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1

前段時間,我心情十分煩躁,於是我隨手拿了一本書,當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的心馬上就安靜下來了。因爲我讀了一首詩;在被造謠時,我不着急,因爲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誤解時,我不着急,因爲我有自覺知道;在被毀謗是,我不着急,因爲我有自愛之方。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是專門爲少年編寫的一本散文集,這本散文是他自稱“對少年的期許,對天下孩子的期許編出這冊散文集,他完成了自己的願望,彷彿他看見自己一路行來身影”。我大致看了一下,這本書一共分四卷,標題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和莊嚴的心”。其中,我要着重講的,是“美好的心”。

愛是在沙漠中的一汪泉水,在瀕危時刻給予關懷;愛是一牀被子,時時刻刻呵護着我們;愛是一個願望,只要一提出就給予無限滿足。當然,林清玄的爸爸也是如此。故事是這樣的:偶然一次,爸爸發現城市的肉羹非常好吃,他想在以前的'農村,要吃上肉羹是非常困難的,但他不辭辛苦爲我們帶滿滿一鍋肉羹。但來去的途中車子極其不穩,很容易撒,但他總會帶滿滿一鍋肉羹回來。這時候,我們總會擠在“飯廳”,享用肉羹,發覺一股溫馨的氣息隨着肉羹於香菜的味道塞滿了整個竈間。讀了這個故事,是作者明白了,因爲有愛,纔會使肉羹變好吃。

哦,我明白了,愛藏在任何地方,只要我們再用一點心,就會變得非凡美好了。所以,作者感悟“生命中的愛和祝福,永遠是熱的。”雖然父母不太會表達,但他們已經從行動上表達出來了,這些愛,可能在我以後的生活中永不消散。是啊,父愛是一座靠山,在背後默默支援;母愛是一條被子時時刻刻保護着我。我又想到了……

在一次新聞上,有一對母子被困在雪山上,爲了使兒子獲救,她用冰割斷手腕,在雪地上寫了SOS,爲了使兒子獲救。這是多麼偉大的事啊。可能有些小孩至今還不懂愛,但只要用心觀察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就會發現無限的愛。所以,我在這裏,想要獻一首詩給我的媽媽: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2

《林清玄散文》收錄了林清玄先生兩個創作時期的優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壇,將自我的朝氣與激情更多地傾注在鄉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鴛鴦香爐》等。隨後,他沒有拘泥於鄉土散文的創作,嘗試着將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爲一體,開始了以“菩提系列”爲代表的創作生涯的第二個時期,也進入了他個人創作的全盛時期,散文集收錄了超多該時期的優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書》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持續着溫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爲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爲《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情緒與平靜的心態,然後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還記得林清玄向我們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爲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裏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華燈萬盞,“從遠處看,每一個人的家只是一個小小的.視窗”,怎比那茫茫林海的無際無邊?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着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林先生筆下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着生意的信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溫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着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

這聲音與那“海拔五百”、“以林爲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歡”。然後那是一種歡愉後的平靜,無奈後的超脫,放逐後的回首,宣泄後的釋然。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裏,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溫“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我唯有在一片佛鼓聲中虔誠祈禱…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3

看着這設計精美的封面,帶着一絲絲激動和欣喜,我拿起了這本書。

每當翻開一本書時,就像童話故事中一隻吸引主人公的神奇的蝴蝶。它往往擁有絢麗的色彩,又散發着神祕的光芒。它在我的周圍翩翩起舞,吸引着我踏入從未見過的地方。然後掃清神祕洞穴的蜘蛛網和灰塵,推開古老的大門,帶領我去經歷驚奇的冒險故事。

而閱讀林清玄的作品時,就感覺好像是在炎炎夏日之際走進一片幽靜的竹林,腳邊流淌過清涼的溪水,澄澈、清謐,身心都放鬆下來,沉浸在這清新的空氣中。

我輕輕地翻開書本,看見自序末尾的簽名,有些小驚喜。因爲那些大文豪在書寫自己的名字時,總是一氣呵成,寫出來的字型也是高深莫測,讓我們這些學問短淺的人半天也看不出來。所以這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名字顯得十分可愛,讓人十分的驚喜。

整本書共分了五部分,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部分“星落尼羅河”。單單看標題就會猜到,這一章是寫關於景色的。順着文字讀下去,彷彿循着時光的河流向上游前進,兩岸花樹宛然,羣山微風依稀。香港、百里馨、尼羅河、威尼斯、盧桑、羅馬、荷蘭,這些地方突然間在書紙上鮮活起來,閉上眼睛,我彷彿在那裏的街上游蕩,形形色色的人不斷從我身邊走過。在某個街巷,在那個城市,在這個星球,在整個宇宙。

在《芳香百里馨》中寫道:“假若有五個人一起進餐廳,一人叫椰子水,一人叫可樂,一人叫柳橙汁,一人叫蘋果汁,一人叫芒果汁,那侍者立刻就呆若木雞,因爲光是背下這五種果汁的名字,對他來說就太複雜了。”讀到這段文字,我真是羨慕!就像世外桃源那樣,百里馨幾乎與外界完全隔絕。百里馨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以藍天、大海、椰林爲家,他們自給自足,既不需要欲求,也沒有什麼渴望,只是如實的單純地生活着。

與百里馨淳樸的民風相反,《羅馬在閃電中》羅馬的.治安實在是令人傷心。曾經它是雄霸四大洲的帝國,國勢之盛,文化之強,歷史上罕有其匹。到現在我們都還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成語。而現在,一入夜,沒有人敢走進市區內的巷子,甚至在大街上也很少有人敢放但走路。或許是羅馬的萬里晴空已經遠遠逝去,黑夜來臨,閃電霹靂,在和自己的光榮背道而馳。

“越是昂貴的花也越容易凋謝,那是爲了向人們證明:要珍惜青春呀!因爲青春是最昂貴的花。”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4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暑假裏,我有幸和許多高尚的靈魂有了對話,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林清玄。

《林清玄散文集》是一本裝幀很簡約舒適的書本,封面上畫了許多飄飄灑灑的蒲公英,看着這些蒲公英我想起了我們,我們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想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飛翔,有些孩子在尋找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有些孩子在空中兜兜轉轉沒有出發的勇氣,可是有些勇敢者已經着陸成功並且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土。

林清玄說:“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渾濁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這和封面上畫的意境多麼吻合啊!

林清玄在書中書寫的四心之中,我最喜歡的是美好的心。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杭州孩子,“美好”兩個字,是我們杭州最令人驕傲的文化,也深植於每一個杭州人的心中。

杭州不僅有最美的風景,還有最美的人。如,杭州的孔勝東,許多人都很熟悉他,他的車上有自助茶水,免費報紙,急救醫用箱,雨具等物品。而這些都是他自掏腰包買的,他是多麼仔細體貼呀!如,杭州的最美媽媽吳菊萍,杭州濱江區的.一處住宅小區內,兩歲女孩突然從10樓高空墜落,眼看一出悲劇即將上演,剛好路過的吳菊萍毫不猶豫衝過去,徒手接了女孩,同時自己的左臂瞬間被巨大的衝擊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像這樣美好的事例,在杭州數不勝數,也正因爲如此,我們杭州獲得了G20峯會的舉辦權,杭州在G20峯會中展示出來的美好,讓全國感動,讓世界驚歎。

《林清玄散文集》之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活的鑽石》,一個孩子問林清玄:“叔叔,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比鑽石更有價值的東西?”林清玄說:“有呀!這個世界上所有活着的鑽石都比鑽石珍貴而有價值。”

什麼是活的鑽石呢?林清玄告訴孩子,凡是有價值的、生長着的事物,我們都可以叫它是活的鑽石。可以說花是活的鑽石、愛是活的鑽石、智慧是活的鑽石、一個孩子是活的鑽石……

當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嚇了一跳。我也是一個鑽石嗎?後來細細品味他的文章,我感覺到了自己的價值,孩子就是無限的可能,那是比鑽石更寶貴的東西。我們只要認真地成長,接下來也是建設杭州的美好靈魂之一。

《林清玄散文集》讓我擁有了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發現世界的美,發現城市的美,也發現自己的美。那麼,它難道不是一本更美的書嗎?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5

林清玄的散文中的奧祕不比的之前的兩位作家的散文顯而易見,但細膩的程度卻與之前的兩位作家不相上下。

父親給我買的是少年版的,是林清玄專門寫給孩子們的。他說:我並不期許我的孩子在課業上得第一,但我期許他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能在這渾濁的世界,能保持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世界,擁有快樂。

這本自選集是他對少年的期許,不止是寫給他自己的孩子的,還是寫給世界上所以的孩子的。他希望世上所以的孩子可以永遠擁有這四顆心。

我在這本自選集中最喜歡的散文是《軟枝楊桃》,是選自天真的心。散文大概的意思是:作者在鄉下看見了兩棵野生的軟枝楊桃樹。楊桃樹的盛產使作者吃驚,因爲不使用肥料,楊桃樹竟然可以如此高大、結如此多的果實。更讓作者吃驚的是,這麼好的楊桃卻沒有人採收、也沒有人願意吃,任其凋落一地,作者十分困惑。當作者站在楊桃樹下一看,就明白了。這兩顆楊桃樹由於沒有使用過農藥,所以楊桃比一般的小,而且表面多少有蟲鳥咬過的`痕跡。所以沒有人會吃這樣的楊桃。這就讓作者想起他的一位明堂表哥曾對作者說:我們人自以爲聰明,其實比蟲鳥還笨。那些沒有噴農藥的水果外表雖醜,蟲鳥都喜歡吃;而那些噴了農藥的水果,外表雖美,蟲鳥的不會吃,知道吃了有害健康。人只注意外表的美醜,蟲鳥卻看見了更深的內在啊!

讀完這篇散文,通篇沒有華麗的語言卻有深層的含義。

這片散文使我頓悟:我們不論看人或者事,都不能只看表面,而應該注重內在。蟲鳥愛吃的楊桃由於相貌不揚被我們拒之門外;蟲鳥不愛吃的楊桃由於相貌美麗是我們敞開大門。這是我們的短時近利所造成的。當整個社會的人都只重視表面的好看,而忽視內在的毒素時,真正清淨的生活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應該多注意實而不華的事物而不是華而不實的。

林清玄的散文就是如此,一件小事對於林清玄而講都有不同的道理,在他神奇的筆下,每一個道理都需要你慢慢發掘……

林清玄散文的風格是細膩、溫暖、深入人心的。與他那粗獷的相貌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未看他的資料就閱讀他的散文,那麼你定會認爲林清玄是位秀氣的女作者。

他的散文的道理是你發現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描述的,這個只能慢慢的研究,琢磨了。可當你回過頭品味時,你可能就會領悟到人生了。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

讀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從城市瞬間落到了田園,滿眼的自在,愜意。

但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閒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雲,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恆。它們不似櫃檯上的暢銷書,聲名大燥間,街頭巷尾便都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雲,似流水,不會有成爲焦點的時刻,卻是長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着光輝的母親,都是一句寶貝不怕,卻流露出天下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意和關心。就是那麼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我們的眼睛就是要像這樣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而這些被我們忽略的,都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們心靈最真實的悸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於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裏,也許我們就應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於故鄉,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留戀和感慨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的離愁別緒。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與親人聯繫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好處的多。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着一杯故鄉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爲那裏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這是很實在的話,鄉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不明白聽誰說過:生命最搞笑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職責。林清玄的散文裏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也許是有流水的聲音,也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

總之,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冬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絃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於這字裏行間的溫柔。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地,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裏。

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裏種花。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7

清淡、樸實,這是我開啟《林清玄散文集》所閱讀到的氣息和獨屬於它的那一份味道。其實,在手拿這本《林清玄散文集》,翻開它的第一頁,閱讀第一篇文章時,我就被它那淡雅、細膩的文字所震驚。因爲據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當代男性作家,而在我的印象中,男性作家的筆風應都是充滿陽剛、堅毅的。但林清玄不一樣,他的筆風婉轉、細膩,絲毫不遜色於當代女性作者,但是又在多愁善感之中保留了些許傲然,這種柔與剛的結合,被他的文字詮釋得恰到好處,即不會太做作,也不會過於剛強。猶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而引起的漣漪,在我們的心上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想去憶及其源頭時,卻發現那痕跡早已消失不見,我想,這便是林清玄的文字所給我們帶來的感覺,若隱若現,隨風而逝。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我最深有感觸的是一篇名爲《空白筆記簿》的文章。這篇文章沒有過多的優美景物描述,也不似長篇大論的感悟,只是作者對生活的一點兒個人小感慨而已,但是我們卻從未發現。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去一家精緻、講究品位的書店買書,卻發現每本筆記本的價錢都要比一本書要貴上許多,對此而感到疑惑不解,便詢問店員小姐,店員小姐卻給了作者這樣意想不到的一席話:書都是別人寫的,寫得再好也是別人的思想,筆記是給自我買的,自我的想法當然比別人的想法賣得貴了。看到那裏,我有和作者同樣的感受,在這家書店裏的筆記本之所以賣得比書貴,就在於它所要記錄的是單獨自我的想法,不與別人相同。爲自我的.內心而寫,然而,自我的想法自是他人無法隨意剽竊與買賣的,因爲它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不可估量,能夠用金錢所去衡量的。

我喜歡文中的這一幾句話:“但是有誰願意給自我的這天寫些什麼呢?願意給生活的靈光一閃寫些什麼呢?唯有我們抓住生活的真實,才能填補筆記的空白,若任令生活流逝,筆記就永遠空白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就使我想到了所看過的一次評論當今都市人們快節奏生活方式的電視欄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定然是需要的,只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必定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慢下來,這或許,便會找到在以前的生活中,所不被發現的樂趣,才能抓住生活的真實。這樣的一絲一縷,便會勾勒出你心中的那本筆記本。

在急速流過的生活中,我們能留下的便是那一本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筆記。只但是,在從前,我們缺少了一顆甘於安定的心與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罷了。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8

這個,我讀了《林清玄散文選》,它猶如一股清風,悄然進入我們的思想,沐浴着我們的心靈,令人回味無窮。林先生的文章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字裏行間,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

散文選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的,它們的起點都是我們身邊一些平凡的甚至不起眼的事或人,但作者卻能從中提出問題,並且最終總會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讓讀者受益匪淺。這些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就像是一串串美麗的珍珠項鍊,其中我喜歡的故事有:《軟枝楊桃》、《吉祥鳥》、《水終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

《軟枝楊桃》讓我明白了,如果當整個社會的人都只重視外表的好壞,不重視內在的美醜時,真正清淨的生活就不可能實現。《水終有澄清的一天》讓我知道,雖然一秒鐘的混亂,可能需要幾天才能清淨,但只要我們不去理睬,並且一直堅持邁向更高境界,水,終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說的是,作者的侄女就職工作緊張,壓力很大。每次上臺作報告前她總會念着“大家都是人”,唸完後不再緊張了,多麼神奇的五字神咒啊。

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刺花》了,故事講的是:獵人太郎叔的獨生子因憐憫一窩小山豬,而被趕出家門,太郎叔因此很後悔。一次,“我”和以及太郎叔在打獵山豬成功歸來時,竟遇見了太郎叔的兒子,父子倆冰釋前嫌,重歸於好。故事中的太郎叔讓我最爲喜歡。他臉上的那一條刺花刺青也許使他看起來很兇惡、把兒子趕出家門也許使人認爲他很嚴厲,但在他打山豬偶爾失神時,纔看出太郎叔是關心、深愛着自己的兒子的。他就像刺花一樣,表面是銳利的尖刺,使人害怕不敢靠近,但堅銳的外表下是那顆細膩、美麗的心。

讀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有時會因爲一些小事而嚴厲的說我,和拌嘴,甚至是生氣地一整天一句話也不說,使我有時會埋怨他。但當我冷靜下來一想,其實爸爸這麼做是爲了我、爲了、爲了家,那一刻,我便感受到爸爸他那時嚴厲的外表下的濃濃的愛意。

《林清玄散文選》,它像一杯淡淡的香茗,讓我放鬆;它就像一面鏡子,讓我找出身上的缺點,並給以改正;它更像一個指南針,帶我去尋找我不曾發現的事物,併爲之感動。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9

我在暑假裏閱讀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它由許許多多的小故事組成,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篇《咬舌自盡的狗》。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計程車司機養了一隻很忠心的大狼狗,但因爲它食量和吠聲太大了,所以那位司機不想養它了。他把狗放入布袋裏,載到一百多公里的深山去放生。一星期後,狗竟然自己跑回來了,但是司機二話不說,再一次把狗放進布袋,載到更遠的地方去放生。可狗卻接受不了主人的拋棄,它就咬舌自盡了……

讀到這裏,我的心情異常沉重,覺得喉嚨裏似乎被什麼東西給塞住了,真無法理解那位司機爲什麼如此絕情,這對一隻忠誠、有情感的狗是多麼大的打擊啊!既然情義已滅,那死又何妨呢?於是,它選擇了自求解脫。

看了這篇文章使我聯想到社會上確實有一些人無情無義,冷漠自私。正像文章中寫到的那位司機,既然他已經養了這隻狗,爲什麼還要拋棄它呢?狗是很有靈性的,它是人類忠誠的.朋友,它會給主人帶來歡樂、安全,它不會嫌貧愛富,只會忠誠守護陪伴在主人的身邊。人和動物長期相處在一起互相之間也會產生情感的。狗和人類感情深厚的例子比比皆是,僅舉狗在地震中堅守主人這個感人例子來說吧:汶川地震之後,千百萬戶人家的房子一瞬間倒塌使之許多人喪命。但是有一隻狗不吃不喝一直守護在一間倒塌的房子跟前,因爲它知道,那是它主人的房子,它的主人就在裏面。就這樣不離不棄地連續堅守了幾天幾夜之後,終於倒在了那房子的前面,嚥下了它的最後一口氣。從中我也悟出了一個道理,平時我們與動物相處之間都應該珍惜這份情感,不能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而隨意改變它的命運,既然你收養了它,就要對它的生命負責,這樣自然界才能和諧相處,使世界處處都充滿愛。

我平時在路上也會看到一些被主人拋棄的流浪犬,每次看到流浪犬,我自然就會想到:它一定有一個無情無義,冷漠自私的主人。它的主人肯定是個沒有情感和愛心、不懂得感恩的小人。狗十分忠誠,一種至死不變的忠誠,人世間正是需要這份忠誠和情感。“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讓我們丟掉冷漠,去愛護小動物,讓街上、路上不再有可憐的流浪狗吧!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10

清淡、樸實,這是我開啟《林清玄散文集》所閱讀到的氣息和獨屬於它的那一份味道。

其實,在手拿這本《林清玄散文集》,翻開它的第一頁,閱讀第一篇文章時,我就被它那淡雅、細膩的文字所震驚。因爲據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當代男性作家,而在我的印象中,男性作家的筆風應都是充滿陽剛、堅毅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筆風婉轉、細膩,絲毫不遜色於當代女性作家,可是又在多愁善感之中保留了些許傲然,這種柔與剛的結合,被他的文字詮釋得恰到好處,即不會太做作,也不會過於剛強。猶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而引起的漣漪,在我們的心上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想去憶及其源頭時,卻發現那痕跡早已消失不見,我想,這便是林清玄的文字所給我們帶來的感覺,若隱若現,隨風而逝。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我最深有感觸的是一篇名爲《空白筆記簿》的文章。這篇文章沒有過多的優美景物描寫,也不似長篇大論的感悟,只是作家對生活的一點兒個人小感慨而已,但是我們卻從未發現。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家去一家精緻、講究品位的書店買書,卻發現每本筆記本的價錢都要比一本書要貴上許多,對此而感到疑惑不解,便詢問店員小姐,店員小姐卻給了作家這樣意想不到的一席話:書都是別人寫的`,寫得再好也是別人的思想,筆記是給自己買的,自己的想法當然比別人的想法賣得貴了。看到這裏,我有和作家同樣的感受,在這家書店裏的筆記本之所以賣得比書貴,就在於它所要記錄的是單獨自己的想法,不與別人相同。爲自己的內心而寫,然而,自己的想法自是他人無法隨意剽竊與買賣的,因爲它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不可估量,可以用金錢所去衡量的。

我喜歡文中的這一幾句話:“可是有誰願意給自己的今天寫些什麼呢?願意給生活的靈光一閃寫些什麼呢?唯有我們抓住生活的真實,才能填補筆記的空白,若任令生活流逝,筆記就永遠空白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就使我想到了所看過的一次評論當今都市人們快節奏生活方式的電視欄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定然是需要的,只不過,在生活中,我們必定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慢下來,這或許,便會找到在以前的生活中,所不被發現的樂趣,才能抓住生活的真實。這樣的一絲一縷,便會勾勒出你心中的那本筆記本。

在急速流過的生活中,我們能留下的便是那一本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筆記。只不過,在從前,我們缺少了一顆甘於安定的心與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罷了。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11

夜晚,寂靜。

讀一本好書,與感動狹路相逢。

他回憶父母,語言平淡而柔軟。

“……端午節的時候,我路過山邊的永春市場,看到有人在路邊賣‘香椿糉子’,買了幾個來吃,真有一點爸爸的味道,唉唉!”

“……有一次母親和我穿過芒花的時候,我發現她和新開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樣的白,母親的發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的美……”

簡簡單單的描寫,深情自然流露。讓我想起,自己的`父母正在老去!尤其每次短暫的家庭小聚,父母跟我們聊天的時候,聊着聊着就睡着了,那花白的頭髮,深刻的皺紋,疲倦的神情——什麼時候他們已經這般老了呢?時間過得真快呀!快得我們都來不及發現親人的變化!

他寫他童年的寵物——小松鼠,“……松鼠與我的情感,使我剛上學的時候有一段有聲音有色彩、明亮跳躍的時光……”這個可愛的小動物後來死了,作者做功課時睡着了,削尖的鉛筆成了兇器!這自然是一場傷心欲絕的分離,作者寫的時候感情真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養的小狗。一條非常可愛的狗狗,陪我度過一段愉快的童年時光,死的時候,我跟作者一樣悲痛欲絕,後來再也不養寵物了。兒子一直以爲我不喜歡小動物,其實不是,是害怕分離!沒養過寵物的人無法體會的感情!

他寫生活感悟,亦是以小見大。

比如朋友送他蓮花,他會想到: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時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時時有正向的時刻,生命便無限美好,日日是好日,處處蓮花開。

比如他對木魚眼睛的認識:木魚作爲磨洗心靈的工具是極有典型意義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告訴我們,修行是沒有止境的,心靈的磨洗也不能休息。

比如他穿了僧鞋,會想:要低得下頭,要看得破。

比如他喝茶時會想:一味萬味,味味一味。喝時生其心,喝完時應無所住,如是如是。

……

真情並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去渲染,看說話者的眼睛就知道,悲傷也不需要嚎啕大哭,看其神情就知道,我們可以透過文章的字裏行間去體味作者的深情,美好的感情是可以傳染的,不是嗎?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12

這段時間想翻看一些散文,讀一篇好的散文,就像在乾燥的沙漠裏逢着一片綠洲,心中裝滿了欣喜與憧憬。以前也讀過一些散文,但是總感覺不能激起情感的陣陣漣漪,讀完後好像內心的天地總是虛無縹緲的一般。

愛人偶爾會在網上給孩子買一些童書,這一次很偶然間給我選了一本《林清玄散文精選》,翻看過後感覺林清玄帶給我的是滿滿的感動與崇敬,彷彿迷惘的心找到了方向般清明澄澈。

文字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在文字穿梭的進行中,你會發現樂觀是林清玄的主旋律。雖然他出身卑微,但卻堅信自己的夢想,他總會把困難與挫折當成人生的經歷,他如苦難的沙子般處處沉澱,不斷地轉起生命的羅盤。

青年時期的漂泊是林清玄的命運,也成就了他的性格,面對不期而至的命運,他卻用傾灑般地月光照亮了這個世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從他的作品中我能領悟到追尋生命的歷程其實就是能獲得心靈上寧靜的過程。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苦與樂,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真情,感悟禪機、感悟人生的真諦。

在這個喧囂浮躁、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人徘徊於追名逐利,流連於醉生夢死,糾結於得失喜怒,誰也不曾停下腳步回望一下最初的腳印,誰也不曾煮一壺清茶用月光下酒,而林清玄的文字表達出來的內涵卻能觸及靈魂的根本,這些文字使命途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氣躁的人們重新充滿希望和信心,如撥雲見日把讀者的心燈點燃。

他的那篇《煮雪》講述一個想象的多情而極度浪漫的傳說——北極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凝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烤來聽。“如果失戀,等不到冰雪盡融的時刻,就放一把火,把雪都燒了,燒成另一個春天”。也許有的時候,人要學會放下,放下失意與悲痛,重新開始追尋另一段新的生活。那時那刻,溫煮過的雪早已瀰漫了我整個天空,氾濫到使人迷醉。

時光在飛轉,日曆在翻頁,相信林清玄的散文會經得起歲月年輪的盤玩,更相信他的作品將不斷印證着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13

在讀了林清玄的散文過之後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作者那易懂的語言,卻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讀完後撼動了我的心,這本書的封皮呈黃色,醒目卻不刺眼,與它的圖案十分相配:一陣風吹來,純白的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散,飄渺、空靈,十分簡潔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們這一代代的孩子的夢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型寫着“林清玄”三個大字,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展開封皮,一行小而精練的小字映入眼簾:“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正是這一行字,給了我很大的興趣讓我讀下去。

正式開啟書時,我便被那充天真,無邪的自序吸引。和標題一樣,拉近了我們與作者的距離,向我們訴說了作者不老的心。這本書分四卷,分別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每一卷的開頭都有一首精練的小詩,讀來十分搞笑,我彷彿能從一首首小詩中看到作者兒時天真可愛的臉。

第一卷“天真的心”:講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們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隻烏龜、一棵樹、一些流浪狗、一個傳說。而令我感到吃驚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單純天真的視角,把最單純天真的事情,竟能寫出如此多的細節和道理。在作者的筆下,能夠從一隻烏龜寫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寫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錢的悲哀。作者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直擊我們的內心――那如白紙般內心的最深處的那片淨土。

而第二章“純善的心”描繪的不是一向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塵世紮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者用這“灰色”社會中的真善美、假醜惡的比較,引起了我們對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則是繼續沿着之前的風格,用孩子般的筆法,給我一種親近的感覺,讓我借作者的文筆來看那充滿未知的世界。

看完這本書,突然發現書的最後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訴我們:“挫折,學習智慧;離散,學習成長。我們是不是除了課業,更重視這些優良品質的養成那?”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吧。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14

小的故事折射大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詞語,簡單平實的生活故事,蘊含着細膩的情感,幾句平淡的話語,足以讓人一次次的反覆回味,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

第一次讀林清玄的散文時我就被他的清新淡雅的文筆,深厚的道理,以及對人生、世界的感悟深深的吸引了。

我喜歡在牀頭放着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閱讀幾篇,來一次心靈之旅纔可以安靜地睡去,一切道理都在夢中顯現。

他說:“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無數的低谷,使我們在挫敗中流淚,不是說不允許哭泣,你可以蹲下來好好想想自己,但是,請不要放棄,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頂點,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心情重新攀登,堅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燦爛。

他說:“安靜無言並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個更深廣、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達是沉默,而不是語言。”面對誤解,請選擇沉默;面對挫折,請選擇沉默;面對辱罵,請選擇沉默。有時候,解釋是多餘的,那時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語言。

他說:“生命是在水上寫字,第二筆還未落下,第一筆已流到遠方。”時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點點地在流逝,生命一點點地在逝去,再長也不過數十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能讓我們揮霍呢?珍惜吧……

這本書裏有一個個故事,每個故事都能悟出一個道理。這本書裏的每一個故事讀一遍都會在人的心中烙一個印。漸漸,一本書的道理都鑽入了人的心中。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而是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他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你、他。這些文章,初讀時如獲良友,再品時如逢故知。他的文字每次讀後都會讓我的心中充滿寧靜。文如其人,假如他沒有高雅的品味和如此純淨的心,怎麼能寫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挫折,是爲了讓你學習智慧;離散,是爲了讓你學習成長;忍苦耐艱,人生才能顯現真正的價值。”這樣的金玉良言不是每天都能見到的,也許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他的書裏能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課外所找不到的歡樂。感謝林清玄,他的文字給了我太多啓示。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15

這個暑假,我讀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一篇篇沁人心脾的散文,字裏行間透露了林清玄對生活的熱愛。作者用各種不同的散文向我們表達了他對我們少年人生的見解。讀後我深有感觸,的確,不管是天真還是純善,或是美好,直至莊嚴,都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思想。讀林清玄的文章,能使我浮躁的心即刻間安定下來,因爲他的文章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雖然每篇散文都比較短小,但是卻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含有深長的意味,使我一拿到這本書就愛不釋手,迫不及待地去體會這個心思細密的人寫出的有血有肉的文章。

其中,我最記憶猶新的一篇文章就是《讓樹轉變的方法》。這篇文章是以一件小事引出了林清玄的一系列的感悟,主要寫了林清玄的孩子做了一個實驗——讓一棵樹轉彎曲。這是靠樹的'向上、向光性做的,把樹倒吊着,它便會轉個彎長上去,由此,林清玄便奉勸大家、我們人類不能不如一棵樹,不能被外在環境擊倒,失去自己原本的樣子,要學習那棵樹一樣不會墮落。

這棵樹被作者的孩子倒吊着,就好比是我們人類生活在逆境當中,而這棵樹因爲向上、向光性又頑強地長了上去,可我們人類呢?有些經得住風雨的人可能會和樹一樣也不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逆境中激發出自己的潛能,不會墮落,成爲勝利者。然而有些人卻不會適應環境,自暴自棄,隨着環境一起墮落,最終,成爲了失敗者,這方面,他們甚至不如一棵樹。

而我們,要當那些在逆境中也不會墮落,反而活得精彩的人。其實,人們有時都會有失敗的時候,我們也不免因此而灰心喪氣,對生活、對自己不抱希望,但是我們就要有超凡脫俗的精神,經歷了失敗過後,也培養了我們自己的人格、風骨,再來的時候,我們就不容易被外界環境所擊垮了,就像樹一樣,無論繞幾個彎,也要堅強地長上去,向上、有光的地方長,這才時我們所要做的,不與墮落妥協,以堅毅、剛強、樂觀的心一直生活下去。

人生不免會有灰心無助的時候,但只要有了堅強果斷的性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環境所擊倒。當我們踏過荊棘,勇敢地走向終點的時候,就能舉起勝利的旗幟,自豪地對自己說:“我長大了!”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