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警句 > 寓言 > 成语故事 >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100字_四个字的成语小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100字_四个字的成语小故事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1.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成语故事中,有很多的有趣的故事,而这些成语故事中绝大多数都是四字成语故事,很多100字的。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100字_四个字的成语小故事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各得其所

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 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她担 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 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这种事没 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生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点头应允了。 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他,日益骄横。一次他酒后 杀人,被捕入狱。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 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现在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左右 的大臣们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 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如果因为我的 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 最后,武帝狠了狠心,还是下诏处死了昭平君。 处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难过。但是,太中大夫东方朔却向武 帝祝酒说:“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骨肉,这两点陛下都做到了。 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各如其所愿。”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分道扬镳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 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 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 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 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 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 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 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 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 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 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 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 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 任何一个,便笑着说: “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 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墨守成规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知道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他对楚王说:你如果攻打宋国,是不会得到胜利的。楚王十分骄傲地说:鲁班是天下手艺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经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墨子说:那么我就去帮宋国守城,你叫鲁班来攻,看他能不能取得胜利。于是

两人在楚王面前演示,

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人们把墨子守城的规则称为墨守成规,后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呕心沥血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他自幼非常聪明,很有才华。据说,他七岁时就能写诗,人们都称赞他为神童。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虽然他二十六岁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为后世所敬仰。

据说,李贺做诗,通常不是先立题目,而是注重观察生活,积累资料。他每天早上骑着一头小毛驴,背上书囊,带着一个书童,四处游览。遇到好的题材,就马上写成诗句,先放进书囊,回家以后,再整理成篇。李贺的身体一直都不好,他的母亲很心疼他,所以每天李贺回到家后,他母亲便让侍女查看他的书囊,如果发现里面写的诗句太多,就生气地说:你这个孩子,想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原文是: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就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把李母的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和韩愈的沥血以书辞这两句关于李贺的话加以合并和省略,概括出了呕心沥血这一成语,比喻用尽心思,多用来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多多用心。呕,吐;沥,一滴一滴。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盘根错节

东汉时期平武这个地方有个人名叫虞诩(yúxǔ),他十二岁就精通《尚书》,朝廷认为他是一个奇男子,就想让他做官。虞诩因为有九十岁的祖母在家无人照顾,所以就没有去。祖母去世后,虞诩才到太尉李修那里出任郎中一职。

有一年,羌人和匈奴人几乎同时从西方和北方入侵东汉王朝。东汉大将军邓骘(zhì)在讨论如何对付入侵者的时候,提出放弃西面,集中力量专对北方的作战方针。对此,大多数大臣表示同意,而职位较低的虞诩则反对,并且把自己的意见告诉给李修。李修认为虞诩的意见可行,便按照他的主张做,保住了凉州。自以为是的邓骘看到有人竟敢公然反对他,很是恼火,准备找机会报复虞诩。

不久,有个地方发生了战乱,人民造反,杀害地方官吏,事情越闹越大。邓骘就故意派虞诩去那里做官。虞诩的朋友看出了邓骘的用心,很为他担忧,并告诉他:到那里做官,凶多吉少啊。虞诩笑了笑说:一个人的志向不应该随便改变,做事情就不应该惧怕困难。去那里任职也是我的职责。不遇到树根盘屈、枝节交错的树木,又怎么能辨别出斧头的锋利呢?(原文是:‘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他到任之后很快就平息了动乱,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嘉奖。

后来,盘根错节就成为一句成语,比喻事情复杂,头绪很多,难以办理,不容易解决。

成语故事中,有很多的有趣的故事,而这些成语故事中绝大多数都是四字成语故事,很多100字的。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各得其所

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 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她担 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 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这种事没 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生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点头应允了。 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他,日益骄横。一次他酒后 杀人,被捕入狱。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 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现在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左右 的大臣们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 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如果因为我的 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 最后,武帝狠了狠心,还是下诏处死了昭平君。 处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难过。但是,太中大夫东方朔却向武 帝祝酒说:“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骨肉,这两点陛下都做到了。 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各如其所愿。”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分道扬镳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 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 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 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 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 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 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 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 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 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 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 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 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 任何一个,便笑着说: “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 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传说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民间故事
睡前故事
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