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物理說課稿模板6篇

【精選】物理說課稿模板6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物理說課稿模板6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地位:

1、本課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冊(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七章第四節;主要內容是講授“動量守恆律”在碰撞、爆炸等內力> 外力這類題型中的應用。

2、地位:“動量守恆律”是大自然界物體間相互作用的普適基本規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統相互作用對時間的累積(Ft)總和爲零的這麼一個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恆律來源於對稱性;考慮教材編排的系統性,書上從牛頓運動定律中匯出動量守恆,然而其適用範圍卻比牛頓運動定律廣泛得多----不論是變力還是恆力、不論是哪個參照系、不論是高速或低速,宏觀或微觀系統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無需慮及中間細節,只需注意始、末態,具有簡捷方便的獨特優勢,爲處理力學(含後續學習的電力、磁力)問題闢開了一新的思維方法。本課是“教綱”裏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高考重點考查的知識點,故應教好本課。

3、編排:《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是繼學生學習了“動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之後,透過應用守恆定律解決碰撞等實際問題達到掌握該定律的一節習題課-----旨在加深對動量及守恆條件的理解、進而熟練地應用守恆定律列式求解相關定量問題。

4、依據教綱對本節的“B”級要求、教材的編排,本節教學目標可定爲:

〈1〉知識目標:學生要會用動量守恆律處理一維碰撞、爆炸等兩物

體相互作用的問題:即

會確定系統、分析相互作用過程(初、中、末態)物體的受力,從而判定系統動量爲什麼守恆;

根據動量守恆律的矢量性、同時性(“一邊一時”),正確寫出已知條件、守恆方程、求得未知量;

知道守恆律解題優點所在。書P127

〈2〉能力目標:提高解題能力即讀題、析題、圖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題步驟、解題表述等科學思維習慣及方法。

〈3〉德育目標: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辨證唯物主義實踐觀。

5、教學重點:正確列出動量守恆方程及應用守恆律解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1>如何使學生深刻領悟一維矢量的運算方法--------化爲標量(代數)運算。

二、教法說明:

本堂課主要採用討論、閱讀指導、練習、實驗及多媒體放映等教學方法。教法選擇的依據:

<1>應用討論法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滲透合作、共贏的思想,調動積極性:作爲知識應用課,正是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求得共識,本課應讓學生讀題並討論----分析系統動量是否守恆?加深對知識應用的領悟。有些老師處理問題時也是在討論、自學中完成的。

<3>透過觀看實況錄象(打檯球、掛車等)、觀察氣墊導軌上滑塊的碰撞等實驗引起同學們對碰後物體速度求解的興趣,讓同學們認識到本課學習的意義;透過直觀模擬碰撞現象給學生以更多的感性認識,變抽象爲具體,多維度化解教學難度,加深對規律應用(知識)的記憶。

<5>人類對經歷過的挫折總是記憶猶新,本節可以透過對典型例題的分析、求解,透過學生動腦、動手演算,比較、講解不同學生的答題錯誤,特別是對動量矢量性的疏忽和運算錯誤,進行有目的的強化,以期突破本節的難點。如對書上【例2】設具體數字而讓學生解答,待出現答題錯誤時加以糾正;也可做這樣的理想實驗:站在懸崖邊的人,給他一個動量,他將如何運動?引出對方向性的思考,如此種種讓學生牢固烙上動量是矢量動量守恆律是矢量式的印象。

本節內容在高三教學中還須深化,考慮高一學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數學、語文能力等),教學所涉及的習題儘可能過程清晰、系統(對象)容易確定;

只要求到一維兩物體的題型,系統只有某方向動量守恆的問題儘量迴避;

守恆定律中速度相對性及變質量問題高一年不予提及;

知識的綜合只牽涉到平拋或豎直上拋即可,且作爲較高要求,應放在另一節練習課上。

三、學法設計:

本課的教學要培養科學的讀書及解題方法,力求養成規範答題習慣,提高學習積極性。

透過對定律匯出的簡單複習,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即從本質上明確定理、定律的來龍去脈,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適用條件(比牛頓運動定律更廣);

透過解答實際題目的訓練,培養審題能力、養成注重過程分析注意整體思維和嚴謹解題步驟的習慣,克服邊審題邊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時間並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導題後小結------“題後思”,讓學生變“學會”爲“會學”即守恆律題型的一般解題方法:確定對象 確定過程並分析確定正方向並寫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學生喜好表現,可以透過對不同層次教學對象課堂作業的投影、講評,可激發學者“願學”的情感,讓大家學有所獲有所得,多層面提高學力。

注意由淺入深、按步解答、適當降低、抓好反饋落實的環節,注意歸納,給予機會提高自信心以激發差生學習情緒,解題時易出現的混亂問題有二:一是符號問題,強調設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確則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則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結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恆方程“一邊一態”的問題,解決辦法是嚴格列出已知,作圖輔助思維。

把例題及課堂練習發到學生手上,適當選擇1-2題綜合型題目(兩個以上知識點),鼓勵好生上臺講述,多完成難一點作業,籍以調動優等生的積極性。

在上述關於教材、教法、學法等分析的基礎上,我實施了這一節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實效。

物理說課稿 篇2

我要講的這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三節《摩擦力》。本節課我從下面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中對摩擦力的表述是“透過常見事例或實驗,瞭解摩擦力”。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和彈簧測力計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透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能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②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③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④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全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探究勇氣、實事求是地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以及與他人交流與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難點是實驗的操作(讓彈簧測力計拉動物塊勻速運動)和記錄測量數據的表格的設計。

二、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打算採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爲主的啓發式教學。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先播放一段多媒體畫面:(汽車在雪地上艱難行走,而當輪胎上裹有鐵鏈後就能前進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蓋很難擰開,而用毛巾裹住時就很容易擰開了;生鏽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後就可以開啟了;運動員賽跑時穿着帶有鐵釘的跑鞋等等)。

請學生思考一下這些都是什麼原因?

(二)新課學習

1.什麼叫摩擦力

用二個長毛刷毛對毛合在一起,併產生相對運動,讓學生看到二個毛刷的毛分別產生向不同方向的彎曲。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摩擦力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並且學生也會透過兩個面的刷毛的彎曲方向不同進一步理解每個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摩擦的概念。

課本中是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合在一起的,沒有具體的區分,我在這裏簡單地向學生解釋了三種摩擦的區別。對於滾動摩擦因爲其實質是一種力矩,可以一帶而過;而對於靜摩擦可以作一點補充:當兩個物體之間相對靜止且又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產生的是靜摩擦,並且也可以用二個毛刷作演示。這對學生的理解並沒有什麼難度,況且在“科學世界”裏面也提到了“走路時要利用鞋底與地面間的摩擦”,如不講一下靜摩擦,學生在這裏當聯繫課本中的摩擦的定義時會產生疑問:爲什麼沒有發生“相對運動”還會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1)指導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們的猜想後,還要問問他“你爲什麼要這樣想呢?可以對有的猜想進行歸類,比如有的同學說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重力大小有關,而有的同學說可能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可以指導他們將這二個猜想歸爲壓力這一類。在各種猜想都列出來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很複雜,對於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是否與接觸面面積的大小有關?並將全班分爲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指導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讓同學們思考:用什麼工具來測滑動摩擦力?(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個力嗎?(不是);那如何才能從彈簧測力計的讀數中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那麼實驗中應該讓木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時的彈簧測力計應該怎樣調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後調零)。透過這樣的引導既起到了複習的效果,又爲他們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鋪墊。

再讓每組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那我們在設計實驗時應該注意運用怎樣的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因爲在八年級的學習中,研究弦振動的`音調和歐姆定律時,已多次用到過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所以,這裏對學生不算一個難點。

然後請每組派一位同學到講臺前說說他們組制定出的探究計劃,並在黑板上畫出他們設計的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引導全班同學對他們方案的理解,特別是對實驗記錄表格的設計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對不太科學的地方引導本組或其他組同學進行補充完善。

(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與數據記錄,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並適時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佈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實驗結束後,還可以鼓勵學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彈簧測力計不動而只拉動木板呢?爲什麼?並且讓學生們再簡單操作一次,讓他們自己發現這樣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比較穩定,容易讀出正確數值,實驗效果更好。而且這也更能幫助他們理解“相對運動”的含義。

3.摩擦與我們

回顧剛上課時播放的多媒體,聯繫生活經驗,讓學生分別舉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並且讓他們在對“科學世界”內容的閱讀和剛纔實驗的基礎上,對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小組進行討論,還可以採用全班搶答的形式,讓他們自己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要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就可以了。

4.當堂反饋

(1)採用討論的形式,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並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麼樣呢?並要求學生回去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第4題的科學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2)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文字並配上錄音,介紹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5.課後作業

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別是採用什麼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的。

物理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4號,我說課的題目是1號《比熱容》,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物理上冊第11章第4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比熱容是11章《熱和能》的重點,同時也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難點。它是反映物質特性的一個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和生產技術上的許多問題都跟物質比熱容有關,但比熱容這一概念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針對這一特點,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引入課題,突出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爲基礎的特點,進行實驗探究,體現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按照新課標要求,體現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在正確理解比熱容物理意義的基礎上,總結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cm⊿t,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是本節的又一重點。故本節課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探究比熱容實驗.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透過實驗瞭解比熱容的概念.

2.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3.會查比熱容表,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實驗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學會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間的相互聯繫;訓練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探究,學會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驗從實驗到理論的科學方法。故本節的學習目標爲:(出示課件)

三.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的建立.

難點:1.制定實驗探究方案;2.瞭解比熱容概念並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

關鍵:做好水與煤油吸熱升溫的對比實驗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1.初中學生對事物存在着濃厚的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但學生仍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

2.在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對質量、溫度、熱量已有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沒有深刻意識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依據《課標》要求,本課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全過程,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瞭解比熱容的含義。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

說學法:

1.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從生活現象入手,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學會記錄實驗數據和資訊,進行合作與交流。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啓發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資訊,學會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得出實驗結論,進一步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切實體驗物質的屬性,加深對比熱容概念的瞭解。結合《課標》本節的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1.新課引入

2.生活感知:(出示課件)

①燒水時,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有什麼關係?(用生活裏的現象支援你的觀點)

②燒水時,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溫度升高多少有什麼關係? (用生活裏的現象支援你的觀點)(這種設定問題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問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是什麼關係,更具開放性,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結得到:水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跟水的質量有關,和升高的溫度有關 。

那麼(出示課件)

③將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鐵塊加熱,升高相同的溫度,需要的熱量一樣多嗎?(強調質量、升高的溫度相等)

(透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設定引導學生猜想物質吸熱可能與物質種類有關,使探究目標更爲顯性化。)

提出探究問題: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實驗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是否順利的關鍵,由於本實驗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生綜合考慮有一定的難度,故教師可引導學生重點探討如下問題,以幫助學生設計實驗。(出示課件)

(一)根據問題討論設計實驗

(1)選取什麼物質進行對比?用什麼工具測質量?

(2)用什麼工具對它們加熱?

(3)用什麼工具顯示它們溫度的變化?

(4)怎樣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學生在完成本實驗提示的基礎上來)

(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交流討論、展示設計方案,表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應有兩種方案(出示課件)。

方案一:取等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吸收相等的熱量)後,比較溫度的變化。

方案二:取等質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加熱的時間(吸收熱量的多少)。

(讓各小組討論,然後教師特別強調“相同條件”是哪些,強調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明確按實驗方案二進行實驗,與提出的問題一致,簡化了實驗,可使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更明確一些)

4.進行實驗,收集數據(本環節事先應安排好小組分工,明確小組要求)(出示課件)

物理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變壓器》,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過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電磁感應教學的進一步延伸;同時變壓器也是交流電路中常見的一種電器設備,是遠距離輸電不可缺少的裝置。本節也爲進一步學習遠距離輸電奠定了基礎。

本節課的重點是:變壓器工作原理及規律、

難點是:

(1)推導變壓器原副線圈電流與匝數關係、

(2)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對象的含義、

二、目標分析

針對本節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標的要求,確定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和技能

1)知道變壓器的基本構造2)理解變壓器的工作原理3)探究並應用變壓器的各種規律

過程與方法

1)透過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

2)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科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對本節知識的學習,體會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我確定的教法與學法是:

教法:爲了讓學生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我採用講述、對比、探究,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學法:爲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討論中突破難點。

三、過程分析

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把兩個沒有導線相連的線圈套在同一個閉合鐵芯上,一個線圈連到交流電源的兩端,另一個線圈連到小燈泡上。

提出問題:小燈泡不與電源直接相連,它能發光嗎?

這個問題的提出和學生的原有知識造成衝突,演示中隨着我閉合電鍵,燈泡發光了,學生感到非常的驚奇。我接着又說,“我還能時它變得更亮,你信不信?”,隨着我的演示,燈泡變亮了。

“這個裝置能起到改變電壓的作用,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研究的問題——變壓器。”這樣非常自然地引入了新課教學。

(二)師生互動,新課教學

1、變壓器的原理的教學:

(1)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變壓器的構造和原理

隨後我課件展示多種形態各異常見的變壓器。

提出問題:根據你的觀察,變壓器由哪幾部分構成?

然後學生自主總結變壓器結構,介紹原、副線圈、鐵芯相關概念,畫出變壓器的示意圖和符號。

設計意圖:開拓視野,增加實際知識,讓學生獲得親身感受,提高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2)學生自主學習變壓器的工作原理

教師仍然根據開始的演示實驗提出問題:小燈泡未與電源直接相連,爲什麼發光了呢?你

認爲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總結工作原理:“互感現象”。原線圈和副線圈有共同的鐵芯,由於電流方向的.不斷變化,穿過他們的磁通量時刻改變,在副線圈中引起感應電動勢,所以副線圈就有電流輸出。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的原有知識,引導學生髮現變壓器的工作原理,讓學生獲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

2、探究變壓器線圈兩端的電壓與匝數的關係:

(1)首先讓學生猜想:副線圈輸出電壓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2)經小組討論,學生可以想到副線圈輸出電壓與原線圈電壓、原副線圈匝數有關。設計實驗電路圖,得到實驗方案:插圖:

(3)然後進行實驗探究:U1一定時,n1,n2對U2的影響;n1,n2一定時,U1對U2的影響。

(4)最後由學生分析總結規律:即電壓與匝數成正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合作的快樂。

3、理想變壓器:(1)變壓器工作時的能量損失

問題1:爲什麼上述實驗的數據存在一定誤差?變壓器工作時有哪些途徑會損失能量?

問題2:爲什麼鐵芯是閉合的?在變壓器透過交變磁場傳輸電能的過程中,閉合鐵芯起什麼作用?

演示實驗讓學生觀看實驗現象:

將可拆變壓器的鐵芯由不閉合到閉合,觀察接在副線圈兩端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師生互動總結:①理想變壓器的特點②理想變壓器的規律

設計意圖:形象的實驗,降低了學習鐵芯的作用的難度,結合原有渦流的知識,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從生活實例到理想化模型的建立,使學生的知識得以昇華。

(三)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設計適量的練習題,並且將練習題分爲A、B兩組供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四)課堂小結和作業

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的內容,構建知識框架,作業佈置要有針對性,梯度。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總結,真正達到了檢驗學生課堂效果的目的。

作業課後2、3、4題;

板書設計我分兩部分,主板書寫在左側,體現本節課的主幹知識,副板書在右側,主要畫用來輔助說明的草圖。

四、效果分析

透過以上的過程設計我預計可達到以下效果:

1、能夠使學生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實現本節課的知識目標。

2、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發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變規律的傳授過程爲規律的探究過程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當然本節課的設計還存在着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物理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後聯繫來看,有利於鞏固學生對……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的認識。在講解例題時,對推理方法、思維起點的分析,爲今後……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律從理論上匯出。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瞭解物理與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繫和重要應用。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識和實驗基礎,學生一般能較熟練地掌

握……,這就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爲學生理解….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因而本節課的一個目標是:……。

透過運用……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的基本思想,規範學生……良好習慣。

能力、方法目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個性和特長。

透過計算機模擬培養學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歸納中,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知識,設計出……;

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透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並總結出……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樹立等效觀點,建立等效思想

不斷髮現矛盾,激發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方法。

有利於培養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習興趣;關心環境、能源、衛生、健康;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實現實事求是、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作畫法求合力要規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堅持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

成功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嚴密的理論推導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深入理解……概念和決定……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地認識……的緣故。以上措施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關係。

正確深入理解……的特點和……的關係。正確確定思維入手點,是分析……問題的兩

個關鍵。

4、教學難點

抽象思維尚處於起步階段

二、 說教法:

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演示實驗法(透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推理驗證物質性質);比較法(啓發學生認識獲得新知);討論法;歸納法;閱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閱讀、講解”

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本節課採用了演示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啓發式綜合教學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教學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在“摩擦力”教學中,要“以觀察和實驗爲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爲突破口,有機地融合各種教法於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環相扣,前後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是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

三、 說學法:觀察法;歸納法;閱讀法;聯想法;推理法

1、教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法

爲了適應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展水平,注意根據所講授的每項知識,確定其演示觀察的重點,有序地引導學生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觀察,再綜合分析,使學生透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較簡單的器材做實驗,以發揮實驗效益,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做實驗,可以增強感性認識,複習相關知識,克服錯誤定勢,激發學生的觀察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爲進行新課做好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準備。

3、透過設疑,啓發學生思考

透過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透過練習強化有意注意,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評價鼓勵學生,重在讓學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結論。

四、 教學程序:匯入;新課;練習鞏固;作業;研究性課題提出。

引入新課

將課首問題稍作加工(和生活實際稍作聯繫)後,向學生提問,使學生在思索中對新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再順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透過演示使學生對波有直觀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練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有利於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應用

五、研究性課題的提出和課後的思考

物理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6章第4節《拋體運動的規律》,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在學習《拋體運動的規律》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爲本節的學習作了鋪墊。拋體運動,尤其是平拋運動的規律是本章教學重點之一。拋體運動的內容雖在高中物理中算不上非常重要,而且知識點也不多,但它所包含的物理思想和思維方法卻是十分重要,在後繼課程中還有重要的應用,如在電場或複合場中研究帶電粒子運動的問題。另外,日常生活中有關拋體運動的現象很多,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它能使學生體驗物理知識對生產生活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拋體運動的受力特點

(2)掌握分析拋體運動的方法,能用數學知識總結得到平拋運動的規律

(3)瞭解斜拋運動

2、過程與方法

(1)在對平拋運動特點的感性認識基礎上上升到理性思維,使學生體會並理解在平面上應用牛頓定律的方法

(2)在總結得出平拋運動的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和掌握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利用數學知識表達物理規律的和諧與美,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透過用學到的方法解決沒有感性認識的斜拋運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與探究的X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探究如何利用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拋和斜拋運動

(2)利用數學工具得到平拋運動的規律

教學難點:理解爲什麼平拋運動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物理是一門培養髮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基於本節課的理論性強,我採用講授法和啓發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發展了學生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助於學生今後的自主學習。

學法:針對本節課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採用討論法.分析法.歸納總結法來進行學習,主動探究,學會自主學習。

那麼我對本節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 複習引入新課

[1. 複習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和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複習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指出這種方法在解決複雜運動問題時的作用。

3.複習如何用座標描述做一維運動和二維運動的物體的位置。

4.複習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數學表達式。指出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就是要確定物體在任一時刻的位置和速度。-------課件

本節課要用到的舊知識點瑣碎,複習與本章有關的這幾個重要知識點,有意識地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順利地進行新知識的同化。

(二)進行新課

(1)從總體上看,本節課的內容可以分爲兩大部分:平拋運動和斜拋運動。

因此可以先對平拋運動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簡單分析斜拋運動。這種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對平拋運動的分析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可以分兩步,第一步,分解平拋運動;第二步,得出平拋運動的規律。

對於第一步,要創設問題情境,透過這三個問題:[課件]使學生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擔任課堂的主角,透過學生的回答,暴露學生思維上存在的問題,適時點撥啓發。這樣,不僅使學生 深入理解了平拋運動,而且可以使學生分析、討論、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也得以培養和提高。

對於平拋運動的規律的得出,在分解平拋運動的基礎上難度就會有所降低,所以,先讓學生自己推導,再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體會並理解在二維情景下應用牛頓定律的方法。

對於斜拋運動,先介紹什麼是斜拋運動,並展示圖片,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再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嘗試進行分解斜上拋運動,培養學生自主學

習的能力

(3)爲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層理解和應用,在課堂上安排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練習選取課本例題2。練習選取課本例題2,再進行小結,最後佈置作業。

課後習題的選取以生活事例、生活現象爲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激發學生的潛力。

六.板書

七.結束語

鑑於本節課的特點,我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根據學生認知的發展,有步驟地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交流過程中,不斷地發展自己的觀點,經歷了學習過程的體驗。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到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而且還學會了怎樣去思考問題。

我的說課結束,請各位多多指教。謝謝!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