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散文 > 伤感散文 > 乐友

乐友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7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乐友

我们共同的爱好是音乐,听途说而寻找,因寻找而汇聚,由汇聚而相识,久识而成挚友。
——题记

夜暮下的长安公园,未名湖畔环境优美宜人。在长安亭挥洒着古典幽雅的曼妙音符,品味着夜色中的小桥流水和对对情侣的窃窃私语,让人感觉身处梦幻,恍然若仙。于是在喧杂、乏闷的城市里忙碌一天后,来到这里寻找心境,以求摆脱工作桎梏、活力再生,就成了我们这些音乐玩弄者的心仪之地。难怪痴迷于此道的人们,会在夜幕降临后,携带着自己喜好的乐器,从周边向这里汇聚。因为共同爱好,使彼此间消除了年龄、职业、地位和陌生的隔阂。大家一见如故,心志笃诚,团结协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形成了一个群体,群体的人们互称为乐友。在音乐面前,乐友们尽情的挥洒,一起沉浸,一起放纵,十分陶醉,九分癫狂。
梦笛是我认识的乐友中的一个。他身体比较瘦小,穿着也不甚合体,因习惯随身携带一只因年久而摸得黝亮的笛子而得名。初次见到他时,虽然是在一个清爽的夏夜,但仍给人感觉不爽,一副恹恹病态。
我不怎么喜欢他。一是因为他过于唠叨,二是因为他放任自我。只要一见到好的乐器,他的眼睛就发亮,手也不由自主地往前伸,接着就是一番无边际的议论。我直想责怪他,但当看到他对乐器爱不释手的神情和虔诚的目光,几次欲言又止——我不忍伤害一颗对音乐充满敬意的心。
但是,他也不乏令我感慨之处,尤其是他随和的个性和演奏时的那份专致。他似乎永不生气,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他,他总视人为知己,热情的招呼,以微笑示人,有时还会带来品第不低的香烟来请大家品尝。他会的乐谱很多,古典的、现代的、哀怨忧伤的、欢快激昂的、多情浪漫的等等,都能和的来。但他却从不表现自己,只是压低自己的笛音,小声的和着大家的旋律。一次在大家的特别相邀下,一番客气后,他轻轻吹出一曲“葬花吟”,这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虽不尽专业,但细细品来,时强时弱、时缓时急、悲悲切切的处理,倒也恰到好处。有人动情地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使这个本就忧伤的曲子越发悲凉。真想象不出,他的情感竟是如此的丰富,这首曲子,直被他弄的凄风愁雨,揉的令人心碎。
我不知道梦笛家住何处,甚至连方向都不清楚。因为他总在近闭园熄灯时来,大家散伙后而去。我注意到,每次,他都会跟在人们的身后,送大家到公园门口,等到人们离开,又转身消失在公园的夜色里。人不见了踪影,疑惑却留在了我的心里:大家都已经如此熟悉,还需如此客气?我不由就想到了他的唠叨和他致腻的演奏,也许是因为他心细吧,我想。然而,我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答案。
一日外出办事,回来时夜色已沉,然而途经公园,我还是习惯性的走了进去。
突然,一个场面让我吃了一惊。此刻,我看到一个人拿着手电筒在垃圾桶里翻腾,随后捡出几个被人抛弃的矿泉水瓶,认真的放在身边的编织袋里。在昏暗的夜幕下,我仍然认出了,他是梦笛,我想张嘴招呼,但最终生生的忍住——我忽然明白了每晚梦笛送走人们后又返回公园的原因。他是否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的一切?我不能揭这个谜,我应当维护别人的隐私。
然而,我却终于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但也因此改变了我的看法,并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一次梦笛不在的时候,我向乐友们提起我的所见,令我惊讶的是发现无人惊讶。原来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是没人愿意说起。
既然有人开头,人们就打开了话堤。在交谈中我才知道,原来梦笛下岗了。他每月只能享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却还竭力赡养和照顾久病卧床的母亲。他只有晚上安排母亲休息后的一点时间属于自己,然后寻大家而去。之后,他需要在人们的弃物中淘金,以期生活得到改善,多在凌晨两点钟之后回家休息。他尝试过经营小生意,但总让步于人们的讨价还价,终因缺少商人特有的应付能力而放弃。他酷爱竹笛吹奏,却终舍不得买个理想的笛子。他肯倾囊助人的一时之急,却对对方忘记归还无所适从,有人劝他追问时,他却面带难色的地说:“那多不好啊,就让他先用吧,也许他有了钱就会还我的。”他痴诚的思维令人塞语、无言以对。乐友们决定帮他,有人提议捐助些衣服,大家同意了。
那天大家果真就凑了些衣服,棉、毛、单都有,晚上见面时给了梦笛,并说了些暖心的话。梦笛激动的直流泪,嘴唇翕动无语。是啊,真正的感激何需言表呢。
然而,接下来的两天里,梦笛一反常态的没有露面。依他的性格来说,这是不应该的。大家做了各种的猜测,都预感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第三天,他终于来了。他来得很早,却没有带笛子。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公园里没有灯光,倒是冷月如水,异常的亮。月光下他衣冠不整,形容枯槁,好象浑身上下都是土,一副的极度疲惫相。见到大家的第一句话是:“我来晚了……”
他声音嘶哑,“我是来和大家告别的。”
他顿了顿,人们睁大了眼,“那天,大家送给我那么贵重的礼物,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我答应过请大家吸烟的,本准备第二天就来,但老母亲突然病重,我送她到医院……”
“你母亲怎么样了?”有人着急地问。
“她去了……”他神色黯然,有些哽咽,“今天上午安排的后事,下午酬谢帮忙的朋友,刚刚脱开身。”
他颤抖着在兜里掏出一盒已经携带了两天的“红塔山”“来,大家都来抽烟吧……”
人是情感动物,处久了就会产生感情。身边的事情一旦带感情去体会、去理解,就会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感慨。不知道为什么,我突感有点内疚,心里不是滋味,眼泪不自主地就流了下来。冥冥中我恍惚听到了一颗孤独颤抖的心在沉睡的夜里的抽泣。我不觉地握紧了梦笛的手,木讷地重复着二个字:“保重……”此刻,我体会出了一种莫名的失落。
梦笛走了,大家沉默了很久。不知谁吹起了箫,还是那首激昂悲愤、缠绵悱恻的“葬花吟”。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空洒泪,洒向空枝见血痕。”
箫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时而满腔悲愤,时而柔情诉说,时而长歌当哭,在夜色中回荡。浓浓的愁绪在空气中弥漫,浸沉了人们的狂癫,模糊了湖畔的风流,令人感到了窒息。
……

我们共同的爱好是音乐,听途说而寻找,因寻找而汇聚,由汇聚而相识,久识而成挚友。
——题记

夜暮下的长安公园,未名湖畔环境优美宜人。在长安亭挥洒着古典幽雅的曼妙音符,品味着夜色中的小桥流水和对对情侣的窃窃私语,让人感觉身处梦幻,恍然若仙。于是在喧杂、乏闷的城市里忙碌一天后,来到这里寻找心境,以求摆脱工作桎梏、活力再生,就成了我们这些音乐玩弄者的心仪之地。难怪痴迷于此道的人们,会在夜幕降临后,携带着自己喜好的乐器,从周边向这里汇聚。因为共同爱好,使彼此间消除了年龄、职业、地位和陌生的隔阂。大家一见如故,心志笃诚,团结协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形成了一个群体,群体的人们互称为乐友。在音乐面前,乐友们尽情的挥洒,一起沉浸,一起放纵,十分陶醉,九分癫狂。
梦笛是我认识的乐友中的一个。他身体比较瘦小,穿着也不甚合体,因习惯随身携带一只因年久而摸得黝亮的笛子而得名。初次见到他时,虽然是在一个清爽的夏夜,但仍给人感觉不爽,一副恹恹病态。
我不怎么喜欢他。一是因为他过于唠叨,二是因为他放任自我。只要一见到好的乐器,他的眼睛就发亮,手也不由自主地往前伸,接着就是一番无边际的议论。我直想责怪他,但当看到他对乐器爱不释手的神情和虔诚的目光,几次欲言又止——我不忍伤害一颗对音乐充满敬意的心。
但是,他也不乏令我感慨之处,尤其是他随和的个性和演奏时的那份专致。他似乎永不生气,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他,他总视人为知己,热情的招呼,以微笑示人,有时还会带来品第不低的香烟来请大家品尝。他会的乐谱很多,古典的、现代的、哀怨忧伤的、欢快激昂的、多情浪漫的等等,都能和的来。但他却从不表现自己,只是压低自己的笛音,小声的和着大家的旋律。一次在大家的特别相邀下,一番客气后,他轻轻吹出一曲“葬花吟”,这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虽不尽专业,但细细品来,时强时弱、时缓时急、悲悲切切的处理,倒也恰到好处。有人动情地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使这个本就忧伤的曲子越发悲凉。真想象不出,他的情感竟是如此的丰富,这首曲子,直被他弄的凄风愁雨,揉的令人心碎。
我不知道梦笛家住何处,甚至连方向都不清楚。因为他总在近闭园熄灯时来,大家散伙后而去。我注意到,每次,他都会跟在人们的身后,送大家到公园门口,等到人们离开,又转身消失在公园的夜色里。人不见了踪影,疑惑却留在了我的心里:大家都已经如此熟悉,还需如此客气?我不由就想到了他的唠叨和他致腻的演奏,也许是因为他心细吧,我想。然而,我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答案。
一日外出办事,回来时夜色已沉,然而途经公园,我还是习惯性的走了进去。
突然,一个场面让我吃了一惊。此刻,我看到一个人拿着手电筒在垃圾桶里翻腾,随后捡出几个被人抛弃的矿泉水瓶,认真的放在身边的编织袋里。在昏暗的夜幕下,我仍然认出了,他是梦笛,我想张嘴招呼,但最终生生的忍住——我忽然明白了每晚梦笛送走人们后又返回公园的原因。他是否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的一切?我不能揭这个谜,我应当维护别人的隐私。
然而,我却终于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但也因此改变了我的看法,并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一次梦笛不在的时候,我向乐友们提起我的所见,令我惊讶的是发现无人惊讶。原来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是没人愿意说起。
既然有人开头,人们就打开了话堤。在交谈中我才知道,原来梦笛下岗了。他每月只能享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却还竭力赡养和照顾久病卧床的母亲。他只有晚上安排母亲休息后的一点时间属于自己,然后寻大家而去。之后,他需要在人们的弃物中淘金,以期生活得到改善,多在凌晨两点钟之后回家休息。他尝试过经营小生意,但总让步于人们的讨价还价,终因缺少商人特有的应付能力而放弃。他酷爱竹笛吹奏,却终舍不得买个理想的笛子。他肯倾囊助人的一时之急,却对对方忘记归还无所适从,有人劝他追问时,他却面带难色的地说:“那多不好啊,就让他先用吧,也许他有了钱就会还我的。”他痴诚的思维令人塞语、无言以对。乐友们决定帮他,有人提议捐助些衣服,大家同意了。

优美文章
短篇散文
爱情散文
抒情散文
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