。我覺得這樣可以發現問題,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6

我在教學十幾減9這節課時,一開始,透過複習20以內的加法口算,後面的想加算減做了鋪墊。一開始,同學們透過觀察主題圖,能夠很快找出數學資訊並列出算式15-9,當我問到15-9等於多少時,大部分學生立刻說出是等於6。當我再問:你是怎麼算15-9時,學生似乎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讓學生用學具來擺一擺,想一想,再與小組裏的同學說一說算法,相互啓發,激活思維。實現算法多樣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節課還有一種“破十減”需要學生掌握,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在上課之前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後選擇創設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透過擺圓片,讓學生領悟到“破十減”法的過程。給學生一些引導,讓回答的學生一點一點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最後再向大家介紹了此方法的名稱。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是極爲重要的,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設計這個有趣而熟悉的遊園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並貫穿全課,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透過解決“還有幾個氣球?”“還有幾個沒套中?”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只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了獨立思考的合作纔是有效的合作。本節課中在探討“15-9”算理時,就先讓學生自己透過獨立思考,並借用小棒來幫助和驗證,再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15-9”的算法,最後全班反饋與交流,從這些算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並且同時體驗到了同伴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三、鼓勵算法多樣,並注重算法最優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在彙報交流“15-9”的算理時,先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他們的選擇,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就應加以肯定。然後在衆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出哪種方法最好,算法最優化的過程成了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統一。

本節課還有不足之處: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減兩種方法之後,應該回過頭把複習的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爲深刻。

2.每上完一個環節應該給這個部分做個小結,最後還要給整節課做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7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6單元,本單元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內的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數加減一位數的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完成《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任務後,整體感覺是:本單元教學比較輕鬆,大部分學生能熟練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最大的收穫是學生能根據操作活動口述所學口算題的口算方法,使本單元的兩個教學難點: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是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難點得以很好突破。同時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解決問題方面,本單元解決的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這一問題我已在上學期提前教學了,一半的學生已經過關。這一次教學一方面是使另一半學生過關,另外重點放在對此類問題的分析上。透過教學,學生不僅會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還能對此類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知道兩個數相比,一個數多,一個數少,較大的那個數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那個較小的數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較小的數多的,所以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要用減法計算。在引導學生分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由於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個單元單元感覺輕鬆,所以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拓展,增加了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感覺學生掌握較好,這又爲二年級的解決問題教學減輕了負擔。借鑑前一輪執教課改教材的經驗,把一些難點問題提前教學,這樣能使一部分學生提前掌握,另一部分學雖然當時理解不是很透,但透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等到再次教學的時候,基本就能達到教學目標,這種方法對於那些接受能力稍慢的學生是很有好處的。本單元還增加了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的簡單的“年齡問題”、“鋸木頭問題”、“植樹問題”、“上樓梯問題”的教學。這些問題沒有對全班學生作出統一要求,學生能掌握多少算多少,真正體現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8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小學生們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教學時我首先透過設定情境(觀察主題圖:買東西、買車票、存錢)匯入“認識人民幣”課題,接着讓學生動手先自己認一認人民幣,再透過當小老師、我會拿等活動進行集體反饋。同時介紹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人民幣的一種分類方法:紙幣和硬幣。

三次課下來,在這一環節,我都低估了學生的認識,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接着,多媒體出示一堆剛剛認過的雜亂無章的人民幣,讓學生思考,同桌討論,並動手分類。由於學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視時,發現不少學生分類錯誤,導致我直接把分對的學生作品拿上臺,打擊了不少學生的積極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透過分類,再次讓學生強化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接下來則是本節課的重點: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幣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小男孩買一元錢的練習本卻不知道怎樣付錢,請小朋友幫忙的情境。讓同桌先討論好一種付錢方法,並擺一擺。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擺出了1張一元,2張5角,5張2角,10個1角……各種各樣的付錢方法。但是由於給學生準備的學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有點多,學生找到需要的錢也花了不少的時間。最後,我只剩下一點點的時間來透過練習鞏固加深對1元=10角的認識。

總之,三次課下來,我發現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課堂各環節的時間把握不當,導致重點不突出,教學內容不完整。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9

“找規律”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爲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例1、例2、例3是最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例4是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基於這兩部分內容比較接近,固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

爲了讓學生自然地接觸新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匯入環節。我準備了一些紅花和黃花,告訴他們老師要將這些花擺在花槽中,擺一排。然後,故作神祕地問:“你們猜一猜老師要擺上去的第一朵花是什麼顏色?”這時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一部分說紅花,一部分說黃花。然後,我將紅花擺上去,猜對的同學很興奮,猜錯的同學有些掃興,但很快又躍躍欲試。讓他們猜第二朵花是什麼顏色時,還是有兩個答案,當問第三朵花是什麼顏色時,逐漸地越往後問答案越統一,以至於不等問他們就迫不及待地齊聲按着一紅一黃的擺放規律喊出來。我及時地誇他們真聰明猜得真準,學生們各個是樂不可支。我話鋒一轉說:“你們知道老師爲什麼在這擺一排花嗎?”課堂安靜下來,學生們都在猜測。看到他們疑惑的眼神,我公佈說:“是獎給這節課上得好的同學的,回答問題好的獎紅花,遵守紀律、合作好的獎黃花。你們有信心拿到嗎?”此時,學生大聲答道:“能!”整個課堂氣氛高漲,不僅學生熱情全都調動起來了,還滲透了後面即將要學的新知識。

爲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把卡通人物聰聰和明明引入課堂,並貫穿於整個教學全過程。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設定了一個情境,讓聰聰和明明帶着大家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六一”那一天,並配熟悉的“快樂的節日”主題歌,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討論發現規律。本節課我使用了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每個例題都製成了課件,這樣教學內容就具體化、清晰化。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我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充當一個參與者和組織者,讓學生透過討論、猜測、動手擺一擺、塗色等活動,自己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0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20頁的例5題,這是一道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和以往解決問題不同的是這道例題中出現了“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的多餘條件,這多餘條件很容易干擾學生解題,是一個教學難點也是教學重點。

教學例5時,我按照以往教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你知道什麼數學資訊,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學生都能積極發言,說出了有用的數學資訊和問題,並且能很快彙報出問題答案。可就在這一過程中,好像沒有幾個同學意識到這一題中“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是多餘條件,更沒有誰主動提出疑問,出乎了我之前的課堂預設,所以我只好再次引導學生對題中三個條件再行分析,讓學生初步學會判斷哪些條件是有用的,哪些是多餘的`、無用的。在這樣被動探索交流後,大部分同學理解了,但感覺還有一部分同學似懂非懂。課堂上,鞏固練習還不錯,可課後練習情況就不太樂觀,有很多同學沒有分析題中的有用條件與多餘條件,導致運用條件思路不清,解題錯誤。

深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本課匯入新課太快,沒有突出本課解決問題的特殊性——含有多餘條件,所以學生對多餘條件認識不深刻。如果開始能創設一個“選一選”的故事情境,比如:小熊媽媽爲小熊準備了早餐,小熊起牀看到桌上有一大盒酸奶,一支吸管和一把扇子,小熊想喝酸奶,它該如何選擇,你能上來幫助它選一選嗎?

這樣的生活情境學生很熟悉,也一定會願意積極參與,並能作出正確的選擇,然後讓學生說說“爲什麼不選擇扇子”,孩子們一定能解釋出小熊喝酸奶不需要扇子的道理,桌上的扇子是多餘的,這時教師再強調“多餘”,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什麼是“多餘”,爲接下去的教學鋪平了道路。

其次,讓學生討論的時間較少,學生沒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對這類問題理解不透徹,只能”現學現用”,不能“活學活用”,一旦離開教師的引導就不知所措。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非常重要,只有學生好學,才能學得更好。

再次,學生還沒有掌握取捨條件的方法,爲了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打算在引導學生分析條件方面再下功夫,讓找出解題所要的條件,要求學生將題目中的多餘條件用虛線框圈起來,加強了孩子對多餘條件的判斷能力,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解決問題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我們要將每節課設計的生動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漸漸愛上數學課,愛上解決問題。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1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由於大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所以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首先引導小學生們認真仔細觀察人民幣,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幣。在學生學會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嘗試把人民幣分類。

本課的重點是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學生兌換人民幣的遊戲。(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付錢方法,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同樣1角的付錢方法也是運用兌換人民幣的遊戲)。從而使學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係。再以一些練習來鞏固加深對1元=10角1角=10分。

最後創設了購物活動,讓學生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購物,學會自己付錢。在課中我組織了商店購物的活動,讓學生在付幣、找幣的活動中滲透了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教學時,認幣、換幣、取幣、找幣等活動都做到人人蔘與,有的是個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探索知識的方法,並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了更大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於每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總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使得課堂儘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爲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2

讓學生在具體真實的情境中去感知,去猜測,去推想,是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的一條重要途徑。本課教學,我努力引導每個孩子都體驗成功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學得輕鬆、快樂,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課我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利用森林運動會的動感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有目的、有順序地觀看小動物精彩的賽跑比賽。讓孩子探索新知,初步感知事物之間的前後位置的相對關係,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完整的描述出來。在賽跑進行一半時定格,引導學生猜測、推想:“誰會跑第一?”設定懸念,調動學生對學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最後到達終點時,讓學生彙報小動物的相對位置與順序。進一步體會前後的相對性,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勤於動腦的好習慣,並針對比賽的結果順勢滲透德育教育。告訴學生,小蝸牛雖然落後了,但它頑強的拼搏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動物賽車比賽中,讓學生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充分感受前後位置的相對性。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同一個物體的位置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二.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本課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能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經驗,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在鞏固練習環節我設計森林裏的小動物請我們到“兒童樂園”和“動物園”遊玩。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到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所學的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發展思維、學會提問

學生能提出一個問題勝過解決一個問題,本課我有意識地留充分的時間讓孩子提出問題,如:在賽車情境中,引導學生觀察,啓發提問,起初學生提出較淺顯的問題:誰是第一名?誰是最後一名?但隨着老師的點撥、引導,學生會用“前後”提出一些比較深層的問題。3號車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4號車排第幾?等等。學生提的問題越來越多。對於敢於提問題的學生我給予表揚,鼓勵他們的勇氣,有了鼓勵學生纔敢問,有了引導學生纔會問,有了疑問,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3

這是孩子們步入小學的第一堂數學課。我知道一年級的孩子們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所以課前在網上下載了相關的數學課件,帶領孩子們到多媒體教室進行第一堂數學課。

透過瞭解我還知道他們大多在學前班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孩子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並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體會數數的方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在教學時,我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瞭解:接着爲學生出示鮮豔的圖(課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再抽象出數,然後再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10以內各數的認讀,採用了多種方法,分步驟的練習與反饋,便於全面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引導學生數一數多媒體教室裏物體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課後佈置讓孩子們數一數校園裏熟悉的事物,進一步將活動擴展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4

“圖形的拼組”是在一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了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編排的,其目的是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拼擺出新的圖形,體會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的關係。但這部分內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課或拼擺各種有趣圖案的活動課,使教學重點偏離教材編排的初衷。一個單元教學下來,我覺得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在動手操作中,突出圖形的變換。

本單元所設計的活動,不論是做風車、折飛機,還是圖形的拼組,都是爲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圖形間的關係,因此在操作時要注重讓學生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

(1)在摺紙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化。如做風車,不能只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做風車,而且還應該讓他們邊折邊按圖中的文字說明圖形的每一步變換過程。

(2)在拼組活動中描述圖形的變換。在拼組活動中,應讓學生說明是用什麼形狀的圖形拼成了什麼新的圖形,由此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

(3)在剪、卷活動中描述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變換關係。

2.注意透過多種層次的拼組活動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

拼組活動,教材只呈現了一些簡單的範例。教學中,可以組織豐富的有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圖形間的變換關係。如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

(1)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同樣形狀的圖形。

(2)用相同形狀的圖形拼出不同樣形狀的圖形。

(3)用不同形狀的圖形拼出新的圖形。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5

一年級下冊<<統計>>的第一課時,教後我做了以下反思:

1、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受統計的現實意義及必要性。

本節課我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兒童年齡特點,創設了“組織比賽”、“最喜歡的水果”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透過情境問題“究竟組織什麼比賽好呢?”,引發學生爭議,使學生在爭議與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大膽放手讓學生探索調查方法,經歷統計的過程,分析統計結果。

爲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這是數學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教學中,我設計必要的活動,化“靜”的知識接受爲“動”的過程,我爲學生創造條件,“假如你來當小調查員,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調查”,使學生有機會展示調查統計方法的多樣性。在調查統計的過程中,我採取分組合作,再彙總全班意見,有意擴大了學生的參與範圍,使每個學生都能親身經歷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過程。我透過設計開放性問題“從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開啓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選擇、加工資訊,較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並使學生對統計的實際意義有了進一步的體會。

3背醪腳嘌學生的合作意識。

組織探索活動時,我要求學生能與小組中的小夥伴分工合作,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在組內、班級中彙報自己的調查方法、調查結果,這些都有利於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這節課教學氛圍融洽,師生配合默契,學生都能容入到課堂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