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散文 > 经典散文 > 关于牡丹的三篇散文

关于牡丹的三篇散文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牡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美丽的雅赏。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关于牡丹的散文,希望您喜欢!

关于牡丹的三篇散文

关于牡丹的散文一:洛阳牡丹花似锦

春季去洛阳,当看牡丹花。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其花朵硕大,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观古今花谱,佳丽360余种,无一可与之伦比,因此,牡丹被誉为“花王”。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宋代欧阳修的诗句道出了洛阳牡丹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记载,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听导游介绍,洛阳盛产牡丹,民间有个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枝干虽被烧焦,但到来年春天,反而开得更盛了。这个传说显示出牡丹坚贞不屈的品格。

唐宋以来,不少文人骚客为牡丹留下了千古佳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即是当时人们观赏牡丹之风日盛的写照。“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丛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珠花。”、“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天涯。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牡丹花开酒增价,夜半游人犹未归。”唐代诗人刘禹锡、宋代文人司马光、宋代理学家邵雍的一句句、一首首诗,充分描绘出唐宋时期洛阳牡丹的珍贵及人们对牡丹的挚爱之情。在诸多牡丹中,有的已二三百年,有的已上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牡丹品种不断细化丰富,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也与日俱增。“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1980年由乔羽作词、吕远作曲、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曾红遍大江南北,这再次说明人们对牡丹花十分看好。

如今,四月的洛阳是牡丹的海洋。放眼望去,王城、西苑等公园一畦畦、一片片,红的、白的、黄的、油墨、粉红、海蓝等姹紫嫣红,蔚为壮观。二乔、魏紫、黑花魁、姚黄、西施等牡丹名品争奇斗妍,占尽人间春色,俨然一个牡丹王国。看花的人们你来我往,摩肩接踵,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我和团友小吴观牡丹万事全忘自不知,直至团长打电话叫我们快走,我们才恋恋不舍的告别牡丹园,跟上了正在等我们的团队。上车后,有团友戏称:“这俩人看花看的掉到花堆里了”,众人大笑。按说我不大喜欢花,可面对花枝招展、香飘四处的牡丹,我要说百花中只有牡丹配称国色天香,它真有看过此花不看花的夺人心魄。

“洛阳牡丹天下最”,洛阳牡丹除了花色、品种各地无法与之媲美外,洛阳牡丹文化节也驰名中外。据《经济日报》报道称,30年来,牡丹节从一个市民游园活动到20xx年被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会节,牡丹已从简单的观赏发展成为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产业链条,年年上台阶。20xx年4月10日是第30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之日,中外宾客在共同欣赏牡丹花的同时,也不由赞叹洛阳牡丹产业化的发展。

在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催生下,牡丹花种植规模由小到大,目前已发展到9大色系、10种类型、11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由20xx年的1.6万亩发展到现在的7万多亩,建成牡丹催花基地、盆养牡丹基地100多个,年销牡丹100余万株。形成了精品观赏、生产种植、资源保护、科学实验、产品加工的系列牡丹产业。

一荣俱荣。由牡丹产业的发展而衍生的产业链不断拉长,较突出的是牡丹旅游系列产品,如牡丹书画、牡丹摄影、牡丹邮票、牡丹饼、牡丹茶等,这些系列旅游产品已形成近亿元的产业。牡丹产业从业人员已达3万余人,年产值10.8亿元。此外,洛阳市还围绕花会的举办借商招商。20xx年全市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99个,投资总额1051亿元,接待游客177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7亿元。

迄今,洛阳牡丹不仅走出了国门,而且还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彻底结束了牡丹能看不能卖的历史。随之,牡丹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各项技术均有了新突破。牡丹花期由原来的10天延至20~30天,甚至更长,这为洛阳牡丹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洛阳牡丹花似锦,观之能平添几多风雅几多乐趣,令人遐思万端。 愿洛阳牡丹花常开不衰,芳香永驻!

关于牡丹的散文二:牡丹

见过牡丹,注定一生难忘,任菊花再如何清高,终比不了牡丹的一袭素雅,即使没有花香,依然阻我侃侃前路,我注定要为此停留。

惊艳于牡丹的美丽却又调侃着它的美丽,因为得不到这份美丽,宁愿不屑于这份美丽。洛阳牡丹,雍容华贵,文者墨客一一持扇摆手,罢看这一袭白锦雅妆,却在扇角闪动的睫毛下偷偷觊觎着那份独一无二的气质。

难怪人多,也难怪少有人直面说它美丽,因为扇面背后的美人总高贵的让凡夫俗子退避三舍,而世上男儿有几个是坦荡君子?或许,最可怕的不是接触和坦白,而是直面自己的气度。没有牡丹,可以有菊兰梅竹,没有了独一份的美丽,或许就有了直面自己的勇气。信或者不信由你,但是我信了,即使拥有了直面自身的勇气,牡丹花永远撩人心魄,在不知道什么时候

就会浮现脑海,那是什么,是香,是未曾蒙面的香气,是闻得到但得不到的香气。

牡丹花下君子多,但终于得以近身的却没有几个,或者近身但生命堪忧,红颜薄命,为红颜千军缟素的那些人呢,是否性命安然?得到了眷恋又是如何,勇于面对自己并争取自己又如何,谁人可以保障那些些暗念都能换来美满,谁人可以证明那些些美满不是过眼云烟?是福是祸,看来没有定论,或许那些为爱止步的人,也许会过的更幸福。

牡丹,牡丹,佳人是否平安?若然牡丹有情,也不会眷恋,因为它向来高贵,哪怕花残叶落,哪怕只剩孤茎潺潺。花落的时节,想起牡丹,花开的季节想起牡丹,只是,花开花落都不再是牡丹。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朝朝暮暮,还是咫尺天涯?若然可以选择,还是相濡以沫,还是朝朝暮暮,只是事事总无法选择,无奈之下宽慰自己,还是淡于江湖。不是我们由衷的选择,却是最终唯一的选择,寒心的是离开的人,更寒心的是留下的人。牡丹,你的孤寂可有几人懂得?

可是春华秋实,春去冬即,年老,难挡岁月寒气,在某一个日子里,牡丹花死了,隔壁却静的半点无声,隔壁的隔壁正开满了耀眼的芍药,似乎比牡丹有过之而无不及,遥远的乡镇里那些坦荡之人,在牡丹死寂的夜里,醉死在其它花圃里,口中还吟着诗句:倾城为何,一人足矣。

一缕幽香盖过俗气,“若无牡丹,龙井茶又怎能留我?”

几人可如此决绝,几人可如此执着,大概所剩无几。

关于牡丹的散文三:春末夏初话牡丹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意正浓的四月,百卉争艳,馨香飘逸,此时,正是洛阳牡丹盛开的时节。自小生于中原,长于中原的我,虽没有去过古城洛阳,也没有见过仪态万方、雍容华贵的洛阳牡丹,可那流传于世“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名句和画家笔下婀娜多姿、气韵生动、艳中藏雅而不俗的国色天香,却早已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定格在我的心灵深处;那繁衍于心丝丝缕缕的牡丹情结,常常萦绕在梦境里,让我为之倾倒,让我为之独有情钟。为了让心中的梦有所皈依,为了以偿我一睹牡丹芳容的夙愿,于是,在与千里之外的知心妹妹相约小游几日之后,我们携手踏上了久负盛名的古城洛阳之行。

初到洛阳,只觉得阳光格外的温柔,空气格外的清新。坐在车内隔着洁净的玻璃车窗,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中国最佳休闲城市隽永的秀美。洛阳不愧是“牡丹之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渊源流长的文化历史,将这座无愧于国色天香之美誉的千年古都,浸润得满是古代文人水墨画的气息。街道、马路、小区、阳台、庭院,到处都盛开着牡丹花,那阵阵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笼罩着整个洛阳城,清芳四溢,直透肺腑。朵朵淡定、枝枝娇憨的牡丹,包裹着洛阳城,包裹着世世代代的洛阳人,包裹着他乡的游人,让你恍惚觉得,整个洛阳城就是一朵绽放在春风中雍容艳丽的牡丹之王。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个“动”字,让置身于牡丹园内的我们,真正领略到了这令人举城若狂旷世奇花的风致、领略到了这旷世奇花的神韵之美。“不识牡丹真品貌,只缘未得见真容。”那满园流芳斗艳、争相绽放的牡丹,花朵娇艳饱满,花瓣重重叠叠;花色更是数不胜数,那醉人的娇红、冷艳的素白、恬静文雅的淡黄、贵气逼人的雅紫,是哪种花都比不了的。那一枚枚纤美柔软的花瓣环抱着金黄的花蕊,自然卷折羞涩含蓄的开在锯齿形的绿叶之间,一丛丛地在紫红的玉光中流动,一层层地在翡翠的绿色里飞扬,或类似皇冠,或似阁楼,有的袅娜而绽,有的含苞待放,枝丫纵横交错,有高有低,穿插聚散,或静卧丛中,或傲然挺立,微风过处,枝曳花颤,那么从容,那么绚烂,那么绝美,仿若站在春风中婉淑贞静的女子,即便是淡妆素裹,可那一种静穆,那一种娴雅,那一种素淡,那一种高贵之气,让那些曾经那么妖艳无比争春的芍药,羞赧地收敛了芳容;千层万层的花冠,千缕万缕的花香,让我目不暇接;千姿百态的花形,千重万重的花影,让我沉醉而不能自拔。那一刻,仿若自己也幻化为群芳中一株小小的牡丹,感受不到“本我”的存在了。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挥毫泼墨,用许多华丽的词藻,把洛阳牡丹的美与她的雍容华贵、她的国色天香、她的卓尔不群展现在河洛文学繁荣的厚壤沃土中;如“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等等,其中以“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最为绝佳;唐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吟咏牡丹的名句,让牡丹也因此博得了“国色天香”的美誉,而白居易的一句“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更是把牡丹推到了美的极致。“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当一株株千片红英如霞般灿烂地映红了天空将大地铺展出如锦缎般绮丽、将春光渲染得如诗意般美丽的时候,那缀满滴滴轻盈露珠的一簇簇葳蕤的紫艳,那姿态万千的鹅黄粉绿,那深深浅浅的红紫色光波,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随意起伏着,在生命的能量中热烈地释放着。

翻开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那些千古流传有关牡丹花神的神话故事、典故传说,更以文学的手笔使洛阳牡丹的辉煌永载史册。而民间流传广泛的则是武则天怒贬牡丹的传说。相传武则天称帝时,已是深冬季节,她心血来潮要赏花,竟下一道"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诏命,令后苑百花一夜之内全部盛开。众花屈于皇帝的淫威,都按时开放;唯独牡丹严守花信,不违时令,扩旨不发,武则天大怒,下令把牡丹全部烧掉,并要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的邙山岭上。可命运多舛的牡丹,硬是靠山石中少许的土壤,把根深深植于石缝之中,顽强地生活着;它吮吸着岁月之精华,大地之灵气,年复一年,它那矮株细叶,虽因生长环境的贫瘠,显得坚韧而苍老,但仍不失娇贵,年复一年,时令到来,它就会把艳丽的花朵奉献给人们,它的花瓣是那样的曛红、洁白,它的枝叶是那样的翠绿,它的精神是那样的顽强。它那无与伦比的艳丽,它那无可超越的气质,它那非凡脱俗的高雅,它那占据了一份高贵、一方风景的芳姿,无不一一对世人展示着一种独特的端庄之姿,展示着一种富丽堂皇的光华,展示着一种别具一格的美!

在众多的花卉之中,牡丹花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是世界上园艺化最早原产中国的世界名花。据资料记载,中国人最早是将牡丹作为药用植物而栽种,直到隋代,牡丹才开始作为观赏植物进入宫廷,它的根、茎、叶、花、甚至皮等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在人们的生活中找到,其全身充满了商机和财富,真可谓“才貌双全”。牡丹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材,具有和血、生血、凉血之功效,主治血中伏火,除烦热。花瓣中的原花色素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物质,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而那小小的花粉粒,也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牡丹叶:含有多糖,有抗肿瘤、降低血糖、抗衰老等作用,此外还可以跟黑矾共同作用,作为染布的颜料。牡丹根皮:有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免疫等作用,此外,牡丹皮中含有20多种挥发性油,提取后可制成精油和各种化妆品等。牡丹果:其种子的油脂含量高达33%,仅次于花生仁和芝麻。

牡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美丽的雅赏。它柔而不媚,它天资伟岸,它品格高洁,它不媚俗流,它冠绝群芳;它有国色天香的娇妍,它有雍容华贵的大气,它有富丽堂皇的庄重,它有柔肠百转的温情,它更有侠肝铁骨的凛然。它以其美丽与芳香娱人的性情,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享受,更通过它富有神奇的传说赋于以高尚的品格,从中寄寓人们的理想情志。看着这些已被奉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我已很难想像当年被贬往邙山的牡丹是如何在千沟万壑中扎根,又是如何在偏僻凄凉的所在开出了醉人眼眸的花朵?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生灵,大自然的爱怜和垂青、天下百姓的钟情和文人骚客的推波助兴,与那具有丰富深邃内涵的牡丹文化与许多关于牡丹的种种神话故事,两相结合得是如此的相得益彰,天衣无缝,细细品味,那么,洛阳牡丹被世人注定为“花中之王”的封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千年帝都,不是几卷竹简所能够承载的,牡丹芳华尤物,亦不是水墨丹青所能够完全表达的。我想,时至今日,这世间所有的百花,是否仍在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不公,将牡丹雍容华贵的外貌在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又赋予它馈赠与人们极高的利用价值?是否在为大诗人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尽城中好物华”的诗句而对牡丹暗生妒意? 只是,如果牡丹有知,又会作何感想呢?她可曾为自己命运多舛而自怨自艾?可曾在春风中把富贵招摇?可曾冷艳如霜?可曾孤标傲世?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试想,这样的牡丹,这样的旷世奇花,怎不令人为它油然而生敬重?这样的国色天香,这样的傲视群芳,怎不让人为它驻足而流恋忘返?

※本文作者:※

优美文章
短篇散文
爱情散文
抒情散文
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语散文

每日精选